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静静的蔷薇河优美散文
花开花谢,日升日落。祖辈们世代生活在这个小镇上,从我记事起,就看见人们在这个小镇上买菜,洗衣,做饭,聊天,逛街,走亲,访友。
蔷薇河静静地从这个小镇穿过,河水日夜流淌,船只来来往往地行驶。我不知道祖先们为什么给她起这个名字,但只一听说“蔷薇河”这三个字,便产生了亲近她的欲望,眼前也便出现一株悄然开放的蔷薇花,洁白的花瓣上沾满了晶莹的露水,仿佛一位遗世独立的白衣仙女,她正亭亭玉立在蔷薇河畔,优雅而从容。
蔷薇河畔风光旖旎。尤其是烟花三月,景色最为别致。站在蔷薇桥上俯瞰两岸,桃红柳绿,梨香满枝,蜂飞蝶舞,莺儿在丛中轻啼,燕子在帘间穿梭,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春去夏来,蔷薇河始终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一位年轻的小媳妇端着一大桶的衣服来了,她小心翼翼地迈过一级一级的水泥台阶,在临水的一级台阶上站定,并放下衣桶,卷起裤脚,脱掉拖鞋,一脚跨进河水里,清凉的河水吻着她的细腻光滑的皮肤,使她在忙碌中也享受到了一份柔情蜜意。她熟练地展开双臂,用她那纤细白嫩的手漂洗着桶里的衣服,一甩,一搓,一拎,一挤,很有节奏,衣服上的肥皂泡沫随着水纹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赤日炎炎的午后,蔷薇河便成了孩子们的天堂。男孩女孩们三五成群地赶来,纷纷跳入河里。他们在水中抢球,打仗,摸河蚌,捉小鱼儿,追小伙伴……孩子们在水中自由嬉戏,上下穿梭,他们的欢呼声把蔷薇河吵了个底朝天。瞧,河边浅水处,一位父亲正在教他的孩子游泳,孩子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手不停地划着,脚用力蹬着,笑容慢慢地写到了孩子的脸上。“游泳真有意思!”孩子高兴地喊着,并不时朝岸上的母亲来个飞吻,做个得意的表情。
傍晚,游泳的孩子们在家长的催促声中一一回家了,喧闹的蔷薇河又恢复了平静,落日的余晖洒落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水面荡起了一圈圈金色的涟漪。此时,手摇蒲扇的老人们开始到蔷薇桥上纳凉,淘气的孩子们也来凑热闹。爷爷就坐在竹椅上,手指着天空,与孩子们一起细数天上的星斗,然后讲那“嫦娥奔月”和“牛郎织女”的故事。萤火虫在爷爷与孩子们的眼前飞来飞去,蔷薇河的水面上星星点点,波光闪烁。月上柳梢时,纯情的少男少女们喜欢到蔷薇桥上看水,赏月,嬉闹,风儿吹动着姑娘们的长发,飞舞着的青丝牵动着少年的心。
夜幕慢慢降临,人影渐渐稀少,蔷薇河终于恢复了宁静,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梦醒后,明天的蔷薇河又会是新的一天!
第二篇:关于滴血蔷薇的优美散文
雨,淅淅沥沥地飘着,击打着水面,使水面荡起了层层的涟漪;朦朦胧胧的天气,笼罩着一层神秘的气息。迷蒙的眼睛,看着前方,脚下的路,有着几分泥泞。雨中夹带着泥土的气息,清新而又纷纷;风,飘着,拂着柳树,有几分飘逸出尘。雨,落在了柳树上,柳树的叶子,就像沐浴过后,带着清晰的绿色,彰显着春日的魅力。
已是春末的时候了,这个时候的雨,并不是多情善感,而是有些激动;一会儿小,就像是胆怯的孩子,在轻轻地敲着门,因为他不知道将是面临着什么;一会儿大,就像的是闯祸的孩子,这个时候兴奋着,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对和错,也会把大人的话抛在了脑后,只是知道自己的欢乐;一会儿不大不小,就像是不服气大人的训斥孩子,在气哼哼地看着。
撑起雨伞,慢慢地走着,在雨中漫步。这个时候,路上并没有几个行人,而且他们都是行色匆匆,想要尽快摆脱雨的纠缠,想要尽快躲到温暖的地方;只有我,带着一颗落寞的心,在风雨中行走着,在品尝着着风雨的味道,在看着鸟儿瑟瑟发抖,在看着河流向下滚滚而去。突然,远方的天空,闪过一道亮光,从天而降,接着,就是雷声阵阵。
依旧走着,微微眯着眼睛,看着前方,不知道什么时候,从风中闻到了缕缕的花香。微微耸了几下鼻子,确定是花香。哦,想起来了,前面拐弯的地方,就是蔷薇。蔷薇花开,我看过,可是,雨中的蔷薇会是什么样子?
