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椅子上有一口痰的读后感
上课了,老师让同学们坐下来,可是张鹏同学却依然站着,老师问他怎么不坐下?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生气的看着他身边的椅子。大家奇怪地望着他,探头一看,呀!不知道是谁搞的恶作剧,在他椅子上吐了一口痰。
老师走过来,看了看,生气地问:“谁?”没有说话。老师不再说什么,只是拿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了两个字——是谁?还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教室里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一位女同学慢慢地站起来,她叫宋云,是班上的中队长。怎么会是她呢?每个同学都小声的嘀咕着,“对不起,我生病了,咳嗽的时候不小心将痰吐到了张鹏的椅子上。她说的时候,脸红红的,眼睛泪汪汪的,她走过去把痰擦干净。又向张鹏道歉,老师看着全班同学问:“你们说这件事该不该原谅中队长?”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原谅!”老师带头鼓起掌来,全班掌声如雷!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气愤,宋云同学还是勇敢的站起来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很主动向张鹏道歉。因此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原谅。人都是有缺点的,我们肯定也会犯错,但我们只要勇敢地承认错误,不一定是件坏事,如果我们不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就会错上加错。只要我们拿出勇气,就会赢得别人的谅解与宽容,就会赢得掌声!
第二篇:环境教育一口痰的危害教案
课题:
12、一口痰的危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随地吐痰的危害,懂得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
2、使学生知道在不同情况下需要吐痰时应怎样做,教育他们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3、让学生初步知道“吐痰”这件个人小事与公共卫生、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
一、看一看
1、看看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还记得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吗?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投影非典时期的照片)
3、虽然事隔两年,但今天再次回忆当时的场景,依然是心有余悸。因为SARS的缘故,随地吐痰成了众矢之的。随地吐痰,可谓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陋习了,而“吐痰大国”的帽子,更是叫人脸上无光。请看下面的几组表演。学生谈看图感受
学生表演各种人群在各种场地随地吐痰的情景。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二、听一听
1、很多人难以改变随地吐痰的陋习,原因是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将会给公共卫生、给更多的人带来的影响。那么随地吐一口痰,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呢?(播放录音资料一)
2、历年来各国政府部门也曾经对“随地吐痰”加以整治,但都收效甚微。SARS的出现,使得各地纷纷出台相关的法规对此进行重罚。
三、谈一谈
1、听了这些录音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2、想一想,我们平时都有哪些不好的习惯?
3、为什么说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卫生、违反公共道德的不良行为?
4、怎样正确地吐痰?吐在地面上的痰,干燥以后可随地面扬尘漂浮于空气中,可被人吸入体内或随气流扩散至更广和更远的范围。因此处理好痰至关重要。
5、教师小结:
6、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传播多种病,害人真不浅。影响环境美,人人都讨厌。今后,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环境,你知道应该怎样做了吗?看到有人随地吐痰,你又会怎样做呢?
四、表一表
为了让我们永远牢记“非典”给予人类的宝贵警示,将来之不易的启示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告别那些不文明、不健康、不环保的生活观念与行为,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宣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你不乱吐,我不乱扔,向陋习宣战,做文明卫士。” 教后记:
课题:
13、我们吸进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调查我们周围空气污染的现象。
2、对防治空气污染感兴趣。
3、为防治空气污染做出自己的努力。环境与材料:
关于环保的资料、图片、录像等 教学设计:
一、引起兴趣
1、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2、你觉得我们这儿的环境好吗?为什么?
(教师:你们真棒,和别人有不同的想法时,都能大胆的说出你们的理由。)
二、学习新课
(一)完成生活在线:
师:听老师说一则新闻:空气污染导致肺癌患者增多。今天就请你们来听一听,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讨论追根求源。
(二)完成追根求源:
1、调查空气污染的因素。
2、调查空气污染的危害。
3、绿色冲浪 空气污染的危害
(三)环保在行 怎样防治空气污染1、2、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交流结果
教后记:
课题:
14、把废品变成艺术品 教学目标:
1.认知:学生能够认识到用废旧物品制成的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并发表自己的看法。2.操作:学会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塑造立体造型;学会装饰等手法。
3.情感:能发现和欣赏用废旧物品造型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提高环保意识,并体验创作活动的艰辛,形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4.创作:能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材质特征,能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和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创作一件有个性的艺术品。
一:提出问题 启发诱导
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布置活动的要求,能否运用废旧材料,通过奇思妙想,作成一件艺术品? 2启发诱导:教师运用已有的资料,介绍一些艺术家的创意作品,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组成小组:根据学生意愿,自由组合,形成研究小组。4.选择材料:(课内)从身边的学习用品想起,讨论并举例我们生活中的废品。(课外)收集材料,并筛选材料。
