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碉楼怎么造句
碉楼拼音
【注音】: diao lou
碉楼解释
【意思】:旧时防守和了望用的较高建筑物。
碉楼造句:
1、我们站在碉楼上,欣赏四周的景色。
2、那时他们也重修熙雍山,在周围建起高墙和巩固的碉楼,免得异民再来,像从前一样蹂躏。
3、还有些敌人逃到阿左托田野间的碉楼里去,若望放火将它烧了,敌军大约死了两千人,然后若望平安回到犹太。
4、一些古老的碉楼有400多年的历史而最年轻的可以追溯到1948年。
5、这种造型是碉楼中最原始的式样。
6、碉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军事设施,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
7、村里的碉楼群建筑精美,保存完好,村外的大片稻田渲染了农耕文明的背景。
8、青藏高原碉楼作为一种独特历史文化遗存,近年日益受到外界的关注与重视。
9、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碉楼起源与藏彝走廊本土信仰及宗教观念的关系等问题。
10、从伯罗奔尼撒马尼地区那酷烈的石头碉楼民居,到爱琴海上明艳洁白的小岛房屋,希腊的自然风物和人居建筑以其超乎想象的变化带给我们不断的惊奇。
11、迪涅城在宗教战争中受过围攻,直到一八一五年,它周围还有那种加建了方形碉楼的旧城墙,日后才被拆毁。
12、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散布其间,与众多的碉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13、但以色列人还是各自拿著武器,在碉楼上点起烽火,那一整夜留守戒备。
14、丹巴是群碉云集、碉楼连片的吉祥宝地,素有“千碉之国”的美称。
第二篇:开平碉楼导游词
开平碉楼导游词1
大家好!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刘思一,大家叫我刘导就好了。这天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开平碉楼。
碉楼的外型十分个性,是中西和壁的。开平碉楼下面是立体长方形的,上面却是像印度一样的装扮的,里面是美式的装扮。
碉楼主要分成三种类别:一、众楼。是由村民们修建的,用于群众避难和放财物。二、是由华侨人建的,他们投入巨大资本建这些碉楼,这种碉楼一般用于居住。三、更楼。是由许多村一齐建的,用于照明和作为乡村地标。
开平碉楼中最有名的是赤坎镇的三门里的迎龙楼。此楼是开平最早的碉楼,距今至少有440年的历史了,是由关圣徒夫妇投资建的。这座楼十分大,要100多个小孩才能围住,这么大的碉楼占地面积有152平方米,共有三层,用青砖建成的,这座楼在避免洪水时发挥过重要作用。
这就是开平碉楼的一些简介,此刻请大家细细游览,记住,在游玩过程中,请不要乱扬垃圾,让我们保护这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导游词2
大家好!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刘思一,大家叫我刘导就好了。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开平碉楼。
碉楼的外型非常特别,是中西和壁的。开平碉楼下面是立体长方形的,上面却是像印度一样的装扮的,里面是美式的装扮。
碉楼主要分成三种类别:一、众楼。是由村民们修建的,用于集体避难和放财物。二、是由华侨人建的,他们投入巨大资本建这些碉楼,这种碉楼一般用于居住。三、更楼。是由许多村一起建的,用于照明和作为乡村地标。
开平碉楼中最有名的是赤坎镇的三门里的迎龙楼。此楼是开平最早的碉楼,距今至少有440年的历史了,是由关圣徒夫妇投资建的。这座楼非常大,要100多个小孩才能围住,这么大的碉楼占地面积有152平方米,共有三层,用青砖建成的,这座楼在避免洪水时发挥过重要作用。
这就是开平碉楼的一些简介,现在请大家细细游览,记住,在游玩过程中,请不要乱扬垃圾,让我们保护这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导游词3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开平。我是某某,大家可以叫我陈导或小陈。今天非常高兴能与各位一起游览开平。我代表我们旅行社、本人及司机欢迎大家光临本地。今天我们的观光游览行程将持续6个小时,各位如有什么问题请随便提出,我将尽我所能为各位解答。为团友服务是我们的工作宗旨,大家有什么事可尽管找我。今天我们的旅程是赤坎古镇——马降龙碉楼群——自力村碉楼群——开平华侨史展馆。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开平吧。开平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清顺治六年,1649年置开平县。相传,开平的先民到达这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便取“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当时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中国人历来具有强烈的思乡情节,很多华侨将自己辛苦劳作的积蓄汇回家乡,或者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由于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当时的社会秩序较为混乱,经常惹来匪患。同时因为开平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洪涝。所以,明末清初就有乡民建筑碉楼,用来防涝防匪。
好了,各位团友,现在到达我们的第一站啦—赤坎古镇—影视城。请大家跟随我下车前去游览。
这是一座有350年历史的古镇,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因建于“赤土高地”而得名,现存的街道建筑大多是20世纪初有华侨出资兴建的。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叫三家巷。顾名思义,三家巷就是由三个家族组成的一小片住宅区,这就是陈家、何家、周家。这三家宅院建筑风格各具特色,陈家大院富丽堂皇,最显西洋风范;何家豪宅雄伟威武,最具中国特色;周家府邸小巧玲珑,是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
现在请跟随我进来陈家大院参观。
大家都看到,屋前这个小花苑,大铁栏杆门,拱形门窗,是不是都很具有西洋风范呢?!
(屋内)这座豪宅的主人当年漂洋过海到夏威夷谋生,经历几十年的艰辛劳作,最后衣锦还乡,盖了这座大宅。但他还有些怀念在海外谋生的日子,于是就在这大厅设置了太平洋酒吧,喜庆节日就在这里宴会宾客。大家抬头看看这古典的天花板和吊灯,虽然已经有些破旧,但也可以想象得到当年的富丽堂皇。
参观完陈家,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四平八稳,雄伟宽阔的大屋就是何家了。这是一座中国特色的台梁式建筑。这座大屋的一个神秘规矩就是:进屋一定要左脚先进。大家可以进来参观,这座大屋当年主要还是一个工厂作坊,这些古老简陋的机器设备,布满灰尘和铁锈,已不能再运作。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周家了。这座府邸的外观也很具中国的古建筑特点,高檐深宅,门庭高大,传统的民居硬山顶,还有机关趟拢大门,都很具中国特色。请大家进屋内看看,大厅虽小,却还有个小歌舞台,大家看看这珠帘,是否想到了二三十年代的夜上海歌舞厅。
大家随便参观,还有半个钟我们就上车到下一站游览。
各位游客,虽然天公不作美,雨下不停,但也阻止不了我们游览的热情,我们已经来到马降龙村了。这是一个由5个自然村组成的村落,堪称是广东最美的乡村。主要居住着黄氏和关氏两个家族。马降龙碉楼群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村中的碉楼主要建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至今保存完好的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像一串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间。这个村落最早建于清乾隆年间,建村之初这一带为河滩地,原名“丰岁蓢”,寓意岁岁丰收。1949年后取名“马降龙”。黄关两族的海外乡亲众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
现在我们来参观骏庐。这座碉楼的主人姓关名骏,所以他的碉楼取名骏庐。这座碉楼高4层,建于20世纪30年代。大家跟着我进来,看,这些炉灶,盘碗、铁锅木盖、缸坛、竹篮,都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实物,很有古风古韵的中国乡土气息吧。大家再看看那个烟囱,一般我们看到的烟囱都是设在墙外的,但这座碉楼却把烟囱设在屋内,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也是体现碉楼的一个功能。当初这一带常患匪灾,碉楼的主人就想尽一切办法不受土匪攻击,除了装置厚实的铁门铁窗,还把烟囱也安在屋内,不让盗贼偷爬上来。同时这一带还常闹水灾,碉楼主人又在楼里每层都设炉灶,即使洪水淹了一二层,也可以搬到三四楼生活而不愁做饭。这座碉楼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层层客厅有天窗,从一楼向上看可以看到四楼的天花板。这除了有采光作用还能方便通讯。站在一楼朝天窗喊一声,楼上各层的人都能听见,所以每到吃饭时间,就不用跑上四楼叫人下来吃饭,只需站在天窗下这个位置喊一声“吃饭啦”,他们就会下来。大家再来看看这里还有一扇后门,这是一扇防盗门,这里每扇门窗的铁皮都有一公分那么厚,非常之厚重。大家别看这扇机械防盗门很复杂,看似无从下手,其实操作起来也很简单的,只要按一下这装置,再推一下这把柄,门就能开了。大家再跟我上二楼看看。这里每一层的楼梯口又有一扇栏杆门,这都是防盗的作用,即使盗贼攻进一楼,也上不了楼上抓人。所以碉楼的先人都是很聪明的,想尽一切办法不给盗贼半点可乘之机。
大家可以上顶层阳台看看整个马降龙村的景色,再过半个钟我们就集合回去吃午饭……
(午饭后)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正去往自力村。自力村的碉楼大多建于20世纪代以前,比马降龙的碉楼建的要早,所以自力村的碉楼更多体现出防御的功能。他们的墙身会有较多的枪眼,尾层都有突出的角堡。这里由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自力村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现存碉楼15座,全部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了,现在跟我前去参观。自力村最精美的碉楼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方润文到美国谋生,经商致富后,花巨资兴建了铭石楼。这座楼楼高5层,顶部正中有一个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第五层四角均建有角堡,俗称“燕子窝”。铭石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大家进来就可以发现它的豪华了。大家看看这个大坐地钟,虽然摆放在这里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仍能准时报时,因为这是从德国进口的。旁边这是红木桌椅。房间里还有潮州的金漆木雕檀木睡床。这个大木箱是当时从美国旧金山运回来的金山木箱。还有那个西式带镜衣柜也是美国进口的。天花板还有中式壁画。大家是否能从这些物品想象得到当年的豪华呢?大家再上来二楼看看,还会有更惊讶的发现。大家看看脚下这些华丽的地板砖,这些砖可是从当年从英国进口来的,由大船分小船,再由马车运到开平这里。还有水泥和铁板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大家不妨来厕所看看,这座古老的碉楼里竟然还有现代的马桶和浴缸,没错,这些也是从国外进口的,20年代的中国是没有这些的。
大家看到怎么多进口的东西是不是觉得这座碉楼的主人很了不起,生活很奢华呢?其实也不是你们想到那样,等一下随我到华侨史展馆看看就知道了。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开平华侨史展馆了。这些图纸资料和图片都是开平华侨先民在海外谋生的真实写照。他们在他乡谋生最初大多是做苦力,做最苦最累的工作;他们有的从事繁重的经济园种植业,狼心狗肺的经济园主为了防止他们逃跑,于是给他们每人套上沉重的脚镣;有的从事采矿业,整天都藏在见不得天日的矿井里挖矿,毫无生命保障可言;最苦最累的是去修建铁路的华工,在美国西部险峻的高山和变幻无常的气候条件下,华侨先民依然风雨无阻,开山取石、凿山平路……许许多多的华侨先民就是这样积劳成疾,死于非命。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大跌,飘洋过海谋生的华侨更是受尽屈辱。当时美国、加拿大的排华政策使华工几乎无藏身之处。贪婪凶残的经济园主及工厂老板利用华工牟取暴利后,并没有发还工钱就把他们赶走。他们没有社会地位,成为街头流氓取笑凌辱的对象。他们有的被迫露宿街头,更有客死他乡者。然而碉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看到碉楼背后这震撼人心的血泪史,大家是否对这些碉楼刮目相看了呢?!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领略了一个神奇的千碉王国,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奇观,一条令人震撼的王国艺术长廊。今天小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领略开平的秀丽风光,探索开平的源远历史,我们热情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开平,小陈愿意再为大家当向导。今天的旅程结束了,祝大家生活愉快!
