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妈妈的包》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有多爱你”主题下的一节美术课。妈妈的包包对孩子们来说非常熟悉,每天都能见到的物品。课上,我先请孩子们回忆了一下妈妈包包的形状,为轮廓打好基础。大部分的包包都是长方形、梯形的,有个别孩子会说到还有圆形的,爱心形。接着请孩子们说说妈妈包包里有什么?一下子可打开了他们的话闸,个个争先抢后的说起来。
佟佟说:“妈妈的包包里有手机,妈妈的手机上有很多游戏。”
淇淇说:“妈妈的包里有一个圆圆的车钥匙,妈妈每天骑电动车送我上幼儿园。”
悦悦说:“妈妈包里有糖果,彩虹糖很好吃。”
欣怡说:“我妈妈还有一个钱包,里面有好多钱。”
轩轩说:“妈妈的包里还有一包餐巾纸,专门给我擦鼻涕的。”
豪豪说:“我妈妈的包包里有我最喜欢的小汽车,每次出去玩都带着。”
……
经过讨论,我们发现妈妈包包里装的都是宝宝们需要用的东西啊,妈妈好爱宝贝呀。讨论之后,孩子们的思维也被打开了,纷纷迫不及待的拿起画笔画起来。
此次活动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相关,所以整体效果良好。既对原有的大轮廓定型进行了复习巩固,也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学习画细小精细的物品,并将其特征进行表现。活动结束,我还请每个小朋友讲一讲自己的包包。有个别小朋友胆子小我就请他们课下给小朋友讲讲。
课堂中我发现这次小朋友都能大胆落笔,但是个别幼儿在画面布局上仍需再次强调。每一步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充分的肯定才继续。
我发现文文小朋友画了三个包,他说是爸爸、妈妈、奶奶的包包,激发了孩子心中的爱意。这节课是爱的洗礼,让孩子都能通过画画表达自己对妈妈浓浓的爱意,效果好。
第二篇:反思《妈妈的包》
中班美术《妈妈的包》教学反思
妈妈的包包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有的宝宝甚至也背过妈妈的包包。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表现出妈妈包包里面的物品。首先我请孩子们回忆了一下妈妈包包的形状,为轮廓打好基础。大部分的包包都是长方形的,还有圆形的,梯形,爱心形。接着请孩子们说说妈妈包包里有什么?这下子可打开了他们的话闸,个个争先抢后的说起来:“妈妈的包包里有唇膏,因为妈妈的嘴唇总是很干”;“妈妈的包里有一个圆圆的车钥匙,上面有三个按钮,一个开门,一个锁门,一个开后备箱的”;“妈妈包里还有香水,很香很香。”“我妈妈还有一个钱包,里面有好多的一百块”;“还有一个零钱包,专门放零钱的”;“妈妈的包里还有一包餐巾纸,专门给我擦鼻涕的”;“我妈妈的包包里还有我最喜欢的玩具,每次出去都要带着的”
„„
经过讨论,我引导孩子们发现妈妈包包里都是宝宝们需要用到的东西,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又引发了“一场战争”。接着,我将他们口述的东西画在包包里,不知不觉,包包里全都装的满满的了。
讨论之后,孩子们的思维也被打开了,纷纷迫不及待的拿起画笔画起来。
此次活动首先建立在幼儿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展开,所以整体效果良好。既对原有的大轮廓定型进行了复习巩固,也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学习画细小精细的物品,并将其特征进行表现。活动结束,很多宝宝都能够将妈妈包里的矿泉水,手机,玩具,钱包等等进行形象的表现,也有基础略差的孩子会通过简单的图形进行表现。唯一这节活动下来我感到非常疑惑和挫败的是对于那些胆小,一板一眼的宝贝画画时的表现。他们需要每一步都得到充分的肯定才敢“下手”,并且还会问:这样画可以吗,那样画行吗。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想还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引导他们,在各方面,培养他们的“胆气”,让他们做一个勇敢的宝宝。
教师:吴
2013年4月11日
第三篇:妈妈教学反思
《妈妈》教学反思
《妈妈》是一首儿童诗,它选取了生活中三个片段,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通过学习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体会到妈妈的爱,更懂得关心、爱妈妈。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重点词句,感悟文章内容难度不大,主要难在如何通过学习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并学会关心他人,把孝敬父母内化为一种自学的行为。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是认识生字,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在朗读、交流中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并仿照课文编写诗歌赞颂母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教的是第二课时,重点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真是不上不知道,一上问题就到,原以为自己设计的教案已无处可挑剔了,然而一经实践的考验,才发现所有的问题就像调皮的小孩不打自招。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指导朗读这一环节,我没有做到让学生为自己或别人的朗读作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会朗读诗歌。这样不仅少了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而且使指导朗读过于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除了可以通过评价让学生学会朗读,还可以抓关键词让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该如何读出其中的感情来。如:课文第二小节中的“陪伴”最能体现出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可引导学生从“陪伴”一词去感受到妈妈当时是多么的爱自己,可她都没让自己好好休息,却陪伴着我,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这
