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500字
新学期开始,我一直在思索,应该如何给孩子搭建一个平台就是让孩子“潜心会文本”养成良好的品读文章的读书品质。如何读懂一篇文章,要一句一句的品,读出文字后面的思想感情来,要读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在讲前两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和孩子们回顾上学期读书的方法。初读文章时要完成哪些的任务,细读要完成哪些任务。在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有目的有梯度的读。三年级应该在上学期的阅读基础上对文字的概括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方面应该有所提高。所以除了和学生构建阅读话题之外我把怎样准确精练的概括文章内容这个任务也作为了培养重点。再讲《金色的草地》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时,有的孩子认为讲的是草地早晨、中午、晚上的颜色。我引导孩子认真读这一段,作者还告诉我们什么了,有的孩子说我知道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我引导学生这一段里有一句话很关键把这两方面连起来了。
再认真读文章,找到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呢?然后启发学生这样的内容要把两方面和起来说就准确了。“讲草地的颜色从早到晚的变化和为什么这样变化。”“讲草地颜色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讲草地为什么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样学生的表达越来越准确精练了。并且让孩子知道有的文章有中心句,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写的,这句话就可以概括文章的内容,而有的文章需要我们自己来概括,可以找重点句子也可以自己把其中的意思连接起来概括。总之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
第二篇: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蒲公英又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植物,尤其为我们农村小朋友所熟悉,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的探讨。首先从草地出发,“……的草地”你见过什么样的草地?展示课题——金色的草地,从而引出话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脑袋就会随之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现在见到的是一样的吗?一些疑问出现后引导走进课文,初读课文后并检查生字词。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品读主要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学生大声朗读,一来可以检查刚才字词教学的效果,二来可以了解课文内容,明白金色的草地主要是在讲述蒲公英的变化。本文的重要线索是围绕着文章的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来写的。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草地的可爱,从哪里感受到蒲公英的有趣?
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多引导其多读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学习品读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飞翔着,它似乎在许找自由,寻找梦想……”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情感积累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2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讲了两个小朋友的在乡下的一大片蒲公英花的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玩耍并获得无穷快乐。
文章围绕蒲公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讲兄弟两人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充满了童真童趣。第二件事讲了“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通过自己仔细观察才找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让学生看、读、想,将自己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的走进了兄弟两人的快乐生活,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这一朵朵蒲公英,这一片金色的草地,更是这美丽的大自然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文章写出了孩子的童趣,尤其吸引学生,学生在读了课题后也能提出一些问题。“它为什么是金色的`?”“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在第一次通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孩子们找到了能回答问题的段落。通过读,我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讲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学生不容易说清楚。文中的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草地会变色”很有趣。那么我就出示课文第3段,这一段“草地变色的原因”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首先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内容,划一划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再出示思考题:“草地怎么会变色”?并提供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即——“我知道草地的颜色会变,这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是();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首先是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在指名汇报交流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能不看提示,自己把草地变色这个奥祕说清楚?”在齐读该段之后,体会“我”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后,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以引入最后一段的学习。
在这一个月来,我一直在培养孩子们感悟朗读体会的阅读方式,但是很艰辛,很多孩子有这些感悟陋习:
1、光读悟会较少,甚至读完后,要说读懂了什么时,就直接戴大帽子。
2、光是会读但不知道该怎么说。
10月份得继续努力!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3
在备课的时候一向很纠结,这篇课文究竟要怎样上。要教什么才是孩子所需要的?这个习作单元,真是让我很头疼。
《金色的草地》看起来文章简单,可是里面蕴含的资料却十分丰富,真是不明白要落点在哪里。这一课呢,以前在教学的过程中曾强调观察的细致,这一次备课我发现,和细致比起来,观察的乐趣可能更为孩子所需吧
观察是为了什么?
不是为了写一篇好文章,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为的,应当是发现生活的“美”和“趣”。
因为是学过的课文,所以,我从听写入课,用不一样词语组合的方式来回顾课文资料,梳理文章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一是“我和弟弟”吹蒲公英玩,这时的观察是很粗浅的,能看到的就是会飞的绒毛,或者一大片金色的草地;二是我钓鱼时,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化,开始仔细地观察。这时才发现,原先蒲公英的叶子会张开和合拢。张开的时候,金色的.花瓣露在外面,草地就变成金的了;合拢的时候,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又变成了绿色。
原先蒲公英的趣在那里啊!
观察的趣味在哪里呢?经过课堂的交流我逐渐发现,观察的趣味在思考和想象。
思考从蒲公英颜色的变化中能够略见一斑,想象又能从哪里体会到呢?在蒲公英的“飞”。我抓了两个词“装着”和“假装”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能够看出我和弟弟的调皮。课堂上我们玩了一个理解词语和感受生活的游戏。理解“一本正经”,用肢体语言表现,之后想一想哥哥可能还会装着怎样?弟弟也可能怎样应对?课堂上我们就这样你来我往。
我问,好玩儿吗?大家都觉得很好玩儿。
怪不得,这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欢乐。这是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想象的欢乐。在课前的时候,我一向在想,怎样能够让孩子体会到观察的乐趣。从这个环节事实的过程来看,效果还是不错。
教学下来,感受还是蛮多的。要想用一篇文章来教习作,还真是不容易。每次总是想得太多,要落实下来,不太容易。好在,这次虽然是孩子们学过的课文,可是试教的结果比我预想的要好。
好吧,还好!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4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孩子们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活力、才华时……我的心境灿烂无比,因为孩子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啊!我想这就是窦桂梅教师说过的:“学生的感悟本事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本事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仅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并且能够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欢乐。”的真谛所在吧。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资料了解的欲望。第三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经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学生在感受到了发现后的惊喜后,和文中的.“我”产生了共鸣,很自然的联系上下文又理解了“我”感情的变化,从“摘着玩”到“最喜爱”。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目观其形、耳闻其音、心通其义。
经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资料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所以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经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5
我一直认为,学生的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从而体验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因此在教《金色的草地》时,我就把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一小课题带入了课堂?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虽然当时学生只是挤在讲台前观看我小小的电脑屏幕,但学生还是完全感受到了草地的美,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甚至感受到了孩子们产生了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与此同时,我便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
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6
中午的前两节是三年级的语文课。使我又沉浸在快乐的语文课堂中。
对于一个已经习惯教高年级语文的老师来说,初次感受中低年级教学,看到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童真的稚气,好生喜欢,甚至觉得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特别天真可爱!
这两节课我讲的是《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第一节课,我并没有急着讲生字、而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从朗读入手,让孩子带着童真童趣的表情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刚开始还不适应,慢慢的孩子们读得越来越棒,大部分学生读的时候都能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金色的草地太美了!”这句话,许多孩子读得生动传神!使人感受到草地的美,感受到作者对草地的喜爱!
课文的第四段,写了蒲公英早中晚变化的时候,我编了一个童话:老师扮演去草地赏花的人,学生们扮演们一棵棵小蒲公英。早上,当我来到这片草地时,让学生用两个攥着拳头的小手,支起来,手腕合在一起,做出合拢的样子,中午我路过草地时竟然惊奇地发现蒲公英开了,这是学生合拢的两只小手轻轻伸开,然后挥动着身体与头部,就像一朵随风飘动的金色蒲公英!傍晚时,孩子们举着的小手慢慢合拢。
就这样,我一遍又一遍的把学生带入这种童话般的情景中,孩子们就这样不厌其烦地做着这样的伸开与合拢的动作!
这种感觉真的是太好了!孩子们学的也很投入,开心地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还有个别个别调皮的孩子故意不和拢或者不伸开,不过没关系,我告诉学生们:这是一棵枯萎的花!那位调皮的孩子,开心地笑了!
