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海上的明珠》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海南岛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海南岛的位置;收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受
1、欣赏音乐:《请到天涯海角来》。
2、师谈话揭题:孩子们,歌中介绍的天涯海角就在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地方海南岛上。要体验海南岛的神奇与美丽,当然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想身临其境去领略一下海南岛的风光吗?让我们一起踏上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岛。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学生互相交流认字情况。
3、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4、通读全文,在了解课文大意和各段意思的基础上交流看到了哪些景物,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三、学习第一段,整体感知
1、自读第1段,说说第1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欣赏图片:感知万里碧波和富饶美丽。
3、指导朗读,体会万里碧波上的明珠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四、图文结合,学习第2段
1、(课件显示)欣赏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的图片,让学生交流欣赏后的体会。
2、(课件显示)欣赏海南岛在不同季节里硕果挂满枝头的美景图和各种名贵水产等图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海南岛的物产丰富。
3、再读第2段,读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五、读悟结合,精读第3、4段
1、自读自悟学习第3段:
(1)可用读读、勾勾、悟悟的方法学习,说说本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交流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2)背一背: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3)鼓励学生交流学习本段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4)赏读全段并小结:本段从五指山的热带雨林、滔滔奔流的万泉河、美丽壮观的天涯海角、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等几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海南岛的美景。
2、自主学习第4段:
(1)可用学习上一段的方法读读、勾勾、悟悟、背背自学本段。
(2)讨论交流学习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等,可借助音像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如教学句子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3)课件出示椰子林的画面,让学生在看看议议中体会屏障。
(4)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将椰子林比喻成屏障好在哪里。
(5)想象情景,指导朗读。
(6)鼓励学生找出本段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六、总结全文,主动积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赏读本文,赞美海南岛的美丽富饶。
2、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词、句、段,或勾画,或摘录,或读,或背。
七、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欣赏家乡的美景,夸一夸自己的家乡。(先说后写)
第二篇:《明珠回归》教学设计
明珠回归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
【摘要】
《明珠回归》一课以饱满的热情记叙了香港回归的动人时刻,表达了华夏子孙盼望香港回归、盼望祖国统一的迫切而又激动的心情,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
明珠
回归
激动
自豪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1.《明珠回归》这篇文章以饱满的热情记叙了香港回归的动人时刻,表达了华夏子孙盼望香港回归,祖国统一的迫切又激动的心情,意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2.这是一篇政治性强的文章,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但可以通过让孩子们课前去查找有关香港的资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香港回归的历程。
2、重温那庄严的时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详略有致的叙述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作者详略有致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有关香港回归的文章,年代相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已经比较久远了,而且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信息的获得也不是很容易,很少有孩子家里有电脑,大人知道的也少,所以在上课前,让孩子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孩子只有了解了时代背景,才能激发起那种爱国热情和自豪来。
【教学策略】
采用以读代讲、交流感悟、情境教学、思维拓展等教学方法,以课文题目“回归”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感悟,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准备】
香港回归的影视资料,以及有关香港的一些图片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网站资源
《语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地方?香港有东方之珠的美誉。这颗璀璨的明珠曾一度离开祖**亲的怀抱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你知道香港是在哪一年回归的么?
