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劳动就业管理处述职总结报告
今年以来,县劳动就业管理处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四个突破”目标和全局工作中心,以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为契机,全力以赴服务企业用工,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根据此次述职的要求,现将今年以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办好招聘市场,为企业搭建用工服务平台。
今年以来,县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了48场招聘会,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3568人。1月中旬,邮寄1万封《致全县在外就业创业人员一封信》,宣传家乡企业良好质态和创业优良环境,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1月25-26日在各镇举办“春风送岗位服务促赶超”返乡人员专场招聘会。2月8日举办了“宝应县2011年新春大型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在举办大型活动的同时,每月5日、20日定期举办招聘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今年部分企业的用工不足矛盾。同时,努力做好企业用工服务指导,帮助企业优化用工环境,适时召开企业座谈会,通报分析全县用工形势,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合理确定工时制度,规范用工管理,规避用工风险,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2、搞好内转外引,助企业吸收合格劳务。
一方面,引导本地劳动力留在县内就业。积极开展“充分转移镇、工业滤布村”创建活动,挖掘县内富余农村劳动力,在今年新增转移就业7252名农村劳动力中,有6107人在县内就业。我们还主动与县职业技术学校对接,通过送政策、送法律进校园的形式,引导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今年在省外建立了3 个劳务协作基地,引进劳务2130人,满足企业对普工的需求。
3、抓好技能培训,向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充分利用省补培训资金,组织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免费培训,提高农民本地转移就业的能力。加强对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指导,及时发布紧缺工种信息,引导培训机构合理确定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鼓励培训机构通过校企联办的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工种,就培训什么工种,以满足企业对各类工种的用工需求。同时,动员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开展我县企业紧缺的缝纫工、电子操作工、焊工、车工、钳工等工种培训,为我县企业输送技能人才。今年以来,共培训劳动力8351人,其中实用技能培训基地为县内各类企业输送技能人员7971人。
4、实施就业惠民、创业富民工程,实现人民群众充分就业创业。
围绕充分就业目标,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农民、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同时,以创业政策为支撑,以创业孵化基地为阵地,以创业培训为抓手,广泛推介创业项目,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1月26日上午,在望直港镇举办返乡人员暨党员干部SIYB创业培训班。2月下旬,省人社厅根据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对我县申报的9个社区,通过实地走访、检查台账、听取汇报等形式组织开展创建验收工作,至目前,我县已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创建目标。5月3日至4日滤布,在黄塍镇举办“迎五四促赶超”青年创业培训班。上半年,我们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40多人进行了实地调查核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1万元。
5、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水平。
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加强能力作风建设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就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窗口监督机制,大厅实行主任值班制度,定期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办事态度、服务质量进行评比。另一方面,主动做好就业服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对就业工作需求,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征求基层建议意见,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根据局统一安排,在大厅设置了服务对象满意程度测评系统,及时掌握大厅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3月份,组织专人走访我县重点用工企业,调研企业用工需求状况。对县督查考核指挥部的督办件,与开发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康源纺织、昌辰和宝生的用工情况定期对接,并及时形成书面汇报。
以上是我处今年以来重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果,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就业服务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创建活动为抓手,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用工就业形势,建立健全企业用工情况的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准确掌握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做到企业所需,我们所帮。二是进一步拓宽用工信息发布渠道,积极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企业形象宣传,引导职校学生在县内就业。大力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村级平台建设,发挥平台功能,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同时大力开展劳务引进,尽全力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三是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建立帮扶基地,兑现帮扶承诺。四是鼓励自主创业,举办免费创业培训班,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推介创业项目,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五是严格管理,抓好队伍建设,落实各项严管干部规定,着力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实现赶超发展、争先进位而努力。
