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名氏《留别妻》译文及原文赏析
西汉 无名氏 《留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
欢娱在今夕,嫣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欢,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花,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注释:
一说此诗为苏武作。
结发:洞房诸礼中属于结婚正礼范畴内一道重头戏是“合髻”,也称作“结发”其象征意义就是夫妻和睦,永结同心。“结发”的具体操作方式历代不同。先秦、秦汉时的“结发”,就是新郎亲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时所结的许婚之缨,即系头发的彩带,重新梳理头发后再为之系上。隋唐以后的“结发”,是男女双方各剪下少许头发,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马上交给新娘保存起来。唐代女诗人晁采的《子夜歌》云:“依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问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正是这一做法的描述。世人常用“结发”、“合髻”作为夫妻结合的代称,甚至特指为“原配”(亦称“元配”)夫妇,表示夫妻间互敬互爱的意义重大。
同枕席:指成为夫妇。
燕婉:欢好貌。以上二句是说良时的燕婉不能再得,欢娱只有今夜了。
怀往路:惦着走上旅途。
夜何其(音基):《诗经·庭燎》云:“夜如何其?”这里用《诗经》成语。“其”,语尾助词,犹“哉”。
参辰皆没:言天将明。
行役:应役远行。
滋:多。
春华:喻少壮时期。
译文:
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
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
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
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
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
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
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赏析:
苏武(?--60)西汉名臣。杜陵(治在今西安东南)人,字子卿,苏建之子。少以父任为郎。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数以威胁利诱,劝其投降,但始终不屈,被迁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处牧羊,历尽艰辛,仍不弃汉节。在匈奴被扣长达19年,昭帝始元六年(前81)汉匈和亲,才得返汉朝,官拜典属国。宣帝时,赐爵关内侯。神爵二年(前60)病卒,甘露三年(前51),被宣帝列为当世十一名臣之列,画像于麒麟阁。
这是个中国历史上以刚烈节义著称的男人,在出使临行前,并不觉得这是一件日后会让他光照千秋事情,而自比“征夫”,受君王命令,而不得不离开自己深爱的妻子。他没有那奉王命出征的趾高气扬,没有那对出使凶险前途未卜的忐忑不安,他有的只是用自己的平和与坚定安慰妻子,他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爱意一展无疑,就好像推开那窗子,看到了“天淡夜凉月光满地”的惆怅。这与他后来面对匈奴威逼诱降时的昂然刚烈、誓死不屈判若两人。
苏武汉武帝时的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不料竟被匈奴单于以威力逼他投降,苏武不肯屈服。结果苏武被放逐在酷寒的北海边牧羊,历尽磨难。在19后终于回国,终于履行了自己对妻子“生当复来归”的诺言。可惜回来得太晚,妻子以为他早已经死了,已经改嫁。因为匈奴怕汉庭要苏武回国,骗说苏武早死了。虽然结局不圆满,但读这首诗可以知道中郎将苏武是个有血有肉的重感情的男人,是如此热爱自己的妻子。还可以知道那时军人的伟大,如此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国家人民而舍弃自己的儿女情长,更能知道苏武的伟大。
第二篇:留别妻原文及赏析
留别妻原文及赏析
留别妻
作者:佚名
朝代:当代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译文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注释①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以示成年。②嬿婉:欢好貌。③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远路”。④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其,语尾助词。⑤参(shēn申)、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这句是说星星都已隐没,天将放晓了。⑥行役:赴役远行。⑦生别:生离死别。一作“别生”。滋:多。⑧春华:春光,借喻少壮时期。
赏析:
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然而今读诗中“征夫怀往路”、“行役在战场”诸语,诗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个即将应征出战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现的也是汉代末期常见的征夫别妻的主题。诗的前四句写一对青年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欢愉之中。“结发”是古代男子二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束发为笄表示成年的.一种仪式,诗中的青年男女到了这个人生的美好时刻便结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幸福。“嬿婉”语出《诗·邶风·新台》:“嬿婉求之”,和顺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两人的爱情生活非常融洽,亲密无间。这一段用墨不多,却通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婚夫妇那种恩爱、琴瑟和谐的欢乐情景,把一种人生和青春的愉悦传递给了读者。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然而严酷的现实很快搅散了这对恩爱夫妻“嬿婉及良时”的美梦,一度出现于两人之间的一小块晴空被即将出征、离别在即的阴影覆盖了。作者在此笔锋陡转,在点出主人公“征夫”身份的同时,随即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一下子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诗中的男子惦念着不久将要上路,时不时地起身探望窗外的天色,因为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只要天一亮,他就要启程应征,那漫无期限的离别将要取代新婚的片刻欢愉。所以当他看到参辰星已在天边隐去,天将破晓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般股难以言传的酸楚。“去去”两字相迭,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人世间的一般离别,已使人为之黯然销魂,何况新婚嬿尔正是人生“花好月圆”之时,又何况这对年轻的恩爱夫妻所面临的不是一般的离别,而是奔赴战场、相见无期的生死离别;这不能不叫人五内俱裂,泪如泉涌。