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密度》课堂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时间:2019-05-15 12:4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物理《密度》课堂教学的回顾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物理《密度》课堂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篇:八年级物理《密度》课堂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二节《密度》教学完成后,回顾教学过程,觉得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做法,也体会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回顾反思如下以便今后扬长避短,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

一、转变观念,定位角色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依据此理念,本节整个教学设计都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依据导学案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研讨编排的,力争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被动的学习态度,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能体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二、重视探究,把握关键

本节课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突破口,认识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不变这一物质的性质,引出密度概念,进而理解密度含义,因而做好探究实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本节教学在实验探究环节中我让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每个大组下设三个小组,三个大组分别探究木块、铝块、铁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得出数据和结论后小组间进行交流总结。随后让他们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组中三个小组进行交流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这一物质的特性,为密度概念的引出埋下伏笔,再让大组之间交流对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学生将明确地得出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这一结论,为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奠定基础。这样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小组探究、合作研讨、归纳总结为主线,以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探究、归纳,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在经历获取知识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水到渠成,理解概念

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已经对本节主要内容有具体的认识,教师通过导学案因势利导引出密度,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掌握,也能认识公式?籽=m/v只是计算式,而物质密度的大小与质量体积无关。

四、学以致用,当堂达标

学生得到知识后及时应用,是巩固、提高、升华的必要途径。练习是最好的、最直接的巩固和提高方式,在导学案中除了安排探究过程、知识形成的问题性思考题外,每完成一个知识性问题后都有相应的跟踪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及时巩固,在课后再安排当堂检测,及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进行检查、反馈,及时解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反思不足,教学相长

回顾本节课教学也体会到一些不足,首先,探究实验材料选取上存在不足,若再用些橡皮泥之类的易于分割的物体,让学生改变体积质量后进行测量计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密度不随物质的体积和质量而变化,效果将会更好一些。其次,在习题设计中要注意有层次,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另外,在反馈解疑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回忆质疑,使他们通过自身的不断的反思,将学到的知识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总之,本节课教学围绕课时目标以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为核心,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以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经历获取知识过程中形成知识、理解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学习以同种物质 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中考撷要

密度是中考试题中重要的考试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计算,并能用密度知 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最近几年中考中,有关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题也经常出现。

教学工具

天平、各种金属块、酒精等常见物体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一、课前感悟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______________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写出来就是________,其中符号表示密度的是________,表示质量的是________,表示体积的是________。

二、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讨论:前面我们学过物体的质量用来鉴别物质行吗?

密度的单位是:

自学导航

一、实验探究:物体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1、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

3、提问: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关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

让学生讨论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什么关系?

4、验证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请同学们(类比研究同一金属导体两端和电流关系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

5、根据实验方案不同实验小组分别用体积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或铁块、松木块)作实验。学生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二、建立概念

从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

3三、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ρ=m/v的物理意义。

知识梳理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密度公式:ρ=m/v

3.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

34.密度物理意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技能迁移

1、一个烧杯质量是50g,装了体积为100mL的液体,总质量为130g,求该液体的密度。

2、一个空瓶质量是200 g,如果装满水总质量是700 g,今先向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总质量为1 kg,然后再向瓶内装满水,则三者质量

第三篇:语文课堂教学十年回顾与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十年回顾与反思

张掖市教育局 卢毓锌 肃南县教体局 祁玉山

从2001年至2011年,我市语文教学改革走过了十年艰苦的历程。课程改革引发了人们对语文教材的思考,课堂教学的转变激发了人们对几十年传统教学的挑战。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素质教育的推广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开辟了广泛的前景,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和谐的育人环境,多元化教师培训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展现才华的舞台,各种校报校刊的出现为教师总结经验、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争鸣的舞台,各项竞赛活动又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个展现个性、表现自我的平台。十年磨一剑,功夫在砥砺。我们感到全区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全新的教育理论贯穿了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知识结构完整,新课标内容的理解透彻,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不断扎实;在学习目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师生课堂角色互动转换方面都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我市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展现了我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和理论实践的最新活力与成果。

