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分音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音符,区分音的高低,识别并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重点难点:
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经常听到的美妙动听的音乐史怎么形成的吗?其实就是七个简单的音符相互组合而成一曲又一曲难忘的旋律。那么让我们首先认识这七个音阶吧!
一、认识音符
1、我们的音乐之家有很多的朋友,其中有7个音符小兄弟是我们经常看见的,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现一个音符就唱出它的唱名,从而让学生记住)。
音名12 3 4 56 7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每个音都有自己的高音,就像阶梯一样,所以叫音阶。
(1)练习:
请你唱一唱,老师拿出一张卡片,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把卡片上的音符唱出来。
(2)找朋友(用线连):6 3 5 2 7
1Re si do fa la mi sol
二、音的高低
音乐之家只有7个音符小兄弟,怎么来表示很高的音和很低的音呢?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兄弟们有1件神奇的法宝,就是一个小圆球。别看这个小圆球小得像珠子一样,它的用处可大了。
第一、它可以当做帽子戴在头上,兄弟戴上帽子就有变化了,比如我在“1”头上戴帽子,你们听听有什么变化?(音变高了)
第二、把小圆球垫在脚下,那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对,低了一个八度。
小圆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放在音符小兄弟的后面,但现在这是个秘密,以后再告诉你们。总结:圆点加在音符的上边叫做高音,加在音符的下边叫做低音。不加点的叫做中音。
三、认识节奏记谱符号(四分节奏、八分节奏)
我们音乐之家除了有小音符表示和记录音的高低,还有一个节奏符号可以表示和记录音的长短,首先学习:
1、四分节奏,四分音符
(1)四分节奏
“X”这个就是节奏记谱符号
X表示一拍,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一拍呢?(击掌、跺脚??)
比如:XXXX四分节奏像下课铃声“铛铛铛铛??”
如果我们把节奏换成音符小兄弟的话,该怎么唱呢?
(2)四分音符
比如:“X”是四分节奏,音符“5”来代替它的话,那5是几分音符呢?(四分音符)多少拍呢?(一拍)
再换成“3”呢?“1”呢???其他的呢?对,都是四分音符。
2、八分节奏、八分音符
(1)八分节奏
我们让“X”坐上一条小板凳就变成了“X”
“X”是半拍,“XX”两个坐一块才是一拍。X X X X X X X X八分节奏像上课铃声
读一读,拍一拍: 2/4 X X |X X X X|| X X X|X X X ||
(2)八分音符
如果我把“XX”换成“55”呢?该怎么唱?那“3”是几分音符呢?(八分音符)它是多少拍的呢?(半拍)
换两个音符唱唱“35”、“13”??
四、结束新课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第二篇:《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微课程教学设计
《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微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动画人物来认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理解记忆它们的时值;
2、准确区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其时值;
3、通过游戏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音乐知识。
重点:准确区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其时值。难点: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音符之家做客,大家准备好了?好,出发!(利用动画人物和故事导入,生动贴切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二、复习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看看谁来了?大家好我是爷爷还记得我吗?原来是我们的老朋友—爷爷,它叫什么名字?对!全音符!他的饭量比较大,一下能吃四个面包!他的时值是?
看看还有谁?对我们的老朋友——奶奶!它叫? 她能吃几个面包?她的时值是?
(在学习新课之前复习回顾二分音符、全音符及其时值,为知识点汇总做准备)
三、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他们家的爸爸妈妈——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我们来一起看看爸爸长什么样子!他叫四分音符,他的饭量不大,只吃一个面包,那大家猜猜看他的时值是多少?
2、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妈妈,它叫八分音符,大家看看我比他们多了一条减时线,所以我的饭量更小,只吃半个面包,那大家猜猜看她的时值是多少?(认识减时线及其作用,并区分于四分音符)
3、好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
(知识点汇总,让学生对各种音符及其时值有整体感知和区分。)
4、接下来我们要举行举行一场联欢会,首先音符一家人穿上漂亮的衣服要给我们来个时装秀,大家欢迎!
