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掌声》教学片段及教后反思
《掌声》这篇课文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透过描写人物外表的语句,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情感的变化,进而感悟到掌声的内在意蕴。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去与文中人物展开充分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通,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感悟语言,在品味中学习语言,在实践中发展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生,实现文心与人心的谐和交融。
【片断实录】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次演讲课上的情景吗?那阵阵掌声对于腿有残疾的小英来说是多么珍贵呀!它帮助小英走出了困境,从此,她不再忧郁。让我们齐声读读最后一段文字,相信你对掌声会增添一份新的认识和感受。
生:(略)
师:是呀,人人都需要掌声。同学们,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请你认认真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一段文字最令你感动,就请你在这个段落的前面画上一个△,然后想想原因。
生: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最令我感动。小英是个残疾的孩子,同学们并没有因此而取笑她,反而自发地鼓了两次掌。我觉得同学们很善良,很有爱心,这使我非常感动。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好!你注意到没有,在这个自然段中,肯定有那么一两句话让你心头一热的,请你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饱含感情地朗读)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师:说得好,读得也好,请坐。还有哪位同学也认为这段文字使你最感动的?请你也来说说。
生:读了这段话,我也很感动。同学们的掌声是热烈、持久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给小英送去了鼓励,送去了信心,使小英的演讲获得了成功,要知道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师:(赞叹地)你体会得真深刻。那么,这段文字当中哪一句话使你怦然心动呢?请你把它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师:(出示幻灯,如下)请大家小声读读这几句话,留意加点的词语,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生:我觉得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同情、关心。小英是个腿有残疾的孩子,让平时默默坐在教室一角的她走上讲台去当众演讲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我觉得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安慰和鼓励。因为小英低下了头,眼圈儿也红了,这说明她既紧张又害怕。在这个时候,她最需要的就是同学们的安慰和鼓励。
生:我认为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期望和支持。小英是个忧郁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她心里肯定非常难受、痛苦,同学们应该给她支持,给她信心,给她力量,希望她能战胜自己,勇敢地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生:小英,抬起头,挺起胸,我们支持你,我们对你有信心。
生:小英,不要哭,现在你已经站了起来,迈出步子,走上讲台吧!我们给你加油!
生:小英,我们理解你,但我们更希望你能战胜自己,打败心魔,勇敢地走上讲台!
师: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这千言万语汇聚成了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它打破了沉寂,给小英以莫大的鼓舞,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同学们,如果你是小英,听到这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同学们非但没有嘲笑我,反而为我鼓掌打气,我要感谢同学们真心的帮助和支持,感谢他们热情的鼓励。
生:是同学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力量,使我战胜了自己,走上了讲台。现在,他们又把掌声献给我,这是对我最好的鼓励,我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演讲成功。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告诉小英些什么呢?
生:小英,你演讲得太棒了,我要向你学习哩!
生:小英,你的普通话真标准,真好听,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生:好样的!小英,我们以你为荣!我们为你喝彩!
师:(满怀深情地)小英在这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中涌动,她有太多大多的话想对同学们说。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些什么?
生:谢谢大家的掌声,它给了我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我会永远记住这掌声的!
生:谢谢同学们,没有大家的鼓励,也就没有这精彩的演讲。放心吧,今后我会振作起来,坚强起来的。
生:谢谢同学们,我想说的话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我给大家深深地鞠个躬吧!
