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时间:2019-05-15 12:5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第一篇: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各位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吧!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丰乐亭记》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③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④数?及⑤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⑥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⑦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⑧其山川,道⑨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⑩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注释

①明年:第二年.②顾:向四周看.③按:查核.④胜:尽.⑤及:到达.⑥涵煦:滋润化育.⑦幸:庆幸.⑧因为:于是就.本:根据.⑨道:称道.⑩夫:句首语气词.宣:宣扬.A滁:滁州[安徽省]

11.书:写下

12.名:命名

B:丰山:在滁州西南

C:耸然“高耸的样子

D: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

滃(wěng)然:水势充盛的样子

俯仰:这里为环顾的意思

辟地:开辟出一块土地

掇幽芳:意为欣赏清秀而芬芳的风景.荫乔木:在大树下乘凉.刻露:指秋冬时节,草本凋零,景致萧瑟.岁物:收成事简:公务简单

掇(duō):拾取,采取

翻译

我担任滁州的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讯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因为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成为敌国的,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据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度过一生,死后被人送进坟墓.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草木凋零,山岩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太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第二篇:关于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关于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丰乐亭记》原文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翻译/译文

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大概是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的政权,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据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第三篇:丰乐亭记教案

《丰乐亭记》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文章,并积累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

2、品味散文语言,联系作者创作的背景,说出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

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已经)②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既然)③言未既(尽,完)④既而得尸于井(不就)

4、词类活用

①俯仰左右,顾而乐之(意动用法,以之为乐)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每天,天天名词作状语)③掇幽芳而荫乔木(名词作动词,荫庇,乘凉)④风霜冰雪(名词作动词,刮风,下霜,结冰,下雪)⑤遂书以名其亭焉。(名词作动词,命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译文: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第一句应译出“疏”,第二句应译出“以为”,第三句译文应体现“往游其间”句式特点)(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译文:百姓在一生中接触不到外边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第一句应译出“外事”,第二句应译出“畎亩衣食”,第三句应译出“乐生送死”)(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应译出“所以”、“安”、“幸”)

三、思考讨论

1、第一节介绍了作者自己在滁州勤于政务和丰乐亭的环境。

讨论1:“明年”“始”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我们学习过的《岳阳楼记》的开头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作者初到滁州,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公务,待到第二年,丰收在望,才喘了一口气,句中“明年”“始”足以显现欧阳公之勤于政务。虽然有清泉只在“州南百步之近”,泉水是那样的甘甜可口,他也无暇顾及享受。同时,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里恐怕也包含了苦尽甘来的意味吧。和《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相似。讨论2:丰乐亭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明确:这里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望之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讨论3:作者疏导泉水和百姓一起去赏泉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什么作用?和他的《醉翁亭记》有相同之处吗?

明确:都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也是下文生发议论的基础。【学习时数】1课时

【课文分析】

《丰乐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后的作品,此文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绕“乐”而写: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平安定的岁月。

一、导入新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这位被贬官员纵情于清水秀水,“与民同乐”,其不凡的胸怀意所令人敬佩。今天我们学习他写于同一时期的《醉翁亭记》的姊妹篇《丰乐亭记》,走过这位千年古人,感受他崇高而丰沛的精神世界。

二、通过提问,解决文中字词。

1、通假字

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刬”通“铲”,铲除)

2、古今异义

(1)修既治滁之明年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本其山川

(古义:于是,就;今义:因果连词)

3、一词多义(1)始

①始饮滁水而甘

(才)

②燕赵之君,始有远虑,能守其土,义不赂秦(起初,开始)③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曾经)(2)爱

①又爱其俗之安闲(喜欢)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疼爱)③齐国虽偏小,我何爱一牛(吝惜,爱惜)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欣赏,爱慕)(3)既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略)

二、思考讨论:

1、文章第二段从远处落笔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在这一节中作者介绍了几个历史事件?他的目的是什么?介绍历史事情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目的是为了与北宋初年天下太平的局面作对比,衬托如今生活平静富足。结合下文来看,这是一个伏笔,为下文的议论作好准备。着力叙写与之相反的“五代干戈”,正是为了衬托“丰乐太平”,同时为结尾点明“宣上恩德”的主旨伏笔。

