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嫁给流氓的感人故事大全
他叫刘伟。
他是个军人,刚复员。
他去应聘保安,人家婉言拒绝,让他另谋高就。
他去派出所工作,所长躲着不见……
总之,他处处碰壁。
另外,他今年都快二十七岁,婚姻,八字还无一撇儿。
家里人,火烧眉毛地急。
他走在大街上,人们都用鄙夷的目光,投向他。
正在他人生失意的时候,一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闯入了他的生活里。
说来,挺有意思,她也叫刘伟,一字不差。
她是在图书馆认识他的。
她借走书后,他也跟着走了出来。
她正走着,突然,一个小偷跑过来,抢走了她的钱包,她赶紧喊:抓贼!
他飞也似的,追上了小偷,把钱包还给她,将那个小偷扭送至派出所。
她记住了他的名字。
因为她在地上,无意间捡到了他的身份证。
他喜欢阅读,逢周五,准时在下午两点半来图书馆“充电”。
她正巧碰上了他。
她把身份证还给了他。
她还知道,他是个文学爱好者,在市晚报文艺副刊上经常见他的作品问世。
她开始暗恋他。
她向母亲坦露心迹。
却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
她的父亲认识他,因为他就是红东区派出所所长。
他劝诫女儿:当即立断,与小伙子分手。因为他有作风的问题……
她犹豫不决。
一个陌生女孩找上了门,说:恭喜你,找到个“活雷锋”老公。
她不解地问:他不是流氓吗?
女孩一听,哈哈笑了,流氓?嫁不嫁?我跟你抢了啊!
说罢,递给他一份新晚报,晚报头版头条登篇大标题文章,题目《刘伟见义勇为
殊死搏斗救少女》,她一口气看完,跑进屋里,对父亲说:爸爸,今生今世,你女儿嫁给流氓,嫁定了!说罢,就欢天喜地地跑出去了。
她的父亲如丈二金钢,一下子摸不着头脑。
很快,刘伟当所长的父亲也看到了报纸上的报道。
他立刻召开会议,在会上,他对大家说:同志们,今天下午2点,咱们要举行一个隆重仪式,热烈欢迎一个叫刘伟的流氓来加入我们的行例!他将光荣地成为本所的”文秘”!让他发挥一下独臂的功力!
一听,大家都目瞪口呆了。
公园内。
他问:真嫁我?永不后悔?我可是个大流氓啊!
她点点头:本姑娘,就喜欢你这样可爱的”大流氓”!
他说;我可是蹲过监狱的!
她说:你是冤枉的,现在已被澄清!我愿嫁给你做你一辈子的老婆,不离不弃!
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因为他现在是个残疾人,救姑娘时,与众歹徒搏斗,寡不敌众,被砍断了一条胳膊。
刘伟,我爱你!
她喊着,扑过去。
他一只胳膊,用力地抱住了她,紧紧地、紧紧地、紧紧地……
噢!
五、六个姑娘一齐欢呼雀跃起来。
她们都被他救过,她们是专程前来贺喜的,瞧,手中的鲜花,在明媚的阳光下,格外芬芳,香气扑鼻……
第二篇:嫁给警徽-模范警嫂感人故事
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警察的妻子,也是普通平凡的女人,她们支持丈夫的事业,助他们实现有关光荣的梦想;警嫂们又是不一般的女人,她们嫁的不只是某个警察个人,同时嫁的还有公安这个职业,这个事业。她们用理解、忍耐,用含辛茹苦为警徽增光添彩。警徽,在她们面前一天天璀璨夺目。在警徽的闪光里,她们收获着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荣耀。
A.当中学校长遇到派出所长 这是一对忙碌的夫妻。
丈夫徐煜是宜兴川埠派出所所长,官不大,兵头将尾,却整天忙得昏天黑地。你想,一个派出所,管着丁蜀镇方圆几十里,又是城郊结合部,常住人口好几万,还有上万流动人口,治安状况复杂,刑事案件频发。徐煜是2006年3月奉命担任这个所的所长的。上阵伊始,千头万绪,徐煜天天吃住在派出所,家则几乎被他抛在脑后。妻子崔萍,是画溪中学校长。学校地处丁蜀镇,是宜兴市的重点中学。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学生安全,哪一件都马虎不得,崔萍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当中学校长遇到派出所长,崔萍是怎么处理工作与家庭关系的呢? “自从嫁给徐煜,我就对公安多了一份关心,理解,我只有支持他的工作,不让他为家中的事分心。”崔萍如是说。徐煜刚当川埠派出所长那段时间,把家当成了旅馆,偶尔回家,带回的是一包脏衣服,还有满身疲惫。崔萍心里也时有怨气,但想到丈夫有这么多的头绪要理,丁蜀地区的安全系于一身,她便释然了。每次徐煜回家,她总是体贴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地沏上一杯绿茶,关照说:注意身体,家里有我,你就安心所里的工作吧。丈夫进入梦乡,她默默地把警服洗干净,熨平,把将要掉的扣子缝好。