(做鞠躬状。)
师:是啊!无数的话语都浓缩在这深深的一个鞠躬之中。同学们,仔细听,掌声响起来了!(稍停后接着说)这掌声里有信任、尊重,有鼓励、赞许,有敬佩、喝彩这不是普通的掌声,这掌声里有同学们的爱心!同学们,让我们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注意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融进你的声音里。
师:同学们,此时,你一定对掌声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是这样的吧?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教后反思】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课堂上,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他们或披文人情咂摸语言,或移情体验感同身受,或言语交流体悟情感,或感情朗读传情达意,于情智交融中经历了一次愉悦的精神之旅。静心思忖,回头审视,课堂效果如此,原因恐怕在于成功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切实唤醒了学生的心灵感悟,有效调动了学生宣泄情感的欲望,与文中的人物唱和共鸣,与作者的情感同磁共振,产生了悦目悦心的情意体验效应。
一、语言感召,唤起情感体验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以优美的文字表达强烈感情的产物。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以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去撩拨学生情感之弦,切实唤起他们情感体验的冲动,在以情会文的过程中,使体验更加逼近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掌声》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教者或绘声绘色地描摹场景,或生动传神地再现情境,或情真意切地传递情思,或声情并茂地渲染气氛,令学生如临其境,完全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节之中。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使其心灵产生感应,加深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需要具有感召力的语言,这其间的关键是语言要饱含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感受、理解、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准确、鲜明、生动地再现课文中的形象,出现心像、音像和视像;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主观情感融进相应的教学内容,才能从心灵深处进发出情真意切的语言感染学生,带动他们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去。其次,语言要简练生动。简练要如孟子所说: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也就是说,教学的语言,要令人易解明白,做到虽精少而能表达深奥的义理。生动则要求语言要有形象感,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进行绘声绘色地描述或讲解,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激发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从而较真实地再现作品情境,引领他们步入情感境地,触景生情。
二、情境再现,催发情感体验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让学生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能够唤起相应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在情境中学会领悟、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投向、注意、注视这3个词语通过想象再现了那短短的几分钟之内的场景,不仅体会到了小英既紧张又害怕,既难受又痛苦,既自卑又怯懦的复杂心理,还体会到了同学们那颗关爱弱小者的善良心灵。在学生充分感知情感的基础上,紧接着,手指一张空座说:同学们,你们看,小英站起来了!一步,两步,三步近了,近了,更近了她终于走上了讲台!在这一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下,又一个情境再现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时此刻,学生的眼前出现了小英蹒跚而行的身影;他们的眼睛变得格外清澈透亮甚至有些湿润;他们的心底一定掀起了阵阵情感的波澜这两处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完成了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对接的任务,真真正正品味到了课文所蕴含的内在情愫。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体验和领悟势必更加深入,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也于其中得到了协同发展。
当然,再现情境的方法还有许多,如李吉林老师的联系生活展示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等都是很好的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各执一端,需要从实际出发,熟练而恰当地综合运用这些具体方法,实现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三、角色参与,增进情感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教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就不会有心灵的震撼,也不会在思想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也很鲜明。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文中角色的动作、语言,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与他们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无疑能使学生对文本感到真实、亲切,从而强化感受,进而引发共鸣,并且在共鸣中动情。
教学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会说、如果你是小英,你会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等问题诱导学生进入角色,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了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一来,学生就融我入境,于身临其境之中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轨迹,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不但丰富了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学生所体验到的远远超出了课本上局限的内容。不仅如此,这样的问题设计开放性极强,便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情感,从而驱动了他们一颗颗灵动的心,激发了他们飞扬智慧的语言。学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体验中也得到了浸润、感染和丰富。
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让学生担当特定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会极大满足学生主体的生命需要,他们会以主体的身份去触摸课文精彩的内蕴,情不自禁地去感受,去体验,去表白,往日被动接纳的角色会变成主动参与的角色。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发挥这种有我之境产生的巨大而无形的导引效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以往积累的生活、情感、知识等因素,以他们自己独特的感情和经验模式介入和参与到对文本的解读中去,让他们充分经历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移情体验的过程,不断释放自我潜能,不断蓄积情感,使他们的体验真实而多元且不断深入,进而实现各对话主体在互动交往中的超越与创新。
四、朗读体悟,传达情感体验
感情朗读是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体验得到底有多深,需要通过朗读来检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之上,融会自己的情感披情入境,或抑扬顿挫地表情朗读,或思情并茂地朗朗诵读,寓情于声,以声传情,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该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该悲凉处还它个悲凉,该欢快处还它个欢快。只有如此,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才能真切地将体验到的情感酣畅淋漓地传达出来。