进入眼帘的,是一抹红色的风景线,是令人惊讶的、红色的、波浪不断翻滚的蔷薇花。红色蔷薇的花儿,在雨中绽放着,似乎并没有受到风雨的侵袭,或者说,它们并没有把风雨放在心里,继续在风雨中争奇斗艳。风,这个时候变大了,而蔷薇花儿在风中不断摇摆着,有些得意,也像是不断地对风儿点着头,也好像是讥讽着风儿的力度,也想让风变大更大一些。零零碎碎的叶子,点缀在花儿的中间,不自觉地露出着几分依恋。
雨,不客气地击打着蔷薇花儿。蔷薇花的花瓣儿,有的禁不住风雨的摧残,就从花朵上落下来,落在了地上;地上的落红片片,很快就掩盖了原来土地的颜色,变成了蔷薇花瓣儿的颜色,红红的;而雨水落在上面开始滚到着,就像是血在流动着。雨,继续从空中降下来,落在了花上,花朵着有些激动,好像是欢呼一样;花朵里面的雨水,就在这个时候倾泻而下,看上去就像是红色的血,从花朵上溢出,然后落在了地上。
远处的蔷薇花有些看不清晰,而近处的蔷薇花,并不都是绽放的,也有打着骨朵的,也在风雨中颤动着。由近及远,慢慢地看过去,就会发觉远处像是一个梦,一个蒙着白纱的梦,带着几分神秘,带着几分悠闲,像是散步的我一样;还有,远处的蔷薇们,也有着几分脱俗的感觉,想要浮起来,却怎么也摆脱不了红尘的气息。
这就是风雨中滴血的蔷薇?还是蔷薇滴血?
第三篇:静静相爱,默默欢喜的优美散文
午夜梦回,零乱的思绪,随着我吐出的烟圈儿纷飞。睡不着的夜,睡不着的心,我仿佛听见了星儿躲在云里低泣。
与来生的约定,像一个千年的承诺,遥遥无期。而你留在我手心里的温柔丝丝缕缕,牵动着我的情丝,肆意摇曳。爱上你,是我一辈子的幸福,失去你,却让我的心在滴血。于是恋着你温柔的话语,那么温馨而甜蜜。
一曲《相思渡口》优美的旋律,那音色,那意境,听着听着,不觉慢慢醉去,忘了自己,忘掉了与你时空的相遇,任情感在氤氲的夜色中滋长,然后一寸寸堆积。
我轻轻摘取泊夜你的淡影,一舟轻渡里,许诺永恒。而潺潺的水韵扣打着午夜的心跳,任四月的风成为思念的主旋。涉阶的素履便是等待,只是风花雪月的缠绵,是否撑起了尘世里的地久和天长?
当舟过的风景涂满锦绣,画中,烟依雪,雪无痕,忽然,一丝寂寞入侵,刺痛我的胸口。一川烟雨,一弘碧波,你在黎明前读尽我的忧思。我敲打窗棂,我轻挽衣袖,思念的句子,终难以成行。月影悄悄的瘦了,在我忽明忽暗的暇想中,那寥落的星辰几近樵悴,我吻着你的名字,不知不觉,泪已成霜。
漫长的等候,我独自守望在清寂的夜里,一次次迷失在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凄冷中,竟找不到回来的路。我于是又拿手中的笔,要把这一刻定格成未来。千古温柔,千年祈盼,几度春夏秋冬,岁月苍桑了容颜,时间偷去了我们的青春,只是,月还是那月,云还是那云,碎了一地的相思花瓣,随风漂零。
一声声叹息,倚窗回望,柔和的月光和着那夜色,有些寂寥,有些美丽,双眸微闭,在夜的寂静里,隔着时空静静的聆听你时间之外的呼吸,一种欢喜撒满夜空,一种爱激荡在心间。你就像那云中天使,圣洁含羞,而我沐浴在云的滋润里,轻轻飘飘,意乱情迷。
但我知道,有些离去,在所难免;有一种爱,始终无法停息,陪伴着光阴流转。往日的依依不舍,经历过的点点滴滴,都会随着日子如流水般归于宁静。
被雨淋湿的故事,好不容易拾起来,挂在心口晾干,而春天花红的灿烂,终也留不你的欢颜,忧伤的背转身后,埋藏在心底的却是最缠绵的记忆。不管你在哪儿,我都沿着文字的墨痕,撒下一路你的气息,让你的微笑在我的眸光里明媚盛开。
情难枕,夜未央。褪尽繁华的彼岸,我的执着里又飘过来你的浅唱,低吟。且让岁月饮尽星辉,一抹兰袖,一万种风情。云又飘散,落下的是我淡淡的依恋,还有那么多,再也拾不起的甜蜜和过往。你许来生渡我的烟,渡我的舟,渡我的素衣淡雅,袭肩,相拥于不弃不离的静静相爱,默默欢喜。
第四篇:襄河蝉鸣优美散文
时序孟夏,五月立夏过后,火红凤凰逐渐绽放枝头,在这骊歌即将吹奏之际,却不经意地听到几声蝉声,断断续续从满园绿意的公园树梢中传来。这是今年首度听到的蝉鸣声,感觉特别清新悦耳,而随着蝉声的声声催促,那段尘封多年的襄河蝉鸣往事,又再度从模糊的记忆中复苏,逐渐从台湾的高雄,缓缓飞向大陆安徽的全椒……
