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12:1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第一篇:《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

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

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教学目《爬山虎的脚》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⑴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⑵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⑴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⑵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

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

(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⑴ 这一段讲了什么?

⑵ 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⑴ 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⑵ 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⑶ 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

3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

⑴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⑵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练习3。

(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

(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

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

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

(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

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五、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⑶,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

(观察细致、耐心)

六、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七、质疑

八、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九、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第二篇:《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1506汉语言文学

张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均”等5个生字,会写“虎”等11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1、观察爬山虎的叶子,了解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通过理解课文,抓住文章描写爬山虎的重点语段,学习作者有序的观察以及细致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爬上去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呢?(鸡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

2、昨天老师布置什么预习作业呀?(查找叶圣陶、爬山虎的资料)哪位同学说说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两个问题: ①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和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

②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哪几段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哪儿写的爬山虎的脚?

2、生字词学习。

①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的认识情况。(随机点学号读生字词)

②哪位同学来当当小老师领读一下生字词?(老虎、占领、铺平、均匀、重叠、茎叶、把柄、触角、痕迹、追逐、蛟龙)

③除了生字词以外,课文中还有哪些你认为写得好的字词?

3、哪位同学告诉老师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课文哪几段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哪儿写的爬山虎的脚?(指名回答)(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3-5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那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随着作者的目光,我们先来到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谁来读一读?

2、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3、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4、分小组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范读。

5、小组自由读并谈论两个问题: ①爬山虎的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用“_______”画出叶子静态的特点,用 “~~~”画出叶子动态的特点。

6、请问哪位小组来派代表说说第一个问题?(叶子刚长出来:嫩红;不几天:嫩绿;长大了:绿得新鲜。)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叶子的变化的?(时间顺序)

7、谁来说说你在书本上画的爬山虎叶子静态的特点是什么?(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动态的是什么?(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8、老师啊有些问题想和大家谈论一下: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课文问题)

(叶尖朝下说明叶脉靠近叶尖部位最薄弱撒,受重力影响自然朝下。平铺均匀的核心还不是生物进化论,为了更好的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9、同学们,这美丽的叶子下面都藏着什么呀?(是的,就是爬山虎的脚。)

10、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瞧,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爬山虎叶子实物)

我们来回顾一下,爬山虎生长在什么()?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不几天(),长大后(),静态(),动态()?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爬山虎的脚到底长怎样。

二、进一步研读课文

(一)第三自然段学习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它的位置、形状、颜色? 指名回答(位置:长在茎上;形状:细丝;颜色:嫩红)

2、出示图片:爬山虎的脚,看着图片复述课文。

3、叶圣陶爷爷描写爬山虎的脚描写得怎样?(细致)

4、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二)第四自然段学习

1、陶爷爷观察得可真仔细,他不仅发现了脚的位置、形状和特点,还知道了它是怎么爬上去的呢。你们想知道吗?赶紧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吧!边读边把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品味品味,还可以学着做做动作。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指名回答)

①“巴住墙”是什么样子?(紧紧地贴、吸在墙上)为什么要“巴住墙”?(这样茎才不会掉下来?)这么细小的脚,怎么可能巴住墙的呢?(因为六七根细丝的头上都变成小圆片了)

②巴住墙了,再怎么往上爬?(细丝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同学们,假如我们的手指就是爬山虎的脚,和你的同桌一起演示一下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

3、把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词用“▲”标出来(触、变、巴、贴、爬)(像蛟龙)

4、指名读爬山虎往上爬的这一段,注意划线的词,要重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墙和脚的关系)

2、这是一天就观察到的么?是怎样观察的?(长期观察)

3、叶爷爷还说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自己试过了)

我们观察物体时,可以用眼、手、闻、触,这些都是观察的好方法,叶爷爷就是利用这些方法来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观察,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4、叶圣陶陶爷爷无论是写爬山虎的叶子,还是写它的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三、总结

希望我们同学以后在生活中能仔细观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4、5、6自然段。

2、观察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把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 茎上 反面

脚的特点

形状 枝状 细丝

细致观察

颜色 嫩红 如何爬 触、巴、拉、贴

第三篇:《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理念

让人文精神在语言文字中闪光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理念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精读精讲课文。作者叶圣陶老先生用细致的观察和形象的描绘让静态植物爬山虎充满了勃勃生趣。那么,怎么设计才能讲好这节课呢?