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对回答好的学生及时鼓掌,回答正确的学生本人也要做一个快乐的表情动作“耶”!发现这样做特别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孩子都乐于被鼓舞、被认可!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实在是太开心了!我和孩子们都沉浸其中,享受着这幸福的时光!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7
《金色的草地》一篇精读课文,本课讲述了一位小男孩子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始观察,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并从此和蒲公英成了好朋友的故事。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手势模仿,对比练习。
教学本课,小男孩发现草地变色,是最为神奇的部分,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教学时,由于三年级学生缺乏细致观察,对于蒲公英的花瓣缺乏了解,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演示蒲公英开放的情景,并让学生美读“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这一句再用课件出示金色草地和绿色草地的对比图,同时,让学生做填空练习:傍晚,太阳下山了,蒲公英慢慢地()了自己的(),草地又变成()色了。这样在欣赏对比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奥妙,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2、朗读+表演=趣。
课文写得生动有趣,画面感很强。课文结尾有这样的一句:“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教学时我抓住其中关键字“趣”,请同学们说说:蒲公英“趣”在哪里?首先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短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表演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仔细揣摩哥哥假装一本正经的叫和弟弟假装打哈欠的用意,同时表演蒲公英的花瓣张开、合拢的趣味,学生的表演和朗读,也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有乐趣。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内化知识,演绎课文。
二、成功之处
这次比较成功之处是:通过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
众所周知,我们总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实际上在课堂中,我们害怕时间不够,总是让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草草收场。这堂课中,我把有趣朗读放在重要位置。如:“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强调了“一大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渐渐带领学生透过文字走近这片草地,进而深入了解这片草地,感受作者的快乐。“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强调“很早”)突出以前看到草地是金色的原因是“没起早”。因此,学生有感情朗读是马虎不得的。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理解,而默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读与思相结合的机会,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默读的机会,就是给予学生专心与静思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理解文本,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在教学中,我过分关注学生的朗读训练,读写训练,忽视了默读训练。我应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适时进行默读训练,特别是课文的的第三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是讲:“我”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进行默读训练,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这个问题在后期教学中要重视。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这篇童话充满了童趣,在教学中,需要加大指导朗读的力度,不能害怕耽误时间,害怕丢掉所谓的“正事”,扎扎实实指导朗读就是正事;其次,教学中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默读,让学生读中有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8
《金色的草地》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到了晚上又变回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通过这篇课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意识。我抓住两个问题来重点学习,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以及解释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一、谜语引入“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到西来飞到东,到处安家忙不停”和有关于蒲公英的图片来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表演促读。教学中,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的快乐心情,我请了两位同学生上台来分别扮演哥哥和弟弟。我让学生表演俩兄弟玩耍的情景。抓住词语“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朝我脸上吹”重点理解,动词的运用也很形象,学生把俩兄弟的开心、快乐表演得淋漓尽致。这样既给予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兄弟俩快乐的心情。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解释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这是理解课文的难点,课下我让学生充分查阅蒲公英的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及性质。孩子们对蒲公英的认识并不陌生,现在正是蒲公英快开花的时节,课前我让学生回家请教家长,并找了些。这个过程学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乐于完成。孩子们都知道蒲公英可以做药,味苦可以清热解毒,学生算是对蒲公英有了些了解。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就把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出来。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9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一个搞笑的故事,“我”家门前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也随之变色。“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搞笑的蒲公英!“课文的语言清新活泼,比喻生动形象,充满童趣。
蒲公英又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植物,尤其为我们农村小朋友所熟悉,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的探讨。首先从草地出发,“的草地”你见过什么样的草地?展示课题DD金色的草地,从而引出话题,你想明白些什么,学生的脑袋就会随之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此刻见到的是一样的吗?一些疑问出现后引导走进课文,初读课文后并检查生字词。在生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思考每个学生的基础,我们班级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故在此环节上所耗的时间较长。主要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编故事记住较难写的字在必须程度上收效较好。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品读,学生哭仪采用大声朗读,一来能够检查刚才字词教学的效果,二来能够了解课文资料,明白金色的草地主要是在讲述蒲公英的变化。本文的重要线索是围绕着文章的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搞笑的蒲公英!”来写的。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草地的可爱,从哪里感受到蒲公英的搞笑?透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并明白朗读,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感情。在理解草地的`可爱方面能够透过制作简单表格让学生来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主
学习的潜力,并在其他学生补充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效能。在搞笑的蒲公英的品读中,结合学生自身玩蒲公英的经验,提高其用心性,透过自身吹蒲公英的乐趣来感受小作者当时的情绪,加深理解“多么搞笑的蒲公英!”在讲述草地变化颜色的过程中,用手演示蒲公英张开、合拢,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学生也一齐用手演示着,原本平白的文字配上动作开始像舞蹈一样动人。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引导孩子用声音来传达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乐趣,指导个性化朗读。
语文的课堂就应是学生的课堂,应多引导其多读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学习品读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飞翔着,它似乎在许找自由,寻找梦想”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情感积累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0
《金色的草地》是一篇充满了童真童趣的课文,特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以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本篇课文文字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围绕“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进行读书。这两件事分别是: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时,我主要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两兄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体会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学生能体会了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阅读理解第二件事时,我主要围绕问题“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子进行自读感悟:
“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这样以来,学生在自读自悟的体验中,既享受了探究自然之乐,又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大自然。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1
本次教学围绕《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展开,教学目标为: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2、明白草地会变色以及草地变色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欢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在本次教学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教学资料丰富充实,在第一段的教学中渗透了抓词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经过抓住“一大片”“长满”“盛开”这几个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十分的大,草地上的蒲公英很多,激发学生对课文画面的想象,并且结合语文园地一中如何经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第一次场景。
在理解“一本正经”这个词语时,经过让学生表演来理解,学生也都体会到了“一本正经”是形容严肃认真的样貌。在理解“引人注目”时,由于这个词语我们在《邓小平爷爷》这篇课文里接触过,所以我先引导学生自我表达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借助上公开课这个情景,问学生:“你觉得此时在那里谁最引人注目?”请学生答,学生会说:“教师最引人注目。”我之后追问:“此时你起来回答问题,你也显得格外……”生齐答:“引人注目。”将词语的理解融入到当时当下的'情境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第三段草地怎样变色和草地变色的原因时,没有采用先讲后做练习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让学生先做练习,后再讲评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当学生完成练习之后,我再追根溯源学生的答案是从文中哪里找出来的,再去分析原文句子。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时,我牢牢抓住看见草地变色是第一次发现,找到草地变色的原因是作者仔细观察后的第二次发现。并让学生经过比较“看见”和“仔细观察”这两个词语的不一样来比较两次发现的不一样。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仔细观察是用心、细心、耐心、长时间地去看。在两次发现之间作者用了一个句子来连接,“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句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是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过渡句,同时也代表作者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在进行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因为一次无意的“看见”,没有看过就走过,而是进行了“思考”,进行“思考”后,也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
最终在拓展练习中,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在大自然中变化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将自我的观察过程和观察所得仿照课文第三段的样貌写成一段话。既让学生体会学习了作者的仔细观察,也让学生模仿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在本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
在课文第二段的教学中,我经过让学生抓住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的表情和动作来进行表演,在四人小组的合作表演中,有一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进来,也许是因为在平时课堂中这样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和表演训练都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无所适从。
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感觉学生没有太进入状态,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请了好几个孩子才回答出来,孩子们的胆量和表现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提问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比较难,我直接请了几个语文基础较好的孩子回答,没有做进一步的引导,怕课堂时间不够。如果在开场的前半部分孩子们的状态比较好的话,我想后半部分的提问和回答可能会更精彩。
这次教学一共经历了四次试讲,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收获和成长了不少,感觉自我慢慢地开始有了掌握课堂的节奏感和把握教材的细致感。对于我来说,这也要算作是一次小小的蜕变了。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2
新学期开始,我一直在思索,应该如何给孩子搭建一个平台就是让孩子“潜心会文本”养成良好的品读文章的读书品质。
如何读懂一篇文章,要一句一句的品,读出文字后面的思想感情来,要读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讲前两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和孩子们回顾上学期读书的方法。初读文章时要完成哪些的任务,细读要完成哪些任务。在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有目的有梯度的读。三年级应该在上学期的阅读基础上对文字的概括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方面应该有所提高。所以除了和学生构建阅读话题之外我把怎样准确精练的概括文章内容这个任务也作为了培养重点。再讲《金色的草地》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时,有的孩子认为讲的是草地早晨、中午、晚上的颜色。我引导孩子认真读这一段,作者还告诉我们什么了,有的孩子说我知道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我引导学生这一段里有一句话很关键把这两方面连起来了。再认真读文章,找到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呢?然后启发学生这样的内容要把两方面和起来说就准确了。“讲草地的.颜色从早到晚的变化和为什么这样变化。”“讲草地颜色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讲草地为什么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样学生的表达越来越准确精练了。
并且让孩子知道有的文章有中心句,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写的,这句话就可以概括文章的内容,而有的文章需要我们自己来概括,可以找重点句子也可以自己把其中的意思连接起来概括。总之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3
《语文课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注意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通过谈话交流,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并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习分自然段写作,并初步掌握通过抓一件具体的事例突出人物特点的习作方法。
本课的设计,力争让学生产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同时,在师生谈话中,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所以,我先通过玩游戏的教学手段,让那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作文教学的课堂。学生根据我提示的能概括人物特点的内容去寻找对应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这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为了帮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写作的目标,我特意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最熟悉的同学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让大面积的学生都回答了这个问题。然后,通过品读范文,学生知道介绍同学可以按三个步骤来做:1、简单介绍同学的外貌;2、先概括说出同学的特点,再围绕同学的特点选择一件具体、详细的事例来叙述说明;3、概括谈谈自己对同学的感受或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他们知道介绍人物的方法后,就应该让他们付诸实践活动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口头练习,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学生代表的发言就应运而生了。这个环节也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学会了表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也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认为作文教学更应该做到以听说为先导,以品读为基础,以写作为落脚点,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如何让学生想说、敢说转化成乐写呢?创设情境,采用表扬、评奖、提供展览等多种激励措施可就是一个良好的举措了。而本教学中的这几个由说到写的教学环节:交流、积累、构思、修改、评赏,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也符合学生习作的认识规律“感悟生活—理解表达—修改完善—评赏提高”。就这样,写作在师生的交流谈话中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新课标要求“要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愿意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讲评学生的习作更是此教学活动的一个亮点。我着重抓住这两个环节来进行:一是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既有全篇的展示,又有精彩片断的展示;既有当着全班同学展示的,又有小组的展示,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向别人展示习作的机会。二是注意用各种方式来讲评。既充分肯定学生习作的优点与长处,也提出个性张扬但又中肯的建议,使老师与学生的讲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有必要在此提一下的是本教学设计,是经过反复实践,反复修改,不断研磨而生成的。第一次试教,写作主题确定为《我的同桌》,结果发现写作范围太窄了,学生看着这个题目就犯难。经过琢磨,最后把写作的主题更改为《我的同学》,让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熟悉的同学来写。当我把这一教学设计带至本镇的兄弟学校马安小学试教时,发现学生虽然都有很大的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一开始没有更好的突出人物的'特点,结果绕了一个弯,才使“特点”这个词在学生的脑袋生根。所以,经过再一次的修改,我加入了“猜一猜”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异口同声的回答中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抓住人物的特点,才能找到对应的人。由此学生对词眼 “特点”有了比较深的印象。此外,我在指导写作时避免在文体、谴词造句上面面俱到,而是紧紧围绕教学难点“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情,突出人物的一个特点”,并通过多种途径来落实。从几次试教学生所完成的习作来看,所有的学生均能按要求写出同学的特点,大部分学生能举出具体的事例去突出人物的特点,习作内容具体且有真情实感。第二课时评讲习作,师生互动交流也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从而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无论怎样,我都觉得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激发学生说写的热情,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说自己身边人与事、写自己心里的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4
1、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我们语文老师一件重要的工作,本课中在理解“一本正经”一词的意思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理解的方法:读句子,想意思。
2、文中运用类比手法说明蒲公英颜色的变化一段是本文理解的难点,学生理解时较为抽象,如果能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下就好了。
3、在指导学生写写自己在生活中的玩耍的`乐趣时直接让孩子去写,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孩子们先说说“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兄弟俩一样快乐玩耍的时候,你和小伙伴是怎么玩的”,再让孩子动笔写,可能就激发的孩子写作的欲望,写起来就更能得心应手。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特别适合孩子的口味。在写作特色上,描写细致生动,抓住了时间的变化,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读起来很优美。因此在教学中,用一“读”字为教学手段。通过本人的教学设想,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是同步习作练习,都落到了实处。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只要引“读”到位,学生大体都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人在教学中作了课前准备,对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及性质作了些查找。特别是我们山村孩子对蒲公英的认识并不陌生,现在正是蒲公英快开花的时节,课前我让学生回家请教家长,并找了些。这个过程学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乐于完成。孩子们都知道蒲公英可以做药,可以喂猪,牛、羊等动物都喜欢。味苦可以清热解毒,学生算是对蒲公英有了许多了解。于是板书课题,揭示新课。
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本文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要用不同的语调变化,把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出来,把草地上玩耍游戏的童真童趣体现出来,语气要轻松活泼,节奏速度较快。(在这一过程中,是本人在本课的阅读指导上的重点,给足时间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品读、跳读、引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让孩子们在平特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描写生动,这部分的描写虽然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却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不拘一格,多样变化,寓教于乐,赋于生命的课堂。
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写法。本文恰当地运用了打比方,比喻的手法。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的张,合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那么怎样打比方呢?(这是本人在这一知识点上的重点训练)通过出示一些较为深刻形象的例句。如,描写看报时,可以这样打比方:
1、看报就像喝果汁,“咕嘟咕嘟”地喝,不知是什么味儿;如果慢慢地喝,细细地品尝,就会感觉果汁原来是酸酸的,甜甜的'。
2、时间像公平的老人,如果你能善待他,珍惜他,就慢慢地就能感觉他对每个人都不薄。
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捕捉素材?这是本人在文本中的重点讲解与训练。(复述文中描写兄弟俩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唤起孩子的童心令人欲放的一幕。)在这环节中,我口头出示:孩子们,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吧,去呼吸新鲜空气,去采集植物标本,火红的枫叶让人倾心欲滴,招人燃起生命的火焰,去和小鸟一起唱歌,和蝴蝶一起翩翩起舞……让孩子们感到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快乐的同时要用心去体会,写作文时才能把这种感受写得出来。比如:文中“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又发现了变化的原因。这虽然是偶然的,但却是作者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换作别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或者是轻易地放过去了。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自然现象。如:要下雨时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冬天有许多动物为了生存要冬眠。(让学生说)鼓励学生,凡事都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观察,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用一节课的时间安排了习作,训练素材较多,写自己家乡的某处景物,也可以写一种植物,还可以写“生活中的小发现”写“观察日记”)等。
为了突破难点,再次出示第3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观察现象—提出疑问——找出原因。)出示:例子(我家种了几棵向日葵,我每天都去看望它们,有一天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字的认读与书写学生掌握比较好。
总之,学语文,无论用什么方法教学,只要学生有兴趣去读,有兴趣去写,那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方能体现语文的实质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三篇: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15篇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1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经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我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教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活力、才华……我的心境灿烂无比,原先孩子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啊!