第二篇:劳动就业管理处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处根据我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要求,紧紧围绕全年就业工作目标,以服务企业用工,帮助群众就业为重点,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通过“招、挂、留、引”等措施,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用工短缺矛盾,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为历史最低,劳动力供求关系趋于平稳。新增就业、失业保险征缴、就业培训等目标任务已超时序进度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就业目标完成情况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数据省略)
二、工作推进措施
一是加大招聘对接频率,满足用工需求。春节前后,我们根据市重大项目的用工需求,加大举办招聘会频率。通过搭建有效的用工服务平台,让企业“唱响戏”,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和求职者对接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正月初十,我们以“保障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大丰”为主题,举办了服务企业用工大型招聘会,参会企业146家,其中大丰经济开发区企业49家、大丰港经济区企业36家、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企业16家、各镇工业园区企业45家;提供7561多个岗位,到场求职人员近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3215人。1季度还为经济开发区和常州高新区分别举办专场招聘会一场,基本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从年初起,我们开放“周五劳务集市”,正常为企业和求职者服务。在新丰、大桥、草庙等镇举办镇企对接招聘会5场,帮助企业招收工人500多人。1-6月份,在人力资源市场录用备案9247人。博汇纸业、剑豪传动、天生药业、联鑫钢铁等重大项目企业一期工程用工已全部到位。同时,办理失业职工登记651人次,发放就业登记证3506本(其中:城镇户口706本、农村户口1202本、被征地农民947本),办理失业职工和自由职业者退休133人,托管失业职工档案559份。
二是深入基层调研,主动积极服务。从2月中旬起,在全处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处领导分别带领四个小组,利用周六休息日对三区40家缺工企业进行上门调研服务,及时掌握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苏丰纺织、万达纺织、彤辉磁电、耀升阀门、寿力公司约30家企业缺工3797人,其中,上半年缺工1396人,主要是纺织一线挡车工、机械操作工和电焊工等。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就业110”服务功能,建立应急服务机制,实行即时服务,公开对外承诺,对缺工40人以上企业,及时派专人上门详细了解情况,并实行跟踪服务,直到解决问题。2月份,南阳镇纽威公司招工困难,我处接到求助电话后,张亚生主任亲自带队到该公司了将企业具体情况和要求,并当场指导企业制定招工方案,就业处通过信息平台宣传,安排“周五劳务集市”招聘等措施在短期内解决用工问题。为了掌握全市人力资源供求的第一手资料,为十二五期间全市实现跨越发展,先后对港区30家企业、开发区500家企业、常州高新区30家企业、大中镇工业园144家企业和西团镇210家企业以及全市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到经信委、农委、工商局等部门了解情况,编制了《大丰市十二五人力资源规划(纲要)》。在5月份市重大项目会审会上,专题向市领导作了汇报。《规划》数据详实,分析透彻,得到市领导和与会部门负责人的肯定。
三是“三送”进农村,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外出务工人员是我市人力资源的主力军,我们利用春节前后返乡民工回家过节之际,通过广播、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企业形象和用工信息,印发宣传广告4万份,并做好“三送服务”工作。一送信息到镇、村。通过“四有”平台,将市人力资源市场企业用工信息,及时传递到全市各镇、村、社区宣传张贴。二送岗位到户。对就业困难人员、需要转移人员以及外出务工人员,由村劳保信息员将企业岗位情况有针对性的送到每户家中,同时给返乡民工发了一封《公开信》。三送服务到人。在人力资源大厅开设专门窗口,为外出人员回丰就业服务,帮助其推荐就业、转移社保关系、寄存个人档案等。到目前为止,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800人,有近5000名在外打工民工回乡就业。
四是畅通信息渠道,构建立体发布网络。为了让企业和求职者及时发布和掌握就业信息,引导返乡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与市移动公司联手,搭建就业信息短信发布平台,发出就业信息短信20万条;建立大丰人社局就业网站,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全市企业用工情况;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外新建50米就业信息长廊,一次可供30家企业同时展示企业形象,发布用工信息,目前已全部布展到位。市万通纺织、海锋风电、联鑫钢铁、纽威、兄弟公司、金维卡通纤维公司、民进机械等46家企业通过信息平台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3月份,我们与市电视台联手制作三集关于企业用工专题宣传片,介绍我市就业形势和人社部门以及企业解决用工问题的对策措施,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五是内外并举,搭建省际 [page] 对接平台。在市内,积极开展“三百”活动,并以此完善村级平台建设,畅通用工和人力资源信息渠道,目前已实现市、镇、村(社区)用工信息实时发布,解决了原来用工信息发布不对称和村级就业服务平台空白的问题。在大丰港经济区,市经济开发区和常州高新区建立专门服务于企业用工的联系点,牵头负责辖区内企业用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市外,建立窗口和劳务基地。为更好地解决本地人力资源缺口,2月份,我局在南京全国劳务人员集聚地安德门劳务市场设立“大丰企业招工窗口”,聘请专人从事接待报名、人员输送等工作。4月,组织专人赴河北省成安县、广丰县、临漳县、成县、平乡县、魏县与当地就业管理部门联系,在省外建立8个劳务基地,并准备为本市企业举办2场招聘会,将外地劳动力引入本市就业,全力保障企业用工。
六是强化失业保险征收,保障困难职工生活。第一,基金征收超时序时进度。以实施《社会保险法》为契机,大力宣传失业保险的有关政策法规,增强企业法人和职工的参保意识。目前,我市失业保险共有参保单位1458家,参保职工62051人,其中当年新增参保企业89家,新增参保职工4015人,其中农民工参保1728人,职工参保率达95%以上。截止6月底,征缴失业保险费157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216万元,其中地税部门征收1330万元,人社大厅窗口代征240万元,占盐城市全年目标任务1880万元的83.5%,完成时序进度167%。第二,优化工作流程。对失业人员的接收、登记、审核、管理等实行坚持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审核、一次性办理,确保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无障碍”地进入失业保险,按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第三,及时调整失业保险待遇。从XX年1月起,对全市失业金发放标准进行了适时调整,调整后的失业金标准为429-930元/月之间,人均在550元左右。同时根据盐城市物价局季度公布的物价指数增幅情况,及时为名失业人员按月人均75元核发物价补贴。第五,做好春节解困工作。春节前,利用1个多月时间对全市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了全面调查登记,进入困难职工档案的有4150户,其中企业在职困难职工家庭1310户,涉及到12个主管部门下属86个企事业单位。失业困难职工家庭2840户,涉及到12建制镇和两个街道办事处。春节期间发放帮困资金17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多个,发放政策宣传资料万余份,为125名特困职工发放了《优待证》,保证了春节期间的社会和谐稳定。
