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的励志故事
在娱乐圈我一直有两个偶像,一个是刘德华,一个是周星驰,在两个细节上我对他们有深深的敬意。
先说刘德华。在2007年另一个歌星的演唱会上,他作为嘉宾出场,唱了一首《冰雨》。当时舞台现场制造出一场大雨,而刘德华在雨中唱完这首歌,全身淋湿。作为一个巨星,他有没有必要在一个别的歌星的演唱会上做出这样的举动?他如果唱一首其他的歌,或者就唱《冰雨》,但现场不必造雨,会影响他的江湖地位吗?不会!但他依旧这么去做,因为他是刘德华。他唱不过张学友,演不过周润发,但他一直是一线巨星,为什么?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他每一次出现在观众面前必须是完美的,不容有任何的缺陷。正是这种态度,这种对自己的苛求,才有他今天歌坛常青树的地位。
再说周星驰。“五一”期间我又看了一遍他的《喜剧之王》。事实上周星驰的一生就像一场“喜剧之王”,从不成功的跑龙套开始,屡受挫折,几乎所有的打击和失败都冲着他来,但他靠什么坚持下来?靠对自己的信心。我最喜欢他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一个专业的演员”.被人呵斥“连龙套都跑不好”的时候,他坚信“我是一个专业的演员”,每天去看《演员的自我修养》,每天去学习、去改正、去尝试、去表现。当所有的失败都无法挫灭他内心的信心时,失败退却了。人生如戏,只要你够投入,一心一意地想做好一件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
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个词,一个叫认真,一个叫执著。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著的人改变命运。
第二篇:相信自己的励志故事
我们今天应该确凿地说出今天的想法,明天则应确凿地说出明天的意见,即使它与今日之见截然相悖。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所确认的东西众人也会承认——这就是天才。
尽管摩西、柏拉图、弥尔顿的语言平易无奇,但他们之成为伟人,其最杰出的贡献乃在于蔑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说出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一个人应学会更多地发现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即过的火花,而不只限于仰观诗人、圣者领空里的光芒。可惜的是,人总不留意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就把它抛弃了,仅仅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
在天才的著作里,我们认出了那些自己业已放弃的思想,它们显得疏异而庄严。于是,它们为我们拱手接纳——即便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没有比这更深刻的教训了。这些失而复得的思想警谕我们:在大众之声与我们相悖时,我们也应遵从自己确认的真理,乐于不作妥协。
随着学识渐增,人们必会悟出:嫉妒乃无知,模仿即自杀;无论身居祸福,均应自我主宰;蕴藏于人身上的潜力是无尽的,他能胜任什么事情,别人无法知晓,若不动手尝试,他对自己的这种能力就一直蒙昧不察。
相信自己吧!这呼唤震颤着每一颗心灵。
伟人们向来如此,他们孩童般地向同时代的精英倾吐心声,把自己的心智公之于众,自本自为,从而拔萃超类。
但人们却常被自己的意识关进了囚牢。一旦他的言行给自己带来声誉,他便受制于众人的好恶,从此难免要取悦于人。他再也不能把别人的感情置之度外了。
对外界的妥协态度,威胁了人们的自信力。往往,你对自己往昔的言行且敬且畏,只图与之相协调,因为除了自己往昔的行为以外,再无其他数据可供别人来计算你的轨迹了;而让人失望又非你所愿。
但为什么要回顾过去,为什么为了不与你在大庭广众下陈述过的观点相抵触,就拖着记忆的僵尸不放呢?假如那是你务须反驳的谬论,那又怎样呢?看来即使在纯记忆的行为里,你也不能只单单依赖记忆力,而应该把往事摆在千目共睹的现在来判断,从此以后不断自赎自新——这才是智慧之道。
愚蠢的妥协调和是小人的伎俩,它为渺小的政治家、哲学家和神学家所崇拜。
我们今天应该确凿地说出今天的想法,明天则应确凿地说出明天的意见,即使它与今日之见截然相悖。——“哎呀,这么一来你肯定会被误解的!”——难道被误解是如此不足取吗?毕拉哥拉斯就曾被误解,还有苏格拉底、路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还有古今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智慧精灵,他们谁未遭误解?欲成为伟人,就不可避免地要遭误解。
人往往懦弱而爱抱歉;他不敢直说“我想”、“我是”,而是援引一些圣人智者的话语;面对一片草叶或一朵玫瑰,他也会抱愧负疚。他或为向往所耽,或为追忆所累;其实,美德与生命力之由来,了无规矩,殊不可知;你何必窥人轨辙,看人模样,听人命令——你的行为,你的思想、品格应全然新异。
第三篇:如何成为千万富翁励志故事
金钱永远是各个时代的主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生计奔波时,不妨留给自己一点时间,好好思考,或许会有新的突破。
像苹果这样的大公司、Facebook这样超级成功的网站,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始于一个想要得到1000万美元的想法。
他们的创始人是如何处理这些想法的?他们坐在一起,等着幸运降临?
