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观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小名小豆豆,大名黑柳砌子。日本一名著名的主持人,演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作者的这本书记录的是她真实的一段童年读书生涯。这个事业有成的女士,在她年幼的时候却是一个调皮,好动,与众不同,曾经一度被学校劝退的孩子,但幸运的是她人生中遇上了2个也与众不同的人,首先是她的母亲。对于小豆豆种种异类的行为以及被开除的事情母亲没有像其他母亲一样进行训斥,抱怨,甚至在小豆豆大学一年级时母亲才告诉她曾经被学校开除的事实,因此退学的事情没有给小豆豆的心灵留下任何阴影。
更可贵的是,当她发现女儿的种种不同时,她所做的,不是像一般的家长一样,拼命用压制的办法去改造女儿的个性,或者说是用强迫的方式使她女儿变成一般人能接受的正常儿童形象,相反,她为女儿选择了另一所,在别人眼里还不能接受的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巴学园。正是这所学校,还有学校校长——小林先生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改变了她,奠定了她一生的发展,小林先生的巴学园和小林先生的教育思想便是今天我要和大家重点分享的人和事。
一.教育是自然地教育。
大意有两层。首先他认为应该把孩子放到大自然去。她们的学校建在一个美丽的充满了田园风格的花园里。每天下午,一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孩子就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去散步,玩耍,在田园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一起,很自然地带孩子们认识各种不同的动物,植物,像植物里难以分辨的“雄蕊”和“雌蕊”,各种不同的昆虫,根本无须用到书本。有时,学校还单独请真正生活在学校附近的农民伯伯到学校教孩子们学习除草和耕种。
教育是自然地教育,他的第二个层面的意思:爱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用孩子喜欢接受的方式教育孩子。例如:因为条件有限,在不能带孩子真正去野餐的情况下,他让孩子们带帐篷在学校大礼堂里体会野营的快乐;当孩子们很好奇电车是怎么运到她们学校时,他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们带毛毯和睡衣住到学校里,亲眼目睹在凌晨时看电车怎样被别的车子运到学校的,可以想象孩子们有多兴奋,这样的记忆比起老师的告诉会是多么的深刻和美好,当孩子胆量小,缺乏勇敢的精神时,小林老师让学生晚上按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扮演妖怪或是路人,在真正黑漆漆的路上行夜路,练胆量;当小豆豆的钱包不小心掉到厕所,小豆豆自己在厕所口使劲掏时,小林先生看到了,没有半句诧异或是责备的话,只说:掏完了,要按原样把脏东西放回去;为了让孩子们可以尽情玩耍不受限制,他让家长给孩子穿最差的衣服到学校来,而不用担心弄脏弄破衣服;当他了解孩子们饭前喜欢说话的特点,就允许孩子们吃饭前叽叽喳喳先把话说个够,甚至还特意设计了每天请一个同学饭前当众说话的活动,培养孩子在众人面前表达的能力和胆量…这一切听起来都是那么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正是这种有趣的教育方式,使巴学园的孩子:每天早晨就只想快快的来到学校,下午放学也不想回家。
二.最成功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教育方式里面,说教法是家长老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在我看来,说教式的教育是孩子不喜欢的,效果有时还适得其反。在巴学园,在小豆豆的描述中,教育的方式却是:润物细无声。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每个巴学园的孩子管理巴学园的一颗树,在树上写上孩子的名字,下课时可以爬在自己管理的树上玩,平时为自己的树浇水施肥;在巴学园里,有一个残疾的孩子,为了培养孩子平等的健康心理,老师和校长从不对其他孩子说:你们不要欺负他,人人都是平等的,也从不对那个残疾的孩子说:你不要自卑,你和他们是一样的等等诸如此类说教式的的语言。(这是我们中国教育最喜欢采取的方式),而是用特殊的方式:在夏天,他让所有的孩子,包括那个腿有残疾的孩子,在游泳池裸泳,让每个孩子都觉得,无论哪个身体,健康的和残疾的,只要是自然地就是正常的。在孩子们最喜欢最想表现自己的运动会上,小林先生特意为残疾的孩子设置一个让他稳赢的运动项目,让他和别的孩子一样体验成功,让残疾孩子同样得到尊重。为了避免孩子偏食,他鼓励孩子们每天把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带到学校来,种种行为,都让巴学园的孩子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
三.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良的品质。
在小林老师的眼中,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良的品质,即使像小豆豆那么调皮那么不可思议的孩子身上,他和孩子交流就看出了她的这种优良品质,而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教育者,不仅要认识到这点,更要好好的培养好每个孩子身上这种品质。他认为:这种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家庭社会的教育而受到影响。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挖掘每个孩子身上这种优良的品质,并培养他,使之成为一种永恒的品质。正是有这种思想,他对巴学园的每个孩子都充满了信心。对小豆豆种种怪异的行为,他不以为奇,却经常对小豆豆说:你是个好孩子。对那个身体残疾的孩子,他经常说的是:你能行的。
