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2:1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第一篇:小学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有关“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利息)”的教学内容,在生活中是个很熟悉的问题数学问题,但从调查学生对银行储蓄的经历时,我班只有一个女同学表示她平时会将自己零花钱存在一张卡(银行卡),我便让她来介绍她是怎么进行存钱的,该同学表示她存钱是要以后上大学用的。

师:计划未来,储备未来,将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是一种理财方式。

师:那储蓄罐也可以存钱吧,它与银行的区别是什么?

生:较多的钱可以放在银行里,而储蓄罐(容量)有限;存银行有利息取,而储蓄罐没有。

师:原来同学们考虑得蛮细心的。那你们能说一说对于银行储蓄你了解多少?

自评:生成学生对话,引出什么是储蓄,储蓄的好处以及说明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税后利息等与储蓄有关的专有名词的意思。在了解的过程中,学生能隐约感知到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紧接着我又抛出本课问题:假设你们每人手上各有400元,将它存入银行,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息?相比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更具思考性。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几个利率,分别计算按定期存五年、定期存三年、定期存一年所获得的利息分别为400×2.52%×1=10.08(元),400×3.6952%×3=44.28(元),400×4.14%×5=82.8(元),学生一下子看出,定期时间长,利率比较高,利息也比较多。我没有满足于此,我继续抛出一个问题。同样400元,如果我想存五年(整存整取),有几种方式,所获得的利息又是多少?学生通过尝试计算研究发现:可以采取一年一年存,利息是10.08×5=50.4(元);也可以采取先定期存三年,再一年一年存,利息是44.28+10.08×2=64.84(元);第三种就是直接定期存五年,利息是82.8元;可见第三种方案获得的利息比较多。

计算过程中,有个同学将表格提供的利率(百分数)误认为是一个,算式书写为400×4.14×5=8280(元),结果结果比实际利息扩大100倍,远远超出本金。大家开玩笑地跟这位同学说:希望你快快长大工作,开银行,我们都把钱存在你的银行里。轻松的玩笑让同学们都不敢再疏忽大意了。

之后我们还折算了一下这部分利息应该纳多少税、扣除税收我们实际得到的是多少?学生俨然是一个理财专家,算得可认真了。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不再是一个单纯地只会用利息公式进行计算的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学会乐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探索者,教学,也只有把学生放在一个参与者、思考着、探索者的位置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第二篇: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的设计,是在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结合学生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这一类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百分数应用题属于分数应用题,基本内容也包括了三大类,一是求分率,二是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三是求单位“1”的量。这三大类的学习,一要让学生弄清每一类的数量关系以及三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本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杂交水稻和普通水稻产量的比较,同时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通过这一形式,一是让学生感受到杂交水稻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激起学生爱科学的情感;二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具体事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激励学生学好数学。

在本课中加强了基本类型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这节课的开始,我先出示4、5两个数,让学生提出纯粹的数学问题,然后紧抓分数问题,再迁移到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出示上述水稻增产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题目,目的是有效地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感受到学了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法多样化。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例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得淋漓尽致,教者并不限制思维路线,在出示情境问题后,多给学生一份“放手”的信任,少给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2

《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何沟通百分数与分数等数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成了本单元学习的目标。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其实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关键点:

一、以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索算法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其实质是用一种特定的形式(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无论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关键都是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把什么量看作标准,即我们通常说的单位“1”。

例如:求A是B的百分之几?是A与B两个量直接比较,以B作标准,列式:A÷B;求A比B多百分之几?可以理解为求A比B多的部分相当于标准量B的百分之几,可以用(A-B)÷B,也可以用A÷B-1。其实两种算法、两种思路最终都是求A比B多的部分相当于B的百分之几。至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增加了百分之几”、“降低了百分之几”等等,只要同学们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含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都是一样。

二、以分数乘法的意义为主线,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算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是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一条主线。无论是关于纳税、利息、折扣的实际问题,还是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都离不开对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只有切实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并沟通各种具体方法之间的联系,才能对百分数的应用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如:纳税就是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从实际问题中寻找数学问题,如营业税是按营业额的5%上缴,即求营业额的5%是多少,把这种数量关系纳入原有的经验系统,学生就会想到用乘法计算。关于利息和折扣的实际问题也是如此,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求什么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进行思考。如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基本数量关系是“原价×80%=实际售价”,根据乘法算式因数与积的关系,想必同学们会清楚,当告诉我们原价怎么求实际售价,如果知道实际售价也不难求出原价。

解决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以下两点。一数量关系理不清;二为图省事,该列方程不想列方程。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根本还是要抓住“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如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可以得出“男生人数×80%=女生人数”;十月份的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可以得出:“九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20%=十月份的用水量”。从这些关键句里我们一定要找准单位“1”,即理解题中的百分数是表示什么量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理清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为了降低理解难度,请同学们在分析题意时,首先要加强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充分利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个基本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列算式还是列方程解题。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3

《测量》这一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分米、毫米、千米和吨”,测量教学反思。这一段时间的作业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如有学生说“我睡的床长2(千米);一头鲸重60(克)。更有甚者,连长度单位和质单位都不分,一个鸡蛋重60(分米)这样的答案。

课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也再次认真阅读了《教学参考》,参考上指出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我也努力创设了各种情境,如教学“毫米”时,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一毫米的物品,并动手量一量。“分米”的认识也是如此。教学“千米”时,还带学生到操场上走了1千米;放学回家还请家长协助,从校门口出发到哪里是1千米。教学“吨”时,学生到家里去观察了大约1吨的谷子或化肥。后来我发现这些活动,学生缺乏真正的感悟过程,有些根本就没有去做。在课堂上,学生动手能量的东西就是课桌、书本、自己的身高等等。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学生能测量的机会真是少之又少,既没有测量需要的尺,也缺乏一定的指导。另一方面除了作业和课堂上,学生在生活上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交流。

所以这方面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才导致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诚恳请教各位同行,提出提宝贵建议。以后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4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在新课导入时,就由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自行车为切入点,农村的学生很多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对自行车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就创设了为女儿买自行车的情境。通过猜测我买的自行车多少钱,与原价对比,从而引出了打折。然后再进一步探究,打折究竟是怎么回事,并用所了解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如:去商场买衣服,打七折;去菜场买菜的情境;去两家商店买彩笔;当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其中,去菜场买菜的情境,是农村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是在农村买菜量多时,经常说的就是全包了,这样买就很便宜的,也就是多买少算了。以此,我联想到这就是相当于打折了,只是没说“打折”这两个字而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但是,课后自我反思,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了点牵强呢?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5

