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情节设定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教学的情节设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教学的情节设定论文》。

第一篇:历史教学的情节设定论文

一、关于故事设定的思考

在进行故事设计之前,我有以下思考:首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学生已有知识的再现,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学习即为再积累的过程。周文王邀请姜太公辅佐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歇后语中就有反映(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武王伐纣(第5课内容);成王铸鼎(第5课插图《西周淳化大鼎》)。利用学生已知的生活知识和历史知识,可以引起共鸣,增强故事的亲和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其次,故事设定的合理性。一是故事情节的合理性。情节上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影响故事的真实可信度,更能增加故事的吸引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目的。

故事设计有三个情节:太公辅佐周王;武王伐纣;康王铸鼎纪念。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二是故事设置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合理性。故事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过分体现故事的故事性,应在故事的悬念中凸显历史知识的内容,并以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得以体现。本则故事在教学过程中以幻灯片的方式出现,学生对照图片填空,既有感官感受,又有知识考查,集中体现了青铜器多样性和实用性的认知和应用。三是故事展现时机的合理性。历史故事在课堂中的应用必然引出历史故事展现时机合理性的思考。合理的展现时机,可以起到活跃气氛、展示历史原理、提示学生探究等作用。这个历史故事在学生对众多种类的青铜器物进行初步了解之后出现,故事出现得不是很突兀,这样既能够进一步巩固刚学的历史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探究想象力。四是故事设定的知识延伸性。故事设定不能简单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应在寻求学生共鸣和设定合理性的同时增加故事的思考延伸价值。在故事设定的填空中,前几个填空是器物的分类,最后一个填的是器物的具体名称。最后一个填空的设置有两个目的,即一个是巩固学生的现场认知能力,另一个是引导学生的分类能力;并引出青铜器物分类中的延伸内容,即礼器的用途和王权的象征。

二、故事设定的效果———课堂使用效果

任何历史故事的设定效果必须经过课堂教学得到检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这个故事是先让学生熟悉,然后让个别学生通过讲述的方式来展现。在过程中基本达到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课堂中学生气氛明显活跃,只要稍加提示多数学生就能立刻总结出我国青铜器物的种类繁多的特点,有个别学生还提到实用性的特点。实践证明,这个故事的设计是成功的。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入新的知识,汇编成有趣的历史小故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第二篇:历史教学论文

促进课堂有效互动,提升学生全面素养

【内容提要】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主活动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师与学生凭借课堂、教材以实现一定的目标,只有当两者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才能够保证互动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师生互动,来确保课堂学习效率,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笔者认为要使两者积极因素能够充分调动,应该在历史课堂的互动教学中做到:平等和谐、开放互动、质疑答问、自由创造和发展能力。【关 键 词】

平等和谐

有效性

质疑答问自由创造

发展能力 【 正 文 】

班级课堂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师生互动行为,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国外学者艾雪黎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三种类型: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利比特与怀特则从师生关系角度,将其划分为教师命令式、师生协商式和师生互不干涉式.我国学者吴康宁等人把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划分为两组类型:第一组有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动,第二组有控制服从型、控制反制型和相互磋商型.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在沟通和交往中有效互动,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得到有效的发挥,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的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互动之中。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师生互动平凡,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序、高效地实施“互动”教学,充分体现“互动”教学主动性、民主性的同时,突出“互动”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程与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如何创设有效的师生互动呢?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平等和谐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虽然纪律是班级授课制中学生学习的一个保障,但权威的课堂往往会失去孩子的主动性。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学生们的朋友,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上课时,常讲一些健康有趣的笑话作为开场白,尽量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老师真诚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热情的话语无疑是学生放松心情、敢说、敢想、敢辩、敢质疑、敢挑战、敢批判的“催化剂”。学生的心灵解放了,才会思维敏捷,个性飞扬,才会主动参与积极探求,才会有师生互动教学,才会有真正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生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时,老师能微笑以对,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当然,老师教学的语言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别,给学生们多些宽容和耐心,多些呵护和关爱,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生作业时,我允许他们自由地组合、几个人一起讨论,在表现的方式和选择材料上也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比较容易发挥个性特长。

理想的互动式历史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带着富有创意的设想和对学生恰如其分的期望,学生带着努力创新的愿望,共同步入教学天地。教师不断提供创新机会,学生积极投入创新活动,师生互为动力,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教学相长,互相激发更多灵感,追求更多更新的创造。

