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制度下物理实验教学探讨论文

时间:2019-05-15 12:2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高考制度下物理实验教学探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高考制度下物理实验教学探讨论文》。

第一篇:新高考制度下物理实验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无视学生主体性,在实验教学中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做法,培养出的是徒具应试能力缺乏综合素养、思想僵化的人才。我国全面实施的高考的改革为高中物理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教师要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锐意改革创新,即创新实验教学计划;转变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以及以高考的改革为导向标,改革实验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从而以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他们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高考制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我国全面实施了新高考的改革,采用必考、选考相结合、学考高考相结合的方式,在物理学科考试当中也实现了由知识水平考查到学科综合素养考查的转变。我国全面实施的新高考的改革为高中物理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为了适应高考从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水平到对学生学科综合素养考查的转变,教师在物理教学当中要锐意改革创新,针对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教师的物理学科改革要从实验教学改革做起。

一、高中物理教师要以高考的改革为导向标,创新实验教学计划

新高考制度下,虽然实行的是“专业+学校”的方式填报志愿,文理分科在全国各省份也在逐步取消当中,这对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带来巨大冲击。但是一方面在新高考当中高达百分之九十一的高等院校专业都需要选考物理,另一方面在录取过程中高校对考生学业水平学科成绩也极为重视。因此,新高考制度下,物理学科也极为重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呈现注重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新趋势,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实施改革十分重要且必要。在高中物理学科当中,实验课程极为重要。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物理教师要以高考的改革为导向标,在物理学科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创新实验教学计划,在帮助高中生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应用当中掌握正确操作方法,在做当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做当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校集中物理学科教师的力量依据新高考的改革的全新教学理念制定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以每周4个课时的频率开设实验课程,并尽量将实验课程集中化,更好的完成对高中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引导学生从做中学

传统高中实验教学由于以讲实验、背实验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因而一直教学效率低下,难以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新高考制度导向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引导学生从做当中学。在做实验之前,教师要就实验原理、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实验流程安排以及实验当中运用到的计算题对学生进行精心考核,为动手做实验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然后教师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为了培养高中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还要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做法,从选取实验设备、设计实验可行性方案、指导实验过程的具体实施,都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仅仅起到在旁辅导的作用。通过选取设备、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完成实验,高中生不仅可以熟悉实验操作流程,还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增强了科学探究欲望、科学探究能力,他们对电路控制、机械振动、电磁感应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为他们将来独立完成科学探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还可以在分组实验当中安排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引导组内成员完成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课堂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还在学生自主、自治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三、高中物理教师要以高考的改革为导向标,改革实验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新高考制度导向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该以培养高中生良好实验操作技能和他们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实验教学提高高中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全新的能力培养目标相对应的应该是全新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教师要构建涵盖思想道德修养、学业成绩、实践技能素质以及创新素质的全新的高中物理实验课程评价模块,对高中生实验过程当中的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的、综合性考核评价去约束、规范、调整高中生的行为,用实验水平评价、进步评价相结合;客观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促进高中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四、高中物理实验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的对比

1.实验教学日趋完善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之后,在先进教师的带动下,很多教学观念还比较传统的教师陆续地加入到了改革大军之中。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比之改革前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比如,有些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会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制作一个微视频(微视频的内容就是实验教学里的重点内容),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以达到帮助学生预习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会更加游刃有余,而且目的性会更强。另外,相比较于改革之前,师生在实验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现阶段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更像是学生的辅助者,而学生则成了教学中的主角,与此同时,实验教学的秩序也比以前更加有序,比如,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仪器,并且在做完实验之后会自觉对仪器进行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和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2.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多元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推进,使得物理教师开始自觉探索起了适宜其教学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诚如上文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之后,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也因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有些冲突的,因此为了适应的现在的教学实际,教师就必须积极探索与之想匹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正因如此,现今物理教师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发的多元化,常见的有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翻转课堂等等,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3.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

在改革之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将物理实验教学视为课外活动,这使得他们常常对该教学报以应付的心态。而改革之后,不少学生都能以一种科学、探究的心态去对待它,基于此,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很多学生都学会了利用物理实验来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与此同时,他们还能有效地利用相关仪器去探究物理规律,在这样的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从以往可有可无的状态,渐渐成为了现今物理教师开展物理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

五、结语

针对当前高中实验教学效率低下的不良现状,教师必须以新高考制度为正确导向,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进而全面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提升高中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丁振楠.试论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J].都市家教,2017,(8):20.

