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涂装作业安全现状及安全管理的落实论文
论文关键词:涂装安全危险有害因素
论文摘要:我国涂装作业安全形势令人担忧,涂装作业过程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本文着重分析涂装作业现状,指出涂装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我国涂装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表面上,涂上有机涂料用于装饰、修饰构件,其作业过程涉及待涂构件涂覆前处理、涂料涂装、涂层干燥固化、涂层打磨等作业过程。由于涂装作业使用油漆、稀释剂等有机涂料,同时使用传送设备、加热设备等,导致火灾、爆炸、职业危害、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等事故频发,其安全生产形式不容乐观。
一、涂装作业安全现状
(一)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安全意识淡薄
企业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之时无视安全存在,心存侥幸心理,有意回避法律、法规对安全的相关规定,缩减安全投入,铤而走险,致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落后,具体表现在:1.经营管理者或安全管理人员未参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专业安全知识及管理能力欠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2.未制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主要经营者、安全管理人员、部门主管、从业人员等安全职责不明确,安全状况处于失控状态,没有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的行动准则。3.新进员工没有经过“三级”教育培训,直接进入生产岗位进行单独作业,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能,加之本身文化素质较低,违章作业、冒险作业、盲目蛮干、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时有发生。4.涂装作业多数为小型化工企业,其管理方式依然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没有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
(二)生产厂房布局不合理,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就目前形势而言,多数涂装作业厂房租自当地村民,厂区建筑物布局不合理,特别是甲类危险化学品仓库、涂装作业厂房与宿舍楼仅有一墙之隔;甲类危险化学品仓库设在涂装作业厂房内;厂房之间无明显的防火分隔等。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远不能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等,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涂装作业使用油漆、稀释剂等有机溶剂,其作业场所属于甲类场所,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7-1992)等标准的要求,落实作业场所防爆设施。但是,目前涂装作业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开关、排风扇等多数不防爆,在涂装时产生的过热或火花,均可能成为引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另外,涂装作业场所为可燃气体混合物积聚场所,正常情况下,应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用于检测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达到预先控制的目的,但是,目前很少企业在涂装作业场所装设可燃气体浓度检查报警器,增大了涂装作业场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再次,涂装作业场所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消火栓、防毒口罩、防静电工作服等消防器材和劳动防护用品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也是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的见证。
(三)危险有害因素众多,事故频发
1.火灾、爆炸。涂装作业过程在涂料涂装时,使用的油漆、稀释剂属于危险化学品,其主要成分为正己烷、2-丁酮、乙酸乙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此类溶剂闪点较低,易挥发,在作业场所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挥发出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明火、火花、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等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涂装作业过程中火灾、爆炸的危险性普遍存在。
2.职业危害。涂料涂装作业过程使用的有机溶剂及其蒸气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属于刺激性、麻醉性的低毒物质。吸入蒸气或皮肤接触,都可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工作人员作业时未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或违章操作、或不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都可能导致人员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发生。此外,在涂覆前处理、涂层打磨过程中形成大量粉尘,粉尘在空气中弥漫、扩散,严重威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局部接触或吸入粉尘,会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病变;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职业卫生问题较为突出。最近几年来职业危害向多样化发展,在过去不常见的职业危害屡屡发生,如放射性夜光涂料肝损伤、电泳涂料致周围神经炎、甲苯二异氰酸致职业性哮喘等。
3.机械伤害。涂装作业过程中,大批量待涂工件使用地轨车、悬挂链、地面链、积放式输送链、积放式升降机等机械设备实现机械化传送,工件传送过程机械设备转动部位如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存在缺陷、缺少安全警示标志、连锁系统不配套、在事故及检修等特殊情况下,均存在机械伤害的可能。
4.触电伤害。涂装作业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照明线路及照明器具等均存在直接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此外,在检修作业过程中,如未能对高压电缆进行放电或者验电,就冒然进行检修作业,就有被电击的危险;再如在对电气设备或线路的检修作业过程中没有对正在检修的电气设备或线路挂临时接地线,可能因联系不到位,会突然送电而造成正在电气设备上检修的作业人员而发生电击事故。除上述危险有害因素外,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灼烫等事故在涂装作业过程时有发生,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二、涂装作业安全管理的落实
(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是一个涂装作业发展的基础,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是涂装作业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安全第一”是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础,当安全和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保证作业人员在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活动。只有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生产才能正常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预防为主”是实施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安全工作必须防患于未然,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应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深化安全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公司安全生产教育。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第一负责人,生产过程中应严格履行其相关职责如建立、健全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等。此外,还应加强公司安全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公司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生产特点、工艺流程,了解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等,全面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技术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
(三)加大安全投入,标本兼治
在落实安全管理组织,深化安全教育之时,应加强安全投入,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就目前涂装作业的情况而言,其经营者多数是私人老板,在经营过程中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对陈旧设备、不配套的安全设施不舍得投钱更新、改造,致使涂装作业过程中生产设备、安全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是导致涂装作业过程发生各类事故的根本原因。这种只关注眼前经济效益的做法,深藏了难以预测的安全隐患,隐患不清除,一切经济效益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在涂装作业过程中,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大安全投入,做到标本兼治,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论
