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花争艳又一春诗歌
我把这句话送给我亲爱的网友.她网名海棠花.我只在网视屏上文字介绍认识.长得什么样.我只能在想象中.是男是女也只有她知道.是一百岁还是三百岁.我不知道?她跳出的文字很美.很能触动我的灵魂.而且能在心痛时送一杯温心茶.能在我得意忘形时.浇一盆醒神凉水.随时都提醒我.给我加油.给我信心.说我行.她虽化身海棠.心中的宠儿.出身高贵.但她也有世人不知道的一面.我就把此篇作为感谢送给她.————题记
我喜欢孤独求败
独来独往
世人笑我花痴
或釆花贼
他们白游就叫“白痴”
光天白日.抢劫民女
世人都笑花
招蜂引蝶.世俗.偏激.风凉话.花.给它们提粮食和营养
不然
老婆子家.戴刺李子花
别笑花寒惨
风衣露食.天作被
地作床.风作衣
日月供养分
面如桃花娇欲滴.夜棠不惜胭脂色.有情芍药含春泪
婷婷玉立荷花池
月季花落无间断.牡丹最贵唯春晚
———百花争艳又一春
第二篇:又一春,你还活着诗歌
又一春
三月风吹花乱飞
四月沧雨难为水
同是多情人
隔世相思话长夜
时间不等人
再过一春又一岁
叫我如何淡凡尘。
---致我逝去的恋人 作者:雪影
\
正如你轻轻的来
你走了
只留下一片云彩
在风中依恋
久久不曾离开
你让我挥一挥衣袖
转身天涯有一片海
海的对面
春暖花开
\
我早有一片海
而你
却是唯一那条涌入的河
多少年前
便填满我的世界
你走了
我的泪水融入海里
苦涩了海水
发霉了海岸
\
你说什么花最美
我说你笑了
花就开了
你哭了
是花的头顶下雨了
你又说花美还是你美
我说花比你美
但是你比花更美
\
你说如果有一天
你和我的母亲都掉进河里
我若救你
你会立刻淹没在水底
你又说如果有一天
我不再爱你
你会悄悄的离开
我哭了
紧紧握住你的手
你懂了
没有继续说下去
\
重温春风
故人已去
可笑我没有了爱情
只是我不懂得爱情
桥下有一片春波绿
曾是那惊鸿的剪影
姗姗的迟来
只留下一袂牵挂
悄悄藏在春夜里
\
还是那座沉静的坟茔
今夜的碑上仿佛没有字
或许你还活着
就像武媚娘留给世人的秘密
你一定还活着
正如我没有死去
你一定没有死去
正如我还活在你的梦里
第三篇:春夏秋冬又一春观后感
《春晓秋冬又一春》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关于一个和尚的人生岁月,镜头后的作者金基德宁静而又形象地述说着生活的流逝。僻静的深山里,一座建在湖心的庙宇,两个和尚,一老一少。故事就发生在这氤氲的迷雾和山气里。影片以季节的变化分成春、夏、秋、冬和另外一个春天五个部分。而这里的春夏秋冬的更迭不是一年之内的。
片中出现的景物如:水草、寺院、船、岛屿,漂流之水;距离、河岸、性、空山,水中之门。这些把轮回与宿命、爱情与欲望、新生与死亡交织纠缠在一起的画面。
首先:春天
一个远离喧嚣环山绕水的小寺庙,一个没有进入过尘世的小和尚,没有背景和亲人,有的只是对佛的膜拜和朴素的生活。首先我觉得片中的寺庙很有意境,在一个和广阔的湖面上,只有这一单一的寺庙建筑,仿佛很渺小,唯有单一的船只作为交通工具,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比把寺庙放在森林深处更加有效果,因为我感觉水比山更加容易让人感悟,反思。
片中的小僧人如此纯真朴实,但却依然滋生了灵魂深处的罪恶。无邪的小僧人把石头缠绕在鱼、青蛙、蛇的头颈,把石头塞入动物的口腔,看着它们挣扎喘息而手舞足蹈。讽刺的是,杀生竟然来自小僧人的天真童趣。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人类性本恶的不争事实。背后的老僧人也注视着小僧人施虐的一切,但是并没有给以制止和解
救,他给予小僧人的救赎,是对其灵魂的洗涤和惩罚。按照佛学的逻辑,破杀戒的小僧人注定将承受自己亲手酿造的恶果。