2、第三段“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唤起读者思考,如今的安逸日子是怎样获得的。作者将功劳归于最高统治者的“功德”,显得很冠冕,实际在言语之问隐约透出一种忧患意识。

3、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和百姓一起去亭子那里游玩?他创作本文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明确:(1)“幸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句中的“幸”字,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从文章的第一句话可以知道,当地百姓生活富足离不开欧阳修为官的努力,这不是侥幸获取的结果,而是勤于官务的必然结果。

(2)丰年之乐,固然人人企盼,但社会安定“无事”是百姓生活安定的重要保障,没有安定的社会局面,即使有好的收成,怕也是没有心情来从容欣赏山水的,那么,要使今天的太平生活得以延续下去,加强国力,认真保卫宋朝的边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4、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行文严谨,说说全文是如何紧扣题目“丰乐亭”三个字展开的。明确:本文第一段开门见山,劈首点题。然而写法不同一般。将文题“丰乐亭”三字,依次逐一点出:滁水“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点出“丰”;“俯仰左右,顾而乐之”,点出“乐”;末句“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点出“亭”字。第二段并不接写“丰乐亭”,而引出“昔太祖皇帝”(赵匡胤)平定滁州的往事。与第三段“今滁介于江淮之问„„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等内容暗合。第四段,直接第二、三段写今之滁州一派太平景象,突出“丰”而“乐”。此段仍紧扣“丰乐太平”展开,呼应第一段的“丰乐”,但“丰乐”的内涵已经巧妙转换。把“丰山美景可乐”的“丰乐”变换为太平时期“丰年之乐”和太守“与民同乐”之“丰乐”了。文章结尾点明题旨,交代亭的得名,也是紧扣“乐”字,照应第一段“丰”出于“丰山”之名,“乐”来自本山美景可乐的伏笔。

5、本文怎样多角度、深层面地写出“丰乐亭”的“乐”意?

明确: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

平安定的岁月。

(提示:也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回答,处地之“乐”——自然与创造;处时之“乐” ——机遇与幸运;处人之“乐”——井然与融洽。)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与人乐乐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盖亦反其本矣 C、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能以足音辨人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其日牛马嘶

答案:D(D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A.动词,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乐”;形容词,可译为“快乐”。B.动词,据语境及下句的“道”推断,可译为“叙写”“描绘”,但如译为“根据”,亦可通;名词,可译为“根本”,此处指王道。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意译为“率领”“带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法,可译为“凭借”“依据”。)

2、下列每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和“风俗美”的一组是()A、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而故老皆无在者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而喜与予游也

C、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答案:D(B、c项的前句不属于“山川美”,A项的后句不属于“风俗美”,可据此排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涂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答案:A(文中是说滁州因处江淮之间,非通衢大邑,故四方商旅宾客皆不至。)

第四篇:墨池记文言文翻译

《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这就使得这篇短文超出了记叙古迹的范畴,成为一篇寓意深长的“劝学篇”。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墨池记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11)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2)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13)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14)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15)岂有:莫非。

(16)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17)休:停留。

(18)书:书法。

(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20)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21)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22)及:赶上。

(23)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2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25)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26)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27)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28)其:指代墨池。

(29)章:通“彰”,显著。

(30)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1)揭:挂起,标出。

(32)推:推测。

(33)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34)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35)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36)推:推广。

(37)学者:求学的人。

(38)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9)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

(40)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41)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

(42)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

(43)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第五篇:文言文《义田记》翻译

导语:对文言文,同学们记得多翻译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义田记》翻译,供各位阅读和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义田记》翻译

原文:

①范文王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②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③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始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承其志,如公之存也。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④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①。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⑤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②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⑥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

当他富贵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选择家族中年 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账目,按时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 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 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

当初,范公还未富贵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才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 世的时候一样。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

古时候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没有挨饿受冻的;齐国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济而点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像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义;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者。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民众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于这一点啊。现在从范文正公的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是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啊。他施行的规模的久远和全面,恐怕是要超过晏子的。

