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友直,字圣益,博州高平人》原文及译文
王友直传译文
王友直,字圣益,博州高平人。父亲王佐,因才能和勇武著称。王友直十二岁时,跟随父亲游历,精通兵法。
绍兴三十一年,金人背弃盟约,王友直结交豪杰,立志收复失地。对众人说:“权力是用来成事的,权力(如果)用得对,对道义有什么损害呢。”就假托朝廷命令自己拟定了承宣使、河北等地的安抚制置使,其余拟定的官职各有差别,通告各州县起兵救援王朝。不久,得到几万人马,编成十三支军队。九月戊子这一天,进军攻打大名,一举攻克,安抚百姓,用绍兴年号晓谕民众。于是向朝廷上奏,想要率领军队返回南部。当时金兵还在扬州,奏章长时间没有上报。
王友直将从寿春过淮水渡河,在路上接受了皇帝的诏书,皇帝勉励王友直率军直捣敌军要害,形成掎角之势接应支援。授予王友直检校少保职位,能够自行决断处理事务。不久和敌军相遇,在淮北抵御他们。敌军来得越来越多,王友直立刻率领军队渡过淮水。不久知悉金主完颜亮已经死了,遇到的金军是回撤(金国)的军队,后悔自己没有(趁机)攻打他们。高宗在长江边督率军队,在金陵接见王友直,赏赐他金带。王友直耻于先前的事没做成,自己陈奏,改任复州防御使。过了四个月,皇帝下诏(让王友直)偕同统制张子盖救援海州。刚一交战,王友直展开一面大旗,大字书写“宋忠义将河北王九郎”来表明心志。(王友直)秘密地从小路转到敌阵背后,凭借敌军粮草营帐的掩护,控制了敌军撤退的桥梁,士兵埋伏在河两侧。张子盖知道王友直已经趁机到了敌军后面,就指挥军队进攻,敌军溃败逃走,全部溺水而死,围困于是解除。
孝宗即位,王友直多次出奇谋连续作战。张浚时任江淮都督,一见友直就很欣赏他,授予他建康前军统制官职。隆兴二年九月,金人侵犯边境,宣谕使王之望命令(友直)带领前军戍守昭关,王友直立刻出发。一同戍守的其他守军,敌军到了,就退守到和州,王友直孤军坚持守卫。金军驻扎在黄山,两军相隔很近,(王友直)越发有序从容地坚守。
不久改任步司左军统制。当初,在淮北作战时,王友直母子失散了,到这时才寻访找到。于是,(友直)和妻子李氏带着两个女儿从淮北回来。皇帝的赏赐很丰厚,第二年又被授予御前诸军统制,王友直推辞请求担任祠禄官(这类闲职),皇帝亲写诏书慰劳。隆兴四年,从京口去朝见皇帝。朝廷商议派遣马司和步司去驻扎军事重地,丞相虞允文想要先派遣步司,王友直请求让马司先去。等到马司统帅李显忠屯兵金陵,王友直上奏说马司军队路途辗转,困顿死亡(的情况)非常严重。(于是皇帝)下旨不派遣步司(前往)。
第二篇:原杰字子英阳城人原文及译文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诸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迷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岁凶振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从之。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十二年,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且置湖广行都司,增兵设戍,而析竹山置竹溪,析郧置郧西,析汉中之洵阳置白河,与竹山、上津、房咸隶新府。又于西安增山阳,南阳增南召、桐柏,汝州增伊阳,各隶其旧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流人得所,四境乂安。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诏即擢道宏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迷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B、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迷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C、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迷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D、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迷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农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杰执法严格,治理盗贼从不手软,原杰在江西有两次严格治理盗贼的经历,第一次,原杰捕获诛杀了强悍的大盗,使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行迹;第二次,原杰逮捕并诛杀六百多盗贼
B、原杰关爱百姓.敢于治理高官。当时黄河经常决堤改造,于是军民就开垦淤地,但一些奸邪的人抢夺开垦的土地献给王府,最终原杰就把献土地的人贬去戍边,绘接受圭地的入定罪。
C、原杰为官深得民心,被百姓牢记。江西有强盗出现,因原杰在这儿为官深得民心,于是他受朝廷委派第三次到江西;他在荆、襄的做法得到百姓的认可,郧、襄的百姓在他死后立祠祭祀
D、原杰做事注重实地考察.以此获得第一手材料。原杰在察看地形走势时着列郧县位居竹、房等五倒之中,与襄阳山林阻隔,官史很少到达,一量有盗贼,官府就很难控制,于是设置了郧阳府。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扮10分》
(1)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
(2)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
参考答案
4.D
5.C 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6.B “最终原杰就把献土地的人贬去戍边,给接受土地的人定罪”错误,文中有“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说明这些只是原杰上疏的内容,文中没有原杰治理献土地和收土地的人的处罚记载。
7.(1)顺天府发大水,放牧官家马匹的人缺乏草料,许多马匹死去,官吏责令他们赔偿,原杰上书请求免于赔偿。
(2)那些刚到此地的流民,平时虚妄不顺从的就驱逐返回他的家乡,附入本地户籍的按轻的制度来确定田赋。