夏天:
转眼间小僧人已长大成人,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幕幕性的招手。一位妙龄少女被母亲送来寺庙养病,小僧凡心大动,山路边蛇的交媾预示了小僧人的性成熟和冲动。他给少女献殷勤,甚至搬来“佛像石凳”给少女坐,是其心中神佛地位的瓦解。也体现出佛法在人的七情六欲面前败北的过程。
几个回合的刺探、挑逗就与少女在山中发生了关系,并一发不可收拾,就这样小僧人破了佛教中的淫戒。一夜,两人在船上云雨之后酣然入睡,不料清晨小船飘到寺前。事情败露,老僧只得责令病愈的少女离去,面对小僧人的犯戒,此次老僧人给予的教诲,依然不是阻挠和劝解。看破红尘的他给了小僧人选择人生的权力。他明白此时的小僧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归依佛门,同时也为自己和小僧人的下文埋下了伏笔。小僧入夜辗转难眠,终于抵挡不住尘世的诱惑,携一尊石佛,连夜绝尘而去。
秋天:
已经步入中年的小僧人带罪潜逃。十年前还俗的他跌入了世俗的险境,挥之不去的是世间的烦恼和情感的纠纷,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已成年的小僧因妻子有外遇而杀人潜逃,回到寺庙,他心怀恐惧,又性情暴躁。老僧在寺院空地抄下《金刚经》,让他用杀死妻
子的刀刻字,以消磨其走火的心魔。开始,小僧杀气难消,满怀愤怒,偏两名警察又追踪而来,幸得老僧指点,四人才相安无事。一天一夜的雕刻,冷却了小僧的怨怒,完成后他随顺地跟警察离开了寺院。而老僧,则在功德圆满后自焚坐化。
冬天:
服刑期满的“小僧人”再一次回到已成废墟的寺庙,不过他已不再是小曾人了,头发斑白的他能做的仅是在孤寂中度过余生,走着当年师傅走过的安详末路。他背拖石轱辘送佛像到山顶,是对其童年杀生的偿还,也是为它们超度。蒙面女人在寺庙弃婴,预示了下一个小僧人的成长故事。弃婴后的母亲滑入冰窟窿,是神佛对恶人的惩罚。显示出佛的公正和明察秋毫,也体现出儒家善恶有报的思想。(我觉得这个蒙面女人就是之前的那个少女,也就是小曾人的妻子,因为小曾人被警察抓走了又回来了,在后面情节中有一幕和尚想揭開蒙面女面紗,被女用手溫柔制止,那動作似乎跟對方有某種熟悉親近的感覺)。影片的后面情节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表现小曾人赎罪的行为,他怀抱着佛像,拖着石块,走在冰面上,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在大远景镜头里,他的身影显得那么渺小,一如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石块在冰上拖出辙痕,宏大哀伤的歌声伴着画面,震撼着我的视听。随着他一一走过小时候虐待小鱼、青蛙和蛇的地方,镜头也交叉切换到这三种动物被石头捆绑的情景,与此时的他形成一种同义的互动,从而加深了影片的叙事深度。徒弟此时的负石与影片前部分的负石不
同,这次已是自觉。当佛像历经艰辛最终被送到极顶,在阳光普照之下,佛,安然而无语,我们知道,他的心里也已然有佛。又一春:
影片在最后一个部分“还有…春天”里,徒弟收养的徒弟也长大了,还是在同一个地方,我们看到,小家伙分别把石头塞进小鱼、青蛙和蛇的嘴里,狂笑声让我们提心吊胆。是的,又一个人类的罪恶之循环轮回开始了。
其实,也或许,真的无所谓有没有希望了,人生每分每秒的过程都是在走向轮回时无限的留恋,有时候,越绝望越美丽。影片中作者的冷峻绝望却如夏日里的热辣辣的骄阳,烧灼着我们已经变得粗糙麻木的精神皮肤,驱使我们去思索、去悲悯苦难的人生……
第四篇:《春夏秋冬又一春》影评