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能够突破繁琐的理性分析,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二、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我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样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我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2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家门前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也随之变色。“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篇课文语言浅显,贴近儿童的生活和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的探讨。这节课我主要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让学生体会蒲公英的“有趣”。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发现了什么更有趣的事情?”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草地会变色”很有趣。那么我就出示课文第3段,这一段“草地变色的原因”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内容,划一划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再出示思考题:“草地怎么会变色”?并提供填空题,以及图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即——
“我知道草地的颜色会变,这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上,花朵(),它是(),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首先是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交流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能不看提示,自己加上动作把草地变色这个奥秘说清楚?”通过图片提示,学生代表在讲述草地变化颜色的过程中,用手演示蒲公英张开、合拢,学生得到了感官上的体验,大家一起用手演示着,边读文边演示,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联想、视频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过去的“要我学”转而变为“我要学”,他们从中归纳出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知道蒲公英会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开放,随着太阳的落下而合拢,了解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体验到了探究之乐,体验到了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体会到了细致观察的重要性。由此知道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
这节课的亮点是: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交融。
3、重视阅读方法指导,读的形式多样,要求明确,有层次性。
4、运用表演方式重视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注重对文本的分析。
不足之处:整堂课中,教师自己过于紧张,表情严肃。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老师的评价语不够好。
今后我会加强教师技能学习,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因人施教。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3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教学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并且预习了本课的生字。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学生兴趣浓厚。表演得很好。学生对“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蒲公英到底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不是很清楚。曹宇同学提了个问题很好,他问:“我知道蒲公英是白色的,这里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怎么成了金色的了?”接下来,我们通过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了解到蒲公英花的样子,明白了草地为什么成金色的原因。同学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4
《金色的草地》一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种子时的情形,情节真实生动,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调皮惟妙惟肖,使人禁不住会心微笑,美丽的草地和蒲公英给兄弟俩带来了很大的快乐,而且课文也讲明白了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一现象,效果会更好。
这一课虽然是语文课,但是也包含着科学知识,那就是昼夜交替对植物的影响,昼夜不断的交替出现,光照和温度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植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也会调整自身的情况。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5
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一条线,小作者讲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让学生通过读、演、体会出玩得有趣,在这里与作文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作者又是怎么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把这么一件事描写得有趣生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投入其中,在表演时学生的创造力没有激发出来,除了课文反映的情境,学生自行增加的不多。
第二件事小作者的发现,学生通过读两次不同的发现,体会到了仔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还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最后一段是总结,有的学生说最后一段“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说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间发生了很多事,他们产生了感情,所以特别喜爱。
有的学生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说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是进步了不少。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6
文章记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名老班长接纳党的嘱托,照应三个抱病的小士兵过草地而名誉捐躯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气,动作,说话,映照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结合单元练习重点,依据门生现实,环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计划了如下教学目的:
一、了解本课四个生字。
二、有情感地诵读课文,领会课文的思惟情感,学习班长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
三、实习快速浏览,扼要地复述故事:
力求突破重点:实习快速浏览,通过重点语句领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领会作者对老班长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突破这1重点和难点,我计划了如下教学进程。
一、教学前,应用多媒体播放录相,简介时代背景,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文。
二、从课题入手,直引课文的末了一段,让门生领会“金色”的含意,捉住中心,引诱门生从课文中离别找出老班长的两“笑”,我的3“哭”,并以两“笑”3“哭”为突破口,读中感悟,领会课文表达的思惟情感。结合老班长的外貌,举措,说话,神志的文句剖析,进一步领会老班长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在学法指点上,本课偏重指点快速浏览的法子。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课中交换显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白,捉住重点句感悟全文。课前做到学习甚么,解决甚么题目,成竹在胸。在“快速浏览文章”指点上,借助引诱门生勾勒两“笑”3“哭”,琢磨领会,悟出法子。通过练习,门生悟出快速浏览的重要性,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程序上,我首要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课前铺垫。认识课文配景,寻觅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及课件,为课中教学的有用施行打下基础。2是一条主线贯串始终:即快速浏览──勾勒──领会。快速浏览的对象是全文,勾勒的对象两“笑”和3“哭”。领会的对象是老班长的崇高品格和作者的敬爱与怀念之情。既凸起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公道地串连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条理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吻合认知。
在教学环节上,我是如许计划的:
1、紧扣课题,设置牵挂,使快速浏览有目标的进行
一、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由课题引出题目:“这是一个怎么样的鱼钩?鱼钩隐蔽了一个甚么故事?为何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门生带着题目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索这些题目。
2、互动交换,勾勒重点,细心研读,进步快速浏览的质量
一、交换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陈述次序。
二、交换初读课文后的感悟,引诱提出本课必要解决的重点题目。文章的首要人物是老班长,而标题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为何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灼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三、引诱勾勒老班长的两“笑”和“我”的3“哭”,读中感悟:
起首让门生快速找到老班长让我们喝鱼汤的先后笑了几回并勾勒出来。让门生对比先后两次“笑”有甚么不一样,通过读来领会老班长忠于党的奇迹,舍己救人的心田运动和崇高品格。
第一次是: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一点。唉!一条好年夜的鱼已经中计了,又跑啦!”