因为在巴学园的快乐读书生活,改变了那个曾不被别人接受的小豆豆。小豆豆成为了一个自信,大胆表现,能言善辩,情感丰富,心地善良,快乐单纯的人,正是这种优良的个性促使她成为了日本著名的演员,主持人,联合国亲善大使。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豆豆以后几十年的生活中,巴学园的同学们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每年组织聚会,实践证明所有在巴学园就读的孩子,无论成就如何,他们都拥有乐观健康的心态,并且绝大多数因为这种经历,每位在成才成长的道路上都非常顺利。那个曾经残疾的学生成为了一名高级企业的高管,那个无比爱好物理的学生成了日本一名著名的物理学家,校长的女儿,成为了一名和爸爸一样成功的教师等等。巴学园,短短的几年生活使所有的孩子不仅是事业,家庭都受益匪浅。
写到这里,我们在欣赏巴学园独特的教育之余,我们应该多些思考:我们的教育隔每个孩子有多远?教育和教育的不同造就了孩子之间的差距有多大?看我们的教育,经历了几个曲折的阶段:在中国人口众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曾经一度把学生知识的获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却忽视了学生健康心理及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在我们改变了观念,明白了其实在人一生的发展中,良好的性格,习惯远比书本的知识更重要时,我们的教育理念有了改变。我们的教育形式却还比较单一。
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更多的教育都是老师或家长规范好的,想当然正确的统一的管理。我们忘了:每个孩子,原本他们都是不一样。这样的教育,就像一部机器,虽然能产出产品,但是没有任何的创意和个性。不同的零件,在统一压制的过程中,他是扭曲而不健康的。如何从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如何对待不同孩子不同的行为,特别是特殊孩子的行为成了我们都要思考的问题。用小林校长的话说: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自由的思考,孩子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
第二篇:《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让孩子做最
好的自己
放寒假那天,儿子递给我一本书,并且很严肃地跟我说:“妈妈,这是你的作业,看完它,写一篇,开学的时候我交给老师,别弄坏喽,还得还给老师呢。”我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做最好的家长》---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的教养女儿手记。戴老师拿来的这本书犹如一场及时雨,因为对于刚荣升为小学生家长一个学期的我来说,心中有许多关于教育孩子的疑虑,迫切地想找到答案。
书中讲到,好习惯在小学阶段养成。首先要让孩子永远快乐地学习。对刚进小学的孩子,保护他对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快乐感,是第一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宇宙,每一个家长都要欣赏自己的孩子,发现自己孩子独一无二的优势,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我始终认为,这是培养优秀孩子的前提。宽容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试成绩好,但是,面对已经很糟糕的考试成绩,如果家长一味地责怪孩子,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必然会受到挫伤,这比糟糕的考试成绩更糟糕,相反,如果我们能及时鼓励孩子,并认真帮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总结教训,那么这正是孩子学习进步的开始。孩子的学习信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儿子进入小学这一个学期,我真的感到非常欣慰,用省心二字来形容最贴切了。我一直比较重视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让他在快乐中学习,不过分关注他的分数,更不跟其他任何人比,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会因为没考满分自责,我反而有些担心了,不断的开导他,告诉他,他是最棒的,分数代表不了什么,咱们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就好了。慢慢地他也自信满满了。轻装上阵,学习应该更快乐更有效率吧。有时候问他,现在如果让你重回幼儿园,你愿意不?他会痛快地说,不愿意。为什么呢?因为上学可以学知识。能看得出,他爱上学习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学习习惯呢?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讲了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首先,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这也是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不少孩子包括家长爱用“粗心”来原谅或者说掩饰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时候,考试的失败不是由于粗心而是由于知识不熟炼所致。比如说,我们平时回家,即使心不在焉也不会迷路,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回家路线非常熟悉,以至形成了不受意识支配的条反射。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对所学知识也烂熟于心,即使我们在做题时不是百分之百的细心,但出错的几率还是要小得多。因为轻松的一句“我粗心”,把自己在掌握知识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掩盖了起来,等到下一次再因同样原因考试失利,又会用“我粗心”来原谅自己,如此恶性循环,会给自己下一步的学习带来多么大的危害啊!怎样解决粗心的问题呢?平时要求孩子做到:把粗心错题归类分析、训练快速一次对的习惯、准备一个错题本。解决了粗心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归纳整理学习资料,乐于与他人交流学习。