七是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上半年职业技能培训人数1857人,完成全年指标的54.6%,其中失业人员培训1011人,新成长劳动力培训470人,在岗职工技能培训221人,岗前培训51人,其他转移就业劳动者104人。今年2月份我们在大中镇的新民村和同圣村分别开办了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班,共有590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培训班。创业培训310人,完成全年指标数的91%。其中创业意识培训223人,创业能力培训87人。创业能力培训后成功创业50人,其中成功创业企业13人,实现自谋职业37人,新创造就业岗位152个。创业培训与去年同比增长趋势主要体现在创业意识培训上。在组织培训的同时向他们推荐目前劳动力市的热门行业,征询他们的培训意向,并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项目推介、小额贷款政策咨询服务。
八是加强社区管理巩固创建成果。目前金丰和黄海两个街道下属21个社区有已有19个社区及获得省级充分就业社区称号,达标率90%。今年确定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2个,具体要求已布置落实。目前社区基础工作建设达到了“五统一”:即平台建设标准统一、基础台帐统一、工作流程统一、基础数据库统一和业务操作统一。社区在规范强化平台服务,促进就业安置,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并实现零就业家庭全部动态清零。为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提升劳动保障协理员业务素质,社区管理股组织街道和社区30名工作人员及乡镇劳动保障所18名工作人员,共48人参加盐城市就业管理中心组织的劳动保障协理员高级职业资格的培训及考试。上半年先后开发公益性岗位100多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80余人次,并为他们提供录用备案、合同签订、保险投缴等系列服务。上半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计302万元,其中:向农民发放86万元。上半年核准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灵活就业人员 2985人,服务型企业16家410人,支付社保补贴资金75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
三、主要存在问题
1、少数企业招工难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是在资源总量减少。新成长劳动力比利时前减少一半;加之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扩招,大多数初高中毕业生选择升学,两后生所剩不多,每年不到1000人,后备劳动力总量不足。绝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回乡就业,就连我市职教中心培养的每年近千名的毕业生,也大多数前往了外地。本市地域优势不明显,对外地劳动力吸引不大。二是企业方面用工存在误区。少数企业主认为我市属苏北地区,劳动力应该十分低廉。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有的企业工资福利低,企业文化缺失,工人难招难留;基础设施与三区建设不配套,厂区离市区较远,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不通公交、没有医院、超市和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工作、生活很不方便,在某些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招工难度。
2、结构性失业现象加剧,困难人员就业更难。从宏观上讲,我市劳动力总体状况仍是供大于求,结构性失业矛盾依然存在,有人没事做和有事没人做现象并存。由于用工企业需要劳动者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特别是三区企业,新兴企业的入驻,需要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和产业工人,而我市又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有大量的失业人员要求就业,而得不到就业;另一方面,企业用工缺口较大又招不到工人,形成“用工荒”的假象。据调查这样的岗位近3000个,在工种上,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纺织缝纫、化工生产操作、餐饮服务等工种;在年龄要求上,主要集中有18-35岁,这种结构性失业矛盾有加剧趋势。
3.部分事业单位欠费严重,企业、职工不够重视。以农口系统为主已有150个单位不能按时缴纳失业保险金,累计总额达298万元,如不引起重视,清欠任务将越来越重。二是部分企业和职工对失业保险仍缺乏足够的认识,重养老轻失业、重工伤轻生育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少数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由于用工不够规范,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增加了扩面难度。
4、基层平台建设不完善,农村就业服务难开展。三区到目前为止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没有专人负责辖区内企业用工服务工作。村级平台建设不健全,人员、经费等都未落实,仅挂牌而已,没进入实质性的就业服务工作,不能适应新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建议政府、人社部门抓紧落实。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以规模企业为重点,继续搞好用工服务。在就业110服务中心建立40家规模企业用工台账,对重点企业用工建立监测点,定期报告企业缺工情况,实现动态管理。市人力资源市场按照“天天有岗位、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市场”的要求,扎实开展服务企业用工活动,不断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实现扩大就业的目标。根据今年我市企业用工需求量大,困难职工多的特点,增加大型招聘会次数,为各类企业和失业人员服务。全年专场招聘会安排20场,定期在人力资源市举办周五举办劳务集市,还可根据企业需要,随时为企业提供招聘用工服务。
2、坚持城乡统筹,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就业。抓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和转移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大力宣传市内企业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发展前景,引导城乡求职者和在外务工人员留在本地就业,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5月份,开展“招聘进镇村”活动,组织缺工企业进镇招聘、进社区、进村活动,实现岗位对接零距离。每季度组织一次送岗位信息、送就业服务、送技能培训、送技能鉴定“四送下乡”活动,力争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0人,其中参加技能培训6000 人以上。