[2]徐清军.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及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第二篇: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柞水县亁佑中学 杨家春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的加以应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搞好搞活实验教学,应着重抓以下三点:

一、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再加上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而讲实验。因为单纯的讲实验,便贬低了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学生也难于理解和接受。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熏陶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和捏造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也是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如生活中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无不需要这方面的知识。物理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人,开始几次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1)测量范围;(2)最小刻度;(3)零点及其调节方法;(4)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但是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合理的安排,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的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

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操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如学生通过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可布置: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它仪器自选,测定标有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重要过程。我们教师要组织好物理实验,获取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以达到实验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新人教版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平台。《标准》中的物理教学倡导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并明确指出“实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大大加强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真正落实《标准》提出的要求呢?我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浅谈以下几点:

一、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具体做法为: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用以填写实验者姓名、时间、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结论。每次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熟练完成实验。例如:演示“液体压强特点”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上台来演示:①将矿泉水瓶去掉底,用橡皮膜(可用气球)将底扎起来并绷平,把适量水倒入瓶中,橡皮膜向下凸出;②把瓶中倒满水,橡皮膜向下凸出更多;③把瓶中倒满酒精,橡皮膜向下凸出比②少;④取一矿泉水瓶倒满水,然后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下不同的位置扎几个孔,水向外喷出。演示完毕后师生讨论并总结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紧接着提出问题: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演示实验猜想(时间可长些),然后提出

用心

爱心

专心

如何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问题,待学生明确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后,利用压强计来演示(可以是多个学生),教师指导。

①保证密度、深度相同,方向不同,观察U形管中液柱高度差; ②保证密度相同,深度不同,观察U形管中液柱高度差; ③保证深度相同,密度不同,观察U形管中液柱高度差; ④分组讨论实验结果;

⑤上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分析。

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脸上洋溢成功的喜悦。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二、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如: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接触面材料、接触面湿度等。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落实以上其中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甚至有的组提出此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弹簧测力计匀速不易控制。此时教师及时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可以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无论从操作性还是误差方面都得到改进。操作性方面,长木板可以是变速的。误差方面,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且实验得到了升

用心

爱心

专心

华。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小组分组合理、分工明确(可轮换);②组长相当于小老师,一定要培训好;③教师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④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信心。

三、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丰富实验资源

《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其实,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本身就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物理资源。

课改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想想做做”内容,有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多样改变活动方式,保证学生有足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可以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因陋就简,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例如:塑料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装矿泉水和饮料用的,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指导和启发学生做很多的物理实验,其演示效果明显,为教学服务。

①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②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③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用心

爱心

专心 3

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

④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此外用塑料瓶做的实验还很多,例如可以替代烧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声音与能量、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潜水艇模型、土电话、喷泉、闭口浮沉子等的实验装置等。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长久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当然,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初中物理教师理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为初中物理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新形式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邹德兵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实验赋予了物理学科思想和内容,实验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而物理实验自身也是不断发展的。同时,实验教学是变单纯的理论灌输为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加强实验教学既是理科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搞好理科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新时期我们理科教师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师得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精心设计教学实验、引导学生实验,创新实验教学。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容忽视

(1)、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和验证课堂里所学到的知识,了解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很复杂的。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只依靠语言和一些直观教具,有时学生很难透彻理解,不容易获得知识的巩固。通过亲手实验,情形就截然不同。通过实验,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获得的知识根深蒂固,也能调动他们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亲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

要学好物理科学知识,必须具备使用各种仪器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要在实验过程中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要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使印象深刻,知识巩固,这样就能获得照实物绘制简图的技能。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既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开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中,存在着对实验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用肉眼观察、用手操作,还 1

要区别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随着实验经验的积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4)、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习惯

实验课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阵地。在每堂课上,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求,对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出严格的要求。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指导和检查学生是否按顺序按常规认真操作、是否按实验的要求作深入细致的观察、是否按事实下结论,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的差错。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认真实验。这样,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对待工作的责任感等。在实验过程中,还要要求学生养成全面照料仪器、细心爱护仪器、妥善收拾仪器以及处理废弃材料等科学习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并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

