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会以后的灰姑娘》的优秀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2:1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舞会以后的灰姑娘》的优秀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舞会以后的灰姑娘》的优秀读后感》。

第一篇:《舞会以后的灰姑娘》的优秀读后感

“灰姑娘”这个人物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吧!舞会以后的灰姑娘被王子接进富丽堂皇的皇宫,人们都说“灰姑娘和王子结婚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其实却不是这样的,当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事情的原由。

这本书主要写了灰姑娘进了王宫后开始接受一个王妃应有的知识教育和礼仪教育。但她总因为忘记自己现有高贵身份,去帮助侍女干活或者热情的去照顾别人,所以她的举止引来了一些皇室成员的不满。而灰姑娘万万没有想到连王子也不能理解她这么做的原因。在尽力了种种事情后,灰姑娘突然发现,当初她那一见钟情的王子,英俊的外表后面竟掩藏一个贫乏无知、冷漠的灵魂。当灰姑娘向王子提出不结婚时,她被无情的关进了阴冷黑暗的地牢。经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灰姑娘终于成功逃出了王宫。

灰姑娘在美国着名作家玛格丽特。海迪克斯的笔下变的失望、难过、悲伤。

什么是幸福?当初灰姑娘便以为吃好,穿好,和英俊的王子生活在一起就是幸福,可看见王子是个如此空虚的人,灰姑娘最终自己都觉得那种幸福很煎熬的了,生活都觉得很无聊,她觉得以前在自家干活比现在好多了。所以没有好的吃,好的穿,日子过的再艰苦,也是能过着幸福的生活。

玛格丽特。海迪克斯谢谢你,是你让我懂得了:一辈子能吃好穿好的人,也不一定有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舞会以后的灰姑娘》的读后感

《舞会以后的灰姑娘》的读后感

灰姑娘这个人物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吧!舞会以后的灰姑娘被王子接进富丽堂皇的皇宫,人们都说灰姑娘和王子结婚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其实却不是这样的,当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事情的原由。

这本书主要写了灰姑娘进了王宫后开始接受一个王妃应有的知识教育和礼仪教育。但她总因为忘记自己现有高贵身份,去帮助侍女干活或者热情的去照顾别人,所以她的举止引来了一些皇室成员的不满。而灰姑娘万万没有想到连王子也不能理解她这么做的原因。在尽力了种种事情后,灰姑娘突然发现,当初她那一见钟情的王子,英俊的外表后面竟掩藏一个贫乏无知、冷漠的灵魂。当灰姑娘向王子提出不结婚时,她被无情的关进了阴冷黑暗的地牢。经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灰姑娘终于成功逃出了王宫。

灰姑娘在美国着名作家玛格丽特。海迪克斯的笔下变的失望、难过、悲伤。什么是幸福?当初灰姑娘便以为吃好,穿好,和英俊的王子生活在一起就是幸福,可看见王子是个如此空虚的人,灰姑娘最终自己都觉得那种幸福很煎熬的了,生活都觉得很无聊,她觉得以前在自家干活比现在好多了。所以没有好的吃,好的穿,日子过的再艰苦,也是能过着幸福的生活。

玛格丽特。海迪克斯谢谢你,是你让我懂得了:一辈子能吃好穿好的人,也不一定有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创造美好的未来。明珠小学六年级:周江榧

第三篇:《舞会以后》读后感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学生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生活中一些简单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后,我让学生判断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画上所有的对称轴,读《舞会以后》有感2000字。在检查巡视时,我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画出了两条“对称轴”(在对角线位置)。于是,我要求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下来,让他们沿着他们认定的“对称轴”对折,看看两边的图形是否完全重合。通过操作,学生发现了他们预先的判断是错误的。

为什么学生会犯这样的差错呢?我认为都是想象惹的“祸”。学生仅仅通过想象把直线两侧形状相同的图形误认为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像平行四边形、风车形状等相似于轴对称图形的图形,学生只有经历了多次操作,才能真正弄清它们不是轴对称图形的道理。因此在这里,想象绝不能代替操作。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这一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这一能力从整体上讲是相对比较低的。一昧让学生用想象代替实践,将使教学陷入拔苗助长、事半功倍的窘境。如何教会学生合理想象,值得我们不断研究。两个年轻人在舞会上一见钟情。基于爱情的巨大力量,男青年对陪伴姑娘一起前来的父亲也万分仰慕,进而觉得这是世界上最仁慈的父亲,是一位值得敬仰的人。两个年轻人的感情随着一曲曲舞曲而增进,即使在休息时,青年的心也似乎已经飞离了自身,始终飞舞在姑娘身边。一切都是那么完满,美丽的爱情故事似乎就需要这样顺利地发展下去。然而舞会以后的一个小插曲,隐藏在背后的短暂的一幕,却让这美好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舞会以后的青年还沉浸在昨夜的激情中,天光未亮就起来散步前往姑娘家,路上却目睹了最为残忍的一幕:姑娘的父亲,昨天的那位仁慈和蔼的上校正借着夜幕的掩饰,命令众多士兵对一个逃兵用刑,读后感《读《舞会以后》有感2000字》。受刑的士兵已然不成人形,而上校却没有丝毫怜悯,甚至还对心生同情未尽全力施刑的士兵一个狠狠的耳光,逼迫他对同伴进行更残酷的鞭笞。血腥的一幕继续进行着,但青年心中所有的美好已经不复存在,激情淡去了,爱也消退了!