李镇西老师讲到了,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习惯是读书的习惯。他对孩子的引导,主要有,营造家庭的书香气,用书香气熏陶孩子的书卷气;和孩子一起读书,并尽可能让孩子在玩儿的气氛中接触好书;自然而然地让孩子多背一些古典诗文。这几方面,我们的戴老师也是一直引导孩子和家长在做,比如去暖暖心的亲子共读,要求背诵古诗词、论语,孩子每天都会很自觉地拿出几本书来看,这种习惯不是强迫他去做的,而是慢慢培养的他发自内心的喜欢做,对于共读,以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孩子不能有一丝完成任务般的勉强,而仍然是游戏一般的心态,和他一起快乐读书。
学习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挫折怎么办呢?李镇西老师讲到,寻找增强孩子自信心的切入点,珍视和放大孩子的光荣和自豪。这让我想起了戴老师曾把孩子的日记敲在电脑上,写进博客里,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日常记录,但在网络上看到自己的作品,看到老师的鼓励,孩子还是相当自豪的,对本来有些情绪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剂良药,孩子期末考试的双百成绩,和老师给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真的感谢老师。
培养孩子的人格魅力,让孩子拥有美好的品格,最最基本的是善良。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给别人带去快乐,因而自己也快乐。小孩子的心是最最纯净最最善良的,有时候给同学辅导一下功,自己都开心的了不得,有时候给同桌让一让,同桌的一声谢谢,都让他感动不已。书中推荐了一本《爱的教育》,一定要拿来跟孩子一起读读,希望一起从书中感受“爱”的魅力,让孩子一直做一个善良的人。
引用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做一个好家长,并不一定是把孩子培养得光环耀眼,功成名就,而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让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能力,赢得幸福快乐的人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怀着感动和爱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做最好的家长,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第三篇: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常州市勤业幼儿园王雪姣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龙成凤,成为有用之才。但现在很多父母,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上仍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育方法上走上了误区。他们没有明白真正地明白“只有失败的教育,没有失败的孩子”这话的含义,一味要求孩子这样或者那样,去实现一个又一个他们为孩子设定的目标,而从不考虑是否适合孩子的天赋和自身特点。
读了这本书,作者就平凡孩子的教育问题深入探讨,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步骤。孩子的培养是一次充满喜悦的发现之旅,平凡的孩子也能培养成才!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不要低估孩子的潜能。
2、孩子需要真实的评价。不恰当的赏识很可能适得其反,赏识要有足够的理由,要有恰当的态度,人的精神需要磨砺,挫折使人坚强,真正的赏识并非掩盖错误,粉饰孩子的缺陷,而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只有发自内心的赏识,热情中肯、坚定真诚,才能让孩子信赖。孩子需要的是真实的评价,需要的是善意的帮助。
3、倾听是最好的赞扬
我们花很多力气去鼓励孩子做这做那,不要让不经意间的一些小事把啊哦我们的鼓励抵消了。
4、给孩子一点面子,尊重孩子,也要尊重他的朋友,给他足够的尊严。
5、不要替孩子谦虚。赞扬别人家的孩子也要注意自己孩子的感受,赞扬是一件礼物和美德应该送给所有的孩子。
6、赞美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多给孩子一些愉快的经验,积极的暗示,给他树立正面的榜样,当面临问题时能怀着信心去解决,孩子就会做得更好。
7、批评不是找茬。批评的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让孩子自省,批评是件利器,若批评不当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8、不要过度批评。度的把握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关键技巧,批评和表扬必须恰如其分。
9、孩子需要朋友,交朋友是自己的事,交朋友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偶像。
10、让男孩更像男孩。男孩是未来的男人,要从小开始塑造,让孩子在与同伴和社会的接触中成长起来,发展自己的男性气质。