“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读着这样的诗句,这对青年男女无限悲怆、难以自持的情景如在眼前,此景此情催人泪下,历千年而不灭其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以后宋代词家柳永写恋人之别,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寒蝉凄切》)之语,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写张生、莺莺长亭之别,又有“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的描写,虽然都有一定的感染力,并与此诗有某种相似之处,但与此诗对封建兵役制给青年男女带来的心灵创伤的表现相比,毕竟显得纤弱多了。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段对话,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前贤曾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诗正符合这样一种说法。男女相爱结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残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刚绽放即被摧残的花,转瞬即逝,无法追回。
历史上有许多写离状别的佳作,此诗当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选材、表达、风格等,都对后代有广泛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新婚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
第三篇:留别妻原文翻译赏析
留别妻原文翻译赏析3篇
留别妻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译文
你我结发成为夫妻,相亲相爱两不相疑。
欢乐只在今天晚上,两情欢好要趁这美好的时刻。
远征人心里老惦记出行的事,起身看看深夜到何时?
天上星星全都看不到,走啊从此分别了。
奉命远行上战场,两人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紧握双手长声叹息,生离别啊泪更多。
努力珍惜青春,不要忘记欢乐的时候。
如果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注释
结发:指男女成年时。古代男子年20束发加冠,女子年15岁束发加笄,表结发。
嬿(yàn)婉:两情欢合。及:趁着。
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远路”。
往:去,上。
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其(jī),语尾助词。
参(shēn):星名,每天傍晚出现于西方。辰:星名,每天黎明前出现于东方。
参辰:宿。
辞:辞别,分手。
行役:即役行,指奉命远行。
生别:即生离。
滋:益。多。
爱:珍重。
春华:青春。比喻少壮时期。
来归:即归来。
赏析:
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然而今读诗中“征夫怀往路”、“行役在战场”诸语,诗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个即将应征出战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现的也是汉代末期常见的征夫别妻的主题。诗的前四句写一对青年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欢愉之中。“结发”是古代男子二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束发为笄表示成年的一种仪式,诗中的青年男女到了这个人生的美好时刻便结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幸福。“嬿婉”语出《诗·邶风·新台》:“嬿婉求之”,和顺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两人的爱情生活非常融洽,亲密无间。这一段用墨不多,却通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婚夫妇那种恩爱、琴瑟和谐的欢乐情景,把一种人生和青春的愉悦传递给了读者。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然而严酷的现实很快搅散了这对恩爱夫妻“嬿婉及良时”的美梦,一度出现于两人之间的一小块晴空被即将出征、离别在即的阴影覆盖了。作者在此笔锋陡转,在点出主人公“征夫”身份的同时,随即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一下子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诗中的男子惦念着不久将要上路,时不时地起身探望窗外的天色,因为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只要天一亮,他就要启程应征,那漫无期限的离别将要取代新婚的片刻欢愉。所以当他看到参辰星已在天边隐去,天将破晓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般股难以言传的酸楚。“去去”两字相迭,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人世间的一般离别,已使人为之黯然销魂,何况新婚嬿尔正是人生“花好月圆”之时,又何况这对年轻的恩爱夫妻所面临的不是一般的离别,而是奔赴战场、相见无期的生死离别;这不能不叫人五内俱裂,泪如泉涌。“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读着这样的诗句,这对青年男女无限悲怆、难以自持的情景如在眼前,此景此情催人泪下,历千年而不灭其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以后宋代词家柳永写恋人之别,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寒蝉凄切》)之语,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写张生、莺莺长亭之别,又有“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的描写,虽然都有一定的感染力,并与此诗有某种相似之处,但与此诗对封建兵役制给青年男女带来的心灵创伤的表现相比,毕竟显得纤弱多了。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段对话,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前贤曾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诗正符合这样一种说法。男女相爱结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残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刚绽放即被摧残的花,转瞬即逝,无法追回。
历史上有许多写离状别的佳作,此诗当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选材、表达、风格等,都对后代有广泛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新婚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
