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美。
难点
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指导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黄山奇松
名字
神奇 样子
生长情况
所用参考资料 《语文教学参考用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名山大川,你知道哪些?然而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更是集群山之美于一身,以它独特秀美的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黄山以四绝闻名,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在这四绝中人们对奇松更是情有独钟,“情有独钟”是什么意思呢?(生答)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呢?(神奇)
对,正是因为它的神奇,让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现在为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去一堵奇松的风采。
二 学习第二段
请同学们认真地高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棵松树?(迎客 陪客 送客)它们神奇在哪里?
1、你是从哪句话感受到它的神奇的?
2、交流。
“姿态优美,枝叶遒劲”
样子优美、神奇
“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年代久,经历风风雨雨,依旧茂盛
“迎客、陪客、送客”
名字很奇特
“天然盆景,枝干蟠曲”
天然美
3、在优美的音乐中看图欣赏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知道了黄山松的神奇,那怎么样通过自己的读,让听的人也能感受到神奇呢?
5、指导说话
作者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现在你就是黄山上的一棵松树,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吗?(生长情况)
三 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课文第三段
2、谈谈感受
3、指导朗读
4、欣赏黄山松
5、写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四 总结
黄山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难怪古人会说:“黄山之美始于松”呀,可见黄山松真是魅力无穷令人着迷。
五 作业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用诗、画、文章赞美黄山。
第二篇:五年级《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五年级《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五年级《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设计思路:抓住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层层品读,感受黄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黄山松的独特情感。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黄山奇松》。
上课。同学们好。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请准备好笔和纸,听写几个词语。
请对照大屏幕,全对的请举手。
出示:
潇洒 挺秀 遒劲 蟠曲
郁郁苍苍 绿色巨人 天然盆景 千姿百态
检查并订正。
2.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词语是哪个?(遒劲)老师板书:讲解示范。
这个词不仅容易写错,也容易读错。请你读。你也读。一起读。
3.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谁的?(黄山松树)
二、揭题抓“奇”,初读印证
1.你们是否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只用一个字概括了黄山松树的特点,那就是——奇。
2.通过预习,你印象中,黄山松树的什么最为“奇特”?
3.让我们再次读文章,揭秘黄山松树的“奇”,找到你觉得最为奇特的描写,画出相关的语句。
4.自由朗读课文。
5.分享:你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它们的奇?
你先来。请你补充。
还有吗?
6.老师发现,刚才很多同学找到的句子都是有关三棵松树的描写?它们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教师板书)为什么呀?
哦,它们的名字奇特。来,读读它们的名字,从名字中感受到什么?
你来黄山游览,有人欢迎、有人陪伴、有人相送,这奇特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别样的情感。
看来,你有不同见解。它们的姿态十分奇特,你还发现它们的名字与姿态有关。
7小结:我们来对照一下,前面哪位同学的分享最为准确?让我们把掌声送上,向他们学习。
三、关注“奇”松,感受写法
1.黄山松如此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棵松身上呢?除了它们的“奇特”,还藏着什么呢?下面随着作者的笔触聚焦到三棵松树,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看是否能读出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填空式背诵。
(1)它有()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地手臂,好像在跟游客()。
(3)师生合作朗读。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3.说说发现。小结:三句话有共同的特点,前一句是松树的姿态的描写,后面的内容a+都是由此产生的联想。
4.那如果老师把这位子换一换,你们看行不行?
小结:看来,抓住不同姿态的特点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合理的联想才是锦上添花。这是隐藏在文章中的秘妙。让我们再次朗读,感受黄山松的奇,感受黄山松的情。
四、迁移练笔。
1.师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的是黄山三大奇松的风采。其实,黄山的每一棵松树都有自己的姿态与情趣,请看——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这句话里也藏有秘密,请读一读,说说发现。请你结合这句话,选择一组姿态产生合理联想,写一写。
2.学生练笔。
3.小结:一个个精妙的词语赋予松树生命,一处处生动的联想赋予松树灵性,这是为什么?
