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历过后方能懂得的美文摘抄
一次,我去一所大学开讲座,一个男孩提问:“我没看过你的书,你能用一分钟说服我,让我喜欢你的书吗?”我听了这个问题,忍俊不禁,想了想,回答他说:“我倒是想反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喜欢我的书呢?”那男孩呆住了。
我猜,绝大多数作家、学者、教授或者社会名流去大学开讲座,大概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或产品被喜欢的。可是,我不这么认为。如果你看过我的书,觉得很好很喜欢,那就不会问这个问题。如果你没看过,我们彼此陌生,那就会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可以去尝试一下;第二个选择是,完全不去看,因为不想看。
读书这件事,其实也有很多误解。比如,没必要因为我来了,你就要喜欢我的书。看书纯粹是私人的事,喜欢就看,不喜欢也没什么,丢开就好。
这让我想起去另外一个医科大学开读书会,校领导让我给同学们推荐书目。
其实,在我的大学时代,我几乎不挑选书目,遇到什么就看什么,来者不拒。不管是博尔赫斯的《七席谈》,还是泰戈尔的《飞鸟集》;不管是美国大法官波斯纳文丛,还是黄易、倪匡、亦舒、金庸的爽快文字,都看得不亦乐乎。哪怕我自己出了很多书,做过很多年的编辑,我也觉得,我读的书太少了,远远不够。
人生的烦恼贯穿漫漫路途的全程,我们需要用一辈子去学习。所以,读书这事最大的真相是——年轻的时候,先别管那么多,使劲看,拼命看。看到某种程度,你会突然开窍,发现文字的脉络、思想的精华,能够分辨什么好什么不好。
你还能学到,为什么处理这件事有潜规则,处理那件事有明规则;世事怎么运行,人心如何收服。你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在某个领域继续深读,成为专业人士。
那些给你开书单的人,时不时告诉你“十大必读书籍”,其实是在忽悠。那些跟你说自己不爱看书,文章却写得很好,口才很棒,做事有条理、会思考、能洞察的人,都是在客套。人家闭门练功多年,一朝出门制敌,才成为人生赢家,但他尽量不描述练功的辛苦。
读书如吃饭,青春发育期,少废话,少挑食,多吃多读,你的心智才会饱满强壮,才会有深厚的知识背景去面对人生。
第二篇:懂得掌握的分寸美文摘抄
有个年轻人进入某大公司担任收发员,他的工作间在地下室,常坐电梯送文件上楼,并且遇上由一楼进电梯的长官们。
先进电梯的年轻人总是站在按钮的旁边。虽然才进公司一个月,他已经能立刻叫出每位长官的姓氏和头衔,并能非常准确地说出长官办公室的楼层。但他不马上按按钮,而总是先确定一下,譬如问:“王经理好,您要去七楼?”
有一天,总经理进电梯,年轻人照样说:“总经理好,您去八楼?”
“你不是早知道我的办公室在八楼吗,为什么每次还要问?”总经理问他。
年轻人很有礼貌地回答:“是的,总经理,但我不能确定您一定要回自己办公室,说不定您要去别的楼层,所以我不能擅自做主。”
没多久,这个年轻人成为了总经理的助理。
总经理说得好:“记忆力好、礼貌、周到都不难,难得的是他能掌握分寸。聪明人能不自作聪明,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三篇: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美文摘抄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纯洁的心灵都是从忏悔开始的。”
年初的一个会议上我认识了报社的一个记者朋友,他个头不高,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穿得很朴素,不认识的人在街上碰到他,可能会以为是哪个建筑工地的砖瓦工。短短一个来小时,我们谈得很投缘。最近听人说,他破格当上了报社的主编。朋友刚过而立之年,且只有大专文凭,同行们都说,报社几十年他是第一个这么年轻身居要职的,除开他的勤奋外,与他的做人有很大关系。
论资历论学历,这是让人不可思议的。后来慢慢才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这是一个在朋友眼中有点“奇怪”的人!
