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差倍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2:1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和差倍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和差倍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第一篇:和差倍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成功之处:

沟通与整数解决问题的联系,降低学习的难度。在例6的教学中,我把例题转化成整数问题,如学校篮球比赛我们班全场得了42分,上半场的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算法如下:

第一种解法:

解:设下半场得x分,则上半场得2x分。

X+2x=42

3x=42

X=142x=14×2=28

第二种解法:

42÷(1+2)=14(分)14×2=28(分)

说明:在第一种解法中,要注意解设1倍量为x;在第二种解法中,总数÷倍数和=1倍量。

接着教师再把此题转化成分数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解法如下:

第一种解法:

解:设上半场得x分,则上半场得1/2x分。

X+1/2x=42

3/2x=42

X=281/2x=28×1/2=14

第二种解法:

42÷(1+1/2)=28(分)28×1/2=14(分)

说明:在第一种解法中,要注意解设单位1的量为x;在第二种解法中,总数÷倍数和=单位1的量。

最后对比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加强对比,沟通彼此之间的联系。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算术法解决问题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找不准单位1的量。

2.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总是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而且在解设问题时却

漏掉单位名称的现象。

改进措施:

加强找单位1的量的训练,特别是在解设问题时注意解题的步骤,防止学生不关注细节,不能正确解题的现象。

第二篇:教学反思—和倍差倍问题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本节课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了列方程和解方程这一双重任务。整节课自始至终关注学生想要的数学方法(如:如何设未知数和如何找等量关系式等)来教学,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把知识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

给学生思维的开放空间,让学生寻求多种解题途径。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以独立解决、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在交流中,学生能得到多种方法,这样能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二.不足之处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应先找单位“1”,再找等量关系,忽略了找单位“1”这一过程。同时应注意教姿教态和语音语调。三.教学再设计

再教这个内容时,要按照思维过程整理思路,并充分体现线段图的作用,在反复的练习中,让学生能熟练掌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第三篇: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实用)

第三、四讲: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的学习,正确运用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的有关公式,理清题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分清类型,正确运用不同类型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题意,准确判断题目是“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中的哪一类,然后正确运用相关的数量关系

需要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和差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出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是: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解答和差应用题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数作为标准,设法把若干个不相等的数变为相等的数,某些复杂的应用题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和与差,可以通过转化求它们的和与差,再按照和差问题的解法来解答。

例1:有甲乙两堆煤,共重52吨,已知甲比乙多4吨,两堆煤各重多少吨?

分析:根据公式,我们要找出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解决问题。由题意:堆煤共重52吨知:两数和是52;甲比乙多4吨知:两数差是4。甲的煤多,甲是大数,乙是小数。故解法如下:

甲:(52+4)÷2=28(吨)乙:28-4=24(吨)

例2:两只笼子里共有15只鸡,从甲笼提出3只后,甲笼比乙笼还多2只,两只笼子原来各有多少只鸡?

分析:从题意知:甲比乙多5只,所以,两数和是15,两数差是5.甲是大数。

甲:(15+5)÷2=10(只)乙: 15-10=5(只)

练习:

1、两堆石子共有800吨,第一堆比第二堆多200吨,两堆石子各有多少吨?

2、黄茜和胡敏两人今年的年龄 是23岁,4年后,黄茜比胡敏大3岁,问黄茜和胡敏今年各是多少岁?

3、把长8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使长比宽多6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二、和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又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和倍问题。

解决和倍问题的基本方法:将小数看成1份,大数是小数的n倍,大数就是n份,两个数一共是n+1份。基本数量关系:

小数=和÷(n+1)

大数=小数×倍数 或 和-小数=大数

例1 :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的3倍,甲乙两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从题目中知,乙班的图书数较少,故乙是小数,占1份,甲占(3+1)份。

乙:160÷(3+1)=40(本)甲:160-40=120(本)

例2:果园里有梨树和桃树共165棵,桃树棵数比梨树棵数的2倍少6棵,梨树和桃树各多少棵?

