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康伯的原文及翻译
智囊(选录)·胆智部·周瑜 寇准 陈康伯原文及翻译
胆智部·周瑜 寇准 陈康伯
作者:冯梦龙
【原文】
曹操既得荆州,顺流东下,遗孙权书,言:“治水军八十万众,与将军会猎于吴。”张昭等曰:“长江之险,已与敌共。且众寡不敌,不如迎之。”鲁肃独不然,劝权召周瑜于鄱阳。瑜至,谓权曰:“操托名汉相,实汉贼也。将军割据江东,兵精粮足,当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又今盛寒,马无藁草;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险,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周瑜也。瑜请得精兵五万人,保为将军破之!”权曰:“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因拔刀砍案曰:“诸将敢复言迎操者,与此案同。”竟败操于赤壁。
契丹寇澶州,边书告急,一夕五至,中外震骇。寇准不发,饮笑自如。真宗闻之,召准问计,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边批:大言。)愿驾幸澶州。”帝难之,欲还内,准请毋还而行,乃召群臣议之。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准曰:“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奈何弃庙社远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乃决策幸澶州,准曰:“陛下若入宫,臣不得到,又不得见,则大事去矣。请毋还内。”驾遂发,六军、有司追而及之。临河未渡,是夕内人相泣。上遣人瞷准。方饮酒鼾睡。明日又有言金陵之谋者,上意动。准固请渡河,议数日不决。准出见高烈武王琼,谓之曰:“子为上将,视国危不一言耶?”琼谢之,乃复入,请召问从官,至皆嘿然。上欲南下,准曰:“是弃中原也!”又欲断桥因河而守,准曰:“是弃河北也!”上摇首曰:“儒者不知兵。”准因请召诸将,琼至,曰:“蜀远,钦若之议是也,上与后宫御楼船,浮汴而下,数日可至。”众皆以为然,准大惊,色脱。琼又徐进曰:“臣言亦死,不言亦死,与其事至而死,不若言而死。(边批:此举全得高公力,上所信者,武臣也。)今陛下去都城一步,则城中别有主矣,吏卒皆北人,家在都下,将归事其主,谁肯送陛下者,金陵亦不可到也。”准又喜过望,曰:“琼知此,何不为上驾?”琼乃大呼逍遥子,准掖上以升,遂渡河,幸澶渊之北门。远近望见黄盖,诸军皆踊跃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契丹气夺,来薄城,射杀其帅顺国王挞览,敌惧,遂请和。
金主亮南侵,王权师溃昭关,帝命杨存中就陈康伯议,欲航海避敌。康伯延之入,解衣置酒。帝闻之,已自宽。明日康伯入奏曰:“闻有劝陛下幸海趋闽者,审尔,大事去矣!盍静以待之?”一日,帝忽降手诏曰:“如敌未退,散百官。”康伯焚诏而后奏曰:“百官散,主势孤矣。”帝意始坚。康伯乃劝帝亲征。
〔评〕是役,准先奏请,乘契丹兵未逼镇、定,先起定州军马三万南来镇州,又令河东兵出土门路会合,渐至邢、詺,使大名有恃,然后圣驾顺动。又遣将向东旁城塞牵拽,又募强壮入虏界,扰其乡村,俾虏有内顾之忧。又檄令州县坚壁,乡村入保,金币自随,谷不徙者,随在瘗藏。寇至勿战,故虏虽深入而无得。方破德清一城,而得不补失,未战而困。若无许多经略,则渡河真孤注矣。
迟魏之帝者,一周瑜也;保宋之帝者,一寇准也;延宋之帝者,一陈康伯也。
文言文翻译:
曹操取得荆州后,有了兴兵顺流而下,攻取东吴的念头,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孙权,大意是自己将率领八十万水兵,约孙权在吴交战。当时以张昭为首的文臣,已被曹操八十万大军的声势吓得魂不守舍,张昭说:“我们所凭借的只有长江天险。在曹操取得荆州后,长江天险已经成为敌我双方所共有,再说敌众我寡,双方兵力悬殊。我个人以为如今之计不如迎接曹公到来。”坐在一旁的鲁肃,却不认为归顺曹操是上策,于是向孙权建议,不如立即派人召回在鄱阳的周瑜商议大计。周瑜赶回后,激昂地对孙权说道:“曹操虽名为汉朝丞相,其实却是汉朝的奸贼。主公据有江东,地域宽阔,兵精将广,应当为汉室除去奸贼。再说曹操现正自掘死路,我们哪有归顺他的道理?请主公听我详说平曹的计划:现在北方并未完全平定,关西的马超(字孟起,是汉末将军)和韩遂(后汉金城人,后为曹操所杀)是曹操的后患;如今曹操竟舍弃善战的骑兵,而想与长于水战的吴兵在水上决战,岂不是自取败亡?再加上现在正值隆冬季节,马草军粮的补给都不方便;而曹军远来南方,水土不服、定会生病,这些都是曹操用兵的不利情况,所以主公想要活捉曹操,现在正是千载良机。请求主公给我精兵五万人,我保证击败曹操!”孙权听了周瑜这番话后说:“我与曹操这老贼势不两立!”说完抽出宝刀,一刀砍断桌子角,道:“诸位再有敢说归顺曹操的,就会和这桌子同样下场。”后来果然大败曹操于赤壁。