孩子就像是幼苗,需要家长和老师精心地栽培,在栽培的过程中,只有孩子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发现孩子,培养孩子适合社会的心灵与体魄,并努力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篇:做最好自己读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07国贸 焦琳
最近,学校图书馆开展了读书活动,本人也利用学习之余参与其中。一本好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阅读过程的片刻愉悦,更是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一点上,《做最好的自己》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书中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以鼓励的口吻和许多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意思和有价值的事情来引导和说服读者,以现代的眼光、中西结合的角度来引导读者。慢慢的让读者“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从价值观、态度、行为、习惯、性格等方面分别为年轻人指引方向,让你终生受益。读了这本书,“做最好的自己”这句话,相信每个人都能深深的记住。
在阅读过程中,我总会情不自禁用自身与之对比,不经意间,便成就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一次很好的自省。
最好:仅仅优秀是不够的,甚至卓越也是不够的;
做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树立自己的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崇尚多元化的成功,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首先要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审视自己、规划自己,才能做好自己,不留遗憾。
做最好的自己,是乐观面对人生,拥有诚信的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践,不辜负别人的期望和信任,增强自律感。做最好的自己,是相对自己来说做比自己更好的自己。从实际出发,从自己出发,根据个人不同的自身条件“量身定做”,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做超越自己能力范围之外不切实际的事情。
做最好的自己,不是急功近利,尔虞我诈,不惜一切手段去损人利己;而是有着明确的高尚的理想,展示一个独特而又有内涵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不是好高骛远,强求自己取得遥不可及的成就;而是有着合乎自己实际的理想,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精益求精,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做最好的自己,不见得就必须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成就,成为众人仰慕的对象;
而是要立足本职工作,爱岗精业,不懈地努力。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不必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做一个真实的、最好的你也就可以了。
非常感谢李开复博士的这本书,也感谢他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命历程总结出来让我们得以分享。都说开卷有益,认真读他的著作,从中我找到了对生活的自信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用于尝试的勇气。积极的去尝试,虽说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放弃就等于失败。在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机遇,或许这时希望就出现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作好准备,时时保持上进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还未开始就放弃了努力,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机会;失去机会等于失去了成功的希望,这样就与我们的最初目标背道而驰,这是极为不可取的。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做最好的自己,不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质,超越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心得: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工作心得: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大家好!我从1996年参加工作,就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今天我就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来跟大家进行探讨和研究。
我想作为班主任,我们都会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
一、作为班主任,要怎样来面对学生呢?
二、作为班主任,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呢?
三、怎样做才能成为优秀的班主任呢?
