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沉默的羔羊抒情散文
作为程序猿的一员,已经工作六年了,曾经以为这是多么圣神的职业,自信到可以改变世界,可是如今我却成了沉默的羔羊。我变得越来越沉默了,在办公室越来越少与同事交流,感觉大家都疲软的没有了活力,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每天重复性码代码和写文档,为了迎合客户越来越没了底线,加班成了常态。现在我们大多数都变成了没有感情的职业动物,只有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只有模仿和复制,却缺少生活阅历。每次下班看到千人窜动的人头涌入饭堂,再密集返回办公室,我都感觉我们的生活变得流水线化了,而很多人已经习惯了靠惯性推动着自己的生活往前走,他们成了埋头苦干的人,温顺的像绵羊。
我是个码农,时常莫名的感到悲伤,工作多年,我以为这样理性的工作会让我变得逻辑性强、目标明确、干练,可是生活中还是感性占据了主导位置,多愁善感、失落、敏感。忧伤时常闯进了我的思绪里,我感觉我做不到纯粹的理工男,愁绪会时不时扰乱我的工作。看着那些毫无人情味的一串串代码,偶尔会发呆,这些代码合成后的功能或许会有些绚烂表现,可是那个实现的人却失去感知外面的世界。每天就在一平米的座位上面对电脑屏幕操弄着一般人看不懂的语言,而真正与人沟通的语言却用的越来越少了,我感觉自己正在退化语言的能力。我渴望着交流,却深陷沉默,那是一场漫长无望的等待。
看着夜幕降临,突然觉得空空如也,或许白天工作过分用力而被掏空,又或许觉得这样的生活太过于沉默而被世界冷落。在道德的高压和欲望的旷野里自我冲突,几近荒诞。
第二篇:沉默的羔羊观后感
沉默的羔羊赏析
经典是毋庸置疑的,经典是经的起时间的考验的,经典更不会被人们的口舌之争而磨灭,他会逐渐突破地域与人种的差异,以完成其不朽的价值。
这部影片实属电影中的电影,经典中的经典。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沉默的羔羊 一提到心理学大家最熟悉的人莫过于弗洛伊德。提到弗洛伊德的话我们便会想起人格理论中的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指的是人们正意识到的想法,而我们在显示生活中大量的可再现信息构成了前意识。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则认为我们内心想法的主体位于无意识当中。这是无法接触的东西。理解无意识对行为,特别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就算是看着汉尼拔吃人脑也没有感觉害怕,只是有点儿恶心,浑身凉飕飕的 可是当看到他面对唾手可得的史达琳时的那种悲哀、犹豫、心痛,我却感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惧,虽然镜头极力在制造一种暧昧朦胧的感情,但正是因为这感情美好,所以当顿悟到它的渺茫时,心中的无奈和哀伤与各种说不清的情绪杂糅,转瞬竟变为了恐惧 他是汉尼拔
斯达林的干练、执着与勇敢,加上对过去生活的逃避,被朱迪福斯特完美的表现出来了,当然也就给人留下了至深的印象。面对与传说中食人魔的第一次见面,面对老谋深算的汉尼拔对自己人性的透彻分析,她在紧张与恐惧中颤抖着,却又极力表现出了一丝压力下爆发出的镇定与勇敢,并机智的去直面揭露和涉足对手人性上的弱点和心理上的病态。对峙中,汉尼拔看到的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眼神,也许隐约中感觉他所面对的是自己的身影,是另一个自己。
可以说,倘若斯达林在性格与心里上与汉尼拔没有共同点,那么汉尼拔就会不屑与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FBI,那么他们之间就不会产生如此令人胆寒而又怪异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友谊。双方在斗智中慢慢的探究对方的人性与心里,这同时也是两个性格怪异的人了解自己的唯一手段了。
面对阴险、深邃、睿智的眼神,面对善良、疑惑、稚嫩的眼神,我同时看到了一丝迷茫与矛盾,对人性理解上的茫然,对自己内心世界与离经叛道的行为的矛盾辩解,他们对自身性格的了解都是那么的缥缈,这也许就是两人吸引对方的共通点吧!