《春夏秋冬又一春》影评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数不清有多少次,小的时候,在老家的榕树下,祖母打着蒲扇对我念着这首童谣,我依在祖母的怀里,跟唱着,重复再重复,一遍一遍。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的一部别有深意的作品,金基德的电影往往是静默且深沉的,极少的台词,长而平缓的画面,缓慢涌动的爱欲。片中遍处能见到佛偈般的预言,含蓄晦涩的画面中,暗含点点禅机,初见到电影名字,便明白导演想要预言人生循环与四季的变幻的重合概念,极致精美的电影画面中,到处都存在导演的象征与隐喻,向观众娓娓传达着佛学思想的教义。
宋代有个法号青原的禅师说道自己参禅时用了三个阶段去比喻: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如同电影中的和尚,四季交迭中人生的感悟。
春,年纪善小的小和尚,不过是调皮的孩童,好奇地将青蛙小鱼身上缠上石子,负重的鱼儿游不动,老师傅在他背后也绑缚起石块,告诫他若不解,你心中以后也会一直背负着石块,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必定要完成一次成长。这就是对于生命的敬畏。于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小和尚看到死掉的动物,哭了。
夏,充满风情的季节,正是欲望蔓延的时候,小和尚爬到山佛的肩头迎来了爱欲,他跟前来修养的女子像是两条蛇般缠绕在了一起,爱欲的贪让他打开了隔在师父和女施主中间虚设的门,跨了过去。电影里,共有两扇门,除却和尚卧室虚设的木门外,尚有一扇是这所浮庙的大门。而所有道德教条的门都难以阻挡咆哮汹涌的妄想,教条从来都是扇虚设的门栏,它试图截住人心的,只是你的自知自明罢了。于小和尚,这门不再是隔开房间的板子,而是遮拦爱欲的篱笆,是阻碍,他越过篱笆,继而摔开浮庙亦是人生庵的大门,投入滚滚红尘,种下了业。
何为业?好奇,贪念,淫想,气愤,执着,是载情之物,拿何又为情,欲也。我们为求他物,所背负上的即是业,王阳明说知行合一,便是说不论是我们的行为,言语或是思考,心动,行便生,动念,便下业。这也便是因果,无论在多么遥远的将来,所种下的因缘,结的这个结果就是业的报应。如果不能看透这一点,摆脱“无明”的状态,那我们也就无法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中解脱出来。
因果就好似秋日到来,老和尚缝补旧衣,等来了杀人逃逸的小和尚,夏日的种种贪恋,结出秋愁的痛苦。要怎么样才能解脱呢?他到
水里拍打喊叫,用纸张封住口鼻,眼神暴戾,全身上下还是充满了绝望与狂躁。我们在犯下错时往往不自知,就好像幼时的小和尚,分不清相同的外表下哪一种是救命的药草,哪一种又是毒药,而毒药有时却又长得太过甜美,只等业报发作,我们才直呼救命。老师父在浮庙的地板书满心经,小和尚用杀人的刀来刻慈悲的心经,物件的使用性质改变,人性也就有了改变。小和尚坐在浮庙的地板上,忽而整座山转了起来,此时动的其实非山,而是人心,这便是禅宗当中心灵的的“升悟”
冬雪的白,洗刷了肮脏和丑恶,小和尚重新回到冻结在湖面的浮庙,出走,回归,这就像佛学里说的轮回。小和尚终是抱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平静愿望回来了。带着一身罪孽的人该如何能回归平静,导演给出的回答也与佛学思想相契合: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进行救赎。