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对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戏曲对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戏曲对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论文》。

第一篇:传统戏曲对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论文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也正是依靠语言,文化才得以传播和发扬。语言与文化必然是相辅相成的。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就是传统戏曲。传统戏曲也经历了数千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又因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多样、各有千秋的独特风格。对传统戏曲与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推动和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

一、传统戏曲的发展

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包括武术、文学、音乐等。传统戏曲的历史悠久,其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后在漫长的八百多年的丰富和发展过程中,才慢慢形成了拥有 300 多个剧种的体系,与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并称为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传统戏曲是综合的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手段,以唱、念、做、打为中心,包括戏曲中的服装和化妆。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内容,不仅可供欣赏,更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文化语言。

在传统戏曲中,京剧是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也是最为世界熟知并接受的剧种之一。

京剧起源于 19 世纪中期,在北京形成,被视为中国的国粹,也被称为“东方歌剧”.京剧在清朝宫廷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并于 2010 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一项综合的表演艺术,有着丰富的剧目,大量的剧团、观众和表演艺术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国内外都深受欢迎。

不同的京剧流派都有着大批的着名演员,如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梅兰芳,他在国外的演出取得巨大的成功,把中国的京剧带给了世界。

二、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发展

中国语言及文化的传播始于汉代,兴盛于唐代。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语言及文化传播最具代表性的一门科学。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建立了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并开始逐步有了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汉语热”开始兴起,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学习汉语的人数骤增、学习需要多样化、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等。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最终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

目前,来华留学的留学生人数激增。全世界还有 100 多个国家数千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在英国汉语甚至已经成为初等教育中必选的语言课程。自 2006 年开始,国家汉办开展了更加积极的语言及文化的推广,在世界各地以中外合作的形式建立了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孔子学院。目前在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200 多所孔子学院和 200 多个孔子课堂。其主要任务是教授汉语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发展友好关系。孔子学院的服务还包括开展 HSK 等汉语考试和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和演出。在孔子学院提供的演出及活动中,有关中国传统戏曲的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三、传统戏曲对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中,戏剧是培养学生人文修养的基本课程。在英国和美国,从教育的最初始阶段(3 ~4 岁)就开设专门的戏剧课程。

中国传统的戏曲是极具大众特色的平民艺术,是人们了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传统的戏曲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世界上最早的三大戏剧体系之一,对文化事业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学习一种新的语言,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目标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用传统的中国式理论教学,必不能为留学生所接受。如果将戏曲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更好地推动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孔子学院组织的各类表演及活动中,传统戏曲大受欢迎。

戏曲的各个元素可更好地帮助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戏曲中的服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域和朝代的服饰的区别; 脸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意义和中国人对图案的偏好。此外,汉语中还有一些词汇是从京剧中衍生而来。如“压轴”一词,来源于京剧中的倒数第二出戏,通常由主要演员出演,可以用它来表示最精彩的表演或者最出色的演员。

四、传播方式探索

1.欣赏戏曲表演。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戏曲特色和发展情况,带领学生参观戏台和幕后,并观赏戏曲表演,整体了解戏曲的特点。

2.开设戏曲特色课程: 语言课程,教授脍炙人口的选段。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改编,以简化戏曲的语言,使其更有利于语言的教学。历史课程,根据选段中所讲述的内容来学习同时期的历史知识。文化课程,了解中国人对颜色和不同品质的认同。比如脸谱中不同颜色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等。

3.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这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又是传播戏曲的一种有效方式。

中国人表演的戏曲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欣赏的过程。而欣赏由外国人表演的中国传统戏曲则可以带动更多的外国人积极地来了解和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戏曲。

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为了让全世界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文化,我们要更积极地将中国戏曲的经典优秀作品传承下来,传播出去,让中国传统戏曲为更多观众所见、所知,并由见知到理解,由理解到喜欢。在全球化语境下,积极探索实现文化融合、消除文化隔膜的方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戏曲打造成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

[参 考 文 献]

[1]徐晓梅。浅议中国传统戏剧的跨文化传播[J].丝绸之路,2009,(24).[2]周烨。以多元视界倡导文化语境下的戏曲传播[J].大众文艺,2011,(10).[3]孙英春。跨文化传播研究面临的“知识整合”[J].浙江学刊,2007,(3).