无论是汉尼拔还是斯达林,或是现实中的我们,所要面对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自己。汉尼拔选择了逃避,任邪恶一点一点侵蚀并扭曲自己的心灵,他需要一个和自己类似的人物,去加以观察并深思,以使自己脱离梦魇;斯达林选择了面对,在阳光的沐浴下走向正义,但他需要一个反例来解释并克服自己心中的不解与滋生的邪恶。
汉尼拔那深邃的眼神,优雅的言谈举止,让我感受到他绅士的外表下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时也对他内心世界产生无限的疑惑:他究竟在思考些什么?面对这样一个丧心病狂,却有着儒雅修养的医生,面对安东尼霍普金斯所诠释的这一角色,面对他用难以琢磨和形容的眼神打量并占有一个人所有外部特征时,我被他的演技和人物的魅力所吸引主了,不是百分的崇敬,而是万分的畏惧与惊叹!看着这样一个一身洁净囚服,背手娓娓而谈的心里医生,这一切对他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伪装了,然而那对世间的冷漠与对人性的批判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安详却都通过那一双清高、不屑中夹杂着残忍与愤世嫉俗的双眸所流露,散发出犀利的眼神,仿佛能看穿一切,令人望而生畏。一个演员的伟大与成功,不是
拥有华丽的外表、清凉的嗓音和魔鬼的身材,而是和其他人的媚俗相比,拥有无可置疑的震慑人心的内涵与自信去征服观众,我相信,霍普金斯做到了!
倘若没有朱迪福斯特和安东尼霍普金斯的精彩表演,我们无从欣赏这样精彩的电影并理解其真谛,更无法触动自己那久已冷漠的心灵。感谢他们对人物做出的如此深刻与细致的诠释,无论演员还是电影中的人物都会被我们铭记。
人应当有一种高贵品质,使他能够脱离他那个时代的激情,两位杰出的演员做到了,电影中善与恶的代表也做到了,希望我们也能够做到!这是一个老练的老鼠教年轻的小猫如何捉老鼠的故事。其中蕴含着美国式的幽默。利博士是个精神科医师,分析任何人的心理状态堪称一流,可以见微知著。同时他双是个吃人狂,结果被关押,他算是老鼠精。史丽丝是个想抓老鼠的新猫,她运用精老鼠的点拔,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其它老鼠(比尔)最终死在猫的手上。在破案过程中,猫有时很焦急,而精老鼠却很沉着。
警察为了捉一名杀人狂而不得不求助另一名杀人狂魔,具有强烈的荒诞与反讽意味。反观国内,执法人员依靠黑道维护秩序,强行拆迁,破案等等。
史丽丝出场,警言多少利用了美人计,前面八年时间,没有任何一个医师(男)攻破利,史丽丝由赵医生陪同,让利有一丝醋意。当史丽丝离开利,受到其它精神病人的攻击与嘲弄时,又激起利的嫉火中烧,作弄美女哪轮得上你们,客观上又拉近了两人感觉上的距离。当利通过与史丽丝交谈,了解了她心中有只糕羊在叫唤时,利获得了非常大的满足,这都有利于史丽丝能够得到利的帮助。利在美女面前也有一种卖弄的动机,也是史丽丝成功的因素。
利博士最后的结局:披着狼皮的羊,走进了羊群。
野牛比尔形象演绎了佛罗尹德人格理理论:超我:性变太,杀人;本我:在社会生活中还是人模人样的;自我。
史丽丝走进利博士的心灵之路是如此艰难。电影中一共有九道门,前六道是由赵医生陪同通过的,最后三道门由她自己走进去,意喻作为一个心理医师要走进一个人的心灵是如何艰难。面对仿佛能看透人心的聪明过人的利,史丽丝不寒而栗。利不仅不正面回答史的提问,反而分析起史来这儿的目的,不过最后还是提供了一个交了十年房租却无人居住的房子的线索。利不提出条件,要史讲出她最难忘的事,史救人心切,答应了利的要求。后来,史成了利不愿加害的可以信任和愿意帮助的人。在史的毕业典礼上,她接到了利的一个电话:“羔羊还在哀号吗?”