【参考译文】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考中进士。巡按江西时,捕获诛杀 强悍的大盗,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他又巡按顺天府。顺天府发大水,放 牧官家马匹的人缺乏草料,许多马匹死去,官吏责令他们赔偿,原杰上书请求免于赔 偿。建议用输送粮食换取食盐运销权的方式,发给盐引凭证输入米来赈济饥荒。他 的奏疏呈入后,被户部阻止,但景帝最后还是听从了原杰的建议。破格提升他为江西 按察使。原杰揭发宁王朱奠培迷乱的事情,革去他的护卫。原杰的政绩上报到朝廷, 赐诰命奖赏。
成化二年,他在山东就任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该地。遇到荒年,他设法赈济救灾, 使百姓没有流离迁徙。他被召回任户部左侍郎。当时黄河崩决改道没有规律,那里 淹没就这里淤塞。军民在淤塞的地区开垦种植,奸徒却说那些地方是园场屯地,就献 给王府以邀赏赐,王府便总是据为己有。原杰奏请将献出田地的人贬去戍边,并给接 受土地的人加罪。江西盗贼起事,因原杰曾两次到那里做官,很得民心,皇上下诏派 他去治理。原杰逮捕并杀了六百余人,其他的全部解散。
荆、襄地区有流民几十万,朝廷很忧虑。祭酒周洪谟曾著有《流民图说》,说应当 增设府县,听任流民附入本地户籍的外地人为本地平民,这样可以核实襄阳、邓州户 口,使几百年没有祸患。都御史李宾将该书上奏朝廷。皇上认为好。十二年,就命原 杰出朝廷巡视。原杰走遍山川溪谷,宣传朝廷仁德的意旨,流民们都欣然愿意附入当 地的户籍。那些刚到此地的流民,平时虚妄不顺从的就驱逐返回他的家乡,附入本地 户籍的按轻的制度来确定田赋。百姓非常高兴。原杰又察看地形走势,因襄阳府所 辖的郧县,在竹山县、房县、上津、商、洛五县之中,道路四达,离襄阳有五百余里,山林 阻隔,官吏很少抵达,一旦有盗贼发生,官府难以在远处控制,于是拓展该城,设置郧 阳府,使这些县附属于它。他还设置湖广行都司,增兵军队设置守卫,从竹山县分出 设置竹溪,从郧县分出设郧西,从汉中的旬阳分出设白河县,将它们与竹山、上津、房 县都归属于新府。制度定下后,他推荐邓州知州吴远为郧阳知府,各县知县都选择邻 境的良吏来担任。流民各得其所,四境平安。他将要回来时,因该地处湖广、河南、陕 西交界,事情没有头绪,便推荐御史吴道宏来代替自己。诏令马上提升吴道宏为大理 寺少卿,巡抚治理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有巡抚,即从这时开 始。原杰以此功劳升为右都御史。
原杰多次任职在外,入居都察院后,便不想再出朝廷。他受命赴荆、襄,不是出于 自己的意愿。事情办完后,马上请回朝。正好南京兵部缺尚书,便委任原杰。原杰上 疏推辞,皇上不许。他最后死于南阳,终年六十一岁。郧阳、襄阳百姓给他立祠,诏令 赠他为太子太保。
第三篇:刘基,字伯温,青田人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基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 太史令。太祖即皇帝位,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龙 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B.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C.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D.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顺:元宁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B.辟: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前文中的“除”意义相同,均为“举荐”的意思。
C.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的九种礼拜形式之一。此处刘基为辞受丞相一职而拜。
D.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 刘基属于大夫阶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基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初对他赞赏有加,认为他将来一定会光耀刘家门庭;后来又有西蜀的赵天泽十分推崇他,把他看成是诸葛亮一类的人。
B.刘基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受太祖倚重。强敌陈友谅图谋向东进发,气焰非常嚣张。将领们建议投降或退守,刘基力排众议劝太祖采用了诱敌计策,结果大败陈友谅。
C.刘基善于识人,正直敢言,多次替曾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明太祖打算让杨宪做丞相,刘基却认为好友杨宪不能胜任,认为他没有丞相的器量。
D.刘基淡泊名利,大败陈友谅后,太祖要奖赏刘基,刘基推辞了。后来还多次拒绝皇帝给他提高爵位。告老还乡后,过着闲适的隐居山林的生活,从不提自己的功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5分)
(2)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5分)
参考答案
4.A
5.B(除:任命、授职,辟:征召)
6.C(误解原文意思,应为“曾替多次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
7.(1)太祖正要对人施用刑罚,刘基问为什么,太祖把自己梦中的情景告诉他。(“刑”、“请”、“太祖语之以梦”句式各1分,整体通顺2分)
(2)做宰相的人,处事须心平如水,把义理作为行使权力的标准,而自己的私见不参与其中,杨宪却不是 这样。(“权衡”、“与”、“然”各1分,整体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初对刘基的父亲说:“您祖上德行深厚,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您家门庭。”元朝至顺年间,刘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有清廉正直的名声。行省征召他,他推辞拒绝。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东人物,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一类的人。
