第一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
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
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推荐理由: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集中,手段简化,致力于朗读、写字两大语文素养的,由于教者课前布置预习,因此,在教学时通过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作为起点,节约了课堂时间,为下面的初步感受性朗读争取了较大的空间。
第二课时伊始的朗读比赛,巩固了第一课时的朗读,也为下面的“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奠定了基础。三个咀嚼要点则引导学生紧紧扣住文章语言,穿行其中,涵咏其中,悟情明理,体会表达特点,不亦乐乎!
第二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
五下《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诗歌节奏整齐、音韵铿锵,读起来琅琅上口。
全诗共8节,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节为第一部分,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至七节为第二部分,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其中第二节写植物劳动的欢快场面,体现了少年儿童在改造自然中的欢乐、喜悦;第三至七节写植树造林美化了自然,改变了生态环境。
第八节与开头呼应,“走遍青山碧岭”表现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和情怀。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个题目挺有意思的。我们不禁要问:春光怎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呢?植树让荒山野岭变成了绿色的天地,改善了环境,到处都有春天的脚步,春意才会如此贴近我们,我们的双脚才会被春光染绿。因此,全诗重点描绘了植树给我们的世界带来的巨变,也就是课文5—8小节。再读一读,相信你会更加振奋。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但是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歌的意思。在这篇诗歌的教学中,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林涛”“煎熬”),意象(如“小鸟”、“松鼠”、“小兔”、“小猴”)展开想象,进行情境设置,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丽的景色、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其次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诗歌的对比因素,进行对比教学。诗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第九册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结构就是这样)。但是从“向荒山野岭进军”到“走遍青山碧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明显的变化,抓住这一个突破口,我们就可以为文章的教学抓住了一条主线。诗歌中也有这样的对比点,如“咆哮”与“轻抚”。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植树者身上的对比,植树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可是“我们”却是“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是什么力量支撑了他们?是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孩子们共享他们的快乐。
教学内容:
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煎熬”“寂寞”“咆哮”“林涛”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5.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6.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7.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3.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想象,感知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2)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理解诗题,感知读诗的方法 1.读诗,要注意节奏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指名学生读课题。师:谁来读?——再请一位!——还有谁愿意来?
师:同学们,读诗的时候,要注意读出什么?——读出节奏(板书)
师:对了,要读出节奏,分出轻重。读诗题的时候也该这样!我们一起读!——指读诗题。
2.读诗,适当联想 师:“春光”是美妙的,这个词,让你想到哪些词语?
——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百花齐放,万紫千红,鸟语花香„„
师:同学们知道很多词,了不起!是呀!春天,她杨柳依依,芳草萋萋;春天,她繁花点点,春色无边。
师圈出“染绿” 师:“绿”这个词是很奇妙的,它总是和生机、和希望连在一起,就像月亮与思乡情怀联系在一起一样。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就推敲了这个字,大家知道是哪一句吗?
学生齐答:“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投影语句 师:对,“绿”,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把春风给写活了,感觉春风就像个小孩子一样,手拿画笔,这里涂,那里抹,于是色彩流动起来了,春天更加生机勃勃。
诗的语言往往就这样凝练。读诗,还要我们抓住词去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描述的画面——板书(想象画面)。
3.出示提示,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双脚被春光染绿了。真有意思!想知道为什么吗?
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对照要求,拿出材料,我们一起来读读,一起来想想。
出示自读要求:
(1)有人说,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是美的语言。尽情诵读,注意节奏和重音,比比谁读得更投入、更动情。
(2)读读划划,课题在诗歌中出现了几次?用心比较诗歌的首尾,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受绿韵,理解诗文。学习活动一:读出诗韵
师:同学们,诗歌是情的艺术、美的语言,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下面就请我们就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理解和感受,好不好?
师:你可以诵读全篇,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节或者几节,谁先来? „„
指导评价。(节奏感、重音)正面:指引——掌声在哪里?
经验介绍型——师:这样读真棒,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感悟内容型——师:从他的朗读里,你仿佛看到了„„ 负面:指引——对他的朗读,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榜样纠正型——师:那你来读读看。
身正为范型——师:老师也想来读,大家同意吗?
(朗读过程: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师:读出节奏,读出画面,我们自己再来试试!读给你的同桌听!读给你的朋友听!也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开始吧!
学生自主朗读。
学习活动二:感受绿韵
师:比较诗的首尾,大家有什么发现? 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师:大家更喜欢哪个词?——预设:“青山碧岭” 师:想不想看看?——预设:想
师:请看大屏幕。用心看,学着把画面变成自己的语言。(配乐欣赏:音乐春天圆舞曲;投影画面——《青山碧岭》)师:(放轻音乐,出示画面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到茂密的树林,我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
深吸一口气,你仿佛嗅到了——?
(生陶醉样,七嘴八舌说开了)
师:印入你眼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音乐渐止)生:空气很清新!
生:还有泥土香!
生:真是沁人心脾!师:连起来说说!