人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受苦赎罪的,当小和尚历经重重心灵磨难,变成了老和尚,自强体魄,自律自省的他进行自我救赎,将一块磨石缠在腰间,怀抱通体墨黑的未来佛弥勒菩萨代表着寄望,爬到山顶,将菩萨放在上面,既是为曾经幼时心里的那块石头赎罪,也是对业报的忏悔。弥勒佛从高处俯瞰着一直伏在光若平镜的,湖面上的我们,而我想,此时的老和尚已勒住内心的邪恶,他已不再需要任何实体的“门”,也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道德戒律。自省自律才是一扇真正的门。而当爬上山顶,他终于发现自己的世界不过是一粒沙,浮庙也终于缩成小小一隅,经过苦难和真诚的人生,也终于超越极限,接近佛的超然视角。
影片最后,曾经的小和尚变作了老和尚,身边也多出了个小和尚,水塘边,往与嘴里塞石子的小和尚笑的无忧无虑。齿轮转动,重复再重复,一遍一遍。
生命是繁盛的,而化繁为简是人生追求的最高方式,佛法教育人要收敛五官向外的反应,反向体验内心,那些枝枝蔓蔓随之附丽,串起一幅奇特的景观。这部电影同样也是繁盛的。繁盛如四季。
第五篇:春夏秋冬又一春影评
春夏秋冬又一春
09瓯广本 09203013159 舒晓艳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的一部特别有深意的作品。金基德的电影,不是无声却是静默的,沉静而有深意。极少的台词,绵长而平缓的画片,青涩挣扎而猛烈的爱欲,留给读者更多的遐想空间。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故事发生在四个季节,初见电影的名字,便猜测导演想预言人生虽经历不同阶段但实际是一个循环。影片主要表现了小和尚的人生历程,从小和尚的人生经历影射所有有七情六欲,最后返璞归真的平凡人。一年四季串联起了小和尚的童年、少年、青年与中年。这个僧人的人生轨迹与经历,在金基德的细腻的笔触中娓娓道来,充满童趣、悸动、不安与祥和。金基德对细节的把握很仔细,每个画面的设置都是有用意的,不用太多语言为画面作注解,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去理解与揣摩。
金基德的电影一向以灰暗的基调与黑暗的社会现象为表现对象,这如他自己所言:“我的电影,渗透了黑暗的人生经历和对世界的憎恶,同时又是对世界慢慢理解的过程。”本片与金基德以往作品的风格一脉相承,所不同的是整部影片都渗透着对佛的认可与肯定,佛学的思想——轮回贯穿了影片始终。片中的老和尚虽不是主角,但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没有一味克制小和尚的行为,而是让他自己从犯错中悟出真理,这就是老和尚的为师之道。孰能无过,佛能包容一切,七情六欲只有佛才能洗脱,回头是岸。从小和尚因年少“杀生”所招致的罪恶,到少年痴恋女子、中年杀妻,最后他为此进行救赎与罪恶结束,处处体现了轮回与救赎的主题。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进行救赎,人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受苦赎罪,同时影片也暗示了小和尚的将来也会和老和尚一样,这正是佛学的思想。
春夏秋冬,同时也是一个人的心路,童年时不懂事,青年时受诱惑,中年时犯罪并彻悟,冬并不是终结,而是奋发振作、重新开始。
春
小和尚把小石头绑在小动物身上,他不知道他的一时之快会给小生命带来怎样的痛苦。老和尚没有制止他的行为,只是事后在他身上绑了一块石头让他背负自己制造的痛苦,当他看到鱼死去、蛇流血致死,看到血淋淋的一幕才嚎啕大哭起来,罪恶的种子已经在小和尚心里播种并扎根,这也预示着他必将为此进行赎罪。
夏