3、加强失业保险管理,探索建立失业预警制度。一是继续做好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确保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充分利用“五险合一”系统督查企业参加失业保险,缴纳失业保险费。二是以实施《社会保险法》为契机,加大失业保险政策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失业保险的认知度。三是做好重点企业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失业预警制度,提高失业调控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
4、健全创业培训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对象范围,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创业培训质量,实现较高的培训后创业成功率。拟在全市创建2个以上创业孵化基地,推进创业实训。建设5个创业安置基地。聘请专家学者、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组成创业咨询志愿团,为参加创业培训和有创业愿望、创业激情的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为创业人员收集项目信息、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办事指引等提供一条龙服务。
5、进一步落实好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一是延伸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城乡劳动者,创新担保方式,简化程序,降低贷款门槛,扩大发放范围,逐步提高贷款额度、延展贷款期限。二是税收优惠政策。将享受的范围扩大到城镇所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困难群体。三是各类补贴政策。对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打破地域限制,对促进就业的各类职介机构、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岗位补贴。四是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继续执行现有的就业困难对象社保补贴政策,研究制定失地农民从事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方案。
6、调研出台政策,鼓励外来人员到我市就业。为了鼓励和吸引市外技术工人和务工人员到我市企业就业,由市政府出台文件在以下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一是外来人员在本市就业,享受同等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待遇。二是对中低收入家庭可以申购经济适用房。三是在本市企业就业满1年,其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在暂住地就近就读,相关学校不得拒收,也不得在国家规定外收取其他费用等。另外,鼓励市内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市内企业输送人才,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毕业生与市内企业签订2年的劳动合同的,一次性给予每人400元奖励;对将毕业送往外地就业的,按每人200元标准在同期培训奖励中扣除等,尽快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和支持人力资源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
第三篇:劳动就业管理处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处根据我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要求,紧紧围绕全年就业工作目标,以服务企业用工,帮助群众就业为重点,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通过“招、挂、留、引”等措施,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用工短缺矛盾,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为历史最低,劳动力供求关系趋于平稳。新增就业、失业保险征缴、就业培训等目标任务已超时序进度完成。现将有
关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就业目标完成情况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数据省略)
二、工作推进措施
一是加大招聘对接频率,满足用工需求。春节前后,我们根据市重大项目的用工需求,加大举办招聘会频率。通过搭建有效的用工服务平台,让企业“唱响戏”,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和求职者对接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正月初十,我们以“保障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大丰”为主题,举办了服务企业用工大型招聘会,参会企业146家,其中大丰经济开发区企业49家、大丰港经济区企业36家、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企业16家、各镇工业园区企业45家;提供7561多个岗位,到场求职人员近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3215人。1季度还为经济开发区和常州高新区分别举办专场招聘会一场,基本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从年初起,我们开放“周五劳务集市”,正常为企业和求职者服务。在新丰、大桥、草庙等镇举办镇企对接招聘会5场,帮助企业招收工人500多人。1-6月份,在人力资源市场录用备案9247人。博汇纸业、剑豪传动、天生药业、联鑫钢铁等重大项目企业一期工程用工已全部到位。同时,办理失业职工登记651人次,发放就业登记证3506本(其中:城镇户口706本、农村户口1202本、被征地农民947本),办理失业职工和自由职业者退休133人,托管失业职工档案559份。
二是深入基层调研,主动积极服务。从2月中旬起,在全处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处领导分别带领四个小组,利用周六休息日对三区40家缺工企业进行上门调研服务,及时掌握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苏丰纺织、万达纺织、彤辉磁电、耀升阀门、寿力公司约30家企业缺工3797人,其中,上半年缺工1396人,主要是纺织一线挡车工、机械操作工和电焊工等。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就业110”服务功能,建立应急服务机制,实行即时服务,公开对外承诺,对缺工40人以上企业,及时派专人上门详细了解情况,并实行跟踪服务,直到解决问题。2月份,南阳镇纽威公司招工困难,我处接到求助电话后,张亚生主任亲自带队到该公司了将企业具体情况和要求,并当场指导企业制定招工方案,就业处通过信息平台宣传,安排“周五劳务集市”招聘等措施在短期内解决用工问题。为了掌握全市人力资源供求的第一手资料,为十二五期间全市实现跨越发展,先后对港区30家企业、开发区500家企业、常州高新区30家企业、大中镇工业园144家企业和西团镇210家企业以及全市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到经信委、农委、工商局等部门了解情况,编制了《大丰市十二五人力资源规划(纲要)》。在5月份市重大项目会审会上,专题向市领导作了汇报。《规划》数据详实,分析透彻,得到市领导和与会部门负责人的肯定。
