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的认识》课堂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圆柱体的认识,内容看似简单,但实际并非如此。从主观原因来说,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从客观上来说,我们的教学设备不足也有一定的原因,没有足够的教具和比较先进的教学用品。整节课我只能通过我手中的一个简单圆柱体和个别学生带来的圆柱体的生活用品完成对圆柱体的认识。没有的同学只能凭空想象完成学习。因此,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一个原因。
另外,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也很差,手中就算有教具,也不知道该怎样利用好手中的学习用具,让它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工具。课前我还让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从直观上认识圆柱体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做一个圆柱体,并且从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圆柱侧面的关系。很多学生却不能一下发现它们联系在那。这时我感受到的是老师是不是在平时教学时对学生包办的太多,以导致他们动手能力如此之差。由此提醒我,以后授课时都应该给学生自由,大胆的发挥他们好动的特点,以达到我们新课标要求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上完本节课后,刚好学校安排六年级数学老师到掌政中学的小学部听课。在那遇到了燕鸽小学的六年级数学老师,因为都是去年一起到大新的,又都是经验颇少的老师,在听课的时候有上课老师讲到的内容我们俩不由得联系到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紧接着的圆柱的认识。那位老师提到侧面积和表面积应该分开来讲。我马上给出了反对的意见。她说到学生不会计算侧面积。其实,在上这节课时,我特别注重上节课学生对侧面和长方形的关系的教学。侧面积的计算如果学生对圆柱的侧面与长方形的关系搞清楚的话,学生在侧面积上不会有太大困难。所以学生不会计算侧面积的原因是上节课没有完全掌握。
所以,通过交流我认为我的这节课也有成功之处,从课后学生的知识拓展和通过其他教师的授课结果来看。我成功的地方完全归功与学生通过最直观的学习和自己动手观察长方形和圆柱的侧面的关系。由此,我认为:耳听千遍,不如手动一遍。老师说多少,有的学生还是听不进去,但要是让他们自己动动手,不但满足了他们好动的心理,而且让他们通过实践检验真理,会铭记与心。
第二篇: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附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观察、比较、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并乐意讲述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装有乒乓球、小皮球、海洋球等各种球体物品的红色篮子,装有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等圆柱体的绿色篮子。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认识圆柱体》。活动过程:
一、以“怎样让圆柱体的物品滚动”导入,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幼儿自己选择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探索发现圆柱体物品滚动的特征。
2、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格子的探索发现: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这些物品躺下来才会滚。
二、幼儿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1、给幼儿每人一块圆柱体的积木,引导幼儿看一看、滚一滚,探索圆柱体的特征。
2、小结: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躺下来才会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圆柱体”。
三、幼儿比较区分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1、引导幼儿从红色篮子里拿一件球体的物品,从绿色篮子里拿一件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比一比,探索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2、引导幼儿分享交流各自的发现:球体和圆柱体都是会滚动的物体,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3、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却不能向每个方向滚动,只有躺下来才能滚动。
四、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1、引导语:请你们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或者像球体,哪些东西是圆柱体或者像圆柱体。生活中有的东西是球体的,有的东西是圆柱体的,不管是球体还是圆柱体都有它的用处。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和圆柱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五、教师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认识圆柱体》。
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是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让我惊喜,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我们有时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敢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其实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的活动的,这让他们能找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这样孩子也会得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在以后的一些探索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给孩子提供和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得到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给孩子们的思维插上翅膀,在知识空间里自由翱翔!