这是列.托尔斯泰《舞会以后》中所讲述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文章也不长,不用多久就读完了,但掩卷之余却不由地发人深思。再炽热的爱情也阻挡不了对丑陋的厌恶,姑娘的父亲黑暗中显露出的那血腥残忍的一面,不仅破坏了他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所留下的仪表堂堂、宽厚仁慈、谈吐不凡等一应美好印象,甚至连带着自己的女儿的形象也由此大打折扣,使人惧怕远离。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美丽的一面,但同时也具有阴暗的一面。人们都会主动地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也都会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并不美的那一点东西藏在背后。但是只要这不美丽的东西存在一天,那么它总会有不小心被泄露出来的危险。就如故事中的父亲,尽管他在舞会上将自己的诸多美德展示无遗漏,却在夜幕下被人发现了他的丑陋。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生活在世上,就是一个在不断展示自己的过程,每一个走近我们的人,都会在不经意中观察我们的一言一行,不管是美好的还是丑陋的,都不可能逃过世人的眼睛。一个人做诸多美好的事情,并不一定能够让人们永久地记住他,然而所做的一两件错事却足以在别人心目中留下永久的印痕,因此我们都必须万分小心的对待我们心灵背后所存在的那点不能被泄露的东西。可是只要它们存在,危险就会存在。因此要想维护自己美好的形象,最好的办法,我想还是努力地去关照、改造自己心灵背后的那些东西,让他们逐渐为光明灿烂所替代。

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我们来说,经常关照自己的背后更应该是常事。试想每天都有几十双眼睛在主动地观察我们,那么近,看得那么仔细真切,几乎很少有遗漏。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主人还小,不象故事中的男青年那样已经有了自己判别善恶美丑的准则。或许我们在不经意间会把自己藏在心灵背后的一些东西流露出来,但或许就是它们会被一双双小眼睛看见,又或许就此成为一个小孩模仿的对象,并成为他终身的习惯,隐藏在他心灵的背后,这造成的影响就大了。因此经常关照自己的背后应该成为我们的习惯。有时候我们总是以习惯了为借口,以不小心为托词为自己辩护,并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把这些不光彩的东西藏得更好,但这是很难的,因为只要这背后的东西存在一天,它就会有跑出来的可能。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地回过头去看看自己的背后,看看自己后面有些什么,努力地去改掉它们,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所做的一切都会被人看到、被人评价、被人模仿,我所做的必须尽可能是光亮与美好的。那么就让我们努力地学会克制自己,管理好自己每分每秒的言行举止。无论是否在学生面前,都时刻提醒自己别犯那位上校那样的错,时刻要求自己用符合众人面前展示的妥当的行为举止来处理事情,做一个正面反面都一样耐看的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生也是一场舞会,我们都是舞会上的主角。舞会上,我们要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魅力,但在舞会以后,我们依然要保持自己的美丽与优雅。我们愿意成为人生舞会中可爱的人儿,不愿成为舞会后那丑陋的阴影。那么就让我们养成经常关照自己的背后的习惯,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美丽吧。

第四篇:《舞会以后》教案

第十四讲、托尔斯泰《舞会以后》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理解“托尔斯泰主义”是从基督教文化生发出来的,它作为俄罗斯文化良心的代表,它主要观点是“勿以暴力抗恶”、“博爱”与“宽恕”。使学生在感受到19世纪俄罗斯统治阶级的虚伪、残暴的同时,也要感受到作者的强烈的爱憎和是非观念。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课文的主要人物性格和基本故事情节。

2、联系个人生活阅历领悟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

3、能针对课文中的异国见解对中国的某些当代文化现象进行评析。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品批判19世纪俄国现实的主题思想;《舞会以后》叙述手法;《舞会以后》对比手法。

难点:理解和托尔斯泰相关的两个关键概念“心灵辩证法”和“托尔斯泰主义。”

四、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以及主要教学方法

第一节、列夫·托尔斯泰生平与创作(1课时)

1、理解3个重要概念:史诗小说;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主义。

2、教学方式:讲解为主,提问为辅。

3、提问设计:你所理解的史诗小说?心灵辨证法?托尔斯泰主义?