在崔萍的支持下,徐煜没日没夜“沉”在辖区里,侦查破案,治安巡逻,调解纠纷,深入田间地头,为百姓排难解忧。徐煜接手当年,派出所就获得了文明单位等五项先进。在这位实干所长的领导下,民警们的工作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你追我赶,干得热火朝天。这下,一些民警家属不干了。“这个所长是怎么当的,一点都不关心下属,我已好几天不见丈夫了。”一天晚上,崔萍正在家里写教案,一位民警家属找上门来找徐所长评理。徐煜不在家,崔萍连忙热情接待。她一边端茶让座,一边好言安慰,马上给丈夫打电话询问缘由。原来,这位民警接手了一桩案子,案侦工作到了关键时刻,这几天吃住在派出所。眼前的这位警嫂,平时也是通情达理的,只是这次家里遇到难事,她才这么着急。崔萍理解她,拉着她的手,详细了解情况,一起想办法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崔萍的和风细雨感动了对方,来时情绪激动,离开的时候风平浪静。徐煜回家知道了这件事,深情地对崔萍说:“老婆,谢谢你了。”
在公务员队伍中,警察是最辛苦的,当警察的家属也真不容易。如何稳固后方,更好支持前方,这几年,徐煜动了不少脑筋,如定期家访,看望慰问,等等。崔萍夫唱妇随,好事做了一箩筐。
有段时间,一向性格开朗的民警小李(化名)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沉。小李是所里的刑侦骨干,丁蜀地区刑事案件多,常常是这桩案子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还未结,另一桩又上了手,难免疏忽家庭。小李的妻子不高兴了,只要小李回家,夫妻俩就争吵不断。其妻甚至提出分手。小李既热爱自己的工作,也热爱妻子热爱家,不愿意散伙,心里纠结不已。徐煜回家说起这件事,崔萍记在了心里。一了解,小李妻子的父母身体不好,而自己是个教师,教学任务很忙,学校、医院、家里三头跑,实在是顾不过来,因而心生怨气。崔萍理解当警嫂的苦衷,主动来到小李妻子任教的学校,找到校领导介绍小李家中的情况,得到支持。学校为小李妻子调整岗位,适当减轻工作量。接下来,崔萍又找小李妻子沟通交流。小李的妻子为崔萍的热诚所感动。她说,分手的事,也是说说气话罢了。一对小夫妻和好如初,崔萍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孩子上学也是件大事。民警们忙于工作,孩子上学的事常常顾不上。再忙,也不能误了孩子,徐煜把这些事交给妻子,崔萍乐此不疲,五、六年来,她为10名民警的子女解决了上学事宜。
民警小王(化名)是川埠派出所的普通民警,他2007年从警官学院毕业分配来所,家在外地,如今已是所里的骨干民警。小王是一个小男孩的父亲,妻子是个老师。说起自己的美满家庭,小王由衷地说:“这得感谢我们的崔嫂。”在青年民警心里,崔萍是个热心的“红娘”。这几年,派出所不断增添新鲜血液,其中一部分来自外镇、外地,人生地不熟。崔萍把他们的终身大事当作自己的事,热心牵线搭桥,先后为4名青年民警找到另一半。
崔萍不仅关心派出所的“琐事”,更关心派出所的“大事”。派出所墙上那一张张闪亮的奖状,也有她的付出。2007年,公安机关开展大练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兵活动,要求民警人人体育达标,她主动提供学校训练场地,器材,安排体育老师辅导。在大练兵考核中,川埠派出所进入前三甲。同年,上级公安机关推进信息化建设,又是画溪中学与派出所结对,硬是整出一个示范点。她经常结合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为徐煜出谋划策。2006年至2008年,派出所连续被评为“五好五无”先进集体,荣立三等功。
崔萍支持丈夫的工作,同样热爱、钟情自己的事业。她暗暗使劲,一定不能落后,一定要争一流。
她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建设,针对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突出的情况,她把徐煜拉来当学校的法制辅导员,定期给学生作法制宣传。徐煜以案释法,讲解通俗易懂,生动实在,受到师生欢迎。有声有色的法制教育带来明显效果,多年来,画溪中学无一流失生,师生违法犯罪“零记录”,学校多次被无锡、宜兴市评为“平安校园”,还被评为无锡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崔萍自己也先后获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等称号,还当选为无锡市第十三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B.从“军嫂”到“警嫂”的漂亮转身