第二篇:美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论文

美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美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了国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有利亦有弊。这就要我们国人正确对待美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要正确对待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关键词】传统价值观 传统文化产业 传统饮食文化 传统节日文化

【正文】

从文化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是由象征符号、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物质文化四部分组成,美国也从这些方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变现在以下方面:

一、美国文化影响中国传统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价值观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伦关系是中国传统价值观思想的起点,孟子指出,人伦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种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传统价值观重人道精神、重群体精神;从人与自我的关系上,中国传统价值观重修养之道。而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追求自由、平等,与中国传统的伦理精神完全不同,并且美国文化强调独立、个性,具有物质性和实用主义。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的共享性,美国文化传播到中国,自由、平等冲击着中国封建伦理思想,以及独立、个性、物质性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我们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合理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学习美国的优秀文化,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独立、个性,但不能一味的标新立异。追求独立的同时也要注重群体精神,学会团结协作。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主义,也要注重培养和提高个人素质与修养。

二、美国文化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产业

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居世界首位,成为最大的文化输出国。繁杂的美国文化商品超越地域、时空限制,到达五大洲的每个角落。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文化深得国人青睐。还有迪斯尼、MIV流行音乐、好莱坞电影等更是深受国人欢迎。迪斯尼乐园成为大多数人们心目中好玩又刺激的地方,更是孩子们心中的天堂。MIV流行音乐特别是好莱坞电影占据了青少年大多数业余时间,有的甚至对好莱坞电影痴迷,这些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影响以外,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的戏剧、歌曲、才艺表演等文艺演出产生很大冲击,甚至对中国的国粹—京剧造成很大打击。受美国等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在大多数人不喜欢戏曲、京剧,也可以说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欣赏京剧,青少年这一代除了专门学戏曲的别的就更不用说了。在大街上,放眼望去,耳朵上戴耳机的人很多,但有几人是在听戏曲呢?我想大多数都是在听流行音乐吧,而且还边听边唱,但有几人会唱京剧呢?我想说,好的流行音乐是应该学习,应该欣赏,但我们的国粹就要丢弃吗?当然不可以!国粹是我们民族的精华啊,怎能抛弃?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更要创新,找到人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目前中国在经济、技术等方面与西方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文化产业不够发达,不能够满足有些青少年衣食住行高标准的需求,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向往之情,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价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在这些青少年中深受欢迎。鉴于此,我们更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科学技术,促进本国文化产业更有利发展。

三、美国文化影响中国传统语言

美国文化对中国语言的影响表现在英语越来越受国人的重视,汉语则次之。美国作为第一经济大国,各方面影响在世界上都比较大,英语又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对汉语的冲击自然就大了。大部分家长从孩子4、5岁开始就报英语辅导班,注重孩子英语学习。而且学校考试英语和语文卷的分数一样,很多人也就不得不重视英语了。对语言的影响还凸显在网络语言英语化上。如今在互联网上,主导性的语言是英语,约占90%以上,汉语却占不到1%;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加之美国西方发达国家网点多,上网信息量大,因而他们的网站成为上网者访问最多的地方。英语成为一种通用的时尚化标准语言,不懂英语几乎难以在网上交流,这激励了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却使他们忽略了汉语的重要性,导致他们驾驭汉语的能力下降。最明显地表现在汉字的书写上,一是提笔忘字,错别字增多;二是字迹潦草,美观度降低,书法被严重忽视;三是对文言文、古代诗词歌赋渐渐失去兴趣,影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以致汉语面临萎缩的危险。

在全球化日益明显、各国关系愈加密切的环境下,我们是应该注重英语和他国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方便自己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但前提是要把我们的母语学好。试想,作为中国人不会说汉语,而英语却说得流畅动听,不会被人耻笑吗?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应继承和弘扬,让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走向世界,让汉语为世界上更多人所接受,加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

四、美国文化影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千百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多种多样。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形成。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料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也十分注重口味。