开平碉楼导游词4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游客们,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下面我们一边走我一边给大家介绍一下:广东江门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合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瞭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平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平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
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称号。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平第一”,不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内容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大家可以随我进去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听。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的楼梯,窗户等也用才将就,做工精致,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中国书体刻屏联,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吧?参观完碉楼以后,相信大家对开平碉楼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了解!
开平碉楼导游词5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甄导游。欢迎你们来到碉楼之乡——开平。“开平碉楼与村落”在6月28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石楼、夯(bèn)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开平碉楼建筑很有特点,)它造型别致,中西合璧。
现在我与大家一起游览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共同集资兴建。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
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可以自由游览。但在游览时,请大家注意安全,保护文化遗产,不乱涂乱画城墙,不乱垃圾。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开平碉楼与村落导游词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甄导游。欢迎你们来到碉楼之乡——开平。“开平碉楼与村落”在206月28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开平碉楼。
碉楼,就是一种集防卫、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该村被评为“广东最美的地方”;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广东最佳旅游景区;年6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可以自由游览,亲身感受开平碉楼的丰富文化。但在游览时,请大家注意安全,保护文化遗产,不乱涂乱画城墙,不乱垃圾。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开平碉楼导游词6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做你们的导游,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大家请看: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为什么样会建筑开平碉堡楼呢?那是在匪风炽盛的日子里,为防贼患,所以开平的父老乡亲和华侨们纷纷集资在村中兴建碉楼。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开平碉楼建筑很有特点。它造型别致,中西合璧。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它有很强的防卫能力。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开平碉楼真不愧是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导游词7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但是从外形来看大致是相同的。如果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成:石楼、夯土楼、砖楼和混凝土楼。
石楼的墙有是的加工规则的石块建筑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的石块自由的叠起来,石块之间用粘土粘接。可是,目前开平现存的石楼只有10座了。夯土楼在丘陵地带,是用泥做的。当地把这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在保存的有100座。砖楼主要在丘陵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1、明朝的红砖,2、民国时期当地的青砖,3、近代的红砖。今天开平现存砖楼差不多249座。混凝土楼主要在平原丘陵地区,是当时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的建筑风格。开平现存混的凝土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的数量最多。
我们现在要去的自力村碉楼群到了,请大家拿好自己的行李,排队下车。一眼望去,几座碉楼耸立在平原上。大家看,这座碉楼够“碉”了吧。它就像碉堡一样。大家来过这座木板桥,注意不要摔下去了。看,桥边停着的秋红蜻蜓轻轻地拍着翅膀,多美呀!小朋友们不要去抓它们哦,它们是益虫。
我们要看的碉楼到了。这座碉楼暂时没有开放,大家可以先拍几张照片再走。
瞧,这是铭石楼,是15栋碉楼里最精美的一栋,它花了三年时间建成。铭石楼的主人方润文是自力村人,早年的时候在美国谋生,也开过餐馆,有了钱之后,他就像许多的自力村人一样,花巨资回家乡兴建了碉楼。方润文先后娶了3位太太,结发妻子吴氏,妾梁氏、杨氏。现在,铭石楼的首层正中悬挂着方润文同他的3个太太的大幅照片。看,照片用镶着金边的相框包着。相片中,方润文先生戴着眼镜,打着领带,身穿西装,一副洋派头。他的右边为元配吴氏,吴氏右边是二太太梁氏,方润文的左边是三太太杨氏。三太太是欧洲人,当年的村里人都说她长得很漂亮。
铭石楼的外形壮观,高6层,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中除了青砖是国产的以外,铁枝、铁板、水泥等都是是从外国进口的,水泥是英国进口的,铁门是德国进口的。中下部分结构简洁,刚才大家参观的第一层是厅房,2到4层是室。
大家请看墙壁上的鹿角,是他们用来当衣帽架的。每层都有鹿角贴在墙上,对面还放了镜子,这样方便换装。
大家注意一下铭石楼的窗户。所有碉楼的窗户都是这种结构。窗户有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是玻璃,能起到提醒主人有土匪来了的作用,土匪从窗户爬进来时,会打碎玻璃;中间的那层是钢架,防止土匪进来;最外面的是一块结实的大铁板,能挡住子弹。
5层以上比较复杂、豪华。第5层是祭祖场的场所。看,他们祖先的灵牌是大理石,中间用玻璃封住,外面用黄金包。大家来看第6层,第6层平台正中间有一个望亭,能看到有没有土匪来到。为了防御土匪劫掠,铭石楼也设有枪眼,这种枪眼,里大外小,有开在墙体上射向院外的,也有开在地板上,射向闯进楼内的土匪。
当时的人们多聪明呀!碉楼,是他们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他们最好的御敌场所。
开平碉楼导游词8
各位游客:
大家好!这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开平碉楼。碉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了,但是像开平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却很少,这个碉楼群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平这个地名的由来,相传,开平的先民到达那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所以便取“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
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
碉楼的兴起和当时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建筑群体。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于防涝防匪。如今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7月,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碉楼有居楼、众楼、更楼三大类。
从建筑上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齐,自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材和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存在着许多共同点:每座碉楼的门窗都十分窄小,门和窗都用钢铁制成的,墙身十分厚实并且墙体上设有枪眼。在顶层又设有瞭望台,而且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能够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当然,处于不同时期碉楼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此刻我们最先看到的这个就是有“广东最美的地方”之称的自力村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果树、菜地遍布其间,与现存的15座碉楼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
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等欧美风格。在自力村中最别致的碉楼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结合建筑的瞭望亭,楼身宽大,外形壮观,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寄托了楼主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迎龙楼方形的建筑形体从来没有受到外来建筑因素的影响,是开平碉楼最原始模式。接下来我们游览的是开平最高、最豪华的瑞石楼,楼高9层25米,占地92平方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美誉。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大家能够进去里面看
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厅。
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的楼梯,窗户等用材讲究,精工细作,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中国书体刻屏联,比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洋溢浓浓的传统风韵。游客朋友们,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最后参观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19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先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
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各位游客,这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情绪也放松了不少。我们这天的开平碉楼之旅到此结束了,期望这次开平碉楼之旅带给大家完美的回忆。谢谢!
开平碉楼导游词9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立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分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部分,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和通天回廊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别墅区有泮文、泮立等六幢别墅和碉楼一座,中西合壁,气势恢宏;室内装饰和摆设,丰富豪华,珍宝无数。
马降龙碉楼群距开平市区15公里,隶属开平市百合镇。建村之初,这一带为河滩地,原名“丰岁”,寓意岁岁丰收。1949年后取名“马降龙”。马降龙碉楼群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村中建于20世纪初、至今保存完好的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像一串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间。身临其境,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景色迷人,令人有置身桃源仙境之感。
自力村碉楼群位于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散布其间,与众多的碉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自力村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地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
锦江里隶属开平市蚬冈镇,是世界文化遗产村落之一,是由黄姓家族组成的典型开平华侨村落,海外乡亲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黄氏从背面的额祖居地长安村分族迁来,在河滩地上规划建设新村,以村前的锦江河命名。20世纪初,为沿河居住,村民和华侨先后在村后兴建升峰、锦江、瑞石等3座古城堡式碉楼。
赤坎影视城四周江水环绕,古榕婆娑,江上舟来楫往。堤西路、中华西路、堤东路、中华东路等600多座骑楼依水而建,串联出一道独特的侨乡景象,游客至此,会不禁惊叹:明明是岭南的乡村,却又像是西洋的古城!在赤坎影视城您会感受到营商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悠闲写意,会看到一个市井生活的天堂。入夜,可在河畔随意找一家食肆,边品尝地道小吃,边欣赏黄灯下的古镇,此时,您会发现赤坎原来就是一个诺大的影视城,赤坎影视城在流金岁月中不断地演绎着迷人的故事。
南楼,其貌不扬,踞江而立,在日寇肆虐的年代,七位英雄在这里谱写了精忠报国的伟大乐章。因抗日七烈士的英勇杀敌事迹而名垂千古,成为后人驻足凭吊的胜景。20xx年被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平碉楼导游词10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江门,我是你们的导游。快乐彩铃(玲)无限音乐榜,我叫彩玲,但愿这天的旅程我能给大家带来无限的快乐。
那里就是马降龙的兴林里村落了,在20xx年被联合国称为“广东最美的乡村”。眼前的这座碉楼叫:官骏龙楼。观看碉楼时,主要要注意碉楼的三个特点:一是层层有厨房;二是有防盗门和天窗;三是二楼有逃生窗。层层有厨房是防洪所需,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那里常发生洪灾,一旦洪水来了,就会淹没到一楼甚至更高,且洪灾一发就是几天,所以就只能在上一楼做饭。但是大家是否有留意到?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厨房烟囱都是建在房子的外墙壁吧?那么那里的为什么会把烟囱建在房子的内墙壁呢?可能大家都想不出它的缘由吧?这是因为要预防土匪从房子外面的烟囱爬到楼上去,可见当时的人们为了预防土匪的层层攻击,在建造房子时想得如此周密。防盗门、天窗和逃生窗是防盗所需,若一旦有土匪来侵,就可立即关上楼梯口的防盗门,在楼上用石头透过天窗对土匪进行攻打,逃生窗建在二楼,请问有谁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么?呵呵,这位游客答对了,就是因为二楼不会很高,土匪来了,状况紧急时,能够从这个逃生窗跳下去,不会造成生命危险。这二楼客厅的地面是由意大利进口的地板砖而铺成的,以及这个供奉神像的神台是由潮州木雕雕塑成的。可想而知在当时的社会就能有如此精密周全结合中西文化的建筑,是有多么高超的技术和富裕的
家境。
参观完这第一个碉楼,大家有什么感想阿?看来大家都有不同深处的感想,接下来我们将会参观到更加壮观的建筑,第二站:赤坎古镇的影视名城,我们拭目以待吧!