二、交流材料 创新设计
1.交流材料:将课前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讲述选择的理由。
2.介绍方法:举例说明几种创意方法。
3.创新设计:以自由组合的小组为研究小组,将课外收集的材料进行筛选,根据材料的特殊造型,运用“脑力激荡法”启发创新思维,最后确定设计方案。学生说说怎样处理生活废品,说说自己的创意。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讲述选择的理由。
三、操作实践 提出质疑
1.操作实践:根据学生上节课确定下来的设计构思,结合课外收集整理的材料,运用各种组合与连接的方法,在课堂上操作完成。
2.提出质疑:针对操作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组内讨论,并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
四、答疑排难 改进完善
1.答疑排难:根据上节课提出的修改建议及课后的进一步思考,在课堂内答疑排难。
2.改进完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3.整理资料:将几个阶段的照片、录象、文字材料进行整理。
五:修改定稿 回顾创作
1.修改定稿:根据上次展示交流后的改进意见,进行再一次修改,最后定稿。2.回顾创作:小组讨论,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与体会,并进行班级交流。
六、交流收获,整理资料。教后记:
课题:
15、布置我的房间 教学目标:
1、2、了解哪些装修材料和家具有甲醛可能带来危害。知道怎样远离装修材料带来的危害。
教学设计:
一、生活在线 了解甲醛带来的危害 谈谈读后的感受
二、追根求源
调查哪些装修材料和家具可能带来的危害? 讨论交流。
三、环保在行动
1、怎样做才能远离装修材料的危害。讨论交流
2、怎样布置你的房间才能既环保又美观。讨论交流 教后记:
课题:
16、做个环保提示牌 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制作环保提示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去年国庆节的时侯,老师出去游玩了,我带着录相机把去过的地方录了下来,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再游览一下。
师:(出示被损坏的公园图画)这个公园的花坛被损坏了,草坪被人踏平了,树枝被人折断了,你们还愿意到这里来玩吗?这些都是不爱护花草树木的孩子干的。好孩子应该怎么做?
1、听录音
师:同学们,花草树木不仅能美化环境,它对人类的好处可多呢,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小树,小草,小花自述对人类的贡献)
2、论讨:毁树砍树会给人类造成什么后果?
说一说你是怎样爱护花草树木的?师:我们还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爱护花草树木?
3、实际行动:描述:看,这个公园多美啊!花坛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草坪里长满绿绒绒的小草,真好象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地毯,甬道两旁的树木技叶茂盛,这里真是大家休息和娱乐的好地方!你们愿意到这样的公园来玩吗?
(二)精选提示语,学生制作
老师做了几个提示牌,可以把它插到校园内的花坛里,树木旁,让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同学。这节课同学们也来亲手制作提示牌,为你事先选好的绿化带送去一份温馨,好不好? 珍惜生命之水,关“住”点点滴滴;
垃圾不会自己走路,请把它们送回家; 脚步轻一点,绿色多一点
三、总结
同学们,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老师相信你们会成为一名爱护花草树木的小使者。
四、课后延伸
我们这节课为绿化带做了提示牌,我们还可以为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方面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主题做提示牌。教后记:
第三篇:礼仪小故事---仅仅因为一口痰吗
仅仅因为一口痰吗?
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他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把价格压的很低。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
天色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像有条小虫在爬,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地向车间一角奔去。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
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常常因为一些小节,恰恰暴露出你礼仪修养上的差距,而这又恰好是对方所重视的,这就形成了影响合作的大障碍。医疗机械的生产,对环境和员工的卫生习惯要求很高,约瑟的“苛求”并不过分,完全是对企业和产品负责,对公众负责的表现。这也表现了他的科学管理及文明修养的水准。对比之下,范厂长的水平就差了,尽管范厂长有谈判的才能,但文明水准相差太大,又怎能实现和谐的长远合作呢?因此,在社会交往中,言谈举止中的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篇:《一口痰的危害》教学设计jian4年级环境教育
《一口痰的危害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随地吐痰的危害,懂得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
2、使学生知道在不同情况下需要吐痰时应怎样做,教育他们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吐痰”这件个人小事与公共卫生、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设计 :
小组合作交流
课前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生活在线
1、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做客,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带老师们参观一下我们学校呢?(学生回答)好的,那我们就出发吧!
2、播放录像。定格焦点:同学们,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指生回答)
3、出示生活中画面谈感受。
【设计意图:给学生以视觉上震撼,让学生初步感知随地吐痰行为的危害。】
4、小结点题。
二、追根求源
1、小组交流随地吐痰的危害。
2、全班交流随地吐痰的危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共享,引导学生了解随地吐痰危害,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1)随地吐痰,吐掉文明!小组交流资料。
(2)小小一口痰,疾病到处传!小组交流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的交流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深刻了解随地吐痰的可怕。】
(3)随地吐痰,危害方方面!