《百分数应用(一)》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3页----24页的内容,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并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一、精心设计复习题,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百分数应用(一)》是主要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一课的难点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如果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求百分数便是容易多了。而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摆在我面前的大问题,为了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采取直奔主题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衔接方法收到的效果却很好。比如,在让学生用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应用题时,有复习时的内容铺垫,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提出“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这样的百分数应用题,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借助线段图,找准单位“1”,寻求、理解解题思路。

怎样理解“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这一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书的第一种方法,先求出多的体积,再去除以单位“1”的量。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一是很难想到,二是对“-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计划的看作1去减,这一点对分数意义理解不深入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一知半解。要想很好理解第二种方法,关键还是要借助前面的线段图,直接用两个量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结合熟悉的思维求多想减,想到用现在的减原来的,结合图想到原来的量是单位“1”,就是100%,继而用减求出问题来。另外在辨析“增加百分之几”是不是也可以说“减少了百分之几”这环节上,学生不是很理解,这时就迅速让学生按照例题自己画线段图,独立分析解决。进一步体会一下这两题在画图中的共同点与细微区别:共同点是都是先画单位“1”量,再画比较量,区别是例题先画的是水的体积,而此次先画的是冰的体积。两次图中所标单位“1”的位置是不同的。这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图中直观的体现,很大的帮助了更多的学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6

对于学生来说,百分数学生应该不是特别的陌生,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比较多的百分数的问题。而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以前学习的百分数加以应用,上周末特意给学生准备一张百分数的练习,应该说学生的基础是有的,但是很大部分学生已经忘记了。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把已有这方面的知识加以整合,使得知识更加的条理化、系统化。

今天教学的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针对水结成冰的问题,结合这几天天气特别热,从生活中的实例矿泉水瓶冰破的现象引出问题,180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体积就变成了200立方厘米,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设法让学生提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多少?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的解决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但是学生的情况反应也不是特别的好,很少有学生提出问题。而且对于重点的问题: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学生也不是特别好地理解。

分析原因,可能课始创设的情景,学生的兴趣上来之后就马上被后面的第一个问题给难住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消失了,另一方面对于重点问题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也不充分,学生没有在课堂上深刻的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含义,这样就给学生的解决问题产生了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采取直接让学生针对问题: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在思考和讨论之你会,把更多思考的时间放到解决百分数的含义的问题中来?让学生在思考含义的过程中学会怎样解决?而把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放在后面第二课时或者是复习课中来开放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在第一课时的时候一定要针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地讨论和解决,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7

本节课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百分数。

课开始,设计了一个网上竞答:李斯同学答25题,对22题;张良同学答20题,对18题;刘清同学答50题,对46题,你觉得那位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比赛呢?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说出了以下几种结果:“刘清,因为他答对的最多。”“张良,他答错的最少”“我比较正确率”。在学生否定了第一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之后,我再和大家一起讨论第三位同学汇报的结果,自然引出如何比较正确率,转化为分母为100的分数的比较,在将这些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

2、通过课前收集百分数信息,课上汇报,主动去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百分数的含义只有一句话,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几分钟,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领悟。学生收集了很多信息,如“羊毛 70%”,“橙汁含量〉10%”等等,让他们说出含义之后再问学生,到底什么叫百分数?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3、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担任小学六年级数学。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如何让他们更有兴致,再提高,是我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我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班级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及格率= 及格人数÷全班人数×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大胆设想、讨论,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养牛,算一算养牛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说统计一下我班的独生子女数,算一算班中家庭做生意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8

我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制作对称图形。如果说第一次的动手操作是体会运用所学的知识,那么这一次的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体会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创造——自己制作出美丽的对称图形。这一次的动手操作是让学生在原有的认识、运用的基础上,进入体会和运用的层面,是一次体会创造的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只有让数学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愿学、乐学。在教学中,引入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本节课我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从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对称”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说一说、“做”一个对称图形等活动,使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感知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称图形是“对折后边沿完全重合”。这些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地体会对称图形的特点。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感受到数学中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看到数学课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我的心情很好。学生不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都很活跃,都很主动,都很积极,接受知识也很快。孩子学得快乐,学得扎实。我看到了学生的聪明、活泼、自信。也使我看到了新课改的灿烂前景。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9

此次自备展示课,我教学了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这一例题看上去很简单,好像就是把前面学过的分数用百分数来表示,但是我想:这儿的百分数应用题并不是把“增加(减少)几分之几”改成“增加(减少)百分之几”那么简单,这节课内容还需要结合具体生活情景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把自己教学后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系统复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百分数应用一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一课的难点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如果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求百分数便是容易多了。而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摆在我面前的大问题,为了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采取直奔主题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衔接方法,虽然在复习阶段用了将近10分钟的时间,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好。比如,在让学生用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应用题时,有复习时的内容铺垫,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提出“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这样的百分数应用题,学生不会感到突然,解题思路自然就有了方向。

二、借助线段图,找准单位“1”,寻求、理解解题思路。

怎样理解“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一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书的第一种方法,先求出多的体积,再去除以单位“1”的量。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一是很难想到,二是对“-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计划的看作1去减,这一点对分数意义理解不深入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一知半解。要想很好理解第二种方法,关键还是要借助前面的线段图,直接用两个量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结合熟悉的思维求多想减,想到用现在的减原来的,结合图想到原来的量是单位“1”,就是100%,继而用减求出问题来。从课堂的实际过程看,在辨析“增加百分之几”是不是也可以说“减少了百分之几”这环节上,学生意见分歧,我并不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按照例题自己画线段图,独立分析解决。让学生也体会一下这两题在画图中的共同点与细微区别:共同点是都是先画单位“1”量,再画比较量,区别是例题先画的是水的体积,而此次先画的是冰的体积。两次图中所标单位“1”的位置是不同的。这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图中直观的体现,很大的帮助了更多的学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0

第一节课纪老师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教学环境,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力求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纪惠玲上完一节课,我们马上在叶福泉老师的指导下共同探讨。李维准老师接着上了第二节课,针对纪老师上节课的不足处怎样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他做了一个简单教具:细绳一端绑着一个物品,甩动成圆形,细绳短,圆小,圆的周长就小,细绳长,圆大,圆的周长就大,体会细绳也就是半径与圆周长的关系,从而体会到直径大周长就长,直径小周长就短的道理。而其他的教学细节也更趋完美了。下午,我接着上第三节课,压力真的是很大。为了解决上午两节课精彩有余练习不足的弱点,我大胆使用了计算器,由于计算周长用到圆周率3。14,同学们算起来数字大计算繁难。使用计算器后,节省了较多的时间,同学们进行的练习更全面深入了。对新课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总结我上的这节课,先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再通过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求出它们的比值,得出圆周率;然后通过圆周率和圆的周长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指出:应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水平的变化来完善教学方案,实行最佳组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所学的内容按照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安排。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1