首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让我们感到意外和遗憾,如此优秀的人才,却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这是教育的悲哀,而身为班主任的我们,经常会对一些学生作出评价和批评,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相信被老师们“预言”不成器的学生中,虽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润、幸福的,事业小有成绩的。
再讲一个故事: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它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但来到店里,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高昂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店员最后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辨别瓷器质量的方法。
店员一听,立即取过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他换了碗,再去轻撞其它的碗,声音变得铿锵起来。原来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它去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混浊之音。合作者变了,参照标准变了,一切也就变了。生活也是如此,你的参照标准如果错了,那么你眼中的整个世界也就错了。
我们常常说,这个学生是“好生”,那个学生是“差生”,我们的标准是学习成绩。这个标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很少去怀疑它本身是对是错。换一个标准,也许,原来的“好生”就变成“差生”,原来的“差生”就变成了“好生”。
其实,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这也是我想和各位分享的一点: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练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的优点与闪亮之处,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作为班主任,要怎样来面对学生呢?
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怎样来面对学生呢?那就是要:
1、善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2、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最信任的领路人。
3、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管理班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一位班主任,这样问他的学生:你同样的错误犯了一次又一次,老师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为什么改不掉?你说,老师究竟要怎么做,你才能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学生回答:只要你不做我们班的班主任!
这位班主任听到学生这样回答他大概要昏倒了!我不能说这位班主任的工作一定是失败的,但是,至少在对这名学生的教育上,他是不成功的。
老师们,不要过多地责怪我们的学生,还是好好反省我们自己吧!我们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我们的语言是不是太刻薄了?我们的脾气是不是太急躁了?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太粗暴了?……是啊,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爱之深”,但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责之切”。训斥、挖苦、讽刺等处罚学生的事不是时有发生吗?至于罚课业、罚站、罚跑、罚劳役等变相体罚,更是被一些老师奉为最后的法宝。诸如此类“只给好心,不给好脸”的爱,学生岂能接受?不要以为,燃烧自己,就一定能温暖别人、照亮别人。你给学生一枝花,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你给学生一块冰,学生却会感觉到冬天的严寒。
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要爱得理智和宽广,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超越自我;对学业困难的学生,要爱得细腻和真挚,发现他们的困难,真心帮助;对需要特殊帮助的问题学生,要爱得理解和宽容,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面向未来。
作为班主任,应该教会学生些什么呢?
作为班主任,到底应该教会学生些什么呢?我想,作为一个21世纪的班主任老师,应当让孩子们从小就有追求,有向往,有责任,勇气,有力量,使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旅途坚定地迈出第一步。具体地说,班主任应该教会学生明是非,辨曲直;教会学生有担当,负责任;教会学生有信心,有勇气;教会学生爱学习,爱生活。
一、教会学生明是非,辨曲直
现在的孩子,接受新事物较快,思维灵活,在成长中得到的条件及信息量都今非昔比,天赋优禀,但是又太脆弱、太敏感、太逆反,他们太容易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歪风邪气的不健康影响,会产生诸如自卑、叛逆、嫉妒、孤僻、缺乏同情心和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问题。
我们班主任可以说是势单力薄无力改造社会大环境,却可使用智慧与技巧,教会孩子们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辅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正其品德行为,塑造其完善、独立的人格。
怎样教会学生明是非,辨曲直呢?我主要用这些方法:
1、小故事中讲道理
今年我担任的是一年级班主任,学生年龄小,许多道理就算老师反复讲,他们也许还是不太明白。于是讲故事成了我的首选,我准备了一系列图书,有《心灵鸡汤》、《小故事大道理》、我利用晨会、午会课的时间给学生讲一个个小故事,从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中让学生明白道理。