第三篇: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圆柱体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球体圆柱体组成部分的不同形体特征。
2.发现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球体和圆柱体,它们给生活带来哪些方便。3.尝试利用废旧球体、圆柱体材料制作玩具,体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乐趣。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球体(乒乓球)、圆柱体(易拉罐、积木)人手一套
教具一套 制作圆柱体的长方形、圆形人手一套
易拉罐每人一个
2.知识经验准备:玩过球,对球有初步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操作材料,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感知球体的形体特点。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好玩的东西,请你们玩完以后告诉我,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对,这是一个乒乓球,它圆圆的,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我们来给这种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2.出示操作材料,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感知圆柱体的形体特点
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另一种好玩的东西(积木或易拉罐),同样请你玩完后告诉我你的发现。
幼儿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这种操作材料上下一样粗,有两个面是圆的,只能前后滚动。生活中也有好多这样只能前后滚动的物体,我们来给这些共同的物体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圆柱体。3.语言表征,引导幼儿了解球体圆柱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师:请你告诉我,球体和圆柱体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师小结:相同点是两个都可以进行滚动。
不同点是:一个可以像任意方向滚动,另一个只能前后滚动。
二.剖析球体和圆柱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和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发展其观察能力。1.剖析球体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球体和圆柱体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那为什么不同?咱们先来看一下球体,为什么它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 幼儿自由发言
师小结:因为它每个面都是圆形的,所以它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粘上颜料验证,球体每一个面都是圆的。)2.剖析圆柱体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圆柱体只能前后滚动,那为什么它只能前后滚动呢? 幼儿自由发言
师剖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上面是什么图形?那下边呢?(两个圆形重叠)看着两个圆形怎么样?在上面的这个圆形叫做圆柱体的上底,那下边的就叫做下底。再来看一下这个侧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师:那侧面只能是正方形么?还可以是什么形状? 幼儿猜想正方形,师剖析侧面是正方形的圆柱体进行验证。
师小结:圆柱体的侧面是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上底和下底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所以只能前后滚动。
三.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识别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以及了解它们为生活所带来的方便。1.幼儿观察思考,在周围生活中找出像球体、圆柱体的物体。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物体是球体、圆柱体,那么请你思考一下,生活中你还见过有哪些物体像球体、圆柱体?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能辨认球体、圆柱体的物体
师:刚才小朋友们找了好多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非常棒!下面我们来看看一看,那些是你找到的,还有哪些是你还没有发现的。
师小结:球体、圆柱体就在我们身边,像是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建筑材料、各种管道都运用了球体、圆柱体。(车轮是圆柱体,它能使在汽车装载货物时省时省力。)
四.引导幼儿利用长方形、圆形的纸给易拉罐加包装,自制尝试圆柱体,进一步感受圆柱体的特征。
师:现在咱们接到一个任务,想请小朋友们给一个圆柱体的废旧易拉罐自制包装饮料。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上底和下底呢?它们的大小怎么样?所以它只能怎样滚动?小朋友们真棒!咱们现在开始吧!(从操作袋中取出操作材料进行制作)
延伸活动:小朋友们制作的真漂亮,现在我们一起把它拜倒超市里的展台上吧!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课后反思
歙县城关小学
洪明林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负数”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学生已经学过整数、分数、自然数、奇数、偶数等,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理解生活中各种相反意义的量的意义。所以在教学时先通过实例——温度计。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教材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正、负数是两个相反的定义,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中,运用了多种学习方式:认识温度计;练习找温度;得出0的特征以及正负数的含义;认识海平面,加深对0、正负数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积极参与性,所以在本课中从引入到教学过程都充满了吸引学生参与的游戏环节,这样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比例尺 教案 反思 网络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
比 例 尺
陕西省佛坪县栗子坝小学 李剑飞
教材内容分析: 1.编写意图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较,本册教材一方面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内容,比原通用义务教育教材内容丰富,增加了将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的实例,安排了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进行实际作图的例题。使这部分内容不仅对于前两小节的概念学习起到巩固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体会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都是很好的素材和机会。
比例在现实中是普遍的,但却难以直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本册书编者首先从生活素材入手,运用中国地图、北京地图、零件的放大图,让学生真正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数学的价值。2.编写
教材内容的编写结构是:标题、例题、课堂活动、练习。标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例题呈现教学内容,体现具体目标要求,课堂活动是师生互动,建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理解,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设立的。
在比例的应用中:认识比例尺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会求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教材先后整合的内容
因为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同,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比例作为数学领域的重要知识和重要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占有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数、理、化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地图、互联网。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北京是我们伟大的首都,这里曾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所向往的地方。
中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洗礼,已成为全世界泱泱大国之一。
师:今天老师把我们的祖国和首都北京搬进了课堂。
打开中国地图网址:http://map.baidu.com/?newmap=1&ie=utf-8&s=s%26wd%3D%E4%B8%AD%E5%9B%BD%E5%9C%B0%E5%9B%BE%E5%85%A8%E5%9B%BE%E9%AB%98%E6%B8%85%26c%3D
1师:滚动鼠标使地图扩大与缩小。
问:你发现图中左下角线段上的数据是怎样随着地图的变化而变化的? 生:数据随着地图的扩大而扩大,缩小而缩小。
师:你们知道我们的大中国和北京是如何画在这么小的地图上吗?(出示中国地图。)
生:地图是把实际形状缩小后的图形。
师:你想知道哪两个地方的距离,老师可以根据地图告诉你。
生1:我想知道乌鲁木齐到西安之间的实际距离,因为我的父母在乌鲁木齐打工,我想知道距我们有多远。
生2:我想知道我们栗子坝乡到岳坝乡的实际距离
(师用地图量出地图中北京到上海、栗子坝乡到岳坝乡的图上距离,很快回答学生的问题)
打开中国地图网址:http://map.baidu.com/?newmap=1&ie=utf-8&s=s%26wd%3D%E4%B8%AD%E5%9B%BD%E5%9C%B0%E5%9B%BE%E5%85%A8%E5%9B%BE%E9%AB%98%E6%B8%85%26c%3D1 把比例尺缩小到1:200000后量出栗子坝乡到岳坝乡图上距离
生:老师,你是怎样计算出两地的距离的?
