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吝啬与慷慨美文摘抄
先说一个很吝啬的老板。
有一年,一个武功高强且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带着满脑子的激情想法,前去跟这位老板谈判,希望合作拍摄功夫电影,合作方案是老板出资,年轻人出力,共同打造全新类型电影。不料,双方在利益分成上存在较大分歧:年轻人坚持每拍一部电影获得片酬一万美元,而老板则坚持只给年轻人两千五百美元。结果,这个年轻人转身找了别的老板,并最终开创了新的电影时代。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李小龙。
其实,这个老板还有一桩更抠门的事情。有一次,为了赶制一部电影,员工们需要加班,领班向老板提出买一百个包子当夜宵,需要开支一百元,没想到老板只允许开支二十元,而且一点商量的余地都不给。结果,员工们心怀怨言,集体罢工,使电影的拍摄成本增加了一万元。事后,老板的夫人责怪他太过抠门,因小失大。
再说一个很慷慨的老板。
这个老板究竟有多慷慨呢?不妨看看下面一组数据:自1985年以来,二十多年时间内,这位慷慨的老板共为中国内地捐赠了三十四亿港元,兴建了五千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至今,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2002年,这个慷慨的老板还拿出钱来创立了一个自然科学奖项,每年评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授予一百万美元奖金,这个奖项因而被誉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
一个吝啬的老板,一个慷慨的老板,其实是同一个人,他就是著名的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其实,他的吝啬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更大利润,而努力赚来的利润,不是为了享受和挥霍,而是为了慷慨地回馈社会。邵逸夫先生曾说过这样两句非常有名的话,一句是:“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到民众。”另一句是:“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难怪邵先生以107岁高龄辞世的时候,会赢得那么多人的缅怀。原来,人们缅怀他,并不是因为他多么有钱,也不是因为他多么长寿,而是因为他灵魂所达到的高度。
第二篇:吝啬,另一种尊重美文摘抄
“海叔,我回来了。”
“回来了。”
“海叔,我给你带了一点礼物。”
“噢。”
我把带给海叔的礼包轻轻地放在桌子上,海叔的表情淡淡的,并没有因为我的回来而给他带来一丝喜悦。
海叔不仅与我是在同一个湾子里,而且就在我家隔壁。我家和海叔家原本就沾亲带故的,妈妈的妹妹又嫁给了海叔,海叔理所当然又是我的姨父,亲情上便更添一分,只是,我还是习惯叫他海叔。
这些年,我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打工,收入虽说不多,但相比偏僻的农村来说,也算得上是“挣大钱”了。每次回去,我都不忘带些礼物看望海叔。
记得第一次回来看望海叔时,他那高兴劲儿暂且不提,我清楚地记得他对我说的话:“华儿,你也算是有出息的,能够出门挣粗钱,但这里是你的根,你不要忘记了这个穷角落哟。”我当时也朗爽地答应着。那次离开老家时,海叔塞给了我好多土特产。
……
爸爸对我说:“你回来的次数多,不需要每次都买东西给海叔呀,况且你的钱也来得不容易。”
面对爸爸的话,我笑笑。在外打工是很辛苦,挣点钱也是很不容易,但花点儿钱买点礼物,我还能承受,再说,礼物是买给海叔家的,他还是我的姨父哩。
所以,每次回去,我依然是带着一些礼物,海叔也在我每次离开老家时,依然送一些土特产给我,但这一切,都似乎在履行一道程序,当中的亲情味儿少去了很多,却似乎多出了一份“冷漠”,我终不明白,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在不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你回来,给海叔一个问候就可以了,不必要每次都带东西给海叔。”爸又对我说,“农村里穷是穷,但穷也有尊严,每次都带礼物给海叔,你是想在海叔面前显示你‘富有’吗?海叔也不会白要你的礼物。”
我终于大彻大悟。曾经总认为,尽管我在外打工辛苦,挣钱也不多,但我并不想在亲人面前吝啬,却不想出手“大方”的举措里竟充满着“铜臭”味儿,以至于让一份亲情也变质。
吝啬,是另一种尊重。今后非逢年过节的,我想我会空着双手去看他们。
第三篇:越吝啬越贫穷美文摘抄
仔细观察周围的人,那些从小就大手大脚请朋友吃饭或者花钱的人,到现在依然有条件大手大脚地花钱。而那些每次一到了付钱时,就没有带钱包的人,多少年之后,依然过着拮据的生活。似乎越花钱的人越有钱,越舍不得花钱的朋友越穷。
我们自古以来都记着:只有节约才能省下来,越节俭才能越攒得住钱:不管赚多少,只有省下来的才是自己赚的等等。这些理念难道都错了吗?