生:远望群山,印入我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一山青,一山绿,一山浓,一山淡,仿佛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生: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一片绿叶都在向我们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师: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家园”。你能想象小动物们有了家园后的快乐生活吗?
语段出示。
师:先说说顽皮的小猴吧!
生3:在茂密的树丛中,鸟儿们正忙着搭窝筑巢。小猴子从这棵树跃到那棵树,还不时地朝我扮鬼脸,好像在感激我们给了它新家。
师:小兔呢?
生4:小兔开心地在森林里采蘑菇,边采边说:“有个这柄大伞,我就再也不用怕天上的老雕了。”
师:是啊,小动物们担惊受怕的日子过去了,快乐自在的生活来到了!好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
出示语段:“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师:一起读!
出示语段,闪烁“咆哮”“轻抚” 师:从这两个词里,我们感受到……
“浑浊咆哮”写出了——让我感觉河水就像猛兽一样可怕
“轻抚”写出了——感觉河水就像一位温柔的母亲抚摸着自己的孩子。师: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河水就像一头猛兽,原先暴怒无常,现在被少先队员给驯服了,变得温柔起来了呢。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请你来读!指2名学生朗读。师:我们一起再读课文的3—7小节,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
学生配乐朗读。
学习活动三:品出诗味
1.师:“荒山野岭”大家不喜欢它,为什么呀? 出示语段,点出“裸露”“寂寞”“煎熬”
生1:我仿佛看到荒山野岭上没有了小鸟翻飞的身影,到处飞砂走石,让人睁不开眼。
生2:我仿佛孤立无援,放眼四周,一派荒凉的景象。
生3:我孤零零地站在荒野上,没有人来帮助我,没有人和我说上一句话,小草隐去了她的身影,松鼠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生4:我多们希望春光能照耀着我,多么希望春光能带给我片刻的温暖。“荒山野岭”——没有树木,没有溪水、没有鸟鸣,没有花草„„
“枝繁叶茂”——眼前一片绿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满了绿色的希望。【师】你看,你头上不就是“枝繁叶茂”吗?试想,如果你头上是“荒山野岭”的话,那该是多么难看呀!(学生都笑了起来„„)
1.了解首尾呼应
师:反复是现代诗歌的一种常见的手法,它们出现在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读出来也特别有味道!这里还有两个字特别有味道,你发现了吗?
(生略一沉思,纷纷举手。)2.品词析句
出示语段。点出“踏”“撒”
师:这两个字,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喜欢“踏”字,“踏”让我感觉春风特别轻柔。师:换成“踩”再读读看。
(生读完后直摇头。)
生2:用“踩”就觉得比较重,好像我们的脚步比较沉重,而“踏”就觉得我们脚步特别轻快。
生3:“踏一路春风”,我感觉就好像是春风围绕着我们,呼唤着我们去植树,让绿色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好一个“围绕”“呼唤”,春风也有情哩!)
师:看来,一个“踏”字,“踏”出的是我们轻快的脚步,“踏”出的是我们愉快的心情。这个“撒”呢?欢笑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呀?!
生1:我喜欢“撒一路欢笑”的“撒”,感觉我们一路上都很快乐。
生2:欢笑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用了这个“撒”字,就感觉欢笑声一路伴随着我们。
生3:我们一路欢笑,就像撒下笑的种子,给寂寞的荒山带来了生机。(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
师小结:看来“踏”和“撒”,就画龙点睛,用得不同凡响呀!
师: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给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少先队员用植树改造了环境,美化了家园。于是,连锨镐都奏出快乐的歌谣了!
出示语段,学生齐读,教师板书:植树 师:用植树改造生活的环境,用行为创造美丽的世界,让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配乐诗朗诵。《让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师生齐读,迎接下课。
板书设计:
让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读出节奏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植树
想象画面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诗歌不是思想;它是将声音神圣化。首先,诗歌的语言凝炼,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惟有反复诵读,才能充分感受其韵律之魅力,增强语感。其次,诗无达诂,有很多诗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说出来就索然无味了。诗歌教学重要的不是老师的讲解如何精辟,教学技巧如何高超,而是要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引领学生反复吟咏,使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深入感受诗歌时,读诗,要求用心灵去读。静静的读诗,让学生把最有感触的文字作上标记。交流学习。
二、感受意象,品味语言
选入教材中的儿童诗,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儿童最易于模仿。只要细心揣摩,就能领会其中蕴含的意蕴和情味。我们引导学生读诗,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刻苦锤炼、精心推敲的字、句,解开诗人的心灵密码,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体验课文情境,感受作品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趣。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好地体味诗意,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进入诗境,领悟诗意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进入了诗的“境”,诗歌中的文字活了起来,学生的眼前浮现出空灵高远的意境,内心逐渐地与诗人相通相融,诗歌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吟唱。激发学生的兴趣,着力于诵读、背诵,少做无为的分析,指导学生重在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诗歌教学的目标不是要培养多少诗人,而是应该让他们爱诗、读诗,在我们的课堂里应该赋予孩子们文化的气息。
第三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设计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物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诗歌节奏整齐,音韵铿锵,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人
同学们,下星期学校要组织我们参加什么活动?(植树节活动)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这个节日--植树节、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出示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指劳动工具。(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达成目标1)4.讨论:
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部分(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祖国的决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应(达成目标2)
三、指导写字
蹦: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评价手册1、2两大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渎
(2)讨沦: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指导观察插图并想象:少先队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一片。“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部分达成目标2)
2.第二部分。