5、下面我们和他们一家人来做做游戏吧!请把各种音符放入相对应时值的篮子里。
(运用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7、那请你算一算: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二分音符的时值
一个二分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一个四分音符等于几个八分音符 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四、小结: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回家了,大家快和音符一家人说再见吧!
第三篇: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教案
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教案
活动名称:公共汽车上的声音(乐理活动)
活动目标:
1、在乘公共汽车的游戏情境中认识八分音符,体验四分与八分音符不同的时值与拍节奏的方法。
2、感受乐理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子琴、各种节奏卡、磁带、公车图等。
2、幼儿已经熟练掌握四分音符节奏,并通过“马路上”的主题对公共汽车上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活动重点:认识八分音符,了解四分与八分音符的不同。
难点:初步运用公共汽车上的不同声音唱出四分与八分音符的组合节奏。活动过程:
一、拍拍手、跺跺脚
复习音乐律动,在八分及四分节奏处拍手跺脚。
二、比一比、认一认
1、引出八分音符
刚才的游戏中我们拍手和跺脚的节奏一样吗?(不一样)谁快谁慢?(拍手快、跺脚慢)
跺脚的节奏如果是四分音符(出示),那么拍手是什么节奏呀?(让幼儿在四分、二分、全音符、八分音中选)
·二分、全音符都比四分音符长,也就是速度慢,八分音符的节奏比四分音符快。
2、认识八分音符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节奏,就是比四分音符还要快的节奏,它的名字叫——八分音符。(出示单个)
3、寻找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多了一条小尾巴。它的长度比四分音符短,只占半个四分音符,所以它喜欢和它的朋友手拉手出来,(出示卡片)。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个八分音符在一起。请幼儿找一拍中有几个八分音符。
·小结:一个八分音符唱半拍,两个八分音符唱一拍。
4、唱唱八分音符,读法:titi 音符歌请幼儿想想八分音符的身体动作。
三、大家一起乘汽车
1、游戏:坐汽车
·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一起乘公交车出去玩了,看看一共有几个椅子呀?
每个椅子表示一拍,车上一共有四拍的位子。请幼儿自由组合节奏。
全体打节奏并记录结果。
2、游戏:汽车上的声音 1)教师演唱歌曲汽车上的声音
2)你们平时坐过公共汽车吗?注意过汽车上有些什么声音吗?
·幼儿自由讨论
·我们有节奏地将这些声音唱一唱好吗?(用图片提示)
·跟音乐演唱,做动作或用小乐器。
汽车上的大车轮,咕噜噜,咕噜噜。大雨刷,唰唰唰,唰唰唰。
第四篇:《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教案
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音符,区分音的高低,识别并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重点难点:
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经常听到的美妙动听的音乐史怎么形成的吗?其实就是七个简单的音符相互组合而成一曲又一曲难忘的旋律。那么让我们首先认识这七个音阶吧!
