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苹果》的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2:1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苹果》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苹果》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分苹果》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分苹果》认识“平均分”这一重要知识点时,除呈现出学生熟悉的各种情境,并大量运用实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师生与生生互动中,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启迪,学会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分的过程,学习效果良好。

教师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在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学生自然就认为他们学习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学生个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在活动中通过分东西体验到什么叫“平均分”,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做数学”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

3、以学生为主,提倡课堂活动的开放性,学新的知识和基本练习都融合到活动和游戏中去,使学生学得愉快,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运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创设的生活情境之中,又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地增强教学的效果。

第二篇:《分苹果》教学反思

《分苹果》教学反思1

在开学之初,我在本学期第一课《分苹果》的教学,非常荣幸能够得到主任的聆听和指导。各位领导给我的教学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也为我这学期的教学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如下的反思:

1、教学目标方面。我在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时出现了偏差。本节课是在借助分物活动,回顾与理解除法的意义、算理的。再结合分物活动理解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意思、除法竖式形式这方面,而忽略算理的理解。导致课堂上,前面学生的列表法、数线图法、口诀计算法我一带而过,没有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的共性是让学生体会18里有3个6,教材这部分的安排是让学生通过用这几种方法的`计算理解除法计算的算理,而我没有理解教材这部分的安排用意。学生课堂上在算法多样化环节提出了圈一圈、分一分的方法,我更没有借此机会分一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算理,在除法竖式的教学时,就可以结合分一分的活动讲解除法竖式,学生也能容易理解除法竖式的意思了。因此,我以后的计算教学要注重学生对除法算理的理解,备课时也要理解教材的安排用意,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

2、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不简洁、准确,以后我要注意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使我的教学语言表达精炼准确。

3、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没有放手让学生多说、多表达。

今后努力的方向:

1、课前谈话。对于有人听课时,学生易产生紧张心理,课堂上不敢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现象,课前谈话可以使学生心情放松、精神集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要从平时练习课前谈话,使学生能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读教材:(1)情景,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有实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多读、细读教材、向同组老师请教的方法理解教材的安排意图,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计算课中,注重算理的渗透。

3、我以后要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达简洁、有效。与学生的交流语气要平和、亲切。

4、我在以后的备课中,要重视教学问题设计,使自己的教学问题要精练、准确。

《分苹果》教学反思2

本节课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的起始课《分苹果》。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的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接触到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和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所以学生能过根据所学,运用数学信息,提出有关于除法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启下的是,本节课所学习的除法的竖式计算,为学生将来学习更为复杂的除法打下基础。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分物过程,在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的基础上学习竖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这也是启下的重要一环。

成功之处:

1、在上课的起始跟着学生一起复习除法的意义,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除法各个部分的名称,为新授课做准备。

2、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根据自己选出的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有关于除法的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释如何解决除法问题,并引导学生说一说,摆一摆。

不足之处:

1、在介绍除法竖式时,没有结合除法的意义来解释,只是单纯的引导学生观察,横式与竖式中被除数、除号、除数和商之间的对应关系。

2、没有介绍清楚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

3、没有设置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摆一摆,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认真专研教材,把握教材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本节课需要着重把圆圈2中所提炼出来的除法的意义,运用到圆圈3讲除法竖式中去,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除法竖式的书写,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2、需学习提问的技巧,争取做到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能马上明白老师的用意。

3、在备课时,要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上,设置对学生学习该知识有帮助的操作活动。

《分苹果》教学反思3

在课程一开始,我创设了吃苹果、数苹果、分苹果的情镜导入新课,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除法的意义,强调平均分,使得学生对除法的意义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

教学中,通过分苹果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具体含义。首先我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算式,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口诀已经能够直接在算式上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分活动,并且列举了四种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苹果,并且把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印象。但这节课也存在不足,在介绍除法竖式时没有介绍清楚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很多时候都是我先讲学生动手操作在后,我应该留机会给学生上去讲。

《分苹果》教学反思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二、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 、15个梨 、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三、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教:那你们喜欢什么水果呢?