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与以前无太大区别,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有一些面包,蛋糕等进入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随着技术的革新,人的生活速度加快,营养而简单的食品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而西方饮食文化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向着高热量,简单,便于携带的方向发展。以肯德基为例,其推出的食品多种多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中国人对有着快捷,方便,营养等特点的西方饮食文化逐渐认可。以下是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1987年,在北京前门,第一家肯德基开业;1996年6月5日,第100家肯德基在北京开业;截止2002年9月12日,已有700家肯德基在中国开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87年至1996年的9年中,有100家肯德基落户中国,而从1996年至2002年短短的6年中,就有600家肯德基出现在全国各地。这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人开始逐步接受西方饮食文化了。但这也不能完全说明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就没有市场了,也不意味着西方饮食文化已完全占领了饮食文化的至高点。

五.美国文化影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因此不可避免的,美国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今,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过我们自己的节日,美国的圣诞节,感恩节,愚人节,情人节等传入中国,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西方文化冲击中国文化并非形成于一时,它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外原因。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火爆与商业炒作密不可分,每年一到圣诞节,情人节,商家的各种广告,宣传活动就会铺天盖地。国人过西方节日的热情也远远高于中国传统节日,情人节、圣诞节铭记于心,甚至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而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呢?不放在心上,别人提醒才想起来,但知道后也不会像西方节日那样庆祝。中国节日起源于节气,庆贺和祭祀等活动,而西方节日大多与宗教有关。现如今,许多人都偏爱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造成了人们缺乏共同价值观念,民族向心力大大减弱。

六、我们的态度 美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当然是有好有坏,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对待美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吸收美国文化的优点,并结合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篇:(全英文论文)中国青年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缺失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政治演讲的文体分析-以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两篇演讲辞为例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不同态度婚姻分析

IBM企业文化中的利他主义精神及其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新闻语篇中的隐喻

从华夏集分析中国文化对庞德意象派诗歌的影响

分布式认知理论下的英语移动学习研究

通过对比永远的朋友两个译本谈歌词的英汉翻译

分析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义与道德思想

英语习语汉译过程中的文化不可译性颜色习语为例 风筝在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论贵妇人画像中伊莎贝尔的精神追求分析英语动词时和体 探讨汉英动物习语的翻译 棺材里开出的人性之花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畸形变态的母爱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 分析说话者行为在格赖斯会话原则中的体现 文化因素对化妆品商标名称翻译的影响哈利波特流行的国内外深层探究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差异研究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课堂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语教育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广告双关语 绿野仙踪和爱丽丝漫游仙境儿童小说之间的比较从禁忌语角度看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26 中英称呼语的分类比较 连词的用法及翻译简爱与苔丝的对比研究 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第二课堂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简析中美问候的差异

中英文习语对比

从会话分析角度看网络聊天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探讨艾米莉.狄金森和沃尔特.惠特曼的诗歌现代性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英语交际法教学及其运用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自我追寻

南京地铁公示语英译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从语用角度探讨汉译英公示语

委婉语的社会功能及其在商务领域的影响作用

从虎妈的战歌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和启示

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错误分析

通过一些教学案例的点评澄清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误解

语块在我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韶关景点英译名的探讨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8 政治新闻英语翻译的特点和策略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菜名翻译的研究

纯真年代中的女性意识

分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的根源

从文化差异角度浅谈商标翻译策略

星巴克的崛起与衰落

元认知策略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分析名利场两位女主人公性格与婚姻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论文学译者的翻译技巧

论电影阿甘正传中的象征意义

论电影复仇者联盟中个人英雄主义向集体主义转变

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看汉语歇后语的英译

母语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影响--过程教学法和成果教学法

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分析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元素探析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的悲剧英雄形象

论喜福会中母亲对女儿的影响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分析

谈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技巧--以“六大古都”为例

内容图式指导下的英语人名习语的汉译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民办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

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英语专业八级新闻听力学习法

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究

英文广告翻译策略研究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人际隐喻在商业广告中的作用分析

浅析拓荒者中文明与野蛮的对抗

普罗米修斯与科学怪人

小组活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留给世人的礼物

迷失的美国梦--解读夜色温柔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82 中泰文化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对比研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俚语理解错误研究