51岁的郁群英当年嫁给贾炳清时,贾炳清在部队当兵。夫妻两地分居,郁群英既有自己的工作,还有儿子、公婆要照顾。那时候,可真是“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你也思念,我也思念”。郁群英天天盼着丈夫转业,家人团聚,既能免去相思之苦,又可分担家庭重任。想归想,郁群英却从没有拖过丈夫的后腿。在丈夫不在身边的10余年日子里,她抚养儿子,照顾老人,练就了坚强、独立、干练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的性格。
然而,贾炳清有制服情结,脱下军装,他选择了警服,成为滨湖公安分局一名光荣的警察。每个男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和梦想,郁群英尊重丈夫的选择,她也从军嫂转身为警嫂。
当军嫂不易,当警嫂也不易。自当上警察,贾炳清一直从事治安巡防和110接处警工作,白天黑夜,风里雨里,一心扑在工作上,郁群英常常不见其人影。好在她习惯了独自处理家中事务,就当丈夫仍在部队里,无论是孩子头疼脑热,还是双方老人生病住院,她都自己想办法解决。
因为没有后顾之忧,贾炳清很快完成了从军人到警察的角色转换,适应了警营紧张、艰苦、快节奏的工作,成为业务上的一把好手。当警察第二年,他就被区里评为“人民满意政法警察”,被分局树为大练兵标兵和巡防能手、警种标兵。每次丈夫捧回荣誉证书,郁群英总是爱不释手,心里喜滋滋的。而贾炳清一句:“这里面也有你的一半功劳。”她更觉得多担一点家里的事是应该的。
2008年,滨湖公安分局组建巡逻中队,组织决定由贾炳清担任中队长。巡逻中队下设巡逻、便衣、特勤三个队,共计80余名民警,相当部队一个连的警力,人员来自各派出所和机关部门。这下贾炳清更忙了,每天早晨6时起床,7时训练场上就响起他响亮的口令声。他要把队员们训练成克敌制胜的高手。他白天和民警们一起巡逻守卡,晚上还要到执勤点上查岗查勤,常常到深夜回家。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贾炳清患上高血压,有时吃了药也不顶用,头痛难耐。郁群英看在眼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里,急在心里,时时提醒丈夫注意劳逸结合,但贾炳清总是说:“组织这么信任我,把80多号人交给我,我得带好这支队伍,干出成绩来。”为料理丈夫的身体,郁群英四处打听偏方,还专门跑到外地求医问药。
贾炳清的苦没有白吃,巡逻中队的绩效连年攀升,2008年—2009年,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39名。贾炳清想把自己十几年从事巡防工作的实践上升为工作法,与大家共享。那段时间,他总琢磨这件事,躺在床上也不安稳。郁群英了解实情后,决定帮帮丈夫。
郁群英是我市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文法系的秘书,文字是她的特长。她仔细了解丈夫的工作,结合群众的意见建议,先后协助贾炳清提炼出“勤、能、情、合”四字工作法和巡防技战法等经验材料,成为巡防民警的“工作宝典”。
郁群英工作也很忙,她从不因为家里的事过多干扰丈夫。2008年夏天的一个深夜,他们的儿子突发高烧,额头烫的吓人。当时正下着雷阵雨。郁群英看着一道道闪电,又急又怕,感到从未有的无助,她拨通了丈夫的电话,听说其正在华庄守候伏击,连忙把话咽回肚里,说家中没事,只是雷雨天担心他的安全。搁下话筒,她咬着牙骑自行车载着儿子冒雨赶往医院。忙乎一夜,儿子退烧了,她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才将儿子生病住院的事告诉丈夫,贾炳清心疼得什么似的。2009年冬天,郁群英的父亲病重住院,贾炳清从儿子口中得悉这件事,想到多年来没有对岳父好好尽孝心,他向大队领导请了假,下决心陪陪老人。可在病床边才守半天,队里就来了电话,说是一伙盗贼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在马山地区出现,分局要求组织抓捕行动。这是一个外来无业人员组成的盗窃团伙,专门敲汽车玻璃盗窃车内财物,贾炳清他们寻找贼踪已好长时间,这次终于锁定落脚点。贾炳清为难地望着妻子,郁群英把丈夫拉到一边,轻轻说:“这里有我呢,你去吧,尽快把这伙人抓住,百姓就早一天太平,爸会体谅你的。”有这样深明大义的好妻子,贾炳清悄悄红了眼。