4、讲课提纲和板书设计:

第一节、列夫·托尔斯泰生平与创作

史诗小说 心灵辨证法 托尔斯泰主义

5、作业布置:复习史诗小说、心灵辨证法和托尔斯泰主义这三个概念。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俄罗斯图拉省雅斯纳亚·波良纳的一个贵族家庭。父母早逝,他主要是在姑母的监护下长大。1844年进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学习,后转法律系。在大学期间,他对文学和哲学发生浓厚兴趣,并深受卢梭的影响。1847年,他因对学校教育不满,退学回到自己的世袭庄园。这是托尔斯泰精神、思想的茫然和混乱期,他进行了一些不成功的农业改革,又在莫斯科上流社会胡混了一段时间。1851年他到高加索服军役,参加了对车臣人的作战;随后,他又在克里米亚参加了与英、法、土耳其联军作战,从军前后达6年,其间,他多次从死亡和作俘虏的厄运中侥幸逃脱。这一时期,托尔斯泰开始文学创作,发表《童年》(1851—1852)、《少年》(1852—1854)等小说。1857年退伍回到庄园,继续农事改革。1855-1857年创作了《青年》。《童年》、《少年》和《青年》是托尔斯泰自传体三步曲长篇小说,表现心灵成长和道德完善的过程。主人公尼古连卡出生在贵族之家,敏感、多思,他不以一般社会普遍的原则看待事物,而使他所耳闻目睹的一切都经过心灵的检验。尼古连卡的心灵生活是持续的,连贯的,长久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的扩大,他保持了心灵的完整性以及自我生成,心灵逐渐深邃,丰富,越来越具有社会内 容和批判色彩,并逐渐上升到哲学和伦理学的层次。他追求灵魂的纯洁性,追求道德完善,寻求生活的意义,并将这种探索和对俄国社会出路的探索结合起来。这种以心灵探索为中心安排情节组织材料的小说,将心理描写从过去用来刻画性格的手段的地位,提升到目的本身。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一篇书评中说:“托尔斯泰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他的形式,他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辩证法。”这是对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特点的准确概括。

1857年,托尔斯泰前往德国、法国和瑞士考察。这次旅程加深了他对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恶感。1862年,托尔斯泰和莫斯科著名医生的女儿索非亚结婚。新婚生活激发了他极大的创作热情。1863年,他发表中篇小说《哥萨克》。1863年—1869年,他完成了史诗巨著《战争与和平》。这是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作品,卷帙浩繁,出场人物550个以上。小说以包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个 家族的生活、活动为主线,四个家族之间又通过彼此家庭成员的恋爱和婚姻关系联结起来。主要人物有罗斯托夫的女儿娜塔莎,包尔康斯基的儿子安德烈,别祖霍夫的私生子比埃尔等。小说将他们的命运和变化放在欧洲1805-1815年广阔的战争与和平的背景中加以展示,以1812年俄国反拿破仑侵略的战争为高潮,结束在十二月党人酝酿起义的过程中。《战争与和平》被称为“史诗小说”。罗曼·罗兰认为《战争与和平》以民族、人民为主人公,表现了英雄精神,结构上“像生活似的,没有头也没有尾,它就是永远处在运动中的生活本身。”是真正的史诗。托尔斯泰自己也说:“在《战争与和平》中我喜欢人民的主题。”作品确实在对历史和人的理解上有重大突破,他将个体的人还原为群体的人,又将群体的人投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深广的历史天幕上。因此,史诗性是由《战争与和平》内在的艺术张力奠定的,并不完全因为外在的“大”和“长”。托尔斯泰完成《战争与和平》以后,陷入巨大的精神危机,世界观酝酿着巨变。长期内省式生活,以及现实中无法化解的矛盾,持续在他精神中激起反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矛盾是,他强烈地感到,作为贵族和地主,他在农奴面前是有罪的。哪怕解放了农奴,贫与富的对立仍使他摆脱不了罪恶感。他殚精竭虑地探索解决之道,却始终没有找到完满的答案。1873-1877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忠实地记录的他内心的矛盾感和危机感。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农业歉收,农民运动此起彼伏。托尔斯泰内心矛盾加深,为了寻找出路,他深入接触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变,与原先所属的贵族阶级决裂,转变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来,进而建立起以“爱一切人”,“勿以暴力抗恶”,通过道德自我完善摆脱罪恶为主要特征的“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体系。思想转变之后托尔斯泰创作的最重要作品是《复活》(1889-1899)。这部长篇小说讲述贵族聂赫留道夫早年诱奸少女玛斯洛娃,导致了她后来的堕落;目睹玛斯洛娃的不幸,他良心发现,开始忏悔赎罪的过程。《复活》中贵族需要忏悔和赎罪以使灵魂得到更新,才能重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忏悔和赎罪的过程与对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教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猛烈批判之间具有同构性,表现了列宁所称道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同时也充斥着“托尔斯泰主义”的说教,如宣扬“勿以暴力抗恶”,“博爱”与“宽恕”,“道德自我完善”等。《复活》将托尔斯泰长期精神探索最激进成果的表现,主人公的精神探索是真诚的,那种近乎自虐的灵魂拷问,自觉的人类承担,具有巨大的道义上的力量。