史丽丝也是个有心理疾患的人,她年幼时,警察父亲被歹徒杀害,母亲不久去世,不得以寄养在姨妈的牧场里。一天清晨,她听见被表兄屠宰的羊羔的惨叫,自己却没有能力救出羊羔,心里一直留下一个阴影。造成她经常在睡梦中惊醒、失眠和恐慌。这个心理疾患应该是利帮助治愈的。一是他们交谈中,史丽丝得到了喧泄与释放,二是经过紧张的追捕较量,终于破获了野牛杀人(类似屠宰羊羔)的疑案,救出了被囚禁的女议员女儿凯瑟琳,还了史丽丝心中的一个愿。
野牛比尔的精神病,是因为小时作为男孩曾被人殴打,幼小的心灵以为,不如是个小女孩,能够得到别人的保护,心理逐渐发生变化,影响了一个男孩的正常成长,认为只要变成女的就不会被人欺负了。但几家医院不为其作变性手术,结果发生臆想,剥女人的皮做衣服穿上,就以为自己是女人了,造成经常伤滥杀无辜。
史丽丝作为一个心理医师新手,面对利这样强大的对手(客观上的咨客),开展工作有相当的难度,此时如何降低阻抗是很重要的。那就不妨谦虚一下,直接说:你能否帮助我是关系到我能不能拿到毕业证。对方的卖弄心理与帮助女性的意向终于回馈史丽丝,事实上正是这样。当对方不接受你时,你放像姿态,你向他说点儿心里话,就可期待他也会向你打开心扉。
蝴蝶是变态的动物:卵、虫、肾、蛾。精神病态者有如蝴蝶一样。比尔希望自己像蛹一样变成女性以获得关爱。但比尔不知道,自己的变态不是复生而是死亡。
心理咨询师就是要经常赶往人们心灵的两极:最积极的和最消极的;最快乐的与最悲伤的;最光明的和最最阴暗的;最痛恨的和最热爱的,等等。
野牛比尔给人很多警示:经过危险成长的儿童,在年幼时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精神损伤和生理错乱,很多人是因为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成功而感到沮丧。我们国内目前正突出表现很多人不是通过正常渠道获得了成功,这是一定要刺激走正道的人们的。比尔并不天生就是杀人犯,他走到这个地步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关于电影片名《沉默的羔羊》:《圣经》中说,众生是羔羊,上帝是牧羊人。影片借用这一典故,告诉观众,羔羊不只是史,所有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都是羔羊。在沉默的背后,恐怖与危机无时不潜伏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善良无辜的人们在残暴肆虐之下,反抗无力,求助无门,长期像沉默的羔羊一样,无奈任人宰割与吞噬。
利博士是个心灵捕手。
第三篇:《沉默的羔羊》观后感
《沉默的羔羊》观后感 这次欧美电影赏析公选课看了很多经典的欧美电影,其中给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沉默的羔羊》。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只是一直不觉得这部电影能算是恐怖片,汉尼拔的那些杀人技巧优雅而且漂亮,阐述的是内心的过度饱满,这和那些家庭不幸人格分裂的白痴有很大区别的。
汉尼拔那深邃的眼神,优雅的言谈举止,让我感受到他绅士的外表下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时也对他内心世界产生无限的疑惑:他究竟在思考些什么?面对这样一个丧心病狂,却有着儒雅修养的医生,面对安东尼霍普金斯所诠释的这一角色,面对他用难以琢磨和形容的眼神打量并占有一个人所有外部特征时,我被他的演技和人物的魅力所吸引主了,不是百分的崇敬,而是万分的畏惧与惊叹!看着这样一个一身洁净囚服,背手娓娓而谈的心里医生,这一切对他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伪装了,然而那对世间的冷漠与对人性的批判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安详却都通过那一双清高、不屑中夹杂着残忍与愤世嫉俗的双眸所流露,散发出犀利的眼神,仿佛能看穿一切,令人望而生畏。