教:那么多,,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 (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幼:好看。

教:想要吗?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 (1、2、3、4、5、6、...)

教:小朋友有多少苹果个呀?谁来回答。

教:恩,对了,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 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

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分苹果》教学反思5

《分苹果》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是除法算式的竖式计算,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除法的竖式计算。“他们到底想知道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课堂上先让学生预习了一下,让他们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们提出了以下问题:

1、一横一撇那是什么呢?是除号吗?

2、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排竖式时都是在两个数的前面写上+、-,除法怎么不是像它们这样子写上÷呢?

3、这个竖式,上面不是有了20吗,为什么20的下面还要有一个20?

4、这个竖式,上面的4加上0再加0最后怎么不是4而是0?

5、我发现4是写在0的上面,它一定要写在那里吗?

6、如果是0减0等于0,那2减2也是0,怎么只写了一个0?

7、5是写在那撇的旁边,我觉得它也可以写在4的的上面啊。

8、结果是0,我觉得干脆就不用写了。

反思:

1、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个新的知识点,平时教师讲授了一遍又一遍,也自认为讲得够透彻了,该交待的该提醒的也都有了,学生也似乎在自身形成概念了,基本上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为什么有些学生做题时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我想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并不清楚学生把我们所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吗,他们到底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学习通过预习,自觉地对课本提供的信息进行独立选择、吸收、存储等处理,这时让他们自主提出问题,这就是他们不明白的问题。把存在的'问题给解决了,不就化解了本课的难点了吗?

这些问题,其中有的没有多大的思考价值,但只要是敢问的学生,我都表扬了他。学生敢提问题了,还要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于是平时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引导他们什么是好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培养学生用心体验数学。

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恍然大悟了,不仅他们知道怎样做了,而且学生也懂得怎样做好,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得到较好地提高。

三、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共同提升对真知的理解与认识。

四、困惑的问题。

课堂上学生会提很多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教师都要一一回答吗?如果回答了,就影响了课程的继续进行;如果有些问题没有回答,是否又影响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怎能样处理较好?

《分苹果》教学反思6

前两天听了许老师和武校长同上一节《分苹果》一课,感受颇多,反思如下:

许老师:

许老师真是像武校长说的那样就像一个小魔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用心用情来上课,这真是我要学习的。许老师在开始时运用了猜书签进入导入,这样的设计和后面进行十的分法是不是有些相同呢?在进行同桌互相分的时候因为孩子小,我想必须应该给孩子一个要求,让他们按着要求去做,这样我想就感觉在同桌合作时不乱了。再一个,在学生看图去列加法和减法算式,我的想法是,如果让他们看图去让学生同时列出两道加法,两道减法去发散他们的思维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后面的哑剧游戏我特别喜欢,就像在网上教研所说的那样,这是一种由无声到有声的一个过程,再有猜电话号码这个游戏其实就是让学生更好的去运用十的加减法,我觉得学生很感兴趣。这两天我在上课的时候也用上了这个游戏效果不错,在这里感谢许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许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很到位。

武校长:

课前谈话部分特别吸引我,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不能很好的全身心的听课,通过这部分的小儿歌,孩子能在心里上有一种好好上课这么一种愿望。同时也给了学生上课时的.要求。

在数的过程我认为这部分设计的很巧妙,不仅让学生为我们服务,而且还让学生知道了我现在是9个还差1个是10个,我现在是11个,再给教师1个就是10个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的过程。在整理算式这个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看图能列出两加两减,这样把加减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由于那天学生要上提高班后面的内容没有听到感觉很遗憾。

