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友情无须鉴定的故事
他是个收藏爱好者,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收藏,虽然不专业,可是很用心,到中年时,大大小小的物件已经收藏了上百件。其中他最喜欢的是一个瓷碗,貌似年代久远的青花瓷,小巧精致,是他十几年前出差时在一个老城的古玩市场淘来的。
因为收藏,他也认识了爱好相同的朋友,并因情趣相投,他和一个年纪相仿的男人成为莫逆之交。
朋友也收藏了许多物件,有个瓷瓶,也是无意中淘来的。那瓷瓶,形若美貌女子般窈窕,瓷质细腻,清澈通透,深得朋友喜爱。
有次,两人无意中聊起心爱的物件,说得兴起,都忍不住想要去观赏对方的爱物。于是他带了心爱的瓷碗去了朋友家。在朋友家里,看到了朋友的漂亮瓷瓶。许是收藏人共同的眼光,对彼此心爱的物件,他和朋友也都爱不释手。
后来,朋友忽然半开玩笑地提议:干脆,咱俩把这两样瓷器交换一下吧?咱们遇见,它们遇见,都是缘分呢。
他先愣了一下,然后笑起来,因为他也忽然间生出了和朋友同样的想法。他和朋友的确情趣相投,甚至彼此最心爱的都是瓷器。虽然两样物件款式和瓷质不同,但看上去都那么精致美好,就像他们这十几年的友情。
于是就交换了,各自重新珍藏了对方的心爱之物。
没想到半年后,那年夏天,央视“鉴宝”栏目组走进了他们所在的城市,很多收藏爱好者蜂拥到电视台进行藏品的海选。自然,他也得到了这个消息,而家人和朋友更是都劝他去参加鉴宝,至少,应该去鉴定一下和那个朋友交换的瓷瓶。甚至那几天,热心鼓动他的人几乎挤破家门。
他一直沉默,不管别人怎么劝都没有点头。直到过了好几天,海选快结束的时候,他才说了两个字:不去。
他果然就没去,只守在电视机前,等候看当时鉴宝的转播。妻子在旁边嘟哝他:干吗不去找专家鉴定一下呢?没准儿,他会去呢。到底是交换来的,谁知道真的假的……
他知道妻子口中的“他”是和他交换藏品的那个朋友。那几天,他和朋友没有见面,打过两个电话,但是谁都没有提鉴宝的事,他不知道朋友是否会去,也没有问。
很快,中央二台转播了那期鉴宝实况,因为鉴宝的人众多,节目连续两天晚上才播完。其中也有几个鉴宝人是他认识的藏友,但直到节目结束,他都没有看到朋友出现——和他一样,朋友没有去。
他的心,在那一刻有一种轻松的、温暖的释然。他知道,朋友的想法一定和他一样。事实上,他并非不想去,相反,他真的很想去参加这次难得的鉴宝活动。因为虽然喜欢收藏,可是他知道自己也就是业余水平。作为收藏爱好者,他心里很盼望自己收藏的物品能得到专家的肯定,也更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跟专家学习和交流一下。但最后,他还是忍住了,决定不去。因为他最想鉴定的,其实是和朋友换的那个瓷瓶,因为那是他最看重也最喜欢的,可是,如果那个瓷瓶真的是宝贝,那么必定价值连城。但既然两人交换了,再珍贵,朋友也不会索回,可是朋友心里,必定会有不舍和惋惜;而如果那个瓷瓶只是个普通工艺品,他和朋友,都难免会非常失望,甚至,他会觉得当初不该交换,因为自己那件,有可能是真品。如此不管怎样,都会影响他和朋友的感情。藏品的真伪固然重要,可是他觉得,友情同样重要,他不想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友情摆到专家面前去鉴定……
只是他并不知朋友怎么想怎么做,现在他知道了,朋友的想法和他一样。他们的友情不需要鉴定,或者他们的友情已经通过了鉴定。而这友情,才是他所有藏品中最为珍贵、最为难得的真品。
第二篇:眼光无须太远大的故事
美国航空业在发展中最先要确定的是:做客机还是做货机?各大航空公司不约而同地回答:“两个都做,因为客舱下面还有剩余的空间。”所以,美国的各大航空公司都客货兼营。
航空公司接下来要决定目的地的问题:飞往商务城市还是度假胜地?这次不约而同的说法是:“两种都飞,休斯敦和檀香山我们都要占领。”
下一个是关于经营范围的抉择:飞国内还是飞国际?答案已经能猜出来:“老规矩,两种都拿下。”所以,美国的大航空公司既载客又运货,既飞国内又飞海外。
最后一个问题是:服务是提供给头等舱、商务舱还是经济舱?对此,绝大多数航空公司又一次不约而同地回答:“三种都要,一种都不能少。”