斯达林的干练、执着与勇敢,加上对过去生活的逃避,被朱迪福斯特完美的表现出来了,当然也就给人留下了至深的印象。面对与传说中食人魔的第一次见面,面对老谋深算的汉尼拔对自己人性的透彻分析,她在紧张与恐惧中颤抖着,却又极力表现出了一丝压力下爆发出的镇定与勇敢,并机智的去直面揭露和涉足对手人性上的弱点和心理上的病态。对峙中,汉尼拔看到的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眼神,也许隐约中感觉他所面对的是自己的身影,是另一个自己。双方在斗智中慢慢的探究对方的人性与心里,这同时也是两个性格怪异的人了解自己的唯一手段了。面对阴险、深邃、睿智的眼神,面对善良、疑惑、稚嫩的眼神,我同时看到了一丝迷茫与矛盾,对人性理解上的茫然,对自己内心世界与离经叛道的行为的矛盾辩解,他们对自身性格的了解都是那么的缥缈,这也许就是两人吸引对方的共通点吧!无论是汉尼拔还是斯达林,或是现实中的我们,所要面对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自己。汉尼拔选择了逃避,任邪恶一点一点侵蚀并扭曲自己的心灵,他需要一个和自己类似的人物,去加以观察并深思,以使自己脱离梦魇;斯达林选择了面对,在阳光的沐浴下走向正义,但他需要一个反例来解释并克服自己心中的不解与滋生的邪恶。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让我们从电影中体会到很多东西,那是我们生活中无法学到的,无法体会。这部真的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和体会。
第四篇:《沉默的羔羊》观后感
《沉默的羔羊》观后感
201130212398 王俊权
这周抽空看了一下《沉默的羔羊》,这部1991年上映的经典的心理电影,感慨颇多,没有太多商业电影的因素,所以也给了我们一些更多的思考。整部电影都是在一种神秘,压抑的气氛中进行的,从一开始到结束末尾,顺着剧情的发展,你也在揪心着,当然还有很大的惊悚情绪,那个年代影片所特有的古旧的色调,更加增加了心理上的压抑。影片中采用了大量的黑色背景,也使人感觉到一种恐惧。由于看的时候是一个人在宿舍静悄悄的,所以这种情绪也就更加强烈了。
影片中的Hannibal Lecter是一个心理医生,同时也是一个食人魔,被关在机关重重的监狱中,正是他的存在,才使得Clarice误打误撞地找到了杀人魔Bill的住处,最后将他击毙。这是Clarice和Lecter交换童年时候的经历才得以获取线索的。整部影片,Lecter都是十分的沉着冷静,感觉他做事情是很有分寸。第一次在监狱里面见到他,就感觉他和其他有精神病的人是不同的,他的监狱室十分的干净而且他的打扮也十分整洁,根本就不能把他和食人魔联系起来。也感觉到他内心不允许别人的窥测。杀人魔Bill是一个有异装癖的男性,把一些女性杀了之后,把皮剥下来制作成衣服自己穿,这种人往往是因为过去经受过大的刺激所导致今日的恶行,原来在以前他想要做变性手术但是却遭到拒绝,这样他便走上了不归路。
看完之后,终于明白人在很大的刺激之下,精神也收到影响,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某些刺激下,能够实现自我调节或者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摆脱影响,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心。
第五篇:《沉默的羔羊》观后感
《沉默的羔羊》观后感