为了涂装作业安全稳定发展,建议广大经营管理者认真落实文中提出的对策措施和建议,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除的萌芽状态,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郑海晖,浅谈化工行业安全形势及安全管理的落实[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6):184-185.[2]彭冬芝、郑霞忠,现代企业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3]许文,化工安全工程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第二篇:涂装作业安全标准化
SAC/TC288/S6 涂装作业安全标准化
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编
南京市花园路9号 邮政编码:210042 电话:(025)85477641 2007年12月第4期 http://www.xiexiebang.com 传真 :(025)85477641 总第56期
目 录
标委会园地...............................................................................................2
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纪要.................................................................2
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2007工作总结...............................................................................3 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2008工作计划...............................................................................5
涂装论坛...................................................................................................6
安全标准与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关系.....................................6
标委会园地
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纪要
(2007年12月19日通过)
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于2007年12月18日~1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委员15人(占委员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含委托代表),缺席5人,顾问6人,全国各有关部门专家、会员单位代表11人,共计32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生产协调司周永平副司长、徐少斗处长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分标委会秘书长徐少斗主持。与会代表听取了副主任委员沈立关于分标委会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计划的汇报。分标委会主任委员周永平做了重要讲话。与会委员、顾问及代表对分标委会的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和分标委会更名及增补委员事宜进行了认真而热烈地讨论,一致通过了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计划,对分标委会秘书处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在充分考虑地域、行业、专业地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确定增补委员人选,注重有代表性企业代表参加的比例;
2、加强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工作,组织一些标准宣贯会和研讨会;
3、加强对外联系,积极开展与国外相关标准化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4、对于分标委会更名的事项需再进一步论证,条件成熟时在分标委换届时实施。会议肯定了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对分标委会秘书处工作的大力支持。
会议还安排时间对《电镀生产作业安全操作规范》、《电镀生产装置安全技术条件》、《涂料生产企业安全规程》三项会议标准送审稿进行了审查。会议同意并要求标准编制单位根据与会代表所提意见,修改、完善这三项标准以形成报批稿上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2007工作总结
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自2006年6月成立以来,已一年有余,在分标委会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委员们的关心、支持下,秘书处围绕涂装作业安全标准化要点,针对政府、市场和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标准体系 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成GB1477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1444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和AQ标准《涂装工程安全设施验收规范》三项标准报批工作。
这三项标准均已获得批准、发布,AQ5201-2007《涂装工程安全设施验收规范》今年4月1号实施;GB1477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和GB1444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明年2月1日实施。
2.涂装作业安全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是本分标委的主要工作。今年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任务比较重,共有4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需要制修订。秘书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及时组织有关会议,掌握标准起草进度,监督标准起草单位完成标准制修订任务。按计划今年完成3项行业标准制定任务,这次会议将审查这3项标准的送审稿,其余4项标准将按计划于明年完成。
3.今年是《全国安全生产2007-2010年标准化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按照其中《涂装作业安全子规划》重点制修订项目计划的要求,申报了7项2008年标准制修订项目:
(1)涂装职业健康安全通用要求(AQ制定);(2)涂装工程安全评价导则(AQ制定);(3)涂装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类(AQ制定);
(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电泳涂漆工艺安全(GB制定);(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浸涂工艺安全(GB修订);
(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修订);(7)《涂装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要求》(AQ制定)。
二、积极开展标委会日常工作
1.完成1个《涂装作业安全子规划》的编制任务:今年4月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编制《全国安全生产2007-2010年标准化发展规划》,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其中本领域的子规划编制工作。接到任务后,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按照要求成立子规划专家组和编制小组,开展子规划编写工作,并召开了子规划专家论证会,子规划工作已经按时按质于7月底完成,总规划于11月底完成并上网征求意见。
2.加强安全标准的宣贯,促进涂装作业安全标准的贯彻落实。加强涂装作业安全标准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加大对涂装作业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使其熟悉涂装作业安全标准,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今年举办了3次全国范围的标准宣贯会,开展了1次涂装安全和质量控制技术交流会,既起到了标准宣贯的作用,又扩大了分标委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
3.宣传标准和推进标准应用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出版相关书籍。2007年秘书处在这方面开始探索性工作。与企业合作出书,《涂装类标准技术应用专集》一书现已出版发行;同时正与中国标准化出版社合作,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涂装事故实证分析》,此书预计明年3月出版。
4.积极开展秘书处日常工作,加强分技术委员会的建设。分委会成立以来,秘书处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工作,每年编辑内部交流刊物“涂装作业安全标准化通讯”四期;处理了大量日常事务、往来信函、电子邮件等;定期对《中国涂装安全信息网》网页进行更新维护。开展涂装企业调研2次;组织专 家参与某厂火灾事故成因鉴证分析1次;组织召开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年会及标准审查会。
2007年分标委会秘书处在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政府和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差距,还需要秘书处工作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同时也希望得到各位委员、顾问以及各位代表的关心和支持,以争取更大的成绩。
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2008工作计划
2008年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继续完善标准体系