托尔斯泰不仅思想上产生了巨变,而且致力于按照新的世界观生活。他吃素,穿简陋的衣服,和农民一起播种收割,为农民办学,专门给他们写作品,甚至要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为此他与其他家庭成员发生了矛盾冲突。在极度痛苦和 矛盾中,托尔斯泰于1910年离家出走,企图自己彻底摆脱贵族生活,途中得了肺炎,于11月 7日病逝于阿斯塔波火车站,终年82岁。

托尔斯泰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晚年的托尔斯泰在全世界享有崇高声誉,拥有众多的信徒,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节、作品分析与评论(2课时)

1、理解3个重点:创作缘起;讽刺效果;对比手法。

2、教学方式:讲解为主,讨论为辅。

3、提问设计:结合作品本身深入理解心灵辨证法和托尔斯泰主义在作品中的反映。

4、讲课提纲和板书设计:

第二节、作品分析与评论

创作缘起 讽刺效果 对比手法

5、作业布置:在作品中具体理解心灵辨证法和托尔斯泰主义这三个概念。并深入理解托尔斯泰是俄罗斯的良心这句话的深意。

1、作品的缘起:列夫·托尔斯泰的《舞会以后》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读喀山大学时,他的哥哥谢尔盖爱上了当地军事长官的女儿,双双出人各种晚会、舞厅,温文尔雅的军官有时也在大庭广众之中翩翩起舞。一次偶然的机会,谢尔盖亲眼目睹这位上校监督士兵残酷地执行夹鞭刑的惨象,顿时对其女儿的炽热爱情荡然无存。情节与此大同小异的短篇小说写于1903年,可它反映的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尼古拉一世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生活。在俄国历史上,沙皇尼古拉一世曾以棍棒刑罚著称于世。小说通过上校彼得·符拉季斯拉维奇的所作所为,深刻暴露了沙俄专制制度及其支柱俄国军队的酷刑,猛烈抨击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冷酷和惨无人道。欣赏这篇佳作理应注重思想上的深刻揭露性,但也不能忽略艺术上的尖锐讽刺性,因为二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2、讽刺艺术效果:《舞会以后》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作品,而晚期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加强了讽刺性。正如俄国文学批评家米哈伊尔·赫拉普钦科所说:“托尔斯泰晚期作品中的„„讽刺描写渐次增多,终至成为„„最重要的一种因素”。《伊凡·伊里奇之死》、《复活》和《教育的果实》等小说、戏剧出色地运用了讽刺技巧,作为晚期短篇小说杰出代表的《舞会以后》自然也不例外。那么,讽刺艺术在这篇小说中到底有何具体表现,作家又用哪些手法获得讽刺效果呢?笔者以为,制作讽刺色调的既不是讥讽的语气,也不是喜剧性的手段,而是一种强烈的对照,即“深刻的社会对比,„„互相完全对立的矛盾”。用赫拉普钦科的话说,就是“把反面的东西同另外的生活现象进行对比的方法,以及„„描写这种反面的东西对人产生的影响的方法”。《舞会以后》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亦无惊险打斗的场面,它讲一个平平常常的故事:贵族青年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和瓦莲卡由热恋到冷淡,最后到分道扬镰。这个平凡的生活现象经过作家精心裁剪、布局,造成强烈反差,生活现象本身重大的社会意义和震撼人心的讽刺力量,就在这些对应场面的不协调中充分地显示了出来。托尔斯泰主要是从情节结构和人物刻画两个方面进行鲜明对照,辛辣讽刺的。

3、对比的艺术技巧:

(1)舞场的欢乐温柔与刑场上的凶残暴虐的对比。

(2)舞场上优美动听的音乐与夹鞭刑场上“令人不快的、刺耳的军乐。(3)贵夫人“丰腴白皙的肩膀和胸脯”与受刑的鞑靼士兵“斑斑驳驳的、湿淋淋的、紫红色的、奇形怪状的”脊背。

