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原文及译文解析

时间:2019-05-15 12:5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原文及译文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原文及译文解析》。

第一篇: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原文及译文解析

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浚性果烈。以才理见知,有人伦鉴识。乡人史曜素微贱,众所未知,浚独引之为友,遂以妹妻之,曜竞有名于世。浚初不应州郡之辟,后仕魏为尚书郎。累迁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封射阳侯。

随王浑伐吴,攻破江西屯戍,与孙皓中军大战,斩伪丞相张悌等首级数千,俘馘万计,进军屯于横江。时闻龙骧将军王浚既破上方,别驾何恽说浚曰:“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今王龙骧既破武昌,兵威甚盛,顺流而下,所向辄克,土崩之势见矣。窃谓宜速渡江,直指建邺,大军卒至,夺其胆气,可不战而擒。”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曰:“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浚固使白之,浑果曰:“受诏但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恽曰:“龙骧克万里之寇,以既济之功来受节度,未之闻也。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今渡江必全克获,将有何虑?若疑于不济,不可谓智;知而不行,不可谓忠,实鄙州上下所以恨恨也。”浑执不听。居无何而浚至,浑召之不来,乃直指三山,孙皓遂降于濬。浑深恨之,而欲与濬争功。恽笺与浚。浚得笺,即谏止浑,浑不能纳,遂相表奏。

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明年,移镇秣陵。时吴初平,屡有逃亡者,频讨平之。宾礼故老,搜求俊乂,甚有威德,吴人悦服。

初,吴之未平也,浚在弋阳,南北为互市,而诸将多相袭夺以为功。吴将蔡敏守于沔中,其兄珪为将在秣陵,与敏书曰:“古者兵交,使在其间,军国固当举信义以相高。而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也。”候者得珪书以呈浚,浚曰:“君子也。”及渡江,求珪,得之,问其本,曰;“汝南人也。”浚戏之曰:“吾固疑吴无君子,而卿果吾乡人。”

迁侍中。武帝问浚:“卿宗后生,称谁为可?”答曰:“臣叔父子恢,称重臣宗;从父子馥,称清臣宗。”帝并召用。浚转少府,以本官领将作大匠。改营宗庙讫,增邑五百户。后代王浑为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卒于位。

(摘编自《晋书·周浚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B.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似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C.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D.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三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

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

C.故老,古代常指地方上很有社会声望的年高而见识多的人,“宾礼故老”就是将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像宾客一样敬重。

D.后生,年轻人、后辈,《论语》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之语。“卿宗后生”即“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浚富有才思,善于识别人才。同乡史曜一向地位卑微,湮灭无闻,只有周浚把他当朋友看待,还将妹妹嫁给他;史曜后来果然闻名于世。

B.周浚作战勇敢,处事很有原则。跟随王浑伐吴杀敌立功,俘敌数以万计;宁肯失去立功机会也不擅自行事,王浑要与王濬争功,他能及时劝谏。

C.周浚治理有方,爱惜尊重人才。孙皓投降后,他安定抚慰人心;镇守秣陵时,他讨伐平定逃亡者,寻求贤才,礼敬故老,很有威望,令人悦服。

D.周浚为人忠诚,举贤不避内亲。升任侍中后,周浚如实回答了晋武帝的问话,使武帝最终任用了他举荐的家族中的两个富有名声的年轻后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日:“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

(2)而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也。

参考答案

4.(3分)B(原文标点是: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5.(3分)B(“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一般认为,周礼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6.(3分)D(“举贤不避内亲”错,周浚回答晋武帝的问话是“卿宗后生,称谁为可”,即问的本来就是周浚宗族之内的后辈,与“举贤不避内亲”无关)

7.(10分)

(1)(5分)周浚认为何恽的计谋很好,就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

(译出大意给2分,“善”、“白”、“不我从”,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我却听说在交界地带,常常发生偷袭夺取贸易物资的事情,很不该这么做,弟弟千万小心,不要为了小利而忘记军国防务大事。

(译出大意给2分,“疆场”、“袭夺”、“大备”,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浚字开林,是汝南安成人。周浚性格果敢刚烈。凭借有才思为人所知,擅长识别人才。同乡人史曜一向贫贱卑微,众人都不知其人,只有周浚把史曜当作朋友,就把妹妹嫁给他,史曜最终闻名于世。周浚当初不接受州郡的征召,后来在魏出仕任尚书郎。多次升迁至御史中丞,官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被封为射阳侯。