第二次是: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蔓延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然后让门生勾勒出文中“我”的三次“哭”。剖析我为何会哭?领会“我”的“3哭”所表达的思惟感情。
⑴望着他那非常严厉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⑵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火朝天的鱼汤里。
⑶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泣着,良久良久。
四、捉住重点,直奔中心,深切体会:
老师质疑,“我”为何小心肠把鱼钩留存起来?“我”说生锈的鱼钩闪灼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是指甚么?为何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让门生进一步通过老班长的神气,动作,说话来领会老班长的精神。
五、情感诵读,体会感情:
让门生找出最使自己打动的部份有情感的诵读,通过诵读,加深对老班长的钦敬,爱戴的思惟情感,感悟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板书设计上,首要表现中心明白,重点凸起,简捷明晰三个特色。
【板书】
老班长两“笑”
金色的鱼钩
“我”3哭
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救人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7
本科教学,除了让学生写好字词以外。在学习课文时,我抓住两点展开学习:1、可爱的草地2、有趣的蒲公英。这两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容易理解,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体会。遗憾的是,结束时我没能点出不管写蒲公英还是写草地,都是为了表现作者愉快的生活,引导学生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受快乐。这样正好能回到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上,也为后面的作文教学打下基础。
一直苦于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一部分学生注意力总是游离于课堂之外,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得更吸引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还需要不断探索,学习。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8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小小的村庄里,有一个女孩子她经常坐在街边,茫然而无辜地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默默地说:“如果真的有天使,我希望他把我的头发变得和别人的一样。”女孩长着一头紫色的长发,在这样一个几乎只有巴掌大小的村庄里,这注定就是悲剧。村里人都认为她是魔鬼的化身,因为人是不可能有紫色头发的。她的母亲很爱她,但是村子里一个很受人尊敬的先知说,如果她的父母不抛弃她的话,灾难就很快降临到全村人头上。她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好狠狠心把她赶了出去。
没有了依靠,女孩就只能靠自己活着了。但她实在太弱小了,粗活她是做不了的,就算她想做,别人也不愿意请她帮忙。有时候饿了,她就只能到森林里去采点果子充饥。有一天,她在离村子很远的地方发现了漫山遍野的白色小花,那小花香气扑鼻,远在十里之外都能闻到;更绝妙的是,就是站在一大片花田里边,嗅到的香味依然还是淡雅温和,一点也不刺鼻。她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花,当然更不知道这就是薰衣草。村民们也从来都没有见过,但他们是爱花的。于是她采了一大把洁白的薰衣草,到村里去叫卖。花香吸引了好多村民,他们忍不住掏钱来买。
从那以后,女孩就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去采薰衣草来卖,村里有一个很穷的孩子,整天跟在她后头,他喜欢这花,他想把花送给自己的妈妈,可是他没有钱买,女孩就每天给他一束。她还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帮瞎眼的老奶奶洗衣裳,帮驼背的老爷爷摘橄榄。可是受过她帮助的人地位太低了,说的话没分量,所以尽管她很努力、很善良,村民们还是不能接受紫色头发的她。他们在买花的时候不假装看别的地方就是匆匆扔下一把钱,拿走一束花,好像多跟她呆一会儿就会厄运缠身似的。
有一天,先知的孙女侮辱了她,还抢走了她所有的薰衣草。她伤心地跑到森林里哭泣。这时有一个很英俊的男孩子走来安慰她,女孩感到又惊讶又开心,因为从来没有人对她如此和善。但她很快就发现这个男孩子眼睛看不见,这让她非常伤心。这么好的一个人竟然看不见世界的美丽。比起自己,她觉得这个男孩更加不幸,自己虽然遭到村民们的排斥,但至少还可以看见丰茂的森林,看见清澈的溪流,看见静默的远山,还有手中这洁白如雪的薰衣草。于是她每天都送薰衣草给他,陪他说话。男孩每天总是抱着她前一天送给他的花,站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等她。
有一天,女孩看着男孩手里的花说:“这可怜的花儿都已经死了!昨天晚上它们还是那么美丽,现在它们的叶子却都垂了下来,枯萎了。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呢?”
“你可知道它们做了什么事情吗?”男孩说,“这些花儿昨天晚上去找你啦!它们知道我看不见,于是都自告奋勇地要替我去保护你。它们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要去看你,为你赶走讨厌的蚊子和臭虫。”
“我怎么不知道呢?为什么你不让它们叫醒我呢?”
“因为你睡得太甜美了,它们舍不得吵醒你。”
女孩的眼眶红了,从这时起,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男孩的眼睛恢复光明,哪怕他看见她以后会嫌弃她。有一天黄昏,女孩卖光了当天早晨采的薰衣草,为了送给那个男孩新鲜的薰衣草,她再次向那个山坡出发。可她实在是太累了,到达山坡以后就睡着了。当她睡着的时候,她听见耳边好像有人在说话。
“她好累了。”
“是啊。”
“她早晨不是来过了吗?为什么现在又来了呢?”
“你不知道吗?她要把最美的花送给森林里的那个男孩……”
“听说那个男孩是个瞎子……”
“就因为他是瞎子,才对我们的小姑娘这么好……”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看见吗?’
“当然有啦!森林里有一眼泉水,传说是爱神的眼泪,那泉水能让任何人的眼睛恢复光明。”
听到这里,女孩一下子就醒了,她睁开眼睛,却什么人也没有看见,但她一点也不害怕,因为她的心很平静,她知道一定是有好心的天使在暗中帮助她。她记住了梦里说的每一句话。她采了一大束花送给那个男孩,对他说,她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过几天才能回来……女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潭泉水,她小心翼翼地装满了瓶子,兴奋地往回赶。当她把泉水递给男孩的时候,她一点也没有犹豫。她看得出男孩子很兴奋,他的喜悦让她很安慰。就在他将泉水往眼睛上擦的时候,她悄悄地离开了。
泉水使男孩子的眼睛恢复了光明。周围有月光从树枝之间射进来,他看到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也看到了手边洁白如雪的薰衣草,甚至还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山精在快乐地玩耍。但是他却没有看到他心爱的女孩。女孩子悄悄的离开了,她不希望男孩子看到她的模样,看到她紫色的头发。男孩很伤心,但是他却找不到这个女孩。小山精们每天成双成对地骑着树叶和长草上的露珠摇来摇去,可他们谁也不能告诉他,女孩在哪里。
有一天,看着手中渐渐枯萎的薰衣草,男孩决定到薰衣草盛开的地方去找寻那个女孩。他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里,但是风儿送来了薰衣草的香气,这香气就像游丝一样,他循着这香气一步步往前走。在太阳落下之前,他终于来到那个开满薰衣草的田野。他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女孩。女孩惊叫着逃走了。男孩子追了过去,一把拉住了她。女孩哭着说:“我是一个怪物,我们不能在一起……谁跟我在一起,厄运就会降临到谁的头上。”男孩一把拥住女孩,告诉她:“我不在乎!我爱你!”就在男孩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天空中顿时闪起一片光芒,好像满天的星星都在向他们落下,流光飞舞中,女孩头发的颜色化成一片光雾,渗透到所有的薰衣草花瓣上,女孩的头发渐渐变成了金色,光耀夺目,纯白的薰衣草则变成了紫色的海洋……从那以后,薰衣草就一直是紫色的了,人们都说,这花的颜色就是爱情的颜色……”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9
《金色的草地》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以儿童生活为背景。《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为: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所以,教学开始,我告诉孩子们,这篇课文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快去读一读。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学生通过自读,找到了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那当时欢乐的场面。学生兴趣浓厚,能通过朗读把那高兴劲读出来。我还提醒孩子们,你也做过这样的事吧,如果你能写下来,可能你比作者写得还好,鼓励孩子们来写作。学生对“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也找到答案。在此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来思考,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爱提问题,为什么他又很快找到了答案,说明他善于观察。从而引导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了蒲公英给我带来的乐趣,所以,我才喜爱蒲公英。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样的一篇小文章他们也可以写,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整节课,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度过,真正地感受了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10
由于刚开学,教师用书一向还没有来到,所以上课只能够按照字、词、句、课文等几方面资料进行学习。字、词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能够教,能够组织小组听写。最终教师听写过关。从中看出学生自学水平还是有的,只可是学生对于自学没有兴趣,总是在别人的激励和逼迫下才能够认真仔细的学习。经过听写,仅有极个别学生出现了极个别错字。这样做也与我们才学习的洋思教学挂了一个小钩。对于课文的学习,由于没有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师用书,所以找不到头绪,只是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让组长检查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高兴的语气读出来。并且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作者对草地的喜爱和蒲公英的趣味。并且学生也能够在读中体会到学习和课文中的乐趣。对在过早地上玩耍学生很感兴趣,异常是对过早地变色的第三段,学生既能够有感情的朗读,也能够熟练的背诵。这样就能够积累不少的语言。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异常是课文中描述“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述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教学前,我准备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还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资料都比较浅显,学生经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资料。教学中,我用下头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景:“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孩子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进取性,让孩子在平和、简便的氛围中学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能够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能够不拘一格,能够多样化。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11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由于刚开学,教师用书一直还没有来到,所以上课只能够按照字、词、句、课文等几方面内容进行学习。字、词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可以教,可以组织小组听写。最后教师听写过关。从中看出学生自学水平还是有的,只不过学生对于自学没有兴趣,总是在别人的激励和逼迫下才能够认真仔细的学习。通过听写,只有极个别学生出现了极个别错字。这样做也与我们才学习的洋思教学挂了一个小钩。对于课文的学习,由于没有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师用书,所以找不到头绪,只是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让组长检查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高兴的语气读出来。而且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作者对草地的喜爱和蒲公英的有趣。而且学生也能够在读中体会到学习和课文中的乐趣。对在过早地上玩耍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对过早地变色的第三段,学生既能够有感情的朗读,也能够熟练的背诵。这样就能够积累不少的语言。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教学前,我准备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还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孩子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组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那么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以朗读为线,读中想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内容的同时,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的想想吧!有的说:“绿绿的草地一片生机,好象大绿毯。”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上面就象绿宝石一样。”那我就接着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就象戴上了皇冠,就象穿上了黄灿灿、亮晶晶的衣裳。这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因为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而学生的精彩语言远远超过平常之语。真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12
《金色的草地》一课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了作者讲述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让学生通过读、演来和生活实践来理解难点词语“一本正经”“绒毛”,读作者和弟弟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来体会出作者和弟弟玩得有趣。
第二件事情通过让学生找出“我”的两次发现,并找出两次发现的不同之处,体会到了仔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最后一段是总结,作者有感而发,学生在读完后能体会到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由于第三自然段的铺垫讲解,学生们能说出作者这样说的的原因。
朗读是语文外在的表现,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课堂中还应更注重让学生想象画面,通过抓住字词的训练让学生达到有感情的朗读。在生字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单纯的去教学生识字认字,而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把识字教学穿插在阅读教学中。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这就是课改带来的巨大变化。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13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金色的鱼钩》是鲁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抓住我们感动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我设计了以下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在教法上,按照“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受,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让学生在阅读的全过程中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基于此,我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