031130217 张驰宇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经典的犯罪题材电影,被誉为最消耗脑细胞的十部电影之一,里面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颇为深入,看完之后总给人一种意犹未尽、荡气回肠的感觉。现在就借这部电影谈一下刑事案例分析课给我的收获吧。电影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刚刚受训结束被分配到联邦调查局工作的见习特工克丽丝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寻找并缉捕一名外号叫“野牛比尔”的变态杀人犯。已经有不少年轻女子死在了他手上,并被剥去了部分皮肤。为了了解凶犯的特殊心理,寻找出隐藏巧妙的凶手,克丽丝不得不去一所戒备森严的监狱访问一位曾经名噪一时的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
汉尼拔是一位智商极高,思维敏捷并有些精神变态的中年男子。他有着食人肉的恐怖嗜好。他沉着、冷静、知识渊博而又足智多谋。克丽丝的思维能力完全不是博士的对手。汉尼拔要求克丽丝说出个人经历以换取他的协助。克丽丝为博士的智慧所折服,不由得对他产生了一种即同情又憎恨的奇妙感情。她的真诚和纯真打动了博士。在多次接触中,他断断续续地给克丽丝提供了一些线索。在他的指点下,克丽丝开始有所收获。
又有一位女子被绑架,这一次的失踪者是参议员的女儿。汉尼拔以转移到看得见自然风景的监狱为条件向另一名调查局成员提供了线索,可是却受到了欺骗。
愤怒的汉尼拔设法获得了转移出监狱的机会,并逃出了看守极其森严的铁笼。而此时,受到汉尼拔指点的克丽丝也开始越来越接近凶手。在一段惊心动魄的接触后,克丽丝终于击毙了“野牛比尔”,救出了参议员的女儿。
“野牛比尔”被击毙了。在庆功会上,克丽丝接到了汉尼拔的电话。汉尼拔重新自由了。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心理分析的电影,里面有各种心理暗示、分析及其影响,在剧中三个主要人物上都有印证。
女主角克丽丝有着伤心的童年回忆。小的时候,克丽丝的父亲在追捕窃贼的时候被罪犯打死,这给年幼的克丽丝带来了心理上巨大的创伤。缺少父爱与家庭的温暖使得这个小女孩孤独而无助。
在一个深夜,克丽丝听到羔羊的呼救声,暗合了克丽丝孤独的心灵,她正如那些脆弱的羔羊一样。然而,她没能救出一只羔羊。从此,在潜意识里,克丽丝自比那黑暗中的羔羊,没有人可以帮助她,她只能自救。
当她长大,成为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学员,选择这样的职业与她一直不能释怀的内心创伤有关。一旦成为了警员即可继承父亲的遗志,救治更多的弱者。克丽丝是要通过拯救别人而拯救自己。
在与汉尼拔的接触过程中克丽丝非但没有对汉尼拔这个吃人的“恶魔”感到恐惧,反而产生了微妙的情愫,这归结于早年丧父的克丽丝身上的“恋父情结”。
克丽丝虽然在职业上是“拯救者”,可是童年时候的阴影让她在内心深处仍然是那只孤独无助的“羔羊”,而汉尼拔天生有对女性救助的本性,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触中两人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影片中地方法院克丽丝被迫与汉尼拔分手时有一个特写镜头,汉尼拔用手指在克丽丝手心轻轻划了一下,这个细微的动作传达了两人微妙的情愫。
影片的导演曾经提到过克丽丝有三个父亲,一个是她死去的生父;一个是善的父亲克劳福;还有就是罪恶之父汉尼拔。克丽丝必须超越这三位父亲才能真正的成长。克丽丝十岁丧父,暗示了克劳福在克丽丝的潜意识中部分地代替了父亲的身份。然而在大多数时候克劳福并不能帮助到克丽丝,克丽丝必须自己独自面对。真正帮助到克丽丝的是罪恶之父汉尼拔,汉尼拔引导她破获案件,教会她工作的方法,更加重要的是,汉尼拔揭示了克丽丝的内心隐秘。
通过这次事件,克丽丝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更加摆脱了潜意识中自哀自恋的不安全感,超越了生父死亡留下的阴影。
汉尼拔一方面是吃人的恶魔,另一方面又是疼爱克丽丝协助其破案的拥有高超智慧的心理学家。他融合精神变态者贯有的残暴和心理学家的高度理性。非理性和理性在这个人物上合二为一,克丽丝对他既由衷地佩服又深深地恐惧。这种高度理性之下的疯狂更加令人感到恐惧。