小组交流资料。随地吐痰还会破坏路面、破坏建筑物、破坏公共卫生、破坏环境、影响经济发展、危及安全……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了解随地吐痰的危害。】
三、环保在行动(以小组讨论为主)
1、减少排痰的方法。(学生交流方法)
2、怎样吐痰才文明、卫生?(学生交流资料)
3、交流治理随地吐痰的行为建议。(学生交流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引导学生学会共享、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
四、绿色延长线
1、现在社会上禁痰志愿者的图片等资料。
2、做一名小学生的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从小事做起,远离恶习,杜绝校园内的随地吐痰的现象。
3、下面就请你设计一块警示卡提醒大家不要随地吐痰,好吗?(学生动手做)
【设计意图:通过做警示牌,把好的习惯意识深植学生脑中,让学生从小远离恶习。同时,这也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
第五篇:《十二把椅子》读后感
《十二把椅子》 [苏联]伊·伊里夫、叶·彼得罗夫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一个形容憔悴,失魂落魄的瘦子,奔走在苏维埃辽阔的疆土上,像鬼打墙一样团团转,这就是前首席贵族伊波利特·沃洛比亚尼诺夫;在他的身旁坚定地走着一个英姿勃勃的年轻人,他是伟大的谋士奥斯塔普·宾杰尔,一个值得信赖的旅伴和合伙人,具有第一流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江湖骗子。这就是《十二把椅子》的两个主人公。自从在外省的一间气味不佳的门房里相遇,不管首席贵族是否乐意,反正他就变成了伟大谋士的仆从和受庇护者。
据前首席贵族的岳母临终前透露,她曾经把一包价值七万卢布的钻石藏在一把红木椅子里,仓皇出逃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取出。一听说这件事,窜伏于某外省小城,当了户籍登记处办事员,对自己的余生已经认命的前首席贵族,突然像吃了强力兴奋剂,二话不说,就踏上伟大的冒险征程。椅子总共十二把,已经在乱世中四散,但他不管不顾,一定要找回他的椅子,找回他的财宝,找回与苏维埃国家的现实图景迥异的生活。
几经周折,两个合伙人在外省和莫斯科一无所获,于是他们追随着拥有两把椅子的剧团,沿伏尔加河顺流而下。从此故事变得有一点惊险刺激的味道。在证实了被他们所猎取到的十一把椅子当中都没有传说中的财宝之后,伟大的谋士反而无比兴奋:因为他现在100%地知道财宝的所在了。“会议继续进行!”每当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会听到伟大谋士爽朗的声音。不过,和他们的先驱乞乞科夫一样,两个冒险家的美梦最终彻底破产了:小说以新社会对私有财产的合法剥夺而告终,将邪恶的财富化为一座光芒四射的铁路工人俱乐部。
在寻宝的伟大探险征途上,两个合伙人各擅其能,不离不弃。要不是首席贵族在得知财宝最后下落的时候心生邪念,竟然卑鄙地把他的朋友杀掉,以便独吞财宝,这两个人几乎谱写了一曲“伟大的友谊”。不过,读者们无论如何也不愿和伟大的谋士永别,强烈要求他奇迹般地复活,继续他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确切地说,是苏维埃的土地上)的冒险生涯……于是便有了《十二把椅子》的姐妹篇《金牛犊》。
也许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流浪与冒险的冲动。而对于摆脱凡俗生活的梦想,寻求宝藏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坏蛋性格中自有庸碌的良民望尘莫及之处。像伟大谋士这样的家伙,虽然干着坑蒙拐骗,巧取豪夺的勾当,却有着超脱于凡夫俗子的冒险家气质:雄心勃勃、胆大妄为、随机应变、乐观坚定,从不怨天尤人,绝无悲苦嘴脸。他是一个被紧紧锁在人们心底的小魔鬼,作者开了一个小门,他得以化作一道青烟溜了出来,在兴风作浪一阵以后,又被一只宝葫芦收了回去。可能这就是读者认可甚至喜爱这个“反面人物”的原因。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他尽管不受道德的羁绊,倒显得一派天真坦荡;虽然做的全是坏事,但从未穷凶极恶地把事情做绝。
其实,这部小说讽刺的对象并不止“没落贵族”、“市侩”、“小市民”这些上个世纪的反面人物,它对全社会图景的描绘没有一笔不是带“刺儿”的。《十二把椅子》与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复原历史原貌的意义上,两部小说简直可以互相印证;在讽刺的尖刻,想象的怪诞,以及对人性弱点进行无情嘲弄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十二把椅子》出奇地幸运,在“拉普”主宰文坛的上世纪二十年代竟得以一纸风行,而且几十年来时有刊印,直到今天还拥有广大的读者。当然,不得已的涂涂抹抹还是在所难免,曾经有不同的版本,故事的取舍和增减也带有时代的印记。我国在1980年代已经翻译出版过这部小说,人文社的这本《十二把椅子》所依照的是“国家文学艺术出版社”1961年的版本。这个版本最接近这部小说的原初形态,故事和语言都很精练,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作为文学的纯度。
与《大师与玛格丽特》相比,《十二把椅子》毕竟近于通俗文学,缺少宗教的终极关怀和悲怆情绪。滑稽是这部小说的底色,大概这正是它能被网开一面的原因。但通俗文学自有它的好处,那就是它能够慰藉芸芸众生,使人不会耿耿于怀,块垒丛生。
巧合的是,《十二把椅子》的作者也是两个合伙人,像伟大谋士一样,他们也是奥德萨人。他们两人的珠联璧合不比首席贵族和伟大谋士的狼狈为奸,这是一个高尚的劳动组合,其产物便是我们今天看起来仍然很过瘾好玩的几部小说。两个很有才华的作家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于疾病和战争,使得那个时代难得的笑声也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