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迎元旦黑板报素材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迎元旦黑板报素材,欢迎阅读参考~
迎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
1迎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
2迎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
3迎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
4“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迎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
5迎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6
迎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7
迎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8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各种“洋节日”纷纷传到中国并日益影响民众的生活。面对“洋节日”的冲击和挑战,很多朋友都呼吁要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但有些还说要重视元旦,因为这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实,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并非古代的“元旦”,今天的元旦在古代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所以我们今天所谓的元旦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此,小编就来给各位说说关于“元旦”的一些事。
古之元旦即今之春节。“元”即是开始,“旦”即是早晨,而“元旦”二字合起来就是新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可见,古代早已有了元旦的说法,尤其是宋代更为明确,认为元旦即是新年。我们现在也认为元旦是新的一年,但有所不同的是,如今的元旦跟古代的元旦,日期是完全不一样的。夏朝的元旦是正月初一,商朝的元旦在十二月初一,周朝的元旦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以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汉武帝时期,又循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不改日期。可见古今虽然都有元旦,但此元旦却非彼元旦,因为古代所用的是阴历(夏历),而不是民国建立后的新历;所以古代的元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而不是新历1月1号的“元旦”。
民国之元旦,即是新历一月一号。孙中山被人们称为国父,究其原因便是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决定以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改初始年为“元”,使用公元纪年法,以西历一月一日为元旦,而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则为春节。孙中山认为:“行夏历,顺农时,从西历,便统计。”孙中山把元旦和春节分开,一是为了顺应传统,尊重文化,二是可以照顾农时。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以农业立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而且中国古代早已有二十四节气之分,所以“行夏历”,既能照顾民生,又能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从西历”的做法,一是方便计时,因当时很多国家都已开始采用公历,民国使用公历便是与国际同步;二是根据形势而定的,当时中国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浪潮,历法自然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新中国之元旦,则承袭民国。1949年夏,中国人民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此次会议通过使用民国时期的“公元纪年法”,即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公历。所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的一月一日则为元旦,这一历法一直沿用至今而未更改。
总而言之,自从采用了公元纪年之后,元旦和春节就有了划分的标准,我们现在过的元旦在古代可能只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但春节在古代一定是一个很重大的节日——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号称国家三大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西方的节日则大为流行,对此,各位如何看待?
第二篇:元旦黑板报素材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旦黑板报素材,欢迎阅读参考~
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
1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
2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
3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
4中国元旦的由来
中国人习惯将每年的1月1日称为“元旦”,“元旦 ”一词是如何来的呢?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
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元旦”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雾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夏朝的时候产生了“夏历”,就现在的“农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岁首这天就叫“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
5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6
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7
元旦黑板报素材图片8
“元”,凡数之始称为“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相关传说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
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 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
第三篇:迎元旦黑板报文字
刚刚送走了圣诞老人,元旦的钟声又敲响了。不管是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们,都对新的一年充满美好的希冀。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元旦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元旦诗歌:清透的风,正从远处吹来
那里有少女的香味 带着野百合的私语
在一瞬间绽放 青涩地,爱人的手臂
温柔地缠绕,把你拥抱
拨动春天的琴弦 季节的距离如此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第四篇:迎元旦黑板报
迎元旦有很多方式,黑板报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迎元旦的方式,那你会画黑板报吗?
迎元旦黑板报
迎元旦黑板报——朋友们,虽然冬至拉长了夜幕,可是我们的圣诞带来了浪漫,元旦开启了美好,春节团聚了情感,佳节一气都到来了,所以这样的冬天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哦,我们的元旦黑板报也会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元旦节的相关内容的,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迎元旦黑板报——度过浪漫疯狂的平安夜,跑过幸福甜蜜的圣诞节,欢乐激动的气氛还未消,佳节元旦又来凑热闹。全家洋洋得意一年过,老小欢天喜地一年享,新年新景新事新气象,愿君一年好运幸福降,这个元旦节一定要过的开开心心哦,喜欢我们的元旦黑板报吗?
迎元旦黑板报——元旦节也快到了,我们推出了很多元旦黑板报,希望大家会喜欢哦,也希望大家在元旦节这天过的开开心心的,希望大家是“冷冷的天幸福的你,天寒的日子要注意身体;嗖嗖的风开心的你,别让无情的气温冻着你;在这严寒的季节照顾好自己。”!元旦快乐。
上一页【
第五篇:元旦黑板报(、摘抄素材)
元旦黑板报
(模板+素材)
模板一
模板二
模板三
模板四
模板五
模板六
一、元旦介绍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二、元旦祝语
1、元旦来到,祝你在新年里:事业如日中天,心情阳光灿烂,工资地覆天翻,未来风光无限,爱情浪漫依然,快乐游戏人间。
2、有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有我默默的祝福,当月光洒向地球的时候就有我默默的祈祷,当流星划过的刹那我许了个愿:祝你平安健康,元旦快乐!
3、送你一份100%纯情奶糖:成分=真心+思念+快乐,有效期=一生,营养=温馨+幸福+感动,制造商:真心朋友!祝你元旦快乐,万事如意!
三、元旦课外小知识——世界各国过元旦的方式
1、日 本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 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 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
2、德 国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
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
3、法 国
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 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
四、元旦谜语集锦
元旦 猜一字(明)无头无尾一亩田 猜一字(鱼)
傻瓜 猜一字(保)
出一半有何不可 猜一字(仙)
边打边谈 猜一字(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