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2:5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教学设计》。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结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对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爱护庄稼、树木的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嫩个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难点:

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我们要去什么地方春游吗?我们将要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路线走呢?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春游的路线。板书:认识路线。

二探索新知。

(一)示春游路线图。

教师由简单介绍图中要进行的军事活动开始,直至讲到营地进行野炊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谁想按照这条路线图向大家介绍我们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介绍路线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3)你喜欢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在倾听中交流、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接龙游戏。

1游戏规则:每人说出从起点到某一地点的方向,前一位同学的终点就是后一位同学的起点。

2指名表演接龙游戏。师某某同学把我们带到了营地,这里的风景怎样呢?

三、练一练。

1辨认营地周围环境的方位。出示营地方位图:

(1)二年级和三年纪的营地分别在指挥中心的什么地方?

(2)三年级的同学要到小山坡上放风筝,他们可以怎么走?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认识返回路线。

(1)小组内介绍返回路线。

(2)指名介绍返回路线。

3认识学生的回家路线。

出示本班四位同学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图:

(1)想一想,他们四人回家分别可以怎么走?

(2)小飞同学回有几条路可以走?哪条路最近?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五、反思:

第二篇:认识路线教学设计

《认识路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结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对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爱护庄稼、树木的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嫩个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教学难点:

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我们要去什么地方春游吗?我们将要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路线走呢?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春游的路线。板书:认识路线。

二、探索新知。

(一)课件出示春游路线图。

教师由简单介绍图中要进行的军事活动开始,直至讲到营地进行野炊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谁想按照这条路线图向大家介绍我们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

(1)指名介绍路线图。(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3)你喜欢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在倾听中交流、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接龙游戏。

1游戏规则:每人说出从起点到某一地点的方向,前一位同学的终点就是后一位同学的起点。

2指名表演接龙游戏。

三、练一练。

1完成课本24页试一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认识返回路线。

(1)小组内介绍返回路线。(2)指名介绍返回路线。3认识学生的回家路线。

1、出示小红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线。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小组交流自己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线。(引导学生说出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3、展示交流

4、完成课本25页,第二题。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说课稿

本单元主要有2个知识点,一是学习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新方向;二是辨认简单路线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东,南,西,北,以及上一课时学习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新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4个新方向的认识,并能根据已学知识,辨认简单的路线图。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应该达到如下三个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初步应用所学知识,辨认简单的路线图。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情感目标:将教学密切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所学知识辨认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给点一个地点,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找出相关的地点。

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启学生思路,拓展学生思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成功的喜悦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劳动的成果。

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时将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同以为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同,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师生间的单向交流,而是生生,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创设情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教学开始时,让学生作一个辨认的方向的小游戏,能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有效的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接着教师创设了一个学习情景,帮助迷路的小朋友找到路,让学生在贯穿始终的情景中进行学习。

二、讲授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出示一张路线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出通过路线图如何坐车。在这里教师应对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进行简单的讲解,譬如出发的起点,终点,坐车坐几站。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进行自学,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当遇到较难的问题时,教师可适当引导,但主要还是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和小组内的交流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课堂练习是整个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教师设计练习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和个性,课题练习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这就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共性。个性则是教师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四、课堂总结

教学结束时,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这不是搞形式,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概括能力。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长方形》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教材分析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中信息窗1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中的一个学习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青岛版教材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个信息窗学习的是图形的拼组。

教材编写的特点:

1、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以“制作保护牌”的情境图导入,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富有情趣,选取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换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从要想解决“怎样做一个长方形的牌子呢?”导入《认识长方形》,引导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2、重视动手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研究长方形的特点,教材提供了三种方法:方法一是通过折一折,得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方法二是通过量一量长方形的四条边,得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方法三是通过用三角板测量长方形的四个角,得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样编排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做一做等动手操作活动积累数学经验,经过观察、比较、感知、抽象出长方形的特征,获取数学知识。教材练习部分,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设计了学生能亲自参与而且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观察、操作、游戏中丰富对图形的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教材中的拼组活动,练习题中的七巧板拼图,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等都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可以说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自由,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的主人。

《认识长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初步了解、认识长方形的特征,并初步学习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

2、在实际操作、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力。

3、培养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 画长方形。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是阳光明媚,花红柳绿的季节,也是人们外出郊游的最好时节。你喜欢郊游吗?