主要借助导学案学生自主完成,课前已经发给了学生预习提纲,在导学案明确的要求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独立认读和识记“青稞面、抽噎红锈、颧骨、两鬓、搪瓷碗、熬过、收敛、搀扶、奄奄一息、喜出望外、无边无涯”12个词语,初步了解生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检查本文的主要内容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初步印象,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首先出示学习提示,出示这样一个问题:那你为什么感动呢,相信大家肯定心里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下面我们根据学法提示再静心地默读课文。在自己感动的地方,通过哪些词语感受到了什么,写出自己感动的原因。运用读文,圈划,领悟等学习方法将课堂充分放手交给学生,朗读与默读结合,读与动笔圈画相结合。让学生去抓文中关键的语句,引领学生再读文本,精读体验。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进行个体探究性阅读,从而让老班长这一光辉形像在每个同学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在学生充分精读及小组内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展示交流文中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动的原因。在学生的交流中利用精心设问、角色体验等策略,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不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觉,读出味道,使学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感受到老班长那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领悟塑造老班长这一形像的写法。
这里主要是通过再现一段运动会上于航同学获得跳高比赛的冠军的简单过程,让大家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刻画老班长形像的表达方法进行修改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
跳高架前只剩下于航同学一人了。这时横杆已升到了1.56米,比去年的跳高纪录高出一厘米。比赛的哨声响了,只见李鹤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了横杆,轻松摘得金牌.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14
《金色的草地》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到了晚上又变回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通过这篇课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意识。我抓住两个问题来重点学习,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以及解释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一、谜语引入“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到西来飞到东,到处安家忙不停”和有关于蒲公英的图片来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表演促读。教学中,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的快乐心情,我请了两位同学生上台来分别扮演哥哥和弟弟。我让学生表演俩兄弟玩耍的情景。抓住词语“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朝我脸上吹”重点理解,动词的运用也很形象,学生把俩兄弟的开心、快乐表演得淋漓尽致。这样既给予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兄弟俩快乐的心情。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解释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这是理解课文的难点,课下我让学生充分查阅蒲公英的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及性质。孩子们对蒲公英的认识并不陌生,现在正是蒲公英快开花的时节,课前我让学生回家请教家长,并找了些。这个过程学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乐于完成。孩子们都知道蒲公英可以做药,味苦可以清热解毒,学生算是对蒲公英有了些了解。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就把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出来。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15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 “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 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第四篇:《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篇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组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以朗读为线,读中想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内容的同时,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然后,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因为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第一、没有能够突破繁琐的理性分析,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第二、没有跳出文本,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能引导学生深入想象:自己在这片草地上会怎么玩?这片草地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效果则更好。课堂上学生生成的东西少,说明老师没有打开学生的思维,没有放飞学生的思想。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多引导其多读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学习品读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飞翔着,它似乎在许找自由,寻找梦想”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情感积累都将会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2
《金色的草地》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以儿童生活为背景。《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为: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所以,教学开始,我告诉孩子们,这篇课文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快去读一读。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学生通过自读,找到了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那当时欢乐的场面。学生兴趣浓厚,能通过朗读把那高兴劲读出来。我还提醒孩子们,你也做过这样的事吧,如果你能写下来,可能你比作者写得还好,鼓励孩子们来写作。学生对“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也找到答案。在此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来思考,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爱提问题,为什么他又很快找到了答案,说明他善于观察。从而引导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了蒲公英给我带来的乐趣,所以,我才喜爱蒲公英。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样的一篇小文章他们也可以写,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整节课,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度过,真正地感受了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到了晚上又变回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通过这篇课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意识。我为这篇课文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教会学生认识“钓”“拢”,会写“耍”“装”等生字以及正确读写课后生词。设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第二个课时主要是学习课文,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以及解释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我上完这篇课文后仔细反思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一则谜语“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到西来飞到东,到处安家忙不停”和有关于蒲公英的图片来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的快乐心情,我请了两位同学生上台来分别扮演哥哥和弟弟。这样既给予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兄弟俩快乐的心情。活跃了课堂氛围。
不足需要改进的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上课时没有注意多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
2、第一课时由于对每一个生字都做了详细的讲解,不仅耽误了很多时间还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字积累,对于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已经可以通过自学来掌握,上课时只需提醒学生多注意简单生字的笔画和它的像形字,而重点应放在像“绒”“瓣”“趣”这样的复杂生字上面。
3、对于反义词和近义词单独拿出来讲既抽象,学生也不易理解。以后我会将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多音字放在课文中来讲,用同义替换或反义替换的方法。这样学生应该更容易接受。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特别适合孩子的口味。在写作特色上,描写细致生动,抓住了时间的变化,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语句优美。加上课件动画,很快调动了孩子们积极性。
课前,我让学生对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及性质作了些查找。特别是我们农村孩子对蒲公英的认识并不陌生,这个过程学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乐于完成。孩子们都知道蒲公英可以做药,味苦,可以清热解毒。学生算是对蒲公英有了许多了解。
课文的第四段,写了蒲公英早中晚的变化。在教学设计时,我编了一个童话:老师扮演去草地赏花的人,学生们扮演们一棵棵小蒲公英。早上,当我来到这片草地时,让学生用两个攥着拳头的小手,支起来,手腕合在一起,做出合拢的样子,中午我路过草地时竟然惊奇地发现蒲公英开了,这是学生合拢的两只小手轻轻伸开,然后挥动着身体与头部,就像一朵随风飘动的金色蒲公英!傍晚时,孩子们举着的小手慢慢合拢。然后各小组挑选赏花人与扮演花朵的`人,反复演练。但在教学时,由于时间安排不妥当,最精彩的这部分没有展演到位。感觉有点遗憾。好在孩子们聪明,总体效果还不错。
最后,我问学生有什么收获?学生说“作者认真思考,仔细观察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还有的说“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美很美”。
是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从此都做个有心人,用心生活,感受美好!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5
《金色的草地》是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作品,文章生趣盎然,充满了儿童气息,通篇极力体现人与大自然互动的和谐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课文。前一阵我参加课程研讨,再看数篇这一课的设计,也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有几点细节处理得当,会使课堂更添生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点题明旨,确定学习目标
首先,教师要备好课文的题目。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是本学期的要求之一,在开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基础上,上课伊始,针对课题,让学生辨析,即不但明白“金色的草地”是什么意思,还要读出体会到的情感,思考文章意图和立意。做到在领会题意、感受意境的基础上,读好课题,达到铺垫情感、渗透文意的效果。这种铺垫,是整节课的内容基础,是教学情感总的.领起,起到“点睛”的效果。
二、注意细节,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可以少或者不在突破疑难句、知识点上花费太多时间。同时,如果能让学生做到一边读好一边理解课文内容,就能完成释疑解惑,并同时传递课文中的人文情感。所以读好课文中几处关键的句段,是本课的突破方法之一。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引导和评价很重要。教师应该力求做到把握细节、语言规范,做到描述准确、到位。
比如“他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茸毛朝我脸上吹”等长句子,充满情趣,但又比较难读。教师指导时,也要尽量使阅读练习具体到细节。比如:不能只要求学生“三到”──眼到、心到、口到,我认为根据心理学的认知规律,这是有先后顺序的。所以要教给学生读书的细节,教学生眼睛先看到文字,然后用心思考怎么读,最后脱口而出。在实践中这个过程很短暂,但是必须反复训练,尤其是针对总不能把课文读通顺的中低年级的学生。学生只有在真正学会方法后,经常使用这些方法,才能读好书。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耐心和爱心就显然是最珍贵的。
又如:“读清楚”、“仔细读”、“读出感情”这一类的语言太概括,学生难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执行,对读书的行为就没有有效指导,所以应该避免使用。教师应该多教给学生:先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准确,再把词和词连接起来多读几遍,然后在适当的地方做停顿,最后要尽量表达出词的意思,读出音调的高低变化来。这其实就是把句子读准确、通顺、有感情的过程。也是教学语文工具性的最好体现。
如果工具性的步骤可以细细指导,那么本课的人文性则更多需要在授课细节中引导和渗透。如:对“我”开始观察到的和后来的新发现,进行前后态度的对比。通过让学生体会“我”对蒲公英的情感变化,实现亲近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教育。以“我”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这是平常我们“说教”所达不到的。所以结尾的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并且可以锦上添花。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谈自己如何理解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的心灵在交流中感悟、提升。
三、写练结合,力求扎实
特别要提到的是:我曾经听过几堂这篇课文的公开课,看到一部分精美的课件,但有一件遗憾的事情,就是有的教师在课件中出示的文字资料,选用了其他字体,而不是正规楷体。我认为这是遗憾:在小学,尤其中低年级阶段,是学生领悟汉字的笔画和结构的奠基时期,让学生读、识、写规范的楷体字,有助于学生学习准确、美观的汉字。所以我们给学生展示的课件及辅助材料等,一定要用楷体字,就像我们的语文课本一样,让学生在扎实的学习过程中成长起来。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6
【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
师: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
(板书:( )的草地)
(生各抒己见。)
师: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金色)
生:没有。
二、认读生字词
师:你们想去见见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
(出示生字词,生自由读生字词。)
师: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
(出示生字词,抽号检测学生认读情况。)
(生抽号认读并带读。)
师:同桌互读。
(生同桌互读检测。)
师:检测。
(师指字,全班齐读。)
师:耍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似?
(师板要字,区分字形。)
(全班书空。)
师:钓字和哪个字相似?
(师板钩字,区分字形。)
(生在桌面上书空。)
三、感知课文
师:看来生字宝宝读得不错,管理员说你们可以拿到入场券了。现在让我们手拉手,带上生字宝宝到金色的草地上玩,谁愿意跟我一起去?
师:听老师读课文,什么时候愿意和老师一起欣赏,可以跟老师一起读。
(喜欢的段落站起来读。)
师:美吗?你们读得比老师好,但提个小意见,遇到逗号、句号要停顿。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草地的什么秘密?把它画下来。
(板书:发现)
(生:读、画、自己说说。师巡视。)
师:请在小组开个新闻发布会,说说你在草地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
师:管理员很欣赏你们,想让你们由考察家变成考官,把你发现的秘密变成问题,考考其他同学。
(生自己准备写提出的问题。)
师:抽号读出自己的问题。
生:早上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板书:早上 绿)
生:为什么早上的草地是绿色的?
(师指导朗读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女生读、男生挑战女生、全班读。)
生:中午的时候,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师:你请谁来回答?
生:因为中午的时候,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所以草地也是金色的。
师:把这个秘密告诉你的同位。
(同位互说。)
师:你们一起告诉我吧!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知道的站起来读。
(齐读句子。)
师:你们还有问题提出吗?
生:傍晚的时候,草地为什么又变绿了?
(板书:傍晚 绿)
师:为什么小作者那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生:仔细观察。
师:无论什么事,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秘密。作者喜欢草地,喜欢蒲公英吗?从哪知道?
(齐读最后一段。)
师:蒲公英会睡觉,会起床吗?
