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四年级课文教案

时间:2019-05-15 11:5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搭石》四年级课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搭石》四年级课文教案》。

第一篇:《搭石》四年级课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等词语。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的美

教学难点:运用想象的方法,丰富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导语: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见过哪些桥?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不是雄伟壮丽的大桥,也不是古老神秘的桥梁,而是作者家乡小河里的不起眼的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质疑定标:你看到这个课题,有没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边画边读两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同桌互相检查。

3、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4、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在旁边写出喜欢的理由。

5、进行汇报。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什么是搭石?

(2)、谁搭石?怎么搭?

(3)、如何走搭石?

2、开火车轮读课文,一人一句。思考:

作者围绕着搭石描写了哪几个生活场景?他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2、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21、搭石

什么是搭石?

谁搭?如何搭?

人们怎样过搭石?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2、听写部分词语

二、研读品味,发现“美”,感受“美”。

教师导语: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更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现在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随着作者去发现“美”,感受“美”。

把课文中你认为美的句段找出来。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重点体会下面几处:

第一自然段————乡村秋景。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看着插图说一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乡村秋景图。

第二自然段————摆搭石的老人。

想象:老人踩着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么想?是怎样做的?

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第三自然段————行人走搭石。

想象村里的行人走搭石的情景,除了可以看见的画面的美,你还能感受到怎样的美?

第四自然段————理所当然的事。(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

村里人把什么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三、揭示中心,提升情感。

1、回归整体。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我们不但看到了家乡的搭石构成的一道道风景,也感受到了村里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

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人们便,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瞧,一位上了年纪的人,发现搭石不稳。

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动作是多么协调有序!。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2、理解尾段。

出示最后一段,全班齐读,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的。

四、小结.这篇文章的作者刘章是个有名的“草根诗人”,他的作品来自生活,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他善于从平凡的、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感受美,这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

五、小练笔

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写一段主题为“寻找生活中的美”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

21、搭石

乡村美景

摆搭石摆搭石的老人美的画面

美的心灵

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搭石

走搭石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

第二篇:四年级电子版课文《搭石》

21、搭石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生字:

问题:

1、什么是搭石?

2、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3、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的。

4、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第三篇:搭石课文教学反思

搭石课文教学反思

搭石课文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即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

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

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

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

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小练笔”临时改成了课后练习,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搭石课文教学反思2

伴着音乐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品读“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如在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时,我运用想像,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领读课文,开火车让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把课文其中一段内容变成一首小诗,让一个学生配乐示范读,再让全班读。让学生在浓浓的“美”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促使着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学习、多思考:

1、教师的教学语言节奏较快,让学生听不清楚或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2、教学机智还需培养。在课堂上,我注重重点词句品味,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如“人影绰绰、理所当然”)不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学生评议、补充再总结的方式,因此错失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机会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进行个别的反馈,而是通过整体地检查、整体地过关。

4、在过渡语上还不够连贯。

5、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写写生活中的美”,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最后学生反馈的时间不够。如果能在这个环节换成“说一说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作业再布置“写一写”效果会更好一些,做到课堂说一说,课后写一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争取进步。

搭石课文教学反思3

虽知自己浅陋,但我坚持觉得一堂课在设计上就应该追求有高潮低谷,有抑扬顿挫,有曲折回环,有起承转合——就如一篇文学作品。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想法,努力备这堂课,也很努力想体现我的一些想法。

一、首呼尾应,促成浑然一体的“课势”

一篇文章要求结构完整,一堂课也该如此。首尾呼应使得文章气势贯通,线索清晰,课也该就是这样的。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我力图通过头尾相同的诗句诵读,首尾课文题目的感情朗读,凸显主题,实现感情的升华。学生从刚开始带着疑惑读课文到结尾的满怀赞美读课题,从刚开始接受性的理解诗歌到结尾处真诚的歌颂故乡,体现的就是认识的提升,感情的提升。

这是理想效果之一。

二、反复吟诵,促成“后浪推前浪”的“情势”

反复读这篇文章,我为作者对于乡亲们和故乡的热爱而唏嘘。作者寄情于普普通通的搭石,抒发他心中的诗情,又令我倾倒。全文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对搭石的喜爱,对乡亲们的赞美,甚至还有对故乡的热爱。但我知道,我的感受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我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点一把热情地火,并推波助澜,让孩子们感情的火越烧越旺——让孩子们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浓浓的人文熏陶。

但怎样实现呢?这是个技术难题。我想起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那主旋律的反复出现,想起王菘舟老师课堂中惯用的艺术重复。我想,我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做,于是便有了“主旋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它们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的五次吟诵,我设计的初衷是想通过这样的回环反复,促成“后浪推前浪”的“情势”,不断地把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但没有经过课堂,也只能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有待在课堂中得到印证。