等到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礼物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又写信坚持邀请他,刘基才出山。到任后,献上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非常高兴。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镇,图谋向东进发,局势非常紧张,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据守,刘基瞪大眼睛不说话。明太祖召他入内,刘基愤激地说:“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都应该斩首。”明太祖说:“先生有什么计策?”刘基说:“敌人骄横,等到他们深入我地,埋伏兵马拦击他们,很容易。”明太祖采用了他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到来,把他打得大败。太祖把打败敌人的赏奖赏给刘基,刘基推辞了。驻守龙兴的大将胡美派他的儿子表达诚心归顺的意愿,请求不要遣散他的部属。太祖感到为难。刘基从后踢太祖床榻,太祖突然明白过来,答应了他的请求。胡美投降后,江西诸郡县随后全部攻下。陈友谅的部队又攻陷了安庆,明太祖打算亲自去征讨,拿它询问刘基。刘基极力赞成,于是出师攻打安庆。
刘基请求定立法制,来阻止滥杀无辜。太祖正要对人施用刑罚,刘基问为什么,太祖把自己梦中的情景告诉他。刘基说:“这是得到土地和人民的征兆,应该停止刑罚来等待。”过了三天,海宁投降了。太祖高兴,把囚犯全交给刘基放了。不久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登上皇帝位,接连几次想要给刘基提高爵位,刘基坚决推辞不接受。
起初,太祖因为某事责怪丞相李善长,刘基说:“李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能够协调诸将的关系。”太祖说:“他多次要陷害你,你却替他说话?我要让你做丞相。”刘基叩首说:“换丞相就比如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如果捆束小木头做柱子,房子马上就会倾覆的。”等到李善长被罢免,太祖打算让杨宪做丞相。杨宪一向和刘基交好,刘基却极力说不行,他说:“杨宪有丞相的才能却没有丞相的器量。做宰相的人,处事须心平如水,把义理作为行使权力的标准,而自己的私见不参与其中,杨宪却不是这样。”皇帝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这个人大概比杨宪还要器量狭小浅薄。”皇帝又问胡惟庸如何,刘基回答说:“就譬如驾车,我担心他会把车辕给毁坏。”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出事被杀。
洪武三年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到此时回到山林隐居,只是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八年,刘基病重,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第四篇: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的原文及译文解析(小编推荐)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日:“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日:“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日:“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一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 率 兵 绝 瓠 芦 河 攻 大 镇 七重城 破之 进 爵 为 子 及 兄子授 上 柱 国 者 三 人州 党 荣 之 号 所 居 为 乐 城 乡 三 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日:“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参考答案
4.B(可根据主语、地名、句意等来断句。)
5.C(左迁是贬官。)
6.B(唐太宗刚开始并不理解刘仁轨以下犯上,下诏诘问后才理解。)
7.(1)译: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武则天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
(“因”“规”“赍”各1分,句意2分。)
(2)译:(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
(“为……所”“慢”“引决”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县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爱好学习。遇上社会**,他不能安心学业,每当空闲之时,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下文书补任他为息州参军。后来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谁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鲁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州里的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太宗李世民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升他任咸阳县丞。
贞观十四年,太宗准备到同州打猎。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劝谏说:“今年雨水丰沛,各种庄稼都长得茂盛,现在仅仅收割了十分之二。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就已对秋收造成妨害。还要为打猎做准备工作,维修桥梁平整道路,劳力即使尽量节省,还是不能少于几万人。稍微推迟十来天,让农民收割完毕,陛下的车驾从容出动,于公于私都得到安宁。”太宗发下诏书对他的劝谏表示赞同采纳。后来任命他为新安县令。多次升迁到给事中。他遭到李义府的憎恨,离京任青州刺史。