透过参观完这三个大宅之后,大家都就应会有更高的赞叹吧!看来游览了一个上午大家都有点累和饿了,我们要去的第三站:福纳千家,就是最适合但是的啦!那里有一个农家饭庄和一个大型的购物超市。由名厨精心烹制的地道开平农家菜与虫草宴为特色,最适合旅游期间的休闲用餐,超市主要销售五邑地区的土特产及粤西一带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大家对这天的午餐还满意吧?用餐完后我们在这休息半个钟就要去参观这天的最后一站:自力村。
我们此刻参观的这座楼是叫铭石楼,和之前参观的官骏龙碉楼略有不同,建筑上显得更加壮观更加先进和豪华。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该铭石楼与官骏龙楼有哪些些方面的不同呢?对了,这位游客又说对了,在碉楼上部的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是哨兵的站岗位置,以便提前发现土匪“来访”时易于反攻,同时还会发此刻楼上有众多内大外小的小洞,称为“枪口眼”,这也是防卫土匪时对其进攻的设备,所以在当时就算是有钱人也不能过上舒适无忧安然的生活,而是时刻要防备土匪会来攻。从这些房门、客厅设施设备以及墙壁上挂着的时钟更现出一种以中西建筑艺术、防卫和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我相信大家在参观完前面的碉楼,就应是一次次的叹为观之吧?赞叹碉楼的建筑技术是如此的高超,如此的精湛而周密,建筑艺术是如此的华丽。但大家又是否会同时带着一个疑问这些灿烂的辉煌是如何获得的呢?下面让我们一齐走进世纪回忆,看开平华侨话史,看碉楼背后的故事。那里是华侨话史展览馆,我们能够从挂满图片的墙壁上,及图片身旁的简介了解到当年的华人是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当年为了生计、为了逃避饥寒交迫的生活,我们的华人千里迢迢漂洋过海来到了世界各地谋生,寻求过上富裕生活的梦想。从这些图片能够看到当时的华工职业有:渔业、餐饮业、洗衣业、淘金业、修铁路、开杂货店、农业等,也就因此出现了唐人街,但大家看看当时的唐人街并不是像这天的唐人街那样的豪华的,而是很破旧很落后的生活环境,可华人们都很团结,一齐拼搏、一齐努力工作,期望争取更多的钱回家乡建设,让更多的中国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一路走来,他们坎坎坷坷、历经沧桑与磨难,当年的华人为了漂洋到国外,在渡船下面忍受着很肮脏的生活环境,但最终能到达国外的是很少很少的,在半路就已经有很多被饿死渴死了。为了到国外,13岁的邓文钿先生就备受外国人的审拷;如果当时的华人在国外没有挣到足够的钱的话是不能回来的,所以为了圆梦,为了回家探望家中的妻子和儿女,谭积兴先生在国外拼命地努力挣钱,可最终与妻子一生只见了两次面:结婚和死别,儿女却是一个被饿死一个被撑死,一个家庭就这样散了,这令人感到是多么的心酸、多么的痛心。看这一张张的图片却感到是在看一个个令人心酸令人痛心的故事。其中让我感到最痛心的是:外国人认为中国人能建成长城,那么也必须能在不管怎样的条件下修建铁路
,所以很多华人被迫去经常会发生泥石流现象地带建铁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当时很多的华人活生生的被埋在了铁轨和泥土下面,看这张图片就是当年的华人在修铁路时的情境了,可想而知,外国人的铁路是牺牲了多少华人的性命,流了多少华人的血泪阿!这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痛心很痛心的事。这一张张图片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都体现出了当时在外华人吃苦耐劳、艰辛、团结、爱国的精神。
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后代就应要引以为荣,就应要学习华人们吃苦耐劳、团结爱国的精神。我们此刻能过上完美的生活,就应不能忘了前人所付出的努力和流下的血泪。我们能处在这样好的环境,就应要为自己脚下的路作出更加坚定的选取,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尽自己最大的潜力去拼搏去奋斗,相信付出了未来就会是有回报的。
各位游客,相处的快乐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我们这天的旅程即将要结束了,很高兴能和大家相处了这么难忘快乐的一天,也很感谢大家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我在某些方面做到不足之处的,期望大家能多多见谅,祝大家以后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事事顺心,天天开心,谢谢!
开平碉楼导游词11
各位游客大家好,这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此刻我们就出发吧。
广东江门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超多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明白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构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齐,合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能够对碉楼四周构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能够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平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平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称号。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平第一”,不仅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资料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大家能够随我进去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听。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的楼梯,窗户等也用才将就,做工精致,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中国书体刻屏联,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先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这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情绪也放松了不。
开平碉楼导游词12
广东开平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距广州110公里,东北距江门市46公里,位于江门五邑中心,是著名的侨乡。数百年来,华侨文化的兴盛和发展,造就了侨乡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民风。
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匪盗猖獗,治安混乱;加上河流众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内动荡不安,而此时恰是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等地出现淘金热,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时期,开平许多地区的社会底层民众或被“卖猪仔”,或作为契约华工,或以家庭移民的方式离开家乡,踏上一条未知的天涯之路,很多人从此一去便杳无音信。但中国人“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让那些幸存的“金山伯”们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和娶亲。
“金山伯”们以他们带回来的居住国建筑的印象碎片和从国外寄回来的“普市卡”(乡民叫做“公仔纸”)上印有世界各地风光与不同国家建筑的明信片为依据,边施工边指导工匠建造他们的“理想家园”。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开平兵贼如毛,“金山伯”们不得不考虑建楼兼有居住和防御功能。因此,开平碉楼把中国传统乡土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成了“金山伯”们的记忆力和土生工匠们想象力的结合物。
在鼎盛时期开平有3000多座碉楼,民间一直有“无碉楼不成村”的说法。现存的碉楼有1833座,主要集中在塘口、百合、赤坎、蚬冈、长沙五镇。
开平碉楼导游词13
开平位于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距广州110公里。清顺治六年(1649)设置开平县,1993年撤县建市。开平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全市总面积1659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5万人,分布在67个国家和地区。数百年来,尤其在十九世纪初期,广大侨胞为了防洪防匪,保护侨眷安全,纷纷兴建居守兼备的碉楼。这些碉楼与周边的村落、稻田、小桥、流水、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一道奇特而秀丽的景观。
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开平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热点开平。在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举目皆是,在16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1800多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由旧中国迈进新中国,从一个世纪跨过另一个世纪,它们见证了开平侨乡从战乱走向安定,从萧条走向繁荣,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自力村碉楼群位于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稻田、草地散落其间,与众多的碉楼、居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构成一幅阳春烟景田园诗意般的农耕水墨画,独具岭南乡村气息的洋式城堡村落。自力村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自力村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地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的。自力村碉楼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齐,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搞笑,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该村隶属于
塘口镇强亚村委会,有农户63户,村民175人,侨胞248人。侨汇是村民主要生活来源之一。
鸦片战争后,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西方国家来华招募劳工,一批批自力村村民开始旅居海外。二十世纪代间,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侨胞便陆续兴建了15座能居能守的碉楼。这些碉楼均是铁门、铁窗,遍布枪眼,配备了枪械、铜锣、探照灯,储存了超多的粮食,一旦有贼匪入侵,村民便躲进楼内与之抗衡,令贼匪望楼兴叹,无功而返。墙体的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建筑材料除青砖是本地出产外,铁枝、铁板、水泥等均是从外国进口的。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四角悬挑、正面悬挑、后面悬挑。建筑风格方面,很多带有外国的建筑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这些碉楼有的是根据建楼者从外国带回的图纸兴建的。206月28日被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经开平市人民政府整治维修后,更加体现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协调性,以她独特的面貌吸引前来观瞻的海内外游人。马降龙村落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世界最秀丽的村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
位于开平市百合镇东南面,东北距开平市区20公里,是由永安、南安、河东、庆临、龙江5条自然村组成,为黄、关两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兴建。马降龙村落背靠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面临清澈如镜的潭江水,5条自然村像一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该村有13座造型别致、保存完好的碉楼掩映在茂密的翠竹丛中,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登高远眺近观,疑为天空上人间,有如翠竹绿浪丛中“海市蜃楼”惊现古城堡之感。当时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的特定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所致,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为2—7层建筑物,本土传统的人居环境融洽了西方先进的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有中国硬山顶式,英、德古堡式和欧美别墅式等模式;墙体结构有泥木结构、砖木结构、混凝土钢筋结构;门窗钢板厚实,十分坚固。有私楼和众楼之分,由华侨、港澳同胞或乡民独资兴建的属私楼,集资建造的是众楼。马降龙碉楼在保护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了用心的作用。据记载,1963、1965、1968年开平发生3次大水灾,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上碉楼得以避难。马降龙碉楼群于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月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年6月28日被第31届世界遗产大
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的瑞石楼,是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也是开平现存最高、最美的碉楼,有“开平第一楼”之称。瑞石楼的主人叫黄璧秀(号瑞石),清朝末年漂洋到美国谋生。之后,他又带两个儿子黄畅兰和黄赐兰出国。生意做大后,父子三人又在香港经营药材和钱庄。由于年迈的父母及妻子都在锦江里的老家,为了家人的安全,19,黄璧秀回乡建碉楼。在兴建瑞石楼的过程中,黄璧秀父子由于观念不同而多次产生冲突。当时,锦江里周围的碉楼都是4至6层高。黄璧秀的父亲黄贻桂发现,当自家的碉楼建到第6层时,还没有封顶的迹象。朴实的老人不期望太张扬,于是要黄璧秀就此封顶。黄璧秀没有听从父亲的劝言,碉楼继续向上施工。他告诉父亲,这座碉楼的设计是9层,他就是要在全村、全乡、全县建最高、最壮观的碉楼,让人们远远就能看到黄家的碉楼,无人可比。最后,一幢9层高的碉楼傲然矗立在80多年前的开平农村,直到这天还令人叹为观止。瑞石楼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总体造型是西式风格,有罗马穹窿顶、拜占庭穹窿顶等充满异国风格的建筑造型,而内部的布置、用具则是岭南传统的样式,门窗上都是雕龙附凤,有“富贵吉祥”、“延年益寿”等中国传统的祝福字眼,充分体现楼主对西方文化所表现出的从
容、自信、大胆接纳,以及洋为中用、兼容并蓄的心态。在开平,瑞石楼能够称得上是最华丽气派的碉楼。
立园——华侨园林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集传统园艺、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其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足可与广东四大名园媲美。立园位于广东著名侨乡开平塘口镇北义乡赓华村,是已故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建立于二十世纪初的花园别墅。建园历时十载,全部工程于1936年告竣。该园以《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为依托,对中国园林古典建筑艺术兼收并蓄,并对欧美当时流行的别墅建筑特色加以融会贯通,到达中西合璧之化境,从而拥有“小观园”的美誉。立园的意境是“小桥、流水、人家”,园内布局为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个区域,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或通天回廊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别墅区有泮文、泮立等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六幢别墅和碉楼一座,其外部黄墙绿瓦,飞檐斗拱,气势磅礴,别具中国殿堂古风;室内设计高雅舒适,古色古香,厅堂装饰着屏风壁画,红木台椅,水晶宫灯,花架书橱,洋盆浴缸,西方壁炉,湘绣潮雕,凿井引水,手摇供水。厅堂室间闲雅舒适、幽静温馨,颇有世外桃源之韵。大花园绿树相映,鸟语花香,参天古木,回廊曲径,使人心旷神怡。
大花园主要以“立园”大牌坊和“本立道生”牌楼为轴心进行布局,牌坊前方两端雄峙着两根钢铁制的打虎鞭,蔚为壮观,沿牌坊拾级而上有放生池、百鸟园、皇冠花藤亭点缀其间。位于西北角的毓培别墅更是点睛之作,该楼是园主为纪念爱妾谭玉英而建,他们之间的感情故事使其更添几分浪漫凄美色彩。小花园为“川”字形,园内以“兀”字形运河分隔,又由“长春亭”、“共乐亭”、“挹翠亭”连结,构思巧妙,布局严谨,构思别致。园内景点之丰富多彩,堪称“中国华侨博览园”,是珠江三角洲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胜地。
1983年3月23日,县人民政府把立园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月10日,园主夫人谢余瑶琼女士在美国欣然修书将立园委托开平市人民政府无偿代管50年。从那时起开平市委、市府就投入巨资对立园进行全面修葺、扩建,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2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侨乡奇葩竞姿彩,南国明珠亮世界。今日的立园正以华侨园林一绝的崭新风韵挚诚期盼各方贵宾的莅临!
开平碉楼导游词14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做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大家请看: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20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我先介绍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为什么样会建筑开平碉堡楼呢?
