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太宗慧眼识马周的美文摘抄
贞观三年,唐太宗发布诏令,要文武百官上书直言,分析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提出建议。当读到禁卫将军何常的奏章时,奏章里一共写了20条建议,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唐太宗不禁思量:“何常是个大老粗,怎么会写出这么高深的文章呢?”
唐太宗马上派人找来何常。“何爱卿平身。我且问你,你那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何常一听,一激灵:“坏了,皇上看出破绽了,我这不犯了欺君之罪吗?”可他偷眼看唐太宗,没发现皇上生气,反而微笑着等他回答。何常这才答道:“启禀皇上,那奏折是我的幕僚马周写的。”唐太宗大悦:“速请马周前来见朕。”
何常慌忙去找马周,马周一听皇上找自己,就赶忙进宫,一路上遇到几拨人,都是唐太宗派来请他的。一同前来的何常不明白,心想:“怎么请个下人要动如此排场,皇上今儿怎么啦?”他哪里知道,在唐太宗的心里,马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马周见过唐太宗后,唐太宗让他坐在自己的对面,二人开始了一番谈论。一席深谈过后,唐太宗觉得此人可以委以重任,于是当即下令让马周到宰相府上班。众人都很惊讶:一个没有科考出身的贫寒子弟,一下子提拔到宰相府当差,他能行吗?然而,事实证明,唐太宗的这次决策的确英明,马周也不负皇恩厚望,为唐朝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唐太宗更是如获至宝,一路为马周加官晋爵,直至升任宰相。而马周呢,尽管上表直陈,指出朝政弊端,唐太宗也不怒,反而不无感慨地说:“我和马周,一时半会儿不见,就想念他。”
正是唐太宗的这种任人唯贤的做法,才造就了唐朝少有的盛世,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第二篇:唐太宗点醒尉迟恭美文摘抄
尉迟恭是唐朝大将,曾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又平定过北方突厥的**。古往今来,功高盖世者大都有傲气,尉迟恭也未能免俗。
在一次宴会上,酒过三巡,尉迟恭对一位名次排在自己前面的大将非常不满,指着他说:“你有什么功劳,怎么能排在我的前面?”狂妄的口气呛得那位大将愣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李道宗见状,赶忙过来劝解。尉迟恭却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鄙视地说:“别看你是皇帝的堂弟,位次还在我之下,你有什么资格说我?”众人敢怒而不敢言。
唐太宗得知此事后,第二天召见尉迟恭,平心静气地说:“朕对于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后肆意诛杀功臣,一直都是持反对意见的,希望能与各位功臣共享荣华富贵。但是,作为大臣,你有违法的行为,让我联想到韩信和彭越被汉高祖刘邦杀掉,应该也有我们不知道的理由。国家的治理讲的就是赏罚分明,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排在你前面的人,肯定也有他的过人之处。一个有功之人,不要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要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无论你有多么大的功劳,都不要鄙视别人。这次事件,朕念你酒后失言,不予追究;但是,非分的恩典是不可能常有的,希望你以后好自为之,戒骄戒躁!”
唐太宗看似心平气和,却让尉迟恭惊出了一身冷汗。从此,尉迟恭行为检点,戾气顿收,避免了杀身之祸,余生平安无事,享年七十四岁,无疾而终。
第三篇:魏征、马周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死了都要爱VS死了都不放过你
意林2012年03期“历史碎片”
李世民:死了都要爱VS死了都不放过你
● 马少华
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哥俩儿一个爱提问题,一个爱听问题,都达到了没心没肺的终极境界。
然而,让无数人大跌眼镜的是:魏征去世后没几天,李世民就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还把已经答应许配给魏征长子的衡山公主给要了回来。
这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几天前还如胶似漆,恨不得把对方当镜子,刚死了没几天就立马砸了人家的墓碑,还不顾皇家的脸面公然毁约。
不过,从另一个人的事来看,倒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魏征死后六年,也就是贞观二十二年,中书令(相当于宰相)马周去世。这马周也是一位很有传奇色彩的贞观名臣。当年李世民搞了一次征文大赛,让大臣们每人写一篇文章,结果武将出身的常何拔得头筹。李世民当然知道常何有几斤几两,要让他写出这么有水平的文章,就是杀了他也办不到,于是就问他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这常何也是个直肠子,直接就把家里的门客马周给供了出来。李世民一听常何府中还有这样的奇才,忙派人去请。可没想到的是,派去的人灰溜溜地回来了,说连马周的面都没见着。李世民只能又派第二个人去请,马周还是不露面。
李世民一看,这还遇上个大爷,我就陪你玩到底,于是又派了一个人去请。直到第四个人去,马周才洗了把脸,跟着那人来到了皇宫。李世民问了他几个问题,马周对答如流,让李世民大喜过望。
这次见面后,马周连连升职,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提拔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而马周也尽职尽责,给李世民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在魏征之下。
马周去世后,李世民为他举行了国葬,还把他的遗体陪葬在自己的昭陵,极尽殊荣。这跟魏征死后被砸墓碑相比,一个死了都要爱,一个死了都不放过你,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李世民给予这两位齐名的谏臣天壤之别的待遇呢?且来看看两个人在临死前的所作所为吧!