例如,原来带的班级中有些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常常只考虑个人而不顾他人和集体。我选了《留一些柿子在树上》这个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个故事讲述的是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有很多柿子园。收获季节,农民们却会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不摘下来。原来,有一年冬天,天大寒,在这里栖息的几百只喜鹊因没有食物而被冻死。而第二年,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柿子绝收。文章结尾写道:在收获的季节里,别忘了留一些柿子在树上,因为,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全文一共约四百字,而文章的主题非常突出。学生听后都能领悟出“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深刻内涵,也懂得了自私自利是害人又害己的道理。
故事除了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更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每天讲一个充满爱心和哲理的故事吧,它胜过你说过一万遍大道理。
2、直观教育更形象
根据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强调从形象直观教育起步。如在文明礼仪教育中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录像等手段,精心设计了说话礼仪,穿着礼仪,上课礼仪等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分清是非曲直。然后在形象直观教育的基础上,发挥班队会、晨会及各学科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学生实际把《小学生实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为仪表、纪律、卫生、礼貌、诚实、助人等项目,并通过辩论、讨论、演讲、评比等形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3、树立典型来激励
另外,小学生上进心强,喜欢模仿,根据这一特点我们通过表扬典型,树立榜样,开展评比等做法,激发良好的行为动机。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道德行为意向,从而沿着正确的轨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体会到上进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如教师的测定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家长的信息反馈等,通过评价表扬正确的行为,激励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教会学生有担当,负责任
很多老师做班主任的时候,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结果并不理想,这样做班主任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难道做班主任一定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认为要想班主任工作轻松,首先要培养好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对某一负担的责任和对某一任务的积极行为。只有对社会、家庭、个人有责任心,做事才能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可现在的学生因为独生子女居多,被家长溺爱,唯我独尊,孩子们责任心极差,长辈的教育,包括老师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误导着孩子的思想。
请看看这样的对话。
“老师,他作业没完成。”
“不管你的事,你做你的作业就行了。”
“妈,今天学校大扫除,我擦干净了最脏的地方。”
“傻瓜,你不会挑些轻松的活干!”
“爸爸,我把××的文具盒摔坏了。”
“他知道了吗?”
“他没看见。”
“那你不要告诉他就是了,反正他没看见。”
就这样,孩子的责任心被长辈一点点给抹掉了,无形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就有了这样的概念:“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逃避责任”……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在学习中同样也会是这种态度,自己的事情,也要别人监督才能完成,比如在家做作业拖拖拉拉,家长不在旁监督,作业就不能完成。做值日,教师不在场,扫把垃圾满天飞。
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我主要用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包干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所以认真观察,及时开发学生自身潜能,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很有帮助。让会画画的同学出板报,让会做手工的同学装饰教室,让心细的同学管理班级物品,让勤于动手的同学维护班级桌椅……总之,让每个同学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班级中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这一点是我和魏书生老师学来的。(班主任工作)现在我们班任何事情都有专人管理,擦窗台的、摆桌椅的,开关灯的,办板报的,查红领巾的,记好人好事的,摆放扫除工具的,柜橱检查的,清洗毛巾的,洗涮墩布的,眼操检查的等等,班里的大大小小各项繁杂的事我全都下放给学生来负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相信不少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也是这样做的,但真正要起到作用,还得班主任教师把它落实到底,让学生明白做好一件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天天如此,周周如此,甚至月月年年都要尽到自己的职责,教师的检查和督促一定要及时到位,才能使每一位同学渐渐有了责任意识,进而明确他在班中所处的位置,是其他人替代不了的。责任心也就会慢慢地树立起来了。