留别妻原文翻译赏析2原文:
留别妻
两汉: 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译文: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你我结发成为夫妻,相亲相爱两不相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欢乐只在今天晚上,两情欢好要趁这美好的时刻。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远征人心里老惦记出行的事,起身看看深夜到何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奉命远行上战场,两人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紧握双手长声叹息,生离别啊泪更多。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努力珍惜青春,不要忘记欢乐的时候。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如果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注释: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结发:传统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欢娱在今夕,嬿(yàn)婉及良时。
嬿婉:欢好貌。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远路”一作“往路”。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其,语尾助词。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辞:辞别,分手。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行役:赴役远行。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生别:生离死别。一作“别生”。滋:多。
努力爱春华(huá),莫忘欢乐时。
爱:珍重。春华:春光,借喻少壮时期。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来归:即归来。
赏析:
此诗是一首抒情诗,前四句说夫妻恩爱,五句至八句写深夜话别,九句至十二句写黎明分手,最后四句写互勉立誓。全诗以时间为序,围绕夫妻恩爱,突出话别、分手和互勉。语言质朴明白,生动流畅。
开头四句从夫妻平时恩爱叙起,说明自结为夫妻之后,两相恩爱,从无猜疑,这样就为离别与相思,做了铺垫。三四两句,虽未明言离别,但从欢娱燕婉,仅有今夕的描写中,已透出夫妻即将分别的信息。既然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良辰在于今夕,这短暂的时光就特别可贵,从惜时写惜别,虽未明言离别而离思已满。开头四句,委婉含蓄地写出了夫妻离别的凄苦。
“征夫怀远路”以下四句,叙述将要分别的景物。“征夫”乃作者自指,“远路”即去匈奴之路。此时作者王命在身,奉命使北,不得不割舍夫妻之情。也可能是王命急宣的缘故,诗人需要夙夜起身,故起观夜色,惟恐误了行程。仰观天际,看到参星与辰星皆已陨落,天色将曙,此时应踏上征途,别妻远行了。
“行役在战场”以下四句,正面摧写夫妻离别。首句点明去路,“战场”指匈奴统治之地,自秦至汉,匈奴成了北地主要的边患,可以说是个古战场,所以李白《战城南》云:“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不过这次苏武使匈奴,并不是到这个古战场上去与匈奴打仗,而是因“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此处露出了伪托的马脚。既然去路是如此遥远,不管行役作战也好,出使也好,夫妻再相见是无有定期的,想到这里,夫妻之间惟有握手长叹,泪满衣襟,有不胜临歧之痛。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段对话,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前贤曾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诗正符合这样一种说法。男女相爱结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残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刚绽放即被摧残的花,转瞬即逝,无法追回。
历史上有许多写离状别的佳作,此诗当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选材、表达、风格等,都对后代有广泛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新婚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
留别妻原文翻译赏析3留别妻
作者:佚名
朝代:当代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译文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注释①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以示成年。②嬿婉:欢好貌。③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远路”。④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其,语尾助词。⑤参(shēn申)、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这句是说星星都已隐没,天将放晓了。⑥行役:赴役远行。⑦生别:生离死别。一作“别生”。滋:多。⑧春华:春光,借喻少壮时期。
赏析:
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然而今读诗中“征夫怀往路”、“行役在战场”诸语,诗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个即将应征出战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现的也是汉代末期常见的征夫别妻的主题。诗的前四句写一对青年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欢愉之中。“结发”是古代男子二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束发为笄表示成年的一种仪式,诗中的青年男女到了这个人生的美好时刻便结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幸福。“嬿婉”语出《诗·邶风·新台》:“嬿婉求之”,和顺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两人的爱情生活非常融洽,亲密无间。这一段用墨不多,却通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婚夫妇那种恩爱、琴瑟和谐的欢乐情景,把一种人生和青春的愉悦传递给了读者。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然而严酷的现实很快搅散了这对恩爱夫妻“嬿婉及良时”的美梦,一度出现于两人之间的一小块晴空被即将出征、离别在即的阴影覆盖了。作者在此笔锋陡转,在点出主人公“征夫”身份的同时,随即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一下子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诗中的男子惦念着不久将要上路,时不时地起身探望窗外的天色,因为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只要天一亮,他就要启程应征,那漫无期限的离别将要取代新婚的片刻欢愉。