把数4分成3和1、2和2、1和3;然后想一想“几和几合成4”。教学的第一步是开放的,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种放法,在交流中出现三种不同放法。这里的交流,一方面呈现了放法是多样的,找到了可能的多种放法。另一方面,这也为学生记忆4的组成提供形象支持。

1、在操作中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

通过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然后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合。不断地让学生经历分与合的活动,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第30页例题教学4的组成,分三步进行。首先把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让学生边操作边体会“分”;接着把分4个桃抽盘里放3个桃,另一个盘里放1个桃,得出4分成3和1,让学生理解43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么得到的。接着让学生思考通过中间和右边的分桃图又能得出什么。先半独立完成4分成2和几,再独立完成4分成几和几。教学的第三步要在“分”的基础上推理“合”:因为4分成3和1,所以3和1合成4。这道例题是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任务不局限于4的组成,还有分与合的思想,研究数的组成的方法,这直接关系其他各数组成的教学。所以,必须让学生参加分桃的活动,经历由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的过程。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逐渐提高智力活动的要求。

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水平。

(1) “分”与“合”是数的组成的两个方面,是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加法从“合”的角度求和,计算减法从“分”的角度求差。教材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分”与“合”的关系。

①教学4的组成,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把“分”与“合”分开教学,便于逐个理解含义,初步感受它们是有联系的。

②教学5的组成,同时提出“分”与“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分”立即说出“合”,使两者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2

1、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的种种“意外”。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今天这节课,教师如果在课前能够尽可能考虑出现的问题,就不会出现上课过程的尴尬。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各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意外”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3、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根据个人不同情况,进行学习、补充、提高,不断深入地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及知识水平,这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最低素质要求。教师应全面不断地深入学习,更新思维理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才能更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3

1、根据新课程概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

2、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活动中学会运用角平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理念。

3、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①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②表述活动: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合语言表述角平分线性质,并互动说理证明;③应用活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④拓展活动: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

4、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号语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证明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一)、(二)、(三)打下基础。

5、评价方式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华东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十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成功之处:我用一句话来说明本节课中我的成功之处,那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节课我围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紧扣“方法”二字进行突破;使学生从知识技能到思想方法上都得到培养;让学生在带着问题自读教材中学会阅读;在小组活动中学会知识的探索和归纳;在一题多解中训练发散思维,从而使能力目标得以达成,也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为了真正让学习知识落到实处,我又在每得出一个知识点后及时给出专项练习题强化训练;再分别以A、B、C三个水平层次进行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使知识目标顺利达成,也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足之处: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第一个地方是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发现基础较差的同学不太容易理解,反思之后我觉得:如果老师先把第一个性质的符号语言转化示范出来,再以填空的形式由学生尝试完成后两个性质的转化可能效果会更好,教学难点更容易突破。第二个地方是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分组活动折纸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主要还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只是看和做助手的份。如果我改成每个小组都定成绩较差的那个学生为发言人,使他们有表现的机会,然后成绩较好的一名学生为补充发言人,及时补充和完善小组得到的结论,可能更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在反思中消除遗憾,才能不断地改进、完善教学,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仰望星空,它是那样的辽阔而深邃:教学教育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4

几年来,我们数学教研一直以同课异构的方法进行公开课教学与教研。所谓同课异构,指的是上同一节课用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一节课下来,老师们展现了自己的个人魅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用同课同构,即同年段老师进行集体备课,上同一节课用同样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是否更能节省教研时间,共享教学资源的研发。而在同样的教学设计实施中,加以自己个人魅力,并不断进行教学设计的改进,是否更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经过我们几个年段老师的讨论,我们决定在年段公开课中采用同课同构这一方法。我们以《圆的周长》这一课进行集体备课,并于10月29日这一天由三位老师连开了三节课。

精彩的课堂来自精彩的预设,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但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必须作精心的预设。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课前,我们总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而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离不开课前预设。预设时,我们要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因为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功夫,理智地认识生成,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生命状态的数学学习是生成的数学学习,它不该根据预设教案按部就班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数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课堂上,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用自己的独特方法去认识体验所学知识,同时还伴随着许多意外的发现。我们备课的重点就这样放在了精彩的预设。

数学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5

学校“361”快乐课堂“课内比教学”活动如火如荼,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我正好上《百分数的应用(三)》,《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这一堂课是学生最难懂的,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按理来说,百分数应用(三)用方程来解,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是最好的一种办法。但是对学生来说,一.学生不喜欢去画线段图,也没有画线段图的习惯。二.学生很多不喜欢用方程去解,觉得用方程解太麻烦,太烦琐。还有一点就是寻找数量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关键。这又是列方程的支撑。可是学生往往最不喜欢的就是数量关系,好象感觉生活中的很多常识到了数学上就是一个深奥的难题。因此在整个过程之中学生的习惯就是希望直接列出算式。针对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和学习状况有没有直接有用的办法呢?能否找出一条捷径达到他们心中所想,所要的一种解题方法呢?经过前思后想,确定本章节的教学思路如下:

一.将解题重点放在学生对题目意思“增加百分之几”的理解上。用线段图去理解,用百分数的意义去理解。

二.找出数量关系

三.列方程或者除法算式(两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我的想法是:在新课的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能自己理解每种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百分数应用(三)》学完之后我补充了一组对比题,让学生去解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最拿手的方法)。对比题目如下(因为学生对“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几”的理解掌握还可以):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25%,,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25%,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25%,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25%,篮球有多少个?

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做。果真学生(2)(4)用方程的很少,用算术方法的居多。而且不管优生还是差生这两题做对的人只有几个。那么让学生回到题目:1.用画线段图的办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找出数量关系

2.写出数量关系式

3.将题目中已知和问题对号入座,进行正确的解答(其实要不是课堂上,很多学生才不会这么烦琐的照你的去做)。接着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再让学生去比较这几个题目的差异。学生还是可以发现题目中的差异:

1.都知道多(少)的百分数,求的都是篮球的个数,已知的都是足球的个数

2.有时求的是可以看作单位“1”的数量,有的不是。差异发现后将每个题目的算术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面。适当的鼓励中抛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能否发现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诀窍。(学生先思考,观察,然后讨论)必须让学生观察到,算式的形式是非常类似。数学算式板书如下:

(1)20×(1+25%)

(2)20÷(1+25%)

(3)20×(1—25%)

(4)20÷(1-25%)

从板书学生很快可以理清思维,找到用数学算式解应用题的规律:

一.从整体上可以知道:要列出数学算式,就是弄清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

二.题目中出现多(或者与多意思相近的词语)时,一定用“+”,反之用“-”

三.判断单位“1”是谁后,如果看作单位“1”的量是已知条件就用“×”,反之用“÷”。

我感觉学生找用算术方法的解题规律就好象找求比赛场次的规律一样那么熟练而又有兴趣,这也是我在尝试中的另外一个收获。而且在百分数的复习中学生遇到另一种分不清用×,÷的问题,也可以顺利解决。题目如下: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是足球的25% ,篮球有多少个?