魏征在临死前将这些年来给李世民提过的意见整理了一遍,郑重地交给史官褚遂良,以备参考。褚遂良一看,好家伙,条理清晰、内容翔实,这哪是一个快死的人能做得出来的?如某年某月某日,魏征提了某条意见,李世民不愿意,被魏征强制采纳;又如某年某月某日,李世民想出去放松放松,被魏征声色俱厉地批评了一顿方才醒悟,不再玩物丧志。
再来看马周。马周在临死前,让家人把他十几年来给皇帝的奏折都翻出来,颤颤巍巍地划了根火柴,亲自将奏折一把火通通烧光。家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春秋时的管仲、晏婴经常数落国君的过错,显得自己很伟大,还让史官都记录下来,让自己千古留名。这样的事我不做。”
看到这儿,我们就该明白了,李世民为什么会爱马周而恨魏征。
一个是死了都要爱,尽心尽力辅佐他,就算死后也不能彰己而贬人,公开他丑的一面;另一个则是死了都不放过你,生前不怕给你提意见,死后也要有勇气把你丑的一面公之于众。
原来,死了都要爱和死了都不放过你,不光是李世民对待马周和魏征的态度,更是马周和魏征这样对待李世民在先。
第四篇:慧眼识生活,妙手写美文 初三作文教案
慧眼识生活,妙手写美文
——随笔评价指导
(一):选材立意
华新中学 胡冬梅
2013.10.10
一、教学目标
通过随笔的评价分析明确选材立意的要求与方法,明白要从生活中选取恰当材料进行写作的道理,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流程
导入 1’
写作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又是中考的“半壁江山”。而我们学生最感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大家平时写作时,经常碰到的几大问题就是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问题。今天我们利用随笔这样一种方式帮助大家积累素材,明确选材和立意的要求及方法。
(一)立意与选材的含义及关系 3’
1、何谓立意?
人们常说“文以意为主”、“文以载道”,这一“意”或“道”就是文章中心。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好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
2、何谓选材?
选材,就是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文章是通过材料来立意的,材料要为中心服务。
3、两者关系
立意,是记叙文的灵魂,而材料则是构成文章的骨肉。两者是灵魂与骨肉的关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二)例文分析,归纳方法20’
学生在课前阅读的基础上思考:
1.本次随笔我们根据同一个话题选取了不同的材料,老师选取了几篇有代表性的随笔,请同学们给随笔作分析评价,说说每一篇随笔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选材上的优劣?立意如何? 2.学生发表意见,教师适当引导、评价。(下发学生的随笔)
教师小结:三篇文章共同着眼于“生活”。生活原来如此精彩,随笔可以让我们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写作时我们并不是没有东西可写,相反,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从生活中选取我们想要的内容,那就是选材。
归纳:
选材要求和方法:
以“我”为写作主体;避免写他人的事件,而“我”成为“第三者”“旁观者”。
以“熟”为选材前提;关注生活(家庭 学校 社会)
以“真”为情感基础;真实,是记叙文选材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真实,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以“新”为立意追求;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比作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蠢材。这句话道出了创新的重要。作文选材也是如此,只有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颖材料,才能给人审美的愉悦,才能给人全新的启示。
以“小”为切入口径。大材料(大的事件、大的场面、人的复杂经历„„)运用得当,能够很好的表现主旨反映时代风貌。但我们初中生很难把握这样的大材料,且初中作文篇幅短小,也难运用大的材料。因此,我们应善于选择小材料,表现大主题。
避免的失误:
一是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殊不知,文章的想象必须合乎情理。
二是材料贫乏,内容空洞
有些同学,写人时就只是罗列评语式的人物特点;叙事时只说故事提要,概述过程;议论时只会将相同的意思翻来覆去地说。这样的文章,缺少细节,缺少 2 深度。
三是材料陈旧,内容雷同
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所以,让人觉得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
四是游离中心,偏离主旨