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它有很强的防卫能力。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真不愧是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导游词15
开平位于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距广州110公里。清顺治六年(1649)设置开平县,1993年撤县建市。开平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全市总面积1659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5万人,分布在67个国家和地区。数百年来,尤其在十九世纪初期,广大侨胞为了防洪防匪,保护侨眷安全,纷纷兴建居守兼备的碉楼。这些碉楼与周边的村落、稻田、小桥、流水、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一道奇特而美丽的景观。
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开平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热点开平。在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举目皆是,在16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1800多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由旧中国迈进新中国,从一个世纪跨过另一个世纪,它们见证了开平侨乡从战乱走向安定,从萧条走向繁荣,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自力村碉楼群位于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稻田、草地散落其间,与众多的碉楼、居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形成一幅阳春烟景田园诗意般的农耕水墨画,独具岭南乡村气息的洋式城堡村落。自力村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自力村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地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的。自力村碉楼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该村隶属于塘口镇强亚村委会,有农户63户,村民175人,侨胞248人。侨汇是村民主要生活来源之一。
鸦片战争后,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西方国家来华招募劳工,一批批自力村村民开始旅居海外。二十世纪20年代间,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侨胞便陆续兴建了15座能居能守的碉楼。这些碉楼均是铁门、铁窗,遍布枪眼,配备了枪械、铜锣、探照灯,储存了大量的粮食,一旦有贼匪入侵,村民便躲进楼内与之抗衡,令贼匪望楼兴叹,无功而返。墙体的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建筑材料除青砖是本地出产外,铁枝、铁板、水泥等均是从外国进口的。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四角悬挑、正面悬挑、后面悬挑。建筑风格方面,很多带有外国的建筑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这些碉楼有的是根据建楼者从外国带回的图纸兴建的。2007年6月28日被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经开平市人民政府整治维修后,更加体现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协调性,以她独特的面貌吸引前来观瞻的海内外游人。马降龙村落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世界最美丽的村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
位于开平市百合镇东南面,东北距开平市区20公里,是由永安、南安、河东、庆临、龙江5条自然村组成,为黄、关两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兴建。马降龙村落背靠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面临清澈如镜的潭江水,5条自然村像一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该村有13座造型别致、保存完好的碉楼掩映在茂密的翠竹丛中,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登高远眺近观,疑为天上人间,有如翠竹绿浪丛中“海市蜃楼”惊现古城堡之感。当时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的特定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所致,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为2—7层建筑物,本土传统的人居环境融洽了西方先进的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有中国硬山顶式,英、德古堡式和欧美别墅式等模式;墙体结构有泥木结构、砖木结构、混凝土钢筋结构;门窗钢板厚实,十分坚固。有私楼和众楼之分,由华侨、港澳同胞或乡民独资兴建的属私楼,集资建造的是众楼。马降龙碉楼在保护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据记载,1963、1965、1968年开平发生3次大水灾,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上碉楼得以避难。马降龙碉楼群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4月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2007年6月28日被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的瑞石楼,是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也是开平现存最高、最美的碉楼,有“开平第一楼”之称。瑞石楼的主人叫黄璧秀(号瑞石),清朝末年漂洋到美国谋生。后来,他又带两个儿子黄畅兰和黄赐兰出国。生意做大后,父子三人又在香港经营药材和钱庄。由于年迈的父母及妻子都在锦江里的老家,为了家人的安全,1921年,黄璧秀回乡建碉楼。在兴建瑞石楼的过程中,黄璧秀父子由于观念不同而多次产生冲突。当时,锦江里周围的碉楼都是4至6层高。黄璧秀的父亲黄贻桂发现,当自家的碉楼建到第6层时,还没有封顶的迹象。朴实的老人不希望太张扬,于是要黄璧秀就此封顶。黄璧秀没有听从父亲的劝言,碉楼继续向上施工。他告诉父亲,这座碉楼的设计是9层,他就是要在全村、全乡、全县建最高、最壮观的碉楼,让人们远远就能看到黄家的碉楼,无人可比。最后,一幢9层高的碉楼傲然矗立在80多年前的开平农村,直到今天还令人叹为观止。瑞石楼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总体造型是西式风格,有罗马穹窿顶、拜占庭穹窿顶等充满异国风格的建筑造型,而内部的布置、用具则是岭南传统的样式,门窗上都是雕龙附凤,有“富贵吉祥”、“延年益寿”等中国传统的祝福字眼,充分体现楼主对西方文化所表现出的从容、自信、大胆接纳,以及洋为中用、兼容并蓄的心态。在开平,瑞石楼可以称得上是最华丽气派的碉楼。
立园——华侨园林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集传统园艺、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其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足可与广东四大名园媲美。立园位于广东著名侨乡开平塘口镇北义乡赓华村,是已故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创建于二十世纪初的花园别墅。建园历时十载,全部工程于1936年告竣。该园以《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为依托,对中国园林古典建筑艺术兼收并蓄,并对欧美当时流行的别墅建筑特色加以融会贯通,达到中西合璧之化境,从而拥有“小观园”的美誉。立园的意境是“小桥、流水、人家”,园内布局为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个区域,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或通天回廊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别墅区有泮文、泮立等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六幢别墅和碉楼一座,其外部黄墙绿瓦,飞檐斗拱,气势磅礴,别具中国殿堂古风;室内设计高雅舒适,古色古香,厅堂装饰着屏风壁画,红木台椅,水晶宫灯,花架书橱,洋盆浴缸,西方壁炉,湘绣潮雕,凿井引水,手摇供水。厅堂室间闲雅舒适、幽静温馨,颇有世外桃源之韵。大花园绿树相映,鸟语花香,参天古木,回廊曲径,使人心旷神怡。
大花园主要以“立园”大牌坊和“本立道生”牌楼为轴心进行布局,牌坊前方两端雄峙着两根钢铁制的打虎鞭,蔚为壮观,沿牌坊拾级而上有放生池、百鸟园、皇冠花藤亭点缀其间。位于西北角的毓培别墅更是点睛之作,该楼是园主为纪念爱妾谭玉英而建,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使其更添几分浪漫凄美色彩。小花园为“川”字形,园内以“兀”字形运河分隔,又由“长春亭”、“共乐亭”、“挹翠亭”连结,构思巧妙,布局严谨,构思别致。园内景点之丰富多彩,堪称“中国华侨博览园”,是珠江三角洲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胜地。
1983年3月23日,县人民政府把立园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0月10日,园主夫人谢余瑶琼女士在美国欣然修书将立园委托开平市人民政府无偿代管50年。从那时起开平市委、市府就投入巨资对立园进行全面修葺、扩建,2000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侨乡奇葩竞姿彩,南国明珠亮世界。今日的立园正以华侨园林一绝的崭新风韵挚诚期待各方贵宾的莅临!
第三篇:开平碉楼导游词
开平碉楼导游词
篇一:开平碉楼导游词
今天,我带着大家一起去参观我家乡的名胜古迹—— 开平碉楼。我叫黄灏,你们可以叫我小黄。你们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我都很乐意帮助你们的。
来到开平这,最有名的就是开平碉楼,开平碉楼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名居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 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自明朝(1368 — 1644 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
求自保。2001 年06 月25 日,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在我到了 碉楼的二楼,在这里可以看到碉楼的窗户比民居的窗户开的口都要小,因为这样就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好大家开始解散,记得不要乱碰东西,这些都是一些文物,十五分钟后,在楼下集中。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碉楼的分类吧!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青砖楼、混凝土楼。或是可以按使用功能,来分类,就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 三种类型呢!
开平碉楼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开平碉楼罕有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它融入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
特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也是那个历史时期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呢!在一起的时间总是最少的,大家马上就要飞分开了,下次有机会再来啊!千万不要忘了我哦!
篇二:开平碉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江门,我是你们的导游。快乐彩铃(玲)无限音乐榜,我叫彩玲,但愿今天的旅程我能给大家带来无限的快乐。
今天我们将 参观开平碉楼与村落,在参观之前,大家对它是否了解呢?看来大家对开平碉楼的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哦,不过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碉楼,游览碉楼,了解碉楼,了解碉楼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
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或建筑。于2007 年6 月28 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现在我们正向今天的第一站马降龙镇出发。马降龙共镇有五个自然村,环境非常优美,碉楼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村中的碉楼 是建于20 世纪初,至今保存完好的7 座碉楼和8 座西式别墅像一串珠链,村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间。
这里就是马降龙的兴林里村落了,在2005 年被联合国称为“广东最美的乡村”。眼前的这座碉楼叫:官骏龙楼。观看碉楼时,主要要注意碉楼的三个特点:一是层层有厨房;二是有防盗门和天窗;三是二楼有逃生窗。层层有厨房是防洪所需,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里常发生洪灾,一旦洪水来了,就会淹没到一楼甚至更高,且洪灾一发就是几天,所以就只能在上一楼做饭。可是大家有没
有留意到?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厨房烟囱都是建在房子的外墙壁吧?那么这里的为什么会把烟囱建在房子的内墙壁呢?可能大家都想不出它的缘由吧?这是因为要预防土匪从房子外面的烟囱爬到楼上去,可见当时的人们为了预防土匪的层层攻击,在建造房子时想得如此周密。防盗门、天窗和逃生窗是防盗所需,若一旦有土匪来侵,就可立即关上楼梯口的防盗门,在楼上用石头通过天窗对土匪进行攻打,逃生窗建在二楼,请问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么?呵呵,这位游客答对了,就是因为二楼不会很高,土匪来了,情况紧急时,可以从这个逃生窗跳下去,不会造成生命危险。这二楼客厅的地面是由意大利进口的地板砖而铺成的,以及这个供奉神像的神台是由潮州木雕雕塑成的。可想而知在当时的社会就能有如此精密周全结合中西文化的建筑,是有多么高超的技术和富裕的家境。
参观完这第一个碉楼,大家有什么感想啊?看来大家都有不同深处的感想,接下来我们将会参观到更加壮观的建筑,第二站:赤坎古镇的影视名城,我们视目以待吧!