(4)上校在舞会上的崇高形象与第二天清晨他对待士兵的凶狠、残暴、野蛮等等。在作品中,托尔斯泰以他惯用的笔法对比描绘了舞场与刑场两个根本不同的生活场景。按照一般常识,小说取名“舞会以后”,着眼点应在会后,不在舞会,然而作家却用绝大部分篇幅绘写舞厅的豪华场面、欢乐气氛以及伊凡的愉快心情。省贵族长家的晚会高朋满座,宾客盈门,笙歌华宴,富丽堂皇,佳肴堆得像山,美酒流成了河;彬彬有礼的贵族男女容光焕发,欢声笑语,踏着悠扬的舞曲婆婆起舞;主人公伊凡则完全沉浸在幸福的爱河之中。舞厅中那么多的贵族男女,他的眼里只有瓦莲卡“穿白衣服,束粉红腰带的修长苗条的身影,只看见她的晖朗、红润,有酒窝的面孔和亲切可爱的眼睛”;上校堂堂的仪表,文雅的风度。他同瓦莲卡跳起舞来如痴如醉,以致注意不到时光的流逝,“感觉不到自己还有一个重甸甸的肉体”。瓦莲卡从廉价的羽毛扇上撕片羽毛送给他,他也视若珍宝,藏进手套,高兴万分:“我不但愉快和满意,甚至感到幸福、陶然,我善良,我不是原来的我,而是一个不知有恶,只知行善的超凡脱俗的人了”。上校跳舞穿的“老式的、没有后跟的家制皮靴,更是令他浮想联翩,深受感动”。他把自己不断升温的爱情化作一股股往外倾泻的流水,他说:“瓶子里的水只要倒出一滴,其余的便常常会大股大股地跟着倾泻出来,同样,我心中对瓦莲卡的爱,也放发了蕴藏在我内心的全部爱的力量。

那时我真是用我的爱拥抱了全世界”。正是这种爱使得他对周围的一切人、一切事产生了“深厚的温柔的感情”。他爱女主人、她的丈夫、她的客人、她的仆役,乃至那个对他“板着脸的工程师”。即便到了家里,他的脑海仍然回荡着玛祖卡舞曲的旋律,眼前浮现出瓦莲卡父女优美的舞姿、亲切的微笑、动听的言词;望着睡眼惺松、蓬头垢面的家奴,他觉得“非常动人”;本来没有诗意的晨雾、化着积雪的街道、冷僻的胡同、滴水的屋搪、运送柴火的雪橇、脑袋湿德的马儿、身披蓑衣的车夫,他也感到“特别可爱和有意思”。环境、人物、氛围全都变了,他的心里还在歌唱,兴奋得睡不着觉。这些感受生动地表现了伊凡“无限幸福、无限喜悦”的心情。

正当伊凡心旷神怡、激动不已的时候,托尔斯泰笔锋突转,把“镜头”摇到了刑场:一个士兵无法忍受军营里的残酷折磨逃跑未遂,半身赤裸,双手被捆,在晨雾笼罩下的积雪中遭受夹鞭刑。乐队不停地重复着那支“生硬的”、“刺耳的老调子”。“罪犯”已经体无完肤,背部成了“斑斑驳驳的、湿淋淋的、紫红的、奇形怪状的东西”。可两边的军棍依旧雨点般地“使劲”打来。士兵踉踉跄跄,要不是两个押解他的军士牵着,早就跌倒在地。每挨一棍,犯人都要痛苦地皱起脸来,呜咽着祈求大家“发发慈悲”。尤其可怕的是,主持这一暴行的竟是刚刚出席晚会的瓦莲卡的那位温柔善良、笑容可掬的父亲。看了这幅惨象,极度欢乐的伊凡一下子陷人了巨大的痛苦之中。他震惊、“羞耻”,因为那么崇敬的上校原来是个灭绝人性的暴君、衣冠禽兽。他像做了一件可耻的事被人揭穿似的,“埋 下眼睛”,匆匆离开人群。一路上耳边总是响着难听的鼓声、笛声,士兵“发发慈悲”的哀求声,以及上校怒斥部下的吼叫声。一种“近似恶心的”、生理上的痛苦向他袭来,他连自己怎样到家都不知道。从此,他对瓦莲卡的强烈爱情烟消云散。

托尔斯泰这样处理情节结构并非巧合,而是精心设计,特意安排。作家渲染舞场的豪华、欢快,旨在烘托、反衬刑场的恐怖、残忍。有了这样两幅画面的鲜明对比,无须作家指点,舞会主办者的热情好客、上校父女的文雅和善、达官显贵的宽厚仁慈,通通成了骗人的“假面具”。前褒后贬,彼此对照,相互映衬,讽刺效果十分显著。伊凡是这两个场面的纽带,也是目击者。面对截然不同的两个场景,伊凡心潮起伏,有喜有悲,有爱有恨。小说运用对照手法,细腻而又真实地描写了主人公由喜到悲、由爱到恨的心路历程,升华了主题,也加强了讽刺力度。伊凡由喜到悲、由爱到恨的突然转折,讽刺性地揭露了沙俄军队的暴行,统治阶级的伪善。作品以喜衬悲,以爱衬恨,要比直接讽刺辛辣得多,尖刻得多。