宋真宗时,契丹人出兵攻打澶州,一时边情紧急,一夜之间竟连发五道紧急文书。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惊。当时宰相寇准(字平仲,官同平章事,封莱国公,卒谥忠愍)却不慌不忙,仿佛平常般谈笑饮酒。真宗接获军情紧急的报告,就召来寇准,与他商议大计。寇准说:“想要解除这种危急的状况,只要五天的时间就够了。臣恳请附下幸驾澶州。”真宗听了颇感为难,想直接返回京师,寇准却再三恳请,真宗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召集群臣商议。临江人王钦若建议真宗避难金陵,阆州人陈尧叟则建议前往成都。寇准奏道:“陛下英明睿智,才使得群臣齐心效命,如果陛下能御驾亲征,敌军必会闻风丧胆,为什么要舍弃宗庙,逃往他地呢?陛下无论幸临金陵或成都,一则路途太过遥远,二则将导致人心溃散,给予敌兵可乘之机,那又如何指望能保住大宋江山?”真宗听了这些话,才下定决心前往澶州。寇准说:“请陛下即刻起程,不要再转回宫内,陛下若入宫,如果很长时间不出来,臣又进不去,怕误了大事。”于是真宗下令立即起驾。这时又有大臣阻拦,临河未渡。这晚,嫔妃个个哭成一团。真宗又派人询问寇准意见,不料寇准因喝醉了酒,竟鼾睡不醒。第二天,又有大臣向真宗建议迁都金陵,真宗有些心动。所以虽然寇准一再恳求真宗渡江,但一连几天真宗仍下不了决心,做不了决定。
一天,寇准碰到烈武王高琼,对他说:“你身为大将军,见国家的情势已到如此危急的地步,难道不会向皇上说句话吗?”高琼向寇准谢罪,于是寇准又再入宫,建议真宗不妨问问其他官员的意思。没想到在朝的官员竟然个个哑口无言。这时真宗表示希望南下,寇准说:“这种做法简直是舍弃中原。”真宗又想毁坏桥梁,凭借江河天险来防守。寇准说:“这样河北一地就拱手送敌了。”真宗不由得摇头说:“你是读书人,不懂得用兵之道。”于是寇准建议真宗询问各位将军的意见。高琼却说:“我赞同王钦若的看法,蜀地远,但陛下若乘坐宫廷楼船,顺着汴江而下,几天的行程,就可抵达金陵。”在场的大臣纷纷表示赞同,寇准不由大吃一惊,只见高琼不慌不忙地接着又说:“臣直言也是死,不说也是死,与其到事情发生时丧命,不如今日直言而死。今天只要陛下离开京师一步,那么整个天下就要改朝换代了,士兵们都是北方人,家小都在京师附近,若京师不保,他们都会回乡保护妻小,到时有谁肯护送陛下,即使近如金陵,陛下也到不了。”寇准听高琼如此说,顿时又面露喜色,说:“你能明白这道理,为什么不自请为皇上跟前的御前将军呢?”高琼大喊一声,要轿夫起轿,寇准立刻将真宗请入轿中,全军于是顺利渡河。真宗抵达澶州北门时,远近的士兵们看见皇帝的车驾,不由欢声雷动,高呼万岁,数十里外都听得到阵阵的欢呼声。契丹人见宋真宗御驾亲征,气势大减,等攻城时,元帅顺国王挞览又遭宋兵射杀,更是胆战心寒,于是向宋请和。
文言文翻译汉书原文及翻译围炉夜话全文及翻译尚书·周书·微子之命原文及翻译
第二篇:与陈伯之书原文及翻译
《与陈伯之书》是南朝梁文学家丘迟的代表作,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招降文字,它是汉末建安以来言情书札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与陈伯之书原文及翻译,供大家欣赏。
与陈伯之书
南北朝:丘迟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於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於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揔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译文
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应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当初(您)顺应机缘,(改换门庭),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得以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拥有雄兵,号令—方,又是多么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显得)多么卑劣!
(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这)您是都清楚的,不须我再一一细说了。(记得)朱鲔曾参预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刘縯,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像过去一样。况且,您既无朱、张二人的罪过,功勋又见重于当代呢!误入迷途而知道复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梁武帝废法加恩,连像吞船的大鱼这样罪恶深重的人都可漏网;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亲族戚属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心里好好想想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现在,(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井然有序;结紫色绶带在腰,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参预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轻车竖旄旗,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唯独您还厚着脸皮,苟且偷生,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岂不是可悲的吗!