( 2 )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是篮球的25% ,篮球有多少个?

优秀的学生也能借助这一规律帮助他们区分什么时候用“×,÷”。大多数学生从规律中可以感悟,其实比前面的更加简单,不用去确定“+”,“-”了。

当然用方程的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如果用方程来解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检验方程列得正确与否)。我想新教材之所以更加注重对方程的解法,是为了中学数学学习的衔接,在中学方程的思想及方法是用得很频繁的。所以平时也要加强对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方法,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想学生之所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教学,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支撑之下我就对这一内容进行了如上的尝试。(

第三篇:《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

《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中如打折,纳税,利息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现在教本的编排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意图,很有学习价值。这一单元编排的特点还有: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降低了学习坡度。

比如,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柳树和杨树共栽了120棵,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4/5,杨树和柳树各有多少棵?学生都能顺利的解决此题,可以用方程解决,也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而本学期学习的例5:柳树和杨树共栽了120棵,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80%,杨树和柳树各有多少棵?此题和以前不同的是,前面是一题分数应用题,此题是百分数应用题,把4/5写成了80%。学习此题的过程中,先出示上面的分数应用题进行复习做铺垫,然后把4/5改写成80%,学生很明白两题的思路是一样的,只是把数改写了一下形式,换汤不换药。学生明白了算理,很容易借助旧知识学会新的知识,知识的迁移在此体现。我只是点拨一下新旧知识的联系,效果还不错。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对于各册的教学知识点有个系统的熟知,小学的数学知识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只有这样,在本年级的具体教学中才能对教学的设计有个整体的把握。才能设计出好的教学环节,以至于不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2

1、复习铺垫,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使知识螺旋上升在学习例题之前先复习以前所学知识,把知识难点分散话,学生就容易把知识方法迁移到例题中间去,使知识点螺旋上升。

2、试题分析,找出题目中的单位“1”,列出数量关系。已知单位“1”是多少的百分数问题,找出相等关系既是关键,又经常是难点。

3、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提出问题。找出题中的单位“1”,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这样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量的基本思维。

4、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归类整理,使理解程序化

根据学生对百分数的复合应用题较深的理解,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习百分数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教师再总结提升,使学生的理解得到更好的`发展。

5、注意学法指导,增强练习的针对性

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不用教。”教学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新课后,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

存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不精练,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没有活跃气氛,不能使学生愉快获取知识。总之,今后的教学有待改进。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3

《百分数应用三》是六年级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并能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单位“1”未知的百分数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中先从学生已有的分数问题引入,在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之后,再将其分数换成百分数引入本课的百分数应用三,教材创设了统计表的情境,鼓励学生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根据题意通过画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基本会用方程解答了。但是不够稳定。原因在于课堂上没有强调列方程的等量关系,导致学习有苦难的学生在这里有了阻塞。在教学中只强调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忽略了提问的百分百,同时在练习环节由于学生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没有将学生的红笔引入课堂内,使得反馈有漏洞。尤其是合作学习的方式更是在这节课中没有应用。

改进措施

一、调控教学节奏,调动师生交流

在平时教学中,我深深感到课堂教学的节奏有时就像一条优美的`曲线,如果某些教学环节实施节奏的调控性较弱,灵活度不够就会影响整个教学进程。因此要改进以往忽视教学节奏的情况,增强灵活调控的能力,同时要增强师生的双边活动。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还比较传统,不益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所以一定量的双边活动是活跃课堂的关键,也是加强课堂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这方面,在我的课堂教学上还是有欠缺的。接下来在教学中我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切实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增强他们的表现欲。

二、注重教材的拓展

合理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与教材有效地相容,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能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教学内容与形式。

三、以激励性、多样化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积极、多元化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课堂中我要通过教师的及时评价,学生的自我表扬,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每个学生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最后交流学习收获时,再一次体验自我探索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4

此次自备展示课,我教学了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这一例题看上去很简单,好像就是把前面学过的分数用百分数来表示,但是我想:这儿的百分数应用题并不是把“增加(减少)几分之几”改成“增加(减少)百分之几”那么简单,这节课内容还需要结合具体生活情景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把自己教学后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系统复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百分数应用一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一课的难点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如果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求百分数便是容易多了。而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摆在我面前的大问题,为了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采取直奔主题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衔接方法,虽然在复习阶段用了将近10分钟的时间,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好。比如,在让学生用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应用题时,有复习时的内容铺垫,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提出“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这样的百分数应用题,学生不会感到突然,解题思路自然就有了方向。

二、借助线段图,找准单位“1”,寻求、理解解题思路。

怎样理解“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一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书的第一种方法,先求出多的体积,再去除以单位“1”的量。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一是很难想到,二是对“—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计划的看作1去减,这一点对分数意义理解不深入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一知半解。要想很好理解第二种方法,关键还是要借助前面的线段图,直接用两个量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结合熟悉的思维求多想减,想到用现在的减原来的,结合图想到原来的量是单位“1”,就是100%,继而用减求出问题来。从课堂的实际过程看,在辨析“增加百分之几”是不是也可以说“减少了百分之几”这环节上,学生意见分歧,我并不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按照例题自己画线段图,独立分析解决。让学生也体会一下这两题在画图中的共同点与细微区别:共同点是都是先画单位“1”量,再画比较量,区别是例题先画的是水的体积,而此次先画的是冰的体积。两次图中所标单位“1”的位置是不同的。这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图中直观的体现,很大的帮助了更多的学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5

学生今天学习的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是在以前学过“增加或减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把题中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就变成了今天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和以前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是一样的'。少部分同学还是在理解上有困难,需要加强训练。本节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百分之几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类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练习时让学生经历探索“打折”中的数学知识,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课堂中有这样一道题:一项工程计划投资了60万元,比计划节省投资20%,____________?让学生先根据题意再补充问题,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补充问题之后再列式计算。然后让学生汇报:1、这项工程比计划节省了多少万元?60×20%=12(万元)。2、实际投资多少万元?60×(1-20%)=48(万元),的确,可以发现孩子的积极性比较高。

整体来说,本节课孩子们掌握得还不错。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6

这节课,知识点看似简单,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也没有什么很容易出彩的地方,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采取列举生活中的百分率,学生在这个环节,激情教高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回答问题也合情合理,且想法很有创意。突破了重点,难点。

1、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办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及格率=及格人数÷全班人数×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发展。