上校彼得没有《复活》中的法官那么滑稽可笑,但也是个极为出色的讽刺形象。他的丑恶主要来自他的伪善—凶残狠毒、冷酷无情,偏要伪装仁慈善良、斯文高雅。雨果谈到艺术对照原则时说:“取一个在道德上丑恶得最可厌、最可怕、最彻底的人物;把她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加上体态的美和雍容华贵的风度,这便使她的罪过更加突出”。一向善于“撕毁假面具”的艺术大师托尔斯泰深知个中奥妙,刻画上校形象时,也赋予他堂堂的仪表,潇洒的风度,利用外表与本质的尖锐矛盾,进行讽刺性抨击。上校身材魁梧,五官端正,神采奕奕,脸色红润,留着两撇雪白的慈曲的唇簇。喜庆场合文质彬彬,和蔼可亲,明亮的眼睛里和嘴唇上,总是“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举止大方,舞姿优美,时时博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好感与掌声。

可在刑场却又变了一副面孔。这位文雅和善的上校不但参与暴行,还是主谋,他像恶魔似地监视部下行刑,以免姑息“逃犯”。小说写道:“若无其事的上校在旁边走着,一会儿瞧瞧自己脚下,一会儿瞧瞧罪犯,他吸进一口气,鼓起腮帮,然后撅着嘴唇,慢慢地吐出来”。受罚士兵早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淋,他还不肯罢休。看到一个力气不大的矮个子士兵“没有使足劲儿往鞋靶人的紫红的背部打下棍子”,他便快步走去,狠狠地给了矮个子兵一记耳光,同时吼叫: “我要让你知道厉害,你还敢敷衍吗?”“来几条新的军棍”!哪有半点仁爱之心。这些言谈举止,将他在舞场上装出来的高尚气度扫得精光。上校一边训斥,一边环顾左右,分明看到了伊凡,还假装不认识,“可怕地、恶狠狠地皱起眉头,连忙转过脸去”,企图掩饰他的凶残。

舞场上的上校和刑场上的上校大相径庭,判若两人。前者道貌岸然,气宇轩昂,后者面目狰狞,穷凶极恶。这里尽管没有冷嘲热讽,但比明显的嘲弄更有讽刺性。托尔斯泰别出心裁,巧妙地将两张面孔对照起来描绘,以外形的美比照内心的丑,以假装出来的高尚气度映衬残忍凶暴的邪恶本质,鲜明强烈的对比衬托,既产生了戏剧性,又突现了人物的伪善,辛辣的讽刺意味也就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种含蓄委婉不露声色的讥嘲,展示了《舞会以后》讽刺艺术的独特与高明。

五、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作品主题的深化理解:谁之罪和怎么办?(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托尔斯泰主义)从表面上看,《舞会以后》讽刺的是个别官吏,实际针贬的则是沙皇专制制度及其官僚集团。阿瑟·波拉德说得好:“专门针对个人的讽刺”,即使能够暂 时“切中要害,入木三分”,也会因为时过境迁而“失去其效力”。挞伐社会弊端和邪恶势力,才具有永久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思想家兼艺术家的托尔斯泰自然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把讽刺锋芒指向整个统治阶级。

小说中的上校彼得残暴地惩治逃兵,固然是他冷酷个性的体现,但也反映了沙俄统治阶级灭绝人性的共同特征,因为夹鞭刑乃沙皇用以维护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上校只是他的忠实执行者。上校可恶,制订这一法规的专制政体更加可恨。小说塑造上校形象的时候多次指出,“他是一位具有尼古拉一世风采的宿将型的军事长官”,留着“尼古拉一世的”八字卷须。作品一再强调他与尼古拉一世的关系,言外之意,上校就是“棍子尼古拉”的化身。如此深刻辛辣的讽刺真可谓鞭辟人里,痛快淋漓。它不仅彻底暴露了上校和专制政体的反动本质,还给沙皇本人顺带一枪。兴许正是这个原因,有人认为,《舞会以后》的批判劲力并不亚于《复活》,甚至可以说是长篇小说的“发展和进一步升华”。

当然,这篇小说也像《复活》一样,体现了作家本人世界观的局限性。他在鞭答沙俄专制统治的同时,又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既然上校认为严惩逃兵“是必要的”,那么他肯定有他的道理,只是伊凡无法弄清而已。伊凡痛恨酷刑,但并不勇敢斗争,大胆抗议,而是选择了洁身自好,割断与瓦莲卡的情丝,不去军队任职,不到官府当差。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宣扬作家历来主张的道德自我完善和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

六、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讲解和学生发言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两个难点问题讨论:“托尔斯泰主义”在当时俄罗斯的可行性?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将心灵过程探讨与俄罗斯的出路结合起来思考。特别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

注意在讨论中结合当下中国的现状进行拓展性思考和讨论。

七、参考书目:

1、刘洪涛:《外国文学作品导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

2、胡书义:《强烈的对照

无情的鞭笞——浅谈〈舞会以后〉的讽刺艺术》[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5期。

3、蒋承勇:《世界文学史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八、思考与练习:

1、作品主题思想和批判对象为何?