《掌声》这篇课文的核心语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文字虽不多,但却是情感积聚所在。教学时,每当学生获取情感体验,就引导他们富于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指导时,则要求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让他们在读中促进情感体验,在读中传达情感体验,再在体验之后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引领着体验活动不断走向深入,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产生强烈的情绪活动,既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又使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文章不是无情物。总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用一切情感因素,方能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活跃其情感因子,才能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也惟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涌动着真情,充溢着美感,焕发着生命活力。
第二篇:掌声教后反思
《掌声》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两个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在讲授过程中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交流中华经典古诗文吟颂激发了学文兴趣、提高了语文素养。这一环节的进行效果显著。学生的古诗文吟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训练。
二、阅读知识熏陶内容:爱的故事《苏珊的帽子》形式:老师配乐《爱的奉献》深情讲述。目的: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传递爱心的重要性。由于电脑出了故障,虽然目的达到了,但效果没有预期的良好。配乐没起到作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儿?学生读完课文能用简短的语言总结出课文的内容。由于给予时间的问题吧,学生没有充分的准备,回答问题的同学不够踊跃。
四、精读感悟、交流汇报(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及神态,来体会英子心里变化从而突破难点)课件出示四次引申联想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英子身患残疾的痛苦心情的理解。为进一步分析掌声前英子的动作神态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学们动笔用横线画出描写掌声前的英子的句子,小组合作交流你们的感受。老师巡视指导时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只看到学生画出来了,没有切实倾听一下孩子们是怎样讨论的,心思还是没有完全放在学生的讨论学习上。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这一部分没有挖掘人物思想、深化合作内容,虽然达到学习目的,但没有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也有点儿急躁了。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我们终生都要不断摸索学习的学问)。在汇报形式上朗读也没达到有效的训练。演绎、解说只是流于了形式。请各小组再次合作用波浪线画同学们给与她的两次掌声及英子的变化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一次合作给予的时间更少,汇报交流没有到到预期的效果,只是训练了个别学生。
五、引言想象、发散思维1.课件出示。从这两次掌声里,我体会到了„„这一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来自己的感受。但不够深刻第二次引发四次联想,进一步体会了爱的力量)后来英子„„课件出示英子的来信。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我本人对这方面的设计和训练深感满意。
六、拓展延伸、升华寓意。学完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能说出学完课文的感受,说明学生学懂了课文。
七、课外积累、每日一句课件出示有关掌声的语句。(教师配乐《掌声响起来》解说: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一部分非常遗憾,由于上课前电脑的问题导致了拖堂,眼保健操一开始,闹哄哄的,我的结尾设计直接没有进行,哎!真是很遗憾啊!。
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步步都考虑到学生,光老师充分准备好还是不够的,特别是“生本”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的准备好,我这节课的遗憾就是没能让学生充分预习文本,过高的估计学生,同时也过高的估计自己。如果忽视了这些就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
第三篇:《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掌声》这篇课文。谁能告诉什么是掌声?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课文
1.课文介绍了一位学生叫小英。她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眼圈儿红了”,是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
(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是小英感到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鞠一躬是感谢同学们在一次的热情鼓励。练习朗读。(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回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
4.有感情的朗读的第1~6自然段,说说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5.显示最后一段,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三.总结课文 1.读课文 2.总结:《掌声》这篇课文,通过身患残疾而自卑忧郁的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激励下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板书设计:
21、掌声
孤独 沉默 自卑——掌声——开朗 活泼 乐观
课后反思:
1、全文通过对比,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因为全文以掌声前后英子的转变为线索,所以我们设计了英子性格的对比、眼圈红红时的眼泪和第一次掌声后的眼泪对比、立刻低下头和深深地鞠了一躬动作的对比、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的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的对比等多处对比,使全文脉络清晰,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2、联系实际,升华了主题。《掌声》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是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拓展环节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最后配乐朗诵一首爱的小诗,不但烘托了课堂气氛,而且情感目标在意味深长的乐曲中也得到了升华,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
3、不足之处: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朗读较少。朗读最注重一个“情”字。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巧妙的导入方法,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的信息转化为生动的表象的过程。朗读是一个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
第四篇:《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愿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词“文静、默默地、犹豫、慢吞吞、镇定、情绪、忧郁、歧视、鼓励、热烈、讲述、愿意、普通、骤然间”,会写“鼓励”。
2、细读描写英子言行的词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心理变化,懂得两次掌声的含义。
3、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掌声的力量和美好,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英子产生变化的原因。
2、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
预习要求:同桌互听朗读第三段,根据朗读要求(正确、清楚、通顺、流利)分别打上不同星级。(一星至四星)
一、情境导入,体验掌声
1、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听课,作为小主人,你们欢迎他他们的到来吗?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心声呢?
相信你们的热情,老师们一定感受到了。
2、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故事也和掌声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掌声》。
师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了解掌声
初读课文:争取比预习时读得更好!