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词汇差异研究

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

从美国刑侦剧犯罪现场调查看讯问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

探究绿野仙踪里象征的运用

浅谈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策略

评论家关于夏洛克的价值观及评价

英汉爱情谚语的隐喻对比分析

简述动物农场的反乌托邦特征

英语幽默的语用认知

美剧学徒对话中的言语行为

美国交际文化的特征以及表现形式

影响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及对策--XX中学为例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

艾米莉.狄金森和西尔维亚.普拉斯死亡诗歌比较

喜福会中女儿们的生存状况分析 100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安东尼奥

第四篇:中国语言文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现实意义-外国文化通论课程论文

《外国文化通论》课程论文

中国语言文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现实意义

摘要:由于特殊的地理关系,中国文化早在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殷朝箕子东走朝鲜之时就已传入朝鲜半岛。中国的语言文字作为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也从那时开始渐渐传入朝鲜半岛,对后来朝鲜文化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汉字传入朝鲜半岛的历史,中国图书流入朝鲜的历史,及历史上朝鲜人民学习汉语的事业,借此得出中国文化在输出的过程中对别国文化发展产生积极意义的结论,并简要探讨朝鲜文化吸收融合中国文化这一历史事实对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文化 中国语言文字 朝鲜半岛 朝鲜文化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Chinese culture had been introduced to the Korean peninsula as early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estern Zhou, when Ji Zi who liv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Yin Dynasty went to the Korean peninsula.A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of culture, Chinese language had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to the Korean people since then and had been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Korean culture.This article talks abou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haracters’ transmission in Korean peninsula,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ooks’ introduction to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Chinese studies of Korean people in the history.Then, we ca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culture is meaningful to other countries’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its export.At last, we must get some inspiration from Korean culture’s development which benefits a lot from Chinese culture.Keywords: Chinese culture;Chinese language;Korean peninsula;Korean culture

本文在中国语言文字在朝鲜半岛传播的历史探讨方面不涉及朝鲜半岛分裂后的历史,所以对于朝鲜半岛上的人民统称朝鲜民众或朝鲜人民,对他们的文化统称朝鲜文化,比现在朝鲜半岛北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朝鲜”具有更广泛的涵义。中国文化早在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殷朝箕子东走朝鲜之时就已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中国的语言文字在朝鲜半岛被广泛学习,尤其是上层阶级及知识分子,从箕氏朝鲜到李氏朝鲜,他们都不断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文化,对汉字、汉文的理解更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李朝世宗大王组织创制他们的本族文字训民正音之前,他们都用汉字书写他们的思想,甚至记录他们的历史。中国的语言文字能对一个外民族产生如此大的意义,不仅是复杂的历史及地理原因造成的,更是中国文化本身具有的魅力,也是朝鲜人民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吸收融合,这些是笔者试着去了解中国语言文字在朝鲜半岛之传播后得出的一些想法,本文从读史出发,对中国文化自身发展提出一些展望。

一、汉字之传入朝鲜的历史

殷末箕子率部迁移到朝鲜半岛,与当地朝鲜居民建立箕氏朝鲜,带去殷商时代之中国文明,汉字必为其中之一。关于箕子进入朝鲜有诸多文献记载。汉初伏生所著的《尚书大传》中记载,箕子曾因屡谏纣王淫逸而被纣王囚禁,周武王在灭亡殷朝后,“继公子禄父,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之朝鲜封之。”在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中,《殷本纪》、《周本纪》、《宋微子世家》诸篇都记载了箕子东走朝鲜之事。班固的《汉

《外国文化通论》课程论文

武帝中大通六年,百济圣王十二年)、公元541年(梁武帝大同七年,百济圣王十九年),百济“累遣使献方物;并请《湼盘》等经义、《毛诗》博士,并工匠、画师,敕并给之。”《湼盘》是佛教书籍,《毛诗》是文学书籍。

在唐与统一新罗时期,中国书籍大量流入朝鲜,以儒学经典著作为最,其次是佛教经书,同时扩展到医学、算学、律学、天文历法等各类专业书籍。《三国史记》中记载,“以《缀经》、《三开》、《六章》教授之。”可见中国算学重要典籍已流入新罗,又如医学专业,“教授学生,以《本草经》、《甲乙经》、《素问经》、《针经》、《脉经》、《明堂经》、《难经》,为之业。”此时,雕版印刷尚处于初创阶段,因而流入朝鲜的书籍大多为手写书籍。