二、开放互动 1、形式是开放的

历史课堂教学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有固定的同桌学生互动,也有不定的学生与学生互动;有学习的互动,也有作业的互动;有教学内容的互动,也有学习方法的互动,等等。比如说将普通作业改变为师生对话交流式的互动作业;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辅以图画、照片、录音、录像、互联网资料,甚至是角色表演、社会考察、人物采访等多元媒体形式参与的文化型互动作业;将过去学生被动完成、教师机械批改的作业,改变为师生双向设计、学生自主安排、师生双向批改、双向评价式的互动型作业。

2、思维是开放的。历史课堂的互动教学中,学生头脑里没有了教师填鸭式的框架束缚,加之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内容,思维更加活跃,答案也更丰富多彩。这时的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3、答案是开放的。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历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同时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不同,在互动答问的过程中,历史问题的答案也常常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我就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沿着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在思考,允许学生答案的多样性,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三、质疑答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宋代学者张载也说:“学贵有疑。”历史课堂的互动教学改变了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了教师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提供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平台。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比如一位老师教学《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时,我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提问题,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对所提的问题进行筛选,删除简单的、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并按课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然后围绕这些有价值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讨论时积极性就比较高,思维能充分的展开,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而且讨论时还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学生的思维状况好比火花,一旦点燃就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好诱发学生思维的工作,引导他们质疑问难。

四、自由创造

历史课堂上互动教学是以老师和全体学生的互动为表象,但切忌停留在学生的动的表层上,应以学生的思维互动为核心,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创新。在这个问题上我以前有过这样一些认识的误区:一是追求表面的活跃,而不顾教材的内在情感,也不管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什么样的层次上。课堂上一会儿让学生复述,一会儿让学生表演,整个课堂非常热闹,但这种对学生无多少思维价值的表面上的活跃,算不上真正的教学的互动;二是认为“满堂问”就是课堂的互动。并不是问题提得越多课堂效益就越好,关键在于问题本身的价值如何,应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为最好的课堂效益。

理想的历史课堂互动教学应该是学生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互动的课堂学习中,别人的感知课文、理解历史知识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 的意识在撞碰中相互同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可能产生。因此,历史课堂的互动教学应以学生的思维创新为核心。

五、发展能力

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的眼光去认识世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自我。面对二十一世纪,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新的挑战。当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并不断推广,教育对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是十分迫切的课题。所以,互动式历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

第三篇: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层次性

武宣第二中学:赖连凤

论文摘要:作为长期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弊病:各段教学缺乏明显的层次性。我认为,要根据各段学生的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减少教学的无效性。

如何根据各段学生的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减少教学的无效性?我想就此结合自身的思考和实践谈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立足教材,授之以渔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初中社会学科长期以来都是被视作副科,导致高一学生历史知识普遍欠缺,更甭说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方法了,教师如果忽视学生的这种认知水平,过分看重讲课的完整性、透彻性,虽然可能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常常会启而不发,这必然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对于高一教师来说,“传道授业”固然重要,但“授之以渔”、“燃之以火”更为重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贯穿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如何阅读教材,如何记忆,如何分析、比较,如何评价等等;同时既要重视自己教的感觉,也要关心学生学的感觉,多想想我这样教学生会不会喜欢,能不能接受。新教材已经从“便教”向“利学”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作为教材的传授者,是不是同样应该想想“科学”的问题?更何况高一学生面对的是会考,会考是水平考试,根本没有必要对教材作过多的展开分析。以洋务运动为例,高一学生只要能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内容、结果及其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可以了,至于其它更深入的问题,不妨留给高三的教师和学生。高一教师应该在如何传授这些知识的方法途径上多动些脑子,努力使学生学得扎实而又轻松些。记得有位幼儿教师曾经说过,对于幼儿来讲。培养他学习汉字的兴趣远比让他认字来得重要。幼儿识字毕竟有限,但如果有了识字的兴趣,以后他必定能学到更多的字。我想学历史也是这样,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高一学生即使积累的历史知识不多,慢慢地自然会因为想知道得更多而掌握得更多。

二、挖掘教材,开拓思维

高二学的是世界近现代史,教材内容远比中国近现代史难懂,而且作为文科班的学生,大部分对学好历史已经有一种理性的需要,这就决定了高二教学必然有别于高一。教师要首先致力于教材的挖掘,把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讲清讲透,把教材章节之间、子目之间的隐性联系揭示出来。以上册第二章为例,教材着重介绍了17-18世纪的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这一时期的西方世界正处在手工工场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政治领域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封建国家的改革,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在对外关系领域出现了殖民扩张和争夺的第一次高潮,所有这一切又反过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期的东方世界,无论中国、日本、朝鲜还是印度,封建统治日益强化,并且日益闭关自守,东方世界已明显落后于西方。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和能力,每次提出一个问题,教师都要告诉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使用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试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思路、方法去解决。以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影响、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对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影响以及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又是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同时也是东西方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等到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同样的角度去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重塑教材,搭建结构