二、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师:关于比例尺,你想了解什么呢?
生1:什么叫比例尺?
生2:怎样求比例尺?
生3:比例尺是尺吗?
生4:比例尺有几种形式?
三、实验对比,得出概念
师:我们的黑板长6米,宽1.5米,请你画在纸上。展示学生的画图结果。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自己是怎么画的。
生1:我用1厘米表示实际6米。
生2:我用6厘米表示实际6米。
师:图上画的1厘米,6厘米叫“图上距离”,6米叫“实际距离”。
师:为了看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我们可以用比的形式来表示。(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要把不同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展示学生求的比。
师:这些比的前项代表什么?后项又代表什么呢?
生:前项代表图上距离,后项代表实际距离。
师: 1:600 和 1:100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
师:像1:600和1:100这样的比叫做比例尺,课件出示比例尺的定义。
师:(同桌讨论)根据比例尺的定义,你能得出求比例尺的方法吗?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上“比例尺1:100000000”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师:你们发现1:100,1:600,1:100000000这些比例尺都是把实际距离怎么样?
生:缩小
师:课件显示机器上的小零件,你们觉得它怎么样?
生:很小
师:这么小的零件如何把它画在图纸上。
生:把它放大
师:很好!课件出示机器零件的放大图纸。
师:你知道图中3:1表示什么吗?
生:图中3厘米表示实际的1厘米。
师:你们发现这些数值比例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相同点:
生1:前项表示图上距离,后项表示实际距离。
生2:比的前项或后项为1 不同点:
生:1:100,1:600,1:100000000是把实际距离缩小,3:1是把实际距离放大
师: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
出示课本第49页的“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探讨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互化呈现北京市地图让生找出“比例尺”
打开中国地图网址:把北京市地图比例尺缩小到1cm:50km
http://map.baidu.com/?newmap=1&ie=utf-8&s=s%26wd%3D%E4%B8%AD%E5%9B%BD%E5%9C%B0%E5%9B%BE%E5%85%A8%E5%9B%BE%E9%AB%98%E6%B8%85%26c%3D1 师:(观察左下角线段)这种表示方法叫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
师:如何把这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尝试改写。
师:谁能说说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课件出示: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要把不同单位化成相同单位,50千米改写成用厘米作单位的量时,50后面应补5个0(2)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3)比的前项为1 师:怎样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呢?
呈现课本第53页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师强调实际距离的单位要改写成所要求的单位。
五、巩固练习,深化概念
1、我会判断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尺子
(2)一副图的比例尺是80:1,表示把实际距离扩大80倍()(3)比例尺的后项一定比前项大()
2、教师黑板的长为3米,在图纸上的长为3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3、精密仪表上的一个零件4毫米,量得在设计图纸上的长度是8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
七、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八的第2、3题
课后反思:课上,我通过互联网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观察地图放大与缩小线段比例尺的不断变化情况,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实际的距离在图上的大小是由比例尺决定的,通过学生很想知道的两地距离,从图中可以计算出而产生疑惑。同时把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到一个新的高点,为后面比例尺的认识打下了基础。在电子地图的基础上出示中国地图上的比例尺让学生充分理解“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5 =比例尺”并意识到图上1cm表示100000000cm的距离(也就是1000km)。之后通过北京市地图1cm表示50km的基础上认识线段比例尺。整个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习不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