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领导激励行为的实施策略论文

时间:2019-05-15 12:0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领导激励行为的实施策略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领导激励行为的实施策略论文》。

第一篇: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领导激励行为的实施策略论文

摘要: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领导激励行为的有效实施,对学校教育管理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从“案例:让谁去度假?”分析入手,运用梅奥、亚当斯、福莱特、马斯洛等激励理论,对学校领导如何从制度、领导因素和领导行为中非智力因素的外部激励策略和自我激励策略,以及合理运用激励调控策略等方面论述了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领导激励行为的实施策略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中小学管理实践 教师管理 教师激励 策略

《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19日第6版刊发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王洪强老师以《评价教师的标准之争》为题对如下“案例:让谁去度假?”进行了分析。读了该个案,笔者认为,与其说它是一种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认识的体现,不如更确切地说它是反映了如何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领导激励行为的有效实施的策略问题。

1、制定和形成公平、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是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有效激励教师的前提

梅奥(GerogeE.Mayo)的霍桑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亚当斯(J.S.Adams)的公平理论(TheEquityTheory)提出,公平通常令人心情舒畅,焕发工作热情;不公平往往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形成人际矛盾,影响工作积极性。公平或不公平都是要通过一定的游戏规则或组织管理制度来体现。可见,组织管理制度是否平等、公平是影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

“真正的公平既非起点的公平,也非终点的公平,而是竞争规则的公平。”其实,组织制度是一种游戏规则。那么,制定和形成公平、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是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有效运用教师激励策略的前提。评价教师工作的标准是平等、公平的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多元化,既有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也有教育教学经验较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或者说,既有业务拔尖的骨干教师,也有踏实工作的、平凡的普通教师。那么,无论多么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不能实行“一刀切”,可以实施“分层次,分类指导”办法,即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工作目标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要求,让每个教师都能有感受成功感的机会,从中调动工作积极性,从而让公平、平等的管理制度成为调动积极性的过程的激励机制。前面案例中把工作量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是既不科学,也不公平的,更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领导激励行为的作用,值得深思。

2.提升领导素质,改进领导作风,体现领导人格魅力是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有效运用教师激励策略的助推力

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表面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福莱特(M.P.Follett)提出“教育领导’,的概念,认为要关心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相应的文化才是提高效率的主要因素(追求激励)。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际吸引的基础。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attraction)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交往中的一种过程或状态,它既指一个人喜爱他人并被他人所喜爱的相互影响过程,也可指促使人与人交往的一种积极状态。在人类社会中,喜欢与爱这两种人际吸引形式自古存在,而且十分普遍。如在朋友、同事、同伴和夫妻之间总是存在着喜欢与不喜欢、爱与不爱的问题。接近和熟悉(指由于对他人和事的了解或了解的加深而喜欢对方)是人际吸引的两个主要因素。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与教师是否相互接近和熟悉对方,形成人际吸引基础,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者。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的领导素质水平是否令众人信服、工作和生活作风是否严谨、人格魅力是否感人等因素让他们为教师所接近和熟悉的关键。因此,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的丰富而且结构合理的学识、多方面突出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指导教育教学的能力)、以身作则、榜样示范、人格品质和情感等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相应的文化的形成,进而形成构建学校管理实践中教师激励机制的助推力。

3.领导对下属的关怀、宽容、理解和合理运用挫伤策略理论是构建学校管理活动中教师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

马斯洛(AhrahamH.Maslow)需要层次论指出:人需要爱、宽容和理解的。当人的这一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激发他的下一步需要一一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说,当教师得到理解和宽容后,他们将追求事业的成功。由此可见,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重视一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可以从如下三方面人手:一是思想上沟通做知音。可以常深人教师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并充分利用校长信箱、设立谈话日、党员会、教师代表大会等形式与听取教师心声、坦诚交流情感,解答教师关心的问题,让教师对学校的管理活动有知情权。二是工作上指导做挚友。在工作上,尽量做到耐心指导,循循善诱,开诚布公,赏罚分明,不居高临下,以权压人。三是生活上体贴做亲人。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多做实事,千方百计和热情解决教师的各种后顾之忧。同时,校长尊重每一位教师,宽以待人,有利于形成教师心情愉快的工作心境。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忽略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必然会导致教师产生挫伤感。