、生字巩固:
A.讲述
犹豫
忧郁
情绪
慢吞吞
骤然间
普通话
指名读,纠音,小老师带读
b.语境认识
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指名读,齐读
2、了解大意
a.读了课文,你对课题中的掌声有什么了解呢?
围绕着课题获得的信息,往往都是的重要内容,只要把这些信息一结合,就能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想来试试?勇于尝试,挑战就是英雄。
是不是很简单呢?他就做到了。
看来,你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已经了如指掌了。
当你能简要清楚地说出大意的时候,就证明你已经读懂了的一半了,这应该成为我们预习时阅读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三、研读重点,感悟掌声、读出了大意,我们就该深入课文,慢慢品味了。你知道文中哪段话是具体描写掌声的吗?
与题目直接相关的段落一定是值得我们好好阅读的中心段落。陈老师请个预习时四星级的朗读高手来读读这一段。
2、其他同学边完成以下任务(出示学习要求)
根据两次掌声把第三段分成两部分,用“/”标出,并划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
交流反馈。
(一)解读第一次掌声:、让我们一起看看第一次掌声的情景:“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2、默读课文描写第一次掌声的部分,你读懂这阵掌声了吗?(是送给谁的?为什么要送给她呢?有什么含义呢?
a.(追溯起因,了解英子言行及心理)
生:因为英子是一个自卑的孩子,犹豫了好久,才鼓起勇气走上讲台。
生:因为她曾经得过小儿麻痹症。
b.解释小儿麻痹症并展示小儿麻痹症患者落下残疾的画画。
c.就是这个病症,不仅让英子的身体受到了伤害,更对她的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是啊,了解了这些,相信我们就不难理解那次轮到英子讲故事时她的反应了。让我们再次回到那次课堂上,看看英子的反应吧!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a.请你读读这两个句子,你能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吗?
生自由朗读。
b.师:你读出了什么,交流交流吧!
生:我从“立刻低了下去”体会到她很紧张,很害怕。——
能理解的这么好一定也能读好这个句子。
生:我从“慢吞吞”体会到了她不愿意上讲台。——
生:我从“眼圈红红”体会她内心很痛苦。——
生:我从“犹豫”读出了英子不知该怎么办好。
(当你有这样的体会时,你可以立即用笔记录下来,它就成为你的专利了!
有这样独到的理解,相信你的朗读一定也会很精彩!)
c.重点体会“犹豫”
(1)“犹豫”是什么意思呢?(迟疑,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不知该不该)
(2)她在犹豫什么?(要不要上台)英子为什么犹豫呢?(心里有着怎样的矛盾?)
——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自卑
(用上“如果上去„„,不上去„„”句式说一说)
生1:如果上去的话,新老师和同学会看见我走路的姿势,不上去,会让老师和同学失望的。
生2:如果上去的话,同学们会嘲笑我,不上去,同学们会更瞧不起我。
男女生分读。
这两个想法一直在英子的内心不断地打转,斗争,让英子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也让她一直犹豫不决,同为女生,我想女孩子们一定体会英子的痛苦,——
她的心里既是那样紧张又那样害怕,既是万分痛苦又万般无奈,相信男孩子们也愿意为她分担一些,是吗——
d.小结阅读写作之法
看来,你们读懂了英子的内心。一个“低头”的动作,一个“犹豫”的神情就让我们看到了英子的复杂矛盾的内心。这句话中还有这样的词能告诉你英子内心的秘密吗?(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的重点语句)
一个人的动作神态和他的心理是紧密相连的。英子的每个动作和神情都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外在的表现。发现了这个秘密,我们就相当于掌握了一个重要的阅读技巧,也获得了一个有力的写作法宝。
阅读时,想要读懂一个人的内心,可以通过研究他的每个动作,每个神态来感受;写作时,想要写出一个人的心理,除了直接描写,也可以透过他的动作,神态来表现。
4、理解第一次掌声的含义
师:面对这样一个两难的选择,英子最后做出决定了吗?(齐读)
“英子终于站了起来,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你看到了吗?你看到了吗?你们看到了吗?
(指名读,齐读)
看着英子的一举一动,你有什么感受吗?