所以当他看到参辰星已在天边隐去,天将破晓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般股难以言传的酸楚。“去去”两字相迭,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人世间的一般离别,已使人为之黯然销魂,何况新婚嬿尔正是人生“花好月圆”之时,又何况这对年轻的恩爱夫妻所面临的不是一般的离别,而是奔赴战场、相见无期的生死离别;这不能不叫人五内俱裂,泪如泉涌。“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读着这样的诗句,这对青年男女无限悲怆、难以自持的情景如在眼前,此景此情催人泪下,历千年而不灭其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以后宋代词家柳永写恋人之别,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寒蝉凄切》)之语,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写张生、莺莺长亭之别,又有“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的描写,虽然都有一定的感染力,并与此诗有某种相似之处,但与此诗对封建兵役制给青年男女带来的心灵创伤的表现相比,毕竟显得纤弱多了。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段对话,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前贤曾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诗正符合这样一种说法。男女相爱结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残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刚绽放即被摧残的花,转瞬即逝,无法追回。
历史上有许多写离状别的佳作,此诗当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选材、表达、风格等,都对后代有广泛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新婚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
第四篇:《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选自《世说新语》)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少所推服.()
⑵、时.名士无不至者()
⑶、莫.不垂涕()
⑷、使.君辈存()
10、给文中划线句划分停顿。(2分)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⑵、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2、王子猷和孙子荆悼念亡者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他们独特的悼念方式?(5分)
参考答案
9、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
10、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11、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
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12、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
参考译文
孙子荆(孙楚 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
二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①:“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注释】①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8.有同学认为文章开头写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9.王子猷和孙子荆悼念亡者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他们独特的悼念方式?(4分)
参考答案
7.(1)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2)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王武子这样的人死了!”
8.不矛盾。子猷和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猜测他已死,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哭”是勉强抑制住自己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面对人琴俱忘,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了,悲痛之情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
9.子猷的悼念方法是弹琴,孙楚的悼念方法是学驴叫。
示例: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常好驴鸣,驴叫就是孙楚和王武子之间的弦歌雅音,类同于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一曲高山流水,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失侣丧友之痛。
第五篇:鹧鸪天原文译文及赏析
鹧鸪天
病酒恹恹与睡宜,①珠帘罗幕卷银泥。②风来绿树花含笑,恨入西楼月敛眉。
惊瘦尽,怨归迟。休将桐叶更题诗。③不知桥下无情水,流到天涯是几时。④
【注释】
①病酒恹恹与睡宜:指酒后精神不振,适宜睡觉。恹恹,形容气息微弱,精神不振的样子。
②银泥:帘上的银制饰物。
③桐叶更题诗:(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载:唐宣宗时,卢渥赴京应举,偶临御沟,拾得红叶,叶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宣宗放出部分宫女,卢得一宫女,即题诗者。
④不知桥下无情水,流到天涯是几时:意为不要在桐叶上题诗了,因为不知何时它才能被桥下流水带给远方的情人。
【参考译文】
酒后疲倦想入眠,眼前仿佛罗幕晃动珠帘半卷。心中的郁闷白日尚可排解,看那风吹树绿花带笑颜。忧恨思念最难忍的就是夜晚,上西楼瞧那月亮也像将眉愁弯。
自己憔悴消瘦得令人惊叹,心上人迟迟不归更让我满腹幽怨。再不敢在那桐叶上题诗与君相传,谁知那桥下无情的河水,何年何月才能流淌到天涯——你的身边。
【赏析】
这首闺怨词写的是思妇对离人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上片通过写景表现对离人的怨恨。“花含笑”、“月敛眉”云云,是将人的感情与无知的花月作对比,以表现怨情。下片用唐代桐叶题诗之典,以见远离久别相见之难。末二句“不知桥下无情水,流到天涯是几时”,表现了思妇急于与离人通信息的愿望,实际上是流露出她对对方且怨且爱,而爱始终占上风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