每一位教师都有可能在工作、学业、家庭等方面遭受不同程度的挫伤感。弗洛伊德(S.Freud)的学生荣格(C.G.Jung)认为,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伤感。熊川武指出,激励和挫伤是学校管理活动中根本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学校成员不辞辛劳,勤恳工作,对学校活动持肯定的态度,通常是因为他们觉得工作有奔头,可以从中满足工作需要并获得成就感。换言之,他们受到了鼓励。相反,如果工作和学习的动机没有激发到适当的水平,工作和学习的结果又难以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那学校成员就可能表现为工作疲沓,意志消沉,甚至对学校活动持否定态度。因为他们的积极性被挫伤了。同时,又指出在学校管理中,有效地预防挫伤行为的价值与激励的价值是同等重要的。可以预言,任何一个学校要绝对避免挫伤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无意挫伤。由此可见,如何预防挫伤和挫伤发生后,调理、医治受伤的心灵是学校领导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自然,领导可以合理运用倾听心声、发泄牢骚的情绪发泄,换位思考的心理角色扮演,积极劝戒和善用赏罚等策略理论,让受挫伤的教师心灵迅速康复,在一定程度上将挫伤变成激发教师的斗志,形成激励力量。

4.创设条件,促进教师形成自我激励机制是构建学校管理活动中教师激励机制的根本保证

勒温(k.Lewin)的场动力论认为,外界环境犹如导火线,而人的需要是一种内部驱使动力。人的行为决定于内部系统需要的张力与外界引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内部需要不强烈,那么再“强烈”的引线也没有多大意义。反之,内部需要强烈,那微弱的导火线也会引起强烈的反响。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把对人们的激励因素分为外附激励(指掌握在领导手中,由领导运用,激励手段有奖励、评职称、竞赛、关怀等)和内滋激励。后者也称为自我激励,是人自身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发力量。教育管理实践表明,“教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调动起来教师主人翁精神,增强其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单靠简单的对教师外部行为控制是不够的,我们的管理行为必须能从更深人的心理层面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自我激励正是这种“能从更深人的心理层面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一旦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形成教师自我激励机制,自我激励会“最大程度激发教师为实现素质教育而奋斗的自觉性、极大地激发教师自觉实践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和成为“取得最佳领导效能的保证”。外部激励是事物的外因,自我激励是事物的内因,形成教师的自我激励机制需要内外因相结合。因此,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首先,要在建立平等、公平管理制度基础上,满足教师合理的生理和物质需要(如适度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的同时,激励教师投人更高层次的需要,树立更大的理想和抱负,最终实现自我价值需要,从而实现由“教书匠”角色转变为时代呼唤和倡导的“学者型”教师。其次,要创设自我激励场,一方面,要建立良性竞争机制,通过“赛马场上相马”的方式激发教师最大潜能。要鼓励同济的竞争,以促进教师有更高的自我期许。同事之间的相互比较,互相变成会产生“不甘人后”“你争我赶”的竞争氛围,这种竞争氛围会弥散到教师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教师生活的每个时刻,形成一个教师自我激励场效应,不断激励教师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同时,也要实现竞争与合作的“双赢”目标,充分利用教师集体智慧,发挥教师协同作战水平,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另一方面,要激励教师建立自我激励目标。目标激励是学校实现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积极健康而又适当的目标,可以持续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和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内部动力。有目标的行动往往能取得预想之外的成就。激励教师建立与学校有共同愿景的自我激励目标,给教师目标期望,让教师在美好的期望中取得预想之外的成就,从而实现教师群体共同进步的场效应。

无疑,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教师管理引人激励理论后开阔了领导的视野,丰富了教师领导的思想,也改变了教师领导对教师管理的许多基本看法,并由此带来了一些新型的教师管理方式。激励理论的这些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正如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激励问题研究得出的结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达到20%-30%,而如果施用了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因此,激励得当,一个人可以发挥四个人的作用。可见激励在挖掘人力的内在潜质和动力上是不可低估的。然而,当激励理论被大量地运用于教师管理时,它的局限性也逐渐表露出来。那么,在建构教师激励机制时,要考虑到激励过程的特点,合理运用调控策略,赋予激励政策充足的弹性空间。

首先,激励的科学、公正、公开是相对的。针对单个的教师激励有时隐蔽方式就比公开效果好。

其次,任何激励机制的作用均是有“场效应的”。激励内容、对象、场合、时机千变万化,为此,领导者要有基本的权变观点,不能固守现成条文,采取一成不变的思维。例如,当教师生活艰难时,经济刺激就成了最好的激励手段;当教师功成名就时,激发其事业心和责任感就是教师管理的要务;当一个教师做出前所未有的成绩时,领导就应当着手制定新的激励政策,以适应新的变化。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的行为是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又来源于需要,需要是人行为的原动力。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领导者(尤其是校长)要重视研究教师的需要,学生的需求。教师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譬如,政治上的荣誉感,工作上的成就感,经济上的宽裕感,生活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等。因此,做好教师的“需要”文章,是领导者充分发挥领导激励行为作用的关键。