凭南燕王慕容超的强横,(终至)身死刑场;凭后秦君主姚泓的强盛,也(落得个)在长安被反缚生擒的下场。因此明白道,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只是)不养育外族;我中原姬汉古国,决不容有杂种同生。北魏霸占中原已有好多年了,罪恶积累已满,照理说已将自取灭亡。更何况伪朝妖孽昏聩狡诈,自相残杀,国内各部四分五裂,部族首领互相猜忌,各怀心思,(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来游去,像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自寻死路),(这)不太糊涂了吗?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这就是(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
当今皇上极其开明,天下平安欢乐,(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措木箭。(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都叩头接受教化。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横行在)黄沙边塞之间,作出执拗不驯的(样子),企图苟延残喘罢了!(我梁朝)全军统帅临川王萧宏,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亲,总揽这次北伐军事重任,到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就太晚了)。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拜上。
注释
[1]顿首:叩拜。这是古人书信开头和结尾常用的客气语。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
[2]无恙:古人常用的问候语。恙,病;忧。
[3]“将军”句:语出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此喻陈英勇为三军之首。
[4]才为世出:语出苏武《报李陵书》:“每念足下才为世生,器为时出。”此喻陈才能杰出于当世。
[5]“弃燕”二句: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喻陈伯之有远大的志向。
[6]“昔因”二句:指陈伯之弃齐归梁,受梁武帝赏爱器重。
[7]“立功”二句,《梁书·陈伯之传》:“力战有功”,“进号征南将军,封丰城县公:邑二千户。”开国:梁时封爵,皆冠以开国之号。孤,王侯自称。此指受封爵事。
[8]毂(gǔ古):原指车轮中心的圆木,此处指代车舆。
[9]旄(máo毛):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此指旄节。拥旄,古代高级武将持节统制一方之谓。[10]鸣镝(dí):响箭。股战:大腿颤抖。
[11]穹庐:原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毡帐。这里指代北魏政权。
[12]去就:指陈伯之弃梁投降北魏事。
[13]内审:内心反复考虑。诸,“之于”的合音。
[14]赦罪责功:赦免罪过而求其建立功业。
[15]瑕:玉的斑点,此指过失。弃瑕,即不计较过失。
[16]“推赤”二句:《后汉书·光武帝纪》:“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又:汉兵诛王郎,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反侧子,指心怀鬼胎,疑惧不安的人。此谓梁朝以赤心待人,对一切都既往不咎。
[17]不假:不借助,不需要。
[18]“朱鲔”句。朱鲔(wěi伟)是王莽末年绿林军将领,曾劝说刘玄杀死了光武帝的哥哥刘伯升。光武攻洛阳,朱鲔拒守,光武遣岑彭前去劝降,转达光武之意说,建大功业的人不计小恩怨,今若降,不仅不会被杀,还能保住官爵。朱鲔乃降。涉血,同“喋血”,谓杀人多流血满地,脚履血而行。友于,即兄弟。《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此指刘伯升。
[19]“张绣”句。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载:“建安二年,公(曹操)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建安四年,“冬十一月,张绣率众降,封列侯。”剚(zì自)刃,用刀刺入人体。
[20]往哲:以往的贤哲。与,赞同。
[21]不远而复:指迷途不远而返回。《易·复卦》:“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22]先典:古代典籍,指《易经》。攸高:嘉许。
[23]“主上”二句:桓宽《盐铁论·刑德》:“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网漏吞舟之鱼。”吞舟,这里指能吞舟的大鱼。
[24]松柏:古人常在坟墓边植以松柏,这里喻指陈伯之祖先的坟墓。不剪:谓未曾受到毁坏。
[25]“高台”句:桓谭《新论》云:雍门周说孟尝君曰:“千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此指陈伯之在梁的房舍住宅未被焚毁。
[26]雁行:大雁飞行的行列,比喻尊卑排列次序。
[27]紫:紫绶,系官印的丝带。黄:黄金印。