我首先看了阅读提示中布置的自学任务,也仔细地看了本课书后面的思考练习。阅读提示中的自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够找到文中写“爬山虎脚的段落”,后面的思考练习要求学生将“2-4自然段背诵下来”。我意识到课文的学习重点在“爬山虎脚的分析”和“第二自然段叶子特点的分析”两个方面。于是,我逐步确定了第一课时重点学习研究“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二课时重点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和如何爬的内容。

教学重点确定后,我又阅读了几遍课文,思考如何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审美能力。最后把落脚点放在了叶老先生写“爬山虎的脚”时用了两种不同的比喻手法上。

当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点都确定后,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名作《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里都冒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呀? 生: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生:我想知道爬山虎是一种小老虎吗? 生: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生: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师:同学们的问题不仅提得好,而且体现出你们会思考。那么下面你们就打开

书,找找答案吧。如果找到了就在书上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一会请你说说你的收获。(学生开始自由读书,老师游走学生之间,看学生勾勒的语句并简单问问为什么勾勒下来的原因。)

学生谈收获开始,老师提醒学生说话要有理有据,让文中的句子帮你说话: 生A:老师我知道了爬山虎是有脚的。文中说到“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师:对。这句话肯定的告诉我们爬山虎有脚。

生B:老师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文中说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对。这句话点明了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什么? 生:位置。

生C:老师我知道了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书中写到“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见爬山虎是植物不是动物。

师:对,你的分析很正确。……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读书收获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真为你们高兴。下面我也出一个思考题:请你们再读读书,看看文中的哪个段落会引起你新的发现和思考?

(学生再次读书,寻找新的问题。)

生:老师,为什么作者要写爬山虎的叶子呢?它跟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关系?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第二自然段,你们把这段读一读,看看写了叶子的什么特点?

【以上这个环节是教师让学生提问的第二个层次:深入读书,挖掘深层问题。从第一个层次:看题目提问,继而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探究潜力,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的教学思想。从揭题开始,教

师始终都在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读书、学习、思考。实现了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学文、质疑、解惑都从学生的需要入手,这也体现了教师的人文教育思想。】

生:我觉得这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是嫩红的。文中这样说到“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老师板书:刚长出来 嫩红

师:这是叶子刚长出来的特点,不过作者更加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你们看颜色有变化吗?

生:长大了的叶子很绿。文中写到“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老师板书:长大了 绿得新鲜

师:绿得新鲜是怎样的绿?你能用自己积累的词汇描绘一下吗? 生:油绿油绿的。生:嫩绿嫩绿的。生:碧绿碧绿的。

师:“新鲜”这个词还说明叶子的生命力怎样? 生:非常旺盛。生:非常强。

师:对,爬山虎的叶子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绿得耀眼,所以,作者看着有什么感受?

生:非常舒服。

师:那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舒服”的感觉呢?你们试着读读看。(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读,指导学生重读“那么”“非常”两个词,并要求学生将“舒服”的感受通过阅读表达出来。)

师:除了绿这个特点,叶子还有什么特点?

生:爬山虎的叶子都是朝下生长的。文中写到“叶子一顺儿朝下”。师:“一顺儿”是什么意思?

生:是“都”的意思。(老师让学生将这个解释带入句子中,“叶子都朝下”,让学生体会这个解释比较正确)

生:是“全部”的意思。(学生自己把这个解释带入了句中,体会到这个解释也比较准确。这就是指点学生解词的方法和检验是否正确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学法。)

师:叶子还有特点吗?

生A:叶子没有重叠起来的,书中写到“没有重叠起来的”。生B:叶子之间不留一点儿空隙,书中写到“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生C:叶子在墙上铺得很均匀。书中写到“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老师板书:铺得均匀

师:你怎么理解“铺得均匀”这个词,你可以看看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结合图来说。

生A:“均匀”就是叶子之间没有重叠。生B:“均匀”就是叶子之间不留一点空隙。

师:对。这是作者对叶子静态的描写,那么动态的叶子是怎样的?你们读读书想象一番。

生: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作者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一幅美丽的景象,否则怎会说“好看得很”呢?你们能通过句子想象的更丰富些吗?