答案是:好运气与其无关。
下面,我们简要地看看那些能帮你获得千万美元的技巧,它们是从一些成功企业家的亲身经历中总结出来的。
萌生各种想法。你的想法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想到一个能赚1000万美元的办法。
经历多次失败。有时,你必须经历上千次失败才会成功。无论你犯过多少次错误,你的进步多么缓慢,你始终走在那些从不尝试的人前面。
下意识地消费信息。我的一些朋友认为我在看书和浏览博客上花费那么多时间是一种浪费。但它不是。它为我提供各种前沿信息,我的大脑中充满了新想法和新信息。你周围有成为千万富翁的方法,等待你去发掘。
紧盯大市场的主题。赚到1000万美元并不是一个宏伟的计划,但它肯定是你用有限的机会去努力争取才能得来的。即使你让史蒂夫·乔布斯去当一个新企业的执行总裁,而这个市场只有100个人,他也赚不了几块钱。“大钱”是在很大的市场需求中赚到的。
确定你所在的市场有钱可赚。劫匪抢银行是因为银行里有钱可抢。如果你为一个想法激动不已,那就去做点市场调查,谁是顾客和消费者,他们有多少可支配收入……确保你的这个想法能让你赚到钱。
让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思维开放。通常,失败也能打开成功之门,别因为太在意一次失败而失去获得其他更好办法的机会。
尝试同一想法的不同变化。想想iPhone和iPad吧。一个产品只是由另一个产品变形而来,但这两个都是能赚取千万美元的想法。
找出在一个市场里运作良好的方法,将它稍稍改变,拿到另一个市场里实施。或者,把一个产品的几个优势与另一个产品强强联合。
集合现有资源。xxxx的创办者并没有发明Flash,没有发明数码照相机,没有发明宽带连接,也没有发明一键上传技术。他们的发明是集合现有资源,将其组成一个在线视频分享网站。
玩些新花样。由一个旧想法衍生出的新花样,或许依然是能赚百万美元的想法。拿Facebook来说,它并不是第一个大型社交网站,但它加入了别人都没有想到的新花样。
站在对立面思考。一些产品非常流行时,和它们截然不同的产品通常也是非常流行的。当分享长篇的博客开始大规模流行时,微博也开始流行。记住,百万美元想法的对立面,也能诞生另一个百万美元想法。
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世界上确实有很多问题存在。公司老板在想为什么利润在减少,26岁的年轻人奇怪自己为什么秃顶,主人因为狗整夜叫个不停而束手无策……如果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成为百万富翁。
设计出支持其他成功产品的新产品。你认为iPod、iPhone和iPad的制造商能赚多少钱?
保持简约。别将一个好主意过度复杂化。市场研究显示,企业提供越多的选择,消费者就越少消费。毕竟,在3个产品中挑出一个最好的产品,肯定比从300个产品中挑出一个最好的容易得多。如果选择太难,大部分人会干脆放弃选择。
与思考者为伍。如果你和错误的人交往,他们会从负面影响你。如果你和正确的人在一起,你会比独处的任何时候都有力量。给自己找一个群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热情。热情是创造力的源泉,伟大的想法总是在你充满激情时产生。如果某个事物激发了你无穷的好奇心,你的创造力将“井喷”。
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忽略唱反调的人。某些人老是对你的想法或者产品表示否定时,记住,有多少人接受或者无法接受你的想法或者产品无关紧要。当他们不存在。
根据你的想法去做些事情。千万美元想法仅仅是个让机会产生的好想法。谷歌和Facebook都是从相当普通的想法中产生的——“一个准确的搜索引擎”和“一个能让朋友取得联系的网站”。然而,这两家公司都不是所在行业的先驱,甚至在它们出现之前,许多人就有同样的想法。但谷歌和Facebook的创始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做了些事情,他们的成功源于执行力。
第四篇:成为天才的秘密励志故事
2003年5月,美国某一著名大学在入学考试时为考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而比尔·盖茨每天只带一把钥匙,其余的都锁在抽屉里,请问他经常带着的是哪一把钥匙?
一位外国考生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子慌了手脚,因为他不明白出题者的真正用意,也不知道这是一道英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所以他没有做出任何答案。
考试结束,他去问他的一名老师。老师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回答此题,当然老师会根据每个人的观点给一个合理的分数。结果这名外国学生在这道9分的题上得了5分。虽然他没答一个字,可说明他是诚实的,所以应该给他5分。
而另外一个学生的答案是,比尔·盖茨带着财富的钥匙,结果只得到了1分。
后来,这道题通过E-mail被发到了著名的财富之神比尔·盖茨的手里,回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这就是天才的秘密,天才会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从而认真地投入自己的激情,获得成功、荣誉、幸福、财富;庸俗者才会选择财富或其他。
天才的秘密就在于了解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间的因果关系,财富、幸福、荣誉、成功都是由兴趣引起的,他们选择兴趣作为奠基石来成就自己的一切。
第五篇:人可以相信但不可迷信励志故事
洞山良价禅师在南泉普愿禅师座下悟道时,刚巧遇到他的剃度恩师云岩昙晟禅师的忌日,因此就设斋上供。
有学僧问道:“禅师于令师云岩处,得到什么开示?”
洞山答:“虽在云岩座下,但不曾垂梦指示。”
学僧疑惑地问:“既然无梦指示,为何还要设斋供奉他?”
洞山说:“我怎敢违背他呢?”
学僧又说:“我真不懂,你来南泉普愿禅师处悟道,为什么却为云岩设斋?”
洞山平和地回答:“我不尊先师的道德佛法,只尊重他不为我说破——单凭这一点恩惠就胜过父母。”
学僧接着又问:“禅师既然为你的先师设斋,那么是肯定他的宗风了?”
洞山答:“半肯定半不肯定。”
学僧问:“为什么不全部肯定呢?”
洞山答:“因为如果全部肯定就辜负先师了。”
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留下一句千古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中国儒家也有“当仁不让于师”的说法。无论对老师还是对自己都不能过于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