1、完成2007年下达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继续完成2007年下达的标准制修订工作,这4项标准为:(1)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2)GB156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3)GB14441/T《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术语》;(4)GB4054/T《涂料涂覆标记》;(5)《油漆与粉刷作业安全规范》。
2、完成这次会议上通过的标准制修订报批稿的报批工作。
3、按照批准的2008年标准制修订项目要求,完成制修订任务。
二、加强标准宣贯工作
1、召开《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宣贯会
2008年计划召开1~2次《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宣贯会,特别是对新近完成的AQ标准进行宣贯。
2、网站工作
“中国涂装安全信息网”将继续定期更新,扩充内容,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使网站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成立“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释义丛书编制小组,从2008年开始,争取每年就一项现行标准推出一本释义丛书,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秘书处日常工作
1、保持与全国安标委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联系,积极参加全国安标委和国家标准化委员的各项活动。
2、对列入标准计划的项目,秘书处将加强监督检查,做到起草单位落实、责任人落实、完成时间落实。协调和检查标准制修订项目的进展情况,确保标准制修订项目的按期完成。
3、积极开展秘书处日常工作:筹备召开分标委年会;编辑发行每年四期的内部刊物《涂装通讯》;接待企业的相关咨询;收发文件,处理来往邮件和电话等。
二○○七年十二月
涂装论坛
安全标准与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关系
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顾问 胡铸生
摘要
从我国资源和环境的现况,阐述了安全标准与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
资源,环境,安全, 标准化、标准
要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目前我国资源和环境的现况。
由于科学发展、技术进步,我国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人口也急剧増加。1949年中国人口是5.4亿,1979年为9.7亿,1982年超过10亿大关,到1993年则 为11.6亿,每年我国人口净增1600万,人口增加的压力显而易见。同时工业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目前地球上已探明的矿藏使用年限,其中硬煤为74年,铝为51年,天然气为41年,铁为33年,石油为20年,镍为14年,银为12年。资源和能源的过量开发,使地球已探明矿藏的贮存及可开采量迅速下降,这对人类的生存将造成极大的威胁,资源匮乏和短缺已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全球性危机。
我国大气污染十分严重,1999年我国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30%以上,所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100亿元人民币。全球十个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我国就占了九个。国际上规定的空气中微粒量≯90㎎/l,而兰州的工业排放所造成的空气微粒含量为700㎎/l,太原为600㎎/l。水的污染十分严重,我国七大河系近1/2的河段污染严重。城市河段有78%水质标准已超过三级,70%的城市河段受到污染。赤潮发生的频数不断增加,赤潮面积迅速扩大。我国还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为2292m3/人(1995年),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110位;单位GDP一次能源消耗量为0.85千克石油当量/美元,单位GDP一次能源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2倍。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自1998年以来沙尘暴也是一年大于一年,一年多于一年。不少动植物濒临灭绝。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自1600年以来,4226种哺乳动物中已有36种灭绝,120种濒临灭绝。已知的8684种鸟类中已灭绝94种,濒临灭绝的187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食品贸易的数额也在急剧增加,目前,全球年食品贸易额已经达3000亿至4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全球食品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如英国的“疯牛病事件”、比利时的“二恶英事件”、欧洲的“口蹄疫”、香港的“禽流感”以及“非典”、“苏丹红”和最近发生的“猪链球菌事件”等等,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改良生态,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已是人类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因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 是全人类求生存谋幸福的唯一选择。
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但在经济上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人员伤亡和对环境的影响均非同小可,因此生产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但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却不容乐观,重大恶性的伤亡事故频频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有数十万起之多。安全事故有中毒和窒息、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其它爆炸、其它伤害、灼烫、辐射伤害、火灾、伤残、死亡等。2003年,我国发生矿难,有6434名矿工死于井下,平均每月死亡536人。2003年全世界产煤50亿吨,死亡矿工8000人左右,中国当年产煤16.6亿吨,占总产量33.2%,而死亡人6434人占死亡人数80.4%。我国每百吨产煤的矿工死亡率是美国的近100倍,是南非的30倍,是印度的12倍,是俄罗斯的10倍。2004年7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提供的资料表明,2004年上半年全国平均因事故死亡350人/天,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平均每三天一起,2004年上半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26283起,死亡63735人。2005年,我国共发生煤矿事故近3000起,死亡矿工人数高达5491人,比2004年增长了206人。
2006年的特大事故死亡人数远少于2005年。2006年1月至12月18日,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691057起,死亡119827人,比2005年同期分别下降9.6%和7.4%,预计全年事故死亡可控制在12.8万人以内。
目前在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事故总量有明显下降的同时,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煤矿事故多发。据统计,2007年以来(1~9月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1起。尤其是发生了4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事故,伤亡惨重,其人力资源的损失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十分巨大,影响恶劣。
在其他行业,其安全形势也十分严峻。我国涂料工业规模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涂料产量大幅度增长,从1980年的48万吨逐年增长,到2005年我 国涂料总产量高达382.57万吨, 已稳居世界第二位, 而到2006年我国涂料总产量又升至450万吨;产品结构也有大的调整, 高档合成树脂涂料所占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涂料行业的安全事故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其安全健康的问题依然不少,苯占溶剂的比例普遍已有明显的下降,但苯系物仍然是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由于涂料使用量增长很快,有机溶剂耗量随之大幅度増加;重金属含量尚未得到认真控制;虽然环境适应性涂料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但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故此发生苯中毒现象时有发生。根据调研,一些先进国家70年代后期已不再用苯作涂料溶剂,有机溶剂耗量已降到30%(低的降到接近20%),美国含铅、铬的颜料已降到4%,80年代中期环境适应性涂料所占比例已达到55~65%。我国与先进国家比较尚有较大差距。
涂装行业的安全生产一直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涂装作业在工艺上大量使用挥发性溶剂、助剂、漆料,作业过程中的燃、爆危险性普遍存在,还容易造成从业人员的急、慢性苯中毒和粉尘侵害,职业卫生问题也比较突出,伤亡事故、中毒事故、火警事故发生比较頻繁。
有限空间涂装作业事故不断,1978年中华造船厂“2.14”火灾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7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9万元;1978年西江造船厂“6.23”油舱爆炸事故4人死亡,1人重伤,9人轻伤;1982年东海船舶修造厂“3.26”八方挖泥船爆炸事故,造成11人灼伤;1984年“7.29”振奋5号轮艉尖爆炸事故死亡1人,2人重伤;1985年“4.25”尖峰岭轮艏尖舱爆炸事故死亡3人; 1985年“11.26”振奋10号轮第四货舱燃爆事故死亡1人,6人轻伤;1992年“12.3”富氧火灾爆炸事故死亡1人;1999年“7.19”北京安外工地苯系衍生物中毒事故,中毒死亡2人;2000年“8.18”南通市冶金船舶技术劳务公司触电事故死亡1人。