出示图片:这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时,中英交接仪式的一个瞬间,中间的两位领导人,左面的这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一任主席江泽民,右面的这位是英国王储查尔斯亲王,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一下香港的回归历程,板书:明珠回归。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快速的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二、探究文本
读过文章后,你知道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了么? 指名回答(介绍了香港的过去,回归的过程,以及香港的明天)师:谁能用书中的话给大家介绍一下香港的过去? 指一名同学回答,回答完后,老师问:读完这段历史后,你此时的感受是什么?(沉重)同学们听完这段历史后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充满了愤怒,觉得英国人很可恨等等)
谁能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读一下这部分?指导朗读 谁能带着这种愤怒的心情给大家读一下?指名读
师:1997年6月30日香港的租期已满,他如愿以偿的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的回归除了有祖国的强大这个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
(找一名同学回答,回答后,请同学解释一下“一国两制”)
师:有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再加上祖国的强大国力,使得香港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回归了,这一天各国人民的目光都聚焦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成了全世界的聚焦点,中英两国政府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即将在这里隆重举行。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到9自然段,去感受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同时完成一下内容,课件出示表格。
师:阅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各自的感受。
下面我们共同去感受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小组汇报完成表格,同时让孩子解释查尔斯亲王说的这句话:“今夜这个重要而独特的仪式,将在一刻之间,凝聚香港历史的改变和延续„„.”抓住重要而独特以及改变和延续来理解课文。当填到英国旗缓缓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网站资源
《语文》
降落和中国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让孩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指着表格说)作者把回归的过程用精确到分的时间来描写,同学们所有说详细不详细?这种描写方法就叫做详细描写,同时板书:详细描写
这里的详细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前进,所有人的心情都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激动,这样的时间描写正好十分恰切的表达了人们的心情。我们平时在写一件事情或者一个场面的时候,比较重要的地方就可以使用详细描写。
下面让我们共同去感受一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一庄严而骄傲的时刻,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和祖国的同胞们一起倒计时好么?
看视频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飘扬在香港上空,此刻你的感 受是什么?
老师和同学们有着同样的感受,因为这是一个让亿万中华儿女噙泪的时刻,这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子孙开颜的瞬间!同学们这里的“噙泪”你怎么理解? 继续读“旌旗”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祖国的同胞和我们一样激动一样自豪,一样骄傲,板书:今天 骄傲 谁能带着这种感情给大家朗读一下?
指两到三名同学朗读后齐读。同时指导朗读。
师:出示问题: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祖国的其他同胞在干什么呢?请你抓住一个场面简单的写一写。
师:从1841,1,26,英国第一次将米字旗插在香港,到1997.71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经历了156年5个月零4天,如今,他终于踏上了归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大声宣布:(课件同时出示引读)继续引读: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百感交集地说:
这里有个词“百感交集”你是怎样理解的?
你能百感交集的给大家朗读一下这句话么?
老师引读,咱们分男女生来读一下好么?
师:数代人的心愿,一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相信在祖国大家庭的坚强后盾下,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板书:明天 美好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对明天的美好憧憬齐读 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香港的过去,共同经历了香港的回归历程,此刻,你有哪些想法或感受呢?
师:正因为祖国强大了,香港才回归了,香港这颗璀璨的明珠,(借助板书总结同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网站资源
《语文》
时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昨天他历经了百年的沧桑,让我们感到无比沉重,今天在祖国的强大国力和正确决策下,他回归了,我们感到无比骄傲,明天,在祖国的坚强后盾下,他一定会更美好!
三、拓展延伸。
1、澳门回归、国庆六十年
2、神九成功及向航天英雄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四、作业
查找有关钓鱼岛、黄岩岛、南沙群岛资料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板书设计
明珠回归
昨天
沧桑的历史 今天
主权的回归 明天
更加的美好
第三篇:丝路明珠教学设计
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
第一框 《 丝路明珠》教学设计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从人们积极地利用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出发,阐述人类是如何改造自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本课主要学习内容为“丝路明珠”,学习本课便于学生了解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及特点,让学生知道在干旱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从而提高科学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自觉性;让学生感受当地人民的情感,从而拓展他们的视野。
一、课程标准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以我国新疆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当地群众独特的社会生活风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地图等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会运用景观图等资料描述新疆地区当地民众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在活动中,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学会与人合作,尝试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丝路明珠,使学生知道新疆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会人类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适应环境,改造自然,并创造出独特的灿烂文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疆的绿洲农业、坎儿井
难点:新疆人民如何利用坎儿井解决干旱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四、教学方法
读图法、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
五、教学流程
【实物导入】新疆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纸箱上标有新疆和库尔勒产地)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新疆是一块干旱的宝地,是丝路上的明珠。为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自学篇:
1、请你说出新疆的主要地形特征、地理位置(结合《中国地形图》书本p50 或图册p26、《中国政区图》图册p22)
2、新疆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类型的特征。(结合《中国气候类型图》书本 p26和p53)
3、新疆的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主要以什么产业为主?