到了中国宋代,和高丽的图书交流更加活跃,交流使者,除了两国使者外,尚有前往两国的学生、医官、商人等参与其中。加上活字印刷技术使书籍的生产更为容易,交流书籍除了大量仍为儒家经典著作外,范围遍及史、子、集方面的各类书籍,但因为军事原因不涉及国防、军事等书。高丽与宋的图书交流,使其藏书甚丰。南宋末张端义在其所撰的《贵耳集》中指出:“宣和间(公元1119~1125年)有奉使高丽者,其国异书甚富,自先秦以后,晋、唐、隋、梁之书皆有之,不知几千家、几千集。”高丽朝也因为受中国印刷术的影响,开始大量印刷汉字书籍,并反过来流传到中国,书籍交流成为中国与朝鲜间文化交流的一个突出现象。

元朝向高丽赠送大批书籍,以佛教经典和天文历书为多。

明朝与李朝关系十分友好密切,且明朝已经没有宋时与辽、金对峙之国际局势,故而,总体来说,明对李朝之图书交流没有宋朝时的禁令。兵书、臣议等书都可以输往李朝。文学作品小说、诗歌等也大量进入李朝,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西游记》、《金品梅》等也传入了李朝。除了明朝赠书,李朝也频繁向明朝求书、购书。李朝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大量翻印中国书籍,印制用训民正音翻译的中国图书。

清廷与李朝的图书交流中,又加上了汉译西学书籍。清廷对输入李朝王庭的图书有所禁止,像军政、财经、地图类书籍和缙绅录等都是严禁李朝使节、随员在清购买的,但收效甚微,他们都能通过私人关系或者贿赂来购得禁书。两国的民间图书贸易非常盛行,最突出的就是《红楼梦》、《儒林外史》、《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传入李朝。

朝鲜半岛推行儒学及后来的佛学文化,都是受中国的影响,他们不遗余力地从中国引入相关书籍,可以看出他们对汉文化的重视,并和他们的本国文化融合,给朝鲜民众以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对汉文化的学习可以说朝鲜化是非常成功的。

三、朝鲜人民的汉语学习事业

从汉字初传入朝鲜半岛,到三国时期,中国儒家经典的传入朝鲜,汉字教育开始在贵族中间普及。《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国初始用文字,有人记事一百卷,名曰《留记》”,这种文字正是汉字,而汉字教育的决定之举,还是高句丽在公元372年(东晋咸安二年)设立“太学”这一学校机构的举动,专门教授汉文经史著作。我国《旧唐书》高句丽传中也有高句丽人注重汉文学习的记载:“(高句丽人)俗爱读书,至于衡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其书有‘五经’及《史记》、《汉书》、范晔《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又有《文选》,尤宠爱之。”这些汉文书籍的学习前提是对汉字、汉文的熟识,无异于一个中国人的学习方式了。由此可见,汉字教育已在高句丽上层贵族阶级中普及了。公元503年新罗人即根据汉字意义定国号为“新罗”,《三国史记》中,新罗臣僚向智证王建议:“始祖创业以来,国名未定,或称斯罗,或称斯卢,或称新罗。臣等以为,‘新’者德业日新,‘罗’者网罗四方之义,则其为国号宜矣。又观(中国)自古为国家者,皆称帝称王。自我始祖立国,至今二十二世,但称方言(指新罗语言),未(用汉文)正号。今群臣一意,谨上(汉文)号新罗王。”显然,《外国文化通论》课程论文