只有美国的西南航空公司比较“另类”,它的飞机只飞商务城市,不飞度假地;只有经济舱,不提供头等舱或者商务舱;只飞国内,不飞国际。而且,西南航空公司只用波音737这一种机型,与之相对的是,美国三角洲航空公司有8种机型,美利坚航空公司也是8种。
当大家都笑西南航空公司“鼠目寸光”的时候,差别却很快显现出来。正是这种“短浅目光”,提升了西南航空公司的运营能力,成为其投诉率在整个美国航空业常年保持最低的主要原因。
这种“短浅目光”,还提升了其维护能力。如果机械师和维修工只维护波音737一种机型,那么,整体维护和服务水平更容易掌控。在过去三十多年的运营中,西南航空公司保持了零事故的记录。
西南航空公司在过去的10年中更是保持了良好的盈利势头,而当初豪气冲天的美国其他各大航空公司,除了美利坚航空公司以外,都相继破产。
目光不用太远大,想跟比你更强大的企业竞争,只需要一个比它更狭窄的焦点。
第三篇:关于友情的小故事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为什麽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虽然天各一方,但你依然会想着哪一天会见面的那个人。尽管一直未见,也从未放弃对相逢的期待,从未放弃。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周末了,给你微信问你在干嘛的那个人。一句在干嘛就可以开启畅快聊天的模式。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没有眼力见的那个人,你偏偏还不急不恼。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有一天你见到了他的家人,他的家人虽然从未见过你,但你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好久不联系,一见如故,给你带来一丝温热的那个人,让你好想好想好好珍惜她(他)。
无聊时想起的那个人,就是朋友。
第四篇:改题目的友情故事
初中女生潇梦的同学里有几个“铁杆儿”,有女生,也有男生,其中包括“哼哈二将”——丁丁和洋洋。
潇梦在班里的座位是第三行,她和丁丁是一个组,丁丁的座位在潇梦后面。尽管班里每星期定期轮换座位,但却是纵排一排、一排地逆时针挪动的,所以,丁丁始终紧跟着潇梦,于是这俩前后桌儿成了“铁杆儿”。
而坐在班里最后一行的洋洋,成天价跟丁丁形影不离的,被班里的女生们趣称为“哼哈二将”,自然他也被划进了潇梦的“铁杆儿”之列。
“哼哈二将”贪玩,学习不太主动,尤其是上语文课,更是打不起精神来。
语文老师是他们的班主任,为了调动丁丁和洋洋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就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次,班里决定搞一次作文演讲活动,定于下周一下午最后一节课举行,老师还特意指定丁丁和洋洋也参加演讲。
以往,这种事儿基本上都是潇梦他们那些作文功底好的同学上台,根本轮不到“哼哈二将”。这次,老师点了他俩的将,还真使他俩激动地有些心潮澎湃了。
其实,要说丁丁和洋洋一点儿都不笨,就是欠用功。像他俩这样既调皮、又聪明的孩子,只要在学习上稍微铆一点劲儿,绝不会比那些整天埋头读书的孩子差的。
丁丁和洋洋这回为了准备演讲下了实功夫,星期天都在家好好写了一篇作文。到了星期一,丁丁和洋洋刚进教室就急忙找潇梦,让她给看看作文,提提“宝贵意见”。在作文方面,他俩确实对潇梦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潇梦的作文不仅在班里数一数二,而且经常名列年级的前茅。
潇梦认真看了他俩的作文,确实写得都不错。她给他们纠正了几个别字、标点,顺了顺句子,还给洋洋的作文提了一个建议。洋洋的题目叫“红叶”,是描写西山红叶的美景的。潇梦建议他改为“枫叶红了”,更带劲儿,洋洋欣然采纳了潇梦的意见。
到了演讲时间,洋洋排在第一个,这是老师有意安排的,以示对他的重视。
别看洋洋平时在班里调起皮来脸不红、心不跳的,这冷不丁地一上讲台,他倒害臊了。他刚说了半句:“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叫……,”,台下女生们就齐喊:“大声点儿!”