周浚跟随王浑攻吴,攻破江西的戍军,与孙皓的中军激战,斩了伪丞相张悌等共千人的首级,俘虏数以万计,进军驻扎在横江。当时听说龙骧将军王濬已经攻克上游城镇,别驾何恽劝说周浚道:“张悌统率着精锐的部队,都是吴国的部众,在此地被我们消灭了,吴国朝野无不震撼慑服。现在王龙骧已经攻克武昌,军威很强盛,沿江顺流而下,所向无敌攻无不克,吴已显现出土崩瓦解之势。我私下认为应该迅速渡江,直奔建邺,大军突然而至,夺了吴军胆量气势,可以不用交战就擒获敌人。”周浚认为这是条妙计,便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周浚坚持派人禀告王浑,王浑果然说:“我接受的诏命只是让我在江北与吴军抗衡,不让我轻率进军。您的辖区即使武力强大,难道能独自平定江东!现在违背了皇命,即便取胜也不值得称赞;如果不能取胜,罪责更重。再说诏令龙骧将军要接受我们的指挥,只应该备齐你们的舟楫,同时渡江罢了。”何恽说:“龙骧将军攻克了万里敌寇,凭借已成战功来接受我们的指挥,这是不曾听说过的事。再说掌握兵权的关键是,时机允许就夺取,这就是说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现在渡江必定大获全胜,还有什么顾虑呢?如果犹疑不决迟迟不渡江,不能叫作明智;如果明知能取胜却不去行动,不能叫作忠诚,这真的将会成为我州上下遗憾不已的原因。”王浑固执己见不肯听从。过了不久王濬的军队赶到,王浑召见王濬,而王濬不听从召唤,径直进军三山,孙皓于是向王濬投降。王浑怀恨在心,就想与王濬争功。何恽送书信给周浚。周浚收到何恽的信后,立即劝谏阻止王浑,王浑不能接受劝告,便进表呈奏。

周浚渡过长江后,与王浑一起巡行吴国的城镇营垒,安定抚慰新近归附的吴国人,凭借功劳进封为成武侯,食邑六千户,接受赐绢六千匹。第二年,周浚移到秣陵镇守。当时吴国刚刚平定,经常有亡命之徒,周浚多次讨伐平定他们。周浚对当地有声望的老人以礼相待,寻求才德出众的贤人。(因此)很有威望,吴国人对他心悦诚服。

当初,吴国尚未平定,周浚在弋阳,南北相互往来贸易,诸将中有不少人以偷袭抢夺对方财物为功。吴国将领蔡敏在沔中驻守,蔡敏的哥哥蔡珪在秣陵带兵,蔡珪给蔡敏写信说:“古代双方交战,如果处于交界之地,军队和国家本当以推崇信义为上。我却听说在交界地带,常常发生袭取贸易物资的事情,很不该这么做,弟弟要多注意,千万别为小利而忘记军国防务大事。”西晋斥候获取了蔡珪这封信,把它交给周浚,周浚阅后说:“真是个君子啊。”等到渡江后,周浚寻找蔡珪,找到后,询问蔡珪的籍贯,蔡珪回答说:“我是汝南人。”周浚开玩笑说:“我原本怀疑吴地没有君子,而您果然是我们的同乡。”

周浚后来升任侍中。有一次,晋武帝问周浚:“你们家族中的年轻一辈,你认为谁可以任用?”周浚回答说:“我叔父的儿子周恢,在我宗族中享有大名;堂叔的儿子周馥,在我宗族中享有清名。”晋武帝一起征召任用了他们。周浚后来改任少府,并以本官兼任将作大匠。负责改建宗庙之事,改建宗庙完毕后,被加增食邑五百户。周浚后来代替王浑担任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最终在官位上去世。

第二篇:《东林列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祁彪佳,浙江山阴人。弱冠,第天启二年进士,授兴化府推官,濒行,跪其父请教,不答。或问之,曰:“不见夫诲泅者乎,执壶而扶瓮,人藉其肘,终其身不能泅,一旦挟诸清泠之渊,翻壶却瓮,其身入水,而泅成矣。今者入官,则翻壶却瓮之时也。”彪佳去。果以贤能称。