再一次感谢武校长和许老师给我这么多值得学习的好方法。

《分苹果》教学反思7

本课是有关10的加,减法的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学时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他们的数感。因此,为了能使这节课更加生动和富有真实情境感,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件,通过让学生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的情境导入,然后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自己动手分一分;学生交流分的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要使自己分的方法最多,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应该怎样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有序的'分苹果的方法中思考,得出10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要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们在设计时,先由老师扶着写出两组10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接着让学生自己写出其余的几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然后汇报,教师板书。最后让学生读算式,读10的组成,做练习的第1,2题,使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但是,由于自己在让学生分苹果时,反复重复了分的过程以及将组成和算式分开来完成,耽误了时间,后面的练习未能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将知识融为一体,按知识体系创新地设计教学环节;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游戏性,生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苹果》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比较枯燥,但是我加入了玩手指游戏,以及很有意思的flash,增加了很浓的趣味性。但是遗憾也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时间展示出来。由于前面的小组活动以及小组汇报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而恰好后面的内容才是整节课出彩的地方。难过!

今天是教学开放日,很多家长都有来听课,学生的反映都很好,思维很活跃,思考问题都很积极,回答问题很踊跃,连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都很积极,让我很想尽情的让他们说,让他们尽情的展现自己。但是同时也意味着我被学生领着走了,整节课学习的内容很少,节奏不紧凑。

反思这节课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在小组活动中应减少一半的时间,在之后的汇报中应该点到为止,而不是让学生永无止境似的发现。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后面的练习,毕竟那里才是这节课的亮点。以后要注意这个问题。

提个疑问:10分成两堆。能不能分成0和10?

《分苹果》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活动操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平均分成几份;平均每几个为一份,《分苹果》教学反思。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学生们熟悉的卡通人物“巧虎”的生日派对为情景创设出分苹果的数学难题,教学反思《分苹果》教学反思》。为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按“份数”分,第二、三个活动是按“每几个为一份”分,活动以学生画一画的方式进行,大部分学生们都能准确的用画图的方式分12个苹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应用了多种多媒体手段:录音、动画等,效果甚好。

不足之处:

1.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2.“平均分”意义的渗透度不够。

3.总结平均分的两种意义时应结合PPT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分苹果》教学反思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学具准备

苹果图片、小棒、挂图、写着题目的小黑板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出示小熊的挂图,师:今天,小熊过生日想请小动物们吃苹果,(出示苹果图片12个)小朋友们快来帮小熊分苹果吧!

(二)、操作探索,体会新知

一、出示小黑板:小熊准备了四个盘子,想想平均每个盘子能放几个?

1、学生独立思考。

2、利用学具分一分,并汇报结果。

二、出示小黑板;

1、如果准备了三个盘子呢?

2、如果准备了六个盘子呢?

3、如果准备了二个盘子呢?

4、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上问题,并进行解答、交流方法。

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师生共同订正。

三、交流探索

师:从帮小熊分苹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分的过程中你是否有比较快的方法?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方法。

{对于知识可以进行一定的概括,让学生更一目了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更轻松,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动手尝试,巩固新知

一、个人尝试(第34页的“试一试”第1题)

1、学生看题,说题意。

2、利用学具分一分,独立动手实践。

3、交流订正。

二、进一步深会(第35页的.“试一试”第2题)

1、学生看题,请个别学生说题意,并请个别学生尝试分析题目。

2、不用学具,直接完成练习。

3、师适当引导,学生间交流好的练习方法。

三、尝试探索(第35页的“试一试”第3题)

1、学生看题,说说题意。

2、小组合作:编一题简单的应用题。

3、小组展示应用题,集体修正,给予及时的评价(不要磨灭学生的那份热情)

4、独立完成应用题,集体交流。

四、灵活伸缩(第35页的“试一试”第4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有多少名学生?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列式计算)

2、与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思考:还可以怎么排?

3、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一、小结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结果每份同样多。

二、延伸

数一数本班的同学一共有几个,除了我们现在的这种排法,还可以怎么排?