回到队里,贾炳清迅速带领大家驱车赶往马山,一连10天守候伏击,终于将这伙盗贼一个个收入网中,破获盗窃车内财物案十几起。结束任务那天,他第一时间来到岳父的病房报告喜讯。看到日渐好转的老人,他十分开心,而面对消瘦不少的妻子,他心中百感交集。郁群英对丈夫一往情深,对丈夫的战友,她同样倾注深情。2009年11月,队里民警小薛胆结石发作住院手术。小薛的父母在外地,其妻工作忙没时间送饭,小薛只能吃食堂的饭将就。郁群英到菜场买来鱼和新鲜蔬菜,烧好后送到医院,感动得小薛连声谢“郁大姐”。当军嫂,她情系八一军旗;当警嫂,她心系警徽,为了国家安全,百姓安宁,郁群英不觉得苦,只感到光荣。
版权所有:警徽 www.xiexiebang.com
转载注明出处
第三篇:感人故事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一位父亲带着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的云霓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舱里用水果刀削苹果,船突然剧烈的摇动,男人摔倒时,刀子插进胸口。他全身都在颤抖,嘴唇乌紫。6岁的女儿被父亲的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拔出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此后3天,男人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为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没有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面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纽约的前夜,男人来到女儿身边,对她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刻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大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心脏,他却多活了3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觉。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伤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3天的供血。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大西洋奇迹,有人建议用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它神迹……
“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的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一个感动世界的请求
1979年12月8日,本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仁爱传教修女会德兰会长飞抵挪威首都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主席萨涅斯亲临机场迎接,并高兴地向德兰宣布国王将在典礼宴会上接见她。
德兰一震:“宴会?”“是领奖典礼后举行的盛大宴会,135名贵宾应邀参加,有国王、总统、总理、政要、名流。”萨涅斯如数家珍。
德兰沉思片刻:“这次宴会得花多少钱?”“7000美元。”萨涅斯不以为然。“什么?7000美元!”德兰睁大眼睛,目光里露出无限的惋惜。她鼓起勇气,“尊敬的主席先生,我有一个请求„„请求您取消„„取消这次宴会。”
主席十分惊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1901年设立诺贝尔和平奖以来,第一次有人请求取消典礼宴会。
“是的,我请求主席先生取消这次宴会,把省下来的钱交给我去救助那些饥寒交迫的穷人。”
萨涅斯举目打量面前这个老修女。她一生为穷人服务,即使来参加这样的世界级盛典,身上穿的仍是那件伴她出入贫民窟的粗布纱丽。
是她没钱吗?不!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已有4亿美元资产,可她的卧室却没一件现代家电。她没有办公室,即使是尊贵的客人也只能在走廊里接待。德兰有些歉意:“主席先生,我的请求是不是让您为难了?”