巡按苏州,会无赖打行①,廉其稔恶可杀者四人械于衢。集乡三老询之曰:“是可杀否?”乡三老曰:“可。”又询诸观者曰:“是可杀否?”观者曰:“可。”于是棰杀之。

国变,诸臣援宋高故事②,拟以福王为兵马元帅。彪佳抗言曰:“监国,本朝故典也,何远引为?”议遂定。未几,有传正大位者。彪佳抗言曰:“甫建国而遽登极,何可?且群帅劝表未至。”然是时邀功者,言史可法有二心。可法惧,虽是彪佳言,不敢持。遂以苏民变,谓彪佳素德苏,出彪佳安抚苏州。

彪佳至,揭榜于路曰:“叛逆不可恕,忠义不可矜,毋借锄逆报私怨,毋假勤王造祸乱。”捕苏民之首乱者,斩之。募士为苍头军,亲教战。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彪佳却以牒复约会杰于大观楼。时杰踞大观楼,谓彪佳必不至。至期风作,杰笑曰:“祁抚不至有辞矣。”顷之,隔江帆起破浪,顷刻达岸,传呼曰:“祁都堂至矣!”杰闻之大骇,迎及门,见彪佳角巾单衣,携胥隶各一人,又大喜。坐语久之,起指江誓曰:“公,巨人也!公在,杰敢越尺寸以溷公者,有如此江。”乃飨彪佳,彪佳一举箸而别。

我兵下江南,以书币聘彪佳,彪佳夜望南山笑曰:“山川人物皆幻形也,今山川如故,而人生已一世矣!”诘旦,家人失彪佳所在,见柳陌浅水,露角巾,曰是耶,盖入水端坐云。

(取材于陈鼎《东林列传》)

【注】①打行:对当时以在市场上劫掠为业的人的称呼。②宋高故事:指宋高宗以“天下兵马大元帅”身份即位,建立南宋,偏安江南为后世所笑的旧事。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果以贤能称 称:著称

B.忠义不可矜 矜: 怜悯

C.彪佳却以牒复约会杰于大观楼 复: 答复

D.杰敢越尺寸以溷公者溷: 玷污

4.B.矜: 夸耀.【①矛柄:“锄耰(yōu)棘矜(qín)”《过秦论》②怜悯,同情:“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愿陛下矜悯愚诚”《陈情表》③骄傲,夸耀.“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道德经》】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

B.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

C.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

D.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

5.B,根据人名、地名等断句,并重点把握“适”“驰治”“至是”等词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祁彪佳少年得志,家教甚好。刚成年即中进士,就职兴化府推官,临行前跪问父亲为官之道,父亲却默而不答,当别人问其原因时,才以教人游泳之语开导。

B.祁彪佳为人耿介,敢于直言。当大臣们首先商讨让福王担任兵马元帅,后又建议福王登基做皇帝时,他都能直言相劝,直指此举对朝廷不利,并最终得到史可法的理解与支持。

C.祁彪佳勇毅果敢,精明干练。第二次任职苏州期间,首先对乱民之首予以严惩,后又招募勇士,斩杀乱兵,并以勇气和真诚感动了兴平伯。

D.祁彪佳尽忠不屈,至死不渝。清军南下,用书信和财物聘请他,他说山川人物都是幻化的形态,山川不变,而人生却已过了一辈子,后于浅水中自沉殉国。

6.B.根据原文“可法惧,虽是彪佳言,不敢持”可知史可法虽认为祁彪佳说得对,但因害怕却不愿意支持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无赖打行,廉其稔恶可杀者四人械于衢。(5分)

译文:正赶上(苏州)无赖劫掠市集,(祁彪佳)查办其中作恶多端可判死罪的四个人,(让他们)戴上刑具在大路上示众。

(译出大意给1分,“会”“稔恶可杀者“”械”“衢”各1分。会——恰巧,适逢。廉—考察,查访。稔—庄稼成熟;事物酝酿成熟;熟悉。)

(2)遂以苏民变,谓彪佳素德苏,出彪佳安抚苏州。(5分)

译文:于是在苏州市民**(的时候),(朝廷)认为祁彪佳一向有恩于苏州,外放祁彪佳去(担任苏州的长官)安抚苏州。

(译出大意给1分,“苏民”,“素”,“德”,“出”各一分。德—加惠,有恩。安—安定,使安定。抚—安抚,安慰)