《分苹果》教学反思

《分苹果》这节课主要通过“小熊过生日”这一情境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发展他们的数感。我从学生所熟悉的和喜欢的事例(过生日)出发,设计了一个小熊过生日的情境,创设了12个苹果怎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的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们亲自去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动手操作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分小圆片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清晰的表象,为后面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不同,因此为了能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学习和表现的机会,我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给学生留有足够完成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对于班上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新课程改革中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整个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个个参与,真正“活动”了起来,而且有收有放,收放有序,使整个课堂活而不乱。从而使学生感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玩数学、体验数学”。另外我还在整堂课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种“小动物的游戏”,带出了多种有效的练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饶有兴趣中逐步提高计算技能,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节课学生有比较明显的进步和发展,表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可以摆脱学具操作,应用乘法口诀进行平均分了。

《分苹果》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

2、学具: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7、试一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师强调书写竖式的顺序,完成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

18÷2= 63÷9=

三、学中做

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很多好东西,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里最大能填几?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 64÷8= 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 书 设 计:

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3、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

《分苹果》教学反思11

在教学《分苹果》认识“平均分”这一重要知识点时,除呈现出学生熟悉的各种情境,并大量运用实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师生与生生互动中,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启迪,学会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分的过程,学习效果良好。

教师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在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学生自然就认为他们学习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学生个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在活动中通过分东西体验到什么叫“平均分”,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做数学”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

3、以学生为主,提倡课堂活动的开放性,学新的知识和基本练习都融合到活动和游戏中去,使学生学得愉快,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运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创设的生活情境之中,又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地增强教学的效果。

《分苹果》教学反思12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分苹果这节课时,我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进行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创设了多个数学情境,课堂气氛活跃,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中的情境创设,其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开始的帮智慧老人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个?拓展为12个苹果,每2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再拓展为如何将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

其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在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两种平均分的形式。同时,既要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也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时你是怎么想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最后,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讨论怎样给24名学生排队,有几种排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排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让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倾听同学间的不同分法;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意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我在课堂中,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小组能力、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小组交流的设计应明确、具体等。

《分苹果》教学反思13

《分苹果》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我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1、故事情境法;2、激励法;3、多媒体辅助法;4、开放式教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从学生所熟悉的和喜欢的事例(过生日)出发,设计了一个小熊过生日的`情境,创设了12个苹果怎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的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们亲自去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动手操作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分小圆片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清晰的表象,为后面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不同,因此为了能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学习和表现的机会,我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给学生留有足够完成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对于班上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整个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个个参与,真正“活动”了起来,而且有收有放,收放有序,使整个课堂活而不乱。从而使学生感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玩数学、体验数学”。这节课学生有比较明显的进步和发展。

《分苹果》教学反思14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 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分苹果》教学反思15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设计以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理念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小狗分苹果为学生积累对10的加减法的感性认识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要,让学生将每次的分配过程用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引入10的各种分配方法。接下来通过练一练中连一连以及口算进一步巩固掌握10的加减法。爬台阶、说一说,填一填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开阔思维自主探索,结合教师的.引导,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对运算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及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儿童。他们对新知识有很高的学习兴

趣和热情,但年龄小,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设计不同层次教学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章节前几节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已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加法的交换律,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定的运算思维方法,教学时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 在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 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 发展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能力。

教学流程示意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师生合作分苹果。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将出示10个实物苹果,与学生一起分苹果,要求是把10个苹果分成两份,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将与学生一起列出算式.这部分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10的组成以及有关10的加减法.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轻松一刻”活动.活动之一:拍手游戏,教师用手指出示数字后,学生用手指回应教师,手指之和是10。活动之二:“找朋友”学生手中拿樱桃卡片,寻找另一位拿樱桃卡片的同学,樱桃数量之和是10。通过“轻松一刻”使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带领学生完成书中的练习题。

第五环节:猜电话号码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带有计算题的卡片,小组合作完成后,得数排列起来就是老师的电话号码,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这一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过程