有的老师可能会想:把责任分得这么散,班级管理会不会很乱,事实证明,把管理班级的“大权”放给更多的同学后,不但使整个班级更具凝聚力,而且大大增强了每个同学的责任意识,做集体的主人。现在我们班里,谁都明白,班级是同学们的“家”,“家”要靠大家管,“家”里的事要大家做,同学们都很愿意为“家”出力。学生们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加强了责任心的培养。
目标法:用目标激励学生,开学初给学生这么一个概念,老师很要强,也希望学生是一流的,我经常和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力做到最好。要求孩子们无论是纪律、卫生还是学习都要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勇往直前,成为一个坚强有战斗力的集体,争当全校先进班。并附着一些措施,如班内开展“每天有进步”竞赛,具体内容是:每天上课争取回答一个问题;每天语文作业争取得一个小小书法家称号,数学作业争取得一百分;口算题卡争取用时更短些等等,一般到下午放学前,我会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前两分钟就是收拾自己的书包,柜橱以及检查自己承包的责任区,而后三分钟则是默想自己这一天在那一方面有了进步?是作业书写得到优了?是练习作业的满分了?是帮助同学了?是课上回答对问题了?是发言更宏亮了?是课上纪律有进步了?还是为班级体服务了?如果想到一点进步,就为自己鼓三下掌。如果没有进步就为自己喊声加油。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每天都有新目标,积极性很高。除了这些,就个别学生的优势,我在期末操行评语中写下了:你可能成为文学家,你可能成为画家等的评语,用高目标唤起学生的责任心。正如有为哲人所说:目标越高,成就越大。
表扬法:利用班会大张旗鼓地宣传班级好人好事。尤其是对资质较差的学生扬长避短,尽量寻找他们的优点,给他们创造做好事的机会,加以表扬,并强调他是为校为班争得荣誉。做到表扬一人,鼓励一群。
三、教会学生有信心,有勇气
我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红花评比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对学生在学习、纪律、卫生、作业等方面的优秀表现随时随地进行奖励。作业字迹工整得一朵红花,做好人好事的一朵红花,听讲认真积极发言的一朵红花,值日生合作好,每人得一朵红花,听写、测试、或后进生有进步均得一朵红花,每天我都会不厌其烦地为学生们贴着一朵朵小红花,渐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集体荣誉感强了,打架骂人的少了,爱看书、学习的多了。学生经常美滋滋地对我说:“老师,我都得了60朵小红花了”,看着他们满足的微笑,此时,我想:这一朵朵小红花就能让那些无论是优秀还是后进的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我们当老师的何不慷慨大方些,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呢!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的确,培养人就要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每位班主任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往往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的后进行为不仅对本人进步不利,而且常常给班级、学校、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是班主任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四、教会学生爱学习,爱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这是他的不幸。”快乐是学生求知、求善、求创新的“开路先锋”,是学生全面发展最直接、最具体的原动力。因此说,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与快乐同行。“金色的童年,美好的童年”班主任老师要给每位同学的童年生活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那么,班主任应如何让学生“学习并快乐着”?我的办法是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了解我的老师都知道,我特别爱开班队会,就算在教学相当紧张的六年级教学时,我们班的班队会也会周周开展,因为我把活动看作了“学习并快乐着”的最好渠道,在班队会中,我融入了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科知识拓展活动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开展了多次有益的活动,如“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我为祖国添光彩”“我自信我成功”“故事大王选拔赛”“亲手栽种一盆花”等等。
我发现如果能上好班队会课,对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往往会让他们牢记一生。比如我开展过的一次活动是“沟通从心开始”,渗透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先是让学生来说说自己在学校的苦恼,自然就有学生说到了:没有朋友,很孤独,或是有朋友,却经常弄别扭等等,然后我给孩子们开始讲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一对对的朋友,结局有朋友间反目的,有朋友间成为一生知音的,也有朋友间带着误会生离死别的。不少孩子是哭着听完这些故事的,相信故事本身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这时他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自己的朋友诉说,我就从主角的地位退到了幕后,播放舒缓的乐曲,让孩子们走出座位,去找自己想要表达的对象去诉说,去倾吐。我记得当时孩子们几乎都眼含热泪,有的是去和本身不是朋友的同学说出从未表达过的友情,有的是向朋友真诚的道歉,有的干脆一句话都不说,就是抱在一起又是笑又是哭的,每个孩子都是真情流露。音乐声止后,我对孩子们说:老师的本意是想让你们学会沟通,珍惜朋友,变得更快乐,可没想到让你们这么伤心,真抱歉。可有个孩子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他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老师,我们这是幸福的眼泪,我今天和朋友说了好多话,我头一次感到自己是这么幸福,谢谢老师。听了这话,我再看孩子们的表情,可不是,各个小脸上是眼泪哗哗的,可是嘴角却都是乐呵呵的。这时的我感觉到当班主任真好,可以有这样的机会来打动孩子的心灵,带给他们值得珍藏一生的感动与快乐。