[28]赞:佐助。帷幄:军中的帐幕。《史记·留侯世家》:“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
[29]轺(yáo遥):用两匹马拉的轻车,此指使节乘坐之车。建节:将皇帝赐予的符节插立车上。
[30]疆埸(yì易),边境。
[31]刑马:杀马。古代诸侯杀白马饮血以会盟。
[32]传之子孙:这是梁代的誓约,指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传之子孙。
[33]靦(miǎn免)颜:厚着脸。
[34]毡裘:以毛织制之衣,北方少数民族服装,这里指代北魏。长,头目。这里指拓跋族北魏君长。
[35]慕容超:南燕君主。晋末宋初曾骚扰淮北,刘裕北伐将他擒获,解至南京斩首。
[36]东市:汉代长安处决犯人的地方。后泛指刑场。
[37]姚泓:后秦君主。刘裕北伐破长安,姚泓出降。
[38]面缚:面朝前,双手反缚于后。西都,指长安。
[39]霜露所均:霜露所及之处,即天地之间。
[40]异类: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性的称呼。
[41]姬汉:即汉族。姬,周天子的姓。旧邦:指中原周汉的故土。
[42]杂种: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性的称呼。
[43]北虏:指北魏。虏是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性的称呼。僭(jiàn见):假冒帝号。
[44]“多历”句:拓跋珪386年建立北魏,至505年已一百多年。年所,年代。
[45]燋烂:溃败灭亡。燋,通“焦”。
[46]伪 孽(niè 聂):这里指北魏统治集团。昏狡:昏瞆狡诈。
[47]自相夷戮:指北魏内部的自相残杀。501年,宣武帝的叔父咸阳王元禧谋反被杀。504年,北海王元祥也因起兵作乱被囚禁而死。
[48]携离:四分五裂。携,离。
[49]酋豪:部落酋长。猜贰:猜忌别人有二心。
[50]蛮邸:外族首领所居的馆舍。
[51]藁(gǎo稿)街:汉代长安街名。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蛮邸即设于此。
[52]“而将军”二句:李善注引袁崧《后汉书》朱穆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焦烂。”飞幕,动荡的帐幕,此喻陈伯之处境之危险。
[53] “见故国”四句:语出李善注引袁晔《后汉记·汉献帝春秋》臧洪报袁绍书:“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交之绸缪,抚弦搦矢,不觉涕流之复面也。”陴(pí疲),城上女墙。畴日:昔日;怆悢,悲伤。
[54]“所以”句,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思赵将,即想复为赵将。
[55]“吴子”句:据《吕氏春秋·观表》吴起为魏国守西河(今陕西韩城县一带)。魏武侯听信谗言,使人召回吴起。吴起预料西河必为秦所夺取,故车至于岸门,望西河而泣。后西河果为秦所得。
[56]励:勉励,引申为作出。良规,妥善的安排。
[57]白环西献:李善注引《世本》载:“舜时,西王母献白环及佩。”
[58]楛(hù户)矢:用楛木做的箭。《孔子家语》载:武王克商,“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肃慎氏,东北的少数民族。
[59]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滇池:今云南昆明市附近。均为汉代西南方国名。
[60]解辫请职:解开盘结的发辫,请求封职。即表示愿意归顺。
[61]昌海:西域国名。即今新疆罗布泊。
[62]蹶角:以额角叩地。受化:接受教化。
[63]“掘强”二句:《汉书·伍被传》记伍被说淮南王曰:“东保会稽,南通劲越,屈强江、淮间,可以延岁月之寿耳。”掘强,即倔强。
[64]中军临川殿下:指萧宏。时临川王萧宏任中军将军。殿下,对王侯的尊称。
[65]茂亲:至亲。指萧宏为武帝之弟。
[66]揔:通“总”。戎重:军事重任。
[67]吊民:慰问老百姓。汭(ruì锐):水流隈曲处。洛汭,洛水汇入黄河的洛阳、巩县一带。
[68]秦中:指北魏。今陕西中部地区。
[69]遂:因循。
[70]聊布:聊且陈述。往怀:往日的友情。
创作背景
历史上晋朝与隋朝之间二百年的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内战不断,纷争不休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在江南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相继建立过宋、齐、梁、陈四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不是外部入寇就是重臣造反,上演了一幕幕你刚唱罢我登场的历史闹剧。丘迟向陈伯之劝降的《与陈伯之书》就诞生在北魏与梁的战争之中,给后人留下了笔杆子战胜枪杆子的千古杰作。
丘迟和陈伯之本来都是齐朝大臣,一个官至太中大夫,一个是冠军将军、骠骑司马。往远里说,丘迟八岁就会写文章,长大后更是以文采出众而为世人称道。陈伯之幼时就臂力过人,但游手好闲,不肯从事农业生产,每逢稻熟的时候就持刀抢夺,长大后沦为海盗,抢劫时被船主砍掉了左耳。后来投奔同乡车骑将军王广之,因作战勇敢屡有战功,逐渐升迁为冠军将军、骠骑司马。丘、陈二人虽是同朝为官,却是文武相对,德行相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后来丘迟《与陈伯之书》的产生。