(需要很大的勇气,走得很吃力,很痛苦,很紧张,很不自信)
你读懂了她的一举一动!你更厉害,读懂了她的内心。
2、师:对于身患残疾的英子来说,走上讲台的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勇气。
你们真是一群善解人意的孩子,英子如果能听到你们的话语,那该多好呀!她一定会非常感动,在英子身边有能理解她的人吗?从哪儿看出来呢?
(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不就是一阵掌声吗?真的能说明他们理解英子吗?——
此时此刻,英子听到的仅仅是一阵掌声吗?那掌声中还有——(鼓励、支持、信任)鼓励中有„„
那阵掌声仿佛在说:“„„。”
此时英子听到的何止是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那是同学们用双手在诉说着藏在心底的千言万语啊!
同学们所有的鼓励都融入了那阵掌声中,——
同学们所有的信任都藏在了那阵掌声中,——
同学们都在为英子加油,他们把所有支持的力量都汇聚在那阵掌声中,——
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和英子都知道,就这样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已经胜过了千言万语。
(2)让我们也用自己的双手为英子加油吧。
生鼓掌,理解“热烈而持久”。
(二)解读第二次掌声、第一次掌声我们都读懂了,那第二次掌声你能读明白吗?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同样是热烈的掌声,你觉得一样吗?多了一份赞美!
(1)体会不同之处:请你联系上下文读读,这阵掌声中藏着什么呢?(夸奖)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十分动听。”
掌声在对英子说——
生1: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生2:英子,你成功了,祝贺你!
生3:英子,你真棒!
体会相同之处:有相同的地方吗?——支持、信任、肯定、赞美都给了英子极大的鼓励。
多么温暖而美好的两个字眼啊!让我们好好把它们收藏在笔下吧!仔细观察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得更漂亮呢?
3.面对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真诚而贴心的鼓励,英子内心有何感受呢?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英子激动极了,——
英子感激极了,——
英子更加自信了,——
4同样是一摇一晃的这个动作,在文中也出现了两次,你觉得一样吗?(自卑和自信)
从同学们的朗读表情中,我知道你们读懂了这两个看似相同的词。
5.让我们再次用朗读重温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听听那两阵动人的掌声吧!
鼓励,就像一股清凉的甘泉,像一缕温暖的春风,像滋润人们心田的雨露,又像照入人们心窝的阳光,神奇而有力量,让身患残疾的英子扔掉了自卑,找到了自信,有了微笑面对生活的勇气。
四、联系实际,描绘掌声
仿写小练笔
鼓励,有时不需要太多直白的话语,只要你用心感受,就能发现它巨大的能量。
它是英子犹豫时,同学们给予的一阵热烈的掌声;
它是孩子哭泣时,妈妈送出的一个紧紧的拥抱;
它是„„
五、交流反馈,升华掌声
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英子一样牢牢把握人们给予你的鼓励,勇敢自信地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教后反思:
本次教学基本上完成了预设中的主要环节,还算顺利。但回顾课堂,还是有很多值得反思之处。总结如下:
1.对时间上的掌控还不够准确。课堂前面部分多用了一些时间,导致后面的小练笔的时间无法保证,结课也只能匆匆忙忙。
2.在课后对小练笔的反馈之中,我发现,学生仿写的效果不怎么好,不知是缺少感悟和发现还是难度有点高。
3.课堂中,很多学生还是缺少主动思考及发言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维积极性及能力一直是我上课的目标,但真正要达到预想中的效果,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
第五篇:《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阅读,悦读
——《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十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犹豫、忧郁、骤然、歧视”等词的意思。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价值观目标: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点:
理解一些词语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流程:
一、前测激趣
刚才同学们在进行晨会时,台上的同学讲完故事,台下便响起热烈的掌声,说说为什么给他们几位掌声?(请一个在台上讲故事的同学)你得到别人给你的掌声,心情怎么样,会怎么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掌声(板书)
1、齐读课题。
2、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
过度:看来同学们心中的疑问还真多!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些心中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再把本课的生字认读,呆会儿老师会检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后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出示小黑板:学生齐读词语:
小儿麻痹症 姿势 落下了 残疾 情况 镇定
讲述 情绪 调来
a、讲解两个多音字:落调
b、解释小儿麻痹症
2、学生自由说你刚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3、随机讲读课文的重点段
(1)出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文静、胆小、自卑……)
如果用书上的一个词来概括,你会想到哪个词?