是因为妈妈关心我,怕我睡不着。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明白“妈妈这么关心、爱我们,我们也应该关心、爱妈妈”这一道理,当学生明白此道理了也就能很自然地读出感情来。同时,上完这一节课后,我也有一点疑问:教学阅读课时,如果只是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并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后,就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朗读课文,而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生字,而把这一部分内容放到第一课时这样安排是否可行?--篇二:大树妈妈教学反思
《大树妈妈》教学反思
《大树妈妈》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歌颂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百般呵护,旋律亲切柔和,简单但优美,休止符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深厚的爱。而且融入了摇篮曲的风格,将大树比喻成小鸟的家―――摇篮。这是歌也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符合学习的季节,让学生很快联想到美丽的春天已经悄然来临,而春天本来就富有童话、令人想往的美好季节。所以在教学当中,我抓住孩子们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以歌曲《大树妈妈》导入,让学生体会大树妈妈那无私的爱,抓住了孩子的心,我只用了简单的板书和语言激发,“春天来了,大树妈妈张开双臂,让小鸟住进了自己的怀抱,为小鸟遮风挡雨,撑起一把把温暖的小伞??” 然后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引导学生跟着律动,帮助他们很快的熟悉歌曲的旋律、歌词。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但是,当我在歌曲教学过程中发现旋律中有好几个“0 ”,学生第一次接触一时不知怎么解释或解决。当我试着在前两个班里运用拍节奏的方法处理时,发现学生虽然努力学会了拍击,但是在歌曲的演唱中却表达不到位,而且也不明白为什么旋律中要唱出休止符。经过反思,在后面的几个平行班里,我仍旧结合拍节奏的方法来让学生认识学习休止符,但是我换了一个提法,“寒冷的冬天,无情的寒风将大树身上的树叶一张张地夺走,使原本茂密的大树只剩下光秃秃的一些树叉“ⅹ”,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可是,春天来了,春姑娘唱着歌带来了温暖的春风,大树们都纷纷长出一片片嫩绿的新叶子“ 0 ”“ 0 ”,听,大树妈妈正在努力地长叶子,丰满自己的臂膀。(出示)ⅹ 0 ∣,ⅹⅹ ⅹ 0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0∣??没想到,当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竟然唱出了休止符的停顿和歌曲的情感,似乎真有树妈妈长悄然长叶子的动作和声音。在本课小结的时候,我又巧妙地渗透了德育教育,由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引到妈妈对我们的爱,在由妈妈对我们的爱升华到我们对妈妈的爱----我们要孝顺
妈妈,长大不忘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学生由于有切身的体会,学得很投入,很动情,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老师和孩子都感受到了歌曲中的优美意境,体会到大自然中大树妈妈的爱心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大树妈妈》教学反思
赵 怀 莹 2010年5月篇三:妈妈的爱 教学反思
《妈妈的爱》教学反思
《妈妈的爱》是一首儿童诗,它选取了生活中五个片段,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体会到妈妈的爱,更懂得关心、爱妈妈。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重点词句,感悟文章内容难度不大,主要难在如何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并学会关心他人,把孝敬父母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是认识生字,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在朗读、交流中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并仿照课文编写诗歌赞颂母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教的是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真是不上不知道,一上问题就到,原以为自己设计的教案已无处可挑剔了,然而一经实践的考验,才发现所有的问题就像调皮的小孩不打自招。