故事的开篇即推开了一扇门,这扇门两边并没有墙,看似形同虚设。门上有两个让人生畏的护法,门外是红尘,门内是净土。在狭窄的寺庙内,也有扇门,依旧两边没有墙,看似形同虚设。初看这两扇门觉得奇怪,对比起青年和尚的“绕门而过”才看出门的深意。老和尚每次都要从这扇门出入,因为这不仅是现实存在的门,更是意识上的门,这是戒律之门,每过此门就要警醒自己用戒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而青年和尚因醉心爱欲,从自己的床榻爬向女子的床榻和女子巫山云雨,这过程中绕过了那道门。因为戒律之门是不允许爱欲存在的,也看出青年和尚已经失守戒律了;与门相呼应的还有一个意象——石狮。女子坐在寺庙门口石狮上,和尚为难地让女子起来,说师傅要骂,还用手轻轻的擦拭石狮。而第二次和尚却主动搬来石狮给女子坐,这石狮也成了被绕过的门了;我注意到女子在养病期间一直身着白衣,白色在这里不是代表纯洁和神圣,而是代表诱惑和情欲。在她离开之时身穿蓝色上衣,情欲突然被斩断,但罪恶也因此而生。
动物是充满灵性的,影片中多次描写动物,其实是通过动物影射出人的特质。蛇蜷曲缠绕在一起交配的镜头使和尚青春期的心理泛起波澜,折射青年和尚的春心萌动;鸡是很有警觉的动物,猫是能通灵的动物。师傅用鸡来拉船靠岸,用猫尾写字。青年和尚出走时带走了
佛像和鸡,他希望借助佛像控制自己,但却把鸡丢了,失去了警觉,就算有佛像也只是一个躯壳。最后猫也被师傅放生了,这也许是说人最后都将回归自然、回归于无欲无求的本真境界;相似的草,是药是毒难以分辨。这就像偷食情爱之果,饮鸩止渴后果将不堪设想。
秋
夏去秋来,老和尚看到新闻徒弟杀妻在逃,仿佛预知徒弟会回来,就找出徒弟曾穿过的僧衣缝补好,等他回来赎罪。老和尚在此处的对白是最多的:“告诉我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吧”、“俗世对你而言已经变得痛苦不堪了”、“难道你先前就不知道俗世间的情形吗?有时候我们必须放弃一些我们喜欢的东西,你喜欢的、别人也喜欢的东西”。而小和尚带回来的只有日渐消长的愤恨。师傅用猫尾写字,每一个字都暗示徒弟时刻警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师傅让徒弟用杀妻之刀刻字,所有的积怨随着刻字一并消除。世间万物都有运行规律,触犯法律就算逃过一劫,因果规律也不会找上门来。当警察欲将罪犯缉拿归案时,师傅说等他把字刻完。法律不是无情的,天暗时警察举着蜡烛给和尚照明,脱下外套给累倒在地的和尚披上,并和师傅一起帮忙给字绘色,天亮后逮捕和尚时并没有给他套上手铐,这一切都是佛法对罪人的宽恕。字本无色,花哨的颜色只是着于相的表面而已,徒弟因此顿悟。
师傅与徒弟送别,当警察划船要走时,船却动不了,徒弟霎时回头,师傅与之告别后,挥手使船离去,师傅对徒弟的原谅也使徒弟释怀了。最后,师傅写了六个“闭”字封锁眼耳口鼻,孤苦伶仃和安然超脱的自焚死去。师傅的灵魂化作了一条水蛇游走,即使肉体不在,但禅心不灭。
冬/ 又一春
当中年和尚再次推开寺庙的门,内心只有平静和虔诚。他开始修行,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女施主弃子而去,最后滑入冰窟窿死去,这是神佛对恶人的惩罚。孤儿被和尚养大,孤儿童年的扮演者就是小和尚童年的扮演者,他虐待鱼、青蛙、蛇,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和尚小时候的缩影,这也隐喻着人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与“春”相呼应的影片结尾,金基德饰演的和尚,腰间拴一块石头跋涉到山顶,将菩萨压在石头上面,既是为曾经心里的那块石头赎罪,也是对人生的彻悟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