犹记得2009年的八月下旬,在“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南部(亦即“八八水灾”),大家还在忙于赈灾复原之际,我却随同“慈济教师联谊会”(简称“教联会”)团队,前往大陆安徽全椒,进行人文教育交流。而就在抵达全椒后的第三天清晨,我意外地在流水潺潺的襄水河畔,听到了阵阵的蝉鸣声,此起彼落,绵绵不绝。
安徽紧邻江苏,全椒位处于长江北岸,它系在1991年的华东大水灾中,与台湾的慈济基金会首度结缘,而此一善的因缘,绵延至今已逾二十余载。由于“全椒慈济第一高级中学”即将于八月底落成启用,因此教联会乃顺着这份因缘,先行走入校园,与师生进行三梯次的人文交流活动。
来到全椒,每天总是从旅馆到学校,又从学校返回旅馆,从清晨到夜晚,从晨曦到星空,在固定的时间,走相同的路。城镇马路笔直宽敞,乡间道路蜿蜒曲折,在这新旧交替、以及变易与永恒的拉锯赛中,原本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究竟能有多少保留,着实令人担心,只能有赖于主其事者的睿智与远见了。
离开喧闹的城镇市区,转入宁静的绿野乡间。襄河无波,潺潺河水静静流淌;双塔矗立,太平吊桥凌波而过。两旁堤岸泼洒绿草如茵,水面如镜倒映蓝天白云,在这水天交会之中,窗外的景致着实相当宜人。可惜车行匆匆,无缘停驻欣赏,只能撷取点点时空记忆,映象片片浮光掠影,凭空建构一个晨曦与落日下的襄河瞬间风华而已。
全椒的八月,总是艳阳高照,深夜的一场雷雨,不仅洗涤了连日的暑闷,也为清晨的大地,带来了几许清凉的气息。借着上课之前的空档,与同伴相偕,前往学校大门的前庭区域,补捉这所即将消失学校的部分丰采。校门深锁,在这还是学生上学的时分,与警卫打了招呼,两人便从学校侧门走了出去。
襄河支流汨汨静淌,河堤回廊古色古香,与矗立于校园东南角的奎光楼相映成趣。遥想明清之际,这个区域想必是浑然一体的,因为这里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望阳书院,清朝乾隆中期的香水书院。只可惜一条原本不该有的临河道路,以及一道高耸的围墙,却硬生生地将其切割成为两个各自独立的视野空间。
围墙边,雨后杨树翠绿欲滴;河堤上,两岸垂柳随风摇曳。河堤蜿蜒,花木更见扶疏;青石步道,人影益形杂沓。亭阁回廊,三三两两人群闲聚;襄水清澈,几位村妇舀水洗衣。记忆中纯朴农村的生活图景,似乎又再度回到眼前,只差炊烟袅袅、牧童横笛而已。
全椒由于有襄河环绕,镇内水道纵横,因此有很多的石桥凭河跨越,真有着一番“小桥流水人家”的特殊风情。石桥跨虹,拱门倒影,在半边跨虹圆弧之中,巧妆一大二小的三个完美的圆。这是自然的巧思,也是大地的圆融,透过小桥流水的抒情写意,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合和之美。
以往曾多次与同事和学生,来到华中地区的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进行学术参访与交流。可能是出生于农村之故,我总是比较喜欢江苏和浙江的风光景致,而不太钟情于上海的繁华缤纷。尤其是杭州的西湖、扬州的瘦西湖、苏州的园林,更是令人流连忘返。漫步林道,柳暗花明,在自然与人为揉合的景色中,体会那份历史长河中的悠悠之情。
校园东南角的奎光楼,颇似城门古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架构有别。西侧的下马碑,犹如台南孔庙一般,点妆出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先哲文人的那份敬重。只可惜奎光楼的视野,被围墙所切割,下马碑也隐匿在偏僻校园一隅,这种现实际遇,相对于师生口中的文化瑰宝,似乎显得并不十分协调。
尤其是看到奎光楼石阶,竟然被简陋的铁门所深锁,类似碑记的大石版,也被倒伏废置于楼旁角落的草地上时,我不禁想要探问:有多少全椒中学的学生,曾经如同吴敬梓少年时一样,登临眺望或读书?既然无法亲身登临,藉以体会古人临笔赋诗的风华,那么其内心对这份传统文化遗产的悸动,似乎也就不如大家口中所言的那般强烈。