“不,不!”主席仰起脸,热泪满面,他向德兰深深地鞠了一躬,“我亲爱的会长,您的请求深深地感动了我,感动了世界,我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和善良人谢谢您了。”
一个感动世界的请求之后,便是一个震撼世界的行动。
19万美元的奖金她一分不留地全部捐给印度麻风病基金会,7000美元捐给了穷人,就连那块至高荣誉的和平奖章也让她卖了捐给了穷人。
1997年,当她离开这个世界时,除了两件换洗的粗布纱丽和一双旧凉鞋,一无所有。
第四篇:感人故事
姐姐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他们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一次姐姐为了买女孩子们都有的花手绢,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5毛钱。
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就让姐弟俩跪在墙边,拿著一根竹竿,让姐弟俩承认到底是谁偷的。
姐姐被当时的情景吓傻了,低著头不敢说话。父亲见姐弟俩都不承认,说那两个一起挨打。说完就扬起手里的竹竿,忽然弟弟抓住父亲的手大声说:“爸,是我偷的,不是姐干的,你打我吧!”父亲手里的竹竿无情地落在弟弟的背上、肩上,父亲气得喘不过气来,打完了坐在炕上骂道:“你现在就知道偷家里的,将来长大了还了得?我打死你这个不争气的。”当天晚上,姐姐和母亲搂著满身是伤痕的弟弟,弟弟一滴眼泪都没掉。
半夜里,姐姐突然号啕大哭,弟弟用小手捂住姐姐的嘴说:“姐,你别哭,反正姐姐也挨完打了。”姐姐一直在恨自己当时没有勇气承认,事过多年,弟弟替了姐姐挡竹竿的样子,姐姐仍然记忆犹新。那一年,弟弟8岁,姐姐11岁。
弟弟中学毕业那年,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同时姐姐也接到了省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天晚上,父亲蹲在院子里一袋一袋地抽著旱烟,嘴里还叨咕著,俩娃都这么争气,真争气。母亲偷偷地抹著眼泪说争气有啥用啊?拿什么供啊?弟弟走到父亲面前说:“爸,我不想念了,反正也念够了。”父亲一巴掌打在弟弟的脸上:“你怎就这么没出息?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们姐弟俩供出来。”说完转身出去挨家借钱。姐姐抚摸著弟弟红肿的脸说,你得念下去,男娃不念书就一辈子走不出这穷山沟了。弟弟看著姐姐,点点头。当时姐姐已经决定放弃上学的机会了。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弟弟就偷偷带著几件破衣服走了,在姐姐枕边留下一个纸条:“姐,你别愁了,考上大学不容易,我出去打工供你。”姐姐握著那张字条,趴在炕上,失声痛哭。那一年,弟弟17岁,姐姐20岁。
姐姐用父亲满村子借的钱和弟弟在工地里搬水泥挣的钱终于读到了大三。一天姐姐正在寝室里看书,同学跑进来喊姐姐,说是有个老乡在找你。怎么会有老乡找姐姐呢?姐姐走出去,远远地看见弟弟,穿著满身是水泥和沙子的工作服等着。姐姐说:“你怎和我同学说你是我老乡啊? ”他笑著说:“你看我穿的这样,说是你弟,你同学还不笑话你?”姐姐鼻子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姐姐给弟弟拍打身上的尘土,哽咽著说你本来就是姐的弟,这辈子不管穿成啥样,姐都不怕别人笑话。弟弟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手绢包著的蝴蝶发夹,在姐姐头上比量著,说:“我看城里的姑娘都戴这个,就给你也买一个。”姐姐再也没有忍住,在大街上就抱著弟弟哭起来。那一年,弟弟20岁,姐姐23岁。
姐姐第一次领男朋友回家,看到家里碎了多年的玻璃重新装上了,屋子里也收拾得一尘不染。男朋友走了以后姐姐向母亲撒娇,姐姐说:“妈,怎么把家收拾得这么干净啊?”母亲笑了,笑起来脸上像一朵菊花,说这是你弟提早回来收拾的,你看他手上的口子没?是装玻璃时划的。姐姐进弟弟的小屋里,看到弟弟日渐消瘦的脸,心里很难过。弟弟还是笑着说,:“你第一次带朋友回家,还是城里的大学生,不能让人家笑话咱家。”姐姐给他的伤口上药,问他疼不?他说:“不疼,我在工地上,石头把脚砸得肿得穿不了鞋,还干活儿呢!”说到一半就把嘴闭上不说了。姐姐把脸转过去,哭了出来。那一年,弟弟23岁,姐姐26岁。
姐姐结婚以后,住在城里,几次和丈夫要把父母接来一起住,他们都不肯,说离开那村子就不知道干啥了。弟弟也不同意,说:“姐,你就全心照顾姐夫的爸妈吧!咱爸妈有我呢。”后来丈夫升上厂里的厂长,姐姐和他商量把弟弟调上来管理修理部,没想到弟弟不肯,执意做了一个修理工。一次弟弟登梯子修理电线,被电击了住进医院。姐姐和丈夫去看他。姐姐抚著他打著石膏的腿埋怨他:“早让你当干部你不干,现在,摔成这样,要是不当工人能让你去干那活儿吗?”他一脸严肃地说:“你怎么不替我姐夫着想着想呢?他刚上来,我又没文化,直接就当官,给他造成什么影响啊?”丈夫感动得热泪盈眶,姐姐也哭著说:“弟啊,你没文化都是姐给你耽误了。”他拉过姐姐的手说:“都过去了,还提它干啥?”那一年,弟弟26岁,姐姐29岁。