分析:由题意,桃树增加6棵,桃树正好是梨树的2倍,这时总数就是:165+6=171,这样就转化成标准和倍问题,将梨树看成1份,一共是3份。梨树的棵数:171÷3=57,求桃树的棵数时要减去6棵。桃树:171-57-6=108 梨树:(165)÷(2+1)=57(棵)桃树:171-57-6=108(棵)练习:

1、小明和小强共有图书120本,小明的图书是小强的2倍,他们两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2、果园里一共有桃树和杏树340棵,其中桃树比杏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3、甲仓库存粮104吨,乙仓库存粮140吨,要使仓库的存粮是乙仓库的3倍,那么必须人乙仓库运出多少吨放入甲仓库?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是3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并且知道两个数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这样的问题称为差倍问题。

解决差倍问题的基本方法:设小是1份,如果大数是小数的n倍,根据数量 3

关系知道大数是n份,又知道大数与小数的差,即知道n-1份是几,就可以求出1份是多少。

基本数量关系:

小数=差÷(n-1)大数=小数×n 或 大数=差+小数

例1:一张桌子的价格是一把椅子的3倍,购买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60元。问桌椅各多少元?

分析:桌子的价格与椅子的价格的差是60,将椅子看成小数占1份,桌子占3份,份数差为3-1,根据数量关系:

椅子的价格:60÷(3-1)=30(元)桌子的价格:30+60=90(元)

例2:两筐重量相同的苹果,甲筐卖出7千克,乙筐卖出19千克后,甲筐剩余的苹果是乙筐的3倍,原来两筐各有苹果多少千克?

分析:两筐苹果的重量相同,故两筐卖出的数量差即是原来苹果的数量差。两筐苹果的差为19-7=12(千克),将乙筐看成1份,甲筐为3份,份数差为2.乙筐现有苹果:(19-7)÷(3-1)=6(千克)乙筐原来有:6+19=25(千克)甲筐原来有25千克。

练习:

1、甲桶酒是乙桶酒重量的5倍,如从甲桶中取出20千克到入乙桶,那么两桶酒重量相等。两桶酒原来各多少千克?

2、六、一班有花盆的数量是六、二班的3倍,如果六、一班再购买20个花盆后,两班花盆数相等,两班原有花盆多少个?

作业:

1、甲、乙两桶油共重100千克,从甲桶中取出5千克放入乙桶中,此时两桶油正好相等。求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2、甲、乙两箱洗衣粉共有90袋,如果从甲箱中取出4袋放入乙箱中,则两箱中洗衣粉的袋数相等。求原来两箱洗衣粉各有多少袋?

3、刘晓每天早晨沿长和宽相差40米的操场跑步,每天跑6圈,共跑2400米,问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小强今年15岁,小亮今年9岁。几年前小强的年龄是小亮的3倍?

5、有两段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21米,第二根剪去13米后是第一根剩下的3倍,两根绳子原来有多长?

6、老猫和小猫去钓雨,老猫钓的鱼是小猫的3倍,如果老猫给小猫3条后,小猫比老猫还少2条。两只猫各钓了多少条鱼?

第四篇:三年级和差倍问题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三年级和差倍问题专题讲解

和、差、倍是两个数之间最基本的数量关系,这三个关系中只要知道任意两个,我们都可以求出相应的两个数。

知道“和”与“差”是和差问题,知道“和”与“倍”是和倍问题,知道“和”与“差”是和差问题,都有相应的公式。和差倍问题是三年级的难点和重点。

注:在很多题目中,往往不直接告诉我们和、差,这就需要我们自己观察。

而在和差倍问题中,往往需要我们找到“一倍数”(或一倍量)。那如何找到一倍数呢?我们的方法是:“是”、“比”、“等于”后面的我们看作一倍数,如果在题目中我们通过这种方法找到两个一倍数,那么一般把较小的看作一倍数。

一、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是指知道两个数的“和”与“差”,要求这两个数。和差问题基本公式如下: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或者:小数=大数-差,小数=和-大数)

【例】:张明在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两门课的平均得分是95分,数学比语文多得8分,张明这两门功课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分析】:通过第一条条件“平均分是95分”可以算出“和”是95×2=190分,第二个条件又告诉了我们“差”是8,解答过程如下:

和:95×2=190(分)数学(大数):(190+8)÷2=99(分)语文(小数):(190-8)÷2=91(分)或者:99-8=91(分)

190-99=91(分)

【例】:甲、乙两筐苹果共重75千克,从甲筐取出5千克苹果放入乙筐里,甲筐苹果还比乙筐多7千克。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

【分析】:通过第一个条件可知“和”是75,那差是多少呢,题目中并没直接告诉我们,通过画图,示意图如下:

从图上可以看出,甲、乙两筐原来的差为5+7+5=17千克,差:5+7+5=17(千克)甲(大数):(75+17)÷2=46(千克)乙(小数):(75-17)÷2=29(千克)

或者:46-17=29(千克)75-46=29(千克)