除上述行业之外,其他行业的一些安全事故也不能小视。如2002年12月10日,浙江慈湖一汽配厂烘箱爆炸死亡4人;2006年6月16日,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的安徽省盾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粉状乳化炸药车间发生爆炸死亡10人,30人受伤。由此可见,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但在 经济上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人员伤亡和对环境的影响均非同小可,因此生产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工业化生产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已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公害横行,大气、水质、土壤的污染、噪音、振动、地基下沉,以及恶臭和放射线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和对大自然及动植物的破坏,许多动植物已经灭绝和正在走向灭绝,已使人类感到触目惊心,社会已到了难以支撑和发展的地步。
另外,由于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之严重性更有目共睹。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在800亿元左右,再加上因火灾和安全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失则更大,我国安全事故每年折损GDP2%。
节约能源是标准化一贯的原则。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使得标准化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标准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显著提升。2006年,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21.08万亿元(2.8万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在我们为已经取得的成就自豪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资源消耗强度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这其中,通过标准化的建设来降低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是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标准化不仅渗透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促进高新技术转化为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生产力,同时,还突破了传统的标准化领域,从第二产业发展到第一、第三产业,并从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发展到了管理标准,直接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服务,为促进国际贸易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可以说无论是“环保”、“节能”都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首先,“环保”、“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增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人身安全的保护,对国 家资源的保护。通过标准的各项指标,可以对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层层把关,防止超量排放污染物,防止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的频繁发生,防止国家和个人财产的损失,做到保护人身安全。技术标准可以规范和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资源,保证安全生产。
建国以来,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我国的工业体系建设是前苏联为主援建的,所以我们用的标准主要是前苏联的标准;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我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标准体系,国家标准数量从1978年的1700多项发展到目前的2万多项,我国把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作为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加以积极推行。大量地引进和采用了国际标准以及发达国家的标准。1989年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使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走上了法制管理的轨道;进入新世纪,我国恢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席位,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必须从WTO的有关内容开展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我国的标准化面临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到2006年底,我国21410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达9931项,占46.38%。在家电、电工电器、化工、造船等行业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接近或超过了80%,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方针的实施,对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我国产品的对外出口、保证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倡导循环经济建设,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如何实现利用最小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安全生产,造成最小的破坏。众所周知,现代各种产业的发展必然与能源相关联,要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安全生产、降低能耗,这就必须在各种产业的生产、制造当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一系列的标准,以达到安全生产、降低能耗的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恢复世界贸易组织的席位,生产安全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我国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标准化的角度来 说,要提高生产、保证安全生产,首先要对安全生产过去的标准进行更多的研究、修订、引进国外先进的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其次,在标准制定之后,要让企业理解并执行,并加大贯彻的力度,逐步向全社会推行,再次,加大全民的标准化意识,推广标准化的普及性教育,让群众来监督企业,企业根据市场来生产,生产中保证安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用标准化来推进我国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做好以下标准化工作:首先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我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等相关标准和环境标准的制修订速度,特别是配合我国《节能法》和《循环经济法》实施所需要的相关标准要加快出台。第二是标准批准发布后,要大力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第三是各单位和每一个社会成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和日常生活中,都要自觉地按相关标准的要求工作。第四要开展节能、节约资源、环保产品、安全生产的认证。第五是要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加强对资源节约、环保和安全生产标准实施情情况的监督。对不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和安全生产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产品不准生产、不准销售、不准进口。
毫无疑问,随着经济的增长,安全事故也会有一定增长。面对日益凸现的安全问题,我国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严峻的安全形势。但是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们发展的安全形势严峻的问题。纵观我们当前的安全工作现状,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各类安全标准严重滞后,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安全技术进步发展的要求。现行的安全生产标准普遍存在标龄长,标准老化的问题。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一些安全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适应当前和今后安全工作发展的要求,不仅如此,相关的配套技术法规和标准也极不完善,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一些企事业单位对安全标准不够重视,甚至不了解,这充分说明安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为此,我们要提高对安全形势的认识,狠抓安全标准的制订和落实。
我国《标准化法》中强调“制标准应当有利于利用国家资源”。如果出现安 全事故,即会浪费国家资源,消耗国家资源,其结果是不利于利用国家资源。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防范水平,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是完全有可能在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控制安全事故的增幅,从而维护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切实加强安全法律的约束,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准绳,规范监督构建节约型安全社会的全过程。