弟弟30岁那年,才和一个本分的农村姑娘结了婚。在婚礼上,主持人问他,你最敬爱的人是谁,他想都没想就回答:“我姐姐。”弟弟讲起了一个姐姐都记不得的故事:“姐姐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在邻村,每天我和我姐姐都得走上一个小时才到家。有一天,姐姐的手套丢了一只,我姐姐就把她的给我一只,她自己就戴一只手套走了那么远的路。回家以后,我姐姐的那只手冻得都拿不起筷子了。从那时候,我就发誓我这辈子一定要对我姐姐好。”台下一片掌声,宾客们都把目光转向姐姐。姐姐说:“我这一辈子最感谢的人是我弟。”在姐姐最应该高兴的时刻,姐姐却止不住泪流满面……
第五篇:感人革命故事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
“座山雕”?“座山雕”不是小说《林海雪原》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土匪吗?是的。小说和京剧里不是还有一个活捉“座山雕”的英雄杨子荣吗?是的。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故事,不是小说和京剧里虚构的。现实中还真有其事呢。
现实中的事情是怎样的呢? 1947年初的时候,牡丹江地区的大股土匪已被消灭,三代惯匪“座山雕”还藏匿在深山密林里。“座山雕”从小就跟着祖辈、父辈当土匪,在黑道上混了几十年。民主联军曾对他进行了多次搜剿,但始终没找到他的老巢。
捉拿土匪“座山雕”的任务,落到了我军侦察排长杨子荣的身上。
经过部队首长们周密的策划之后,杨子荣带着5名同志进山了。他们都扮成另一股被打散的土匪部下,杨子荣扮成土匪副官。
在大雪封山的密林里找了几天后,他们终于在一个伐木工棚里找到了十几个人。这些人会是土匪吗?杨子荣便用黑话试探,发现其中一个叫孟把头的挺可疑。杨子荣就编一些同民主联军打仗的故事讲给他听,发现他真是个土匪。可是,怎么才能让他相信自己也是“土匪”呢?杨子荣便和他们下山抢了一回吃的,这次孟把头才真的相信杨子荣了。
原来,这个孟把头是“座山雕”的联络副官,只有他认为是可靠的人才能引见给“座山雕”。孟把头通报了“座山雕”,但对杨子荣还是不放心,就派了两个土匪用黑话多次盘问,结果都被杨子荣机智地应付过去了。
杨子荣担心夜长梦多,决定在弄清土匪老窝的同时,争取活捉“座山雕”。几天后,“座山雕”派了两个人来接头,杨子荣把两个人绑了起来,假装大发脾气,用黑话抱怨他们不够意思,被杨子荣他们放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差点儿饿死。两个土匪连忙解释,杨子荣不依不饶,非要他们带路上山见“五爷”不可。上路后,杨子荣一路谈笑风生,活像个土匪头子,土匪们再也不怀疑他了。
“座山雕”的老巢有三道卡子,每过一道都有土匪用黑话盘问。过了第三道卡子,眼前出现一座埋在雪里的大马架房子,这就是“座山雕”的老窝。杨子荣带领两名战士,一脚踢开木门,见屋里点着马灯和松明子,火炕上坐着7个土匪。见有生人进来,其中一个70多岁的瘦老头立刻伸手摸枪,杨子荣上前一脚踩住了他的手。这人就是恶贯满盈的土匪头子“座山雕”。
杨子荣装作大土匪头子吴三虎的部下,指责“座山雕”不够朋友,并要他带路过铁道,到吉林去。杨子荣一口气说了几十分钟,“座山雕”连忙道歉:“误会,误会。自家人,一定带你们过铁道。”
就这样,杨子荣带着“座山雕”和12个土匪,一起离开了土匪巢穴,其他的土匪目瞪口呆。
天亮后,翻过一座山,碰到了在这里等候的民主联军的战士。“座山雕”一看,发现自己中了计,连忙逃跑。这时,杨子荣拔出枪来,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座山雕”长叹一声,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荣立了军功。
“怕死就不当共产党”
数九寒天下大雪,天气虽冷心里热。我从前线转回来,胜利的消息要传开。哎咳哎咳哟,胜利的消息要传开。
一听到这动情的歌声,我们就会立刻想到坚贞不屈的女烈士刘胡兰,就会想起她面对敌人的铡刀慷慨就义的英勇故事。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佃农家里,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贫苦的生活,使她从小深深地懂得了对劳动人民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恨。
1947年11月,15岁的刘胡兰被敌军抓走了。敌人要她供出其他共产党员,刘胡兰守口如瓶,毫不畏惧。
敌人气急败坏,咬牙威胁道:“你难道不知道当共产党是要掉脑袋的吗?小小年纪,你就不怕死?”
“怕死就不当共产党了。”
“你就是给个金娃娃,也别想让我告诉你们。”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