第三篇:分苹果教学反思

《分苹果》教学反思

1、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分苹果”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创设了多个数学情境,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为媒介,缩短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认识之间的距离。本课中的情境创设,其素材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从开始的帮智慧老人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个?拓展为12个苹果,每2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再拓展为如何将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研究、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两种“平均分”的形式。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探究怎样给24名学生排队,有几种排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排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还算融洽。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在课堂中,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小组小组能力、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小组合作的组织和任务交待应明确、具体等。

第四篇:分苹果教学反思

《分苹果》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要还原于生活,本节课我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使学生体会道了平均分的两种分法:一是指导平均分成几份,问每份分到几个;二是知道按几个来分,问能分成几份。教学中,教师很注意发现学生中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答案。

通过第4题变式练习“还可以怎么分组”,把24名同学平均分成4队;把24名同学,每3个人站一排;把24名同学,每4个人站一排。有个别同学甚至想到了分成12个组和一人就分一组,这些已经超出了学生目前的知识基础,却又在情理之中。这也体现出学生的平均分的体质“同样多”理解地深入骨髓。

第五篇:分苹果教学反思

分苹果教学反思

分苹果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 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分苹果教学反思2

1、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分苹果”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创设了多个数学情境,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为媒介,缩短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认识之间的距离。本课中的情境创设,其素材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从开始的'帮智慧老人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个?拓展为12个苹果,每2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再拓展为如何将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研究、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两种“平均分”的形式。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探究怎样给24名学生排队,有几种排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排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还算融洽。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在课堂中,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小组小组能力、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小组合作的组织和任务交待应明确、具体等。

分苹果教学反思3

在开学之初,我在本学期第一课《分苹果》的教学,非常荣幸能够得到主任的聆听和指导。各位领导给我的教学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也为我这学期的教学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如下的反思:

1、教学目标方面。我在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时出现了偏差。本节课是在借助分物活动,回顾与理解除法的意义、算理的。再结合分物活动理解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意思、除法竖式形式这方面,而忽略算理的理解。导致课堂上,前面学生的列表法、数线图法、口诀计算法我一带而过,没有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的共性是让学生体会18里有3个6,教材这部分的安排是让学生通过用这几种方法的计算理解除法计算的算理,而我没有理解教材这部分的安排用意。学生课堂上在算法多样化环节提出了圈一圈、分一分的方法,我更没有借此机会分一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算理,在除法竖式的教学时,就可以结合分一分的活动讲解除法竖式,学生也能容易理解除法竖式的意思了。因此,我以后的计算教学要注重学生对除法算理的'理解,备课时也要理解教材的安排用意,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

2、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不简洁、准确,以后我要注意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使我的教学语言表达精炼准确。

3、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没有放手让学生多说、多表达。

今后努力的方向:

1、课前谈话。对于有人听课时,学生易产生紧张心理,课堂上不敢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现象,课前谈话可以使学生心情放松、精神集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要从平时练习课前谈话,使学生能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读教材:(1)情景,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有实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多读、细读教材、向同组老师请教的方法理解教材的安排意图,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计算课中,注重算理的渗透。

3、我以后要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达简洁、有效。与学生的交流语气要平和、亲切。

4、我在以后的备课中,要重视教学问题设计,使自己的教学问题要精练、准确。

分苹果教学反思4

前两天听了许老师和武校长同上一节《分苹果》一课,感受颇多,反思如下:

许老师:

许老师真是像武校长说的那样就像一个小魔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用心用情来上课,这真是我要学习的。许老师在开始时运用了猜书签进入导入,这样的设计和后面进行十的分法是不是有些相同呢?在进行同桌互相分的时候因为孩子小,我想必须应该给孩子一个要求,让他们按着要求去做,这样我想就感觉在同桌合作时不乱了。再一个,在学生看图去列加法和减法算式,我的想法是,如果让他们看图去让学生同时列出两道加法,两道减法去发散他们的思维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后面的哑剧游戏我特别喜欢,就像在网上教研所说的那样,这是一种由无声到有声的`一个过程,再有猜电话号码这个游戏其实就是让学生更好的去运用十的加减法,我觉得学生很感兴趣。这两天我在上课的时候也用上了这个游戏效果不错,在这里感谢许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许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很到位。