当然,从小处看,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设计,如在学习搭石作用时,教师有意让学生五次读“脱鞋绾裤”,也为学生理解搭石的作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这是他山之石,我是信手拈来,从她的'课堂实录看,效果是相当好的。

这是我的理想效果之二。

三、创设情境,努力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鸿沟

这篇文章所描绘的画面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得很远,这是架在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道鸿沟,阻碍着孩子们和文本的通畅对话。为此,我在设计时便创设了一个贯穿始终的情境——走上搭石,走进画面,寻觅美景。这样,学生能在情境中用自己的眼看美景,用自己的心感“人”心。

在板块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表演”、“情景对话”的环节,努力营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对话中自然入情入境,拉近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大部分学生跳一跳,能跨越鸿沟。

这是理想效果之三。

四、弹性设计,构建板块促使生成

为了促进课堂生成,我简化教学设计,努力构建板块教学,有以下一个板块:

1、知作者,走进搭石,围绕“搭石”提问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3、初读反馈,教学第一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搭石的感情。

4、研读课文,走进画面,寻觅美景,感受搭石上“景美人更美”。

5、根据板书,感悟许多“理所当然”背后蕴含的美好传统。

6、回读课题和诗句,使对乡亲们和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每个板块都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大部分的内容都努力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设计能很大程度上保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体验。

这是理想效果之四。

五、立足涵咏,摒弃非语文因素干扰课堂

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的设计中开出了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由浅入深,体会作品蕴含的感情,并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穿插的表演和情境对话,也是为了语文而教学服务,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内化了文本语言和文本内涵,可谓一箭双雕。

这是理想效果之五。

搭石课文教学反思4

《搭石》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我学习了网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后思考:班上没有电脑,怎样让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了然知道“什么是搭石呢?”:通过简笔画,于是我在板书上下功夫,既要体现家乡风景美,又要让学生直观的懂得了搭石在家乡起的作用和含着的美,于是我把家乡人的品质写在每块搭石上,突破了重、难点。

教学要回归本色,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分层次地读,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解词,每次读的目的不同,如紧扣“脱鞋绾裤”、“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等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家乡人每次过小溪脱鞋绾裤的不方便,通过读明白什么是“紧走搭石慢过桥”,朗读“前面的……后面的……”句子,从而进一步理解“协调有序”等词语。

2、拓展练习说话。运用“假如……总会……”关联词,让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既培养了想象力,有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不足的地方在于,读的时间还不够充分,读的形式还可以更灵活。

搭石课文教学反思5

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学时启迪学生的思维。课文最后一句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怎么理解?说真的,这句话含义很深刻,我认为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未免太难了。

因为文章语言表面比较易明,但内涵隐晦,作为老师,有时都一下子都转不过弯来,何况是四年级的的小学生?我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有同学来回答:“这句话安排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是不是要用来点明中心呢?而课文的中心就是要赞扬乡亲们,那赞美搭石就是赞美了乡亲们。”另一位同学接着回答:“这句话表面是写搭石静静地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实际上就是写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同学在学习时,碰到问题能去动脑筋查找资料,这是一种探究精神的体现;经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是合作精神的体现。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用新课程崭新的理念上课,我觉得新理念已经在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去了,这是值得欣慰的。

搭石课文教学反思6

《搭石》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一、咬文嚼字,挖掘助人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体会这句话时,我紧紧围绕老人放搭石时的心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感悟课文。

师:大爷您好,你这么匆匆忙忙地,要去哪儿啊?你为什么放下东西,在这里搭石?

生:……

师:大妈您好,你在找什么呢?我帮你找好吗?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走几个来回啊?

生:……

师:哦,你想得真周到。

……

这一环节的处理,表面上看似机械重复,稍显啰嗦。但细细想来,学生与文本是有一定距离的,这样咬文嚼字的研究,有效地挖掘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利用文本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并以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情感共鸣于课堂。

二、结合问题,学习课文,感悟和谐美

走搭石这块内容很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初读句子后,教师语言过渡: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出示填空:

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我还感受到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我还感受到了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这一变化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一种教材“隐性资源”的开发,让学生体会到语言中的“诗”味。操作时,我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学生对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便有了更加形象的体会,从而感受到乡亲们的和谐美。

三、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读,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涵的美;通过“假如 来走搭石, 。”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搭石: 。”把找到的美写一写,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的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作为一名老师应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这样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多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全面的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对词语“清波漾漾”的引导不到位。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像,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在保证预定目标的达成,怎样恰当处理好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值得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第四篇:《搭石》课文教学反思