一、创新精神贯穿了课堂教学

1.教学理念的创新。语文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它是以‚开发个体内在创造潜能‛为目 标的课程。在我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广泛整合多门学科知识,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范围,在知识与学科的整合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各门学科知识的渗透使学生思维的‚触须‛伸进其他学科之中,实现了发散思维和聚散思维的有机结合。北师大版教材精选的授课内容都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文学作品,学生在汲取文学营养的同时涵养人文素养,化育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了对文学中文化内涵的整合,培养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为一体。使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落实到实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

2.教学过程的创新。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今天为什么受到语文界的口诛笔伐呢?因为那是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学生是在老师的指挥棒下被动地学习,是一种死板的模式,它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新课程语文教学活动,自始至终体现出开放的教学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把育人确立为最高的境界和最终的目标。每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始终都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打破了同一目标培养人,同一模式教育人,同一标准评价人,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前提下,学生自由自主参与、研究,提出各种假设,无所顾忌地发表见解,大胆果断地自主决策和实践,在能力发挥上达到了最佳状态。课堂的教学过程还注重开放的 活动空间和开放的活动形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开放的立体的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臵身于五彩缤纷的世界,把学生推到各种境界中,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在设计、创作中学习,在演练、观察、欣赏中学习,在课堂生成中学习。活动形式由个体转向小组合作或班集体活动,组内成员分工协作,进行综合切磋、研讨,以多种形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达到了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轻松自主学习的目的。

3.教学手段的创新。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课堂上一花独秀,唯我独尊。尽管老师声音抑扬动挫,但表情单调呆板,台上异彩纷呈,台下昏睡懵懂。而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正确处理了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关系,正确处理了单篇备课和单元备课的关系。通过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老师们的教学手段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有的教师声情并茂,带领学生到知识的大海中尽情遨游,享受学知的快乐;有的融入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感悟生活,感恩生命,体验人生的渺小而又伟大;有的循循善诱,以关键字词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真谛,探讨学习的快乐;有的老师跳出课堂传知识,跳出书本讲人生,或旁征博引阐释生命的意义,或举一反三让学生思考生命的艰难历程,在娓娓细语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三尺讲台演绎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让学生体 会人生如常,只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哪怕面对死亡,也永远是一名生活的强者。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将无形的文字变成有形的 画面,扩大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效率,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语文老师课堂教学手段的设计新颖精彩,既有可视性,又有可思性,调动了学生‘五官’功能,使学生在声情并茂,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了知识,铸造了健全的人格灵魂。

4.教学角色的创新。以北师大教材为版本的新课改语文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我区语文教师都能在课前认真地备课,精心设计课堂环节,将知识的传授融入师生互动交流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在讲台唱‘独角戏’,而是改变角色,走下神圣的讲台,深入到学生之中,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思维的枢纽。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引领者,以充满睿智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学生在纷繁的知识园林中,析重点,剖难点,辨学点,明主旨,最后达到寻觅真谛的彼岸。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奴隶,而是寻找真理的先知,引领学生明是非,分曲直,理谬误,在学生个性发展、价值观形成的道路上,引领他们走向做人的成功 彼岸。学生不但学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知道了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益的人。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成,人格养成,都在在教师潜移默化的点拨 中逐渐形成成,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5.教学评价的创新。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唯一的评价机制就是考试,考试成绩是主宰师生的杀手锏。它扼杀了师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定量定性的答案做为唯一的标准,老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培养了高分低能的考试状元,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新课改十年来,我市语文教学评价打破了传统的评价模式,走上了多元化评价的路子。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成为教学评价的主流。在课堂上,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情况都能做出及时的反馈。激情洋溢的夸奖,发自肺腑的微笑,关切注视的目光,友善诙谐的提醒等,都能帮助学生及时、清醒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成为他们学习的推动力。多角度地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调动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结构,提出具有研究价值意义的主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通过自评、互评、点评,让学生正确地对待自我,享受成功,共同提高。评价模式的转变也引发了对教师教学的思考,对教师工作定性和定量、显性和影性、结果和过程、业绩与发展的评价,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者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逐渐成长起来。