他们报社领导挺重视属下外出学习出差,每次学习出差结束后都要安排他们在当地的名胜景点旅游三天,条件允许还让其带上家属,差旅费全部报销。于是许多编辑记者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争先恐后。前段时间报社接到去四川开会的差事,同事们都争着报名的时候,他却在排版室校对着第二天的小样。结果,几年时间别人都去西双版纳、峨眉山等地观光了好几次,这次他却又错过了机会。听同事讲,能去下四川的九寨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他进报社十年时间了,每到发水果等福利的时候,单位都按人头分成份数放在库房,签字领取,而他每次总是最后一个,这时往往别人把好看中用的早拿走了,最后他分到的总是最差的。每次接到新闻线索,其他同事都争先恐后抢新闻,而他总是去采访那些采写难度大、上稿难的。由于他写稿多次获奖,上稿数量也多,他的工资算是比较丰厚的,但他几年来未攒下一分钱,听说他的钱全部邮给了老家的父母和上学的弟弟,许多刚来的同事也常得到他的慷慨解囊——
听了他的一些“怪事”,忍不住想,在如今这个熙熙攘攘皆为名利的浮躁时代,像有的人一样戴着“套子”追名逐利一年可以,但十来年时间都这样,这一定和他的心态和人品绝对有关!我于是约他一起喝茶聊天,好奇地想揭开这位在同事朋友中被称为“傻子”的真面目。
和他聊了许多,谈人生谈生活,聊家庭聊事业,现在印象都已不太深。但唯有他的一句话时时都在拷问我的心灵,那就是——“我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着感激之情,所以时常都怀着一颗愧疚的心”。
这不亚于一句佛教禅语,那时那刻,我如醍醐灌顶,颇有一番感慨!
记得佛还说过,愧疚与过失无关!无愧无疚,就只剩下万恶不赦!常怀一颗愧疚的心,需要一种极高尚的人品,极无私的心境。
对父母有一颗愧疚的心,必将孝敬有加,用拳拳爱心去报答父母的生育之情,养育之恩;对朋友有一颗愧疚的心,必将珍视友情,舍身处地为朋友着想,为朋友敢于两肋插刀……
常怀一颗愧疚的心,就会行动上躬身不止,处事上不卑不亢。
愧疚的心,就像和煦的阳光,让花儿更芬芳,让小树更茁壮,让世界充满无尽的希望!
希腊一位哲学家说过,一切感恩都源自愧疚!常怀一颗愧疚的心,必将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第四篇:你真的懂得尊重吗美文摘抄
弯下腰来比站直了更难
一个从省城大学来的礼仪教授将为同学们讲一节礼仪课,教授先告诉同学们到别人家拜访时应如何敲门,之后,教授来了一次模拟礼仪表演。他让一位同学扮做送水工,自己是主人。“送水工”敲门,进门,然后把水搬进了屋里。教授指出“送水工”三个礼仪方面的细节问题:敲门声太重;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没有带一次性鞋套套住鞋子。
于是,“送水工”和教授又来了一次表演,一切按照教授指点的那样做,所有动作结束后,“送水工”仍然站着看着教授,教授说:“这位同学,你可以下去了。”学员说:“如果有人给我送水,我常常不好意思让他们换鞋,宁可自己拖一下地板。还有,送水工离开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声‘谢谢’。教授,我需要一声谢谢。”教授呆住了,继而说了一声“谢谢”。
这件事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它促使我们反思:在我们要求别人学会尊重人时,自己是否做到了尊重他人?我们是否把尊重别人仅仅看成是一种礼仪?