啊!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享受万钟禄米的人,他们宅第如此雄伟,车驾如此华丽,歌妓如此众多,妻儿如此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而本族的亲人不能登门的,难道还少吗?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地位在他们以下的那些做卿、大夫、士的人,禄米如此充裕,享用如此丰富,也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而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何况对于其他的人呢?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

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业迹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栽的,我可以不用赘述了。唯独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因而记叙“义田”之事以留赠世人。

文言文《宋史·辛次膺传》翻译

原文:

辛次膺,莱州人。幼孤,从母依外氏王圣美于丹徒。俊慧力学,日诵千言。甫冠,登政和二年进士第,历官为单父丞。值山东乱,举室南渡。用参政孟庾荐,召对,奏“用人贵于务实,施令在于必行。愿敕郡邑省耕薄征,务农抑末。”见高宗于建康行宫,首言救世之弊,上称善,敕以所奏榜朝堂。

绍兴间,擢右正言。奏:“愿阅兵将,亲简拔,揽恩威之柄,使人人知朝廷之尊。左右近习,久则干政,愿杜其渐。”又奏:“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进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上皆信纳。王伦使北请和,次膺言:“宣和海上之约,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干,兵随其后。今日之事当识其诈。”

时秦桧在政府,为其妻兄王仲薿叙两官。次膺劾仲薿奴事朱勔,投拜金酋,罪在不赦。又劾知抚州王唤违法佃官田,不输租。唤,桧之妻兄也。章留中。次膺再论之曰:“近臣奏二人,继闻追寝除命,是皆桧容私营救,陛下曲从其欲,国之纪纲,臣之责任,一切废格。借使贵连宫掖,宠任非宜,臣亦得论之,而大臣之姻娅,乃不得绳之耶?望陛下奋乾刚之威,戒蒙蔽之渐。”

求去,除直秘阁、湖南提刑。金好成,次膺极愤慨,痛谏曰:“臣近观邸报,乃知朝廷遽欲屈己称藩,臣未知其可。‘父之仇不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弃仇释怨,降万乘之尊以求说于敌,天下之人,果能遂亡怨痛以从陛下之志乎?”书奏,不报。金陷三京。

次膺罢,奉祠。秦桧以其负重名,欲先移书,当稍收用,次膺笑而不答。阅十六年,贫益甚,亡毫发求于人。桧死,起知婺州,擢权给事中。丁母忧,乞纳禄。后孝宗即位,手诏趣召。历御史中丞、同知抠密院事,后拜参知或事。以疾力祈免。乾道六年五五月卒,年七十九。

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善属文,尤工于诗。

(选自《宋史 》本传,有删改)

译文:

辛次膺,字起季,莱州人。幼年丧父,跟着母亲依附外祖父王圣美家住在丹徒。辛次膺清俊聪敏,勤于学习,每日诵读诗书都达到一千多字。刚刚弱冠(二十岁),就考中政和二年进士,历任官职做到单父县丞。时逢山东大乱(公元1128年,金人进攻山东,北宋刘豫任知济南府,他见北方大乱,杀勇将关胜而降,山东大乱),举室南渡。借助参政孟庾的推荐,宋高宗召见他令他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辛次膺奏言“(皇帝)用人贵于人要务实,施令在于必定实行。希望皇帝敕令各郡邑视察农耕减轻征税,各地要重视农业抑制商业。”辛次膺后来在建康行宫拜见高宗,首先言及解决当世的弊病,皇帝听了认为很好,敕令将他所走的奏章张贴在朝堂之上。