敌人为了恐吓刘胡兰,还在她面前用铡刀杀死了六位革命志士。
刘胡兰满腔怒火在燃烧,一切害怕、胆怯都抛在了脑后,她狠狠瞪着敌人,仍然坚定地说:“要我自白办不到!”
最后,刘胡兰慷慨就义于敌人的铡刀下。
后来,毛泽东主席挥笔为纪念刘胡兰光辉灿烂的伟大历程,写下了8个大字: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毛泽东的衣着
节俭、朴素,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的特点。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他的衣着,简直是俭朴到了让今天的我们无法相信的地步。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对于穿衣从来不提任何要求。他常常是有什么穿什么。为了少做一件衣服,为战争节约些开支,毛泽东的衣服上往往是补丁上缀补丁。
1949年,毛泽东进了北京城,曾在香山双清别墅接待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知名人士。他在见张澜前,吩咐卫士李银桥说:“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当中享有很高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然而,李银桥在毛泽东所有的家当中翻了又翻,找了又找,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不打补丁的衣服来。李银桥异常委屈,对毛泽东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了,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倒劝慰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张先生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
就这样,他硬是穿着补丁衣服见了张澜,又见了沈钧儒、李济深、郭沫若、陈叔通等知名人士,更受到各位民主人士的尊敬。
抗日小英雄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海娃被鬼子押解上了路,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
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可是,伪军从后面追上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鬼子来了!快开枪呀!八路军叔叔„„”
听到喊声,八路军立刻赶来了,全歼了鬼子。
海娃完成了送信任务。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
小英雄雨来智救交通员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芦花村,小雨来就住在这个村里。雨来喜欢在还乡河里游泳,他的游泳本领最高。
秋天,雨来上夜校了,老师教他们念:“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深深的记住了这句话。
一天,鬼子来“扫荡”了,爸爸到区上去集合,妈妈去东庄了,雨来一个人在家背课文。突然,交通员李大叔闯进来,雨来把他藏进了缸下的地洞。李大叔对雨来说:“把缸搬回原处,你快跑,对谁也不许说!”雨来把缸搬好,刚跑出去,敌人就来了,他们把雨来抓了起来。
一个扁鼻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给他糖和金戒指,问他:“你看见一个人跑进来没有?”雨来坚持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火了,抓着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还打了雨来一拳,雨来疼极了,但还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极了,嗷嗷叫着:“拉出去,枪毙!”
河沿上响起了枪声,乡亲们难过极了,李大叔更是悲痛万分。可是就在大家沿着河边寻找雨来时,水面上露出了一个小脑袋,向岸上说道:“鬼子走了吗?”大家高兴的叫起来,“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机智的小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从河底游到了远处。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