咸亨五年,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国。刘仁轨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重镇七重城,攻克了这座城镇。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亲们为此感到光荣,把他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任太子少傅。多次请求退休,朝廷同意他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wuzt后主持朝政,又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wuzt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终年八十五岁。wuzt后诏令全体官员登门哀悼,颁发诏书追认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在乾陵墓地。
刘仁轨虽然官高位显,但是从不自高自大,接待亲朋故旧跟当平民时一样谦虚恭敬。(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等到他任大司宪时,袁异式还是宪台御史,心里惶惶不安,乘着酒性向他求情解释。刘仁轨手端酒杯说:“如果不和您友好共事,就让我跟这酒杯一样。”后来主管政务,推荐袁异式任司元大夫。他就是这样从小小县尉做到辅国大臣,善于博取声誉,得到属吏部下的欢心。
第五篇:关于王思礼高丽人八居营州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王思礼,高丽人,八居营州。父为期方军将。思礼习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位事翰,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丛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日:“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款附,诏翰至磨环川应接,思礼坠马,蹇甚。翰谓监军李文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何之,”俄加金城郡太守。
安禄山反,翰为元帅,奏思礼赴军,玄宗日:“河、陇精锐,悉在潼关,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翰固请,乃兼太常卿,充元帅府马军都将,翰委以军事。密劝翰表诛杨国忠,翰不应;复请以三十骑劫至潼关杀之,翰曰:“此乃吾反,何与禄山事?”
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责、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①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更为关内行营节度、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守武功。贼安守忠来战,思礼退保扶风。贼分兵略大和关,去风翔五十里。李光进战未利,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命郭子仪以朔方兵击之。会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以兵二千屯扶风。闻贼已西,欲乘虚袭京师,径至高睦。贼引军还击椿等,椿已至中渭桥,杀守者千人,进攻苑门。伯伦战死,椿被执。先是,贼余众留武功,既传官军入京师,乃烧营遁,自是贼不敢西。
长安平,思礼先八清官;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寻兼潞、沁等州节度。乾元元年,总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八千,与子仪围贼相州,军溃,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寻破史思明别将万余众于直千岭。光弼徒河阳,代为河东节度副大使。上元无年,加司空。自武德以来,三公不居宰辅,唯思礼而已。二年,薨,赠太尉,谥日武烈。
一一(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二》)
【注】①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礼坠马,蹇甚 蹇:跛脚
B.吐谷浑苏毗王款附 款:诚恳
C.寻副房璃战便桥副:辅佐
D.总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八千 总:聚合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思礼有作战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俄加金城郡太守②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
③密劝翰表诛杨国忠④杀守者干人,进攻苑门
⑤收东京,战数有功⑥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
A.①③⑤B.②⑤⑥C.②④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思礼熟习作战,曾侍奉哥舒翰而立功受官。后在奉诏接应吐各浑苏毗王归附时,不幸坠下马而踱脚,哥舒翰不得不加授他为金城郡太守。
B.安禄山反叛时,哥舒翰极力奏请王思礼前往军中,玄宗最终答应他的请求。王思礼曾秘密劝说哥舒翰上表请求诛杀杨国忠,但遭到了哥舒翰的拒绝。
C.潼关失守,王思礼等人逃到皇帝外出停住的地方,遭到肃宗的责备,并要斩杀他们。后在宰相房珀的劝谏下,王思礼才免于一死。
D.长安平定后,王思礼先进城清理宫殿;收复东京,多次立下战功。升任兵部尚书,封霍国公,并成为武德以来三公不任宰相的唯一一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
(1)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日:“死回分也,何复贷为?”