《搭石》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我学习了网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后思考:班上没有电脑,怎样让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了然知道“什么是搭石呢?”:通过简笔画,于是我在板书上下功夫,既要体现家乡风景美,又要让学生直观的懂得了搭石在家乡起的作用和含着的美,于是我把家乡人的品质写在每块搭石上,突破了重、难点。

教学要回归本色,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分层次地读,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解词,每次读的目的不同,如紧扣“脱鞋绾裤”、“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等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家乡人每次过小溪脱鞋绾裤的不方便,通过读明白什么是“紧走搭石慢过桥”,朗读“前面的……后面的……”句子,从而进一步理解“协调有序”等词语。

2、拓展练习说话。运用“假如……总会……”关联词,让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既培养了想象力,有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不足的地方在于,读的时间还不够充分,读的形式还可以更灵活。

第五篇:《搭石》课文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揭题,读题。“搭石”?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书不厌百回读”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遇到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自己开始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2)并想想什么是“搭石”?

3、交流:

(1)读词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请说说什么是“搭石”?理解“脱鞋绾裤”。

(3)句子:①读一句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②读一句你觉得最难理解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③读一句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说说读得好在哪。

④读一句你不理解的句子,说说哪里不懂。

⑤读一读你认为本文的重点句,说说为什么。

…………

二、顺学而导,形成专题

(1)读重点句

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读后说说理解。它为什么也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呢?

三、自主研读,互动交流。

1、自由阅读2-4自然段,深入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自主阅读——理解体会——同桌交流——概括归纳——感情朗读

2、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读所划内容——说理解——概括归纳出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全班同学交流互动、评议,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自然段:理解“谴责、懒惰”,感受乡亲们“助人无私”和家乡纯正乡风民风。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第四自然段:感受乡亲们“谦让”、“尊老”的美好情感。朗读理解,“如果、假如”的用词。

“尊老”联系“爱幼”,展开想象:如果(要是)小孩子来过搭桥。

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乡亲们“谦让”、“尊老爱幼”的美好情感。

第三自然段,这里有一段话写得很美,让我们起来感受。

A、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想一想哪里让你感受到了美感?交流感受。

B、看前半句:这美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踏踏的声音吗?让学生展开联想。

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C、这首美妙的乐曲中,主旋律是脚踏搭石的“踏踏”声,但是还有许多其它的声音,这是一首什么曲呀?(交响乐、合奏曲、协奏曲)

这首曲子是在人们上工、下工时演奏的,它演奏的是一首怎样的歌呢?

(一首勤劳的赞歌、一首生活的赞歌)

D、带着我们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师生评议。

E、读后半句,放手让体会:这让人以美感的画中,除了漾漾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还有什么呢?还有哪些色彩呢?

F、这又是一这幅怎样的画卷?(是一幅《晨出》或是《暮归》的画卷)

G、从这幅画卷中、从这首赞歌中你感受到了乡亲们怎样的美好情感呢?讨论交流。

(乡亲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小结全文,提升情感。

1、通过我们的用心体会,朗读体会,我们感受到了乡亲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幼、热爱生活的情感,那么乡亲们的美好情感仅仅是这些吗?讨论交流。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交流学习体会

学习方法上:抓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

文章语言上:优美的描写……

文章写法上:以小见大、以物喻人……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

4、再一次带给对乡亲们深深的敬意(怀念)朗读全文。

四、练习延伸,拓展情感。

1、摘录文中的好句子。

2、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召开一个“寻找生活中的美”的交流会,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搭 石

正直纯朴

助人无私

相互谦让 以小见大

尊老爱幼 美好情感

热爱生活 以物喻人

……

自主阅读——理解体会——同桌交流——概括归纳——感情朗读

下载《搭石》四年级课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搭石》四年级课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 搭石 教案

    21、搭 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间隔 、 联结 、相背而行、 谴责 、 懒惰 、 俗语 、平衡 、 山洪暴发 、 脱鞋绾裤 、 理所当然、协调有序 、 清波漾漾 、......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案

    《搭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

    搭石教案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劳勤莉 教学目标1.能自主认识“谴、隋、绰”等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洪、暴”等11个生字。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等词......

    搭石教案

    《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重点教写 “暴”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

    搭石教案

    21、《搭石》教案 执教者:刘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搭石是一种怎样的桥,体会搭石和山村生活的自然和谐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

    搭石教案

    第三课时《搭石》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单元导读课上,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简单说说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什么是搭石,怎样调整搭石,怎......

    搭石教案

    《搭石》教学设计 文山市马塘小学 王文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第21课搭石。 【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

    搭石教案

    第二十一课 搭石学习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