再次,激励应当是发展性的教师激励。在建构激励机制时,尤其要避免“一俊遮百丑”或“一次成绩,终生受用”的现象。在许多学校,都能看到这样的现象:职称上去了,工资就自然上去了,干好干坏差不多。而实行评聘分开的机制,就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最后,教师激励的着重点应是群体激励。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改善以及学校办学目的实现也是以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激励要考虑的,不是某一两个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问题,也不是将教师作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考虑他们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调动问题,而是要在学校组织整体背景之下考虑如何追求一种教师群体效应。当然,把群体激励作为教师激励的着重点是要在考虑全面基础上突出重点,以有限的资源投人,换取最大的激励效应。同时,在实施教师群体激励时,要科学地把握好骨干与全员的兼顾原则,让骨干教师发挥其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更好地发展全员。

第二篇:激励理论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班级管理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以及班级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而运用并发挥好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将会对班级管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为实现班级的教育教学目标更好地服务。关键词:激励机制;中小学;班级管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素质教育既不是灌输或注入,也不是塑造或培养,而是学生以主人的意志在教育的世界中积极发展自己,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启发和激励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励机制的内涵

(一)激励机制的含义

所谓激励,是指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在管理实践中采用激发和鼓励人们行为动机的方式,促使人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1]由此可见,激励是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二)激励机制对班级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倡导和运用激励手段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其发挥积极主动性,形成民主的、活跃的而又富有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班级团体,从而推动班级管理实现最优化,促进班级的发展。[2]激励机制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服从,而是主动地参与。

二、班级管理中的激励原则

(一)与学生需求相一致原则

心理需求是人们积极行动的动力源泉,激励的目的就是激活这种心理需求,使之转化为积极的行动,马斯洛(AbrahamH.Maslow)“需要层次论”指出,当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激发下一步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班级管理者实施激励管理,必须充分了解、科学分析、正确掌握学生的需求,这是搞好班级激励管理的基础条件。

(二)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主体性,指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班级激励机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让学生参与确立班级建设目标,参与班级的管理,以及参与评价活动。[4]

(三)差异性原则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班级学生的激励管理,应当是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以及其优势和弱势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做到违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达到对其本人的激励效果,并且防止伤害其自尊心。

(四)实效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最佳的激励时机,让学生在当时的情景中得到激励,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礼记·学记》论施教的方法,讲到:“禁於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这段名言,强调教育和激励必须讲究针对性和及时性,才能收到预期的实效。

(五)公平性原则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3年提出了激励管理的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5]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激励程度与被激励学生的功过程度相一致,激励标准一致,一视同仁。激励的过程要民主化、公开化,而且机会要均等。

三、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措施

(一)目标激励

我们要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一方面要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即要使学生感到目标具体明确,并且能够达到。另一方面要注意从整个班级、班团干部到每个学生均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同时,各类目标的制定要注意近期、中期、长期三者相结合,并最终指向学校的培养人才的总目标。

(二)榜样激励

采用这种方式时要注意:提供的榜样要兼有伟大与平凡,以便引起学生共鸣;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言行、思想活动,使抽象认识具体化;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榜样的本质,深化这种认识。

(三)角色激励

角色激励实际上就是责任激励,就是让个人认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激发学生为其在班级中扮演的角色去努力,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激励机制的建立。[6]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和重视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四)竞争激励

竞争激励实际上是荣誉激励,中小学学生,他们争强好胜,上进心强,对荣誉有强烈的需求,这是开展班级竞赛活动的心理基础。[7]通过组织这些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班级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四、班级管理运用激励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善于观察进而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为学生卸下思想包袱。有些学生之所以缺乏做干劲和学习热情,主要是对学习目的缺乏正确认识,或是家庭中面临某种问题。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其次,多一些指导与实干,少一些指责、惩罚和埋怨。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进行自查、自纠,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地进行反省,而不应是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原因。[8]最后,慎用惩罚。虽说惩罚是一种激励手段,但是惩罚毕竟只是一种手段,决非目的,不能滥用。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者应该善于利用“激励”这一杠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班级管理,改变班风班貌,提高学习和做事效率,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范永胜.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摭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 刘彬.浅析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1月 [3] 张雪莲.浅谈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班级管理[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9).[4] 徐晓敏、刘万国.浅谈班级激励机制的建立及其功能[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 范永胜.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摭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8,(2).[6] 现代班级管理的策略选择 代波