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指导朗读这一环节,我没有做到让学生为自己或别人的朗读作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会朗读诗歌。这样不仅少了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而且使指导朗读过于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除了可以通过评价让学生学会朗读,还可以抓关键词让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该如何读出其中的感情来。篇四:妈妈宝贝教学反思
《妈妈宝贝》教学反思
恒大城小学:杨 雪
音乐欣赏活动,是敏锐感受音乐活动和理性认识音乐意义的心理历程。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为实现这一历程而提供适宜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聆听和体验音乐的过程。针对这次三年级家长开放活动课做出以下反思:
一、课前准备比较充分。
考虑到家长开放活动与平时音乐课的区别,我选了几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接受其他音乐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确定上一节欣赏课—妈妈宝贝。因为这首乐曲清新简单,却流畅感人,歌曲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也表达了孩子们对妈妈深深的爱。为了更好地达到亲情体验的目的,我向两个班的孩子们收集了一些母子合照,并制作成视频,为后期制作ppt做好准备。
二、教学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家长开放活动的主题。
通过反复思考,最后教学设计定为激趣——聆听——创造——升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知识目标的学习,我设计了柯尔文手势的复习和跳格子游戏,这也为本首乐曲的大跳音程做好铺垫;在聆听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常见的音乐欣赏问题,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能进行音乐思考;让妈妈和孩子一起编创表演歌曲,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最后让孩子们感受家人的爱并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三、课堂教学反思
优点:
1、两节课都做到了教态轻松自然,时间把握恰当,知识的渗透恰当,顺
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与课堂相结合,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性。
3、让家长参与音乐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妈妈的爱也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家人一起体验感受了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快乐。
缺点:
1、课前设备检查不到位,第一节课中想展示学生自己的创作时才发现投
影仪是关闭状态,没能及时的展示作品。
2、教学设计每个环节还不够紧凑,语言有啰嗦繁琐的现象。
3、第一节课学生写的比较多,表达的较少,在第二节课上将学生写改成了语言表达,效果更好。
4、妈妈这个词第二字应读轻声,在第二节课上才读准确了。
5、教学设计还是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虽然这首作品是表达妈妈和孩子,但家长开放活动参与的不全是妈妈,应更多的考虑爸爸和其他家人与
孩子的关系。
6、没有及时的试讲,及时发现问题,导致小问题的出现。
四、团队的力量
任何人都是集体人,没有集体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像教育这样复杂的事情。我在准备的过程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真的很强大。音乐组老师在选材和教案设计上给了我很大帮助;感谢语数老师在调课方面给我支持,在语言方面给我指导;感谢班主任帮我收集照片和对孩子进行课堂常规教育;感谢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配合我上课的孩子们和家长朋友们;以及帮我临时布置现场的老师们,让我可以安心准备上课。
公开课是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无论是在教学水平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可以得到提升。这一次家长开放活动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从这次开放活动的历程好好汲取营养,更好地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服务。篇五:水妈妈的孩子教学反思
《水妈妈的孩子》解读