(2)宰相房珀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
参考答案:
4.D(总:统领。)
5.B(①是说王思礼被任命为金城郡太守。③是说王思礼劝说哥舒翰上表请求诛杀杨国忠。④是叛贼做的事,与王思礼无关。采用排除法,可知应选B。)
6.A(“哥舒翰不得不加授他为金城郡太守”错,官职应是皇上加授的,且“不得不”属无中生有。)
7.(1)(王思礼)随从(哥舒翰)征讨九曲,延误了期限应当被处斩,临刑时,哥舒翰释放了他,王思礼慢慢地说:“死原本是罪有应得,为什么又要宽免呢?”(“后期”“贷”、省略句式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宰相房琯劝谏,认为可以不杀他们以观后面的表现,于是只斩杀了李承光,赦免了王思礼等人。(“以为”“后效”“独”各1分,语句通顺2分)
参考译文:
王思礼,是高丽人,入居于营州。(他的)父亲担任朔方军将。王思礼熟习作战,(他)跟从王忠嗣到河西,与哥舒翰一同属任王忠嗣部下。哥舒翰担任陇右节度使,王思礼与中郎将周佖侍奉哥舒翰,因功授任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王思礼)随从(哥舒翰)征讨九曲,延误了期限应当被处斩,临刑时,哥舒翰释放了他,王思礼慢慢地说:“死原本是罪有应得,为什么又要宽免呢?”诸将认为他很壮烈。天宝十三年,吐谷浑苏毗王真诚归附,(皇上)下诏让哥舒翰到磨环川接应,王思礼坠下马,脚跛得厉害。哥舒翰对监军李文宜说:“王思礼跛足,还能到何处呢?”不久,(王思礼)加授金城郡大守。
安禄山反叛,哥舒翰担任元帅,奏请朝廷派遣王思礼前往军中,唐玄宗说:“河、陇的精锐部队,都在潼关,吐蕃一旦有事端,只有倚靠王思礼了。”哥舒翰坚决请求,于是(王思礼)兼任太常卿,充任元帅府马军都将,哥舒翰把军事委托给(他)。王思礼秘密劝说哥舒翰上表请求诛杀杨国忠,哥舒翰不答应;又请求带领三十名骑兵把杨国忠劫持到潼关杀掉,哥舒翰说:“这就成了我造反,与安禄山的事有什么关系?”
潼关失守,王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一同逃到(皇帝)外出停住的地方,唐肃宗责备(他们)不能坚守,拉到大旗下将要斩杀他们。宰相房琯劝谏,认为可以不杀他们以观后面的表现,便只斩杀了李承光,赦免了王思礼等人。不久(王思礼)辅佐房琯在便桥作战,失利,改任关内行营节度使、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镇守武功。叛贼安守忠前来挑战,王思礼退兵以保全扶风。叛贼分兵侵略大和关,距离凤翔五十里。李光进交战不利,(皇帝)停住的地方戒严,随从的官员悄悄地送出他们的妻子儿女,皇帝派左右巡御史虞候记下他们的姓名,众人渐渐停止。命令郭子仪率领朔方兵进击贼兵。正值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率兵两千驻守扶风。听说叛贼已经西去,想要乘虚袭击京城,直接到达高陵。叛贼率军返回攻击李椿等人,李椿已到中渭桥,杀守兵一千人,进攻苑门。王伯伦战死,李椿被捉住。在此之前,贼兵余众留驻武功,传说官军进入京师以后,便烧营逃走,从此贼兵不敢西进。
长安平定,王思礼先进城清理宫殿;收复东京,(他)多次立下战功。升任兵部尚书,封霍国公,享用五百户的租赋。不久兼任潞、沁等州节度使。乾元元年,统领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兵八千,与郭子仪在相州围攻叛贼,官军溃败,唯独李光弼、王思礼全军返还。不久(他)又在直千岭打败史思明别将一万多人。李光弼升任到河阳,(王思礼)代任河东节度副大使。上元元年,加授司空。自武德以来,三公不任宰相的,唯有王思礼一人。上元二年,(王思礼)去世,追赠太尉,谥号武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