我们现在走过的这座桥叫成 龙桥,曾经因为战争被摧毁,是在修建后成 龙在这里拍过戏,故被称为“成 龙桥”。经过这座桥时可以一眼概览对面由将近600 座骑楼连绵成片的骑楼群,如此大规模的骑楼群,在广东的小镇中是非常罕见的。赤坎能有今天的面貌,有两个家族实在是功不可没的。最早进入赤坎镇设墟的是司徒氏家族,随后关氏家族也移居到这里。经过数百年的营建,赤坎形成了以中华路为中心街的两条东西相互平行的街道,从而确定了赤坎古镇的基本格局。以唐底街为分界,分为上、下两埠,西边的关氏为上埠,东边的司徒氏为下埠。上下两埠除了中华路和沿堤街外,上埠还有西龙街、壳窑路、二马路、复兴路、龙兴路、东兴路等街巷,下埠有塘底街、牛墟、长盛街、中兴路、东堤、拱北街等。可以说,两大家族的人掌管着小镇。如果要找小镇最有特色的建筑,方法很简单,朝着钟声响起的地方走便成。小镇有两座钟楼,就是两个家族的图书馆了。下埠于民国十四年(1925 年)建成的司徒氏通俗图书馆高高耸立,楼顶那洪亮的钟声在小镇上空回荡,这对当时的关氏家族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压力。于是,两年后,也就是1927 初,关氏图书馆在堤西路西端潭江边奠基开工,用了两年才建成。现在我们来到了上埠,这座就是关氏图书馆了,里面收藏着很多关于关氏家族的资料。再往前走是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广州三家巷为背景而建的三家巷,通过三个家庭及其亲朋好友在三十年中的悲欢离合,反映了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的尖锐斗争、各个阶级力量的对比和消长。我们现在走入以洋人买办代表的陈家洋楼大门,该楼主是一位
官人,在大门口可以看到的这张牌匾写明了何时在这个影摄城拍摄了哪些电影剧,进到楼里可看到的都是以西方为特色的建筑,广东的骑楼、西方的罗马石柱、雕花门楼在这里结合得天衣无缝。大家在这有10 分钟自由参观拍照的时间,由于楼梯比较窄小,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小心。时间差不多了请大家跟我来,这是以传统中国封建地主代表的何家大宅,该楼的主人是一位商人,不过在进入这个何家大门时是要讲究左进右出的规定,是意味带来好财运的意思,那么我们现在就左进右出给我们都带来好财运吧!因为何家的主人是位生意人,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当时他们做生意的操作工具,在这里大家同样有10 分钟自由游览时间。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以中国小市民阶层的周家宅,周家的主人相对而言是比较贫困的,是小市民阶级的代表,所以这座楼层的建筑就没有那么豪华了,不过里面的这个歌舞台可是很有上海滩有钱人在歌舞时的那种感
觉,大家可以坐到上面体验一下那种感觉。
通过参观完这三个大宅之后,大家都应该会有更高的赞叹吧!看来游览了一个上午大家都有点累和饿了,我们要去的第三站:福纳千家,就是最适合不过的啦!那里有一个农家饭庄和一个大型的购物超市。由名厨精心烹制的地道开平农家菜与虫草宴为特色,最适合旅游期间的休闲用餐,超市主要销售五邑地区的土特产及粤西一带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大家对今天的午餐还满意吧?用餐完后我们在这休息半个钟就要去参观今天的最后一站:自力村。
自力村有铭石楼、居安楼、云幻楼、竹林楼、振安楼等15 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多建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地侨胞为保护家乡亲
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楼内保存有着完整的家具、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自力村碉楼群既保留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又将外国不同的建筑风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派,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广东最美的地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
我们现在参观的这座楼是叫铭石楼,和之前参观的官骏龙碉楼略有不同,建筑上显得更加壮观更加先进和豪华。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该铭石楼与官骏龙楼有哪些些方面的不同呢?对了,这位游客又说对了,在碉楼上部的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是哨兵的站岗位置,以便提前发现土匪“来访”时易于反攻,同时还会发现在楼上有众多内大外小的小洞,称为“枪口眼”,这也是防卫土匪时对其进攻的设备,所以在当时就算是有钱人也不
能过上舒适无忧安然的生活,而是时刻要防备土匪会来攻。从这些房门、客厅设施设备以及墙壁上挂着的时钟更现出一种以中西建筑艺术、防卫和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我相信大家在参观完前面的碉楼,应该是一次次的叹为观之吧? 赞叹碉楼的建筑技术是如此的高超,如此的精湛而周密,建筑艺术是如此的华丽。但大家又是否会同时带着一个疑问――这些灿烂的辉煌是如何获得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回忆,看 开平华侨话史,看 碉楼背后的故事。这里是华侨话史展览馆,我们可以从挂满图片的墙壁上,及图片旁边的简介了解到当年的华人是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当年为了生计、为了逃避饥寒交迫的生活,我们的华人千里迢迢漂洋过海来到了世界各地谋生,寻求过上富裕生活的梦想。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到当时的
华工职业有:渔业、餐饮业、洗衣业、淘金业、修铁路、开杂货店、农业等,也就因此出现了唐人街,但大家看看当时的唐人街并不是像今天的唐人街那样的豪华的,而是很破旧很落后的生活环境,可华人们都很团结,一起拼搏、一起努力工作,希望争取更多的钱回家乡建设,让更多的中国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一路走来,他们坎坎坷坷、历经沧桑与磨难,当年的华人为了漂洋到国外,在渡船下面忍受着很肮脏的生活环境,但最终能到达国外的是很少很少的,在半路就已经有很多被饿死渴死了。为了到国外,13 岁的邓文钿先生就备受外国人的审拷;如果当时的华人在国外没有挣到足够的钱的话是不能回来的,所以为了圆梦,为了回家探望家中的妻子和儿女,谭积兴先生在国外拼命地努力挣钱,可最终与妻子一生只见了两次面:结婚和死别,儿女却是一个被饿死一个被撑死,一个家庭就这样散了,这令人感到是多么的心酸、多么的痛心。看这一张
张的图片却感到是在看一个个令人心酸令人痛心的故事。其中让我感到最痛心的是:外国人认为中国人能建成长城,那么也一定能在不管怎样的条件下修建铁路,所以很多华人被迫去经常会发生泥石流现象地带建铁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当时很多的华人活生生的被埋在了铁轨和泥土下面,看这张图片就是当年的华人在修铁路时的情境了,可想而知,外国人的铁路是牺牲了多少华人的性命,流了多少华人的血泪啊!这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痛心很痛心的事。这一张张图片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都体现出了当时在外华人吃苦耐劳、艰辛、团结、爱国的精神。
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后代应该要引以为荣,应该要学习华人们吃苦耐劳、团结爱国的精神。我们现在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应该不能忘了前人所付出的努力和流下的血泪。我们能处在这样好的环境,应该要为自己脚下的路作出更加
坚定的选择,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拼搏去奋斗,相信付出了未来就会是有回报的。
各位游客,相处的快乐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我们今天的旅程即将要结束了,很高兴能和大家相处了这么难忘快乐的一天,也很感谢大家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我 在某些方面做到不足之处的,希望大家能多多见谅,祝大家以后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事事顺心,天天开心,谢谢!
篇三:开平碉楼导游词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做你们的导游,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大家请看: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
式建筑。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为什么样会建筑开平碉堡楼呢?那是在匪风炽盛的日子里,为防贼患,所以开平的父老乡亲和华侨们纷纷集资在村中兴建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开平碉楼建筑很有特点。
它造型别致,中西合璧。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
它有很强的防卫能力。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真不愧是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
第四篇:开平碉楼导游词
开平碉楼导游词
开平碉楼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我先介绍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20xx年06月25日,开平碉楼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开平碉楼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江门,我是你们的导游。快乐彩铃(玲)无限音乐榜,我叫彩玲,但愿这天的旅程我能给大家带来无限的快乐。
那里就是马降龙的兴林里村落了,在20xx年被联合国称为“广东最美的乡村”。眼前的这座碉楼叫:官骏龙楼。观看碉楼时,主要要注意碉楼的三个特点:一是层层有厨房;二是有防盗门和天窗;三是二楼有逃生窗。层层有厨房是防洪所需,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那里常发生洪灾,一旦洪水来了,就会淹没到一楼甚至更高,且洪灾一发就是几天,所以就只能在上一楼做饭。但是大家是否有留意到?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厨房烟囱都是建在房子的外墙壁吧?那么那里的为什么会把烟囱建在房子的内墙壁呢?可能大家都想不出它的缘由吧?这是因为要预防土匪从房子外面的烟囱爬到楼上去,可见当时的人们为了预防土匪的层层攻击,在建造房子时想得如此周密。防盗门、天窗和逃生窗是防盗所需,若一旦有土匪来侵,就可立即关上楼梯口的防盗门,在楼上用石头透过天窗对土匪进行攻打,逃生窗建在二楼,请问有谁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么?呵呵,这位游客答对了,就是因为二楼不会很高,土匪来了,状况紧急时,能够从这个逃生窗跳下去,不会造成生命危险。这二楼客厅的地面是由意大利进口的地板砖而铺成的,以及这个供奉神像的神台是由潮州木雕雕塑成的。可想而知在当时的社会就能有如此精密周全结合中西文化的建筑,是有多么高超的技术和富裕的
家境。
参观完这第一个碉楼,大家有什么感想阿?看来大家都有不同深处的感想,接下来我们将会参观到更加壮观的建筑,第二站:赤坎古镇的影视名城,我们拭目以待吧!
透过参观完这三个大宅之后,大家都就应会有更高的赞叹吧!看来游览了一个上午大家都有点累和饿了,我们要去的第三站:福纳千家,就是最适合但是的啦!那里有一个农家饭庄和一个大型的购物超市。由名厨精心烹制的地道开平农家菜与虫草宴为特色,最适合旅游期间的休闲用餐,超市主要销售五邑地区的土特产及粤西一带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大家对这天的午餐还满意吧?用餐完后我们在这休息半个钟就要去参观这天的最后一站:自力村。
我们此刻参观的这座楼是叫铭石楼,和之前参观的官骏龙碉楼略有不同,建筑上显得更加壮观更加先进和豪华。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该铭石楼与官骏龙楼有哪些些方面的不同呢?对了,这位游客又说对了,在碉楼上部的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是哨兵的站岗位置,以便提前发现土匪“来访”时易于反攻,同时还会发此刻楼上有众多内大外小的小洞,称为“枪口眼”,这也是防卫土匪时对其进攻的设备,所以在当时就算是有钱人也不能过上舒适无忧安然的生活,而是时刻要防备土匪会来攻。从这些房门、客厅设施设备以及墙壁上挂着的时钟更现出一种以中西建筑艺术、防卫和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我相信大家在参观完前面的碉楼,就应是一次次的叹为观之吧?赞叹碉楼的建筑技术是如此的高超,如此的精湛而周密,建筑艺术是如此的华丽。但大家又是否会同时带着一个疑问这些灿烂的辉煌是如何获得的呢?下面让我们一齐走进世纪回忆,看开平华侨话史,看碉楼背后的故事。那里是华侨话史展览馆,我们能够从挂满图片的墙壁上,及图片身旁的简介了解到当年的华人是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当年为了生计、为了逃避饥寒交迫的生活,我们的华人千里迢迢漂洋过海来到了世界各地谋生,寻求过上富裕生活的梦想。从这些图片能够看到当时的华工职业有:渔业、餐饮业、洗衣业、淘金业、修铁路、开杂货店、农业等,也就因此出现了唐人街,但大家看看当时的唐人街并不是像这天的唐人街那样的豪华的,而是很破旧很落后的生活环境,可华人们都很团结,一齐拼搏、一齐努力工作,期望争取更多的钱回家乡建设,让更多的中国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一路走来,他们坎坎坷坷、历经沧桑与磨难,当年的华人为了漂洋到国外,在渡船下面忍受着很肮脏的生活环境,但最终能到达国外的是很少很少的,在半路就已经有很多被饿死渴死了。为了到国外,13岁的邓文钿先生就备受外国人的审拷;如果当时的华人在国外没有挣到足够的钱的话是不能回来的,所以为了圆梦,为了回家探望家中的妻子和儿女,谭积兴先生在国外拼命地努力挣钱,可最终与妻子一生只见了两次面:结婚和死别,儿女却是一个被饿死一个被撑死,一个家庭就这样散了,这令人感到是多么的心酸、多么的痛心。看这一张张的图片却感到是在看一个个令人心酸令人痛心的故事。其中让我感到最痛心的是:外国人认为中国人能建成长城,那么也必须能在不管怎样的条件下修建铁路
,所以很多华人被迫去经常会发生泥石流现象地带建铁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当时很多的华人活生生的被埋在了铁轨和泥土下面,看这张图片就是当年的华人在修铁路时的情境了,可想而知,外国人的铁路是牺牲了多少华人的性命,流了多少华人的血泪阿!这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痛心很痛心的事。这一张张图片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都体现出了当时在外华人吃苦耐劳、艰辛、团结、爱国的精神。
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后代就应要引以为荣,就应要学习华人们吃苦耐劳、团结爱国的精神。我们此刻能过上完美的生活,就应不能忘了前人所付出的努力和流下的血泪。我们能处在这样好的环境,就应要为自己脚下的路作出更加坚定的选取,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尽自己最大的潜力去拼搏去奋斗,相信付出了未来就会是有回报的。
各位游客,相处的快乐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我们这天的旅程即将要结束了,很高兴能和大家相处了这么难忘快乐的一天,也很感谢大家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我在某些方面做到不足之处的,期望大家能多多见谅,祝大家以后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事事顺心,天天开心,谢谢!