二、和倍问题

和倍问题是指知道两个数的“和”与“倍”,要求这两个数,是常见的典型应用题。和倍问题基本公式如下:

小数=和÷(倍数+1)

大数=和-小数(或者:大数=小数×倍数)

在一些题目中,两者之间不是整倍数的关系,比如:第一个是第二个的2倍少10,3倍多20„„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画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例】:三年级2班共有58名学生,男生是女生的2倍少2人,三年级2班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分析】:本题是不标准的和倍问题,把女生当成1份,男生是2份还少2人

通过作图我们发现:58对应的并不是一个整份数,如果想要变成整份数,我们把男生人数加2,这时总人数为:60人,对应的是3份,那么一份(女生)很容易算出来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女生:(58+2)÷(2+1)=20(人)

男生:58-20=38(人)

或者20×2-2=38(人)答:三年级2班有男生38人,女生20人。

②再两条线段上分别截出一段表示卖出去的,标明甲是7千克,乙是19千克。

总结:对于不标准的和倍问题,要先计算倍数和,看到“几倍还少几”就在和上加几,看到“几倍还多几”就在和上减掉几,这就我们通过“少加多减”就把和凑成整倍。

【例】:红、黄、蓝三个纸盒里共有彩票56张,其中红盒里的彩票是黄盒的2倍,蓝盒里的彩票是红盒的2倍,三个盒子里各有多少张彩票?

【分析】:本题是涉及三个数的和倍问题,先找1倍数,此题中把黄盒看成一倍数,则红盒是2倍数,蓝盒是4倍数。

黄盒:56÷(1+2+4)=8(张)红盒:8×2=16(张)蓝盒:8×4=32(张)

答:黄盒里有彩票8张,红盒里有彩票16张,蓝盒里有彩票32张。

三、差倍问题

差倍问题是指知道两个数的“差”与“倍”,要求这两个数,也是常见的典型应用题。差倍问题基本公式如下:

小数=差÷(倍数-1)

大数=小数+差(或者:大数=小数×倍数)

要正确地解答差倍问题,最好的方法依然是画线段图分析。

【例6】:两筐苹果重要相等,甲筐卖出去7千克后,乙筐卖出去19千克后,甲筐剩下的苹果重要是乙筐的3倍,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分析】:本题涉及到“卖之前”和“卖之后”,“卖之前”是相等的,卖之后有倍数关系。第一步根据题目条件画线段图,画图方法如下:

①先画两条一样长的线段,表示两筐苹果原来重量相等。

第一步完成后,第二步到图上去找倍,找到后标清楚:

本题中乙剩下的是1倍,甲剩下的是3倍。接着第三步,通过线段图找两个倍之间的差,很容易看到,3倍跟1倍之间的差是19-7=12千克,接着用基本公式就能求出一倍数。

差:19-7=12(千克)乙剩下的(一倍数):12÷(3-1)=6(千克)原来:6+19=25(千克)(甲乙两筐原来一样重)答:甲乙两筐原来重25千克。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和差问题练习题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1、学校排球、篮球共62个,排球比篮球多12个,排球、篮球各有多少个?

2、甲、乙两车间共有工人260人,甲车间比乙车间少30人,甲、乙两车间各有工人多少人?

3、某校五、六年级共有324人,六年级的人数比五年级多46人,这个学校五、六年级各有多少人?

2、甲、乙两个书架共有书480本,如果从甲书架中取出40本放入乙书架,这时两个书架上书的本数正好相等。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

想一想:这一道题要先求什么?甲、乙两个书架原来相差多少本?为什么?(1)原来甲书架比乙书架多多少本?(2)乙书架原来有多少本?(3)甲书架原来有多少本? 试一试:

1、两个桶里共盛水30千克,如果把第一桶里的水倒6千克到第二个桶里,两个桶里的水就一样多。原来每桶各有水多少千克?

2、甲、乙两个仓库共存大米58吨,如果从甲仓调3吨大米到乙仓,两个仓库所存的大米正好相等。甲、乙两个仓库各存大米多少吨?

3、甲、乙两人共有150元钱,如果甲增加13元,而乙减少27元,那么两人的钱数就相等。甲、乙两人和有多少元? 画出线段图表示题意: 想一想:甲比乙少多少元?(1)甲比乙少多少元?(2)乙有多少元(3)甲有多少元? 试一试:

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共有工人735人,如果第一车间调出27人,第二车间调入36人,那么两个车间的人数就相等。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2、甲、乙两船共有乘客623人,如果甲船增加34人,乙船减少57人,那么两船的乘客同样多。乙船有多少乘客?