二、转变思想,重新认识实验教学

以前的实验教学是以学习知识为目标的,而现在是以学习探究方法为主。我们要及时转变观念,把握实验教学的侧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弄懂知识原理,而要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技巧,不是重理论而是重实验验证,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能自我发展的学生,才能让学生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有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深入细致地研究实验,设计实验

新形势下,新的实验教学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前一定要对实验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在实验中可能存在或发生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实验,不让突发事件影响正常地实验教学,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而是细致地设计每一个实验环节。

(1)好的设计,给人以愉悦、惊奇和激发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作为引入的实验是关键。当人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将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灶,这

种兴奋会使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处于最佳状态,并从中激励出创造性的火花。抓住学生生性好奇的心理,巧妙地设计、表演新奇有趣的实验,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探讨问题,接受知识。

(2)好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操作性强

对学生实验仪器的准备要做到 “ 五不一保证 ”,即仪器不宜复杂,操作技能要求不宜过高,实验规模不宜过大,一次实验所用仪器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安全要有保证。

(3)突破思维定势创新实验设计

在用漏斗吹小球实验时,先问学生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可以应学生思维做一次失败的,看到学生的反映。不要急于做成功的实验,而是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这个实验就做完了?产生质疑。再做一次成功的,或学生来做,分析两次原由。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结论,印象更深刻。还可将实验设计为斜向下吹,平吹,向上吹(与引课实验相扣,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注意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的空间。

(4)提倡和鼓励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如果实验所用的材料是学生所熟悉的,就会使学生感觉到亲切,较容易克服思维障碍,能较好的达到实验的目的;如果实验所用的仪器是学生亲手制作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牢固的相关物理表象,敏锐地洞察其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顺手拈来的、所熟悉的物品做物理实验,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实验物品,弥补实验仪器不足,拓展实验探究的时空,让学生真正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兴趣昂然。

四、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的物理实验课教育模式,已成当务之急。那么怎样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式的物理实验课教育模式呢?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为此要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

(4).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所以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及“想想做做”小实验,而是将实验探究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全过程。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总之,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所以特别要重视实验的创新。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实施以创造性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的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定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而教师对实验创新又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因此作为一名物理实验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外,更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_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二)备仪器。边学边实验是一种上课形式的学生实验,一般要求两个学生用一套实验仪器。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也不高。因此,大部分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例如:没有平底试管,我们用废旧的平底小药瓶代替;没有弹簧秤,我们发动学生用废钢丝绕;没有溢水杯,我们用玻璃杯套上二根橡皮筋代替,等等。由于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了自制教具的活动;不仅为边学边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实验仪器,为物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实验环境,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项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实验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师生共自制了46个项目338件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不仅满足了教学实验的需要,而且捉进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边学边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师演示用的仪器和学生实验所用仪器有时不同,实验前,我们总是先用学生实验仪器做一遍,以了解选用仪器的性能、规格和估计可能发生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

(三)备学生。在备教案时,还应注意了解学生实际,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都要作充分的准备。例如,初二采用书上第105页练习二作为边学边实验。学生会产生“塑料袋扎孔后液体不封闭”的想法,从而影响对帕斯卡定律的理解,为此,我们为学生设计好学习阶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帕斯卡球上的每一个小孔上都扎有橡皮膜,当用活塞挤压筒里的水时,可以看到扎在各个小孔上的橡皮膜都向外凸出,并启发学生思考帕斯卡球的小孔上不扎橡皮膜行不行?从而知道在塑料袋上扎孔是为了能看到“液体传递压强”的现象。

联单 在进行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比较多地采用了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这样就打破了现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结构体系,必将进一步推动物理教材和物理实验器材的变革。据统计,我国现行初中物理实验的结构体系如下:力学。演示实验52个,学生分组实验9个,小实验7个;热学:演示实验28个,学生分组实验3个,小实验5个;光学:演示实验14个,学生分组实验1个,小实验3个;电学:演示实验21个,学生分组实验9个,小实验3个;总数:演示实验145个,学生分组实验22个,小实验22个,再加上实验性习题18个,总计207个。

我们通过试验,把结构体系作了如下调整:

(一)22个学生分组实验中的10个改为边学边实验;

(二)145个演示实验中的41个改为边学边实验;

(三)22个小实验中的8个和18个实验性习题中的13个改为边学边实验;

(四)新增加了4个边学边实验。经过这样的调整,初中物理实验的结构体系趋于合理,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能力。我们体会有以下三点好处:

(一)增加了学生实际操作练习的机会。天平、刻度尺、滑动变阻器、安培表、伏特表、弹簧秤等基本实验仪器学生的使用次数都普遍增加,这就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演,学生听讲”的教学局面,促进了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明显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索知识的机会大大增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高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实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学生实验次数的增加,使初中物理教学更符合当代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物理的机会,以物学理,以物懂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这些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正是现代教育思想所倡导的。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物理子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美国学者梅里尔·哈明(Merrill Harmin)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指出:鼓舞人心的课堂辉映着学生最健康、最富有成效的五种品质:尊严、活力、自我管理、集体感、意识。在实践中教师应不断进行反思、改进,强化课程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觉醒,真正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方案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这种教育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就中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究其原因虽然是有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物理新课程着力改变简单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它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乐于探究,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如何建构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和应用策略,在课堂进行有效引导、指导,组织、监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开展探究性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的、理论化的教学范式,一般说来,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居于三者的最高层次,策略、方法的选择均遵循模式要求。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力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探究性学习应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让学生能不受拘束地思考。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就是通过探究性物理教学的实践,建构一个符合“探究——发现——创造”特征的物理教学模式,并有针对性的探索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与方法的综合研究活动。

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优化自身的学科素养,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接受性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进一步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结合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能给予各类学生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通过对探究性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策略研究,希望能实现以下目标:

(1)初步探索符合物理学科特点的“探究——发现——创造”的教学模式,并形成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应用策略,同时能将应用于物理教学实践,并对教学产生实效。)通过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初步探索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密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2.研究具体内容

(1)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促进学习发展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模式以及实施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2)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入手,初步探索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般方法。

(3)适当选择2—3典型个案例研究,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的能力,并最终能独立提交比较完整的研究报告,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三、研究过程与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03年1月~2003年8月)

研究内容:课题组成成立,完成实验方案,开题报告及实验计划,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新课标的理论学习,完成资料收集及实验人员培训。

2.实验初步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4年12月)

研究内容: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实验班,合理分工,明确任务,进行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能初步形成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方法。

3.实验深入研究阶段(2005年1月~2005年6月)

研究内容:在前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突出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重点设计好2-3个活动案例,归纳和整理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一般技术。并进行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策略的总结和归纳。

4.实验总结、结题阶段(2005年7月~2005年11月)

研究内容:按实验方案具体要求,进行资料整理,成果收集,进行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的指导,完成实验报告和论文撰写及成果汇编,并做好课题的结题与鉴定工作。

四、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分析

(一)初步建立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的“讨论·探究·创造·评估”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程标准》提出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物理课程应该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的教学要求呢?通过分析,可以将上述要求总结为如下四点: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拓展与创造,总结与提高。为实现这种过程的教学,课题组通过研究,总结出“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1.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突出“四个”环节:

⑴讨论:运用讨论式教学作为进行教学过程、探究知识的手段与背景模式。

⑵探究: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用探究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获取。

⑶创造:让学生对探究的成果(包括结论和方法)进行应用、拓展、创造,使知识活化。

⑷评估: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积累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探究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见,“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方面,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同时做到四种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教学、创造教学、评估反思教学。在一节物理课中,如果能同时做好这四种教学,就可以说是一节符合《课程标准》精神的好课。回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2.要科学处理“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⑴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角度来看,这四方面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示意图表示:

教学流程:

探究教学 创造教学 评估反思 更高水平上的探究教学 „„

教学模式

手段途径: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探究——创造——评估的流程进行的,而流程中的每一部分的实施都要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来进行。讨论式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教学的背景。

⑵从探究教学的角度来看,这“四个”环节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示意图表示:

讨论式教学 去实现

教学过程中通过 创造教学 去拓展 探究教学

评估反思教学 去总结提高

可见,讨论、创造、评估这三个方面都是为探究教学服务的。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堂探究性学习应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让学生能不受拘束地思考。课堂探究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探究的层次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程度,教师要尽量做到以下“五要”:

1.要起指导和推进作用。

在探索过程中要及时鼓励学生,特别为学生在阶段性活动取得成果时,要予以充分地肯定或表扬。

2.要尽可能地“放手”。

只有“放手”才能完全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方能被广泛地调动起来,思维在广泛的交流中得到激活,为全班学生共同研讨打下基础。