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同学统计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养牛,算一算养牛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统计一下我班的独生子女数,算一算班中家庭做生意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7

将数学内容“生活化”。“数学源自生活而应用于生活”本节课设计上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大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例题从生活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避免死记硬背,在学生明确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后,还鼓励他们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类型和套用公式来解题,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课后有很多遗憾,比如上课节奏把握不好,后面练习过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理解新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仍需要提高,练习题里没有时间让学生画线段帮助自己充分理解、巩固,学生的语言表达并不很准确等,缺乏评价性、激励性的语言。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8

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一)》的第一课时,从例题上看似很简单,不外乎把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改为百分数而已。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学生的眼里却不一定简单,有时还是挺难的!例如在理解“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对于先算增加了的体积,再除以单位“1”的量,学生易于理解。但是,对于第二种方法,如果对分数意义理解不深入的学生就可能会一知半解。要想较好的理解第二种方法,关键还是要借助前面的线段图,直接用两个量求出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结合熟悉的`思维求多想减,想到用冰的体积减原来水的体积,结合线段图想到原来水的体积是单位“1”,就是100%,继而求出问题。

因此,对于百分数的第一次应用最好先利用以前学过的分数和百分数作迁移,过渡到新的百分数的应用中来,整体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9

本节教学是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学习重点是理解“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并能解决“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下面把自己教学后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1、复习引入,降低难度

为了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采取直奔主题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衔接方法,由前面所学分数应用题“谁是谁的百分之几,”找单位1,总结出谁是单位预1谁做除数。

2、由生活情境引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天气越来越冷了,水会结成冰,这样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而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

3、借助线段图,寻求、理解解题思路

怎样理解“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书的第一种方法,先求出多或少的量,再去除以单位“1”的量。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一是很难想到,二是对“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谁看作1去减,这一点对分数意义理解不深入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一知半解。要想很好理解第二种方法,关键还是要借助的线段图,结合图想到原来的量是单位“1”,就是100%,继而用减求出问题来。从课堂的实际过程看,线段图直观的体现,很大的帮助了学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应有之义,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节课在新知的获得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能理解掌握的教师不讲,只作适当的引导,充分让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动口说,去探究新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获得较准确的知识。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0

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解题方法“多样化”:

(学生思维活跃) 《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欲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领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以外,还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4种解题方法,其中有2种是我们平时不常用的',第4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十道题地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2.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我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我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我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我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3、值得商榷的方面:

优生“吃好”了,能否让差生也“吃饱” 。在本节课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不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中等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来说是不是有必要,因为他们只能听懂其中的某一些解法,其余的听了也不懂。在课堂上他们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成为了观众和听众。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个层面上,本节课还有较大的欠缺。

只要我们的教师不仅在理念上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想千方设百计,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退居慕后,只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1

这一节百分数应用的重点是分析“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发现食品支出的百分比逐渐在减少,那么是否代表钱在减少呢?学生在这方面能很清晰理解是:生活水平在提高,总支出不一样,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理解很模糊,我让学生自学课本第29页的“你知道吗”,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其实对于本节课,用方程来解,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是最好的一种办法。很多学生不喜欢去画线段图,也不喜欢用方程去解,觉得用方程解太麻烦,太烦琐。所以教学之前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在新课的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能自己理解每种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1.将解题重点放在学生对题目意思“增加百分之几”的`理解上。用线段图去理解,用百分数的意义去理解。

2.找出数量关系

3.列方程或者除法算式(两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寻找数量关系左边的数量和右边的数量必须是对应的,出示问题: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提出要求:你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解答吗?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索并理解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后,不难找到线段中的数量关系,我指名回答并板书:食品支出-其他支出=210并要求学生自己用方程解答,再指名上台板演。

解:设这个家庭1985年的总支出是X元。

65%X-35%X=210

30%X=210

X=700

还有些学生用算术解算出,他们觉得只要找出单位“1”的已知与未知,就可以判断乘法高还是除法。但我想新教材之所以更加注重对方程的解法,是为了中学数学学习的衔接,在中学方程的思想及方法是用得很频繁的。所以平时也要加强对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方法,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2

本课教学的设计,是在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结合学生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这一类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百分数应用题属于分数应用题,基本内容也包括了三大类,一是求分率,二是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三是求单位“1”的量。这三大类的学习,一要让学生弄清每一类的数量关系以及三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本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杂交水稻和普通水稻产量的比较,同时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通过这一形式,一是让学生感受到杂交水稻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激起学生爱科学的.情感;二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具体事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激励学生学好数学。

在本课中加强了基本类型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这节课的开始,我先出示4、5两个数,让学生提出纯粹的数学问题,然后紧抓分数问题,再迁移到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出示上述水稻增产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题目,目的是有效地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感受到学了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法多样化。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例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得淋漓尽致,教者并不限制思维路线,在出示情境问题后,多给学生一份“放手”的信任,少给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3

今天,我教学了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种类型的题目貌似简单,其实里面包含很多知识细节,如不注意就会让学生吃了夹生饭。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课后,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优点

1、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去。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出示题目条件: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看那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这样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鼓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开阔了学生思路、训练了学生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2、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小组汇报时,教师重点把学生提出的,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突出出来。把学生那脱缰的思维拉回到本节重点内容上来。

3、学生研究、突出重点。重点问题重点研究,学生再分组研究这个问题的解法,各抒己见,各显神通。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现集体力量的强大性。

4、教师精讲、画龙点睛、突破难点。通过学生的研究、汇报,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研究成果后,再重点强调: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是求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多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数量关系是: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多的体积数÷水的体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这样就使学生在众多纷杂的关系方法中理出了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

二、不足

1、由于这是新学期第一课,个别学生精力不集中,教师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这几位同学的.注意力,致使这几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2、本节课有点虎头蛇尾,开始轰轰烈烈,形式多样,学生充分参与,可是到后来,我组织的练习形式,题目比较少,学生有点厌倦,造成练习中的计算出错多一些。

三、教学思考

1、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本节的练习这一环节中可设计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就能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2、要鼓励学生开放思维,积极寻求一题多种解法。

本节教学中在解答“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时可以提出“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引导学生用另外的方法解这道题:先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把水的体积看作“1”(100%)。那么,用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减去100%,就是冰的体积比谁的体积多的。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如果把例题中的问题改成‘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少百分

之几’该怎样解答”?以加强题目的变化。由于题目的问题改了,所以题目中以谁作单位“1”就有变化,解答方法也不同了。

通过对这一点的反思我发现其实教材中重点安排的第一种解法并不受学生欢迎。想想也是要让学生很清晰地理解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少谁的百分之几确实没那么容易。学生们选择用第二种解法显然要容易理解得多,以前的教学中只给学生提供了唯一的道路,没有去思考其他出路,这种单一的教学其实也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此路不通的情况下就束手无策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欲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由此可见,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地犯着一些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错误,并且很有可能我们会为一些自己不认为的错误为荣,固守着不愿有丝毫的改变。正是老师的这种固守让课堂失去了灵性,让学生的思维断了翅膀。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4