老师知道有些小朋友正在郊游,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在做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原来他们担心花草被破坏,于是制做一些保护牌,提醒人们要爱护花草,保护环境呢。

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发现了吗?对就是“怎样制作一个长方形的牌子呢?” 要想制作一个长方形的牌子,首先要认识长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情境图引出怎样制作长方形的牌子,导入认识长方形。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二、合作探究

你认识长方形吗?你能说说长方形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交流:四条边,四个角

你知道长方形还有哪些特征吗?仔细观察、大胆猜一猜(学生可能说出两条长边、两条短边,有的说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或者有的学生能说出上下两条边相等……)

他们的说法究竟对不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设计意图:在探索长方形的特征前,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

(一)、我们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下面先验证长方形四条边有何特征。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四条边有何特征。用你们喜欢的方法,量一量或者折一折,用尺量的同学把量的数据记下来。

集体交流折一折的结果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说一说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教师结合课件小结 :

同学测量后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相等都是10厘米,左右两条边相等都是7厘米。同学们真棒!

在长方形中两条长边是相对的,两条短边也是相对的,我们把相对的两条边叫做对边,因此我们说:

长方形的第一个特征是“对边相等”。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二)、下面再接着研究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

我们知道长方形有四个角,有什么方法能验证长方形的角是否是直角呢?(用三角尺的直角测量)

请小组合作验证长方形的四个角有何特征。先量一量再小组交流测量的结果。集体交流教师课件演示小结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另一个特征。

(三)、归纳总结:

我们把刚才探究的答案回顾并总结一下: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你记住了吗?(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的边、角的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让学生不仅体验到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更为严密的逻辑和数学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在这一环节,我提供给学生充足思维空间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三、自主练习: 完成课堂练习1、2题。集体交流答案

完成综合练习第3题,请齐读题目要求,想一想以前学过在方格纸上画什么图形?结合画角的方法猜一猜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应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注意

1、一定要用尺子画。

2、长方形的边画在方格线上,角要在方格交叉点上。

学生完成练习后展示交流。

完成第4题,小组内先说一说,再画一画。

【设计意图:在本堂课上我设计了“填一填”、“画一画”的分层练习,从简单的填一填,画一画到画出占用格数相同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对长方形的认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请问你有什么收获和问题?

同学们经过小组合作学习,知道了长方形有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大家今天的表现真棒。同学们帮助小朋友解决了制作环境保护牌的难题,老师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爱护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人人争做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孩子。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保护环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乡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为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验证、推理等活动中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重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勤于动脑独立思考、认真细致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及空间观念。】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例

12、例13。

教学目的: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

教 具:投影片、圆形、三角形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投影出示)1.看图说出各是几个几。(1)☆☆☆

☆☆☆

(2)○○ ○○ ○○

2.动手操作:第一行摆2个0,第二行摆,摆出3个2。要求学生回答第一行是几个几,第二行是几个几。

[第1题复习了几个几,为学习倍的概念作准备,第2题主要渗透类比的思想,复习了几个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几倍”的联系作了较好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1.投影显示:一段黄带子和一段红带子。如图: 黄带子: 红带子:

2.同学们喜欢红带子还是黄带子?哪种带子长? [此问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学生注意。] 3.问题:如果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那么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

教师边提问边随手用复合片把红带子平均分成4份,如图: 红带子:

[这是以一种动态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红带子有这样的4份。] 学生回答: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4份。并让全班学生说出这种关系。

4.教师指出: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4份。我们就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

这里黄带子和红带子的长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倍”的关系,“倍”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节课就来探讨“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通过直观演示,由“几份”引入了“几倍”,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倍。]

三、探究新知-一建立“倍”的概念 1.理解“倍”的含义

追问:①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 ②那么,我们就可以怎样叙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③为什么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呢?

组织小组讨论问题③,教师行间指导,进一步帮助理顺思路。然后进行集中发言,教师板书重点部分。④让学生打开书第37页阅读例12 提问:如果把红带子的长截成2份、3份,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叙述呢?

[例12的教学,借助日常概念“份”,引出数学概念“倍”,这里先要求学生看事物说出是几倍,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层层推进,加深对“倍”的认识,并且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知道“几倍”就相当于有这样的“几份”。] 2.自学例13(1)投影出示例13图:(2)出示自学提纲:

①黄花有2朵,红花有几个几朵?

②如果把2朵黄花看作1份,那么红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 ③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分组解答,集中发言。

④如果黄花增加1朵,虹花不变,那么红花的朵数又是黄花的几倍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份数发生的变化,弄清以什么为标准,有几个标准数这样多。

(投影)追问:为什么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倍呢?

⑤小结: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在过去学习的“几个几”知识上发展的,解答这样的题目,要弄清几个问题:

A.以什么为标准 B.有几个几 C.就有几倍 [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组织教学,由扶到放,从上例由“份”→“倍”的认识,发展到这里由“几个几”→“几份”→“几倍”的认识,通过圆形的直观,引导学生建立“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概括“倍”的含义,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体现了通过具体形象抽象本质属性并加以概括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倍”的理解 1.动手摆一摆

①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的0的小数是 的2倍。

②第一行摆,摆几个由自己决定,第二行摆的个数必须是 的3倍,想→想,怎样摆?