3.要舍得“主导”与师尊。

教师只要舍得“主导”,放下师尊,学生才感到无压力,处于平等环境,才不怕犯错误受责,大胆猜想探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4.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难免要出现错误,当出现错误时,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者不予追究,而是要抓住矛盾,深入分析,寻找错误原因,研究正确的解决办法。

5.要合理地“引导”。

为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困惑或疑难时,不能强迫学生走自己设计的“轨道”,而要因势利导,不然把“学生的研究”变为“教师的研究”,就违背了这一教法的宗旨了。

(三)、科学把握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关键在于建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

物理探究性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人,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个性鲜明、积极活跃的认识与发展的主体。物理探究教学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因此,必须坚持五个策略,才能确保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地科学性和有效性。

1.自主备课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首先要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教师探究的过程。备课的探究思路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值得指出的是,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不是完全根据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是完全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以课程的理念备课,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这是因为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重视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回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探究性教学应采用章节备课,模块探究。在拟定那些内容需要探究时,应明确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探究,而对于富有挑战性的,具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实施探究性教学。为使探究教学达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我们应从三个维度展开备课的研究,一是从学生学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分为“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小组互动式合作探究,实验探究等。在备课方式上,可采用预先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备课。

备课时应考虑初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大体是:出示背景材料,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讨论,形成初步成果,解释评价,必要时还要修正假设,重新设计和研究。在课堂上随着学生的活动流向,还要作适时调整,以便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满足探究时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有所预测,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思路要开阔,支撑材料要丰富,随时可取。备课中始终渗透着教师自己的科学思想、科学观点,也就是教师要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不被动地接受教材的观点。

备课时还应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则应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我必须关照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恰当导引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时,教师除了应予以必要的指导外,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因为此时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能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经过探究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他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强有力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他就会产生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环节,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环节的设计。探究性物理教学的导引环节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如“电压”这节教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太抽象,场看不见,摸不着,且无处不在。如何使学生确实相信电压的存在,是课题引入的关键。所以我通过可见度较大的水流,让学生间接观察,感受电压的存在,给学生足够的感官刺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通过水位演示装置,使学生引起对水压现象探究的兴趣。再通过类比方法,用问题驱动学生对水压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电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水流知识分析水轮机工作原因,从而逐步过渡到电压的概念建立。通过恰当的导引,从而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思维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导引作用,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心理学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那么,怎样创设探究的情境呢?课题研究发现,作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演示实验、多媒体、挂图以及教师的神态、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言等,抓住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实施探究教学营造一种有利的心理基础和环境氛围。

回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3.科学设问策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容易出现的差错。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但对于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能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创设情境,能使学生产生疑惑,尽可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教师不要与学生“抢”问题。探究过程最有创新价值的是自己提出问题,而依据问题设置探究点,是使设想中的问题转化为可实际探究操作的重要环节。

4.及时调控策略——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教师在思想上应明确,教学调控,对于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流向完全朝预定轨道运行,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的要求,只要“主道”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但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在调控的教学技术上的处理,可采取目光调控,言语调控,体态调控,目标调控等多元调控,要因人、因事、因时调控。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当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就是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要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小组竞争与合作。小组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课题组研究发现,较繁重、较难或需要协作完成的以及由于条件的限制而器材不足的探究任务宜合作完成。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和分组讨论进行有效的探究教学。

5.动手操作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验中进行自主探究

探究性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动手操作或实验的方式,自己主动的去发现或得出有关的结论。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实施探究教学的良好载体。教师要利用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去解决问题或得出科学规律尤为重要。以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物理教育将科学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其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提出了要研究的问题,用何种方法去探究,去揭示,正是训练学生科学创新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手段,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如将课堂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作课后的小实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科技辅导,搞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初步形成了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类型与实施技术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其关键就是要创造出适合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实现人格的主动发展。因此,探索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活动实施技术时,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1.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五种活动类型

①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跨学科探究过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包括自然问题的探究和社会问题的探究两大类。而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的核心是课题研究,即模仿和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事实材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如“密度知识在长江油污处理与防治中的应用研究”,“物质种类对光线折射的影响研究”等。

②以社会考察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社会情景和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并包含着社会交往。通过接触社会,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体验与感悟以及反思与批判,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如进行“关于南京下关发电厂的参观与调查”。