(2)随机板书忧郁,并请同学说说它的意思。
(3)课文中有一段中的英子与第一段中的英子截然不同表现,同学们找找是哪个自然段?这一段中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开朗……)
(4)练习朗读第一段与第四段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她一种自卑心理,所以语气要低沉缓慢一些,第四自然段要读出快乐自信的心理,所以要读得高兴,跳跃一点)
a、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b、读后评议。
过渡:一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瞧,一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她的同学身上,是什么让她有如此大的转变,同学们学了课文2、3自然段便知道了。
4、学生默读课文,读后说说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5、老师随机讲解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
(1)英子为什么犹豫呢?这个时候她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紧张、自卑、痛苦)
(2)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出那种难受,那种紧张的心理)
6、同学们为她鼓了几次掌?
7、第二次同学们是因为什么而鼓掌?
8、指名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9、如果英子是我们中的一员,此时你想对她说什么?随机解释骤然。
(你真勇敢,你能行,我们相信你,你终于克服了自卑心理)
10、这一次掌声代表什么?(是对英子走上讲台的赞许,是对英子走出阴影的肯定和鼓励)
11、看插图: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描述这幅图。
12、这次响起掌声是因为什么?这次掌声代表了什么?(赞扬,也有鼓励)
13、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什么?(分小组交流,再汇报)
14、学生汇报。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当别人身处困境时要给他们鼓励和帮助,帮助别人,自己也会体会到快乐……)
15、感情朗读2、3自然段
16、出示小黑板:
(老师这有一段英子长大后给作者的来信,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1)齐读
(2)联系全文:从英子的变化中,说说你会想到什么?或是有什么感受?
(随机讲解歧视的意思)
①站在英子的角度,作为英子应该正视自己的缺陷,反正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这何不快乐一点)
②我们对残疾人充满关爱,不能歧视,要多给他们鼓励与帮助)
过渡: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并微笑面对以后的生活,这掌声所代表的是什么?(是一种爱)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关爱,在生活中,爱还可能是什么?(学生自由说,说完之后,老师出示小诗让学生朗诵)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寒冷严冬的一杯热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
爱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
师:是呀,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成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板书:
掌声
原先的英子:文静、默默、早早、最后不愿意(忧郁)
↓热烈的掌声(关爱)→受到鼓励、鼓起勇气
改变的英子:快乐 说笑 跳舞(开朗)
教学反思
1、在学生与本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当学生调积起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样去想一想的时候,学生便不再是他们自己了,他们便不知不觉中游离于文本之内,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觉得这样学生更好地把握住英子的性格特点,她能激发学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愿望。教学中,我有多处这样的设计:假如你是英子,你走上讲台前心里会想什么?当你听到掌声以后心里又会怎样想?假如你是台上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什么?等等,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能直接的对话,其实,这样的机会也是靠老师多给学生创造的。
2、重视朗读的指导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朗读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凑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在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两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并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英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在第三自然段中,我注重指导学生该怎样读好英子犹豫的心里、英子激动的心情,以及英子那种感激的心里。我在教学中注重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改变后的开心心情,真正地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
中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直接给出解释,也不能让他们按字典解释照搬,而应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在课文中有几个这样的词语:犹豫,忧郁,歧视等。“犹豫”一词我在教学中结合后面的“慢吞吞”来理解,说明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但是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因此拿不定主意。“忧郁”和“歧视”可以放在一起来指导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在课文的后半部分才出现,但含义在前半部分已经显露出来。例如第一自然段:“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其实就是英子忧郁的表现,而为什么英子会这么忧郁,起上讲台时又那么犹豫呢?就是因为英子很自卑,害怕同学们歧视她。在这样的语境下来理解“歧视”,学生就能知道这里“歧视”的意思是“看不起她”。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会相应的提高。主任评课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堂课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需要出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
二、正确把握课文重点、难点,优化了课堂结构
《掌声》这堂课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对比,由浅入深,从而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
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1)、课堂以“活”为原则,激活学生的思维,刘老师授课时不是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学生的质疑问难,想像当时英子的想法,谈自己的看法,感受等
等,无不体现一个“活”字,课文以朗读为主,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有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以“新”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有终了,学习无穷尽,例如:教师设计的拓展练习,生活中哪些是爱,可以说是学生对教材的再认识,也是学生主动性的体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一些小小的不足之处,在一些细节方面还处理得不够好,有些话要说的浅一些,尽量能让学生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