自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儒学和佛教文化在朝鲜半岛得到不同程度的传播后,他们对于这些汉字文化要素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内容也非常丰富。新罗还积极地采用中国的律令典制文化来进行内政改革,使从文字到国家体制,从思想观念到宗教信仰,都与中国基本相同。这些都是从宏观上来看一个受外来文化影想的国家的整体印象,而且都是从汉字、汉文传入朝鲜半岛后,朝鲜人民接纳他们开始的。朝鲜民众通过汉字、汉文吸收汉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从而创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以其丰硕的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东亚文化体系内涵。朝鲜民族直接运用汉字、汉文记录下本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先人物质、精神文化活动的结晶。他们的史书《三国史记》、《三国遗事》、《高丽史》、《李朝实录》都是用古汉语写成的。崔致远、朴趾源、丁若镛等诸多文、史、哲大师的著作也是用古汉文撰写的。朝鲜的汉文典籍浩如烟海,它保存与发展了朝鲜民族传统文化及吸收汉文化的历史,而其中汉字、汉文功不可没。

但是,汉字毕竟不是朝鲜民族的本国文字,用异国文字表达本民族的语言,毕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做到全民会说汉语、识汉字、习汉文是不可能的,因此,大约在7世纪,统一的新罗王朝中的文人们总结朝鲜人民长期使用汉字的经验,创制了吏读,促进了汉字在朝鲜半岛的应用。吏读是种汉语、朝鲜语混合文字。形式上都是汉字,文句中实词多用汉语,虚词则多用标记朝鲜语音的汉字,句法也是遵从朝鲜语,实词除了按照朝鲜语的语序排列外,在其后加上一些用汉字标记朝鲜语语法意义的助词。如朝鲜语中的“하고”中的“하”是汉语中“为”的意思,“고”的读音近似“古”,于是便用“为古”表记“하고”,“为古”即是吏读文字,表示“做”的意思。随着吏读的广泛使用,朝鲜人民更创造出不少有别于汉字的特有的文字,即吏读字。如“”“”等是形声型的吏读字,左形右声,“”等是会意型的吏读字。吏读的创制使朝鲜人民能够更方便地解读汉文书籍,从而使学习儒家思想等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吏读字的创造是朝鲜人民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创造精神财富的表现,同时也为他们创造本民族文字——训民正音(也称谚文)提供了有力条件。

“吏读”的使用,曾对韩国的政治和文化生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吏读”本身仍是依靠汉字来记录朝鲜语,就使它在使用中仍带来语言和文字不能统一的局限性。而且,在它借用的汉字中,有的借音,有的借义,有的既借音又借义,不可避免地带来使用的混乱和阅读的困难,因此,“吏读”方法仍无法推广普及。李朝国王世宗(1419~1450年)为了解决朝鲜人使用汉字产生的语言与文字不一致之矛盾,使普通民众都能使用文字来书写自己的语言,决心创制本民族文字。世宗大王命集贤殿之学者郑麟趾、申叔舟、成三问、崔桓、朴彭年等研究朝鲜语音,并努力吸收当时中国音韵学的成就,以制定能书写朝鲜语的文字方案。为了充分吸收中国汉语音韵成果,世宗王曾派遣成三文等人先后13次赴中国辽东,向谪居该地的明翰林学士黄瓒请教中国音韵,终于在公元1444年(李朝世宗二十五年)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又称《谚文》。郑麟趾在《训民正音》的跋中说:“癸亥冬,我殿下创制正音二十八字,略加例义以示之,名曰训民正音。”尽管它是不同于表意的汉字的表音文字,但在语音及其造字结构上仍然受汉字的影响,与中国儒家学说和汉语的音韵学、文字学有着密切关系。世宗大王网罗了宋代诸儒的《性理大全》,令集贤殿诸儒细心专研其中收录的朱熹的《易学启蒙》、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以及太极图、主极图说、律吕新书等,《国朝宝鉴》中记载有“上(李朝国王世宗)览《性理大全》,谓集贤殿应教金钩曰:予试读之,义理甚精,未易究现,尔可刻意观之,以备顾问。”训民正音的制字原理运用了中国的阴阳五行之说,并与自然现象相比附。字型上也是仿造中国的方块字,正如郑麟趾在《训民正音》的跋中所说:“(训民正音)象形而字仿古篆。”杨昭全等将训民正音与中国音韵学和汉字的密切联系总结为五个方面:其一,训民正音的分类与中国古音韵学对语音的分类颇为相似。其二,训民正音的五音与中国古韵的五音有大部相同或近似。其三,训民正音和中

下载传统戏曲对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戏曲对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