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的读后感400字
《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辛西娅女士使用格雷戈克模型编写的。作者在字里行间处处浸透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辛西娅认为,孩子的先天精神结构(天赋)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是家长、老师、任何其他人和政府都无权剥夺、无权损坏的。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并适应孩子的天赋,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强求他们适应我们的期望。
辛西娅一再强调家长和教师要了解和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一再指出运用学习风格理论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状况时要尽可能地听取孩子们自己的意见,也多次提到要给予孩子们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辛西娅深知“人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孩子们最好能自由发展,但却又不能不适应社会;因此,她要求家长和教师尽力说服孩子们,让他们越出自己先天学习风格的限制,扩展自己的能力。但她坚决反对强迫命令,而主张通过说服使孩子们自律地学习。如果孩子们不能自律违反了规则,当然还是要受到处罚的;但规则应当是孩子们事先知道的,最好是孩子们自己同意过的,并且规则应当平等地适用于所有的孩子。这些主张实际上分别蕴涵着自由、自律、民主和法治的精神。
既然讲“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当然意味着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但是辛西娅所讲的平等是自由的平等,而非平等的不自由。“平等地对待孩子并不意味着对每一个孩子都完全一样。”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学习风格,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去教育两个人,那么必定有一个人会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
辛西娅虽然一直强调尊重和欣赏孩子们独特的个性,但她同时也意识到了孩子们的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就是对于平等、公平和爱的需要。与成年人相比,孩子们更需要爱,也能够给予爱。孩子们会因为喜欢某一个老师而特别认真地学习他(她)所教的功课,会担心父母难过而努力学习,遵守纪律。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辛西娅在序言中说“你同每一个孩子的关系的质量,将决定你所使用的方法的效果。”作为父母和老师,仅仅在内心里爱孩子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孩子们感觉到你是爱他们的。孩子们仅仅爱父母和老师也是不够的,还要引导他们去爱周围的人,也就是让世界充满爱,同时自己也享受到博爱的滋润。
读了辛西娅的书,我深深地为她的教育思想所感动。如果我们教师和家长都能以此书来指导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极大地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和对他人的理解,并从小学会自律,他们心中固有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倾向将会得发扬光大。
第二篇:《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经过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了这本书,他的研究成果表明,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在学习上学不会的孩子。
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她喜欢与小朋友们在小池边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这本书中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是到处可见。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赞美每一个学生是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学习成绩很出色,但让所有学生的闪光点得到认可,让所有学生都体验成功地感觉,让所有学生都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刘翔”现象就是用自信改变了黄种人不可以在短跑中夺得桂冠的说法,他创造了历史,他也告诉我们,人的潜质是无限的。现在心灵的健康越来越被老师和家长所重视,心理健康就是无论从学习上还是其他诸多方面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同学不论在怎样的竞争中都能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都能正确对待得与失、利与弊,都能感受到成功与失败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让优秀学生自信不自负、让潜能生自强不自卑”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
第三篇:《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这学期,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我专心阅读了教育专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
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儿跟你不一样。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托马斯先生在书中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的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习上的残疾人”,当这些标签被无情地贴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业残
疾人了。
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的标签不太一样----“差生”。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托马斯先生认为“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
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第四篇: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黄州区宝塔中学何刚
毕业十载有一,转眼间,已从二十多岁的嫩小伙进入而立之年。娶妻生子,养家糊口,过着与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的生活。当年波涛浩荡般的梦想早已风平浪静,现在偶尔也起涟漪,但稍后不久又恢复往日的宁静。一直想留下这十余载的教学经历,最终被自己的懒惰耽误。正好开展了这次读书活动,因此强迫自己写下此文,聊表我意。
十一年的教学生涯,可谓不短,所教学生也有好几百了吧!然而心里一直在想:现在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读不懂,看不透,他们都算可爱的孩子,本质都不坏,活泼,开朗,大方,但就是对读书兴趣不大,一个班真心学习的人寥寥可数,这就是当今中国的教育现状。作为老师,我们该怎么办?带着这些疑问,很是虔诚的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所谓天生的“学业残疾人”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该书的出版震惊了西方的教育界,因为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儿跟你不一样。托马斯先生在书中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的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差生”,当这些标签被无情地贴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业残疾人了。
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的标签不太一样----“差生”。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冗长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
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托马斯先生认为“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歌德尝言: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本书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教育家则可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近二十年来,美国展开了一场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运动——“多智力类型教育”。本书作者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就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我们认为,这是一本必读书,不仅家长、教师应该读一读,那些决定教育政策的人,也应该读一读。
第五篇:《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部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所谓天生的“学业残疾人”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终于写成了这部经典教育专著。该书的出版震惊了西方的教育界,因为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即使是那些有特定学习残疾、阅读困难症、好动症、功能紊乱性读书困难症、数学滞塞症等学习有障碍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儿跟你不一样。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托马斯先生在书中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的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习上的残疾人”,当这些标签被无情地贴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业残疾人了。
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的标签不太一样----“差生”。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冗长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
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地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了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方法。这样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子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歌德曾言:“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赞美每一个学生是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学习成绩很出色,但让所有学生的闪光点得到认可,让所有学生都体验成功地感觉,让所有学生都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刘翔”现象就是用自信改变了黄种人不可以在短跑中夺得桂冠的说法,他创造了历史,他也告诉我们,人的潜质是无限的。现在心灵的健康越来越被老师和家长所重视,心理健康就是无论从学习上还是其他诸多方面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同学不论在怎样的竞争中都能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都能正确对待得与失、利与弊,都能感受到成功与失败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让优秀学生自信不自负、让潜能生自强不自卑”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并挖掘出他们每一个的闪光点,让他们成为一颗颗自信的、独特闪光的金子。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是老师表露出心底想法的外在表情,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教育的过程,我们要珍惜和孩
子相处的时间,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关心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至少让他们能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就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