《水妈妈的孩子》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一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七课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趣的知识性童话,文章讲述了风伯伯让娃娃们每人去找一个水妈妈的孩子的故事。这篇课文充满了想象,语言上也很有特色,是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色彩很浓的科普性短文。这个故事介绍了乌云、彩虹、浓雾、露珠、白霜、雪花和冰的形成都离不开水,是水的变态,和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和海水一样,都是水妈妈的孩子的自然科学知识,但寓知识于生动的故事情节之中。风,来去自如,变化万千,随心而至。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风伯伯”以及他的“娃娃们”。七个娃娃分别带来的是乌云、彩虹、浓雾、露珠、白霜、雪花和冰山,这些事物有的在空中,有的在地上,有的在水中。正因为风具有自由、快速的特点,具有“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的能耐,娃娃们能找到这些事物,并带回来,读者就不会觉得奇怪。这里的想象是那样的贴切、合理,又生动、有趣。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东西都会奔、会跳,能思考、能说话。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童话故事,经典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家喻户晓,神奇的《哈利波特》风靡世界。《水妈妈的孩子》为孩子们所喜欢,也就不足为奇。用孩子所喜欢的、熟悉的童话的方式,来讲自然科学知识,对孩子们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这篇课文非常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
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很有特色。
通篇文章才156字,但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如“你们每人去找一个水妈妈的孩子来,可不能找泉水、溪水,也不能找江水、河水、湖水和海水。”这是第一节中风伯伯说的话,句子字数比较多,但读起来没有反复冗长之感,反而充满了情趣。第二到第八节共七句话,句子较短,结构相同,读起来富有韵味。全文句子长长短短,短短长长,行文灵动,秒在其中。文章词汇丰富,用词精确,很值得学习。其一,风娃娃们带水孩子的表示动作的词没有一个是重复的,“抱、围、捧、采、披、摘、背”,动感十足;其二,动词和名词搭配精妙,“乌云”蓬蓬松松的,体积比较大,像棉花,用“抱”;“彩虹”长长的,不宽也不窄,像围巾,用“围”;“浓雾”用“团”;“露珠”圆圆的,小小的,用“颗”;“白霜”是平铺的,用“披”;“雪花”似花,用“摘”;冰山是山,太重了,只能用“背”。这样的描写很有画面感,口中念着文字,脑中想着图画,乐在其中。其三,量词和名词搭配讲究,你看:一朵乌云、一条彩虹、一团浓雾、一颗露珠、一层白霜、一片雪花、一座冰山,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暗藏玄机。假如把“乌云”和“雪花”的量词对调,变成“一片乌云”、“一朵雪花”。“一片乌云”则太大,如何抱得了;“一朵雪花”则不太符合实际,雪花一般是薄薄的一片,再说“一朵”也太小了(一朵雪花就是一个六角形的晶体),如何摘。对调以后,放在文中读起来,风娃娃们找到水孩子以后的那种轻松愉快之情就淡了许多。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是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第一节说风伯伯要娃娃们去找水妈妈的孩子,中间第七节讲了娃娃带回了各自找到的水妈妈的孩子,最后一节写风伯伯夸奖娃娃们找对了。故事叙述有条有理,内容有头有尾,结构相当完整。
第四篇:包公审驴 教学反思
《包公审驴》教学反思
杨晓丽
《包公审驴》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智谋‛为主题展开。本文主要写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无奈将驴告到官府,包公利用驴能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地‚审‛驴捉住了小偷,表现了包公断案如神。这则故事无论包公还是王五甚至小偷都使用了计谋,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谋,把智谋用在正地方。这则故事趣味性强‚审驴‛看似荒诞,实则包含了小人物的无奈和包大人为民做主,巧用计谋的大智慧。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1、小组合作学习故事的经过部分,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小组讨论。在后来的学习成果汇报和班级交流中还有“问题解答场”环节,让学生自由交流小组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保护并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解疑的能力,促进课堂生成新的情况。而后通过师生共议,帮助学生筛选问题、解答问题。如:学生在课堂中就提出了一个很有探讨意义的问题:“课文第四段好像与故事无关,为什么?是不是可以去掉?”我当时就为提问的学生鼓起了掌,因为这一段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突出了案件的奇,反衬出包公的机智、遇事冷静的品格。