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命临川王萧宏领兵北伐,陈伯之屯兵寿阳与梁军对抗,萧宏命记室丘迟以个人名义写信劝降陈伯之。《与陈伯之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一封政治性书信。陈伯之收到这封劝降信后,为书信的情理所慑服,不久就率八千之众投降。
鉴赏
民族主义的不朽奇文——《与陈伯之书》,全文可分为五段,这五个段落结合陈伯之以往的经历、现实的处境、内心的疑虑,有的放矢地逐层申说,无论是赞赏陈的才能,惋惜陈的失足,还是担忧陈的处境,期望陈的归来,均发自肺腑,真挚感人,全文有循循善诱、真诚相待之言,无空泛说教、虚声恫吓之语。(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4年第10期,《丘迟善攻心 一书化干戈》)
该文是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书信。丘迟在信中首先义正辞严地谴责了陈伯之叛国投敌的卑劣行径,然后申明了梁朝不咎既往、宽大为怀的政策,向对方晓以大义,陈述利害,并动之以故国之恩、乡关之情,最后奉劝他只有归梁才是最好的出路。文中理智的分析与深情的感召相互交错,层层递进,写得情理兼备,委婉曲折,酣畅淋漓,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该文围绕着“情”字作文章,注意遴选那些饱含情意的细节及相关的事物纳入篇中,让陈伯之感到丘迟处处是在为他着想,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弃暗投明,摆脱困境。全文濡染着作者热爱祖国,挽救故人的以挚感情,具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该文虽是骈文,但用典较少,而且力求摒弃晦涩冷僻之典,尽量写得明白晓畅,具体实在。全文基本使用偶体双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参差变化,具有音乐美及和谐的节律感。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作者突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克服了南朝骈文大多形式华美、内容空洞的弊病,而自出机杼,写出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优秀骈文。今天读来,仍能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第三篇:巷伯原文,翻译,赏析
巷伯原文,翻译,赏析
巷伯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
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
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
岂不尔受?
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
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译文:
各种花纹多鲜明,织成多彩贝纹锦。那个造谣害人者,心肠实在太凶狠!
臭嘴一张何其大,如同箕星南天挂。那个造谣害人者,是谁给你作谋划?
花言巧语叽叽喳,一心想把人来坑。劝你说话负点责,否则往后没人听。
花言巧语信口编,一心造谣又说谎。并非没人来上当,总有一天要现相。
进谗的人竟得逞,被谗的人心意冷。苍天苍天你在上!管管那些害人精,多多怜悯被谗人!
那个造谣害人者,是谁为他出计谋?抓住这个害人精,丢给野外喂豺虎。豺虎嫌他不肯吃,丢到北方不毛土。北方如果不接受,还交老天去发落。
一条大路通杨园,杨园紧靠亩丘边。我是阉人叫孟子,是我写作此诗篇。诸位大人君子们,请君认真听我言!
注释:
1.巷伯:掌管宫内之事的宦官。巷,是宫内道名。伯,主管宫内道官之长,即寺人。
2.萋(qī)、斐(fěi):都是文采相错的样子。
3.贝锦:织有贝纹图案的锦缎。
4.谮(zèn)人:诬陷别人的人。
5.大(tài):同“太”。
6.哆(chǐ):张口。侈(chǐ):大。
7.南箕(jī):星宿名,共四星,联接成梯形,如簸箕状。
8.适:往。谋:谋划,计议。
9.缉缉:附耳私语状。翩翩:往来迅速的样子。
10.尔:指谗人。
11.信:信实。
12.捷捷:信口雌黄状。幡(fān)幡:反复进言状。
13.受:接受,听信谗言。
14.女(rǔ):同“汝”。
15.骄人:指进谗者。好好:得意的样子。
16.劳人:指被谗者。草草:陈奂《诗毛氏传疏》:“草读为慅(cǎo忧愁),假借字也。”
17.矜(jīn):怜悯。
18.投:投掷,丢给。畀(bì):与,给予。
19.有北:北方苦寒之地。
20.有昊(hào):苍天。
21.猗(yǐ):在……之上。亩丘:丘名。
22.寺人:阉人,宦官。
23.凡百:一切,所有的。
赏析:
造谣之所以有效,乃在于谣言总是披着一层美丽的外衣。恰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诗人们把谣言描写成了一个怪物。他们形容它的时候,其措辞一部分是美秀而文雅,一部分是严肃而深沉的。他们说,你看它有多少羽毛;羽毛下有多少只眼睛;它有多少条舌头,多少种声音;它能竖起多少只耳朵来!”古人称造谣诬陷别人为“罗织罪名”,何谓“罗织”,此诗一开始说:“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就是“罗织”二字最形象的说明。花言巧语,织成的这张贝纹的罗锦,是非常容易迷惑人的,特别是对不长脑壳的国君。