历史教学的重构,主要体现在“宽度、高度、层次”这几个方面。所谓“宽度”,主要是指复习的广度。高三复习要避免囿于教材,就事论事,注重学科内、学科间知识以及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比较,多角度全方位理解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如对“抗美援朝战争影响”的认识,要把散见于各本教材各个章节的知识串起来,综合认识这场战争对美国、对日本、对中国、对朝鲜、对台湾、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辩证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熏陶了学生的全局观是非观。所谓“高度”,主要是指复习的高度。高三复习如何体现高度?一是教学中要注意理论渗透,如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角度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二是注意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大背景下来考察,如对中国闭关自守政策失败必然性的认识,对洋务运动客观进步性和本质落后性的认识等。三是注重概括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获得纲举目张的效果;同时逐步形成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考察的习惯。所谓“活”,主要是指复习的活度,激励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对“洋务运动”一节的复习,可以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有何特点?

2、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洋务企业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3、比较洋务派与抵抗派、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4、日本为什么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从而抓住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而中国通过洋务运动却没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最终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5、洋务运动对以后的维新运动、“新政”有何影响?

总之,任何一个年段的教学都必须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来决定教学目标,安排各段教学内容的深浅。只有这样,我们的各段教学才能做到既有针对性,又有层次性,最终实现层层推进,逐步提高。当然,实现这样的目标既需要教学第一线老师的努力,也需要广大命题工作者和学校领导达成共识,如果试题、评价没有年段层次性,又怎能保证教学的层次性呢?[

第四篇: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

上饶县七中郭修福

论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自信 有效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围绕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做文章,因此我们打造高效课堂,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课堂魅力四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一些课堂教学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如: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这些显然是与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的。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就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因此,必须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课堂教学.让课堂魅力四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乐园、天堂。

让课堂充满魅力,即教师点拨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弓人人胜。学生学得开心,灵活,主动,其乐融融,乐在其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下面笔者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

老师想要建构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要托近与学生的距离,用迷人的微笑感染学牛,用亲切的语言感动学生,用饱满的情感去感化学生。另外,教师还要理解学生的心情,宽容学生的小错误,耐心指导学生,循循善诱。当学生取得可喜成绩时.应为他们欢呼,为他们雀跃。如:笔者在阅读教学时,经常参加学习小组.和学生合作、探究、展示。把自己看成是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学生们的活动.一起欢呼成就,一起分享成果。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笔者总是毫不吝啬地夸奖他们:“你学习悟性真高!”、“你的表达真精彩!”、“你的口才真好!”等,对待学困生,笔者总是充满诚心、而寸心,悉心辅导他们、激励他们,“你一定能读好!”“你很有潜力,要有耐心”等话语成为了笔者的口头禅。慢慢地自信走进他们的心灵,拨动他们的心弦,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使他们感知老师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课堂学习是轻松愉悦的.感知课堂是他们的地盘,他们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就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是平等的,于是在轻松愉快的师生合作中,达成学习目标。

二、点燃学习火花。拨动学习心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旦对事物产生兴趣,那么他就会始终目标专一,学习也就较为持久。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只要对事物发生了兴趣,学生就会高度倾注学习,从而为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思想基础。存教学巾,教师应从文本内容、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会学,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

三、预设课堂„留白‟。鼓励自主探究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已经为大多数历史教师接受。“我的地盘我做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穿新鞋走老路”“一言堂”,“满堂灌”已经成为历史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留白”,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来展示自己,表现自我。一堂课,学生白始至终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主感悟,实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人人参与,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自然、自主、自信,在自己的学习空间,自主学习水到渠成。

四、鼓励手脑并举、培养发散思维。

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笔者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勇于探索,充分发表见解。

五、适时合理奖励。增强学生自信

对于喜欢表扬、鼓励的学生,老师让学生的努力在短期见效,他的学习劲头会更足。掌握了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制定了小小奖励的措施:以小组为单位,一个星期内全组同学作业质量好奖两个红五星,全组同学互帮互学,努力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奖两朵红花,此种权利,笔者全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我评比,自我监督,自我进步。如此,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集体荣誉感也更强,真可谓一石二鸟。几个月过去了,孩子们的笑容更灿烂了.课堂上的气氛更活跃了,学生参与度更高了,等习效率更高了实践证明,奖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变得更自信了。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历史教师要根据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根据文本内容,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抓双基训练,才能打造有效课堂。课堂上,教师想学生所想,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学生、产生共鸣,产生碰撞,课堂教学就会充满魅力,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