生:一阵风拂过,一墙绿绿的叶子就象海上的波浪荡漾起一层层的波纹,好看得很!

师:说的真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怎么读才能把这样的美景表现出来呢?大家试着读一读。(学生练习朗读,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句话读出来。)

【这个环节,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时,注重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了起来。特别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想开去这个环节,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构建能力、再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不仅符合语文姓“语”的本质,而且将学生的感悟、审美融入文字之中,融入作者的情境之中,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师:同学们,你们说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一墙令人看着舒服、好看得很的叶子与脚有什么关系呢?(在教师的语言启发下,学生展开了讨论。)

生:老师,我觉得爬山虎的脚和叶子关系非常大。没有爬山虎的脚向上爬,就没有一墙的叶子。

生:老师我认为爬山虎的脚与叶子有联系。一墙的叶子铺得那么均匀,吹动起来那么好看,就是因为脚不停的爬。要是脚不爬了,叶子就铺不了那么均匀,动起来就没那么好看了。

生:我认为爬山虎的脚就是个默默无闻的英雄,是它使叶子那么美丽。师:哟!大家说的真好。看来,作者在这里先写了叶子,是为了给下文写脚做个铺垫。你们看,叶圣陶老先生不愧是个名家,写文章含蓄得自然,铺垫得巧妙,你们写文章要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啊!

【学习叶子这部分内容,教师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引导学生对叶子这部分内容产生阅读兴趣。然后,再通过阅读进行理解。接着让学生带着理解进行二次阅读,并且使用从文字中想开去的方法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创造力。最后,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将好的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

第一课时结束。

第二课时:

同学们,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这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我们学习理解的重点,你们现在认真的读几遍,看看每个段都写了关于脚的什么内容?如果有了认识就在书的空白处做出旁注。

【上课时,教师将学习重点交代给学生,使学生有的放矢,知道重点,学起来方向感强。这也是教师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理念的表现。】

生:在课文的第三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文中写到“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教师板书:脚 茎上

生:我补充一下,我认为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教师补充板书:茎上长叶柄的

教师质疑:茎上长叶柄的地方长的是叶柄啊?你们的答案还能更准确吗? 生:读书“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我认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教师接着补充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师:第三段还写了脚的什么内容?

生:还写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文中写到“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教师板书:嫩红

生:还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书中写到“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师:“像蜗牛的触角”是脚的形状吗?你们再仔细地读书,思考一下。(引导学生读书理解要准确)

生:爬山虎的脚的形状是枝状的。文中写到“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师:对,你读得很仔细,理解非常准确。(板书:枝状)刚才那个同学说“这些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你们能理解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法?

生:这是打比方的说法。

师:打比方的时候,两个被比方的事物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那么你们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把爬山虎的脚和蜗牛的触角相比喻,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

生:我觉得爬山虎的脚和蜗牛的触角样子很像,所以作者这样比喻。师:这是形状上的相似。还有其他方面的相似吗?比如作用、硬度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将相似点说得更丰富。)

生:我觉得它们的作用很相似。蜗牛的触角是用来寻找方向的。爬山虎的脚也是寻找方向的,寻找落脚点,以便向上爬。

生:我觉得它们的硬度很相似。蜗牛的触角非常软,用手碰碰就缩回去了。而爬山虎的脚也非常的软,书中写到“六七根细丝”肯定摸起来很软。

师:大家说的非常有道理。看来叶老先生打比方也不是信手拈来,随便作比,而是找到了最恰当的对象来说,比喻的贴切、形象。那么,我们弄清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你们能把它画下来吗?

生齐答:能!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彩笔和白纸,一边读书一边想象一边绘画,老师随机指导。)

师:我想请画好的同学拿着作品到前面来讲解一下爬山虎的脚。

【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讲解能力,并引导学生能背诵本段的文字。学生会说了其实就容易记忆这段了。学生的讲解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叶圣陶先生的描写就很形象地画出了爬山虎的脚,可见叶老先生写文章时观察认真,描写细致,使我们有“物在眼前”的感觉,你想对叶老先生说些什么吗?