武校长:

课前谈话部分特别吸引我,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不能很好的全身心的听课,通过这部分的小儿歌,孩子能在心里上有一种好好上课这么一种愿望。同时也给了学生上课时的要求。

在数的过程我认为这部分设计的很巧妙,不仅让学生为我们服务,而且还让学生知道了我现在是9个还差1个是10个,我现在是11个,再给教师1个就是10个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的过程。在整理算式这个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看图能列出两加两减,这样把加减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由于那天学生要上提高班后面的内容没有听到感觉很遗憾。

再一次感谢武校长和许老师给我这么多值得学习的好方法。

分苹果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活动操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平均分成几份;平均每几个为一份,《分苹果》教学反思。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学生们熟悉的.卡通人物“巧虎”的生日派对为情景创设出分苹果的数学难题,教学反思《分苹果》教学反思》。为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按“份数”分,第二、三个活动是按“每几个为一份”分,活动以学生画一画的方式进行,大部分学生们都能准确的用画图的方式分12个苹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应用了多种多媒体手段:录音、动画等,效果甚好。

不足之处:

1.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2.“平均分”意义的渗透度不够。

3.总结平均分的两种意义时应结合PPT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分苹果教学反思6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设计以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理念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小狗分苹果为学生积累对10的加减法的感性认识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要,让学生将每次的分配过程用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引入10的各种分配方法。接下来通过练一练中连一连以及口算进一步巩固掌握10的加减法。爬台阶、说一说,填一填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开阔思维自主探索,结合教师的引导,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对运算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及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儿童。他们对新知识有很高的学习兴

趣和热情,但年龄小,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设计不同层次教学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章节前几节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已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加法的交换律,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定的'运算思维方法,教学时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 在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 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 发展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能力。

教学流程示意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师生合作分苹果。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将出示10个实物苹果,与学生一起分苹果,要求是把10个苹果分成两份,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将与学生一起列出算式.这部分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10的组成以及有关10的加减法.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轻松一刻”活动.活动之一:拍手游戏,教师用手指出示数字后,学生用手指回应教师,手指之和是10。活动之二:“找朋友”学生手中拿樱桃卡片,寻找另一位拿樱桃卡片的同学,樱桃数量之和是10。通过“轻松一刻”使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带领学生完成书中的练习题。

第五环节:猜电话号码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带有计算题的卡片,小组合作完成后,得数排列起来就是老师的电话号码,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这一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过程

分苹果教学反思7

在教学《分苹果》认识“平均分”这一重要知识点时,除呈现出学生熟悉的各种情境,并大量运用实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师生与生生互动中,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启迪,学会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分的过程,学习效果良好。

教师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在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学生自然就认为他们学习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学生个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在活动中通过分东西体验到什么叫“平均分”,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做数学”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

3、以学生为主,提倡课堂活动的开放性,学新的知识和基本练习都融合到活动和游戏中去,使学生学得愉快,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运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创设的生活情境之中,又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地增强教学的效果。

分苹果教学反思8

一、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个新的知识点,平时教师讲授了一遍又一遍,也自认为讲得够透彻了,该交待的该提醒的也都有了,学生也似乎在自身形成概念了,基本上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为什么有些学生做题时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我想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并不清楚学生把我们所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吗,他们到底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学习通过预习,自觉地对课本提供的信息进行独立选择、吸收、存储等处理,这时让他们自主提出问题,这就是他们不明白的.问题 这些问题,其中有的没有多大的思考价值,但只要是敢问的学生,都应该表扬他。学生敢提问题了,还要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于是平时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引导他们什么是好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培养学生用心体验数学。 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恍然大悟了,不仅他们知道怎样做了,而且学生也懂得怎样做好,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得到较好地提高。