(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滋润着/棵棵树苗。
(3)演示水土流失实验,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交流(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达成目标2)(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生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
(6)指导朗读第3~?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部分达成目标1)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3.配乐齐诵。
四、作业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活。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 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 荡漾
要求:
1.白拟题日: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课文链接
数字说树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然而把12这个数字前后颠倒一下,就是国外一些国家的植树节。3月21日是世界林业节。这个节日是西班牙在欧洲农业联盟1971年召开的特内里弗岛大会倡议并得到会议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予以确认,因而不少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本国植树节或植树日。
国外曾有学者对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过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创值约196000美元。这一计算是否精确姑且不论,就树木的实用价值而言,确是显而易见的。
一棵树可以生产200公斤纸浆,而这些纸浆如果要生产卫生纸,则至少有重为100克的卫生纸750卷。
在城市,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气湿度,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公斤水,所以树林中的空气湿度明显上升。据计算,城市绿地面积每增加1%,当地夏季的气温可降低0.1摄氏度。
城市林带、绿篱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宽30米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
林区每立方米大气中有细菌3.5个,而人口稠密缺少绿化的城市可达到3.4万个。有树木的城市街道比没有树木的城市街道大气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城市防护林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在10~20倍范围内效果最好,可降低风速50%。
在农田林网内通常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据测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冲击力;地表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就可以把地表径流量减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减少到裸地7%以下。
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而建造这样一个水库需要投资千余万元。
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丧失使许多地区风速增加60%~80%,因风灾而丧生的人就会上亿…
板书设计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
第四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课文解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恰在春天刚刚来临时学生学习,是编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春天是植树的季节,中国又是一个森林覆盖率很低、沙漠化日益严重的国家,而本课的内容正是描写学生积极参加植树,从而改变生态环境的情景。从这个角度看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会有新的发现:它暗喻着少先队员绿化祖国、酿造春光的愿望、决心,预示着少先队员改变生态环境的坚定行为,背后是少先队员对祖国的热爱。“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就成了全文叙述的出发点,围绕表现的核心。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领起,为全诗定下欢快、活泼的基调。因为“荒山野岭”,所以写少先队员会有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美好愿望,会有向“荒山野岭进军”的决心。
第二部分。作者在第二节写出少先队员为了实现春光染绿双脚的美好愿望,付出的努力,所进行的植树造林行为。这一节虽只有四句,但把本来劳累异常的植树劳动,写的欢快、愉悦。“奏响了植树歌谣”,植树过程中充满欢声笑语、充满歌声,少先队员以苦为乐的形象跃然纸上。“滋润着棵棵树苗”中“滋润”一词,读完之后我们仿佛看到少先队员对小树苗的轻轻絮语,对小树苗快快长大的殷切希望。
第三节到第七节是少先队员付出植树造林的努力后,荒山野岭的变化,隐喻了春光染绿双脚愿望的实现。作为诗歌的主体,这一部分对于植树后荒山变化的描写很有层次:
第一个层次,荒山野岭由于植树造林变成青山碧岭直接带来的变化。荒山如今枝繁叶茂,涌起阵阵林涛,意在告诉我们,森林覆盖率在大幅度提高。所以诗中说: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披上绿袍。由于植树造林带来环境的变化,动物们有了美丽的家园,小鸟才可以重新搭窝筑巢,松树才可以快活得叽叽直叫,小兔才可以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小猴才可以开心得又蹦又跳。
第二个层次,荒山变碧岭,改善了水土,间接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就如河水由浑浊咆哮变成荡漾的碧波,秋天有果园的丰收。前一种变化是因植树造林直接带来的,后一种变化是植树造林间接带来,这是长远的。它在告诉我们,植树造林要坚持不懈,长久坚持。第三部分。少先队员看到了植树造林把荒山变成碧岭,发出由衷的感叹: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一次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与第一节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情味已有不同。它暗含着少先队员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激动、自豪!诗歌在反复中,把作者心中对自然、对祖国热爱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诗歌的结构完整统一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慨叹中。这首诗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手法。一为前后环境变化的对比,二为少先队员前后情感的对比。其次为用词准确、生动。比如动物有了森林家园后,作者对四种动物的描摹极具个性,生动活泼。“小猴开心的又蹦又跳”中的“又蹦又跳”,把小猴开心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松树快活得叽叽直叫也是如此。再如“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中的“拥抱”一词,活画出人们由于植树造林得到丰收后的欣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3.情感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
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第五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写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劳动工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
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颗颗树苗
(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
交流。
板书: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
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首尾呼应)
环境变美丽
青山碧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