《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何沟通百分数与分数等数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成了本单元学习的目标。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其实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关键点:

一、以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索算法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其实质是用一种特定的形式(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无论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关键都是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把什么量看作标准,即我们通常说的单位“1”。

例如:求A是B的百分之几?是A与B两个量直接比较,以B作标准,列式:A÷B;求A比B多百分之几?可以理解为求A比B多的部分相当于标准量B的百分之几,可以用(A-B)÷B,也可以用A÷B-1。其实两种算法、两种思路最终都是求A比B多的部分相当于B的百分之几。至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增加了百分之几”、“降低了百分之几”等等,只要同学们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含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都是一样。

二、以分数乘法的意义为主线,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算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是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一条主线。无论是关于纳税、利息、折扣的实际问题,还是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都离不开对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只有切实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并沟通各种具体方法之间的联系,才能对百分数的应用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如:纳税就是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从实际问题中寻找数学问题,如营业税是按营业额的.5%上缴,即求营业额的5%是多少,把这种数量关系纳入原有的经验系统,学生就会想到用乘法计算。关于利息和折扣的实际问题也是如此,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求什么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进行思考。如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基本数量关系是“原价×80%=实际售价”,根据乘法算式因数与积的关系,想必同学们会清楚,当告诉我们原价怎么求实际售价,如果知道实际售价也不难求出原价。

解决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以下两点。一数量关系理不清;二为图省事,该列方程不想列方程。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根本还是要抓住“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如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可以得出“男生人数×80%=女生人数”;十月份的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可以得出:“九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20%=十月份的用水量”。从这些关键句里我们一定要找准单位“1”,即理解题中的百分数是表示什么量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理清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为了降低理解难度,请同学们在分析题意时,首先要加强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充分利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个基本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列算式还是列方程解题。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5

一、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与解题方法;沟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与辈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正确、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⒈谈话引入:临近期末,又将开展学生评比的活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看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在往年的学生评比中,三好学生占班级人数的10%,各类积极分子占班级人数的1/4。看了这两个信息,结合班级实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是52,预计学生会提出:我班能评上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的各有几人?能评上各类积极分子的比评上三好生的多几人?没评上三好生和各类积极分子的有几人?等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并由提问同学指定其他学生回答,全体学生集体批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几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结构上分析,都是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所不同的是这个几(百)分之几有否直接已知;从解题方法上分析,都用乘法计算。)

⒉教师提供信息:我校六年级段有4个班,202名学生,全校有26个班,1380个学生。根据刚才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的比例,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在此基础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探讨能不能把刚才同学交流的题目改编成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教师板书这些分数除法应用题,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这几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⒊请学生推算:(1)我校五年级段去年评出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共89人,请你推算五年级段去年大约有学生几人。(2)我校三年级段去年有181人没有被评上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你能推算三年级段去年大约有学生多少人吗?(3)余姚市有少年儿童12万,宁波市有少年儿童110万,浙江省有少年儿童438万,全国有少年儿童1亿3千万,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信息,照刚才的比例推算,没有被评上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的有多少人?

⒋针对目前评比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的办法,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想法?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提供学校学生评价改革的方案:

为了发现、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从本学期开始,学校决定将评比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改为评比闪亮星,学校暂时确定了“小天使”、“小蚂蚁”、“小蜜蜂”、“环保小卫士”、“小冰心”、“小华罗庚”等18种星,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去争取、申报。为此学校红领巾小记者专门采访了学校领导,下面是这次采访的片段:

小记者:评选闪亮星与评选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有什么区别?

学校领导:将有更多的学生得到肯定、鼓励。去年我校共评出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近4000人,今年预计能评上闪亮星的人数将增加180%。特别是六年级学生,我估计有9/10的学生会被评上闪亮星,在评上的学生中,20%的学生可能会得到五颗不同的闪亮星,2/5的学生可能会得到四颗不同的闪亮星。努力吧,祝愿我校的同学“星光灿烂”。

看了这篇材料,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小记者采访的第二个片段:

小记者:中、低年级学生对评比闪亮星有什么反应?

学校领导:学校对三年级的28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想申报闪亮星的人数相当于不想申报人数的1/7。(分别可以从分数、倍数、比的角度去分析。)

对这个信息,你能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吗?你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

⒌通过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学反思

⒈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知识,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有所得,并且尽可能地多得?在上述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从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引入,逐步过渡到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提出不同数量、不同质量的教学问题,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探索并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注重沟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与倍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⒉创设了学生很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期末学生评比的事情引入教学课堂,并以聊天的形式展开教学,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⒊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以学生十分熟悉又很感兴趣的事件为背景,特别在最后的练习阶段,用小记者采访学校领导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两篇教学材料,要求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整堂课都渗透了这一教学思想。同时加强了学生解题后反思能力的培养,当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不仅要求他们对解题策略、解题方法进行反思,而且对解题结果进行分析,帮助对事件进行判断。例如通过计算发现,过去的评比方案面太窄,改革后的评比方案使大家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

第四篇: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

这节课,知识点看似简单,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但没有什么很容易出彩的地方,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采取例举生活中的百分率,学生在这个环节,激情教高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回答问题也合情合理,且想法很有创意。突破了重点,难点。

一、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办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及格率=及格人数÷全班人数×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发展。

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三、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在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养牛,算一算养牛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说统计一下我班的独生子女数,算一算班中家庭做生意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2

20xx年10月17日上午第一节课,我在六(4)班进行一次教学汇报课。《百分数应用四》是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有关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整体设计思路为:一调查汇报(课前调查)、新课探究、分为两个部分,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应用练习、三思考练习,巩固提高、四总结、五布置作业。学案设计充分,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整堂课结束,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反思感悟:

1、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在这节课前我了解到这一届的学生主体是模仿能力强,理解能力弱的现状,在讲授利息的计算方法之前先让学生去理解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率,什么是存期,让学生理解再去探究,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而不是讲课本知识强加于学生,针对这节课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应多给时间让学生去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在应用上理解,让学生学和练,做和想相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因一些意外情况,而打乱了原有的流程时间分配。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的种种“意外”。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今天这节课,我如果能够尽可能考虑出现的问题,就不会出现上课过程的尴尬。因此,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各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意外”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3、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补充、提高,不断深入地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及知识水平,这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最低素质要求。今后,我会全面不断地深入学习,更新思维理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积极贯彻学校提倡的“三主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多采取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课后多向刘老师,邓老师这样在教学上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学习,学习她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没有笨的学生,只有笨的教法。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形式,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3