开平碉楼导游词3
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都是单体建筑,其上部造型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人国外某一个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 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表现特有的艺术魅力。
开平碉楼尽管在用材、风格上各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在顶层四角建有突出楼体的“燕子窝”,从“燕子窝”的枪眼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全方位的控制。碉楼顶层多设有了望台,配备枪械、铜钟、警报器、探照灯等防卫装置。 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从开平现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一百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
自明朝( 1368 — 1644 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 中国古代建筑考察组认为,开平碉楼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有关特殊的一页,其洋为中用的艺术手法尤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开平碉楼导游词4
今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碉楼,分布于广东开平的乡村。据考证,它们大约出此刻16世纪,但20世纪开始的几年却是它们的黄金年代。一个世纪前,广东开平的乡村忽然冒出了许许多多的碉楼,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欧洲古堡,有的像教堂,更多的是“四不像”,不伦不类。那些古怪的楼房,似乎从欧美各地腾云驾雾而来,偶然飞落此地,顿时在南国构筑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19世纪60年代,开平城内兴起了华侨热,当地的治安状况也不断恶化。1922年12月的一个雨夜,100多名土匪乔装打扮,突袭了富家子弟云集的开平中学,绑走了校长和20多名师生。在途中他们被一座碉镂的探照灯召见,民团立时出动,打散土匪救回人质。碉楼的神奇作用,被华侨们看得一清二楚,从那时起,这些古已有之的古怪建筑在当地被推崇备至,富有的华侨们四处修建碉楼,乃至“无碉不成村”。事实上,从现存最古老的碉楼“迎龙楼”建成起,碉楼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1884年,开平大水,村民们纷纷登上迎龙楼而得以幸存。19,人们再一次躲进迎龙楼避水。
然而碉楼更多还是用于居住和防卫方面。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南侵,开平百姓为了守住先人千百年的梦想家园,决定决一死战。1945年7月16日深夜,日寇数十艘汽艇、木帆船途经潭江,企图偷袭南楼,被驻守楼内的司徒氏自卫队发现。7位英雄把日寇党在潭江两天两夜。之后日军攻占了赤坎古镇,包围了南楼开始狂轰滥炸,但南楼岿然不动。第4天,7位队员自知无法突围,便在楼内的墙上写下了遗书,证明了尽忠卫国的志向。第8天,日军公然不顾国际法,向南楼发射毒气弹,只是队员昏厥,落入敌手。日寇将7名英雄绑在树上,残忍折磨之后抛尸江中。悲愤的乡民们找到6名英雄的遗体,隆重安葬,而队长司徒煦的遗体却永久地留在了潭江。这一天,是1945年7月24日,20天后的8月15日,日本投降,7名烈士用轰轰烈烈的义举吹响了胜利的号角。1948年,开平的最后一座碉楼落成。兴盛了半个世纪的碉楼,逐渐走向落寞。如今的开平碉楼,早已人去楼空,只有楼上那密集的枪眼,仍在含着泪,向人们叙述开平碉楼那兴亡起伏、有血有泪的往事。
开平立园从1926年动工到如今已有近80年历史。开平立园位于开平市塘口镇赓华村,是由当地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历时十载兴建的私人园林。开平立园以人名作园名,占地约19600平方米,集传统园艺、西洋建筑、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其融汇中西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这座中国绝无仅有的华侨私人园林,既有当时西方最流行的建筑风格,又有中国园林最传统的亭、台、楼、阁,糅中西文化为一体,自然融汇,别致又大观,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瑰宝。立园的主人叫谢维立。园以主人名,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大家都这样认为。但是一般人忽视了一个更深的含意,就是“立树立人”的含意。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园林离不开树木,但是将树人寓意于园林之中就不多见。立园三岛中有一岛专门用来栽种果树,有龙眼,有荔枝,有杨桃,等等,就寓意着开花结果,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园中还有许多其它树种:苍劲的木棉,婀娜的凤凰,风骨铮铮的香梅,高风亮节的修竹,绿荫如盖的桂木,缠绵的花藤应有尽有。其实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棕榈树。这种树种得最多,而且大多是成双成对,显赫地对称地立在大牌坊两旁,主干道的两边,极少单独种植。这些棕榈树经70多年的风雨雷电,树杆已经相当粗糙,但是仍然高昂挺拔
,绝无旁枝,绝不弯曲,且依然生气盎然,高耸出园中一般树丛之上,就像一个个腰杆挺直,胸怀坦荡,凛凛然的正直之士屹立于立园之中。园主的这种立意在园中楼台的对联中随处可见,如“修行笃厚能持己,立志图强可达人”,“立身清洁求高士,处世仁慈是善人”,“立德立功立善千秋不朽,园梅园松园竹本家无穷”。
园主不仅仅在建园时在取名、布局上有此立意,而且有实施的雄心。据说,立园大花园后面就计划建一座校园,让族中子弟个个受到良好教育,振兴国业,报效国家,成为社会栋梁。但因之后日寇侵华,这计划毁于战乱,园主最后未能了此心愿。因此,立园园名与主人名字的相同,不能说只是巧合,而乃天作之合。
开平碉楼导游词5
开平位于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距广州110公里。清顺治六年(1649)设置开平县,1993年撤县建市。开平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全市总面积1659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5万人,分布在67个国家和地区。数百年来,尤其在十九世纪初期,广大侨胞为了防洪防匪,保护侨眷安全,纷纷兴建居守兼备的碉楼。这些碉楼与周边的村落、稻田、小桥、流水、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一道奇特而秀丽的景观。
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开平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热点开平。在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举目皆是,在16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1800多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由旧中国迈进新中国,从一个世纪跨过另一个世纪,它们见证了开平侨乡从战乱走向安定,从萧条走向繁荣,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自力村碉楼群位于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稻田、草地散落其间,与众多的碉楼、居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构成一幅阳春烟景田园诗意般的农耕水墨画,独具岭南乡村气息的洋式城堡村落。自力村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自力村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地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的。自力村碉楼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齐,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搞笑,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该村隶属于
塘口镇强亚村委会,有农户63户,村民175人,侨胞248人。侨汇是村民主要生活来源之一。
鸦片战争后,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西方国家来华招募劳工,一批批自力村村民开始旅居海外。二十世纪代间,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侨胞便陆续兴建了15座能居能守的碉楼。这些碉楼均是铁门、铁窗,遍布枪眼,配备了枪械、铜锣、探照灯,储存了超多的粮食,一旦有贼匪入侵,村民便躲进楼内与之抗衡,令贼匪望楼兴叹,无功而返。墙体的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建筑材料除青砖是本地出产外,铁枝、铁板、水泥等均是从外国进口的。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四角悬挑、正面悬挑、后面悬挑。建筑风格方面,很多带有外国的建筑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这些碉楼有的是根据建楼者从外国带回的图纸兴建的。206月28日被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经开平市人民政府整治维修后,更加体现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协调性,以她独特的面貌吸引前来观瞻的海内外游人。马降龙村落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世界最秀丽的村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
位于开平市百合镇东南面,东北距开平市区20公里,是由永安、南安、河东、庆临、龙江5条自然村组成,为黄、关两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兴建。马降龙村落背靠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面临清澈如镜的潭江水,5条自然村像一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该村有13座造型别致、保存完好的碉楼掩映在茂密的翠竹丛中,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登高远眺近观,疑为天空上人间,有如翠竹绿浪丛中“海市蜃楼”惊现古城堡之感。当时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的特定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所致,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为2—7层建筑物,本土传统的人居环境融洽了西方先进的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有中国硬山顶式,英、德古堡式和欧美别墅式等模式;墙体结构有泥木结构、砖木结构、混凝土钢筋结构;门窗钢板厚实,十分坚固。有私楼和众楼之分,由华侨、港澳同胞或乡民独资兴建的属私楼,集资建造的是众楼。马降龙碉楼在保护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了用心的作用。据记载,1963、1965、1968年开平发生3次大水灾,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上碉楼得以避难。马降龙碉楼群于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月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年6月28日被第31届世界遗产大
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的瑞石楼,是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也是开平现存最高、最美的碉楼,有“开平第一楼”之称。瑞石楼的主人叫黄璧秀(号瑞石),清朝末年漂洋到美国谋生。之后,他又带两个儿子黄畅兰和黄赐兰出国。生意做大后,父子三人又在香港经营药材和钱庄。由于年迈的父母及妻子都在锦江里的老家,为了家人的安全,19,黄璧秀回乡建碉楼。在兴建瑞石楼的过程中,黄璧秀父子由于观念不同而多次产生冲突。当时,锦江里周围的碉楼都是4至6层高。黄璧秀的父亲黄贻桂发现,当自家的碉楼建到第6层时,还没有封顶的迹象。朴实的老人不期望太张扬,于是要黄璧秀就此封顶。黄璧秀没有听从父亲的劝言,碉楼继续向上施工。他告诉父亲,这座碉楼的设计是9层,他就是要在全村、全乡、全县建最高、最壮观的碉楼,让人们远远就能看到黄家的碉楼,无人可比。最后,一幢9层高的碉楼傲然矗立在80多年前的开平农村,直到这天还令人叹为观止。瑞石楼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总体造型是西式风格,有罗马穹窿顶、拜占庭穹窿顶等充满异国风格的建筑造型,而内部的布置、用具则是岭南传统的样式,门窗上都是雕龙附凤,有“富贵吉祥”、“延年益寿”等中国传统的祝福字眼,充分体现楼主对西方文化所表现出的从
容、自信、大胆接纳,以及洋为中用、兼容并蓄的心态。在开平,瑞石楼能够称得上是最华丽气派的碉楼。
立园——华侨园林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集传统园艺、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其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足可与广东四大名园媲美。立园位于广东著名侨乡开平塘口镇北义乡赓华村,是已故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建立于二十世纪初的花园别墅。建园历时十载,全部工程于1936年告竣。该园以《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为依托,对中国园林古典建筑艺术兼收并蓄,并对欧美当时流行的别墅建筑特色加以融会贯通,到达中西合璧之化境,从而拥有“小观园”的美誉。立园的意境是“小桥、流水、人家”,园内布局为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个区域,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或通天回廊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别墅区有泮文、泮立等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六幢别墅和碉楼一座,其外部黄墙绿瓦,飞檐斗拱,气势磅礴,别具中国殿堂古风;室内设计高雅舒适,古色古香,厅堂装饰着屏风壁画,红木台椅,水晶宫灯,花架书橱,洋盆浴缸,西方壁炉,湘绣潮雕,凿井引水,手摇供水。厅堂室间闲雅舒适、幽静温馨,颇有世外桃源之韵。大花园绿树相映,鸟语花香,参天古木,回廊曲径,使人心旷神怡。
大花园主要以“立园”大牌坊和“本立道生”牌楼为轴心进行布局,牌坊前方两端雄峙着两根钢铁制的打虎鞭,蔚为壮观,沿牌坊拾级而上有放生池、百鸟园、皇冠花藤亭点缀其间。位于西北角的毓培别墅更是点睛之作,该楼是园主为纪念爱妾谭玉英而建,他们之间的感情故事使其更添几分浪漫凄美色彩。小花园为“川”字形,园内以“兀”字形运河分隔,又由“长春亭”、“共乐亭”、“挹翠亭”连结,构思巧妙,布局严谨,构思别致。园内景点之丰富多彩,堪称“中国华侨博览园”,是珠江三角洲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胜地。
1983年3月23日,县人民政府把立园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月10日,园主夫人谢余瑶琼女士在美国欣然修书将立园委托开平市人民政府无偿代管50年。从那时起开平市委、市府就投入巨资对立园进行全面修葺、扩建,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2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侨乡奇葩竞姿彩,南国明珠亮世界。今日的立园正以华侨园林一绝的崭新风韵挚诚期盼各方贵宾的莅临!