造谣之可怕,还在于它是背后的动作,是暗箭伤人。当事人无法及时知道,当然也无法一一辩驳。待其知道,为时已晚。诗中二、三、四章,对造谣者的摇唇鼓舌,嘁嘁喳喳,上窜下跳,左右舆论的丑恶嘴脸,作了极形象的勾勒,说他们“哆兮侈兮,成是南箕”、“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捷捷幡幡,谋欲谮言”。作者对之极表愤慨:“彼谮人者,谁适与谋?”正告他们道:“慎尔言也,谓尔不信!”“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造谣之可恨,在于以口舌杀人,杀了人还不犯死罪。作为受害者的诗人,为此对那些谮人发出强烈的诅咒,祈求上苍对他们进行正义的惩罚。诗人不仅投以憎恨,而且投以极大的厌恶:“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正是所谓“愤怒出诗人”。有人将它与俄国诗人莱蒙托夫《逃亡者》一诗中鄙夷叛徒的诗句“野兽不啃他的骨头,雨水也不洗他的创伤”比较,认为它们都是写天怒人怨,物我同憎的绝妙好辞,都是对那些罪大恶极,不可救药者的无情鞭挞,都是快心露骨之语。
在诗的结尾处,郑而重之地留下了作诗人的名字,从而使这首诗成为《诗经》中少数有主名的作品之一。这个作法表明,此诗原有极为痛切的本事,是有感而发之作。它应该有一个较详的序文,自叙作者遭遇,然后缀以此诗,自抒激愤之情,可以题为“巷伯诗并序”或“巷伯序并诗”的。也许是后来的选诗者删去或丢失了这序文,仅剩下了抒情的即诗的部分。
此诗作者孟子,很可能是一位与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异代同悲的正直人士。东汉班固就曾在《司马迁传赞》里称惨遭宫刑的司马迁是“《小雅·巷伯》之伦”。这个孟子或许也感受过与司马迁同样的心情:“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官刑。刑馀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也,所从来远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无怪乎他是如此痛心疾首,无怪乎诗中对诬陷者是如此切齿愤恨,也无怪乎此诗能引起世世代代蒙冤受屈者极为强烈的共鸣。
巷伯原文,翻译,赏析2小雅·巷伯
先秦 佚名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译文
各种花纹多鲜明,织成多彩贝纹锦。那个造谣害人者,心肠实在太凶狠!
臭嘴一张何其大,如同箕星南天挂。那个造谣害人者,是谁给你作谋划?
花言巧语叽叽喳,一心想把人来坑。劝你说话负点责,否则往后没人听。
花言巧语信口编,一心造谣又说谎。并非没人来上当,总有一天要现相。
进谗的人竟得逞,被谗的人心意冷。苍天苍天你在上!管管那些害人精,多多怜悯被谗人!
那个造谣害人者,是谁为他出计谋?抓住这个害人精,丢给野外喂豺虎。豺虎嫌他不肯吃,丢到北方不毛土。北方如果不接受,还交老天去发落。
一条大路通杨园,杨园紧靠亩丘边。我是阉人叫孟子,是我写作此诗篇。诸位大人君子们,请君认真听我言!
注释
巷伯:掌管宫内之事的宦官。巷,是宫内道名。伯,主管宫内道官之长,即寺人。
萋(qī)、斐(fěi):都是文采相错的样子。
贝锦:织有贝纹图案的锦缎。
谮(zèn)人:诬陷别人的人。
大(tài):同“太”。
哆(chǐ):张口。侈(chǐ):大。
南箕(jī):星宿名,共四星,联接成梯形,如簸箕状。
适:往。谋:谋划,计议。
缉缉:附耳私语状。翩翩:往来迅速的样子。
尔:指谗人。
信:信实。
捷捷:信口雌黄状。幡(fān)幡:反复进言状。
受:接受,听信谗言。
女(rǔ):同“汝”。
骄人:指进谗者。好好:得意的样子。
劳人:指被谗者。草草:陈奂《诗毛氏传疏》:“草读为慅(cǎo忧愁),假借字也。”
矜(jīn):怜悯。
投:投掷,丢给。畀(bì):与,给予。
有北:北方苦寒之地。
有昊(hào):苍天。
猗(yǐ):在……之上。亩丘:丘名。
寺人:阉人,宦官。
凡百:一切,所有的。
鉴赏
造谣之所以有效,乃在于谣言总是披着一层美丽的外衣。恰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诗人们把谣言描写成了一个怪物。他们形容它的时候,其措辞一部分是美秀而文雅,一部分是严肃而深沉的。他们说,你看它有多少羽毛;羽毛下有多少只眼睛;它有多少条舌头,多少种声音;它能竖起多少只耳朵来!”古人称造谣诬陷别人为“罗织罪名”,何谓“罗织”,此诗一开始说:“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就是“罗织”二字最形象的说明。花言巧语,织成的这张贝纹的罗锦,是非常容易迷惑人的,特别是对不长脑壳的国君。
造谣之可怕,还在于它是背后的动作,是暗箭伤人。当事人无法及时知道,当然也无法一一辩驳。待其知道,为时已晚。诗中二、三、四章,对造谣者的摇唇鼓舌,嘁嘁喳喳,上窜下跳,左右舆论的丑恶嘴脸,作了极形象的勾勒,说他们“哆兮侈兮,成是南箕”、“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捷捷幡幡,谋欲谮言”。作者对之极表愤慨:“彼谮人者,谁适与谋?”正告他们道:“慎尔言也,谓尔不信!”“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造谣之可恨,在于以口舌杀人,杀了人还不犯死罪。作为受害者的诗人,为此对那些谮人发出强烈的诅咒,祈求上苍对他们进行正义的惩罚。诗人不仅投以憎恨,而且投以极大的厌恶:“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正是所谓“愤怒出诗人”。有人将它与俄国诗人莱蒙托夫《逃亡者》一诗中鄙夷叛徒的诗句“野兽不啃他的骨头,雨水也不洗他的创伤”比较,认为它们都是写天怒人怨,物我同憎的绝妙好辞,都是对那些罪大恶极,不可救药者的无情鞭挞,都是快心露骨之语。