三是“三送”进农村,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外出务工人员是我市人力资源的主力军,我们利用春节前后返乡民工回家过节之际,通过广播、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企业形象和用工信息,印发宣传广告4万份,并做好“三送服务”工作。一送信息到镇、村。通过“四有”平台,将市人力资源市场企业用工信息,及时传递到全市各镇、村、社区宣传张贴。二送岗位到户。对就业困难人员、需要转移人员以及外出务工人员,由村劳保信息员将企业岗位情况有针对性的送到每户家中,同时给返乡民工发了一封《公开信》。三送服务到人。在人力资源大厅开设专门窗口,为外出人员回丰就业服务,帮助其推荐就业、转移社保关系、寄存个人档案等。到目前为止,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800人,有近5000名在外打工民工回乡就业。
四是畅通信息渠道,构建立体发布网络。为了让企业和求职者及时发布和掌握就业信息,引导返乡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与市移动公司联手,搭建就业信息短信发布平台,发出就业信息短信20万条;建立大丰人社局就业网站,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全市企业用工情况;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外新建50米就业信息长廊,一次可供30家企业同时展示企业形象,发布用工信息,目前已全部布展到位。市万通纺织、海锋风电、联鑫钢铁、纽威、兄弟公司、金维卡通纤维公司、民进机械等46家企业通过信息平台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3月份,我们与市电视台联手制作三集关于企业用工专题宣传片,介绍我市就业形势和人社部门以及企业解决用工问题的对策措施,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五是内外并举,搭建省际
第四篇:劳动就业管理处机关党建工作计划
劳动就业管理处机关党建工作计划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市就业处党支部党建工作在市人社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将紧紧围绕就业服务事业发展大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建设为民、务实、清廉党支部为目标,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促进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全面完成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支撑。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就业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坚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我处党支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就业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为我市劳动就业发展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工作内容
(一)常规工作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以责任激发潜能,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总要求,把“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作为目标,实行“一岗双责”,以党支部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专职副书记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带头履行职责,抓党建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量化党建工作目标任务,不断提高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
二是创新组织工作模式,延伸党组织触角,不断扩大工作面和服务面。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经验,围绕基础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突破、特色工作抓创新,整体工作抓提高的要求,努力争创先进党支部。三是加强民主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依照党章要求,认真治理软散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党支部的规范化运作,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坚持公示、座谈,严格开展“三会一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2.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要不断规范党员发展。根据“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有关规定,继续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掌握思想动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二是完善选拔任用、管理和考核机制。按照市人社局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严格工作程序,落实预审制、推优制、公示制,对成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予奖励、表彰,对不称职的干部调整岗位,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机制,切实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
三是全面提高干部素质,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坚持干部的培训制度,创造条件,安排年轻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培训。鼓励年轻干部攻读学历教育,参加各类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学历、年龄和专业知识结构合理,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中层干部队伍。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与中层干部定期谈话、年轻干部定期交流思想、汇报工作制度和领导定期与年轻干部谈话制度,切实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工作