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比如,根据“感恩教育要加强”这个中心,你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正确的;如果你去罗列坦然接受他人的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旨。
五是原样照搬,不加裁剪
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部分,主题淹没,拉杂无序。有些同学爱图俭省,不动脑筋,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立意的要求和方法: 要求:
①要正确:积极健康 ②要集中:中心始终如一 ③要深刻:不流于表面 方法:①由表及里,深入挖掘
②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③转换角度,有所发现
(三)练习举隅,巩固领会 4’
媒示PPT关于选材的两题练习。
第一则材料表现了亲情、友情、师生之情的美好,立意健康,但不够深刻;第二则材料通过一件小事件反映了一个大主题——人情之风不可长,能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四)随笔点评,练笔改进 10’
出示学生的一篇随笔,点评选材立意上的优缺点,当堂修改,要求选材精当,立意深刻。
互相传阅随笔,评出最佳写作小组和最佳写作高手。
总结: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做一个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今天,我们通过大家的随笔明白了要选择“熟悉”、“真实”、“小巧”、“新颖”的材料、进行深刻挖掘,立意使之成为一篇佳作。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训练中,对材料进行精心的组织、小心的遴选,细心的鉴别,力争在生活的海洋中采撷到绚丽夺目的珍珠。
作业
1.佳作赏析,分别点评作品在选材和立意上的特点。
《门前的小路我的最爱》
《一个人过马路》
2.随笔话题:“和谐”
第五篇:美文摘抄
它的歌声就象朋友的倾诉,丝丝快乐荡漾在其中。
沐着习习秋风放飞梦想;望着丝丝秋雨微笑如歌;嗅着淡淡菊香醉如梦乡。转眼,秋又快过了,心里不免有些不舍,但秋不能永驻,终是要走的。就这样,秋总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轻轻漫步于四季,徘徊其中,但明年秋又会轻轻走来,我期待着那一天!
月光
夜,刚刚暗下来,浓雾层层弥漫、漾开,熏染出一个平静祥和的夜,白雾在轻柔月光和路灯的照耀下,便染成了金色。月光下,树叶儿“簌簌”作响,仿佛在弹奏着一首《月光曲》,婉约而凄美,悠深而美妙,那跳动的音符仿佛是从朦胧的月色中跃出来的,令人陶醉。
夜的深处,田园朦胧,山影憧憧,水光溶溶,萤火点点,烛灯盏盏,好一幅月下画卷!
生命又多像《月光曲》和画卷啊!跳动的旋律演绎着生命的悲欢和离合。人生苦短,又怎么不像是《月光曲》呢?
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月亮的光落在树丫上,落下斑驳的黑影,零星的像是碎条儿挂在树丫上一般。
世上的万物都是上帝的造化,都很和诣,而月却不同,月有自己的性格,有阴晴圆缺,月的神韵风采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月何必要争夺辉煌呢?她的目的就是让黑夜不再可怕,给人们送去一片暖意,一片光明罢了!
人不也如此吗?有些人不正像月亮一样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奉献吗?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彼此都会感到一丝温暖,这就是月的内涵。
夜,已静寂了。月亮静静洒下余光,竭力驱走黑暗,为人们送来光明、温暖与关爱!
又到草黄时节。遍野的绿色斑驳着消失,只有那干枯的浅黄渐次布满了人的视线,是生命终结时最柔韧的余唱.喜欢看落叶掉到枯草上的情景,红的叶片,黄的草茎,很鲜明的美丽,看着它们,会想起夕阳一轮西下,缓缓下坠时那种有些凄凉的辉煌,会想起石阶上风烛残年的白发老人携手而行,从容安然的那一抹温馨,那一些些的感动。
寒冬的第一场风雪后,它们会在地面消失,重新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安息。等待,漫长的等待之后,第一声春风轻柔的呼唤,就会将它们的子孙全部叫醒。喜欢看草绿江南岸的亮丽,萧索的冬季在它们的浅笑声中逃遁,是怎样柔嫩的一茎茎新绿哦,在石缝里,泥土上,勇敢地挺直它们的细腰,在乍暖还寒的冷风凄雨里,一寸寸地成长,一点点把堤坡,大地湮染,蓝天轻风下编织出让人振奋的春衣。
喜欢看盛夏里的草长莺飞,小草在炽热的阳光爱抚下,将生命里所有的美丽一起释放,无边无际的绿色原野,把各色怒放的花朵衬托得鲜艳欲滴,蓝天在视野里也变低了,似乎弯了腰屈尊来与小草亲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柔韧的小草,你究竟是什么呢?是我们无数卑微弱小的生命吧?我们是平凡的草民,却也可以描绘春天,为大地梳妆,弱小的生命联合起来,还可以改变环境,创造世界。月光如水,思念如诗
宁静的夜晚,圆月冷清而幽静地悬挂在黑色的夜幕上,泛着如水的白光。有轻纱般的雾缠绕着,多了几许朦胧和忧郁。这样的暗夜,仿佛是一张无法穿透的网,月色上来,敲打九月的窗,落地成霜。
月色,清亮,透着淡淡的安静;音乐,很美,释放着浅浅的浪漫。心情,朦胧,缠着深深的沉醉。