在诗的结尾处,郑而重之地留下了作诗人的名字,从而使这首诗成为《诗经》中少数有主名的`作品之一。这个作法表明,此诗原有极为痛切的本事,是有感而发之作。它应该有一个较详的序文,自叙作者遭遇,然后缀以此诗,自抒激愤之情,可以题为“巷伯诗并序”或“巷伯序并诗”的。也许是后来的选诗者删去或丢失了这序文,仅剩下了抒情的即诗的部分。
此诗作者孟子,很可能是一位与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异代同悲的正直人士。东汉班固就曾在《司马迁传赞》里称惨遭宫刑的司马迁是“《小雅·巷伯》之伦”。这个孟子或许也感受过与司马迁同样的心情:“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官刑。刑馀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也,所从来远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无怪乎他是如此痛心疾首,无怪乎诗中对诬陷者是如此切齿愤恨,也无怪乎此诗能引起世世代代蒙冤受屈者极为强烈的共鸣。
创作背景
是寺人孟子自述遭谗而出离愤怒的诗歌。《毛诗序》云:“《巷伯》,刺幽王也,寺人伤于谗,故作是诗也。巷伯,奄官兮(也)。”此诗作者孟子,是一位遭受过政治诬陷而蒙冤受屈的人,很可能是因遭受谗言获罪,受了宫刑而作了宦官,在诗中他是把自己摆了进去的。
巷伯原文,翻译,赏析3巷伯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译文:
五彩丝啊色缤纷,织成一张贝纹锦。嚼舌头的害人精,坏事做绝太过份!臭嘴一张何其大,好比夜空簸箕星。嚼舌头的害人精,是谁教你昧良心?嘁嘁喳喳来又去,一心想把人来坑。劝你说话负点责,不然往后没人听。喳喳嘁嘁去又来,一心造谣又说谎。并非没人来上当,总有一天要现相。捣鬼的人竟得逞,受害的人却瞢腾。苍天苍天你在上!管管那些害人精,可怜可怜受害人!嚼舌头的害人精,是谁教你昧良心?抓住长舌害人精,丢给荒山豺虎吞。如果豺虎不肯吞,丢到北极喂野人。如果北极也不要,还交老天来严惩。一条小路通杨园,小路越过山坡顶。刑馀之人名孟子,编首歌子为宽心。过往君子慢慢行,请君为我倾耳听!
注释:
⑴萋、斐(fěi):都是文采相错的样子。⑵贝锦:织有贝纹图案的锦缎。⑶哆(chǐ):张口。侈:大。⑷南箕:星宿名,共四星,联接成梯形,如簸箕状。⑸缉缉:附耳私语状。翩翩:往来迅速的样子。⑹捷捷:信口雌黄状。幡幡:反复进言状。⑺女:同“汝”。⑻骄人:指进谗者。⑼劳人:指被谗者。草草:陈奂《诗毛氏传疏》:“草读为慅(cǎo 忧愁),假借字也。”⑽畀(bì):与。有北:北方苦寒之地。⑾有昊:苍天。⑿猗:在……之上。亩丘:丘名。⒀寺人:阉人,宦官。
赏析:
造谣之所以有效,乃在于谣言总是披着一层美丽的外衣。恰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诗人们把谣言描写成了一个怪物。他们形容它的时候,其措辞一部分是美秀而文雅,一部分是严肃而深沉的。他们说,你看它有多少羽毛;羽毛下有多少只眼睛;它有多少条舌头,多少种声音;它能竖起多少只耳朵来!”古人称造谣诬陷别人为“罗织罪名”,何谓“罗织”,此诗一开始说:“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就是“罗织”二字最形象的说明。花言巧语,织成的这张贝纹的罗锦,是非常容易迷惑人的,特别是对不长脑壳的国君。
造谣之可怕,还在于它是背后的动作,是暗箭伤人。当事人无法及时知道,当然也无法一一辩驳。待其知道,为时已晚。诗中二、三、四章,对造谣者的摇唇鼓舌,嘁嘁喳喳,上窜下跳,左右舆论的丑恶嘴脸,作了极形象的勾勒,说他们“哆兮侈兮,成是南箕”、“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捷捷幡幡,谋欲谮言”。作者对之极表愤慨:“彼谮人者,谁适与谋?”正告他们道:“慎尔言也,谓尔不信!”“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造谣之可恨,在于以口舌杀人,杀了人还不犯死罪。作为受害者的诗人,为此对那些谮人发出强烈的诅咒,祈求上苍对他们进行正义的惩罚。诗人不仅投以憎恨,而且投以极大的厌恶:“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正是所谓“愤怒出诗人”。有人将它与俄国诗人莱蒙托夫《逃亡者》一诗中鄙夷叛徒的诗句比较:“野兽不啃他的骨头,雨水也不洗他的创伤”,认为它们都是写天怒人怨,物我同憎的绝妙好辞,都是对那些罪大恶极,不可救药者的无情鞭挞,都是快心露骨之语,甚是。
在诗的结尾处,郑而重之地留下了作诗人的名字,从而使这首诗成为《诗经》中少数有主名的作品之一。这个作法表明,此诗原有极为痛切的本事,是有感而发之作。它应该有一个较详的序文,自叙作者遭遇,然后缀以此诗,自抒激愤之情,可以题为“巷伯诗并序”或“巷伯序并诗”的。也许是后来的选诗者删去或丢失了这序文,仅剩下了抒情的即诗的部分。
作者孟子,很可能是一位因遭受谗言获罪,受了宫刑,作了宦官,与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异代同悲的正直人士。东汉班固就曾在《司马迁传赞》里称惨遭宫刑的司马迁是“《小雅·巷伯》之伦”。他或许也感受过与司马迁同样的心情:“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官刑。刑馀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也,所从来远矣。”(《报任少卿书》)无怪乎他是如此痛心疾首,无怪乎诗中对诬陷者是如此切齿愤恨,也无怪乎此诗能引起世世代代蒙冤受屈者极为强烈的共鸣。