1.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在统一思想、凝智聚力上求实效(1)坚持学习政治制度。采取以集体学习为主、自学为辅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有计划、分层次、分专题地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健全促进就业创业机制的重要意义以及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涉及人才、就(创)业相关政策、业务流程及创新便民举措作出的各项工作部署,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举措,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最新的党建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完善长期学习机制。为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我处党支部以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抓手,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局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和“书香沁人社、文化润心灵”读书交流活动为契机,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计划,以处党支部学习为龙头,坚持每月开展1次学习活动,坚持加强业务能力培训,继续开展好“读书讲学”和“微型党课”等活动,各党小组(科室)抓好每日一刻自主学习,依托读本、网络、报刊杂志等平台,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向书本、向实践、向群众学习,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教育模式、改进学习教育手段,引导广大党员职工通过做细学习笔记,写好心得体会等方式,学精业务本领,提高学习质量,转变工作作风,彻底根除陈旧思想与落后意识,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党支部,为完成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照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要求,努力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为提高思想境界而学、为增强工作本领而学、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真正把所思所想所做与所学结合起来,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取得实效,党支部成员和各科室至少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调研分析报告,着力破解工作难题,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2.继续建立和完善处党建规范化体系
(1)规范制度管理。对处党支部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生活制度等进行认真梳理,根据局党委要求,修订完善党建工作各项制度,依据建章立制环节中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整改,切实解决状态不佳、能力不强、服务不优、效率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提振精神、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强化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规范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为,落实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二是强化监督制度建设,运用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力度,增强党员队伍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带头改进会风文风,努力使党支部精神面貌大改观、作风纪律大转变、服务效能大提升、发展环境大改善,保证支部工作开展更加有章可依、有规可循,用制度管事、管权、管人。四是要不断规范组织生活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要参加支部活动和组织生活,无故不得请假或缺席,要认真听取党员意见,接受党员的监督,使组织生活在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实际有效的发挥。通过建立健全制度规定,强化制度硬约束,提高制度执行力,着力解决纪律散漫、作风漂浮、干事拖沓、执行不力等问题,激发党员干部务实进取、服务民生的工作精神,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2)规范台账管理。按照党建工作主要内容和任务,分类建立党员理论学习培训台账、党员主题活动台账、党员发展工作台账、党费收缴台账和党建工作信息台账等,确保簿册记录规范、文件资料齐全,使党建台账常规化、规范化、系统化、条理化。(3)加强宣传力度。宣传工作在就业工作的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一刻也不能放松或懈怠。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做好宣传工作的认识,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二是要建立健全宣传的体制机制,人人都要成为宣传员、战斗员,宣传工作也是生产力。三是要加强对宣传品的制作,使之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落实专人、明确责任,维护更新党支部建设“网站”,及时发布党建工作宣传信息。四是要加强与媒体、团体的沟通和协调,能够公开的都要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五是要加强宣传工作的考核,建立就业信息宣传联络员制度,坚持办好《就业直通车简报》,发挥简报在就业信息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3.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1)明确巩固年活动的核心任务。按照“整改有目标、推进有措施、落实有责任、完成有时限的”四有要求,切实领会落实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的部署,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就业各项重点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改进作风与推动发展齐头并进。以转作风、抓落实、惠民生、促发展为举措,把实施惠民利民实事、民生工程作为活动的重要抓手,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坚持立行立改,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确保“巩固年”活动与其他中心工作相衔接、促进,实现两不误、两促进。一是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主动适应新常态,切实增强管党治党的政治自觉性,把从严治党贯彻到各个方面。二是要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任务和措施,从思想教育、组织管理、作风建设、党内政治生活、纪律执行五个方面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深入学习贯彻落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党建和从严治党的要求。三是要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以“零容忍”的态度,强化正风肃纪,抓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组织召开,大力加强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四是要健全完善从严治党责任机制,严格党建工作考核问责,搞好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2)开展文明创建