社会上节俭的人很多,80%的人都在不断地节俭。把能省的都省下,能少开支就少开支,能存银行就存银行。存入银行的钱,占到了自己财富的80%以上。而对于富人呢?他们银行里的存款占到自己财富的1%都不到。这些钱也就是为了自己近一段时间所需的开销,其他的钱,一般不会放在银行里。不但不会,反而会想方设法从银行里贷款出去周转。银行是什么?银行就是一个把不喜欢花钱的人的钱聚集起来,给那些喜欢花钱的朋友花的地方。
你不喜欢花钱,结果就只有一个,你的钱让别人来帮你花。
为什么越花钱的人越有钱,而越不喜欢花钱的人越贫穷呢?这就是思维的角度不同。节俭的人的思维模式永远都是:买东西,能便宜就便宜,攒下钱还有其他的用处呢。等以后钱攒多了再买,想的都是等有钱了以后怎么怎么样。而那些富人怎么想的呢?他们对喜欢的东西,永远考虑的都是:我如何做才能够买到它?我如何才能赚到能买下它的那么多钱呢?
两者之间,就这一个差距,使得富人赚钱的点子、路子、方法越来越多,而这些都是伴随着自己的欲望、野心而成长着,今天赚的钱开上了桑塔纳,明天喜欢上了别克,从而迅速调整自己的工作,调整自己的事业,进而去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到,过着别人向往的生活。
过别人向往的生活,就得始终记住:不要让你的收入来限制生活。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穿着喜欢的衣服,喜欢的鞋,挎着自己喜欢的包,是什么感觉?肯定比现在自信很多倍。而自信带来的价值呢?会使你的能力成倍地增加。人一旦有了自信,就可能干成别人认为不能做的事情,就可能干成自己不自信的时候认为做不成的事情。我们倡导花钱,敢于突破自己一步步过上富足美满的生活,而不是倡导大家去浪费钱。赚钱是为了消费的,而不是用来浪费的。花钱也是有艺术的,至于应该怎么花?富人们有个理念:钱只要不浪费,所有花的都是合理的。
越舍不得花钱的人越贫穷,即吝啬导致贫穷。该花钱的时候一定要大气地来花钱,如果连大方地对待他人的心胸都没有,如何能赚到大钱呢?一个人的格局、心胸是靠修炼出来的。
第四篇:别吝啬开口美文
假如你即将死去,并且糟到只能打一个电话,你会打给谁?说些什么?你到底在等什么?
——史丹芬·李维
有天晚上,我重拾一本我曾读过的书,内容是有关为人父母的种种,这种书我已看过几百本,而我觉得有种罪恶感,因为那本书描述了一些为人父母该使用,而我却从未使用的策略。主要的策略是和你的小孩交谈,使用三个神奇字:“我爱你。”这句话已被强调过无数次,那就是:孩子必须知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你是的的确确、真正地爱着他们。
我上楼走到儿子的房门前敲了门。敲门时只听到他的鼓声。我知道他在房里,但他却没有应门。所以我打开门,不出所料,他正坐在那里,戴着耳机,边听录音带边敲他的鼓,我靠过去引起他的注意,开口说:“提姆,你有空吗?”
他说:“哦,当然有,爹地,我一直很闲。”我们煞有介事地坐下,但在15分钟内只有一些琐碎、支支吾吾的交谈。我只好看着他说:“提姆,我真地很喜欢你打鼓的样子。”
他说:“哦,谢谢你,爹地,我很感激。”
我走出他的房门说:“等会儿见!”当我下楼时,突然记起上楼是为了某些想法,而我并没有传达。我觉得有必要回到楼上,找机会说出那三个神奇的字。
我又爬上楼,敲了门然后打开。“提姆,你有空吗?”
“当然罗,爹地。我当然有空。有事吗?”
“儿子,我刚才上来是为了和你分享一些事,但不知怎么的,说了一些不是我想说的。提姆,你记得以前你学开车时,给我带来很多麻烦吗?我写了三个字塞在你的枕头里希望你会留意。身为父母,我已表达了我对你的爱。”最后又聊了一会,我看着提姆说:“我要你知道我们都很爱你。”
他看着我说:“哦,谢谢你,爹地。你是说你和妈妈吗?”
我说:“是啊,是我们两个,我们都表达得不够。”
他说:“谢谢,那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知道你们很爱我。”
我转身走出房门。下楼时,我开始想:“我真不敢相信!我已经上楼二次了——我明知自己要传达的是什么,但为何老是顾左右而言他?”
我决定立刻回到楼上,让提姆知道我真实的感受。这次他会直接从我口中听到那三个字。我不在乎他现在已6尺高了!所以我走回去,敲了门,听到他在里面喊:“等一下,别告诉我是谁。该不会又是你吧,爹地?”
我说:“你怎么知道是我?”他回答道:“爹地,我认识你已不是一两天了。”
然后我说:“儿子,能不能再给我一点时间?”
“你知道我随时奉陪,进来吧!我猜你刚才并没有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吧?”
我说:“你怎么知道?”