③以社会参与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性学习。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是指要求学生参与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之中,成为某一社会活动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实践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上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有利于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一般包括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和生产劳动三种方式。如“南京金陵小区输电线路的布线规划与改造建议”,“南京鼓楼区新模范马路拓宽工程中的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与排放研究”

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包括设计一种产品、一项服务、一个系统,并创造出实施的办法,如设计学校草坪、设计学校垃圾处理箱的分布和布局;改进某一系统,如排除“家庭电路”系统漏电问题;计划和组织一项物理量的测量活动,并对活动所需要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如设计“如何测量人体最大输出功率”;或设计一个采访活动,比如对“南京地质研究所”的科学家进行访问活动。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开发性,它着重于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它更强调操作性和针对性,更注重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⑤以设计制作为基本形式的应用性学习活动。

设计制作活动一般可以采取比赛、展览、答辩会等形式。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形成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一个实验器材、测量工具,并适当制作,把设计制作的器材、工具或产品,应用于实际的测量或实践活动之中。如“利用自制量筒测定固体密度方法的研究”。

2.组织和开展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技术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课程的开发角色需要加以重视和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的集中体现。有效的实施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实际的操作需要来看,应当注意以下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1)正确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回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指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则应首先注意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其次要善于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由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再次,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亦可通过各种方式(如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最后,在课题的探究过程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自主发展”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物理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

(2)恰当处理实践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即注意协调和处理好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计划。由于本课程强调过程取向,因此,应对实践活动内容进行预先规划与设计,但更要强调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出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和存在价值。

(3)把网络信息技术与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有效整合。

因为信息技术领域是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探究内容,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水平,通过建立相关网站,为学生进行跨学科、跨地区、跨国家的合作探究指导提供可能。任何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都应基于新的、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的理念而进行。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出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电化灌输”的不良教学倾向。

(六)课题研究培养了教师教研能力,取得了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两年来,课题组重视课例和案例研究,提高教师教学实践与应变能力。本组教师“内能利用与环境保护”案例设计荣获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案例评比一等奖。在课改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有意识积极承担区级课改公开课和研讨课,让教师在开课的过程不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两年来,物理组承担了高敏、段家伟老师承担物理市级公开课3节,区级公开课4节,丁玉祥、王首峰老师承担市级新课程讲座3次,陈国庆、丁玉祥老师承担区级新课程物理讲座4次。

课题组开展了物理专题网站的建设,并建立了物理教改网站——“丁玉祥物理网”,并获得了市专题学习网站一等奖和全国第二届中小学主题特色网站评比一等奖。目前,课题组多媒体辅助教学普遍推行,各实验学科教师共制作CAI课件数千件,物理组及时开展了学科资源库的建设,目前已基本建立了物理新课程相配套的分课时5G容量的学科资源库。

课题还开展了“STS”理念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和尝试研究,课题组的高敏、段家伟、丁玉祥等老师承担教育部音像出版社物理新课程“STS”教育录像课,并在全国发行。

课题组内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和方法,撰写的论文有近20篇发表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等核心刊物上。有近10篇研究论文获省、市级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课题组教师主编和参与编写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以及同步教学辅导书籍约20本,丁玉祥老师关于新课程的教学专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物理研究与实施指南”一书正在出版之中。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从这个意义上看,探究性物理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成性评价的操作,协调探究性学习以及接受性学习之间的关系等关键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1.探究式教学全面开展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如何更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①教案是动态的,教材是资源,教师是教材的处理者

教材中有很多课题值得探究,教师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价值把握探究的度。对每一个要求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该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全面考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形、提出的疑问。此外,对学生提出的有益问题要顺应学生自身的求知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发现学生身上的生长点。

让更多问题的提出来自于学生而不是教师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只是指导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提出问题的机会而不是提出问题给学生去思考,应该走“问题来源于学生——学生来解决问题——学生发现新问题”的道路。不是教师要给学生什么,而是学生需要教师给他们什么。

③重视探究过程,淡化探究结论

通过师生合作完成了某些探究课题,得出一些新的结论,这固然可喜,但重要的并不是记住这些结论,而是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本探究课题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分析出影响结果的可能因素,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