[7] 常亚丽.构建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 [J].河南教育(2005年第7期·总第324期)[8] 刘桂林.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潜能 [J].中小学校长2010/9

第三篇: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阿教字【2010】14号

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

范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苏木乡镇学校、旗直属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旗实际,就落实好自治区《实施意见》,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落实《实施意见》中需要特别强调的几个问题

1、从2010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实行计划招生,由市教育局核定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能力,根据各旗县区生源状况以及确保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每年统一下达全市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任何旗县区、任何学校不得突破计划。

2、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明确规定的“三限”政策,任何高中学校不得突破。

3、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国家、自治区规定的课程要开足开齐。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小学生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家庭作业每天1小时之内;初中生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5小时之内。严禁学校和教师以各种方式组织有偿补课、办班;严禁学校、教师以任何名义胁迫、引诱学生以各种方式统一订购教辅资料,各校要把这两个问题列为专项治理。

4、小学外宿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中学外宿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7小时。住宿生每天睡眠时间小学生不得低于10小时,中学生不得低于9小时。住宿生每天自习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其余课外时间学校应安排有组织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各校每学期初应将作息时间表和课程总表上报教育局,以备检查。学期中作息时间、课程安排如有变化,应及时报告教育局。如无特殊情况,每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及9月1日,寒暑假放假时间为1月中旬及7月中旬。重大节日放假按国务院安排执行。学校不得随意停课及自行安排放假,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时,1天以内由校长决定并报教育局备案;超过1天的必须由教育局批准。执行双周放假的学校须在学期初将放假安排上报教育局。

5、关于班额标准,城镇学校要严格执行旗教育局规定的标准,确保三年左右达到自治区规定的班额标准。

6、其他未强调内容,严格执行自治区文件精神。

二、开展规范办学行为的集中整治活动

1、各校要根据教育厅《实施意见》中重点规范的十三条办学行为,制定出具体的自查方案,通过学校自查、教育局督查,对全旗学校逐一进行查摆,根据查摆情况,针对突出的问题,制定落实《实施意见》的具体方案措施,切实解决好办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好中小学办学行为。

2、规范办学行为的集中整治时间为今年的3月份和9月份。

3、各校要在活动结束时及时将此次集中整治方案、总结报教育局基教股、民教股。

4、教育局将组成专项督察组,在集中整治活动中,对各校规范办学行为进行明察暗访,并将结果予以通报。

三、加强监管,建立规范办学行为的长效机制

1、教育局成立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名单附后),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和此次专项整治活动。

2、各校要聘请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等人员为社会监督员,定期组织监督员开展工作,定期听取监督员所掌握的情况,积

极争取社会监督员的意见建议。

4、严格落实校长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大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存在违规办学行为的学校,不得参与学校管理先进县、名学校、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德育特色学校、学校管理先进乡镇、示范性普通高中等各类评选,对已经评估认定的取消其荣誉称号。并根据自治区的有关规定,严厉追究校长责任。

5、修订各类考核评估细则,加大规范办学行为的分值权重,设置规范办学行为的管理底线。

阿鲁科尔沁旗教育局

2010年2月20日

附件一:阿鲁科尔沁旗教育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

阿鲁科尔沁旗教育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李占鹏旗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邹本德旗教育局副局长

满都拉旗教育局副局长

齐铁成旗教育局纪检组长

成员:赵殿合旗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王玉学旗教育局基教股股长乌塔哈图 旗教育局民教股股长王慧旗教育局师资股股长满都拉旗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孟和巴图 旗教育局督导室主任孙广学旗教育局审监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王玉学(兼)

第四篇:关于转发交通运输部、水利部领导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会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10周年座谈会》[最终版]

长江航道局 文件

航道字„2012‟194号

关于转发交通运输部、水利部领导在《长江河道 采砂管理工作会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

实施1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

各区域航道局:

2012年3月31日,水利部、交通运输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会议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在南京召开,交通运输部徐祖远副部长、水利部矫勇副部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两部领导对两部合作机制下的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下一步深化合作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和要求。现将讲话稿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在涉砂管理工作中创新思路,不断拓展合作方式和途径,巩固和发展两部密切合作的成果和经验,规范长江采砂管理,切实保护

航道资源,保障航道稳定。

附件: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通报(第9期)

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主题词:转 发 领导讲话 通知

抄送: 长江航务管理局,局内航道行政管理处。长江航道局办公室

2012年5月15日印发

下载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领导激励行为的实施策略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领导激励行为的实施策略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