二、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强化语文的人文性,但不能淡化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有不少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对字词句篇章结构写法指导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 下去,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2、强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但不能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但部分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成了实施‘新课改’的唯一手段。老师一味的标新立异,没有熟虑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中滥用多媒体,充斥了各种影视动画文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仅仅注意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没有考虑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课堂教学。其次,多媒体带来的大量知识信息量,冲淡和掩埋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再此,多媒体的应用,演译成教师的电子黑板,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声音越发渐小,板书越来越少。新课标强调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肢体、动作、语言都应该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会对学生产生多么大的心灵震撼,教师流利潇洒的板书又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多大的影响。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老师以播放录音代替朗读,以课件展示代替板书,课堂上少了教师的示范,多了音像资料的充斥,这必然削弱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示范和主导作用。

3、强化合作学习的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要求,然个 别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没有处理好形式和实效的关系,把合作学习简单化。刚一上课,学生还没有认真阅读课文,老师就发动学生分组大讨论,以为这就是合作学习。不管小组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该独立完成还是共同探讨,通通合作了之。老师一上课,就把设计好的大量问题一下子掏给学生,哗啦一下,同桌前后四五人就聚在一起,课堂里叽叽喳喳,顿时呈现出一番热闹景象。然而小组没有明确分工,学生也没有时间发表自己讨论结果,老师一声令下,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正襟危坐,准备接受教师的检阅,似乎一堂课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几次就不是新课改,就是落伍。笔者认为,且不说合作学习的主动权由谁掌握,也不说语言学习的特点,单就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里?讨论的质量怎样保证,学生的个体行为怎样体现。仔细观察,多数小组讨论只是做做样子,空热闹而已,这种不求实效的合作,不但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会助长学生的依赖懒惰心理,养成一种华而不实的学风。

4、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但不要弱化教师的主导性。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语文新课改特别强调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是非的裁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也是我们对传统 语文教学作出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说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个别教师认为‚放‛得越多越好,越能体现出新课改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于是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教学各个环节的实施、评价都有学生来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不加引导点拨,教师被挤到教育舞台的幕后,使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老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因为教师首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其他个性的反应,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减低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对文本意义的建构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如果没有教师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把握文本,学生的阅读水平将会停滞不前。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扮好‚学习活动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掌握准‚宽‛和‚严‛的标准,把握好‚收‛和‚放‛的度,找准‚讲‛与‚练‛的结合点,才能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第四篇:密度与社会生活反思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反思

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本节教学可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度. 【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3.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 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 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相同)的。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板书2]密度的公式:=m/v 其中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板书3]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g/cm3 密度的测量:

师:在设计测量物体密度的时候,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工具我们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下面和大家介绍一种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学生分组实验

师:请大家把测的数据与课本P122的密度表中的数据比较,看看结果怎样?如果不同,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生:测的数据基本接近,出现的误差可能是由于用量筒测量体积出现的 [板书3]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巩固练习

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下载八年级物理《密度》课堂教学的回顾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物理《密度》课堂教学的回顾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王云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在课堂教学中,有成功,也有不足,现在总结如下,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以题代忆----知识回顾,创设......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1 一学年过去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已此为基础,为下学年的工作做......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 鲁 健 成功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实现认知上的飞跃,更要让学生体验心理上的愉悦,产生一定的认知效应和心理效应。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这两者的最佳结合点,积......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初中物理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教案

    我在学习的路上既选择远方,必风雨兼程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讲义 专题五 质量与密度 【考纲要求】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2.理解密度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3.会用天平测量物......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反思 理化生组 隋东强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中考占很大的比重,而且特别注重学生动手实验的考察。而“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

    初二物理知识点质量与密度

    初二物理知识点:质量与密度——小编整理了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知识点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和裨益,关于初二物理知识点质量与密度我们一起来分享......

    八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上庸九年一贯制学校 王国辉课题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型 实验课教 学 目 标知识 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