一、复习铺垫,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使知识螺旋上升 在学习例题之前先复习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把知识难点分散话,再复习一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学生就容易把知识方法迁移到例题中间去,使知识点螺旋上升。

二、利用线段图显示相等关系,分散列方程的难点 求单位“1”是多少的百分数问题一般列方程解答,找出相等关系既是关键,又经常是难点。

三、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从线段图能否看出是哪个量同哪个量比?哪个量是标准量?哪个量是比较量?这样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量的基本思维。

四、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归类整理,使理解程序化

根据学生对百分数的复合应用题较深的理解,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习百分数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教师设计一个图表,让学生讨论后填出解答方法。

教师再总结提升,使学生的理解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注意学法指导,增强练习的针对性

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不用教。”教学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新课后,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4

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解题方法“多样化”:

(学生思维活跃) 《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欲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领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以外,还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4种解题方法,其中有2种是我们平时不常用的,第4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十道题地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2.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我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我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我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我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3、值得商榷的方面:

优生“吃好”了,能否让差生也“吃饱” 。在本节课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不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中等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来说是不是有必要,因为他们只能听懂其中的某一些解法,其余的听了也不懂。在课堂上他们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成为了观众和听众。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个层面上,本节课还有较大的欠缺。

只要我们的教师不仅在理念上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想千方设百计,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退居慕后,只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5

本节课教师创造性地运动教材,从学生更为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

1、复习引入,降低难度

为了很好的完成对这节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了衔接方法,由前面所学分数应用题“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引入百分数的应用中,相当于让学生穿前面分数的旧鞋走百分数的新路,降低了学习难度。

2、由生活情境引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有生活实例引入教学,这样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而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

3、借助线段图,寻求、理解解题思路

怎样理解“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是第一种方法,先求出多或少的量,再除以单位“1”的量。要想很好地理解第二种方法,关键还是要借助线段图,结合图想到原来的量是单位“1”,就是100%。从课堂的实际过程看,线段图直观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总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节课在新知的获得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能理解掌握的知识教师不讲,只作适当的引导,充分让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动口说,去探究新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获得较准确的知识。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6

1、联系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要认真开展数学生活化学习,构建开放的数学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在这节课里,我从压岁钱出发,引出生活中的存钱问题,用真实的存单做实例,从而让学生了解利息,利率,以及与本金、时间的关系。在最后的“实际运用”环节中,又把数学问题应用于生活。

2、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已有关于利息,保险和税款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经验。在这节课里,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课堂上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关于储蓄,你知道多少?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话就接踵而来,无须老师再介绍储蓄的相关知识,只是在后面强调了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不同时期的利率是不同的。

应试教育观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应试化的,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虽然这一堂课体现出了一点生活化,但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却不是非常地顺利。有些学生会认真地观察和发现生活当中的数据,知道有关的知识,就比如说储蓄存的时间不同年利率不同,可有些学生不善于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数据,即使发现,但也不善于表达。既然大家都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和学习,那我认为只有教师善于用生活中的数学来教学是不够的,学生也应该努力地到生活中寻找数学,了解生活中的数学。如果彼此都能感受到这样的数学,那么这样的课在学生看来是一种享受,在老师看来就是一种成就,而且是彼此的成就。

总之,“利息的计算”一课是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在设计这节课时,试图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味。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通过生活实际引入利息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

(二)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有关储蓄的知识方面自已都知道哪些,举例说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引导学生理解利息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利息计算和数学模型。说明教师已成功地转换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能根据学生已有和认知基础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本课基础知识的教学扎扎实实,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呈现方式和解题策略的适当开放,较恰当地处理好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处注意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幽默的话语,使学生在会心的笑容中轻松掌握知识和方法,体现了教师扎实的课堂教学技能和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

“利息的计算”一课,在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也是我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研究中感到困惑的:以此种模式和方法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其方向是否正确?长此以往,是否会造成另一种意义上的模式化? “利息的计算”一课其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便于找到现实生活中原型,如果换成其它的教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原型,那么其“创设情境”、“解释应用”是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7

将数学内容“生活化”。“数学源自生活而应用于生活”本节课设计上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大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例题从生活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避免死记硬背,在学生明确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后,还鼓励他们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类型和套用公式来解题,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课后有很多遗憾,比如上课节奏把握不好,后面练习过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理解新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仍需要提高,练习题里没有时间让学生画线段帮助自己充分理解、巩固,学生的语言表达并不很准确等,缺乏评价性、激励性的语言。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8

本节课内容属于百分数的具体应用,是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事情。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课内外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思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习合理理财,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本节课中概念较多,在教学时,应注意在教授解题方法和分析解题思路中,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9

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六年级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这次四校联片教研我们六年级做课内容就是百分数应用题。在查阅资料时翻出去年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点滴体会,以望与同年级教师交流。

在课堂中就是要把教学设想转化成课堂教学行为。本节课中我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教学目标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让学生充分体验和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对于复习内容赋予丰富的现实背景。

本节课重新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关注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及时抓住了生活中的实例,在情景中提取需要的数学问题,从而进行复习,迅速地把生活情境转化了教学情境,对应情景编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以及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样本来很枯燥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题材生活化,使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注重题型的变化。

传统教学的应用题复习例题呈现,一般是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准备题的条件或问题后,出示课本例题,然后遵循了读题—分析条件问题—列式解答。而在这堂课教学中,一开始就呈现两条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两条信息可求出一个教学问题。然后让学生从这已知信息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不断的变化数学问题,解决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变化已知和问题,编成不同的应用题,从而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较好地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让他们在自己选择信息、编题目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把握了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也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制造宽松环境。

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仅关注怎样教,更关注学生怎样学,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教学,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经常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小组中的一员,起到了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的作用。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保护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丰富的生活给应用题带来了多种的形式。加强教学的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数学知识的开放程度,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0

这节课,知识点看似简单,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也没有什么很容易出彩的地方,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采取例举生活中的百分率,学生在这个环节,激情教高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回答问题也合情合理,且想法很有创意。突破了重点,难点。

1.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办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及格率= 及格人数÷全班人数×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发展。

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电脑,算一算有电脑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说算一算班中家庭做生意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1

一、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与解题方法;沟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与辈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正确、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⒈谈话引入:临近期末,又将开展学生评比的活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看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在往年的学生评比中,三好学生占班级人数的10%,各类积极分子占班级人数的1/4。看了这两个信息,结合班级实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是52,预计学生会提出:我班能评上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的各有几人?能评上各类积极分子的比评上三好生的多几人?没评上三好生和各类积极分子的有几人?等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并由提问同学指定其他学生回答,全体学生集体批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几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结构上分析,都是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所不同的是这个几(百)分之几有否直接已知;从解题方法上分析,都用乘法计算。)

⒉教师提供信息:我校六年级段有4个班,202名学生,全校有26个班,1380个学生。根据刚才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的比例,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在此基础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探讨能不能把刚才同学交流的题目改编成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教师板书这些分数除法应用题,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这几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⒊请学生推算:(1)我校五年级段去年评出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共89人,请你推算五年级段去年大约有学生几人。(2)我校三年级段去年有181人没有被评上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你能推算三年级段去年大约有学生多少人吗?(3)余姚市有少年儿童12万,宁波市有少年儿童110万,浙江省有少年儿童438万,全国有少年儿童1亿3千万,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信息,照刚才的比例推算,没有被评上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的有多少人?