原来,洋洋他一个高高大大的小伙子站在台上,说话声音竟然小得像蚊子“嗡嗡”,所以才招来女生们的呐喊。
这一下,洋洋更臊了,脸都红了,而且还紧张了起来。不过他的声音倒是大了许多:“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叫‘红叶枫了’……”
洋洋一紧张,把题目念错了!
因为题目是丁丁、洋洋、潇梦在一起定的,别的同学听不出错来,丁丁和潇梦可是很明白的。
丁丁急了,马上纠错:“不是红叶‘疯’了,是枫叶‘疯’了!”他一着急,也说错了。
本来,别的同学一开始并没有察觉洋洋念错了,可是丁丁这一纠错,反而引起了哄堂大笑。
潇梦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早知道如此,还不如别改题目!”
第五篇:《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读后感
《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读后感
李梦乐
人生如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路不可能平坦却是蜿蜒崎岖的。在路上你总会遇到许多碍眼的障碍物,你会一次次的跌倒,而放弃与爬起的选择取决于自己。所以说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命运,人生的道路是由自己开辟的,生命的伟大与卑微也是由自己决定的。
上个月,妈妈带回一本书,书名《这个世界无须仰视》。我觉得挺有意思便一把抢了过来。这个月的目标再次明确,我将利用这本书Spendtime【消磨时光】,去细细感悟人生,体会本书作者王庭德的人生故事——一个侏儒青年的奋斗之路!
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我便读完了这本书,不知是哪里来的毅力,我竟头一次为了读书废寝忘食。也许是因为书中的故事太精彩;也许是因为主人公太坚强;也许是因为灾难一次次降临;也许是因为王庭德接连不段的用信念战胜困难;也许是因为他顽强拼搏、自食其力的感人事迹;也许是因为他的路上好心人太多……总而言之,这段时间我爱上了这本书,甚至忘了自我。从心底里由衷的敬佩王庭德!
王庭德出生于1981年,是患有先天性侏儒症、身高只有1.20米的残疾青年。他曾在童年时受尽凌辱;他曾无钱上学,天天趴在中小学教室的窗台下偷听老师讲课;他为了筹集学费曾课余时间在山坡上挖黄姜、刨构树皮、砍青竹、砍柴,常常由于体力不支不是摔到沟里就是昏倒在山坡上;他曾为了生计,当过洗碗工,卖报郎,当过乡村报道员,摄影师,也做过打字员和网管;他曾为了自己的文学梦想被人嘲笑过、拒绝过,日子极度艰难时他也自杀过。但他从未自暴自弃,一直都是跌倒后不但不气馁还以最快的速度爬起冲向自己的梦想。他最终还是亲手为自己插上了翅膀,实现了梦!
至今,他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100多篇13万多字,新闻、通讯类稿件700多篇,2010年加入省作协,并获得陕西省残疾人优秀作家奖。2011年加入中国乡土诗人协会,2012年当选陕西省残疾人作协副秘书长,《文化艺术报》特约记者,安康市作协代表,旬阳县残疾人自强模范。是的,他做到了!他如愿以偿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就使勇敢与坚强!即便如此,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热心肠,从不骄傲清高:她激励一位在车站乞讨的女孩找到了自尊和方向。2006年,他曾带头捐款和走访调研,采写了《13岁女孩患肾炎,渴望援助献爱心》的通讯稿,在《安康日报·科教周刊》的帮助下,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救助了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青岩小学五年级的肾炎患者龙岗林。他支持无腿青年徐礼根安装假肢。为汶川、玉树地震以及安康“7·18”洪灾捐款,为茨沟镇烫伤儿童张文俊献爱心……这就是他,低调善良而伟大。
陶铸曾经说过:“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颐和园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而我恰恰认为王庭德就是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敬佩,去学习!
我没有华丽的语言去赞颂他,却从心底里冒出这样几个字:“我为王庭德我县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我相信仅凭这样一句话就可以表达我对他发自内心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