参考译文

祁彪佳,浙江山阴人。刚成年,中天启二年的进士,被授予兴化府的推官,临行时,祁彪佳向他的父亲跪下请教为官之道,父亲没有回答他。有人问他父亲(为什么不指点他),他的父亲说:“你没见过那些教人游泳的吗,如果学游泳的老拿着辅助漂浮的壶瓮,靠别人扶着胳臂,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一旦把他拉到清冷的水边,打翻辅助他的壶瓮,推他入水,游泳就学会了。现在他去做官,就是打翻壶瓮的时候了。”祁彪佳离开了。最后果然因为贤明能干而著称。

祁彪佳巡视考察苏州期间,正赶上(苏州)无赖劫掠市集,(祁彪佳)查办其中作恶多端可判死罪的四个人,(让他们)戴上刑具在大路上示众。召集当地三老问他们说:“这些人可以杀吗?”三老说:“可以。”又问围观的人说:“这些人可以杀吗?”观看的人说:“可以。”于是棰杀了他们。

明朝灭亡,有大臣援引宋高宗以兵马元帅继位的旧例,商讨让福王担任兵马元帅。祁彪佳反对说:“(藩王)监国的事是本朝的老制度,为什么要远引宋高宗的旧例?”监国的计议于是确定下来。不多久,有建议福王登基作皇帝的言论。祁彪佳又反对说:“福王政权刚建立就登基做皇帝,怎么行呢?况且大臣们谏劝福王登基的表章也没到呢。”可是这时向福王邀功的人,造谣说史可法对福王有背叛之心。史可法害怕了,他虽然也认为祁彪佳说得对,却不愿意支持。于是在苏州市民**(的时候),(朝廷)认为祁彪佳一向有恩于苏州,外放祁彪佳去(担任苏州的长官)安抚苏州。

祁彪佳到任后,在路边张榜说:“背叛朝廷不能饶恕,忠贞仁义也不能夸耀,不要借助铲除叛贼而报复私人仇怨,不要假托协助朝廷而制造祸端混乱。”他逮捕苏州市民中带头闹事的人,斩杀了他们。招募勇士组成苍头军,亲自教他们打仗。当时正赶上兴平伯的士兵抢劫丹阳集市钱财,祁彪佳率领苍头军快速赶到处理,斩杀了兴平伯的士兵。兴平伯(高)杰平素就害怕彪佳的声名,到了这时候就忌恨祁彪佳,扬言要调动军队到丹阳来对付祁彪佳。祁彪佳反而用文书回应高杰,跟他约定在大观楼会面。当时高杰盘踞大观楼,认为祁彪佳一定不敢前来。到约定的日期刮起了大风,高杰笑着说:“祁抚不来有托辞了。”一会儿,一艘帆船破浪而来,很快就抵达江岸,有人传呼说:“祁都堂到了!”高杰听到,非常惊骇,迎到门口,看见祁彪佳戴着角巾,穿着普通的衣服,身后只是带着文书、衙役各一名,又非常高兴。跟祁彪佳坐在一起谈了好久后,高杰起身指着江水发誓说:“您是了不起的人啊!有您在,我要是敢越规矩一步来玷污您,就让我像这滔滔江水被风浪拍散。”于是盛情招待祁彪佳,祁彪佳稍微动了动筷子表示了一下就离开了。

朝廷军下江南,用书信和财物聘请祁彪佳,祁彪佳夜里远望南山笑着说:“山川人物都是幻化的形态啊,现在山川像过去一样,可人生已经过了一辈子!”第二天早晨,家人找不到祁彪佳在哪,只见到小路旁柳边的浅水中露出祁彪佳戴的角巾,大家都说这就是祁彪佳,他是端坐入水而死的。

第三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懋卿恚甚 恚:气愤

B.瑞遂谢病归谢:道歉

C.素衔瑞衔:怀恨

D.执政阴沮之阴:暗中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减舆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B.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木欣欣以向荣

C.并其职于南京户部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趣执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诋毁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参考答案:

4.B(谢:辞去官职)

5.A(A:因为;B:表目的,来/连词;C:到/对于;D:代词,他/用于主谓之间)

6.C(“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有问题,原文中说“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可作为佐证。)

7.(1)听说他(海瑞)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

“触忤”“市”“诀”“遁”各1分,句意1分。

(2)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贫苦百姓被豪富兼并的土地,海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