④适当开启窗口,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发展的空间

当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究结束时,教师就为学生关闭了一扇窗口,此时,教师应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启另外一扇窗口,以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2.如何把握物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探究性教学初期,要让学生逐步接受,在某些环节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在探究性教学中,要避免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高屋建瓴统观大局,每一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某些动态予以调整解决。

3.如何组织物理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对大班教学来说,教师无法关注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通过关注小组的学习,可以将关注面扩展到全体学生。在农村中学,学生整体素质较低,将优秀学生分布到各组,可以使优秀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化作合作学习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应,促进教师的教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监控和引导,强化参与面与参与度,注意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合作学习记录及小组讨论记录,并进行评价,强化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课堂监控应不断改进、调整,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对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回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谈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中 作者:57E教育资源网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教师的主导作用南京市教育局教仪站孙宏根物理的实验基储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矗从物理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物理实验的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因此,在中学阶段必须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学生实验能力包括设计实验计划、观察操作、数据处理、分析与总结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不是每个实验都能把各种能力同时培养起来。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将每个实验认真分析后,确定每个实验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例如,在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直尺、天平、弹簧秤、压强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万用电表时,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又如,初中物理教材在实验《用电流表测电》之前的每个学生分组实验,都直接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而在随后的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则要求学生模仿前面的表格自己设计实验表格。

在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以后,完全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表格,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师要抓住教材这种变化的安排,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计划的能力。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考虑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例如,电磁打点计时器在实验《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都会使用到。在做第一个实验时,由于学生对仪器比较生疏,操作时会很缓慢,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在做第二个实验时,就要要求学生对仪器的安装及使用操作程序不应再有原则性错误,熟练程度应比第一次好,速度比第一次快,不过在具体细节上允许出现些偏差。第三次实验,就要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无误地将实验安装并调好。

二、教师要注意发挥示范作用

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学生即使按照教师要求在实验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对仪器的操作步骤也比较清楚了,但一旦接触到实验仪器,仍会束手无策。因此,实验前教师应对如何正确操作仪器进行示范,必要时强调说明不按规范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尤其在学生进行操作过程中,要抓住典型事例向学生反复示范。例如,初三年级学生做电学实验,初学阶段很容易将电表“+”、“-”号接反。可以在学生实验前,先做示范操作,将电源的正极和电表正接线柱先用红纸做上特殊标记,然后用红色导线把电源的正极与电表的正接线柱连接起来,用黑色导线将电表的负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接(电路中有小灯泡)。

在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再巡回视导,发现有接错的,再进行示范。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也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使用天平,拿取砝码时,镊子口的凹边应当朝上,待测物和砝码都应放在砝码盘的中央;拿取盛有水银的烧杯时,应用左手托底,不能用手提住烧杯口以免杯底破裂,如果在细长玻璃管中装有水银,翻转玻璃管时,不可用双手持玻璃管的两端,而应以手挟持管的中部;做静电实验时,需要用手持绝缘柄时,应以两三个手指握持,而不应从掌心握持,并且应持离导体最远的一端,以防漏电;用手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臂、电表旋钮及启动开关时,应以另一只手扶持器件。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首先,实验前都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也应满足一定要求,如: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万用电表电阻档量程变化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使用各种仪器必须按一定操作规范进行。对于违反操作规定的要禁止。

操作要有一定的条理性,例如应在检查电路后,再接上电源的另一个接线柱,然后合上开关。观察仪表时视线应与刻度平面垂直。仪器整理要有一定顺序。如:电学实验,应先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电源的接线柱。仪器整理要有利于仪器的保养维护。如:托盘天平游码归零,橡皮圈垫上,学生电源刻度盘旋钮旋到最小值,万用电表刻度盘旋钮拨离电阻档,滑动变阻器滑臂滑至同一边,有传动装置的仪器将传动皮带松驰等等。

下载新高考制度下物理实验教学探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高考制度下物理实验教学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在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物理实验员的协同下,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完成的很圆满......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李品杰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没......

    浅谈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浅谈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转载} 摘要:针对未来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政治课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从智慧魅力、节约科学、点燃绽放三个层面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论文2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论文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武穴市梅川镇两路中学 张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非......

    物理论文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5篇)

    物理论文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归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反思论文

    摘要:实验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提高物理实验技能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本文对提高初中物理实......

    新高考制度下走班模式

    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模式 走班教学实践总结为以下四种模式。 1. “不走班”模式 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3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实验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实验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将实验教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的转化,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养成自主探究能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