汉尼拔这样的性格也是有成因的。小说中有交代,汉尼拔出身贵族家庭,他心理的变态缘自二次世界大战。在书中,汉尼拔的父亲先吃了猎取的麋鹿,继而在汉尼拔和妹妹之间选择了妹妹。之后汉尼拔又遭受了二战残兵的侵害,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妹妹被残兵吃掉。在双重刺激之下,汉尼拔有了心理的病态,他一方面内心深处有对弱小女性(妹妹)的怜悯,另一方面有着嗜血的吃人习惯(来自父亲和残兵)。
影片中还有一个人物,罪犯“野牛比尔”。比尔在童年时候遭受了很多的家庭暴力,长大后两次要求变性而遭到了拒绝,所以他才会搜集女人的皮肤妄图给自己做一张皮。从某种意义上说,野牛比尔的犯罪也是家庭和社会促成的。我一直很喜欢这种犯罪题材的电影,这些电影出自生活又远高于生活,像《十二宫》、《沉默的羔羊》这类电影中的犯罪在美国显示社会里都能找到原型。这些变态罪犯的犯罪动机大多因为幼年时的创伤,而这种创伤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而在文学作品中导演将其扩大,再由于各人本身的不同,出现了电影中的内容。
外国对于心理学尤其是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远胜于中国,在中国好像也没有听说过那些骇人听闻的案件,我觉得这和中国人的隐忍和含蓄有关。有的人萌生出不正常的心理或犯罪的欲望,但由于传统的道德、社会的大环境没有将其表现出来,而在充满自由精神的美国,这些心理变态者会得到一定的谅解、认可、接纳。从法律上来看,西方的法律比中国的法律更有利于被告,比如无需自辩,外国的司法机关也比中国的更注重程序的合法性和证据的合法性。以前看《十二宫》时,我觉得这种案子在中国的话早就被破了,直接搜那几个犯罪嫌疑人家就行了,香港悍匪张子强也是在大陆落网的。还有一点就是中国对于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危险品的严格控制多多少少抑制了这类犯罪。
上刑事法律这门选修课,我感觉有很大的收获。首先是罪刑法定的原则,然后是法律的思辨性,还有就是各种各样关于法律的常识。罪行法定简单来说就是刑法上写的违法行为才会被判刑,没写的罪行就不会被判刑,而且判多久也要明明白白的写出。这个原则是中国法律的进步。以前中国有“口袋罪”,比如流氓罪,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很多人都是稀里糊涂的被判流氓罪。罪刑法定可以让人们有法可依,在必要时刻也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
课上法律的思辨性让我感到震惊,以前我以为法律就是拼命的背下那些条条框框,现在才明白法律当中的逻辑思维不亚于理科,你要从一字一句中证明你的观点,而且不能有漏洞。《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医生和探员克里丝的对话非常
经典,汉尼拔一直牵着探员的鼻子走,自己就像一个父亲、半人半神的角色。对于法律的理解也考验着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什么是过失杀人,什么是防卫过当,什么是盗窃,什么是非法占有。
选修课里我还学到了许多法律的常识。俗话说艺多不压身,我认为理科生掌握这些知识也是有好处的。确实就像老师上课说的那样,中国的法律是死罪太多,活罪太轻。中国每年被处以死刑的人约有8000人,而美国一般不到10 人。但除了死刑外美国会把人关上五六十年甚至几百年,而中国就是无期和有期徒刑,无期只要好好表现转为有期没问题,可能二十年就能出来了。所以在中国只要不判死刑和美国相比还是比较轻的。
在此解释一下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指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推荐大家去看一下《沉默的羔羊》,在一场场漂亮的心理博弈后,相信你也会被汉尼拔的风采所折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