还有一次我开展的活动是引领学生走进茶文化。语文课上学了一篇课文《碧螺春》,所以我想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开展这次活动,能让学生对中国各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了解,学生对茶的了解实在很浅显,只停留在茶是苦的,父母爱喝,能解渴的程度,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品茶大会,要求孩子们从家中带些不同品种的茶叶,带几种茶叶就带几个一次性纸杯,不需要太多,够冲一杯茶即可。自己再带一个专用杯子,用来品茶。
活动进行的那天,让我都大开眼界,我也是不怎么爱喝茶的人,只喝过些花茶、绿茶之类的,可学生们带来的茶叶品种真可谓齐全,包括普洱茶、云南滇红、碧螺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毛峰、兰贵人、金银花、铁观音等等在内的近三十种茶品,学生们分成小组,先来观察各种茶叶的形状及颜色,然后我开始分小组用开水冲茶,每冲一杯茶,都要求学生来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及茶水颜色的变化,再闻闻茶叶冲出香气,然后把各种冲泡好的茶水依次倒一小口到自己的专用杯中,慢慢的品味其独特的茶香。足足打了八壶开水,才算把孩子们带来的各种茶叶冲泡完毕,整整一节课,孩子们喝得是兴趣高昂,热火朝天,喝到好喝的茶就来推荐给我喝,喝到奇苦的茶也来推荐给我喝,直喝得我都直呼过瘾。
第二节课我要求学生把这次活动中值得书写的点滴记录下来,显示交流品茶的感受,再来交流品茶的收获,之后的时间就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写作文时还时不时地跑下座位,去和别人要茶喝,再回味茶的味道,不到半个小时,几乎全部上交,那一篇篇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有的孩子从这次活动中品味到了人生:“品茶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人生,或清淡、或浓厚。当你品茶品到最高境界时,入口的茶就好像与你融为了一体,在这茶中,你能品味到人生的坎坷、喜悦、成功……”
有的学生品出了友情,“与同学举起小杯,闻着清新爽人的茶香,望着窗外仍在飞舞的洁白雪花,不禁走入了一种如痴如醉的画面。诉说着彼此之间的友谊。用着小小的茶叶,见证我们深厚的友谊,让那种茶的清香飞溢四周,使每个人的心中都甜津津的,心中异常欣慰,让我们更加懂得回味,获得更多享受!”
有的学生把茶的味道品的彻底“热气围绕着我,一种说不出的感受渗入我的味蕾、渗入我的身体。品茶,一口得香,二口得味,三口便是回味。那味道深入人心,虽是我第一次喝普洱茶,可这味道却已深入我的内心,不可能再忘记了。”
这篇篇习作很值得品味,虽然文字还很稚嫩,文笔还不够流畅,但孩子们用心写作的态度是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不是在应付作业,不是在拼凑文字,更不是在硬着头皮完成任务,而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短短的半个小时就能写出如此感受,怎能不让我这个老师欣喜莫名呢?
在这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缩短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孩子们更加信任我了,也让孩子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校园生活。
怎样做才能成为优秀的班主任呢?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操劳型,操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每位老师都会想做智慧爱心型的班主任,可到底怎样做才能成为这样优秀的班主任呢?
我想再给各位班主任老师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井蛙归井》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
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原来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到的,记忆中,听教育专家的讲座已经好多次了,大多数专家在讲课的过程中都会提到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孩子是肯定的,可是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呢?想来想去呀,还得总结为两个字:适合!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孩子们自然也不会例外,所以大家公认的好的教育方法,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也未必适合每一位班主任老师。
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个人教育方式不对,我们可以借鉴别人好的做法,但是不能照搬,毕竟学校特点,生源,目标都不一样,各个班主任所带的班级也不一样,有时候羡慕其他班级做的好的地方,然后比较自己的班级,感觉很沮丧,有种失败感,不过后来想想,其实我们做班主任的往往喜欢关注班级存在的问题,而缺少对优点的肯定,打破思维定势,方法经常换换,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那么这也就是我们每个班主任应该去做的一件事情。去寻找适合自己,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对不同的孩子提供有差异的教育,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充满自信,充满阳光,做到了,你就是最优秀的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也许很累,事情多,得操心,有的时候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但当你看到学生在努力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地谈笑,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你,孩子的懂事听话了……你会觉得付出所有的心血都是值得的,因你让孩子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同时你也赢得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