一、认识音符
1、我们的音乐之家有很多的朋友,其中有7个音符小兄弟是我们经常看见的,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现一个音符就唱出它的唱名,从而让学生记住)。音名1 2 3 4 5 6 7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每个音都有自己的高音,就像阶梯一样,所以叫音阶。(1)练习:
请你唱一唱,老师拿出一张卡片,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把卡片上的音符唱出来。(2)找朋友(用线连): 4 6 3 5 2 7 1 Re si do fa la mi sol
二、音的高低
音乐之家只有7个音符小兄弟,怎么来表示很高的音和很低的音呢?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兄弟们有1件神奇的法宝,就是一个小圆球。别看这个小圆球小得像珠子一样,它的用处可大了。
第一、它可以当做帽子戴在头上,兄弟戴上帽子就有变化了,比如我在“1”头上戴帽子,你们听听有什么变化?(音变高了)
第二、把小圆球垫在脚下,那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对,低了一个八度。
小圆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放在音符小兄弟的后面,但现在这是个秘密,以后再告诉你们。总结:圆点加在音符的上边叫做高音,加在音符的下边叫做低音。不加点的叫做中音。
三、认识节奏记谱符号(四分节奏、八分节奏)
我们音乐之家除了有小音符表示和记录音的高低,还有一个节奏符号可以表示和记录音的长短,首先学习:
1、四分节奏,四分音符(1)四分节奏
“X”这个就是节奏记谱符号
X表示一拍,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一拍呢?(击掌、跺脚„„)比如:XXXX四分节奏像下课铃声“铛铛铛铛„„” 如果我们把节奏换成音符小兄弟的话,该怎么唱呢?(2)四分音符
比如:“X”是四分节奏,音符“5”来代替它的话,那5是几分音符呢?(四分音符)多少拍呢?(一拍)
再换成“3”呢?“1”呢?„„其他的呢?对,都是四分音符。
2、八分节奏、八分音符(1)八分节奏
我们让“X”坐上一条小板凳就变成了“X” “X”是半拍,“XX”两个坐一块才是一拍。X X X X X X X X八分节奏像上课铃声 读一读,拍一拍: 2/4 X X |X X X X|| X X X|X X X ||(2)八分音符
如果我把“XX”换成“55”呢?该怎么唱?那“3”是几分音符呢?(八分音符)它是多少拍的呢?(半拍)换两个音符唱唱“35”、“13”„„
四、结束新课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第五篇: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一、学习导引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二、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
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四、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三、课文重温
讨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4)、《阿长与〈山海经〉 》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3、③;
4、称呼的由来,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大”字形的睡相,一肚子烦琐的道理,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等;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
四、精彩片段
《五猖会》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者,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有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及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省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那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赏析——文章对自己从“笑着跳着”到感觉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的心情变化写的很细致,蕴含着对封建教育不动声色的批判。我们也从文中看到,作者对其父亲没有一句谴责之词,只是流露出对长辈不能理解一位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于困惑。
精彩片段之二 《范爱农》
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200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
赏析——文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即对光复后的绍兴换汤不换药的描述。这其实已埋下了范爱农悲剧的伏笔。鲁迅对范爱农没有一句正面的赞扬,只是从他的神情“那笑容是从来
没有见过的”,从他的行动“实在勤快得可以”表现了革命后的范爱农心情愉快的一面。但范爱农心里产生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鲁迅其后又用了很多笔墨写光复后绍兴的现实,其实就是在探讨造成他的朋友悲剧命运的原因。
讨论:
(1)、《五猖会》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短文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2)、《五猖会》前半部分在谈迎神赛会时,主要谈及哪两件事?
(文章前半部分在谈迎神赛会时,记述了两件事,一是《陶庵梦忆·及时雨》所载古时赛会的“豪奢”,二是小时见过的赛会盛况;)
(3)、《五猖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没有类似的写法?
(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突出赛会的盛况,强化了“我”对“五猖会”渴盼的心情;《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写法。)
五、探究思考
点评中说:“文章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你认为这里所指的“封建思想习俗”指什么?
(应该是指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虚伪。作者在《小引》中写道:“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当时,“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兴起**,鲁迅和一些学生一样,被列入黑名单。在亲友和学生们的敦劝下离家避难。从1926年3月底到5月初,鲁迅住在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地方。期间先后写成的《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文章,都痛斥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只是前一篇直白,后一篇相对含蓄一点而已。)
《朝花夕拾》练习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3、《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苦。(鉴略)
4、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玩耍。(百草园)
5、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江南水师学堂)
6、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强烈欲望)
7、《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迎神赛会)
8、鲁迅在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藤野先生)
二、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D)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
A.一件B.两件C.三件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C)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
A.有 B.没有
6、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A)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7、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8、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C)
A、东京 B、北平C、横滨 D、绍兴
9、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D)
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