明白了,你们和作者一样,对黄山、对自然充满了热爱。同学们,万物生长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正因为有人用心去观察与体会,才使它们的生命变得更为精彩。相信你们今天的欣赏与赞美将使它们变得更为美好。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的黄山,除了奇松,那里的怪石、云海、温泉同样闻名于世,今天老师推荐给大家的三篇文章正是描写它们的。课后请你们对照阅读,下节课一起分享。
五、板书
黄山奇松
遒劲
迎客松
陪客松 姿态 联想 热爱
送客松
第三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
16、《黄山奇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黄山松树的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想让同学们轻松点,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什么地方? 师: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我们就去黄山看看(出示)黄山
我们班有没有人去过黄山?黄山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东西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黄山的奇松。(出示课题)黄山奇松——齐读 看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黄山松为什么奇?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生字词检查
过渡:不过要想去看黄山奇松,就必须过好字词关。这些字词你会读了吗?自由读读看。(出示)誉为
陡崖
玉屏楼
宾客
屹立
卧 师: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1、师:非常好!“卧”这个字没有组词,谁来给它组个词?(或卧,卧薪尝胆,卧室,卧倒)
那你会写吗?(指导卧的笔顺)
2、你有没有想要提醒大家的字词呢? 结合学生交流,提醒“屹”的书写。
3、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这个词念----(指玉屏楼)(生齐读“玉屏楼”)
要是你们没学这篇课文,你绝不知道这个词,课文中“玉屏楼”在这句话中,一起念(出示)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当然是„„黄山决胜处的玉屏楼了。
师:谁能通过这个句子了解玉屏楼?——黄山绝胜处→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
很好,当我们遇到了不懂的词语时,可以联系文章认真去读,这样词语你就能自己理解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要去看黄山奇松了。我请三名同学带着我们一起去看,请这三位同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黄山松“奇”在哪里?画出相关句子。(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
师:同学们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奇,但老师要告诉你们,你们并没有找到黄山松最奇的地方,到哪去找,一起到玉屏楼去看!一起读——(出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四、精读第二小节,感悟黄山松的“奇”
师:我们一起到玉屏楼去看三大名松。请同学们自由地读,开始——学生自读。
师:让我们一起到玉屏楼去看看黄山奇松,谁带我们去看?(指名分别读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部分)
(一)迎客松
师:下面我建议大家一棵松一棵松去仔细看,首先我们来看迎客松,请你们自由再读,这有个问题,这是一颗什么样的松?你能在这段话中挑一个词填进去吗?(出示)这是一棵()迎客松。师:通过几位同学的共同的努力,我们把书上能用来形容迎客松的词语都找到了。(出示答案)那看第一句,你能说说看它怎么姿态优美呢?生答 师:恩,那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迎客松图片)我们来欣赏,它的姿态优美主要是在于——,来读(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老师:请你来读让我们感受迎客松的姿态优美。(指名读)姿态优美,我想知道除了姿态优美还有没有? 郁郁苍苍→大家看看图,看看是什么颜色啊?→绿。→那请你把前两句连起来读,我们来体会(指名读)
(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师:同学们刚刚还填了一个“饱经风霜”,谁课前查字典了?请你说说从哪看出来?是什么意思?
(形容经历了很多困难和苦难)
是呀,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你觉得它有多大年岁了? 老师这里有首诗,你们读完就知道了。
(出示)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想一想,一千多年,可能经历过哪些困难和危险呢?
(暴雪、狂风、暴雨、火灾、烈日炎炎„„)→这就叫饱经风霜。
师:黄山松的生长过程会经历这么多的艰险,那么它生长下来,大家都会觉得奇不奇?
这是它的生命力奇呀。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充满生机
那么迎客松饱经风霜且姿态优美,所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
(出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二)陪客松
过渡:这是迎客松,我们来看看陪客松,谁来读?(指名读)师:谁能找个词填进去?
(出示)这是一棵()的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师:是呀,这是一棵高大绿色的陪客松,我们来读——
(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齐读
(三)送客松
师:我们来看送客松。指名读 师:你来填:(出示)这是一棵()的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 枝干盘曲
师:我来考你一个,什么叫枝干蟠曲?我们来看图,它向山下„„(出示图片)师:所以,还有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什么是盆景?是人工的把?那为什么要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呢? 师:从这儿能不能感受到送客松的奇呢?
(四)总结写法 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一自然段作者怎样写的?作者先总结在玉屏楼能看到三大名松,然后分别介绍了三大名松。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方法?——总分
师:谁发现了这三大名松在内容上有什么不一样?谁写得多?——迎客松写得多。师:是呀,迎客松写了三句话,陪客松只一句话,送客松两句话,为什么这样?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呢?——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师:我们在玉屏楼上欣赏了三大名松的奇特风采。黄山是不是只有这三大名松呢?
生齐:不是。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黄山上其他名松的风景。
(出示图片)
第四篇: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通州区新坝小学
沙桂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设计思路:
抓住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层层品读,感受黄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黄山松的独特情感。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
1、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这几个词语:出示:
潇洒
挺秀
遒劲 盘曲 郁郁苍苍 绿色巨人 天然盆景 千姿百态 师:谁来读一读?