“素”“疾”“率”、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附:文言文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考中乡试,被委任为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官职名)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上朝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斋戒修道。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中没有敢说时政的人,海瑞独自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的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身边的臣子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读海瑞的奏章,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凭着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把红门改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因海瑞来减少了车马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贫苦百姓被豪富兼并的土地,海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他推行政令雷厉风行,负责(所属、所管)官吏战战兢兢,奉行不悖,以至有能力的豪强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海瑞又裁减节约驿站供给费用,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多得不到奉献之物和止宿之地,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对皇帝议论海瑞,说他拘泥固执,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建议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许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都御史。各主管官员向来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则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恶人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诋毁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勉挽留,不同意他退休。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任上。追认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第四篇:刘基,字伯温,青田人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基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 太史令。太祖即皇帝位,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龙 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B.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C.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D.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顺:元宁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B.辟: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前文中的“除”意义相同,均为“举荐”的意思。

C.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的九种礼拜形式之一。此处刘基为辞受丞相一职而拜。

D.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 刘基属于大夫阶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基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初对他赞赏有加,认为他将来一定会光耀刘家门庭;后来又有西蜀的赵天泽十分推崇他,把他看成是诸葛亮一类的人。

B.刘基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受太祖倚重。强敌陈友谅图谋向东进发,气焰非常嚣张。将领们建议投降或退守,刘基力排众议劝太祖采用了诱敌计策,结果大败陈友谅。

C.刘基善于识人,正直敢言,多次替曾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明太祖打算让杨宪做丞相,刘基却认为好友杨宪不能胜任,认为他没有丞相的器量。

D.刘基淡泊名利,大败陈友谅后,太祖要奖赏刘基,刘基推辞了。后来还多次拒绝皇帝给他提高爵位。告老还乡后,过着闲适的隐居山林的生活,从不提自己的功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5分)

(2)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5分)

参考答案

4.A

5.B(除:任命、授职,辟:征召)

6.C(误解原文意思,应为“曾替多次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

7.(1)太祖正要对人施用刑罚,刘基问为什么,太祖把自己梦中的情景告诉他。(“刑”、“请”、“太祖语之以梦”句式各1分,整体通顺2分)

(2)做宰相的人,处事须心平如水,把义理作为行使权力的标准,而自己的私见不参与其中,杨宪却不是 这样。(“权衡”、“与”、“然”各1分,整体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初对刘基的父亲说:“您祖上德行深厚,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您家门庭。”元朝至顺年间,刘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有清廉正直的名声。行省征召他,他推辞拒绝。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东人物,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一类的人。

等到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礼物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又写信坚持邀请他,刘基才出山。到任后,献上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非常高兴。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镇,图谋向东进发,局势非常紧张,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据守,刘基瞪大眼睛不说话。明太祖召他入内,刘基愤激地说:“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都应该斩首。”明太祖说:“先生有什么计策?”刘基说:“敌人骄横,等到他们深入我地,埋伏兵马拦击他们,很容易。”明太祖采用了他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到来,把他打得大败。太祖把打败敌人的赏奖赏给刘基,刘基推辞了。驻守龙兴的大将胡美派他的儿子表达诚心归顺的意愿,请求不要遣散他的部属。太祖感到为难。刘基从后踢太祖床榻,太祖突然明白过来,答应了他的请求。胡美投降后,江西诸郡县随后全部攻下。陈友谅的部队又攻陷了安庆,明太祖打算亲自去征讨,拿它询问刘基。刘基极力赞成,于是出师攻打安庆。

刘基请求定立法制,来阻止滥杀无辜。太祖正要对人施用刑罚,刘基问为什么,太祖把自己梦中的情景告诉他。刘基说:“这是得到土地和人民的征兆,应该停止刑罚来等待。”过了三天,海宁投降了。太祖高兴,把囚犯全交给刘基放了。不久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登上皇帝位,接连几次想要给刘基提高爵位,刘基坚决推辞不接受。

起初,太祖因为某事责怪丞相李善长,刘基说:“李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能够协调诸将的关系。”太祖说:“他多次要陷害你,你却替他说话?我要让你做丞相。”刘基叩首说:“换丞相就比如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如果捆束小木头做柱子,房子马上就会倾覆的。”等到李善长被罢免,太祖打算让杨宪做丞相。杨宪一向和刘基交好,刘基却极力说不行,他说:“杨宪有丞相的才能却没有丞相的器量。做宰相的人,处事须心平如水,把义理作为行使权力的标准,而自己的私见不参与其中,杨宪却不是这样。”皇帝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这个人大概比杨宪还要器量狭小浅薄。”皇帝又问胡惟庸如何,刘基回答说:“就譬如驾车,我担心他会把车辕给毁坏。”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出事被杀。