三、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共同提升对真知的理解与认识。

分苹果教学反思9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分苹果这节课时,我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进行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创设了多个数学情境,课堂气氛活跃,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中的情境创设,其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开始的帮智慧老人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个?拓展为12个苹果,每2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再拓展为如何将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

其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在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两种平均分的形式。同时,既要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也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时你是怎么想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最后,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讨论怎样给24名学生排队,有几种排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排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让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倾听同学间的不同分法;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意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我在课堂中,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小组能力、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小组交流的设计应明确、具体等。

分苹果教学反思10

本课是有关10的加,减法的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学时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他们的数感。因此,为了能使这节课更加生动和富有真实情境感,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件,通过让学生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的情境导入,然后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自己动手分一分;学生交流分的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要使自己分的方法最多,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应该怎样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有序的分苹果的方法中思考,得出10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要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们在设计时,先由老师扶着写出两组10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接着让学生自己写出其余的几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然后汇报,教师板书。最后让学生读算式,读10的组成,做练习的第1,2题,使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但是,由于自己在让学生分苹果时,反复重复了分的过程以及将组成和算式分开来完成,耽误了时间,后面的练习未能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将知识融为一体,按知识体系创新地设计教学环节;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游戏性,生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苹果》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比较枯燥,但是我加入了玩手指游戏,以及很有意思的flash,增加了很浓的趣味性。但是遗憾也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时间展示出来。由于前面的小组活动以及小组汇报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而恰好后面的内容才是整节课出彩的`地方。难过!

今天是教学开放日,很多家长都有来听课,学生的反映都很好,思维很活跃,思考问题都很积极,回答问题很踊跃,连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都很积极,让我很想尽情的让他们说,让他们尽情的展现自己。但是同时也意味着我被学生领着走了,整节课学习的内容很少,节奏不紧凑。

反思这节课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在小组活动中应减少一半的时间,在之后的汇报中应该点到为止,而不是让学生永无止境似的发现。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后面的练习,毕竟那里才是这节课的亮点。以后要注意这个问题。

提个疑问:10分成两堆。能不能分成0和10?

分苹果教学反思11

年级数学下册的第2页《分苹果》,这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动手操作必须和算式相结合,两者脱节是我们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怎样进行有效结合呢?教学中,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我首先让学生分一分,在列竖式时知道每一步的含义,一边列竖式,一边演示,用语言唤起学生的'回忆:20表示要分的20个苹果,5表示每盘放5个,商4表示分的结果是放了4盘,验证一下,每盘5个放了4盘,一共是多少,4和5的乘积是20,写在苹果总数的下面,相减得0,表示全部分完了。

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

分苹果教学反思12

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要还原于生活,本节课我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使学生体会道了平均分的两种分法:一是指导平均分成几份,问每份分到几个;二是知道按几个来分,问能分成几份。教学中,教师很注意发现学生中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答案。

通过第4题变式练习“还可以怎么分组”,把24名同学平均分成4队;把24名同学,每3个人站一排;把24名同学,每4个人站一排。有个别同学甚至想到了分成12个组和一人就分一组,这些已经超出了学生目前的知识基础,却又在情理之中。这也体现出学生的.平均分的体质“同样多”理解地深入骨髓。

分苹果教学反思1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分苹果》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由于一(5)班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聪明好奇,善于表达,乐意合作,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具和课件,通过让学生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的情境导入,然后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在有序的分苹果的方法中思考、得出10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因为学具是在课前用纸包住下发的,学生感觉它很神秘,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就迫不及待地想打开包装。当形象的'小苹果卡片捧在手里的时候,学生感到很兴奋,自然而然地就分起了苹果,学习兴趣异常浓厚。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较强的学习兴趣,加上原有的计算基础,便能自己攻破学习难点了。