评价:读得真不错,字正腔圆。尤其是遒劲的劲这个最容易读错的字你都读对了。
2、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写谁的?(黄山松)
3、那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你对黄山松的了解吗?
表达预设1:这个孩子是用了其中的一个词语,很好,那其他同学能不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
2:你运用上了文中的语言。你是自己组织语言说的。大家的表达各有不同。
迎客松经受这样的困苦只需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吗?迎客松经受了800多年的考验,可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现在你感觉这是一棵怎样的黄山松?带着敬佩之情将句子齐读一遍。
多么顽强不屈的迎客松,多么令人钦佩的迎客松!其实饱经风霜、坚强不屈的岂止迎客松,还有(陪客松、送客松)。是啊,送客松也经历了500多年的风霜雨雪。所有的黄山松都顽强不屈地生长着,把自己的美丽展示给世人。这就是黄山松的精神。
迎客松还奇在何处?
5、“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看图)你看迎客松的这丛枝干斜伸出去多像(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女生读,将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你希望自己成为一棵雍容大度、热情好客的迎客松吗?请将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热情地向宾客进行自我介绍。(改人称填空)
与迎客松对话:请问,你仿佛在对宾客说些什么欢迎词?
9、饱经风霜:理解饱——理解词——长在哪里?——可能经历怎样的风霜——读读手头的资料,你有什么话要说——这样的艰难经历只是一年、两年吗?十年、二十年吗?它经历了50年、100年、500年甚至800上千年,这就是充分,这就叫饱经风霜。这时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迎客松?是啊!这就是它的精神(评价学生时板书:神)难怪迎客松如今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品陪客松
1、多么温馨的场面,多么富有神韵的山,造就了如此奇特的松。陪客松奇在哪儿? 这句话把陪客松比作谁?可以猜想陪客松个子()。师介绍陪客松高约5米。
看,陪客松多么热情、友好,它展开宽大的臂膀为游人遮挡炎炎烈日,不厌其烦地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呢!他热情地向游人介绍着:
品送客松
1、当我们拾级而下,准备离开黄山时,只见送客松向我们送来盈盈笑意。
看,送客松奇在何处?课本上是怎样描述送客松奇特的姿态的?
2、反馈评价。
总结:黄山的松,形态如此奇特,精神令人敬仰,情谊让人铭记,如此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这样的情,黄山独有。这样的独有,怎能不令人称奇,这样的奇松,真是不得不让人——情有独钟。(板书:情有独钟)想着这样的松,带着这样的情,让我们最后再读一次课题吧!
作业:
1、熟背课文第二节。
2、造句
„„饱经风霜„„
„„屹立„„
3、搜集有关资料,了解黄山其它三绝。
黄 山 奇 松 形 神 情 千姿百态
饱经风霜
情有独钟
第五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铺庄小学
贾良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
2、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
3、质疑: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作业:
1、抄写词语。掌握词语。
2、钢笔描红。
3、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屹立(yì chī)玉屏楼(pín pínɡ)
陡崖(dǒu tú)宾客(bīnɡ bīn)
二、组词。
陡()屹()誉()卧()
徒()吃()举()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被誉为(跟说:“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也就是(跟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投影展示黄山四绝图片),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跟说:“情有独钟”)。(多媒体展示黄山松)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奇)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
二、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读时,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可以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
(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
(1)迎客松:(多媒体展示迎客松图象)
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句一:
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 “枝干遒劲” 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③“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
④“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同样,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讨论)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②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
③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
③你能用“不仅……而且……”把它的意思也表达出来吗。(指名说)
④这句话你理解了吗?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
1、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迎客松你真神奇,你真美!)
2、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吗?(齐读)
(2)陪客松:
过渡:你还想看看什么松?(陪客松)。(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 3 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①“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②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3)送客松:
过渡: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①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盆景”。)(出示图片比较盆景),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跟说“天然形成的”)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②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
③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说
④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4)玉屏楼:
过渡: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齐说)“奇”,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看谁先发现?(指名说)“玉屏楼”
②对!就是玉屏楼,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所以它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绝胜处”是什么意思?也就说此处是黄山松独一无二的、最妙的观松处。
这一自然段先总写玉屏楼是最佳的观松处,然后分别写了三大名松。如果给这一自然段划分层次,该如何划分。(讨论:可分为二层或四层)请用“//”在每一层后面标出。
现在,大家想不想登上玉屏楼去看看黄山的三大名松啊!现在有个好机会,想不想试试呀。(出示“争当小导游”投影片,介绍三大名松的“奇美”)
四、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
3、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4、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欣赏图片)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
5、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用“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呢?
6、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学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7、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
8、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五、总结:
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黄山全有。(出示黄山全景图)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六、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