⒋针对目前评比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的办法,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想法?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提供学校学生评价改革的方案:

为了发现、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从本学期开始,学校决定将评比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改为评比闪亮星,学校暂时确定了“小天使”、“小蚂蚁”、“小蜜蜂”、“环保小卫士”、“小冰心”、“小华罗庚”等18种星,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去争取、申报。为此学校红领巾小记者专门采访了学校领导,下面是这次采访的片段:

小记者:评选闪亮星与评选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有什么区别?

学校领导:将有更多的学生得到肯定、鼓励。去年我校共评出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近4000人,今年预计能评上闪亮星的人数将增加180%。特别是六年级学生,我估计有9/10的学生会被评上闪亮星,在评上的学生中,20%的学生可能会得到五颗不同的闪亮星,2/5的学生可能会得到四颗不同的闪亮星。努力吧,祝愿我校的同学“星光灿烂”。

看了这篇材料,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小记者采访的第二个片段:

小记者:中、低年级学生对评比闪亮星有什么反应?

学校领导:学校对三年级的28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想申报闪亮星的人数相当于不想申报人数的1/7。(分别可以从分数、倍数、比的角度去分析。)

对这个信息,你能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吗?你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

⒌通过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学反思

⒈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知识,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有所得,并且尽可能地多得?在上述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从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引入,逐步过渡到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提出不同数量、不同质量的教学问题,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探索并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注重沟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与倍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⒉创设了学生很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期末学生评比的事情引入教学课堂,并以聊天的形式展开教学,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⒊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以学生十分熟悉又很感兴趣的事件为背景,特别在最后的练习阶段,用小记者采访学校领导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两篇教学材料,要求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整堂课都渗透了这一教学思想。同时加强了学生解题后反思能力的培养,当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不仅要求他们对解题策略、解题方法进行反思,而且对解题结果进行分析,帮助对事件进行判断。例如通过计算发现,过去的评比方案面太窄,改革后的评比方案使大家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2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教学思路: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已经会用方程解答和倍、和差问题。那么这节课知识点的生长点在哪儿,新知识的起点又在哪儿呢?我设计了两个基础训练:一是找单位“1”和说数量关系,二是把例题改成了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新知识的学习我设计了二个环节,

1、例题的学习围绕“如何画线段图、如何找等量关系式、如何正确设未知数X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设另一个未知数的问题、如何利用结果和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展开。

2、三组对比练习,第一组和、差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特点。第二组单位“1”已知和未知的对比,防止学生思维定势;第三次对比明确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倍数、分数、百分数,它们在解题思路上是相同的。

教学反思:在画线段图时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表示女生人数时有一定困难,我及时调整思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而练一练时涉及到了小数除法,学生的计算速度明显慢下来,需关注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计算能力的培养。对检验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检验时有的只写了一个检验式,有的不动脑筋地乱写,学生根本没有弄懂检验的实质。种种现象表明:学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以及掌握合适的检验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不是靠一堂课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的。学完例题后,我问学生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有的用除法做,有的转化成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3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知识,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从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引入,逐步过渡到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提出不同数量、不同质量的教学问题,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注意启发学生从例题中抽象概括数量关系,总结经验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单位“1”是已知的量时,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乘法。当单位“1”是未知的量时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从而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

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以学生十分熟悉又很感兴趣的事件为背景,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再通过分数应用题的练习,沟通分数与比的联系,启发学生用简便方法来解答分数应用题。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中培养学胜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4

本课教学的设计,是在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结合学生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这一类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百分数应用题属于分数应用题,基本内容也包括了三大类,一是求分率,二是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三是求单位“1”的量。这三大类的学习,一要让学生弄清每一类的数量关系以及三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本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杂交水稻和普通水稻产量的比较,同时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通过这一形式,一是让学生感受到杂交水稻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激起学生爱科学的情感;二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具体事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激励学生学好数学。

在本课中加强了基本类型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这节课的开始,我先出示4、5两个数,让学生提出纯粹的数学问题,然后紧抓分数问题,再迁移到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出示上述水稻增产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题目,目的是有效地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感受到学了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法多样化。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例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得淋漓尽致,教者并不限制思维路线,在出示情境问题后,多给学生一份“放手”的信任,少给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5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是用除法解决问题。整节课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说自己感触很深。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准备充分,所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较好。

练习课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都是求单位“1”的应用题,求总数,可以用除法列式,做到量率对应,用方程解,先要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但我发现有些学生不会解方程,还须多练习解方程。我准备课前用2、3分钟进行计算练习。百分数应用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和百分数的基本应用以后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利用百分数进行利息的计算,同时让学生学会解决储蓄的有关问题,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

在五年级的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运用方程解决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本节课是利用百分数计算利息,与已有知识联系紧密,难度不大,易于掌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

百分数应用四练习课教学反思

学生己有了储蓄的知识基础,对于存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论交流中,学生感受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储蓄方式。引出计算利息的方法。由于讨论的问题和数据都来自于学生,这样就使计算利息更具有实际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接触到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计算利息时,利率化小数是难点。要多练习。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三官中心小学:吴孔仁

这节课,知识点看似简单,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也没有什么很容易出彩的地方,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采取列举生活中的百分率,学生在这个环节,激情教高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回答问题也合情合理,且想法很有创意。突破了重点,难点。

1、.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办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及格率= 及格人数÷全班人数×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发展。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同学统计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养牛,算一算养牛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统计一下我班的独生子女数,算一算班中家庭做生意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2010年12月5日

下载小学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分数应用》的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的教学反思1 《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中如打折,纳税,利息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现在教本的编排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意图,很有学习价值。这一......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是在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应用百分......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1 对于学生来说,百分数学生应该不是特别的陌生,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比较多的百分数的问题。而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以前学......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

    《百分数应用》的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的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的教学反思1 今天,我教学了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种类型的题目貌似简单,其实里面包含......

    《百分数应用》的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的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的教学反思1 《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

    《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

    《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