生:蒲公英花朵合拢时是睡觉,花朵张开时是起床。
四、拓展延伸
师:如果你来到这,你会怎么夸这草地?这么美的草地,你和父母欣赏,请你回家后向他们介绍草地的秘密。
【点评】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交融。
3、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质疑的能力。
4、在复述中渗透语言的内化。
5、读的形式多样,要求明确,有层次性。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的导入没有太多的铺陈,谈话时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紧密联系在一起,设置了悬念,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二、强调自主学习
1、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生字的能力,课堂上老师直接检测学生预习自学的情况,根据反馈进行调控。并针对重难点进行指导,如字形的区分。
2、在重视自学自悟的同时,有效地把自主与合作融合起来,不仅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还让学生自主参与组内及组间的合作学习。老师设计从考察家发现草地的秘密,到开新闻发布会,到考官提问,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达到自主的学习。
3、小组合作:
组内合作更有效的帮促后进的学生,抽小组提问其他组,既能起到检测各组学习情况的作用,还能以各组之间的提问帮助理解感悟本组还没注意到或领悟到的句段。通过合作,加大学生的参与面,同时增加学生的练习量,使更多的学生能在同一时间进行语言的训练。这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
三、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质疑的能力
1、在初读的自读自悟中,加强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在原有读书方法的基础上强化这种习惯的培养。
2、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老师检测完生字,让学生按照自己已有的读书习惯进入文本去学习,看能读懂什么,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老师抓住学生回答中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展开教学,突出教学的重点。然而能够读懂词句,只是停留初步感知层面,为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句段,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读懂了句子的基础上当考官提出问题靠靠别人,这是对文本理解的一个方法指导,能够提出问题,才能感悟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意味。这是一个有效自主的阅读方法。
四、老师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这是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记忆和积累的训练。如果能在课堂上呈现,并进行指导,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节是第二课时,重点理解蒲公英的变化,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以情贯穿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蒲公英这种小花呢?
(生读后纷纷举手。)
生1:我认为作者和弟弟吹那小绒毛玩很开心,所以他就写蒲公英。
生2:因为作者很喜欢蒲公英,课文里写着: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生3:蒲公英一会黄一会绿,很有意思。
二、引入情境,体会感情
(大屏幕显示)
一个小孩吹蒲公英种子,同学们看后笑逐颜开,哎,真有意思!那时候我也玩过。
师:吹过这种绒毛的小朋友请举手。
生:老师,我们屯水壕边上有婆婆丁,我们上学路过,经常吹着玩。
师:是吗?那一定很有趣了。
生:可好玩了。
师:可好玩了?能换一个词吗?答案就在书中。
生:可开心了。
师:小作者和你们一样开心,把你自己融入到课文中,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敢站起来读,同学们听听他开心吗?
(指导学生朗读。先叫不好的学生读,大家评价后再叫好的同学读。最后同桌读。)
师:这么开心的事后来怎么不做了呢?
生:因为他有了一个新发现。
生:他发现蒲公英和我们一起起来一起睡觉。
生疑惑地:老师,蒲公英的花瓣怎么像我们的手呢?怎么合拢?
师:这样吧,我们和小作者一起去看看他的新发现。
(大屏幕显示) 公鸡打鸣,草地是绿色的',画外配乐朗读课文:那天──而是绿色的。中午,草地一片金黄;傍晚,草地又绿了。一个小孩走近草地,一株蒲公英特写在小孩脑中浮现:早晨花瓣合拢──太阳升起花瓣慢慢张开──晚上又合拢。
(学生在下面有说有笑,你看那花瓣!课文读得真好听!)
师:怎么样?说说你的新发现吧。
生:我看到蒲公英早晨花瓣都合在一起,没开花,到白天才开花,晚上又并上了。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
(叫刚才提问题的同学)
生:蒲公英开花的时候就像这样(手掌张开成花状),合上的时候好像这样(手指并成团状)。
师:你这样比划倒很形象,大家都可以学学。
这次我们小组读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草地和蒲公英的样子,一会咱们小组比读。
有了这个新发现作者会怎么想呢?
生:原来蒲公英这么好玩,一会开一会合。
生:作者肯定想,以后别揪它了,它到晚上也睡觉呢。
师惊奇:你怎么知道的?
生:你看课文里不是写着吗,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一起起床
师:你可真棒,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去了,而且读得很有感情,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吧。
作者都想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了,他是把蒲公英当成了自己的伙伴。对待自己的伙伴能像刚才那样吗?再来一遍。
(生再读。)
师:这才更喜欢蒲公英了呢。其实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就像我们的伙伴,我们应该爱护。
三、通读全文、回到整体
大声读全篇课文,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声音里,哪一个能像小作者一样喜爱蒲公英,就站起来读课文。
四、利用方法、课外延伸
你也有喜爱的花草吗?和同桌说一说。老师给你们三天的时间,你去仔细观察,三天后我们来到课堂说说你的新发现。
(再让学生说说观察方法。)
【反思】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让学生从文章整体入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然后抓住关键部分,前后联系,上下贯通,理解内容;再回到全文,认真品味,体会思想感情。我在这节课中正是按从整体到部分又到整体设计的。抓住了新发现前后我们对待蒲公英态度的不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又从重点段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能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当中。课堂中让学生读中悟情、以读促情,学生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总之我在教学中能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教学语言在精炼些、幽默些,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7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文语言平实,资料也比较简单。本组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本课的重点就是透过对资料的明白,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那么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以朗读为线,读中想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资料的同时,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的想想吧!有的说:“绿绿的草地一片生机,好象大绿毯。”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上方就象绿宝石一样。”那我就之后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就象戴上了皇冠,就象穿上了黄灿灿、亮晶晶的衣裳。这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学生透过读课文,大体上明白课文资料,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状况。在指导学生明白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能够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能够不拘一格,能够多样化。透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正因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而学生的精彩语言远远超过平常之语。真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透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8
课文描写了俄罗斯乡下的一对兄弟在一大片开满蒲公英的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快乐成长的情景,表现了“我们”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朴实的乐趣。
在教学的时候,我非常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珍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读自己的书。力求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对话中、合作中、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精读深思、切己体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人物,分角色读、演描写哥哥(弟弟)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语句,边读边想象情景,边读边体会句子中那些有趣的“骗”过哥哥(弟弟)的.词语。接着,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本正经、使劲、假装、打哈欠”等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将生动有趣的玩耍情景再现于头脑中,并通过不同的表情、语气、动作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将自己独特的体验表达出来。
对于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通过学生默读思考,合作交流,全班对话,师生合作,自己解决“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这一问题,并在合作探究中读懂课文,感受草地的有趣。
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着力让学生潜心品评,在多元解读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在读中体会“我”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草地朴实、真挚如同朋友般的爱,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关系。
非常可惜的是,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么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9
《金色的草地》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的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趣。
本篇课文的生字有些难写,我把写字教学放到了后面集中识记。比如按结构进行分类指导,先整体观察,再注意各部分摆件的位置,其次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对于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例如:教师引读、分角色读、默读重点段落等,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其次,揭示草地变化原因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疑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边找边勾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分别画出早晨、中午、傍晚的草地及蒲公英的花开放和合拢时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时间的变化,描写了草地和蒲公英一天的变化,特别是对蒲公英花瓣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有些拖沓,还不够精练。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的还不够自然。而且我还应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适时进行默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0
《金色的草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地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这一维度,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根据本节课的课堂效果以及学生教师的综合表现,特做如下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情境渲染,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绿茵茵的草地,旨在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捕捉孩子兴趣的着力点,让学生快速地走进文本。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例如:指名读段落、教师引读、分角色读、多人次品读、默读重点段落等,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扫清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和主人公一同走进草地,去感受在草地上玩耍时的那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草地由衷的喜爱之情。揭示草地变化原因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疑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边找边勾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分别画出早晨、中午、傍晚的草地及蒲公英的花开放和合拢时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的权利回归给学生,同时我能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着力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时间的变化,描写了草地和蒲公英一天的变化,特别是对蒲公英花瓣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做到尊重学生,我始终用我的微笑来感染着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这节课我至始至终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去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我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目标更容易实现,从而去体会那份成功的喜悦。
当然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有些拖沓,还不够精练。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的还不够自然,有拼凑的痕迹。而且我还应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适时进行默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
当然这节课仍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会进行锲而不舍的学习和实践,期待着有一天,语文课能因为我而多姿多彩,我也能因为语文课而魅力无限。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1
多少年了,备课的时候一直在反复抄写这条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课的时候,也反复在重复:“在执教的时候,我努力做到以读代讲。”语文的学习为什么要总是强调“读”呢?有不少老师曾经发出这样的质疑:“我们是在学习语文,不是在培养播音员。”
渐渐在教学中深刻领悟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了,说明里面的字都认识了,他能够读准断句,能够基本领悟文章的内容了;能够读出情感了,说明他就能够领悟到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能够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在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情感的练习中,识字、理解词语、理解句子和段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情感熏陶、美的熏陶、写作的方法等等一切都将得到训练。
支玉恒老师说过:“只要去读,所有的语文训练都在其中了。”
“以读代讲”、“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原先我知其然,能够遵循去在课堂上落实,现在我知其所以然了,就要更好地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读、再读、再读……
学习第二课《金色的草地》,原先预设是这样的':这篇文章不难理解,重在感受兄弟俩的快乐和草地的迷人;再加上学生在课前已经按照要求预习课文,那么,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检查初读、指导朗读,应该是很能完成的。
课堂上却有了变化。
首先,学习本册语文之前,布置了前两个单元课文的预习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自主识字,能够会写本课生字词。
但是,这预习的要求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自觉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就这样去做的。所以,在《金色的草地》一课初读的时候,请了四个班里读书最少的孩子来接读课文,他们就出现了漏字、读断句子的现象。(虽然这样,但是这几个孩子相比他们从前的读书进步了很大呢!)