第四篇:智伯围晋阳原文翻译
最近有看多很多同学在找智伯围晋阳原文翻译,所以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智伯围晋阳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智伯围晋阳原文翻译
原文: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翻译:
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攻打赵家,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晋阳城,导致城中的军民爬上树来避水,悬挂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找张孟谈商量:“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官兵们也缺医少药,你看如何是好?”张孟谈说:“国家面临危亡而不能保全它,那真的是算白养了我们这批谋士了。现在让我偷偷试着涉水出城,去会会魏、韩二家君王,是否有可能搞个协议共同对付智伯。”于是张孟谈暗中出城会见魏、韩两君王,劝说道:“人们常说:唇亡齿寒。今天智伯胁迫你们两家来攻伐我们赵家,眼看赵家保不住。可是按智伯的个性,赵家一灭亡,他就非得挨个地来收拾你们两家。所以现在假若我们不共同想法对付智伯的话,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家头上了。”韩、魏两家君王说:“智伯这个人,暴戾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马上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是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再说,处境一样、情况相同、利益一致的人应该互相成全、生死与共。请二君王仔细考虑吧!”于是韩、魏二君王与张孟谈谋划商定举事日期,并约定其他事项。张孟谈随即潜回城里向赵襄子回报。到了约定的日期,趁着黑暗,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兵,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智伯军队一片慌乱,连忙堵水。这时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智伯也被杀死,又将智伯的封地一分为三,从此晋国也就分为韩、魏、赵三国。等到胜利凯旋归来,赵襄子奖赏有功人员时,最先受奖赏的是高赫。大臣们提出问题:“晋阳之所以能保住,全仗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赏,这是什么缘故?”赵襄子回答:“当晋阳被围困的时候,我的国家危难的时候,众多大臣很少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由此看来,“义”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战胜敌人,挽救国家,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所以《老子》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
第五篇:周公诫伯禽原文翻译
中国第一部家训是周公的《诫伯禽书》。文章讲解了谦虚谨慎的美德。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周公
【原文】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
【译文】
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戚,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任用。老臣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土地广阔富饶,用节俭的方式生活,便会永远平安;官高位尊而用卑微的方式自律,你便更显尊贵;兵多人众而用畏怯的心理坚守,你就必然胜利;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博闻强记而用肤浅自谦,你将见识更广。上任去吧,不要因为鲁国的条件优越而对士骄傲啊!
角色介绍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伯禽,生卒年不详,姬姓,名禽,伯是其排行,尊称禽父,周公旦长子,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2]
创作过程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作品影响
中国第一部家训是周公的《诫伯禽书》。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者简介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