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的活动,进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深化文明单位和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组织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小额贷款服务、再就业培训服务等活动,深入失业职工家庭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送温暖”活动,促进干部职工队伍的作风转变。4.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1)强化教育。将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作为2015年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学习上级党委、纪委的重要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市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廉政准则》等廉洁自律规定,根据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要求,深化示范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创新警示教育。继续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教育之中,扬真抑假、扬善抑恶、扬美抑丑,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讲原则,清正廉洁,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促使党员干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
(2)强化纪律。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党员干部做到带头服从组织安排、带头遵纪守法、带头遵守行为规范、带头立足本职做好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强化来信来访工作。坚持投诉监督制度,强化信访接待工作,妥善处理各类问题及矛盾。建立信访接待领导小组,落实信访接待责任,坚持信访接待值班轮流制,努力构建大信访大维稳工作格局。(4)强化服务软环境建设。落实承诺,严格执行文明办公,全力践行服务承诺,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决纠正“四风”问题。
(三)创新工作
围绕劳动就业工作,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以服务民生为根本,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活动。
1、建立一套内部管理制度。根据就业工作实际,深入研究创业带动就业、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标准化建设、劳动力回(外)引等就业各项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力争把就业亮点工作做得更亮。
2.建立q群联系人制度。为加强处室间的沟通联络和沟通,避免既发群通知又发短信通知的重复工作,处党支部以“提高工作实效”为抓手,创新组建一支新的“就业处联络员”qq群,切实提高本单位工作效率和质量。
3.创新举措,服务民生。一是放大就业“直通车”效应,开通手机app。全面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打造便捷、高效、快速的互动服务通道,实现掌上就业“一点通”。二是强化劳务对接,建立劳务基地。进一步与贵州沿河、甘肃临夏等地开展劳务对接,主动赴中西部劳动力输出重点市(县)调研沟通,编印发放宣传画册、制作ppt和专题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宣传。全年建立市外劳动力引进基地20个;有针对性将协作地技能人才和普通劳动力输入我市,力争劳动力回(外)引15000人。三是打造创业工作品牌,创新“1+5”大众创新创业模式。巩固省级创业型城市成果,极力打造创业工作品牌,推动全市创业就业工作再上台阶,力争从省级创业型城市向省创业型示范城市乃至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迈进。四是“零距离”服务,开启名企推介活动。搭建企业间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大力弘扬在“招人、育人、留人”方面有好的经验做法的典型企业。
2015年,党建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我处将按照局党委工作布署,结合工作实际,注重建组织、强队伍、担责任,着力在创新机制、拓宽领域、打造平台、加强服务上下功夫,坚持把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总结,不断提升支部党员的工作效率,不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扎实实抓好今年的党务工作,确保就业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五篇:姜堰市劳动就业管理处优质服务窗口事迹材料
姜堰市劳动就业管理处
优质服务窗口事迹材料
近年来,姜堰市劳动就业管理处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宗旨,按照“公正、便民、廉洁、高效”的基本要求,为全市广大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为缓解就业矛盾,促进姜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处连续多年在泰州市组织的业务考核中名列第一,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服务基地化、社会失业率的调查等多项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人社部、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新华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培训》、《中国就业》、《泰州日报》等省、市报刊多次介绍我市就业、培训方面的经验做法。2006年作为唯一县级市参加了全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功能座谈会并做了经验介绍。省、市多次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我市就业服务的经验做法。2009年10月31日,全省农民创业现场推进会在泰州市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莉新视察了我市农民创业的现场,对我市农民创业服务的多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8年,我处获泰州市促进就业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2月,省人社厅等四部门表彰我市为农民创业工作先进市,2010年5月,我市被推荐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县(市)。我处窗口还先后被授予省级“青
1年文明号”和省级“巾帼示范岗”以及市“工人先锋号”和“党员示范岗”。