我以微笑的姿态,静静地想你,透着寂寞的无奈。而你呢?是否也在想我?无论怎样,日子总是柔软、温润的滑过,那一树淡绿色的树叶已经落下,盛开的日子竟是这样短暂。
流去的岁月,随着月光淡淡走远。院子里弥漫着中药厂一丝药味,隐约缠绕,似祭奠什么。心朦胧地在寻找一种曾经永恒的存在。恍惚中,又悠然消失。
举头望月,低头静思,乘着月色,搭乘文字的桥,在一个人的心灵家园祭奠这些枯瘦的想念。早明白你是天空里一只飞掠过我窗前的白鸟,只是短暂的停留。终将离去。月色是你撩人的翅膀,飞向亘古的永恒。
月满西楼,无人懂愁绪,良人何在?闲愁千缕,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月光象你的温柔,从我心头流过,流过的还有无数我们牵手的往事,往事离别的太久,久远成忧伤的歌。
明月依旧。起伏的,是今夜思绪,婉转的,是月色依稀。我躲在角落里,静静的想着你,念着玫瑰梦的词句。细数满书词意,句句叩开心菲,暗哑的秀眉怎关得住满园春色。夜空中,无人觉察到我心碎的虚空,无人听懂我缜密的心语。
长空明月珠有泪,万里无言寄相思。我披着月色的纱衣,飘散一袭长发,象一个月的精灵,游走在时光的河岸,在梦的世界中寻寻觅觅寻寻。
月色,水一样凉,清,澈;思念,诗一样软,香,美。在时光的流转中,我丰盈着我,为我的生命着色,让我彻悟:生活,原本是一场生生死死的爱恋,是一台寂寂散去的大戏,是一首久唱不衰的离歌!沧海桑田的誓言,总会虚无飘渺散去,岁月的厚重,永远也阻挡不了时光的轻盈。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如同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侵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虽然冬季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但是那份秋日的情怀却停留在我的心头无法抹去。
秋,是美丽的。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那悠悠的闲云,蔚蓝的天空,丰富的果实,构成了她那沉静、淡泊、成熟而又独特的秋之美。
秋,你没再在淡薄。从那一尘不染的长空,到那又有“闲逛”的白云都蕴含着秋天那独有的平淡与和谐。
秋,最动人的还是她那如画般的黄昏。夕阳西下,火红的阳光照红了一切,红的使人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暮色尽头了一切,沉浸其中,似幻,似梦,展现在你面前的仿佛就是一幅画,而在你心中的荡漾的却是一种成熟的美。
林荫小道,金黄的落叶铺出了一条金黄的地毯,踩在上面树叶在家吓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克莱德曼的经典之作《秋日的私语》。而此时,晚风又带着徐徐的凉意向我吹来,他抚摸着我的脸颊,格外的舒畅,但是此时的我已经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亦真亦幻的充满秋意的世界,在那里空中飘满了落叶,而有一种声音却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那就是《秋日的私语》,那萧萧的秋意,宁静的日落,金黄的树林,都在此时,都在这里挥洒得淋漓尽致……
秋天在饱尝了,夏天那火一般的激情后,在此时又将它转化成为温柔的秋意,奉献给人么,把一切所谓的的所谓的赞美,把一切虚伪的赞叹都隔离在了那阵阵秋意外,留下的却是那十足的秋的气息。
此时,我想起了罗兰的一句话“求是成熟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她饱尝了春芝蓬勃下之繁盛,不在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他把一切都格在了淡淡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秋。
这句话深深的震动的我,秋的真正的意义不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么?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在掌声中度过,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在荣誉声中度过的话,那么它是不可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与生命的价值的。一个人的一生总是要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空虚走向充实,生命的过程也如此,注定从高亢激昂走向安静祥和。无论你昨日获得过多少荣誉,还是今天又多么辉煌,最终都要归于平淡,但是这种平凡并非代表埋没与无所事事,她是一种精神世界的超越于情怀,这种平凡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则是平凡与辉煌的融合,是一种无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情怀。
这,才是生命真正意义。
这,才是永恒的秋之美。
我爱秋,所以我松秋、赞秋。到了今天我才体会到了秋的真正的含义,因为只有当你真正的融入到平凡当中,才会懂得什么才是秋的情怀,才会了解是么是真正的秋……
这就是秋的艺术与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