温馨提示: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本p96_97第一自然段,并结合书本中相关的图片和地图,时间约5分钟。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解决以上这些思考题。
师生通过对新疆自然环境的分析,从新疆的地形特征、气候类型、降水量以及地理位置等的分析中,得出新疆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点:干旱
探究篇:
过渡:既然这么干旱,为什么还是宝地?新疆的农业比较发达,那农业的水源来自于何处?(生答,略)
生1:来自天山上的冰雪融水…..师:天山上的水是怎样从高处灌溉到低处的农田的?
生2:坎儿井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坎儿井》,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把视频中获取的重要信息记在白纸上。
画画,说说坎儿井。
画一画,坎儿井的构造示意图,每四人一组,边画边讨论坎儿井各部分的功能,坎儿井工程的优点,然后结合视频中的信息请几位同学讲解坎儿井的构造、功能及其优点。
师归纳:分成四部分:竖井、暗渠、明渠、池塘
坎儿井的优点(学生回答,略)
减少蒸发,节约水源;避免污染,保证水质;
没有暴晒,水温清凉;自流灌溉,不需动力。
师:那么,从坎儿井这么神奇的结构优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生答,略)
同学们,这是新疆人民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体现,也充分说明了新疆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改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还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从而也显示了人类伟大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向新疆人民学习,在学习上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与困难挫折作斗争,提高学习成绩,为自己以后的幸福生活打下基础。
连一连,坎儿井各部分的功能。
竖井主要用于夜蓄昼放,调节灌溉
暗渠在挖暗渠时,供通气、定位及送土、石到地面的窗口和通道 明渠将一条坎儿井的许多竖井在井底相连的地下通道
师:同学们:刚才视频中讲到,有水就有希望,有水就有力量。是的,正是新疆人民发明和利用坎儿井,使沙漠边缘的绿洲,呈现一派盎然生机的景象。
师:新疆的农业生产有何特点?绿洲上的人们发展什么产业?新疆的哈密瓜和葡萄特别香甜吗?(生答,略)
课件展示:新疆四大名果的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过渡: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在它干旱的地表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那它有哪些矿产资源呢?
生1:石油资源
生2:天然气资源……
过渡:新疆的天然气和石油等矿产资源很丰富,西气东输工程体现人们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
课件展示:西气东输的示意图,师生互动,现在新疆人民又赶上了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新疆丰富的矿产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西气东输示意图》强调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东西部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富裕。
课件展示:《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师讲解丝绸之路的大概情况,得出新疆的坎儿井,为沿途的客商提供了水和食物。喀什设立为第六个经济特区,使新疆进一步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边境贸易的优势。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已经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它就是亚欧大陆桥,它不是一座真正的桥,是一条洲际铁路。亚欧大陆桥经过新疆,为新疆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使新疆成为丝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大放异彩。
拓展篇:
课件展示:坎儿井的现状和义乌水资源现状
从坎儿井面临绝境和义乌市水资源的短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生答,略)启示1: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启示2:保护生态环境。
启示3:干旱地区应发展节水农业。
启示4:要节约用水„„
像新疆这些干旱地区,只有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干旱之地才会成为真正的宝地,并保持长盛不衰。
老师寄语:
沙漠连绵的干旱地区,曾被视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的地方。然而新疆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去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来发展生产,改造生活,并创造和延续了灿烂的文化。新疆正是凭借它的地下“宝”—地下水发展绿洲农业,使干旱的沙漠成为西部之宝_一颗亮丽的明珠。
播放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
学生边欣赏音乐,边说新疆好在哪里。
新疆是个好地方,它是个干旱的宝地,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结束语:
天山南北好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
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
麦穗金黄稻花香葡萄瓜果甜又甜
煤铁金银遍地藏
教学反思:
整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采用“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预设与生成处理得较好,也达到了预先的效果。用实物哈密瓜等导课,一开始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也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画画,说说坎儿井这一环节,把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讲绿洲农业时,对棉花的产量进行了拓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疆是个干旱的宝地的了解。也对新疆的矿藏资源进行拓展,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新疆是个名副其实的干旱的宝地。边听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并让学生说说它好在哪里?的问题设计,使课堂达到了高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讲坎儿井工程的构造伟大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到了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整堂课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是一节较成功的课。
采用“自主探究” 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自主阅读、主动提问、互动解决、综合联系、自评互判、升华主题。同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质疑,学会综合联系,学会自评互判。
第四篇:《丝路明珠》教学设计(新教材)
《丝路明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七下第六单元第三课《西北地区》第一框《丝路明珠》。
二、课标要求:
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民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新疆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了解新疆作为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说明绿州农业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各种图片和文字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学会分析不同自然环境条件是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案例的剖析,理解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能针对新疆坎儿井的现状提出有效对策,认识到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疆的绿洲农业、坎儿井。
难点:新疆人民是如何利用坎儿井解决干旱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五、教学方法: 读图法、合作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引出丝绸之路。
读《古代丝绸之路》图,说说丝绸之路经过哪几个地方,它们今天在哪里?(新疆)
二、概述新疆:抢答新疆全称、简称、省会城市、地理位置、面积和能源。
三、探究新疆:阅读书本P57,结合图册,全班分四大组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质等方面描述新疆的自然环境。
总结新疆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气候干旱、多为季节性河流和沙漠连绵的恶劣自然环境。
承转:读图《古代丝绸之路》思考,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为什么还要选择途经如此干旱、恶劣的地区呢?(“丝路明珠”——沙漠中的绿洲)
四、丝路明珠:
(1)、阅读书本P58-59,回答:
1、绿洲分布在哪儿?
2、绿洲的水从哪里来?
3、在如此干旱、恶劣的环境下,古老的新疆人民
如何保存水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坎儿井的结构、各部分的作用和优点。
小结:正因为有坎儿井,充分利用天山的积雪融水,才使得新疆的片片沙漠间出现一个又一个绿洲。
(3)、绿洲农业:主要的农作物和瓜果品种。思考: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五、保卫“明珠”:
出示材料,坎儿井的现状,塔里木河的干涸„„对此,你有什么对策? 总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1、导入的设计比较平淡。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在语言组织和情节的描述上比较平淡,没有生动、引人入胜的感觉。可以换成两组反映新疆不同景观的素材,一则反映新疆沙漠连绵,寸草不生的场景,一则反映新疆农业发达、瓜果飘香的繁荣,以此来吸引学生探究新疆真实面貌的兴趣。
2、课程性质把握不够准确。从教学的环节设置来看,更像是一节地理课,而没有重点突出《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性,把重点放在新疆的自然环境和坎儿井身上,却没有引导到新疆人民如何利用自然,进行生产生活,创造人地和谐的主旨思想上来。
3、拓展延伸部分的资料没有进行进一步筛选整合。可以改善为“坎儿井的昨天”、“坎儿井的今天”和“坎儿井的明天”。出示今日坎儿井所面临的危机,请同学们对坎儿井的明天提出预期和对策。从中更可以借鉴七上《以色列的绿州农业》中先进的灌溉技术,让所学的知识和通过迁移运用到建设我国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去。
第五篇: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香港——璀璨的明珠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明珠”的原因。
3、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教学重难点: 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
2、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明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3、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交流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师生共同释疑。
四、拓展活动
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应有尽有 一应惧全 举世闻名 光彩夺目 璀璨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