我的一位邻居不是什么礼仪教授,对礼仪知识懂得也不多,但他却用自己的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为了方便送水工,他把饮水机安在门口,这样送水工来的时候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省去了进门套脚套的时间。在他看来这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却被送水工深刻地记在心里,逢人便说,遇人便讲,使大家不自觉地对他产生敬佩。
欧美国家礼仪繁多,既要和对方交流,又不能问这问那,还要时时堆出笑脸,撞了一下还要马上说Sorry;最烦的是老要把Thankyou放在嘴边。在我们中国人之间,自己人说谢谢,反而见外。可见,我们中国更注重心灵的交流。礼仪不是形式,是发自内心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假如有些人觉得自己有些钱所以看不起穷人,在公众场合或故作姿态、或矫揉造作、或吆三喝
四、或不可一世,那么就算他外表光鲜,学过礼仪,但很可惜,他的态度出卖了他的浅薄与无知。
礼仪不是用钱堆砌出来的,它是一种沉淀、积累,所有形式应该自然地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之就是不自然。我每天都与这么一群人擦肩而过,他们看似平凡,但总能让你感觉很好,让你感受到尊重,不管是坐电梯,还是开门关门,或者问路、购物等,他们都让你感到自然。一个人只要他是从内心尊重所有生命的,那么他就不会觉得礼仪的规范是烦琐的。
是啊,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凡事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经意间,也就收获了他们的一份尊重与敬佩。
尊重不仅仅是礼仪,礼仪只是尊重的外在表现,把对方看成是自己一样的平等个体才是尊重的内容。
尊重绝不是社交场合的礼貌,而是来自人心深处对另一个生命深切的理解、关爱、体谅与敬重,这样的尊重绝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响。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受到别人的重视,得到别人的肯定,这不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这一点点虚荣心理,这种尊重并不是礼仪上的尊重,而是人格上的尊重。要尊重他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态度,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他一个安全的心理,这样他才不会焦虑,不会猜疑,不会防范,不会憎恨。其实这一点对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谁都不想让别人靠自己太近,管自己太多,只要超过了自己的安全心理系数,就会排斥,就会拒绝。
尊重与礼仪是密切相关的,尊重是“里”,礼仪是“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表里一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尊重。
第五篇:流年过后更美丽美文摘抄(写写帮整理)
年月痴长,不知不觉间,早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过了稚嫩的春,喧闹的夏,已不可能再像年少时的可爱,青年时的漂亮。已经容纳了世事沧桑,红尘繁华,如过眼云烟,正如埃及法老金字塔上的墓志铭“一切都会过去。”青春已过,容颜已老,不必苦苦挽留。流年的岁月里已有坦然长成的智慧,已经学会审视自我,和解生活,处处相安无事。已经明白,人生的风景不只有青绿,还有金黄。
还有多重天,还有很多的未知数,很多的事情要做。
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是肩负重担的顶梁柱;在社会,收放自如,不动声色间,是受青年人尊敬的资深人士。既有自知之明,又融洽圆满,言谈举止间,以不变应万变,是时间和阅历赐予的美丽,和静定。
可以从容地迎合自然规律,以及,迎面而来的种种考验。并且抓住机会,做好各方面的事,更上一层楼。进入内外双重修炼的境界,优雅地享受人生,美丽得体地生活。
美丽也是需要生长,成熟,需要通过时间考验的。时间,有着摧毁,不赦免任何人的腐蚀力量,以及将所有美好锤炼下来的意志。能够经过流年的冲洗而留存下来的形与色,才是真正的美丽。
比如说,开始脚踏实地地,认认真真地生活,真真实实地快乐。不再好高骛远,那些曾经眺望的梦想转了方向,回到身边,在亲切的角落里盛丽绽放。不再轻易地愤怒或咆哮,那些背后的暗箭、他人的中伤,听到了,也只会置之一笑。一颗经过磨砺的心,已渐渐变得丰盈,平和。宽容地面对一切,人或事,加倍珍惜人世间最最朴素的情感。
懂得,流年里的经历,都是岁月的恩赐,最后都会沉淀成内在的灵光,甚至在你自己都不知道它存在的情况下,从你身上散发出来,于轻描淡写之中,不显山露水就能直达到众人的心坎,使人心醉。也只有在,不经意之间,那充满时光味道的魅力才显得弥足珍贵,非凡地动人。
人到中年,就应该把人生的涵养、经历、沧桑化成一份魅人的美丽,呈现给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