2013/12/24

第五篇:历史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历史教育之重要性

初中,是一个学生初步认识、感知社会、人性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校要客观、正确地来引导学生,学校要如何客观、正确地来引导学生呢?这就要从教师教授的各个学科入手了,在初中学校安排的这些学科中,各学科都有自己育人的规律。而历史这一学科在初中学科中往往被称为杂科、豆芽科,不受到重视,这里就历史这门学科简单分析一下它的重要性。

历史,是一门科学性、综合性、人文性很高的学科。可以这样说,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不但能了解到我们国家的过去,增强我们的文化底蕴;增强我们的民族归属感;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经验!

借用唐太宗的话来说:“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明得失。以史为镜,知兴衰。”历史代表着国家的文化之一,作为一国的人民,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就是在了解自己本国的文化。这不是说历史有没有实际用处的问题,而是你到底对自己的祖国了解了多少,这是一种基本的常识。以史为鉴。借鉴过去的历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一国而言,可以有助于更好的发展本国。而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则可以从中吸取做人的一些道理。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一个人在阅读历史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时,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道德标准,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不会再简单的相信电视、报纸、网络上所说的东西。而能够依据你建立的标准客观的分析判断一件事情,不再简单的去辨别好与坏。历史教育有一定的人为性。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个人使用历史的层面来看,教师在教授历史知识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主观的东西不光是结果,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分析过程。比如说李鸿章,你说是坏人,他说是好人,有什么意义么?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里,坏在哪里,对人民、对国家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好,为什么说坏?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所在。

历史对于国家有什么作用呢?从国家使用历史作为工具的方面看,国家要让全体人民了解历史,这样才能增强人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和整体的凝聚力。也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虽然已经没有了意义,但是我们仍要保护和发掘它们的原因,正因为这些是我们共同的历史渊源,所以它能维系我们之间关系,能增强彼此的认同感。历史其实就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在看来,世界各国对历史的重视,不亚于对母语的重视。初中历史学科作为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它肩负着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的重任;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公民素质的重任;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任。

一个国家有悠久的灿烂历史,不代表是这一代人的灿烂历史,也就更不代表这一代人更优越,更聪明、更能干。学习历史,决不是拿以前的灿烂历史去向别人炫耀。但它也是值得骄傲的东西,应该为有

这样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对于自己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明天充满信心;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们的国家。另外,站在整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学习历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邻居,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使自己不落后于其他国家,而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的重要性可以从它的功能来看,主要有两点:1.以史为鉴,可以明智,2.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那么,面对历史的功能,初中学生应怎样对待历史这一门学科呢?对学生而言,历史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让学生学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甚至会完完全全的放弃。这样,就不可能体现出历史的重要性,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必须采取一些好方法,使学生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在学习历史的过程找到快乐。

历史的重要性还可以从什么是历史来分析,历史绝不是简单的某年某月某人在某地做了什么事情。历史是当我们要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要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人生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当我们手足无措的时候,我们可以参照先人的经历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研究一下处在相同情况下他们为什么这么去做,为什么在那个时间去做,为什么用那种方式去做。哪些成功的经验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哪些失败的教训要我们引以为戒的,在自己处理相同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避免。

在初中的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的历史史实被压缩了,没有完完全

全地把历史展示出来,这样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历史的重要性,那么就不能起到历史应有的作用。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设置一个历史探究的平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才能体现历史的重要性。学生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平台完成交流——辩论——统一认识的学习过程。实践表明:历史探究平台的设置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探究。这种探究会成为学生学习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也能够充分体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总之,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读史使人睿智聪明。古往今来,有所成就的有识之士,大都是博古通今的人。纵观当代,没有哪一个发达的国家,不是在众多的学科中给历史科学以极高的地位,不是在国民教育中给历史知识以特殊的重视。历史教育的普及已经向通俗性和知识性提出了新要求。

下载历史教学的情节设定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教学的情节设定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的几点做法探索 郯城一中张衍斌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 单位:大朗中学 科组:历史 姓名:孙燕玲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摘要]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

    历史教学论文

    谈谈培养高一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钦州市第六中学高一政史组温静 【内容摘要】:如何改变学生对材料解析题的畏惧心理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其中能力的......

    历史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之我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大......

    历史教学论文

    如何活跃初中历史课堂气氛 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采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

    七年级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

    历史学科教学论文

    浅谈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在九年级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张海鸥邮编:211102 【内容提要】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九年级历史复习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为......

    八年级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课堂快乐起来 杨燕琴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