生:我觉得叶老先生观察真认真,我要向他学习。

生:我觉得叶老先生描写非常细致,尤其是写脚时用的比喻句,非常生动。生:我觉得我写文章时也要认真观察,写出像叶老先生这么好的文章来。【从学生的体验出发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是一处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点。通过学文、感悟,学生不难体会到作者严谨务实的写作态度,体会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这种精神就不显得说教、生硬了。】

师:课文的第四段你们认为写了脚的什么内容?

生: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向上爬的。书中写到“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教师将学生阅读的这三句话投影在大屏幕上)

师:下面请你们将这三句话多读几遍,谈谈你都理解到了什么。(学生充分的阅读这几句话,并和同桌进行交流讨论。)

生:老师,我觉得爬山虎的脚在爬的时候非常用力,句中的“巴、拉、紧贴”就体现出来了。

生:我发现爬山虎的脚在爬的时候发生了变化,由直的变成了弯的,细丝的头上变成了小圆片。

师:你们的理解非常重要,可见你们都是会读书爱动脑的学生。不过,爬山虎的脚会发生变化以及爬的这么用力得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

学生共同解答:脚触着墙的时候

教师板书:爬 触着墙——巴、拉、贴

变、弯

师:好了,作者的描写同样这么细致入微,你们试着画一画吧。注意表现出爬

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学生动笔绘画)

师:谁愿意到前面给大家讲解一番?

【讲解的目的一是为背诵做铺垫。二是让学生通过绘画理解脚向上爬的时候是巴住贴紧,再长出新的细丝再次巴住贴紧,打消学生的头脑误解爬山虎的脚跟人的脚一样替换着向上爬。这是学文理解的难点,不过学生绘画出了样子讲解就通俗易懂了。生的讲解略。】

师:在这段叶老先生把爬山虎的脚说成了什么? 生:蛟龙的爪子

师:作者的比喻为什么发生了变化?你们怎么理解的?小组讨论一下。生:我觉得第一次作者把脚说成蜗牛的触角是因为那时的脚很软,没有爬呢。可是第二次把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是因为这时的脚起到了脚的作用,而且爬的很有力,跟蛟龙的爪子相似。

生:我觉得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了发生了变化,头上变成了小圆片,爬得那么用力,跟蛟龙的脚样子像,作用也像。(你看,这里学生就理解了打比方要找到相似点的方法,从写作手法上认识并领悟了作者的用意。)

师:那么有的人说爬山虎的脚既可以比作蛟龙的爪子,还可以比作壁虎的脚。你们怎么看?

学生不置可否,有说可以的,有说不可以的。这时候,老师拿出了提前采摘的标本:由于讲课时间临近深秋,爬山虎的叶子已经凋零,爬山虎的脚也僵硬了,但是从墙上将这些脚取下来非常费力,每个脚上都黏附下了白色的墙皮,足见爬山虎的脚抓墙多么用力!给学生观看的时候,学生非常好奇,看完后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感受。

老师适时启发学生:你们通过看这些标本,想对爬山虎的脚说些什么呢?

生:我想说“爬山虎的脚,你可真有力量啊!你就像蛟龙的爪子一样厉害!” 生:我想说爬山虎的脚可真劲大!

生:我觉得爬山虎的脚是脚中之王,抓的真紧,老师你说为什么它那么紧的抓住墙呢?

师:是呀!同学们,你们联系夏天的生活想想,今年大雨大风的日子很多,有些树木一夜之间就被风雨连根拔起来了,可是你们回忆一下咱们校园西墙的爬山虎爬了三层楼那么高被风雨打下来了吗?