国际为安全制定的国际公约46项,我国专为安全制定的国家法律414项、行政法规157项,地方法规474项,国家标准987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文件分为综合管理、安全教育、事故报告统计及事故处理、特种设备、消防安全、民航与交通、电力安全、化学与石油工业、冶金工业、煤矿及矿山安全、建筑工程、环境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劳动保护用品等十四大类,已涵盖了基本概念、防火、防爆、防毒、安全生产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强制性的安全标准涉及了矿山、航运、能源、化工、造船、机械、涂装等各行业。我国现行安全生产国家标准,涉及设计、管理、方法、技术、检测检验、职业健康和个体防护用品等多个方面,有近1500项。执行这些标准后,将能特别有效地节约资源,防止恶性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保护人身安全。
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力度,要加强管理和保证安全生产,来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同时,开发出新的技术和安全的产品,大幅度的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扎实加强企业的标准化、计量等技术基础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将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必须发动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关心,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长期地进行广泛的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排放、安全生产的宣传,使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在每个公民的思想中扎根。为了保证发挥安全标准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所下达 的一系列安全条例和安全法规,严格按照法规办事。各级部门必须认真落实,检查可能发生危险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杜绝和减少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合物的应用,是消灭火灾、爆炸事故和毒害人体健康恶性事故的根本所在,加强事故源头的治理是消灭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力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把安全生产永远放在心上,时刻落实到行动上,安全生产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时刻不忘。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政府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引导和支持。第二.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技术标准体系。
第三.积极引人市场安全新机制,形成标准化工作与安全工作的良性互动局面。我国安全工作的实践证明,安全标识、安全产品认证等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安全工作,保证安全工作取得实效。我们要用市场机制来保障安全取得实效,同时调节生产各环节对标准的需求和应用,推动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蓬勃发展,形成标准化工作和安全工作的良性互动。
第四.可以通过有效的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加强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的安全监控,包括对制造过程的控制.第五.加强对重点危险场所和工作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的监管和监督检查。第六.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第七.加大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教育宣传和推广力度。
总之,安全标准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订贯彻落实涉及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实施,它对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对稳定人心、构筑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是体现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目前,国家加强了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和指导,2006年6月,随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煤矿安全、非矿山安全、化学品安全、烟火爆竹安全、粉尘防爆安全、涂装作业安全、防尘防毒安全等7个分技术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把安全标准化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安全标准化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标准化协会秘书长马林聪,推进标准化进程 构建节约型社会,2007年9月19日《南昌日报》。
2.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李忠海,实施标准化战略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007年9月19日《南昌日报》。
3.方震,涂料业安全事故及隐患点评,涂装作业安全标准化《通讯》总第51期。
4.方震,关于涂料、涂装安全问题的思考,2005年7月《涂料·涂装论文集》。
5.方震,浅谈涂料、涂装技术的发展方向,2005年7月《涂料·涂装论文集》。
第三篇:涂装作业安全知识
涂装作业安全知识
一、燃烧与爆炸
1、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火源、助燃物(氧气)
2、爆炸
特点:瞬间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体,并以很大的压力向四周扩散(冲击波),具有很大破坏力
种类:物理性、化学性
条件:爆炸性混合物(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须达到爆炸极限。
3、闪点与燃点
闪点:闪燃(一闪即灭)的温度。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燃点:连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燃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自燃点:物质自燃的最低温度。
4、灭火原理及方法
推荐的灭火材料为:抗酒精泡沫、二氧化碳、粉末、水雾。
二、危险程度
1、涂料的火灾、爆炸危险等级
火灾危险等级:根据闪点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爆炸危险等级:甲、乙、丙
2、涂漆作业场所危险等级
建筑物耐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爆炸危险等级:0级、1级、2级
3、火灾事故的概率
三、防火与防爆的安全要求
1、加热涂料材料等易燃物质时应使用热水、蒸气等热源,严禁使用火炉、电炉、煤气炉等明火。
2、涂漆设备、储存容器、通风管道和物料输送等系统停产检修时,如需电焊、气焊、喷灯等明火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动火安全制度。
3、涂漆区入口处及其它禁止明火和产生火花的场所,应有“禁止烟火”的安全标志。
4、涂漆区附近应摆放有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保持有效状态。1 /
25、涂漆区内的电气设备、管线、容器都应分别实施有效的接地,以防产生各类电火花。
6、室内涂装作业应有通风排风装置,以防爆炸性混合物达到浓度极限。
7、在有限空间进行涂装作业时,应避免各物体间的相互磨擦、撞击、剥离,在喷漆场所不准脱衣服、帽子、手套和鞋等。
8、禁止在两个桶间直接倾倒溶剂或油漆,以防产生静电。废液体涂料或辅料严禁倒入下水道。
9、油漆须在定点的库房存放。油漆库房应保持干燥、阴凉、通风,邻近无火源。库房应备有相应的消防器材。
10、调配涂料应在专用调漆室内,调漆室应保持干燥、阴凉、通风,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涂漆区现场只可配制20kg以下的涂料。
防毒安全技术
一、涂料中的有害物质
涂料和溶剂中主要的化学成份是二甲苯、苯、铅
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的特点。铅广泛存在于防锈漆中。空气喷漆、静电喷漆作业含量最高,中毒危险性最大。
二、有害物质的危害性
二甲苯中毒、苯中毒、铅中毒
职业性皮肤病100%、慢性咽炎30%、过敏性皮炎18.5%。
三、急救措施
一般情况:
出现疑问或症状时,应该寻求医疗。
决不能给不省人事的人吃东西。
吸入:
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处,使其保持安静并保暖。如果呼吸不正常或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失去知觉,应使其保持安全姿势并立即寻求医疗。不可喂食任何东西。眼部接触:
拨开眼睑用大量清洁淡水冲洗至少10分钟,并寻求医疗。
皮肤接触:
脱去被沾污的衣物,用肥皂水或认可的皮肤清洁剂彻底清洗皮肤。切勿使用溶剂或稀释剂。
咽入:
如果不慎咽入,应立即寻求医疗。不要紧张。切勿试图呕吐。/ 2
第四篇: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
名称: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 实施日期:19871201 标准号:GB7691-87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
第一篇 总则
1总则
1.1为了保证《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国家标准的贯彻执行,加强涂装作业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下称劳动安全卫生)的科学管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保障国家财产的安全,以建立正常的生产安全秩序和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特制订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涂装作业。与涂装作业有关的涂料及有关产品的研制、出厂,涂装设备的设计、制造、出厂,亦应遵守本规程。