在日常管理中,处始终以人社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为抓手,以“让失业者和用人单位满意”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加强制度建设,公开办事程序,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使全市的就业服务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一是严格依法行政,办事公开透明。作为全市人社系统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市劳动就业管理处始终将“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自身应尽的职责。国家《就业促进法》和《江苏省贯彻<就业促进法>实施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一经公布,就业处就在第一时间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提高依法履行自身的服务职能的能力,并邀请省厅、南通等处就业管理服务方面的专家为全体人员培训授课,增强对各项政策的理解;在吃深、吃透省市就业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就业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按照部《“三优”文明服务窗口具体标准》制订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建立了一整套公开透明、面向群众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并全部在网上实行了公布。凡是涉及办事对象的各类事项,如就业登记、失业救济金申领、小额担保贷款等关系到失业人员切身利益的事项,我们全部将政策规定、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按要求工作场所、报纸、公开栏、工作
网等地向群众公开,全处工作人员一律实行岗位责任制和AB岗制等工作制度,明确规定“违规行为,查实下岗”,提高了就业服务工作的效率。处坚持每周一上午主任会,每月一次全体人员会议,党支部、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健全,正常开展活动。健全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调动了全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2008年以来,全处受到群众寄来的表扬信86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赠送的锦旗26面,未出现一例违规情况,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工作作风优良,优质高效服务。处一直注重队伍建设,工作人员上岗一律统一着装,推行文明用语,严禁服务忌语,保持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在工作中,我处创造性地开展了“五心”服务行(爱心、关心、热心、细心、精心)活动,所有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培养了一支文明礼貌、服务热情、着装整洁、举止端庄的工作队伍,展示了就业服务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形象。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全处人员全部参加了职业能力培训,通过了国家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和公务员信息化考试,持证上岗。工作中,能够耐心倾听失业人员的呼声。全处3年来,有21名同志受到省、市各部门表彰,单位从未发生过一起行政不作为事件,没有一起群众关于工作作风方面的投诉。就业管
理处还一直重视服务窗口的硬件建设,服务大厅按照国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功能手册》要求配置了电子显示屏,划分了功能区,设置了休息区,各种制度、工作办事程序、服务承诺等全部打印上墙,全处近年来未发生一起履职不力、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情况,得到了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法鸣司长的好评。我市近年来,就业服务工作连续8年在泰州市组织的业务考核中名列前茅。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工作业绩突出。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处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为了提高小额担保贷款的效率,处创造性地提出建立失业职工创业担保公司的创意,得到了市领导的支持,2004年起,全市失业职工小额担保贷款一直在泰州市各县级市第一,2009年4月,我处被泰州市劳动保障局等四部门表彰为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先进单位;为了为失业职工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我们在窗口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现场服务、委托服务、电话服务、来函服务、个别推荐”等新的服务方式;为了帮助失业职工创业,我们在就业服务窗口建立了创业服务超市,为创业人员提供了“一条龙”的创业服务;为了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我们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跟踪服务制度,定期将岗位信息、培训信息、再就业优惠政策送到失业职工的家中,收到了失业人员的欢迎;为了延伸就业服务,我们强化了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所有镇、社区全部实行了网络联网,办公信息化,各项
用工信息、培训信息全部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发布,实现了基础信息到村到人;为了使创业培训的学员能够及时了解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我们在市中艺生态园、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建立了创业服务分中心,在溱东、尤庄等地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我们的做法得到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莉新的充分肯定;《新华日报》、《中国就业》等报刊报道了我市就业服务的许多做法。2008年,处获得市服务创新先进单位。工作的不断创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是完善考核机制,接受群众监督。为了保证就业服务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建立了内部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每两周全出人员组织一次个人测评,每个月、每个季度、半年,全处都要进行业务考核,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处在公开场所醒目位置设立了意见箱,公布了监督电话,聘请了用人单位和失业职工代表20人担任单位行风监督员,每年召集行风监督员会议两次,主动结束群众社会的监督,对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处总是指定专人认真查处,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为了了解群众对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处领导还定期深入企业、失业职工家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现场处置,最大限度地方便办事者、方便企业,保证办事的公开透明、方便快捷。每年召集用人单位和求职成功人士进行抽样问卷
调查,连续8年服务满意率98%以上。2008年,先后处理市、局交办的人民来信8封,就业处的群众来信21封,到医院探访病人28次,连续多年被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处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考核机制的完善,保证了就业服务各项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