依循着这份奎光楼的因缘,我们特地抽空搭乘此地特有的蹦蹦三轮车,前往“吴敬梓纪念馆”参观,这是来到全椒之后,首度离开学校前往所谓的风景区游玩。纪念馆座落于襄河河畔,相距于全椒中学,大概有十分钟左右的车程。
纪念馆大厅门联上,书写着“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的一幅对联,虽然文辞和意境并不十分优雅,但也间接透露出了古代读书人,以笔针贬天下事的锋芒。这种儒者的风范,让人能够看透外界世间的虚浮表象,进而选择行走内在心灵的真实之路,而《儒林外史》似乎也就在此一氛围之下,成就了千古流传的殊胜因缘。
纪念馆外的襄河,河道相当宽阔,站立石桥之上,眼前视野无尽向前延伸。河阶绿荫,杨柳扶疏绿意盎然;水岸曲折,芳草萋萋绵绵蔓延。此一场景,让人不禁想起了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里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来;只可惜这段襄河河道,似乎无人行舟摇橹,因此也就无法造就“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画中意境了。
来到全椒,清晨首度听到蝉鸣,是忙碌的工作阻断了闲情雅致,抑或夏蝉刻意吹奏起了离别情愁?“全椒中学”即将走入历史,离开这块饶富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再度开展“全椒慈济第一高级中学”人文发展的崭新篇章。而所谓的“人文”,就是“人品典范,文史流芳”,这也是慈济基金会创办人──证严法师,对每一个人的恺切期许。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百年老校,浴火重生,新局业已建构,前景殊堪戮力。在此新旧因缘际会之中,且让我们相约于新校区──在静思图书馆人文相叙,在静思湖畔漫步徜徉,无论晨昏,不管晴雨!
美景历历,心遨神游,数载梦忆,何日重临?希望以后能有因缘再度造访安徽全椒,在心灵与自然契合之中,挥洒那份襄河潺潺流水里的深层意境,体悟那番在落日与晨曦映照下的大地风华……
第五篇:故乡的河优美散文
从前故乡的河有一种自然的韵律在流淌,白云悠悠然的很是写意,蓝天伸了个懒腰有些抒情。漫步于清晨的霞光中,有一阵阵的暖意;徜徉在夕阳的河水里,与夕阳共醉。
我轻轻的走在河岸,走在青青的绿草间,眺望河对岸那神秘的校园,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里面,走进那神圣的地方。
悠悠然的我停下脚步,静静的坐到了岸边大树绿茵下面,看着河水轻飘飘的在某个转弯处,轻拍着河岸,微微的溅起一些浪花来,想着河里的鱼儿多么的自由自在,有肥美的水藻和青苔相伴。
坐累了可以躺在草地,眼睛不停的转着,看向蓝天白云之间。闭上眼睛阵阵和风拂面,幻想、在这有幻想的年龄,于是思绪的飘飞:看见深山里绿林成荫,万千溪流汇聚,看到了山巅有一座座错落别致的亭子,好像还看到了电视里无数美丽的仙女成群、在云间、在梦里
清醒已是满天星星向我眨着眼睛,凝视天空没有流星划过,只有远处的灯泛着红光。
如今河已经经过人工修葺,只因为城市的发展把原本清澈的水,变的不再清明。修葺的河道只为把污水分开,让人们能够看到水的清。
河,平平整整、四四方方,流水也平铺直叙,取代轻轻绿草的是人工的石凳子;用来乘凉的已经成为凉亭。散步于河道两岸十分便捷,一道小小的桥让大家距离更近。
故乡的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得让那些曾经变得不是很真实,但依稀间夜晚的风还是那个风,天空还是那个天空。不变的是昨天已成为今天的传说,今天也会成为明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