生:没有。

师:如果说好看的叶子给我们带来视觉的美感的话,那么给予叶子这一墙的美的爬山虎的脚就是叶子美丽背后的(师生共同说出)英雄!同学们,请你们带着你们对爬山虎的脚的理解读读这段吧。

【这个教学环节可谓是课堂上的一个高潮。教师抓住文中对爬山虎的脚做了两次喻,分别是“像蜗牛的触角”和“蛟龙的爪子”,来使学生探究同样的“脚”为何做不同的比喻,这样写说明了什么。通过读书、思考、感悟、交流,然后再阅读、再感悟,从而使学生体会叶圣陶先生运用比喻的精到,写文章时的斟词酌句,体会到名家运用语言文字时的精度和深度,让学生吸取到其中的文化精髓。教师的人文教学理念在这里达到极致,学生受到的人文精神陶冶在这里获得升华。】

师:同学们最后一段写了脚与墙的关系,触着墙的脚相当的“牢固”,没触着墙的脚就“萎了”。好了,《爬山虎的脚》学到这里就学完了,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自己说说吧。

生:我知道了叶圣陶先生写文章非常认真、细致。我今后要学习他的这样精神。生:我知道了爬山虎是有脚的,并且是个英雄。我非常佩服爬山虎的脚,要学习它的精神。

生:我知道了打比方的方法,要找相似点,这样才生动。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是怎么向上爬的。有机会我也要亲自观察一下。

……

第二课时结束。

【自我教学评价: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教师适时、恰当地承担起了主导作用,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在一节语文课上不仅学会了理解内容、掌握方法,更进一步懂得了文章与做人的关系,使课标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达到了和谐统一。】

第四篇: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人教版四上《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第七单元是第七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除了要从读到学写,训练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断之外,还要复习巩固本学期学到的读和写的基本功,使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担负着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的任务,因此在本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很少有见过爬山虎的,对课文可能就理解不好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中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研究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同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就更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演示,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德育目标】通过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仔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师: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这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谁见过爬山虎这种植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简单介绍)

师:说的不错,假期时,老师去了千山在沿途看到住户的房子上、公路大桥的墙上、山壁上,到处是一片片绿绿的爬山虎,就像一匹匹绿色的绸缎一样,老师告诉你们,它小的时候,也只是一根小茎,有了充足的水分,适合的温度,它就爬呀爬呀,爬的满墙都是,这是什么原因呢?那么我们就在课文中去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解开这个迷的。

师:请同学们把书轻轻打开到16课,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边读边作上记号,开始吧!(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研究发现

师:现在请仔细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你解决,如果在小组内不能解决年在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好不好?(学生研究讨论)

3、合作成功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的很认真,讨论的也很激烈。现在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注意抓住重点词来说。

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的收获,包括:⑴ 爬山虎生长在墙上。⑵ “满是”看出长得很多、很茂盛。⑶ “占了一大片”看出生长的快。⑷ 爬山虎的生长离不开墙等等。

师:这部分还有问题吗?

那好,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收获也很大,我们就按这种方法继续汇报。

(学生汇报

1、叶子杂成长中的变化。

2、叶子的颜色、形状分布情况。

4、理解“漾起波纹”这句话体会作者用比喻写出叶子的好看。)指导朗读。

师:请一名同学带有感情地朗读大家看画面。(多媒体:叶子随风浮动的画面)这部分描写你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后继续汇报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抓住:“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生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及“颜色是嫩红色的”来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你怎样理解的就怎样画,谁愿意到前面来画?(一生板演)

(大家评议脚的位置对不对)

出示多媒体画面,谁愿意说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看画面边说爬山虎的脚样子)

师:你除了读懂了脚还读懂了什么?(生继续汇报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门看 这一自然段把表示爬山虎爬墙的动词画出来。(生边读边画)

师:说说看,(动词有:触、巴、拉、贴、爬教师点出)

谁能理解一下这些词?(就是说爬山虎的脚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把茎相上拉一把,让它紧紧地挨着墙。)指名几个同学说。

师: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把你们的手当做爬山虎的脚,手掌当做小圆片,在桌子上试着做一做爬山虎爬墙的动作。谁愿意到黑板来演示一下。

(请一名同学来边演示边说)

师:这部分还有一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看。

(“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就会想起它像蛟龙的爪子”这是说,爬山虎的脚……有力量,像蛟龙的爪子一牢牢巴住墙。)