1.3涂装作业场所的公用建筑物、电气装置、通风净化设施、设备器械等,应符合国家有关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相互协调配套,做到涂装作业场所整体安全。
第二篇 工业管理
2涂料及有关产品
2.1限制使用严重危害作业人员安全健康的下列涂料及有关产品(下称国家限制的涂料及有关产品):
a.禁止使用含苯(包括工业苯、石油苯、重质苯,不包括甲苯、二甲苯,下同)的涂料、稀释剂和溶剂(下称含苯涂料、含苯稀释剂、含苯有机溶剂)。船舶等涂漆工艺有特殊要求,必须选用含苯涂料时,应选用含苯量低的涂料和稀释剂;
b.禁止使用含铅白的涂料;
c.限制使用含红丹的涂料。防锈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应选用含红丹量低的涂料。
2.2使用的新型涂料,应有毒性鉴定报告。
2.3涂料及有关产品入厂时,应有完整、准确、清晰的产品包装标志、检验合格证、说明书和“涂料及有关产品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下称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其内容应符合以下规定。
2.3.1产品包装标志应有下列内容:
a.化学危险物品的类别、级别及危险物品的包装标志;
b.概要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事项;
c.生产厂名、地址、型号、批号、出厂日期。
2.3.2产品说明书中应有下列内容:
a.主要成膜物质;
b.颜料基本成分;
c.溶剂主要成分;
d.比重、闪点、爆炸下限;
e.简要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事项;
f.贮存温度。
2.3.3向工业用户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的内容,应参考附录B的规定。
3工艺
3.1选择涂装工艺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a.优先选用无毒害、低毒害和易于组织机械化、自动化的涂料及有关产品;
b.优先选用涂料、有机溶剂耗量少和易于组织机械化、自动化的涂装工艺;
c.有利于设置局部排风;
d.尽可能组织隔离操作。
3.2研究涂装工艺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同时研究工艺过程的有害、危险因素,作业环境质量指标,提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
b.同时鉴定涂装工艺的劳动安全卫生性能,提出劳动安全卫生评价,作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劳动卫生标准鉴定结论。
3.3设计涂装工艺时,应提出下列资料:
a. 涂料及有关产品的耗量;
b.工艺过程有害物质的名称、状态、数量。
3.4编制涂装标准时,应有下列内容:
a.工艺过程的有害、危险因素;
b.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3.5限制采用严重危害作业人员安全健康的涂装工艺(下称国家限制的涂装工艺)。
3.5.1限制使用的工艺:
a.火焰法除旧漆;
b.含游离二氧化硅70%以上的干喷砂除锈(下称干喷砂除锈);
c.大面积使用汽油除油;
d.使用国家限制的涂料及有关产品的工艺。
3.5.2限制使用的范围:
a.各种工艺标准;
b.新工艺;
c.交流与推广的先进技术经验。
3.5.3选用国家限制的涂料及有关产品、涂装工艺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严禁在可燃结构厂房及易燃、易爆场所,密闭空间内用火焰法除旧漆;
b.严禁敞开式干喷砂除锈;
c.禁止操作者进入密闭空间内进行干喷砂除锈;
d.禁止喷涂红丹防锈漆;
e.禁止在无有效通风作业场所,施涂含苯涂料(包括含苯稀释剂)和使用含苯有机溶剂。
3.5.4有特殊工艺要求,无替代工艺或涂料及有关产品,必须采用国家限制的涂装工艺,作业场所达到本规程1.3条规定的整体安全要求时,可不受本条限制。
4设备
4.1涂装设备的设计、制造与出厂,应符合GB6514—8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GB6516—8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通风净化》、GB7692—8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GB7693-8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通风净化》中有关工艺设备的标准,并应遵守以下规定。
4.1.1喷漆室(柜)、静电喷漆(粉)设备、烘干设备和净化设备,应按照由持证书的专业设计院或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制造。
4.1.2涂装设备出厂,应有下列的产品标志和技术文件:
a.产品铭牌(型号、主要参数、制造厂名、制造时间);
b.使用说明书(包括安全说明);
c.检验合格证。
4.2喷漆室(柜)是劳动安全专用设备,产品的设计、制造、出厂,除应遵守本规程4.1条的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a.商品制造单位,应有国家劳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审查同意发给的制造许可证;
b.产品出厂,应有国家劳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参加鉴定的技术文件。
4.3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使用、管理应遵守国家有关的法规和标准。
5工程建设
5.1涂装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审查,应遵守以下规定。
5.1.1审查前,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
a.区域图;
b.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c.工艺布置图与设备明细表; d.建筑平面图;
e.安全与工业卫生的设计(其具体内容见5.1.2);
f.工艺复杂的大型涂装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论证。
5.1.2“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应阐明下列内容:
a.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有害物质的名称、状态、数量;
b.改善劳动条件的工艺措施;
c.保证具有良好的劳动安全卫生作业环境的总图、建筑措施,涂漆区、电气防爆区、火灾危险区的说明;
d.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的设计依据;
e.生产卫生用室、生活用室、妇幼卫生用事的说明;
f.劳动安全卫生设计的预期效果;
g.选用国家限制的涂料及有关产品、涂装工艺的特殊工艺原因;
h.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利用原有厂房、设备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分析说明。
5.1.3审查批准的设计项目,应达到下列标准:
a.工艺设计符合本规程第3章的规定;
b.作业场所设计,符合本规程1.3条规定;
c.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基础资料齐全、准确,达到本规程5.1.1款的规定,d.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的设计,符合国家有关的标准,技术可靠。
5.2涂装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时的劳动安全卫生验收,应遵守以下规定。
5.2.1竣工验收应达到下列标准:
a.涂装、输送、通风、净化、电气设备和安全、消防装置的出厂产品铭牌或标记、使用说明书、检验合格证齐全完整。
b.通风净化系统,防爆电气系统和建筑防火、防爆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完,经联动负荷试车测定与调整,按本规程9.7条的规定进行检测后,能满足涂装作业场所整体安全要求;
c.主要工艺设备的安全、联锁、消防、信号装置,随同主机负荷试车。达到设计要求;
d.生产卫生用室按设计要求建成。
5.2.2验收结论应包括下列内容:
a.涂装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及有害物理因素,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b.经联动负荷试车,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技术是否可靠;
c.经全面检测鉴定,涂装作业场所是否达到本规程1.3条规定的整体安全的要求;
d.经综合分析,涂装工程项目是否全面符合国家有关的标准,是否可以保证涂装作业的劳动安全卫生要求。
5.3涂装工程项目生产准备工作的劳动安全卫生应达到下列标准:
a.生产人员已掌握安全生产技术和熟悉工艺;
b.涂装作业人员,已经涂装专业劳动安全卫生培训;
c.建立了涂装作业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5.4涂装工程项目投产使用。应有国家劳动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许可证。
6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
6.1涂装工程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项目的设计、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应符合GB6514~6515—86的要求。并应遵守下列原则:
a.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时,应同时提高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水平;
b.改造厂房、工艺、设备等时,应同时改造相关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
6.2编制与审批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时,确定的涂装工程项目,应包括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和其投资计划。
6.3具有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涂装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应遵守本规程第5章的规定。
6.4涂装工程的小型技术改造项目(规模较小,内容简单,下称小型项目),应遵守以下规定。
6.4.1技术改造方案(或设计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a.同时提高劳动安全卫生水平所采取的工艺等主要技术措施;
b.同时进行技术改造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
c.对整体安全影响的分析说明。
6.4.2技术改造方案(或设计方案)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经国家安全卫生监督部门中查同意后,方准进行施工。
a.选用国家限制的涂装工艺;
b.工艺过程增加新的危险、有害因素,或加剧原有的危险、有害因素。