高宗绍兴年间,擢官担任右正言。他上奏说:“希望皇帝亲阅兵将,亲自选拔将领,皇帝需要抓揽住施及恩威的权柄,使人人都知道朝廷的尊严。倘若皇帝周边亲信大臣熟悉军事,久久而久之则会造成亲信干政的弊病,希望皇帝杜绝这样逐步渐染的苗头。”辛次膺又上奏说:“如今朝廷中主张议的人,见到小利就忽视大计,在主力军翼侧协助作战的部队偶一胜利,便急忙想着进讨敌人,自以为攻击敌人是绰绰有余,警戒的奏章刚刚听说,便首先陈奏退舍主张,说是坚守是不足取的,希望皇帝能够让军队严明纪律,认真注意烽燧的警戒,审明间谍密探。”皇帝都予以采纳。王伦出使北方金朝请求议和,辛次膺进谏曰:“宣和年间我朝与金朝签订海上之约,靖康年间我朝与金朝的城下之盟,条约都是刚刚签订完毕,金兵紧接着就来了。如今两朝议和应当明辨北朝得为欺诈。”

当时秦桧在朝廷任宰相,他为妻子的伯父王仲薿加叙两官。辛次膺上疏弹劾王仲薿曾经奴事奸臣朱勔,后来又投拜金朝,罪在不能赦免的。又弹劾抚州知府王唤违法租赁官田,不交纳租税。王唤,是秦桧妻兄。他的奏章留在宫中,没有回复。辛次膺再论此事说:“近来臣奏王仲薿、王唤二人,接着听闻皇帝追停原来授官的任命,这些都是秦桧纵容私心加以营救的,陛下不顾事实,听任他的愿望,国家的纪纲,臣子的责任,一切都搁置而不实施了。假使是和皇帝宫廷有关连的贵戚,得到皇帝的偏爱信任不适宜,我也一定弹劾他,而对于朝中大臣的姻亲,皇帝竟然不能够将他约束吗?希望陛下奋起您的乾刚之威,惩戒被蒙蔽的端倪。”

辛次膺请求去职,担任直秘阁、湖南提刑。宋金和约修成,辛次膺听说后极其愤慨,痛谏说:“臣近来观看邸报,才知到朝廷突然委屈自己向金朝自称藩国,臣不知这样做对不对。古语说‘父之仇不报不与敌人共戴天,兄弟之仇不报不撤兵’。陛下放弃仇恨,宽释怨怼,使您这万乘之尊的帝王身份降下来来取悦仇敌(金朝),天下的百姓,果真就能消除他们的怨痛来遵从陛下的志向吗?”书奏,朝廷没有回复。不久,金朝攻陷宋的三座城。

辛次膺罢官后,奉祠(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秦桧因为辛次膺身负大名,想先移书(发送公告),然后渐渐地收用辛次膺,辛次膺看了后,笑而不答。辛次膺罢官过了十六年,贫困的厉害,但没有一丁点儿央求于人。秦桧死后,辛次膺才起知婺州,不久升迁代理给事中。遭遇母丧,请求纳禄(辞官)。后来孝宗即位,手诏急促召见辛次膺。后来辛次膺历任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最后拜参知政事,他因为有病极力请求辞官。乾道六年闰五月去世,享年七十九。

辛次膺孝友清介,立朝正直敢言。他做官五十年,没有丝毫被处分定罪的拟议。他为政强调清静,注重首先要以德化人,所到之处的百姓都称他不繁文缛节。辛次膺善写文章,尤精通诗歌。

下载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5则范文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丰乐亭游春三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作于宋庆历七年(1047)春。第一诗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香,生动表现......

    涑水记闻文言文翻译

    《涑水记闻》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北宋六朝的国故时政,内忧外患,揭示矛盾,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为后世留下极其珍贵的史料,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涑水记闻节选文言文翻译,欢迎欣赏!不记人过吕......

    杏花书屋记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杏花书屋记文言文翻译......

    《游东山记》文言文翻译

    导语:《游东山记》是明代文人杨士奇创作的散文作品,出自《东里集》,重点描述了访村舍、饮酒、赋诗、歌舞、戏鱼等文人雅士的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东山记》文言文翻译,希望......

    游黄山记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游黄山记》是袁枚所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游黄山记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原文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

    游珍珠泉记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游珍珠泉记文言文翻译......

    谏院题名记文言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翻译,很多人觉得看不懂,也不会翻译。其实多积累一词多义和理解字词的意思,很快就能翻译出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谏院题名记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谏院题名记宋......

    关于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我们中学生必须掌握和学习的重点内容。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关于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幼时记趣沈复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