洪武三年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到此时回到山林隐居,只是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八年,刘基病重,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第五篇: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

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必无能矣。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

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当此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一寸而亡矣。文侯,贤主也,而犹若此,又况于中主邪?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群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勿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史起对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于王曰:“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怒,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节选自《吕氏春秋·乐威》)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 赋:征税

B.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 难:责难

C.史起兴而对曰 兴:高兴

D.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 遂:完成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

①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②愚与不忠,不可效也

③主书举两箧以进 ④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3分)

(2)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3分)

(3)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3分)

9.作者感慨“夫开善岂易哉”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全文概括回答。(4分)

参考答案

6.C(站起来)

7.D(①句中为介词,“同,跟”;②句中为连词,“和,同”。③句中为连词,表承接;④句中为介词,“按照”。

8.(1)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3分)

(2)(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3分)

(3)如果(君王)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即使众人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3分)

9.(1)老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2)力排众议、知人善任的贤君少。(4分)

参考译文

当禹疏导江水的时候,人们却堆积瓦砾加以阻挡。等到治水的事业完成,功业建立以后,给子孙万代带来了好处。禹目光远大,可是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所以,不可以跟普通的百姓商讨改变现状、进行创业开拓的大事,却可以跟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让田地有沟渠疆界,让城邑、鄙野有规定的服色。人民一起怨恨地唱道;“我们有田亩,子产征军赋。我们有衣冠,子产收赋税。谁要杀子产,我们去帮助。”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五谷。我们有子弟,子产对他们施教育。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假使郑简公面对人民的非议,就不再任用子产,孔子了,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就,子产一定无法

魏国攻打中山国,乐羊为将。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文侯察觉了这一点,就命令主管文书的官吏说。“群臣和宾客献上的书信,都拿来进上。”主管文书的官吏搬着两箱书信进上来。文侯让乐将军看这些书信。书信都是责难攻打中山国这件事的。乐将军转身退下几步,向北再拜说:“攻下中山国,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您的功劳啊。”乐羊攻打中山国的时候,议论的人对这件事的危害一天比一无严重了,假使文侯相信了群臣宾客之言,认为中山国不可取,那么,哪里用得着两箱书信呢?只需一寸长的书信就足以让乐羊失去功劳了。文侯是贤明的君主,臣下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君主呢?

魏襄王跟臣子们一起喝酒,喝到正畅快的时候,魏王为臣子们祝酒,让臣子们都能得志。史起站起来回答说:“臣子有的贤明有的不肖,贤明的人得志可以,不肖的人得志就不可以。”魏王说:“让群臣都象西门豹当臣子那样。”史起回答说;“魏国分配给人民土地,每户一百亩,邺地偏偏给二百亩,这说明那里的土地不好。漳水在它的旁边,可是西门豹却不知利用,这说明他很愚蠢。知道这种情况却不报告,这说明他不忠。愚蠢和不忠,不可效法。”魏王无话回答他。第二天,召来史起问他说,“漳水还可以灌溉邺的田地吗?”史起回答说:“可以。”魏王说,“你何不替我去做这件事?。史起说;“我担心您不能做啊。”魏王说:“你如果真的能替我去做这件事,我全都听你的。”史超恭恭敬敬地答应了,并对魏王说:“我去做这件事,那里的人民一定非常怨恨我,严重了会弄死我,次之也会辱我。即使我被弄死或被辱,希望您派其他人继续完成这件事。”魏王说;“好吧。”派他去当邺令。史起于是去邺开始了引漳工程,邺地的人民非常怨恨史起,想要辱他,史起不敢出门,躲了起来。魏壬就派别人最终完成这一工程。水流到了田里,人民大大受益,一起歌颂他说;“邺地有贤令,此人是史公。引漳水,灌邺田。古来盐碱地,能长稻和谷。”魏襄王可说是能对善于做出决断了。如果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众人即使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下载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原文及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原文及译文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原文及译文解析答案

    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的原文答案及译文解析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十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所至却馈遗。还,进左谕德。父忧归。久之......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的原文及译文解析(小编推荐)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