c.降低涂装作业场所的整体安全水平。
6.4.3竣工验收应达到下列标准:
a.设备检验资料及检测资料齐全;
b.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同时建成:
c.带生产负荷试车,达到原设计的劳动安全卫生要求。
6.4.4交付使用前,应将包括劳动安全卫生验收结论的竣工验收报告书报送国家安全卫生监督部门备审。
7技术引进和设备、涂料及有关产品进口
7.1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下称引进项目),应遵守以下的劳动安全卫生规定。
7.1.1引进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禁止引进国家限制的涂装工艺技术和装备;
b.劳动安全卫生水平,不得低于GB6514~6515—86的规定。
7.1.2编制项目建议书时,应考虑劳动安全卫生要求,必要时进行劳动安全卫生分析。
7.1.3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收集与引进技术有关的国内外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情报技术资料,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提出下列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审查意见,并做出优选结论。
a.使用的有害物质和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b.对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是否能够达到国际标准或转让厂、商所在国家的国家标准;
c.是否符合我国现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7.1.4与外商签订的合同,应明确规定必须达到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对方应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
7.1.5分交国内制造和同外商合作制造的设备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应符合GB6514~6515—86的规定。
7.2凡属基本建设的引进项目,应遵守本规程第5章的规定。
7.3禁止进口国家限制的涂装设备和涂料及有关产品。特殊情况下,持有国家劳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许可证的,可进口限额的国家限制的涂料及有关产品。
第三篇 企业管理
8生产技术
8.1安排生产计划时,在涂工件的有机溶剂挥发量,不得超过审定的最高允许值。
8.2产品有涂漆要求时,应编制符合GB6514~6515—86的规定,并应遵守以下规定。
8.2.1编制工艺文件时,应遵守本规程第3章的有关规定,并应有下列的劳动安全卫生内容:
a.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有害物质的名称、数量和最高允许浓度;
b.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要求;
c.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d.安全技术操作要求。
8.2.2审查工艺文件时,应有下列的劳动安全卫生审查结论:
a.涂装作业场所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是否能够满足涂装工艺的劳动安全卫生要求;
b.涂装工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8.3涂装作业场所的设备,应建档管理、计划检修、指定专人维护,并应遵守以下规定。8.3.1喷漆室(柜)、通风净化设备和电气装置,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通风系统效能技术鉴定、电气安全技术鉴定,并将鉴定结果记入档案。
8.3.2喷漆(粉)设备和具有通风净化设施的设备,应定期检查和清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进行检修和调整。
a.涂装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规定;
b.连接件松动;
c.通风机外形、叶轮变形;
d.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失灵。
8.4涂装作业必须在划定的专门区域内进行。特大型件临时原地进行涂装作业,亦应划出专门区域。涂装作业场所应遵守以下规定。
8.4.1应按照GB6514~6515—86的有关规定,划出涂漆区、火灾危险区、电气防爆区、审定涂装作业场所有机溶剂最高允许挥发量。
8.4.2应按照GB2894—82《安全标志》的规定,设置安全标志。
8.4.3应制定动火条件。在火灾危险区进行热工作业,必须经过批准。
8.4.4应及时清理废物、废料、漆垢。
8.5密闭空间从事含有有机溶剂的作业前,负责生产技术的人员应检查下列项目:
a.测爆、测氧和测定有害物质浓度的记录;
b.通风状况;
c.涂装作业场所附近的热工作业状况;
d.电气、照明设施;
e.个人护具及救护设施;
f.监护措施。
9劳动安全卫生
9.1应根据GB6514~6515—86的规定,组织制订包括下列内容的涂装作业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a.工艺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b.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c.安全技术操作;
d.防火防爆管理;
e.检测管理;
f.涂装作业场所与个人的卫生管理。
9.2涂装作业人员应经涂装专业劳动安全卫生培训(下称专业培训),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9.2.1涂装工艺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a.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环境质量指标,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b.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改善作业环境的途径和措施;
c.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
9.2.2涂装工艺技术负责人应对涂装管理与操作人员(包括干部、外包工,下同),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安全技术操作。专业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a.涂装作业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b.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劳动安全防护措施,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c.所使用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包括对妇女婴儿)的危害,个人防护知识,中毒急救措施;
d.所使用的化学危险物品,火灾爆炸危险特性,防止火灾的措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e.个人防护用品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9.3涂装作业场所发生的工伤(包括急性中毒)、火灾(包括火警)、爆炸、设备事故,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和报告,查清组织管理和技术原因,拟定与实施防止发生重复事故的措施。
9.4对涂装作业人员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健康管理。
9.4.1新参加涂装作业的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健康检查。
9.4.2涂装作业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
9.4.3观察对象(可疑职业病患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复查。
9.4.4发现职业病患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9.5对涂装作业应按以下规定,进行监测管理。
9.5.1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进行定期劳动卫生检测。
9.5.2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劳动安全检测。
a.密闭空间作业时,应测氧;密闭空间从事含有有机溶剂作业时,应按国家有关的规定测爆;
b.发生急性中毒时,应及时对可能造成中毒的毒物进行分析与测定。
9.5.3应对下列情况进行劳动卫生检测和通风系统效能测定。
a.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的涂装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b.采用新的或代用的涂料及有关产品、涂装工艺;
c.调整通风系统。
9.5.4检测资料应记入检测档案和定期分析,研究采取改进措施,并向涂装作业人员宣布。
9.6应给涂装作业人员发放专用清洗剂,禁止用含苯有机溶剂洗手。
9.7应根据涂装作业场所不同的有害因素,发给涂装作业人员适用、有效的防护用品,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9.7.1应给密闭空间的涂装作业人员,发放符合下列规定的个人呼吸防护器。
a.直接向操作者供给新鲜空气;
b.可以隔离有害物质。
9.7.2个人呼吸器应由单位集中保管,定期检查,保证性能有效。
10劳动人事
10.1不准安排下列的人员从事涂装作业:
a.未经专业劳动安全卫生培训的人员;
b.有职业禁忌症者;
c.职业病患者。
10.2分配妇女(不包括涂装工艺技术人员、生产指挥人员)从事涂装作业,应遵守以下规定。
10.2.1禁止妇女从事密闭空间和国家限制的涂装工艺的涂装作业。
10.2.2禁止怀孕期、哺乳期的妇女,从事含铅涂料及含苯涂料(包括含苯稀释剂)、含苯溶剂的涂装作业。
10.2.3未婚和已婚尚未生育的育龄期妇女,不宜从事含铅涂料及含苯涂料(包括含苯稀释剂)、含苯溶剂的涂装作业。
10.3禁止末成年人从事下列的涂装作业:
a.密闭空间作业;
b.含有机溶剂的作业;
c.含铅涂料的喷涂作业;
d.粉尘作业。
10.4禁止外包国家限制的涂装工艺的涂装作业。在企事业生产区域内,委托加工单位从事涂装作业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10.4.1加工单位提供劳务,使用企事业单位设备时,企事业单位应将劳务人员纳入本单位的涂装作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10.4.2加工单位提供劳务,使用自己设备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加工单位应按本规程的规定,进行涂装作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并应遵守企事业单位有关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b.企事业单位应向加工单位提供符合本规程规定的涂装作业场所及其危险、有害因素等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并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的技术指导和检测。