“打从我包尿布时期我就认识你了。”
我说:“唔,提姆,这也就是我一直想说而没说出口的。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对我们家而言,你有多特别!我们爱你并不是因为你曾经做过什么伟大的事,而只是因为你是我们的儿子。我爱你,而且我只想让你知道我爱你。我实在不懂为何这么重要的话我一直藏在心里。”
他看着我说:“嘿,爹地,我都了解,听到你这么说感觉真的很特别,谢谢你的想法和努力尝试。”当我即将跨出房门,他说:“哦,爹地,耽误你一分钟。”
我心里开始想:“糟了!他要对我说什么?”嘴上却说:“哦,当然没问题。”
我不知道孩子们从哪里学来这个,但我确定绝非来自父母,他却说道:“爹地,我只想问你一个问题。”
我说:“什么问题?”
他看了我一下说:“爹,你是不是去参加了研习会还是什么的?”
我脑中闪过:“惨了,就像其他18岁的小伙子,他已洞悉我的心理。”我回答“不,我只是看了一本书,书上说告诉孩子你的真正感受是很重要的。”
“嘿,谢谢你花了这么多时间,待会儿再谈,爹地。”
我认为提姆给了我一些启示:要明了爱的真正意义及目的,唯一方法就是愿意付出代价。我必须勇敢地跨出第一步。
第五篇:别吝啬你的赞的美文摘抄
友善地对待你讨厌的人,正是你成熟的表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迷恋赞美他人。
昨天下楼买福鼎肉片,发现摊主的女儿在帮她加调料,小手一抖,勺里的调料一半撒进汤里,一半撒在桌上。眼见摊主就要蹙眉,我搂搂小姑娘的肩说:“你女儿真懂事,小小年纪就能帮你做事。”摊主的眉头霎时间就松开了。
今天,看见同事进办公室热饭,我眼尖地看见最上面的酱肘子,就随口夸她厨艺好。没想到同事兴奋不已,滔滔不绝地讲,这是她第一次做酱肘子,酱料是如何准备的,火候是如何掌握的,自己的老公孩子吃得有多开心。
有人说,你这样太刻意了。我也曾经碍于自己内心的自尊,或是害怕暴露自己的见识贫乏,而耻于赞美他人。而如今,我不是被世俗打磨得圓滑,我只是想不到什么理由去拒绝赞美。赞美不是迎合与谄媚,合格的赞美应该有一说一,缺点中择出其优。就像摆在面前的十个烂苹果,我能以最快速度选出卖相最好的那一个,何况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人并不是烂苹果。
赞美,实则有两个步骤,发现美与遣词造句。发现是其中第一项重要的环节,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便能多角度地发现美。修炼出这双慧眼,再去看世界,就好似锤炼出一个新的感知美的器官。即便看到的是一摊烂泥,你首先看到的也是它“化作春泥更护花”,而不是“强于污浊陷渠沟”。所以你看,赞美是件多么好的事情。你不曾千难万险地去改变世界,只因锤炼出一个对美的敏感度更高的器官,就让世界因你而改变,何乐而不为?
有时一句真诚的赞美可能收获一段真挚的情感交流。当他人想找茬或是心情不顺时,一味泄愤,毫无疑问,你将会收获对等的愤怒。但你发现没有,当你对着一个人说“你今天的帽子很流行,颜色很美”,对方一定绞尽脑汁地从你平平无奇的衣着里也挑出一点,最后落在了你的白条纹衬衫左边口袋的第二个扣子镶了条粉边上。“这个扣子,巴黎时装周的白富美模特的衣服上也用啊!”于是你想,哇,原来我今天这个扣子大有来头啊。你看,你是不是凭空收获了一颗来自巴黎时装周的扣子?
贾玲的小品《女人N次方》中有个桥段,运道唱衰的姑娘在持续衰了一整天后,遇到个老太太。老太太知道这情况,一下躺地上向她索要5万元钱,一副碰瓷的架势。正当她一筹莫展时,老太太拍拍屁股站起来,说:“姑娘,现在是不是觉得手上多了五万元?”虽然是个黑色幽默,但是同理可得,一个假想的赞美通过层层交换,也可能在最后挖掘出一个发自肺腑的赞美。
从反面来说,不去赞美的我们又能收获什么呢?通常来说,我们之所以觉得赞美不靠谱,大多是害怕赞美掩盖了耳目,触发了不切实际的自我膨胀。可是我们又有寓言,说两父子骑驴,无论父亲骑驴,儿子骑驴,还是父子两人共骑驴,都引人非议。最后父子两人干脆扛着驴,也依然有人指指点点。人多嘴杂,对错无从知道,建议的有效程度更无从得知。犯错还能大摇大摆走在人前示众的,也多是对自己的错误浑然不觉。就算苦口良药,在不能事先获知其药效或是浑然不觉自己患病的情况下,若没有糖块在后候着,谁甘心食用?不如以赞美为铺垫,再辅以清风细雨的循循善诱,谁又能视若耳旁风?
后来,我几次经过那家福鼎肉片摊,都能看见小姑娘动作麻利地加着调料。一天,我忍不住点了小份的,但小姑娘竟给我盛了满满一大碗。我也如约吃到了同事的酱肘子,酥烂香醇,比起第一次感受到的更加色香味俱全。所以你看,就像我没有理由拒绝福鼎肉片和酱肘子一样,我有什么理由拒绝赞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