和倍问题练习题

和÷(倍+1)=小数 甲、乙两仓库共存粮264吨,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存粮的10倍。甲、乙两仓库各存粮多少吨?

2.甲、乙两辆汽车在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3.妹妹有书24本,哥哥有书53本。要使哥哥的书是妹妹的书的6倍,妹妹应给哥哥多少本书?

4.小敏与爸爸的年龄之和是64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敏的3倍。小敏和她爸爸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2.一肉店卖出猪肉和牛肉共560千克,卖出的猪肉是卖出的牛肉的4倍。猪、牛肉各卖了多少千克?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3.甲、乙两桶汽油共84千克。如果把乙桶中的油倒入甲桶15千克,那么这时甲桶中的汽油等于乙桶中的汽油的3倍。甲、乙两桶原有汽油各多少千克?

4.甲、乙两人共生产零件100个,其中甲有2个零件、乙有5个零件不合格。已知乙生产的合格零件是甲生产的合格零件的2倍。甲、乙各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5.团结村原有水田290公顷,旱田170公顷。要把多少公顷旱田改为水田,才能使水田的公顷数比旱田的公顷数多2倍?

6.红星小学图书馆内,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倍,连环画书又是科技书的2倍。已知这三种书共有1600本,那么每种书各有多少本?

.差倍问题

差÷(倍—1)=小数

1.小丽和小荣集邮,小丽邮票的张数是小荣的5倍,如果小丽把自己的邮票给小荣100张,她俩邮票的张数正好相等.小丽和小荣各有 张、张.2.启东水泥厂有甲、乙两仓库,各有水泥若干袋,甲仓库存水泥的袋数是乙仓库的3倍,后来从甲仓库运出450袋,从乙仓库运出50袋.这时仓库剩余的袋数相等,甲仓库原有水泥 袋,乙仓库原有 袋.3.两筐桃的个数相等.如果第一筐卖出150个,第二筐卖出194个,那么剩下的桃第一筐是第二筐的3倍,第一筐有

个,第二筐有 个.4.甲、乙两人存款若干元,甲存款是乙存款的3倍,如果甲取出240元,乙取出40元,甲、乙存款数正好相等.问甲原有存款 元,乙原有存款 元.5.小勇和小英各有钱若干元,若小勇给小英24元,二人钱数相等.如果

小英给小勇27元,则小勇的钱数就是小英钱数的2倍.问小勇原有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元,小英原有 元.6.如果甲数加上152等于乙数,如果乙数加上480等于甲数的3倍,问原来甲数 ,乙数.7.有两根同样长的铅笔,第一根用去14厘米,第二根用去2厘米后,第二根的长度是第一根的3倍,问原有铅笔各 厘米.8.两块同样长的布,第一块用去31米,第二块用去19米,结果所余米数,3.姐妹两人买东西,姐姐带的钱数是妹妹的2倍,姐姐用去180元,妹妹用

去30元,这时二人剩下的钱数相等,问姐妹各带了多少元?

第二块是第一块的4倍,两块布原来各长 米.9.哥哥的图书数比弟弟多60本,哥哥的图书本数是弟弟的3倍,则哥哥有图书 本,弟弟有图书 本.10.父亲现年50岁,女儿现年14岁, 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5倍.差倍应用题

1.小丽和小荣集邮,小丽邮票的张数是小荣的5倍,如果小丽把自己的票给小荣100张,她俩邮票的张数正好相等.小丽和小荣各有多少张?

2.甲仓所存面粉是乙仓的3倍,从甲仓运走8500千克,从乙仓运走500千克后,两仓所剩的千克数相等,问两仓原有面粉多少千克?

4.有大小两个整千数,大数是小数的3倍,这两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字的差

是6,问这两个整千数各是多少.5..用9辆汽车和18辆大车送一批货物,每辆汽车的载重量相当于大车的3倍,结果汽车比大车一共多运18吨,汽车和大车每辆各运多少吨?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第五篇:《“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推荐)

《“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祝锡炯(初稿)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菊娣(修改)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1~42页例6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答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2.从解题过程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问题,感悟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

(2)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

(3)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4)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一半。

2.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想一想:线段图相同,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同?

你为什么这样列方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两幅线段图中甲和乙的关系吗?