附录A
劳动卫生检测的基本要求
(补充件)
A.1检测的有害物质,应包括下列项目:
a.苯、甲苯、二甲苯和涂料及有关产品中或所使用的主要有机溶剂;
b.铅(烟、尘)、铬(尘);
c.氧化锌(烟雾);
d.甲苯二异氰酸酯;
e.粉尘;
f.其他严重危害作业人员的有害物质(例如:有机锡化合物)。
A.2定期检测的时间,应遵守下列规定:
a.有毒物质、有害物理因素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
b.粉尘按有关规定检测。
A.3检测时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连续性均衡生产的,可选在作业时的任何时间;
b.非均衡生产的,应选在作业饱满的时间。
A.4检测的方法,应遵守下列规定:
a.有毒物质和粉尘,应按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
b.噪声应按有关的规定执行。
附录B
“涂料及有关产品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的基本内容
(参考件)
B.1涂料及有关产品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a.比重、闪点、燃点、爆炸下限;
b.涂料及有关产品中的主要有机溶剂名称及其在涂料及有关产品中所含重量组分(分为1~5%、>5~10%、>10~15%、>15~20%、>20%五类,下同);
c.颜料、填料中的有害物质名称及其在涂料及有关产品中所含重量组分:
d.有害的固化剂名称;
e.船用底漆热加工与打磨作业时,产生有害烟雾、粉尘的有害物质名称及其在涂料及有关产品中所含重量组分;
f.有害物质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g.固化时间;
h.挥发性。
B.2涂料及有关产品的劳动安全卫生说明,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a.前处理、涂漆、干燥固化、热加工与打磨作业时,劳动安全卫生的主要要求与措施的建议;
b.中毒后现场抢救措施的建议;
c.消防措施的建议;
d.个人防护(呼吸道、皮肤、眼等)用具的建议。
附录C
涂装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参考件)
C.1危险因素
C.1.1火灾
火灾发生必须具备氧气、可燃物质、着火源三个条件。
C.1.1.1可燃物质
a.有机溶剂在存放、清洗、稀释、加热、涂覆、干燥固化及排风时挥发、蒸发的易燃易爆蒸气;
b.污染有机溶剂涂料的废布、纱头、棉球、防护服等及漆垢、漆尘;
c.涂料中的固体组分、粉末涂料、轻金属粉。
第五篇: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及安全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使用情况。方法从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计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门诊开具的中药注射剂静滴处方131张,从医生诊断、机体差异、药品临床应用、治疗疗程、点滴速度、溶媒的选择等分析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安全使用情况。结果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上存在着不合理应用的情况,产生严重医疗安全隐患。结论医、护、药人员应做好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特别是基层使用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应用。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安全管理
中药注射剂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产物,突破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产物。与其他中药剂型相比,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的特点。由于中药中所含的成分过于复杂,单味中药材中化学成分从几十种到几百种不等,难以分离、提纯,仅依靠目前所拥有的技术手段还不能完全弄清其中的有效和有害成分。而且中药原材料受产地、气候、种植方式、储存方式等影响,其有效或有害成分相差很大。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某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2015年1月至12月所有开具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处方131张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以下内容:①患者的诊断、年龄、性别;②处方开具的中药药品、溶媒,使用量及用法、治疗时用药时间、是否联合用药与药物配伍等情况[1]。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和药品使用说明书,对中药注射剂治疗在临床应用的情况做统计及分析。
2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1月至12月门诊开具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处方131张。患者情况:男64人(49.6%),女67人(50.4%),年龄37~95岁,平均年龄65岁;输液的主要目的:以治疗为主的37例(28%),以预防为主的94例(72%)。其他分析祥见表1和表2。
3现状
因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原矿山职工医院(一甲医院)转型成立,门诊就诊患者主要是陈旧性工伤和患慢性病的职工家属,绝大多数为退休后的中老年患者,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由于受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许多患者对医疗知识及中药知识的了解甚为缺乏,盲目认为中药的活血化瘀功效和无毒、副作用心理,有没有心脑血管病都要求隔三差五来门诊静滴中药制剂复方丹参或丹红。更有甚者体检无病也要求静滴复方丹参,名为预防。中心可见缺乏严格掌握输液适应症方面,其中医务人员也负有相当责任。中心员工大都是原矿山系统的,与病患或多或少有亲朋关系,也不排除开友亲方。在周隆参等[2]的调查中显示:认为输液是病情需要的占45%,这说明还有很大部分的输液是出于其它原因考虑的,与本统计相符,也就是说还有一部分人其实根本不需要输液。经研究报道[3],在所有输液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和中成药注射剂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药品。中心的医生原来都是西医,虽进行了转岗培训,但是对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知识掌握不足,谈不上中医辨证施制,认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危害不大,无需紧张,从而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医护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的溶媒使用也存在误区,普遍认为使用氯化钠较安全,怕碰到不知情的糖尿病患者,却不知中药注射剂受pH值、液体浓度等因素影响,而且所包含药材成分较为复杂,所以在溶媒的配伍使用时应注意按说明书来选择专用溶剂或相应溶液。一些中药注射剂如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的pH值均为4~6.5,则此类注射剂与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混配后经常会因盐析作用下生成很多不溶于液体的微粒,导致不良反应的机率增多,所以一般情况下应选择正确的溶媒稀释后才给患者静滴[4]。大部分患者为预防用药,用药疗程也很随意,医生大多听患者自行需要,短则1天,长则10天,没有按说明书规定去做,达不到诊疗效果;患者自行前来,大多没有陪同,医护人员重视程度不高,输液后往往不巡视,造成患者自行调快滴速,产生安全隐患。
4结论
在社区门诊输液成员中,中老年退休患者、工伤疗养(免费医疗)患者、预防用药是中药注射剂门诊输液主要构成因素;医生和患者是输液次数的决定者;不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静脉输液的现象依然存在[5]。中药医学知识的普及与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将是遏制这些现象的手段和方法,中心不但要加强社区医务人员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理论知识培训,更要建立适合中心诊疗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让医生、护士、药师掌握本中心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药品说明书,了解其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对所开具和使用的中药注射剂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不可盲目使用溶媒和遂意使用药物剂量,在输液过程中调好滴速,随时巡视患者情况。掌握治疗过程、把握用药时间隔,避免过度用药。医护人员要使用这些手段和方法来保障社区居民健康,同时还要利用团队下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加大健康宣教的力度,引导居民认清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才是最好的疾病预防方法,不要盲目轻信和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预防功效,通过正常干预,在基层合理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
参考文献
[1]朱纯倩.社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知晓度情况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1):365-367.[2]周隆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6):225-226.[3]袁晓勇.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与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3):15-16.[4]张翻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6):20-21.[5]刘丹,赵丽霞,丁长玲,等.我院4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药学研究,2013,32(9):55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