开平碉楼导游词6
今天,我带着大家一起去参观我家乡的名胜古迹——开平碉楼。我叫黄灏,你们可以叫我小黄。你们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我都很乐意帮助你们的。
来到开平这,最有名的就是开平碉楼,开平碉楼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名居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自明朝( 1368 — 1644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20xx年06月25日,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在我到了碉楼的二楼,在这里可以看到碉楼的窗户比民居的窗户开的口都要小,因为这样就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好大家开始解散,记得不要乱碰东西,这些都是一些文物,十五分钟后,在楼下集中。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碉楼的分类吧!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青砖楼、混凝土楼。或是可以按使用功能,来分类,就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呢!
开平碉楼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开平碉楼罕有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它融入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也是那个历史时期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呢!在一起的时间总是最少的,大家马上就要飞分开了,下次有机会再来啊!千万不要忘了我哦!
开平碉楼导游词7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xxx。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但是从外形来看大致是相同的。如果从建筑材料来分,能够分成:石楼、夯土楼、砖楼和混凝土楼。
石楼的墙有是的加工规则的石块建筑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的石块自由的叠起来,石块之间用粘土粘接。但是,目前开平现存的石楼只有10座了。夯土楼在丘陵地带,是用泥做的。当地把这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此刻保存的有100座。砖楼主要在丘陵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
1、明朝的红砖。
2、民国时期当地的青砖。
3、近代的红砖。
这天开平现存砖楼差不多249座。混凝土楼主要在平原丘陵地区,是当时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的建筑风格。开平现存混的凝土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的数量最多。
我们此刻要去的自力村碉楼群到了,请大家拿好自己的行李,排队下车。一眼望去,几座碉楼耸立在平原上。大家看,这座碉楼够“碉”了吧。它就像碉堡一样。大家来过这座木板桥,注意不要摔下去了。看,桥边停着的秋红蜻蜓轻轻地拍着翅膀,多美呀!小朋友们不要去抓它们哦,它们是益虫。
我们要看的碉楼到了。这座碉楼暂时没有开放,大家能够先拍几张照片再走。
瞧,这是铭石楼,是15栋碉楼里最精美的一栋,它花了三年时间建成。铭石楼的主人方润文是自力村人,早年的时候在美国谋生,也开过餐馆,有了钱之后,他就像许多的自力村人一样,花巨资回家乡兴建了碉楼。方润文先后娶了3位太太,结发妻子吴氏,妾梁氏、杨氏。此刻,铭石楼的首层正中悬挂着方润文同他的3个太太的大幅照片。看,照片用镶着金边的相框包着。相片中,方润文先生戴着眼镜,打着领带,身穿西装,一副洋派头。他的右边为元配吴氏,吴氏右边是二太太梁氏,方润文的左边是三太太杨氏。三太太是欧洲人,当年的村里人都说她长得很漂亮。
铭石楼的外形壮观,高6层,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中除了青砖是国产的以外,铁枝、铁板、水泥等都是是从外国进口的,水泥是英国进口的,铁门是德国进口的。中下部分结构简洁,刚才大家参观的第一层是厅房,2到4层是室。
大家请看墙壁上的鹿角,是他们用来当衣帽架的。每层都有鹿角贴在墙上,对面还放了镜子,这样方便换装。
大家注意一下铭石楼的窗户。所有碉楼的窗户都是这种结构。窗户有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是玻璃,能起到提醒主人有土匪来了的作用,土匪从窗户爬进来时,会打碎玻璃;中间的那层是钢架,防止土匪进来;最外面的是一块结实的大铁板,能挡住子弹。
5层以上比较复杂、豪华。第5层是祭祖场的场所。看,他们祖先的灵牌是大理石,中间用玻璃封住,外面用黄金包。大家来看第6层,第6层平台正中间有一个望亭,能看到是否有土匪来到。为了防御土匪劫掠,铭石楼也设有枪眼,这种枪眼,里大外小,有开在墙体上射向院外的,也有开在地板上,射向闯进楼内的土匪。
当时的人们多聪明呀!碉楼,是他们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他们最好的御敌场所。
开平碉楼导游词8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做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大家请看: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20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我先介绍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为什么样会建筑开平碉堡楼呢?
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它有很强的防卫能力。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真不愧是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导游词9
南国的春天总是早早降临,夹带着太平洋的湿热暖流,让人犹如进入了初夏时节,随处可见的三角梅,将这绿色的大地点缀些许鲜艳的粉红色,格外醒目,让你的眼睛无处可藏。此时的江南,还处在乍暖还寒、春寒料峭的初春时分。
我们到达开平时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午后的太阳把我们身上带着江南寒气的冬装一件一件的剥落,到了自力村,仅剩一件单衣裹在身上。
在自力村,围绕在房前屋后的水田都已平整好,那辆红色的拖着犁耙的铁牛停靠在屋后的田塍边上,平静的水面飘浮着几片白云,村头那棵遮天蔽日的榕树不时传来布谷鸟青翠的喊着“南国春早”的叫声,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村里的小巷中穿梭往来。
我们来到开平,只为参观这具有特色的、曾经的民居而来,即开平碉楼。
时间的打磨,岁月的浸染,让如今的开平碉楼身价不菲,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更让游客纷至沓来。自力村的碉楼群便是开平碉楼的一个缩影。到了自力村,基本上可以对开平碉楼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
自力村的碉楼历史不长,最早的建于19,最晚的建于1948年,这些碉楼在建筑材料、结构、风格上基本是大同小异,呈方形,方方正正,从地基直筒到顶楼,朝向都是坐西北向东南,据说,建筑用的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都是房主从国外运来,是早期居住型建筑的代表。具有时代印记,对研究建筑和方志的人来说,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这些碉楼大小不一,占地面积200平方到600平方不等,高度大多是三至五层,一楼一般有一个庭院,进门便是厨房,灶台、水缸、厨柜一应俱全,院子里还有椿米的碓子、碾米的碾子,以及打豆腐的石磨。每一层也都有一个厨房,中间是一个大厅,两边对称的是卧室,用现代的行话来说带厨房的四室或三室一厅,顶楼一定是祖屋,正中墙上供奉着房主的祖先牌位,从一世祖到祖父、曾祖等,两边墙上还挂有房主当年最近去世的亲人相片。从祖屋供奉的先人牌位来看,自力村都是方姓人家,明洪武年间从河南迁来,到碉楼建成时止已传二十余世。
由于时间久远,出于安全考虑,这里大部分的碉楼都不对游客开放,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栋碉楼才允许游客进去参观,“铭石楼”就是其中之一。该楼建于1925年,由美籍华人方润文(字铭石)回乡所建,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占地600平米左右,用青砖做成的砖混结构加外墙水泥批荡,楼高五层,楼顶中央建有六角琉璃瓦凉亭,供家人休息和纳凉用。
走进“铭石楼”,眼前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房里的所有摆设都是当时房主的生活用品,沾有泥土的农具,农村特有的柴火灶台,雕龙画凤的架子床,再配上留声机、唱片,以及高档的皮鞋和至今仍高贵不失洋气的摆裙,十足的一个中西结合的生活方式,该楼主人的奢华生活可见一斑。
站在楼顶,眼前的自力村尽收眼底,翠竹掩映下的一幢幢青砖灰瓦民房坐落有致,古朴自然,袅袅升起的淡淡炊烟总能勾起儿时的记忆,整个村庄呈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我凝视碉楼里主人生前的每件物品,触摸这带有灰尘的历史见证,抚摸着墙上的每一片瓦砾和砖泥,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脑海在飞速转动着,一个个生动、熟悉而又陌生的零散画面就像电影蒙太奇手法那样,在我眼前一一呈现。很难想象,在这光鲜的背后,竟是房主一个个不为人知的、辛酸而又艰辛的创业历程。
那是一部充满了血和泪的奋斗史。当年这还是一块蛮荒之地,土地贫瘠,粮食歉收,水患、匪患频繁上演,为了生计和活路,当地的一些青壮年利用地处沿海的有利位置,将老婆、孩子留在家中,自己只身前往海外打工。他们下南洋,赴北美,奔西欧,在异国他乡,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忍受背井离乡的孤寂,割橡胶,挖煤矿,修铁路,伐树木……,都是当地人不愿意干的重活、脏活、累活,饥饿、疾病、灾难常常袭来,有的甚至客死他乡。活下来的第一代华人就这样用汗水、泪水,伴随着血水,攒下了第一桶金。衣锦返乡的他们首先为留守家中的亲人改善居住条件,建造房屋,然后,将房子留给老婆和长子,自己继续漂洋过海,过着海外打工的日子。
当年,回乡建房的他们还得面对社会不稳,盗匪骚扰的这一现实,房屋既要方便生活,还要安全坚固,适当时候还要有防卫功能,碉楼就这样应运而生。这些特点在“铭石楼”身上最为突出,它不仅是一栋生活用房,也是一个具有防御功能的、坚固的半军事工程,楼顶上的射击孔将底下的一览无余,并与周围的碉楼互为犄角。据介绍,自从有了碉楼,土匪盗贼基本都是无功而返。
开平碉楼导游词10
各位游客大家好,这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此刻我们就出发吧。
广东江门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超多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明白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构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齐,合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能够对碉楼四周构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能够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平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平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称号。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平第一”,不仅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资料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大家能够随我进去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听。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的楼梯,窗户等也用才将就,做工精致,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中国书体刻屏联,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先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这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情绪也放松了不。
开平碉楼导游词11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游客们,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下面我们一边走我一边给大家介绍一下:广东江门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合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瞭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平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平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
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称号。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平第一”,不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内容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大家可以随我进去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听。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的楼梯,窗户等也用才将就,做工精致,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中国书体刻屏联,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吧?参观完碉楼以后,相信大家对开平碉楼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了解!
开平碉楼导游词12
各位团友: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但是从外形来看大致是相同的。如果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成:石楼、夯土楼、砖楼和混凝土楼。
石楼的墙有是的加工规则的石块建筑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的石块自由的叠起来,石块之间用粘土粘接。可是,目前开平现存的石楼只有10座了。夯土楼在丘陵地带,是用泥做的。当地把这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在保存的有100座。砖楼主要在丘陵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
1、明朝的红砖;
2、民国时期当地的青砖;
3、近代的红砖。今天开平现存砖楼差不多249座。
混凝土楼主要在平原丘陵地区,是当时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的建筑风格。开平现存混的凝土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的数量最多。
开平碉楼导游词13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开平。我是某某,大家可以叫我陈导或小陈。今天非常高兴能与各位一起游览开平。我代表我们旅行社、本人及司机欢迎大家光临本地。今天我们的观光游览行程将持续6个小时,各位如有什么问题请随便提出,我将尽我所能为各位解答。为团友服务是我们的工作宗旨,大家有什么事可尽管找我。今天我们的旅程是赤坎古镇——马降龙碉楼群——自力村碉楼群——开平华侨史展馆。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开平吧。开平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清顺治六年,1649年置开平县。相传,开平的先民到达这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便取“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当时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中国人历来具有强烈的思乡情节,很多华侨将自己辛苦劳作的积蓄汇回家乡,或者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由于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当时的社会秩序较为混乱,经常惹来匪患。同时因为开平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洪涝。所以,明末清初就有乡民建筑碉楼,用来防涝防匪。
好了,各位团友,现在到达我们的第一站啦—赤坎古镇—影视城。请大家跟随我下车前去游览。
这是一座有350年历史的古镇,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因建于“赤土高地”而得名,现存的街道建筑大多是20世纪初有华侨出资兴建的。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叫三家巷。顾名思义,三家巷就是由三个家族组成的一小片住宅区,这就是陈家、何家、周家。这三家宅院建筑风格各具特色,陈家大院富丽堂皇,最显西洋风范;何家豪宅雄伟威武,最具中国特色;周家府邸小巧玲珑,是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
现在请跟随我进来陈家大院参观。
大家都看到,屋前这个小花苑,大铁栏杆门,拱形门窗,是不是都很具有西洋风范呢?!