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把这个教学点淡化了,只在朗读中带过。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关注到了这一点,并生成了这样的新问题来研究,弥补了我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2.在学完课文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意欲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要赞扬的中心人物——包公的足智多谋。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我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学生提到了偷驴贼、王五都用了计谋,并分析出偷驴贼的计谋用错了地方,而王五则用计谋帮助了自己。
在课堂实施中学生还生成了很多的新情况:自主提问时提出与课文相去甚远的问题;再读完课文结局后,还要小组合作表演包公审偷驴贼的过程。如果一味的迁就学生,很可能无法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如果着重完成教学预设,课堂将会死气沉沉。我们如何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既尊重学生的思考,又完成教学任务,一举双得呢?这是我要探索的问题,也是值得与同行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第五篇: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巴金用手术刀般的笔一刀一刀的解剖自己,在反思中忏悔,在忏悔中获得心灵的宁静,在宁静中打扫心里的垃圾。同时,也将那个疯狂的年代架上审判台,看似平静的叙述,内里涌动着深深的控诉,用他的文字建起一个文革博物馆。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希望疯狂不再。
初上讲台,自己以为有的是激情,眼里有的是学生。可一堂公开课,却使我的缺陷展露无遗。
课前,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备课,看了很多的资料,借鉴了很多优质课堂的一些好的方案。于是,见到好的,都想为我所用;见到新颖的,都想在公开课上尝试。
给年级语文组长一看,组长很是委婉的提了一些建议。在朱老师举重若轻的点拨下,“菜鸟”形象原形毕露。
给师傅吴老师一看,他详细的表达了他的意见,我的教案显示的都是上的内容,却少了这些内容该怎样去让学生领会。教学的经验果然不是热血就能够替代的,他是一个成功老师多年打磨下来的教学智慧。而这,正是年轻老师所缺少的。
给同事一看,问题就显露的更加无遗。备课,备了教材,备了自己,就是没有备学生。
一、老师的讲大过学生的学,眼中没有学生。一直知道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可我一上课,就啪啪啪的机关枪扫射似的。设置的问题,没有给学生在课堂上充足时间的思考,稍微让一个学生回答了下,害怕学生冷场,就自己啪啪啪的用多媒体展示出了答案,展示了答案也没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好好咀嚼。或许内心觉得并不紧张,其实无意识的还是表露了紧张。
二、语调平直,语速过快。语文课堂,语言的华彩,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感染力,是撑起语文课堂的支柱。而我的课堂,自以为语言饱含着情感,语言不会过于苍白。但听起来,所有的同事都说我的语言平直,苍白无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还真是自己以后必须提高的地方。
三、老师没有起到很好的支架作用。语文的课堂一方面是巩固之前学习的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新的语文知识;而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起到引导和支架的作用。我在设置的问题上,自以为有学生的预习,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没有难度;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是老师知道,学生未必就能理解。现在回想,我的课堂,一向都是输灌大于引导和启发。的确,学生在这方面是有不足,这不正是老师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引导学生跳起来去摘可以摘到的桃子,这是作为一名教师价值所在。在学生每一次跳跃的过程,教师提供方法,做好引导;那么,在学生的每一次跳跃中,学生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课堂脱离了书本。多媒体多做的是很充分,容量也很大;可是,整堂课下来,却没有给出足够的时间去让学生阅读,没有引导学生去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现在想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没有精心去设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而且课堂上没有带手表,准确的计时。自以为准备很充分,一旦真实的展现,很多细节的不足也就展露无遗。
我的笔,肯定是没有巴老自我剖析的那份功力。但通过自己的反思,也能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很开心自己今天能暴露出这么多不足,真正的明白自己在讲台上还是个“菜鸟”。不再眼高手低,踏实的上好每一堂课,虚心地求取教育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