师:刚才大家共同研究的这部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了请大家继续汇报。

(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墙”对于爬山虎的重要)

这说明爬山虎离不开墙,稳重还有哪些地方提到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密切?(第一自然段)像作者这样开头写,结尾也写的方法叫做首尾呼应。这篇课文大家读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小结师: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个片段描写的最精彩?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现在就带着感情把你喜欢的段落美读给同学听,并试着背下来。

总结: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一事物展开描写,这一片段不仅使我们了解了有关爬山虎的脚的知识,而且好象亲眼看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是怎样巴住墙,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我们同学在今后的文章中也要学习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通过细致的观察,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个片段。

下面,把这节课你学到的知识概括性的写在纸上,讨论把一下板书写完。

(学生把爬山虎的叶子及爬墙动词填上)

六、开发课程资源

老师给大家留个作业,请你回家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抓住植物的特点,围绕茎呀、叶呀、花呀、或者是果实等写一个片段。附板书:

叶子 : 新鲜 均匀 尖朝下

脚 触 巴 拉 贴 扒

第五篇: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课题:

《爬山虎的脚》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植物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叶老在文中向我们描述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其中“脚”的描写占用了大部分篇幅,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通过叶老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要从中学习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基此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

3、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做生活美的发现者。

教学重难点: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是重点;

爬山虎怎样向上爬是难点。

课前准备:

寻找并观察爬山虎的叶子、茎、脚,对照课文仔细观察是否和叶老的描述一致。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实物的,文字简洁易于理解。学生通过读课文和实物的观察能初步感受爬山虎的样子,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我考虑把重点放在爬山虎的脚生长变化,以及它怎样向上爬,这些地方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种植物。体会作者时刻留心观察事物,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有这样的发现,从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手法,突破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兴趣。

展示爬山虎这种植物的一段实物,提出问题:“你了解了哪些有关爬山虎的知识?说说你的观察所得。”学生踊跃回答,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告诉大家。“你们知道这种植物是靠什么力量固定在墙上?怎样一步步爬上高高的墙面的?今天我们就随叶老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课堂探究,收获新知。

1、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播放着爬山虎在微风中荡漾的视频,甜美的声音诵读课文第二

自然段,在听的过程中找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刚长出是嫩红的,不今天就变成嫩绿的,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2、,茎

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演示动画课件,让学生边看边说,并与蜗牛的触角作对比,形象生动的了解刚长出的爬山虎脚的形状。

3、爬山虎是怎样靠这细小的脚向上爬呢?出示变成小圆片的脚和蛟龙的爪子做对比的课件,触着墙的时候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再向上生长就会再长出新的脚,就这样(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手做向上爬的动作),爬山虎就爬上高高的墙去了。

4、,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脚就变成(),紧紧

地巴住墙,不费劲休想拽下一根茎。进一步了解“脚”会牢牢把爬山虎固定在墙上的原因。

三、总结升华,意犹未尽。

没有叶老这么耐心细致持久的观察,我们自己能发现爬山虎的美吗?只要在生活中时刻睁大美丽的双眼,你也会发现大自然的奇妙。

四、拓展延伸,所学为用。

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经行观察,写出它的美,特点,在自然界中靠什么存活,看谁观察的仔细,写的最棒。

五、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地点——墙上、屋顶上

新叶嫩红,大叶嫩绿

叶子——

叶尖儿朝下,均匀,不重叠,没空隙

脚——位置茎上反面

样子刚长出的像蜗牛的触角,触着墙后就像蛟龙的爪子

颜色细丝是嫩红的,慢慢变成灰色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通过实物观察,课件演示,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尤其是脚的生长变化过程。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演示,思维紧跟问题,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注意到一些词语,如“叶柄”“茎”有的学生不大理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大打折扣,以后应注意课前预习时对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查资料等方法先行理解。

下载《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课文品读】 《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出自于叶圣陶之作,是一篇通俗易懂,适宜儿童阅读的写景文章。文......

    最新:《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文档资料(推荐阅读)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

    爬山虎的脚课文

    [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课文] 6 爬山虎的脚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大板块进行说课。 首先、......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对本课进行分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赵唐学校 和秀梅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