2、作品在叙述方法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3、本文是如何运用艺术对比手法的?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参考教材提示)

第五篇:《灰姑娘》读后感

《灰姑娘》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灰姑娘》这篇童话故事,我懂得了:”我们不要向灰姑娘的继母还有她的`两个女儿学习,因为她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折磨灰姑娘,而且,灰姑娘比她们还小。

她的两个女儿就让她滚到厨房做女佣去,灰姑娘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挑水、生火、做饭、洗衣……所以,我们不应该想她们学习。

《灰姑娘》读后感2

读完灰姑娘,我明白了每个人都要有纯洁的心,跟人交往不能心有偏见,不能像灰姑娘的两个坏姐姐呢,做事只想自己。老是欺负灰姑娘,要像灰姑娘一样心地纯洁,善良,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一个人。

才能苦尽甘来。和王子生活在一起,我真为他高兴。

《灰姑娘》读后感3

读啦《灰姑娘》这本书后对我的启发很大。

灰姑娘非常善良,她有两个狠毒的姐姐和一个坏心眼的后妈。她们虽然外表很好看可心灵却是阴险的`。所以我提醒男生挑女朋友都不要光挑好看,美丽的。

也要看看她的心灵是不纯洁的。我们也不要和灰姑娘的姐姐学,要向灰姑娘学。

可是在坏人面前千万不要心软,一定要用智慧打败坏人。我们一定要知道做坏事是有恶报的。

《灰姑娘》读后感4

我看了一篇故事,名字叫《灰姑娘》。

里面讲着:有一个小女孩儿,他很美丽也很善良,它很小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又带来了两个姐姐,那两个姐姐常常欺负她,不但让她从早到晚干粗活儿,还让他晚上睡在炉灰里,所以他卖身灰尘,大家就叫他灰姑娘。

我们要像书里的灰姑娘一样,要平等有好的对待每一个人。

《灰姑娘》读后感5

《灰姑娘》讲的是一个女孩子,母亲死了。她的继母整天让她干活,对她很不好,但是对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却很好。灰姑娘想去参加舞会,她的继母却不让她去,害怕给自己丢人。灰姑娘在母亲坟前许愿,得到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参加了舞会。王子只和她跳舞,一连三天都是这样。最后,王子想了办法,最后找到灰姑娘,和她结婚了。他们很幸福地生活在一齐。

读过灰姑娘的故事,我感受到人要善良,要学会忍耐,不管别人对你怎样不公平,都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灰姑娘》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一个很有教育性的故事,名叫《灰姑娘》。

这个故事主要讲有一个叫仙蒂的`小姑娘,失去了妈妈。过了一年之后她爸爸又娶了一个妻子,这个女人还带了她两个女儿来。从此仙蒂就开始受苦了。有一天,国王下令举办舞会,给王子选个妻子。仙蒂央求她继母让她去,但她继母怎么也不给她去。她伤心地哭了起来,突然,一个仙女出现在她面前,仙女变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裙子给她,还给了她一双玻璃鞋。仙蒂就高高兴兴地去了舞会,在舞会上认识了王子。最后她就和王子一起在城堡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体会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灰姑娘》读后感7

灰姑娘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心中要有理想,要有爱心,对生活充满希望。那么幸福生活就会来临。上天对每个人是公平的。灰姑娘并没有因为境遇而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多少人会因为境遇而沉沦,没有了任何勇气去追求了。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在逆境中也要坚强快乐活着。

《灰姑娘》读后感8

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正坐在阳台,津津有味的看起书来。

越看越精彩,越快越好玩,接着我就入了迷。我仿佛走进了《灰姑娘》的世界看见了她和王子那快乐的'一幕,我又羡慕又嫉妒,一个贫穷、善良的人,一转眼就和王子成了夫妻,变成了公主。这真是好人有好报,那些可恶的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真为她感到高兴。

《灰姑娘》读后感9

我读了《格林童话》这本书,书中有一个《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的'妈妈死后,他的爸爸给她娶了一个后妈,后妈有两个女儿,她们虽然很美丽,但心却很坏。灰姑娘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她美丽可爱,心地善良。

读了这个故事后,使我懂得了,人不能看外表,还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心美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帮助。我们遇到困难都要自己克服,学习也一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灰姑娘》读后感10