其次,课堂上孩子不能做到静心读书。初读完课文之后,问:“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呀,请你默默读课文。”有的孩子左顾右盼、有的孩子读一会书就抬头看看我、有的孩子眼睛盯着课本,半天没有动一下,但是桌子底下的双腿却在不断摇晃。
以学定教。根据孩子的学习状况,改变了预设,一步步带领孩子走进每一段,去触摸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这课中,读、读、读,在引领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中,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大部分孩子领悟到了文章的情感,也能读出来了。
语文的魅力,就是在这有滋有味的读中感受到的,
语文的快乐,就是在这和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的。
语文的能力,就是在这一遍遍的读中得到训练的。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2
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
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印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表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件事情的时候,我通过课件演示蒲公英与手掌对比,蒲公英的'花开及合拢的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做花儿,根据老师出示的时间来变化。这些表演动作虽然很简单,但却能激发学生很大的兴趣,并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反思教学过程,觉得有下面几点成功之处:
第一,把握住了学段目标,教学内容设置合理。教学过程中始终抓三年级的目标,把词语教学落在实处,一方面是读准字音,一方面是理解词语的意思。由于把词语与句子结合在一起,结合语境理解的同时还及时指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读通顺,所以时间用得少,效率比较高。这样做也使朗读指导更加有层次,保证了读的次数和质量。
第二,关注了学生特点,教学难度把握恰当。因为是三年级上学期,而且是刚开学不久,孩子还只相当于二年级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理解的深度是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不人为拔高学生的理解,不强求学生能够一次回答到位,注重缓评价、积极评价。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抓住了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过程设计科学。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基础知识积累有限、学习方法掌握有限,因此,教学设计把扫清词语障碍和读懂课文内容作为重点,而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把体会课文表达情感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二课时;把生字中的二、三个,在第一课时指导书写,其余放在第二课时,分散书写减轻负担。这样的设计既有前后照应,又有梯度层次,学生自然可以学得轻松。
第四,联系生活谈感受。这一步的教学给了学生一个充足的空间,通过全文朗读谈谈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学生既可以谈学前、学后对蒲公英的认识,也可以谈自己喜爱的花草。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认识、新的想法、新的收获、新的提高。然后请学生课后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这样,把语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感悟学习语文的兴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条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地摸索着、尝试着。《金色的草地》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特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
我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兄弟俩在尽情玩耍的情景,深刻地体会童真童趣。我特意指导学生进行表演。“现在我想给大家创设一次当演员的机会,高兴吗?”同学们顿时雀跃起来。“首先应该明确,我们表演课本剧是不是为了痛快地玩一会儿?”同学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我们表演为的是走进文中,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情感。要想当好演员,首先要记住台词……”于是我就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然后让学生讨论两个孩子的情感变化,让学生认真地研读“剧本”,探究“角色”,让四个人小组合作,自主地选择角色、进行排练,要求学生能投入剧本,进入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理解、情感。
三年级的孩子还有些好动,很难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故意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玩的时机,给孩子一次玩的机会,也不失为一项好的举措。当然,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分寸,要让孩子玩得其所,玩得有价值。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4
今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第2课《金色的草地》。课虽说是上完了,但这心里却怎么也放不下。
一首小诗开场,不知道会给孩子们留下点什么。学习这一课之前,我利用早读时间,把一首《蒲公英》诗歌抄在黑板上。这时也有不少孩子把这首诗抄在了自己的手抄诗集上。课前,领着孩子们读了几遍,可惜没有时间与他们一起品味这首诗。这首诗能给孩子们留下什么,此时,我这心里,却是没有一点底。新经典诵读培训后,让我一直放不下的就是那一首首文字优美的诗歌,是呀,如果把那些诗歌加入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不是更有意思呢?这节课,也算是个尝试吧。
雨潇的问题,带走了聪明的小猴子。看看课文学习得差不多了,我问孩子们,在学习课文后,是不是解决了预习时没有读懂的问题?如果有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因为,这篇课文不是很难理解,所以,此时几乎没有孩子再举手提问。正在进行下一个环节时,雨潇却举起了手。叫起雨潇:“课文中写‘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可我们都起床了,为什么蒲公英还在睡觉呢?”
这个问题,还真值得研究研究呢。早上,蒲公英的花可是合着的,我们可不可以理解它还在睡觉呢?到了中午花才张开,噢,到了中午蒲公英才开花呢,那个时候的我们早就起床半天了。单从文字上解释,一时还真说不清楚。我该从什么角度上与孩子们一起理解这个问题呢?先让我想一想再说吧。不过,在思考的过程中,把聪明的小猴子交到了雨潇的手里。是呀,聪明的`小猴子应该属于他这们关于质疑的人。
没有“一本正经”地备课,栽在了“一本正经”之上。在检查孩子们认读生词读到“一本正经”的时候,突然想到要让孩子们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说来惭愧,一直都理解这个词多多少少带有贬义。“瞧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哼,一本正经的,好像真的一样。”平时,我总喜欢这样说。这回坏了,因为我这样的印象,所以在孩子们说“我一本正经地写作业。”时,我提出反对意见。
放学了,锦雨打来了电话,电话里,锦雨告诉我,因对“一本正经”的理解不一样,他跟妈妈争执起来。这小子总是这样认真,不把问题捣腾明白,他是不会罢手的。好,我就喜欢这样的认真劲儿,有问题,就得弄个明白才对。不过,因还有事儿,只能告诉他明天咱再解决这个问题。
晚上,我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查查一本正经的意思。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看了这解释,哎呀呀,我的理解真是偏颇了。现在看来,学生们的“我一本正经地写作业。”“我一本正经地读书。”应该都是对的。
明天课上的第一件事儿,我就是要“一本正经”地告诉孩子们,明天他们用一本正经造的句子都是对的。
最重要的是,我会一本正经地把聪明的小猴子递到锦雨的手里,聪明的小猴子,不跟这样爱学习的人交朋友,又跟谁交朋友呢?
这一节课,不光是孩子们有收获,我也收获多多呢。当然,同时也提醒我,以后的备课,要细致再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地雷”。呵呵!这地雷,可是能炸人的。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
作为一个新任教师,对教学和学生的情况都了解的不够深刻,尤其是对于教材的把握,于我而言也是最困难的。在上一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不能充分的把握好三年级学生的学情,造成我给孩子们讲课内容有些偏难,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课的内容涉及较深。这是需要自己反思的地方。
上节课我讲的是语文金色的草地,我分配了两课时,第一课时,领着孩子认识生字词,主要以读为主,主要是开火车读,指名读,在读的过程中,纠正一些孩子的错音,以及易出错的字音字形,让他们加以区分!我认为第一节课还是很不错的,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我满心欢喜的以为我和孩子的适应期结束了,他们终于慢慢适应了我的教学方式了。
正当我欢喜的准备第二课时的时候,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却怎么也调动不起来,我设置的问题,孩子们回答的更加是炉头不对马嘴,我开始有些慌乱了,放慢课堂进程,我试着开始引导他们说出我想要的答案。平日里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们的手也放下了,不爱回答问题的手,更加是罕见。整个课堂回答问题的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个同学,我试着给举过手的同学一些暗示,给其他么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学生一个机会。但是这样的方式也似乎并不奏效。就这样,这节课变成了我带领着少部分同学的学习。我很困惑,为什么平日里爱回答,爱举手的孩子们都哑口不言了呢?
课下我请教了老教师,后来才发现,我太想给孩子讲明白,所以在自己的语文书上标注的满满的,希望自己每一个句子都能够分析到,让孩子们体会大自然的美,以及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就是因为自己希望孩子能够明白,能够听懂所以讲的太多了,设计的题目也忽视了三年级孩子的情况,虽然他们挂着三年级的`牌子,但是实质还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学情分析。包括老教师带领我认真阅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发现三年级的孩子还是以读为主,能简单做到不指读,学会默读就可以,但是我却直接让他们开始默读课文,这样无无疑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太难了!
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我自己要做的首先要紧扣教学目标,其次降低讲课的难度,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不能以成年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们!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填空式的教学方式,让孩子自己试着在文中找一找,最后填一填。既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又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最后在表扬方面一定要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事情,例如声音洪亮,读得认真,流畅,听得很认真,等一些启发性较强并且具体的表扬,让孩子明白,你是在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
最后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成长起来!