2.动手拍一拍

教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学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出表示几倍的次数。

①师拍:××。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4倍。②师拍: ××××。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3倍。

[这种游戏式的练习,学生精神集中,情绪高涨并且教师在短时间内能查明全班学生掌握情况。] 3.用脑猜一猜

①教师举起了2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盒里的铅笔是这2支铅笔的3倍,猜猜铅笔盒中是几支笔?

②教师举起了6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6支铅笔是这盒铅笔数量的2倍,你们猜猜铅笔盒中有几支铅笔?并说明道理。

4.动口说一说: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逛动物园”,即用投影出示动物园-角的彩色画面:

1只长颈鹿 6只小企鹅 2只小白兔 3只小鸭子 4只小熊猫 8只小鸟

看着这幅图,每个同学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老师示范说第一句:小鸟和小白兔比,白兔有2只,小鸟有4个2只,所以小鸟的只数是白兔的4倍。

学生发言后,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请全体学生起立,说出一句自己最想说的倍数关系句。

[1.通过多种渠道(耳听、手动、眼看)、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对“倍”的理解。2.问题带有开放性,如动手摆一摆中,第一行摆A,摆几个由每个学生自己决定,把出题的权力“下放”给学生,但第二行摆的必须是第一行的3倍。这种开放性的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生体性,促使学生从发散思维中寻找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进入更高一个层次。]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

执教:金花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66页例

1、例2及练习二十第1-3题。教学目的: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教具准备:卡片,例1复式投影片等。

学具准备:10个小圈片,7个梨子图,3个盘子图,11根小棒,红、绿牌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卡片出示,口答:()里最大能填几: 3×()<24 4×()<37 7×()<59()×2<11()×6<40()×5<38 2.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和齐练)

二、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拿出10个小圆片。

①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②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能分,有的说分不出来,板书:10÷3)2.导入:这样的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三、学习新课 1.教学例l 第一层次(1)教师出示例1左图,说明图意:把6个梨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学生口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2)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口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3)怎样列式计算?(板书:6÷3=2)(4)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边提问边板书:

有6个梨,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2个)所以商2分掉了几个?(6个),所以在被除数6的下面写6。分完了没有?(刚好分完)所以在横线下面写0。

(5)小结导入:把6个梨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我们已经会分了,如果添上1个梨你会分吗? 第二层次(1)出示例1右图,说明:把7个梨平均放到3个盘子,请你实际分一分。

(2)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口述,教师演示)启发:剩下的1个梨,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里还能分到一个梨吗?最后分的结果是什么?(每盘放2个,还剩1个)板书:7÷3=(4)谁能说一说怎样列竖式计算?被除数是几?除数是几?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几个?所以商几?写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分掉了几个?被除数7下面写几?7个梨分掉6个还剩几个?强调说明:7个梨分掉6个,还剩1个,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跟读两遍)(5)横式结果的写法7÷3=2„„l 强调: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6个小圆点,再写余数,读作”商2余1“。让学生再齐读一遍。

(6)指导读算式,并说一说各部分表示什么?(7)返回尝试题:①”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l每份有几个“现在同学们会分吗?请同学们分一分。

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1O÷3=3„„„1(与10÷2=5上下对齐)并齐读算式。

3.打开书:做第65页”做一做“,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竖式的写法。

4.教学例4 38÷5=(竖式)

(1)38÷5商是多少?请同学们试着做。

(2)教师将学生中出现的几种做法归纳写在黑板上,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3)逐题分析上述3种情况。

问:a.38除以5商6余8,对不对?为什么?(强调:8够5分,还可以再分,所以商6小了)b.38除以5商7余3,对不对?为什么?(强调:5和7相乘的积接近38,而且比38小,余数3比除数5小,所以对)。

c.第三种情况对不对?为什么?(强调:余数3在横式上写在商7的后面,并?quot;„„”分开,竖式上不那样写)(4)启发:算38÷5时,怎样想呢?(师生共同总结)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而且小于38? 完成课本上例2。

(5)引导学生观察例1和例2中的余数和除数。启发: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间为什么?然后,打开书划一划,读一读结语。

(6)练习:第66页的“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

1.板演与齐练。(算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试商的)。9÷2 25÷4 27÷5 38÷6

2.判断题。(对的举绿牌,错的举红牌)①22÷4=5„„2()②34÷5=7„„1()③25÷3=7„„4()④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除数要比余数大。()⑤50除以8商6余2。()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第1题下面一行4道题及第3题。

下载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认识直角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75页,例题,“想一想”,“试一试”,“想想做做”第l~7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培养学生的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

    数学二年级下册《算盘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了解算盘的悠久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2.认识算盘各部分的组成,体会古人以一当五的创举。 3.初步会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一些......

    认识路线教学设计(5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本第24页-第2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认识路线的教学设计

    《认识路线》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智能目标:发展学习有关方向的空间观......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页例10及练习十八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分米长度的直观表象。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