我读了灰姑一娘一,尽管继母不让灰姑一娘一参加舞会,但灰姑一娘一没有放弃机会,最终成了王子的新一娘一,使我明白做一件事不要放弃,因为你尝试很多次,总有成功的.,灰姑一娘一继母不让他去参加舞会,但她不放弃,最终取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灰姑娘》读后感11

我读完四库全书中的`灰姑娘之后,知道了美丽善良的灰姑娘终于成了王后,而那个继母及两个狠心霸道的女儿最终得到了惩罚。

我们一定要像灰姑娘学习,学习她勤劳善良,做任何事情不要灰心,要有信心,一定能行,都会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灰姑娘》读后感12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灰姑娘的故事。从前,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因为母亲早逝,所以经常遭到两个姐姐和继母的欺负。但最终因为一场舞会,与王子邂逅,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不要像继母和那两个姐姐一样,小心眼,嫉妒心强,否则,只会害了自己。

《灰姑娘》读后感13

前几天,我再次读了《灰姑娘》的童话故事书,感触颇深。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从前,有一个善良的'女孩,她的继母是一个心肠狠毒的女人,她还带来两个姐姐常常欺负她,晚上让她睡在炉灰里,所以她总是满身灰尘,大家都叫她“灰姑娘”。在一次舞会上,灰姑娘得到了王子的喜爱,经过很多的折磨,最终,王子和灰姑娘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向灰姑娘学习,做一个善良、勤劳的人。只要不灰心,不放弃,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灰姑娘》读后感14

这个故事讲诉的一个叫灰姑娘的故事,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叫灰姑娘的女孩妈妈去世了,她爸爸又娶了一个后妈,这个后妈对她很不好每天叫她去厨房干活,有一次一个王子请全国女孩子去跳舞,她的俩个姐姐参加了,灰姑娘的后妈不同意让她去她很伤心,有两只小鸟帮她参加了舞会她和王子跳的很开心,夜深了灰姑娘该回家了王子很舍不得她走,当她要走的时候丢下了一只舞鞋,王子拿着舞鞋就到处寻找能穿上这只舞鞋的女孩子,灰姑娘穿上这只舞鞋正好合适,王子也认出了灰姑娘就是他要找的人。于是王子就带着他的新娘回到王宫去了。

看了这个故事已后我懂得了,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

《灰姑娘》读后感15

我在<格林童话>里看到一篇 感人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做灰姑娘。

故事里的.灰姑娘非常善良,非常懂事,有说不完的好······这个故事教会了我做人要有善良的心,不能贪得无厌,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这样终究会被人们发现的。

下载《舞会以后的灰姑娘》的优秀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舞会以后的灰姑娘》的优秀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灰姑娘读后感

    灰姑娘读后感 灰姑娘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格林童话》,其中的《灰姑娘》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灰姑娘》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位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她有一位恶毒的继母......

    灰姑娘读后感

    灰姑娘读后感 灰姑娘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灰姑娘》。这本书讲述了灰姑娘的母亲去世了,她的父亲娶了个后母。那个后母外表虽然美丽,但心眼狠毒,她还带来了两个丑姐姐......

    《灰姑娘》读后感

    《灰姑娘》读后感 假期里,我在妈妈的陪同下,一起阅读《格林童话》,其中有一篇“灰姑娘”的故事看了之后,让我感触很深。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她的妈妈死去了,父亲......

    《灰姑娘》读后感

    天,我读完了《灰姑娘》这本书,文中的灰姑娘让我流下了同情的泪水。我希望她能到我家来做客,那时,我要把最好吃的东西给她吃,把最好玩的玩具送给她玩,吧最美丽的衣服送给她穿。和她......

    灰姑娘读后感

    灰姑娘读后感 灰姑娘读后感1 最近,我看了一本《灰姑娘》的公主故事书,这个故事主要是讲了一个名叫仙蒂的女孩,从普通女孩到被继母压迫,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用她的勇敢和善良,引来了......

    《灰姑娘》读后感

    《灰姑娘》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的故事书,其中《格林童话》是我最喜爱的一本。走进《格林童话》,我认识了一个个童话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善良,看到了友......

    《灰姑娘》读后感

    读《灰姑娘》有感 看完灰姑娘这个故事,我觉得灰姑娘既美丽心眼又好,而她的俩姐姐虽然外表也很漂亮,可心眼跟继母一样坏。 她们扒下灰姑娘的衣服和鞋,只给她一件灰色的旧褂子,和一......

    《灰姑娘》读后感

    《灰姑娘》读后感 《灰姑娘》读后感1 “啊……”一阵阵响亮的哭声传来,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就降临在了这个世界上,她叫爱拉。爱拉一出生就得到仙女的一份恐怖礼物——服从,对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