二、动手合作,发展思维。

本节课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比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做到动而不乱。新课标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多种分苹果的形式,从而探索出10的几种不同分成。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合作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还算融洽。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我比较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领悟加减法算理。我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巧换方式,固化学习。

本节课我注重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动好玩,喜欢易上口的歌谣及短时记忆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在乐中学,边拍掌边唱10字歌,既强化10以内的加减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每张小脸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四、练习跟进,画龙点睛。

教学中我通过考反应、巧应用、我能行等专题练习跟进学生的学习,达到学习效益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动手操作10的分成后,让学生口头表达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在学习10的组成歌谣后,让学生与我合作,我说出一个数字,要求学生立刻说出凑成十的另一个数字。接着完成水果拼盘、小狗爬梯、看图列式等问题,练习层层递进,课件图新颖有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了学习。总之,我在课堂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再丰富些,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我将继续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分苹果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3.通过开放、发散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表达、思考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分东西的方法多样性,且有不同的策略,培养数感。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A老师巡视,指导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1.出示做操图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34页的试一试。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教后随记

这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比较枯燥,但是我加入了玩手指游戏,以及很有意思的flash,增加了很浓的趣味性。但是遗憾也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时间展示出来。由于前面的小组活动以及小组汇报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而恰好后面的内容才是整节课出彩的地方。难过!

分苹果教学反思15

《分苹果》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是除法算式的竖式计算,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除法的竖式计算。“他们到底想知道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课堂上先让学生预习了一下,让他们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们提出了以下问题:

1、一横一撇那是什么呢?是除号吗?

2、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排竖式时都是在两个数的前面写上+、-,除法怎么不是像它们这样子写上÷呢?

3、这个竖式,上面不是有了20吗,为什么20的下面还要有一个20?

4、这个竖式,上面的4加上0再加0最后怎么不是4而是0?

5、我发现4是写在0的上面,它一定要写在那里吗?

6、如果是0减0等于0,那2减2也是0,怎么只写了一个0?

7、5是写在那撇的旁边,我觉得它也可以写在4的的上面啊。

8、结果是0,我觉得干脆就不用写了。

反思:

一、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个新的知识点,平时教师讲授了一遍又一遍,也自认为讲得够透彻了,该交待的该提醒的也都有了,学生也似乎在自身形成概念了,基本上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为什么有些学生做题时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我想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并不清楚学生把我们所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吗,他们到底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学习通过预习,自觉地对课本提供的信息进行独立选择、吸收、存储等处理,这时让他们自主提出问题,这就是他们不明白的问题。把存在的问题给解决了,不就化解了本课的难点了吗?

这些问题,其中有的没有多大的思考价值,但只要是敢问的学生,我都表扬了他。学生敢提问题了,还要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于是平时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引导他们什么是好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培养学生用心体验数学。

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恍然大悟了,不仅他们知道怎样做了,而且学生也懂得怎样做好,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得到较好地提高。

三、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共同提升对真知的理解与认识。

四、困惑的问题。

课堂上学生会提很多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教师都要一一回答吗?如果回答了,就影响了课程的继续进行;如果有些问题没有回答,是否又影响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怎能样处理较好?

下载《分苹果》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苹果》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苹果》教学反思

    《分苹果》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

    分苹果教学反思

    《分苹果》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是除法算式的竖式计算,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除法的竖式计算。“他们到底想知道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课堂上先让学生预习了一下,让他们把遇到的......

    《分苹果》反思

    《分苹果》反思 教学内容:分苹果(数学课本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种初步理解得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善于......

    《分苹果》教学设计

    《分苹果》教学设计 详细介绍:(教科书第34页到第3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

    《分苹果》教学设计

    分苹果(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在经历丰富的分物活动后,已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口算方法。教学目标: 1、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

    分苹果教学设计

    《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

    《分苹果》教学设计

    《分苹果》教学设计 《分苹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2、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3、培......

    《分苹果》教学设计

    《分苹果》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北师版第一册第三单元“分苹果”课本第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