第五篇: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
《金色的草地》首先写了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小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那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文章接着写了窗前的草地上有许多蒲公英,每当它开放时,草地就变成了金黄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早晚是合拢的,只有中午才张开黄色的花,草地因此而变成金色。从那时起,“我们”更加喜爱这种花,意识到草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课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
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边读边进行表演,我鼓励学生在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但略有遗憾的是,在这个环节里,因为学生好动的孩子居多,导致表演过程中时间上有点拖长。
课文中第三自然段描写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一片金黄,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读着这个内容,看着孩子空洞的表情,我明白,这草地到底有多美?由于距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是他们想象不到的。教学伊始,我运用课件的演示,引入情景。于是,我借助电脑课件演示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一片片金色的草地……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了这一情景,当孩子们亲眼看到金色的草地时,不时发出惊讶声、赞叹声:“太美了!”“哇,好棒哦!”……接着让他们在美的情境的烘托下,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并说说自己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孩子们个个神情激动,跃跃欲试:“我想在草地上打滚儿,睡觉。”“我想在草地上和爸爸、妈妈照相。”“我想和老师、同学们在草地上做游戏”……恰当地使用课件,不但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而且帮助他们很好地感悟了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孩子们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又让他们通过读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到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这种直观手段的运用,激起了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学生的精彩语言远远超过平常之语。真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再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的某些想象有了具体实际的展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学来兴趣盎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孩子们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时,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因为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我想这就是窦桂梅老师说过的:“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的真谛所在吧!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2
《金色的草地》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以儿童生活为背景。《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为: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所以,教学开始,我告诉孩子们,这篇课文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快去读一读。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学生通过自读,找到了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那当时欢乐的场面。学生兴趣浓厚,能通过朗读把那高兴劲读出来。我还提醒孩子们,你也做过这样的事吧,如果你能写下来,可能你比作者写得还好,鼓励孩子们来写作。学生对“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也找到答案。在此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来思考,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爱提问题,为什么他又很快找到了答案,说明他善于观察。从而引导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了蒲公英给我带来的乐趣,所以,我才喜爱蒲公英。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样的一篇小文章他们也可以写,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整节课,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度过,真正地感受了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到了晚上又变回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通过这篇课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意识。我为这篇课文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教会学生认识“钓”“拢”,会写“耍”“装”等生字以及正确读写课后生词。设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第二个课时主要是学习课文,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以及解释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我上完这篇课文后仔细反思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一则谜语“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到西来飞到东,到处安家忙不停”和有关于蒲公英的图片来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的快乐心情,我请了两位同学生上台来分别扮演哥哥和弟弟。这样既给予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兄弟俩快乐的心情。活跃了课堂氛围。
不足需要改进的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上课时没有注意多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
2、第一课时由于对每一个生字都做了详细的讲解,不仅耽误了很多时间还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字积累,对于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已经可以通过自学来掌握,上课时只需提醒学生多注意简单生字的笔画和它的像形字,而重点应放在像“绒”“瓣”“趣”这样的复杂生字上面。
3、对于反义词和近义词单独拿出来讲既抽象,学生也不易理解。以后我会将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多音字放在课文中来讲,用同义替换或反义替换的方法。这样学生应该更容易接受。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4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充满了童真童趣的课文,特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以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教学前,我准备了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还有网络上搜集到的课文动画欣赏。提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第一件事,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学生的兴趣浓厚,表演得很好,在课堂上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蒲公英到底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不是很清楚。我们班浩杰同学提了个问题:我知道蒲公英是白色的,课文中的蒲公英怎么成了金色的了?接下来,我们通过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了解到蒲公英花的样子,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明白了草地为什么成金色的原因,同学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快下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交流: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6
新学期开始,我一直在思索,应该如何给孩子搭建一个平台就是让孩子“潜心会文本”养成良好的品读文章的读书品质。
如何读懂一篇文章,要一句一句的品,读出文字后面的思想感情来,要读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讲前两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和孩子们回顾上学期读书的方法。初读文章时要完成哪些的任务,细读要完成哪些任务。在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有目的有梯度的读。三年级应该在上学期的阅读基础上对文字的概括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方面应该有所提高。所以除了和学生构建阅读话题之外我把怎样准确精练的概括文章内容这个任务也作为了培养重点。再讲《金色的草地》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时,有的孩子认为讲的是草地早晨、中午、晚上的颜色。我引导孩子认真读这一段,作者还告诉我们什么了,有的孩子说我知道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我引导学生这一段里有一句话很关键把这两方面连起来了。再认真读文章,找到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呢?然后启发学生这样的内容要把两方面和起来说就准确了。“讲草地的颜色从早到晚的变化和为什么这样变化。”“讲草地颜色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讲草地为什么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样学生的表达越来越准确精练了。
并且让孩子知道有的文章有中心句,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写的,这句话就可以概括文章的内容,而有的文章需要我们自己来概括,可以找重点句子也可以自己把其中的意思连接起来概括。总之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7
《金色的草地》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的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趣。
本篇课文的生字有些难写,我把写字教学放到了后面集中识记。比如按结构进行分类指导,先整体观察,再注意各部分摆件的`位置,其次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对于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例如:教师引读、分角色读、默读重点段落等,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其次,揭示草地变化原因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疑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边找边勾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分别画出早晨、中午、傍晚的草地及蒲公英的花开放和合拢时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时间的变化,描写了草地和蒲公英一天的变化,特别是对蒲公英花瓣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有些拖沓,还不够精练。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的还不够自然。而且我还应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适时进行默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8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一个搞笑的故事,“我”家门前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也随之变色。“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搞笑的蒲公英!“课文的语言清新活泼,比喻生动形象,充满童趣。
蒲公英又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植物,尤其为我们农村小朋友所熟悉,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的探讨。首先从草地出发,“的草地”你见过什么样的草地?展示课题DD金色的草地,从而引出话题,你想明白些什么,学生的脑袋就会随之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此刻见到的是一样的吗?一些疑问出现后引导走进课文,初读课文后并检查生字词。在生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思考每个学生的基础,我们班级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故在此环节上所耗的时间较长。主要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编故事记住较难写的字在必须程度上收效较好。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品读,学生哭仪采用大声朗读,一来能够检查刚才字词教学的效果,二来能够了解课文资料,明白金色的草地主要是在讲述蒲公英的'变化。本文的重要线索是围绕着文章的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搞笑的蒲公英!”来写的。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草地的可爱,从哪里感受到蒲公英的搞笑?透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并明白朗读,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感情。在理解草地的可爱方面能够透过制作简单表格让学生来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主
学习的潜力,并在其他学生补充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效能。在搞笑的蒲公英的品读中,结合学生自身玩蒲公英的经验,提高其用心性,透过自身吹蒲公英的乐趣来感受小作者当时的情绪,加深理解“多么搞笑的蒲公英!”在讲述草地变化颜色的过程中,用手演示蒲公英张开、合拢,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学生也一齐用手演示着,原本平白的文字配上动作开始像舞蹈一样动人。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引导孩子用声音来传达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乐趣,指导个性化朗读。
语文的课堂就应是学生的课堂,应多引导其多读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学习品读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飞翔着,它似乎在许找自由,寻找梦想”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情感积累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9
课文描写了俄罗斯乡下的一对兄弟在一大片开满蒲公英的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快乐成长的情景,表现了“我们”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朴实的乐趣。
在教学的时候,我非常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珍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读自己的书。力求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对话中、合作中、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精读深思、切己体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人物,分角色读、演描写哥哥(弟弟)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语句,边读边想象情景,边读边体会句子中那些有趣的“骗”过哥哥(弟弟)的词语。接着,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本正经、使劲、假装、打哈欠”等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将生动有趣的玩耍情景再现于头脑中,并通过不同的表情、语气、动作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将自己独特的体验表达出来。
对于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通过学生默读思考,合作交流,全班对话,师生合作,自己解决“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这一问题,并在合作探究中读懂课文,感受草地的有趣。
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着力让学生潜心品评,在多元解读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在读中体会“我”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草地朴实、真挚如同朋友般的爱,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关系。
非常可惜的是,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么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0
我一直认为,学生的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从而体验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因此在教《金色的草地》时,我就把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一小课题带入了课堂?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虽然当时学生只是挤在讲台前观看我小小的.电脑屏幕,但学生还是完全感受到了草地的美,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甚至感受到了孩子们产生了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与此同时,我便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
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1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欢乐。
课文语言平实,资料也比较简单。本组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本课的重点就是经过对资料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那么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以朗读为线,读中想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资料的同时,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的想想吧!有的说:“绿绿的草地一片生机,好象大绿毯。”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上头就象绿宝石一样。”那我就之后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就象戴上了皇冠,就象穿上了黄灿灿、亮晶晶的衣裳。这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学生经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资料,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景。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能够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能够不拘一格,能够多样化。经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因为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欢乐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我搜集的`资料以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而学生的精彩语言远远超过平常之语。真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经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2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本事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本事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仅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并且能够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欢乐。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经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欢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我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教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活力、才华……我的心境灿烂无比,原先孩子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啊!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3
《金色的草地》一文写了一个趣味的故事。我家窗前的草地上有许多蒲公英,每当它开放时,草地就变成了金黄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我和弟弟常为了寻找开心而揪掉这些蒲公英。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早晚是合拢的,仅有中午才张开黄色的花,草地所以而变成金色。自然是有生命的,从那时起,我们喜爱上了这种花,意识到草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课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
教学伊始,我运用课件的演示,引入情景。课文中描述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一片金黄,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草地到底有多美?由于距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是他们想象不到的。于是,我借助电脑课件演示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一片片金色的草地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了这一情景,当孩子们亲眼看到金色的草地时,不时发出惊讶声、赞叹声:太美了!哇,好棒哦!之后让他们在美的情境地烘托下,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并说说自我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孩子们个个神情激动,跃跃欲试:我想在草地上打滚儿,睡觉。我想在草地上和爸爸、妈妈照相。我想和教师、同学们在草地上做游戏恰当地使用课件,不但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并且帮忙他们很好地感悟了课文资料。既激发了孩子们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又让他们经过读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到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欢乐。这种直观手段的运用,激起了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孩子们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活力时,我的心境灿烂无比,因为孩子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啊!我想这就是窦桂梅教师说过的:学生的感悟本事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本事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仅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并且能够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欢乐。的真谛所在吧!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4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文语言平实,资料也比较简单。本组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本课的重点就是透过对资料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那么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以朗读为线,读中想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资料的同时,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的想想吧!有的说:“绿绿的草地一片生机,好象大绿毯。”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上面就象绿宝石一样。”那我就之后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就象戴上了皇冠,就象穿上了黄灿灿、亮晶晶的衣裳。这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学生透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资料,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状况。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能够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能够不拘一格,能够多样化。透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因为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而学生的精彩语言远远超过平常之语。真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透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
《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的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在学习课文第3、4、5自然段时,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小组中说说‘我’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利用复述和小练习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蒲公英在不同时间它的花瓣颜色、形状都有所不同,渗透自然知识。通过读第4、5自然段,划出印象深刻的词句这一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阅读学习方法,从而体会蒲公英的可爱。课文学到这里,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态度上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因此可以再把课文第2自然段和第4、5自然段比较读一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由于“我”和弟弟的仔细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可爱之处,便不再随意揪它,把蒲公英当成和他们一样的小孩子。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教育: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另外,我觉得比较庆幸的是,在学生质疑这块上,我完成了原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抓住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来提问,都说到点子上去了。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点。但也存在着欠缺之处:学生对于抓关键词学习,能力不是很强,而且我本人在这方面的意识也是比较薄弱的。
反思其中的原因,我想,一方面,学生从低段到中段,还没有这方面的感觉,而且语文课的教学形式与低段的教学形式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我本人第一次接触中段教学,因而有时也有点措手不及。
针对问题,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先从自身开始:自己在听课时,有意识地去体会其他老师,她们是如何处理这种问题的。同时在备课中,也及时更正自己的备课思路,将反应文章中心的地方着重地、多形式的变化指导进行一些预设。
2、课堂教学中,根据自己的预设,有一定目的性的进行教学引导。再配以一定的激励措施,慢慢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