(屋内)这座豪宅的主人当年漂洋过海到夏威夷谋生,经历几十年的艰辛劳作,最后衣锦还乡,盖了这座大宅。但他还有些怀念在海外谋生的日子,于是就在这大厅设置了太平洋酒吧,喜庆节日就在这里宴会宾客。大家抬头看看这古典的天花板和吊灯,虽然已经有些破旧,但也可以想象得到当年的富丽堂皇。
参观完陈家,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四平八稳,雄伟宽阔的大屋就是何家了。这是一座中国特色的台梁式建筑。这座大屋的一个神秘规矩就是:进屋一定要左脚先进。大家可以进来参观,这座大屋当年主要还是一个工厂作坊,这些古老简陋的机器设备,布满灰尘和铁锈,已不能再运作。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周家了。这座府邸的外观也很具中国的古建筑特点,高檐深宅,门庭高大,传统的民居硬山顶,还有机关趟拢大门,都很具中国特色。请大家进屋内看看,大厅虽小,却还有个小歌舞台,大家看看这珠帘,是否想到了二三十年代的夜上海歌舞厅。
大家随便参观,还有半个钟我们就上车到下一站游览。
各位游客,虽然天公不作美,雨下不停,但也阻止不了我们游览的热情,我们已经来到马降龙村了。这是一个由5个自然村组成的村落,堪称是广东最美的乡村。主要居住着黄氏和关氏两个家族。马降龙碉楼群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村中的碉楼主要建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至今保存完好的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像一串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间。这个村落最早建于清乾隆年间,建村之初这一带为河滩地,原名“丰岁蓢”,寓意岁岁丰收。1949年后取名“马降龙”。黄关两族的海外乡亲众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
现在我们来参观骏庐。这座碉楼的主人姓关名骏,所以他的碉楼取名骏庐。这座碉楼高4层,建于20世纪30年代。大家跟着我进来,看,这些炉灶,盘碗、铁锅木盖、缸坛、竹篮,都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实物,很有古风古韵的中国乡土气息吧。大家再看看那个烟囱,一般我们看到的烟囱都是设在墙外的,但这座碉楼却把烟囱设在屋内,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也是体现碉楼的一个功能。当初这一带常患匪灾,碉楼的主人就想尽一切办法不受土匪攻击,除了装置厚实的铁门铁窗,还把烟囱也安在屋内,不让盗贼偷爬上来。同时这一带还常闹水灾,碉楼主人又在楼里每层都设炉灶,即使洪水淹了一二层,也可以搬到三四楼生活而不愁做饭。这座碉楼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层层客厅有天窗,从一楼向上看可以看到四楼的天花板。这除了有采光作用还能方便通讯。站在一楼朝天窗喊一声,楼上各层的人都能听见,所以每到吃饭时间,就不用跑上四楼叫人下来吃饭,只需站在天窗下这个位置喊一声“吃饭啦”,他们就会下来。大家再来看看这里还有一扇后门,这是一扇防盗门,这里每扇门窗的铁皮都有一公分那么厚,非常之厚重。大家别看这扇机械防盗门很复杂,看似无从下手,其实操作起来也很简单的,只要按一下这装置,再推一下这把柄,门就能开了。大家再跟我上二楼看看。这里每一层的楼梯口又有一扇栏杆门,这都是防盗的作用,即使盗贼攻进一楼,也上不了楼上抓人。所以碉楼的先人都是很聪明的,想尽一切办法不给盗贼半点可乘之机。
大家可以上顶层阳台看看整个马降龙村的景色,再过半个钟我们就集合回去吃午饭……
(午饭后)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正去往自力村。自力村的碉楼大多建于20世纪代以前,比马降龙的碉楼建的要早,所以自力村的碉楼更多体现出防御的功能。他们的墙身会有较多的枪眼,尾层都有突出的角堡。这里由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自力村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现存碉楼15座,全部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了,现在跟我前去参观。自力村最精美的碉楼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方润文到美国谋生,经商致富后,花巨资兴建了铭石楼。这座楼楼高5层,顶部正中有一个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第五层四角均建有角堡,俗称“燕子窝”。铭石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大家进来就可以发现它的豪华了。大家看看这个大坐地钟,虽然摆放在这里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仍能准时报时,因为这是从德国进口的。旁边这是红木桌椅。房间里还有潮州的金漆木雕檀木睡床。这个大木箱是当时从美国旧金山运回来的金山木箱。还有那个西式带镜衣柜也是美国进口的。天花板还有中式壁画。大家是否能从这些物品想象得到当年的豪华呢?大家再上来二楼看看,还会有更惊讶的发现。大家看看脚下这些华丽的地板砖,这些砖可是从当年从英国进口来的,由大船分小船,再由马车运到开平这里。还有水泥和铁板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大家不妨来厕所看看,这座古老的碉楼里竟然还有现代的马桶和浴缸,没错,这些也是从国外进口的,20年代的中国是没有这些的。
大家看到怎么多进口的东西是不是觉得这座碉楼的主人很了不起,生活很奢华呢?其实也不是你们想到那样,等一下随我到华侨史展馆看看就知道了。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开平华侨史展馆了。这些图纸资料和图片都是开平华侨先民在海外谋生的真实写照。他们在他乡谋生最初大多是做苦力,做最苦最累的工作;他们有的从事繁重的经济园种植业,狼心狗肺的经济园主为了防止他们逃跑,于是给他们每人套上沉重的脚镣;有的从事采矿业,整天都藏在见不得天日的矿井里挖矿,毫无生命保障可言;最苦最累的是去修建铁路的华工,在美国西部险峻的高山和变幻无常的气候条件下,华侨先民依然风雨无阻,开山取石、凿山平路……许许多多的华侨先民就是这样积劳成疾,死于非命。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大跌,飘洋过海谋生的华侨更是受尽屈辱。当时美国、加拿大的排华政策使华工几乎无藏身之处。贪婪凶残的经济园主及工厂老板利用华工牟取暴利后,并没有发还工钱就把他们赶走。他们没有社会地位,成为街头流氓取笑凌辱的对象。他们有的被迫露宿街头,更有客死他乡者。然而碉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看到碉楼背后这震撼人心的血泪史,大家是否对这些碉楼刮目相看了呢?!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领略了一个神奇的千碉王国,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奇观,一条令人震撼的王国艺术长廊。今天小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领略开平的秀丽风光,探索开平的源远历史,我们热情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开平,小陈愿意再为大家当向导。今天的旅程结束了,祝大家生活愉快!
开平碉楼导游词14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开平碉楼。碉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了,但是像开平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却很少,这个碉楼群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平这个地名的由来,相传,开平的先民到达这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所以便取“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
碉楼的兴起和当时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建筑群体。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于防涝防匪。如今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7月,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碉楼有居楼、众楼、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自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材和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存在着许多共同点:每座碉楼的门窗都十分窄小,门和窗都用钢铁制成的,墙身十分厚实并且墙体上设有枪眼。在顶层又设有瞭望台,而且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当然,处于不同时期碉楼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现在我们最先看到的这个就是有“广东最美的地方”之称的自力村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果树、菜地遍布其间,与现存的15座碉楼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等欧美风格。在自力村中最别致的碉楼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结合建筑的瞭望亭,楼身宽大,外形壮观,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看过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寄托了楼主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迎龙楼方形的建筑形体从来没有受到外来建筑因素的影响,是开平碉楼最原始模式。接下来我们游览的是开平最高、最豪华的瑞石楼,楼高9层25米,占地92平方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美誉。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大家可以进去里面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厅。
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的楼梯,窗户等用材讲究,精工细作,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中国书体刻屏联,比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洋溢浓浓的传统风韵。游客朋友们,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最后参观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我们今天的开平碉楼之旅到此结束了,希望这次开平碉楼之旅带给大家美好的回忆。谢谢!
开平碉楼导游词15
广东开平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距广州110公里,东北距江门市46公里,位于江门五邑中心,是著名的侨乡。数百年来,华侨文化的兴盛和发展,造就了侨乡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民风。
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匪盗猖獗,治安混乱;加上河流众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内动荡不安,而此时恰是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等地出现淘金热,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时期,开平许多地区的社会底层民众或被“卖猪仔”,或作为契约华工,或以家庭移民的方式离开家乡,踏上一条未知的天涯之路,很多人从此一去便杳无音信。但中国人“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让那些幸存的“金山伯”们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和娶亲。
“金山伯”们以他们带回来的居住国建筑的印象碎片和从国外寄回来的“普市卡”(乡民叫做“公仔纸”)上印有世界各地风光与不同国家建筑的明信片为依据,边施工边指导工匠建造他们的“理想家园”。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开平兵贼如毛,“金山伯”们不得不考虑建楼兼有居住和防御功能。因此,开平碉楼把中国传统乡土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成了“金山伯”们的记忆力和土生工匠们想象力的结合物。
在鼎盛时期开平有3000多座碉楼,民间一直有“无碉楼不成村”的说法。现存的碉楼有1833座,主要集中在塘口、百合、赤坎、蚬冈、长沙五镇。
第五篇:《开平碉楼》教案
《开平碉楼》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了解江门开平碉楼的历史和建筑特点,学会关注身边地理,拓展地理学习的渠道。
2.激发学生对身边地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了解本土文化,热爱家乡,保护文物建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了解江门开平碉楼的历史和建筑特点。2.激发学生对身边地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通过拍摄、采访、上网浏览查阅资料,搜集新会有关的奇园奇居情况,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图片,结合电影《让子弹飞》引入主题
师:背景介绍,激发兴趣
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东北距广州市 110 公里,毗邻港澳,素有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的美誉。
开平现存的1833座碉楼,分布在全市的18个镇(办事处),以中部冲积平原的塘口、百合、蚬冈、赤坎等镇最为集中,也最具代表性。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全票通过评审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展开教学——了解开平碉楼(历史、建筑功能)
(1)开平碉楼的历史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发展、兴盛与存在,深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发展、社会治安状况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历史进程影响。当时的社会治安和自然环境是兴建开平碉楼的直接原因。
(2)碉楼的建筑功能
开平碉楼具有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分为更楼、众楼、居楼三种类型。更楼出于村落联防的需要,多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冈、河岸,高耸挺立,成为视觉焦点,起着预警的作用。众楼建在村落后面,由全村人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建,造型封闭、简单,防卫性强。居楼也建于村后,由富有的人家独资建造,它将碉楼的两大功能结合得最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起居方便舒适,造型美观大方,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
从碉楼上部造型看,可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
从建筑材料和结构分,可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钢筋混凝土楼。石楼和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建筑年代较早,早期的砖楼为砖木结构,后多为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楼则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是20世纪初开始大量采用进口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结果。
开平碉楼反映了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与时俱进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技术水平,成为了当地壮丽的人文景观。
3.反馈与总结
(1)谈谈开平碉楼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2)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其存在有何意义?我们又应该如何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