3.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准备题的设置,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的。一方面复习了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和如何列方程,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为后面环节的对比分析、沟通联系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出示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

2.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知道了我们班全场的总得分;

(2)知道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3.想一想,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4.请学生概括图片信息,编出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概括:六(1)班参加篮球比赛,全场得分为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在例题情景中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明确例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为后面的解答做好铺垫。

(二)解答例题

1.画线段图。

(1)根据题意,请学生把线段图画在草稿本上,其中一个学生黑板上板演。

(2)对照板演的同学,检查自己的线段图有什么不足之处。

2.独立解答。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出示在实物投影上。

(2)解题方法预设:

方法一:

方法二:

(3)学生逐题讲解解题思路,教师配合线段图加以说明。

3.教学用方程解答例6。

(1)想一想:如果用方程来解答这道题目,你能在题中找出怎样的等量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上半场的分数+下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上半场的分数;

上半场的分数=下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上半场的分数;

„„

(2)说一说: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应该把哪个量设为未知数?另一个量又可以怎样表示?

①把上半场设为分,那么下半场可以表示为

②把下半场设为分,那么上半场可以表示为

分或分或

分; 分。

(3)做一做:用方程完整地解答例题,并请学生板演。

学生用方程解答预设:

①解:设六(1)班上半场得分为,则下半场得分为。

②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则上半场得分为。

③解:设六(1)班上半场得分为,则下半场得分为

。。

④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则上半场得分为。

(在PPT中呈现教材中的解答过程。)

(4)如何验证方程的结果是否正确?

(5)比一比:此题不同的列方程解答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从不同的等量关系出发,我们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关键是要从题目信息中找准数量关系。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例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我们也可以把今天学习的这类题型叫做“和倍”问题。在解题时,我们应先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设其中一个量为未知数,用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另一个量,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到了六年级,线段图的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画线段图的机会,为分数应用题教学分散难度。例6的教学,有线段图做铺垫,学生并不困难,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适时把学生引导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来。不但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思路设未知数列方程,还要能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4题。

2.鼓励学生列方程解答。

(二)拓展提高

1.把练习九第3题进行适当改编,拓宽学生思路。

学校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人数的,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15人,美术小组和航模小组各多少人?

2.比较这一题与前面的习题有什么不同?

3.小结:前面的习题称为“和倍”问题,这题我们可以称之为“差倍”问题。我们在学习数学时,应该举一反三,做到融会贯通。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上,我们需要做到循序渐进。练习九的第1、2、4、5题基本上同例题一样属于“和倍”问题,鼓励学生用方程解答,不但强化了这节课的重点,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其次,把练习九的第3题稍加改动,变成“差倍”问题,旨在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练习中基本上采用全部放手的做法,让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给学生营造自主的学习氛围。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3.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第5题。

下载和差倍解决问题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差倍解决问题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差倍问题[大全5篇]

    和差倍问题 2.甲等奖学金是乙等奖学金的3倍,乙等奖学金是丙等的2倍,甲等比丙等多1800元,三种奖学金各是多少元?3. 校园内有一块长方形草地,它的周长是96米,长是宽的3倍,这块草地的......

    和差倍问题综合练习

    和差倍问题综合练习1、甲乙两人一共存款3400元,甲若给乙400元,则两人存款数相等。甲、乙各存款多少元?2、一个书架有三层,共放书100本。上层比中层多放20本书,下层比中层少放10......

    教案《用倍解决问题》

    用倍解决问题 杉木小学王姝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1-5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能熟练的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

    差倍问题教案

    第八讲 差倍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运用画图线的方法表示差倍关系中的两个量。 2 比较和倍问题的阶梯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解答差倍问题的方法,理解和倍问题中各个量......

    差倍问题教案

    Abc暑期奥数班课程安排 第三讲 差倍问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运用画图线的方法表示差倍关系中的两个量。 2 比较和倍问题的阶梯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解答差倍问题的方法,理......

    差倍问题1

    差倍问题 许多同学都觉得应用题很难,有时候伤透了脑筋不知从何下手,为什么应用题会比较难呢?因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千变万化,有时候数量关系也比较复杂,解题方法也是变化摸测。......

    差倍问题练习题

    差倍问题练习题 1、 实验小学举行运动会,参加跑步的人数是参加跳高的4倍,并且参加跑步的比参加跳高的多36人,那么参加跑步和跳高的人数各是多少人?2、 某工程队运回一批水泥,第......

    差倍问题(简单)

    差倍问题 例题1 妈妈从超市买来苹果和梨,已知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苹果的个数比梨多18个,妈妈买的苹果和梨各多少个? 练习1 新华小学三(1)班的男同学是女同学的4倍,男同学比女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