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也有攀比意识的教育随笔
小班的孩子虽然很小,并不明白什么是攀比,但是,他们往往也会进行“攀比”这件事!尤其是在语言和行为上,他们会表现出攀比!常而久之,在他们潜在意识里就会形成最初步的攀比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攀比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不但不利于幼儿的成长,而且对家庭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负荷。
早上,我来到班里,发现新新的妈妈在整理孩子的衣物时,拿出了一双崭新的拖鞋。我问到新新不是有双拖鞋嘛,怎么又拿来了一双呀?”新新妈妈听了马上皱着眉头,摇摇头对我说:“王老师,现在孩子的攀比意识越来越强了。昨天晚上和慧慧一起回家时,两个人就一直讨论谁的衣服漂亮,谁的衣服不好看。晚上回到家还说别的小朋友的拖鞋可漂亮了,她的不好看,叫我一定要给她买喜洋洋的拖鞋。这不给她换拖鞋呢。”
听了新新妈妈的话,我的心一下子触动了。新新在班里是个很有分享意识的孩子,只要家里有好吃的或在超市里买了好吃的,就会带到幼儿园来跟小朋友一起来分享。可是为什么就因为晚上的那段谈话,无论妈妈怎么劝也非要买漂亮的拖鞋呢。后来细想后,我终于明白了。孩子的分享有两种:一是出自内心的想要与别人分享,二是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有种成就感。而我忽视了这第二种,而这也是在小班幼儿身上是最为常见的。他们往往会因为老师的表扬而去做一些事情,因为他们想要老师注意到自己,同时也想在别的小朋友面前显示自己。同样,在穿着上,他们也想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和称赞。而对他们来说简单又平常的这件事,其实就是攀比的一种表现。
在晨间谈话中,我就针对这个现象问孩子们:“你觉得你的衣服、裤子、鞋子漂亮吗?”“你为什么觉得漂亮,哪里漂亮了?”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并在大家面前大胆的讲出来,最后总结告诉他们:小朋友身上的衣服都很漂亮,每个人的衣服上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而且这些衣物都是爱你们的爸爸妈妈亲手买来的,爸爸妈妈买来的衣服都是最最漂亮的,因为他们想让宝宝们变得更可爱更漂亮,所以早上我们宝宝起床时不可以对爸爸妈妈说,衣服不好看不要穿,或是自己选。在谈话中,孩子们个个认为那样是不对的,并且认为爸爸妈妈给自己穿的衣服是最漂亮的,还大声地告诉我不会和爸爸妈妈说衣服不好看而不穿。
虽然从这次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这种行为表示不认同,觉得不对,但是还需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交谈、故事、对比等方式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第二篇:大班 教育随笔: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大班教育随笔: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还记得在大班期初家长会上,我跟家长们提到了幼儿的“任务意识”。不管是成人还是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靠的是坚持。特别对于幼儿而言,因为年龄的关系,幼儿的玩心较重,再加之大班是向小学过渡的一个学年,幼儿不能很好地适应大班的学习生活,所以在任务意识的培养上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需要老师的谆谆教导,也需要家长的在旁提醒和督促。如果幼儿能够在大班养成良好的任务意识,那么对其在进入小学以后的学习生活则帮助甚大。
这天在进入教室以后,在我的提醒下,***找起了自己的回家作业。结果他没有找到,他看着我不敢说话,我问他:“你的回家作业呢?”他轻轻地说:“好像又忘记带了。”我就让他回座位。下课的时候,我把***叫到身边,问他:“你回家做作业时有没有家长陪在旁边?”他说:“没有。只有奶奶在厨房烧饭。”我接着问:“你自己做完作业以后收拾书包吗?还是把作业摊在一边,等看到以后再收拾?”他说是后者,有时是大人帮着收拾的。我问他:“老师之前是怎么跟小朋友说的?做完作业以后应该做什么?”“应该先把作业收到书包里,再做下面的事。”他说。“你做完作业以后没有及时收归书包,是不是赶着去玩?”我问。他说:“是。”
***没带作业的情况已经出现过很多次,还记得就在事情发生的上一周他也是没有带作业,我就请他坐在座位上想想自己为什么没有带作业,他好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甚至流下了眼泪。结果今天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在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初期,家长的督促很重要。大班时期的幼儿虽然自我控制能力有了些许提高,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但还不够完善,还需要家长不时在旁提醒。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需要坚持的。家长可以提醒孩子“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每次都直接说出来或是替孩子去做。
如前所述的情形,也跟孩子没有形成正确地任务意识有关:一件事情还没有完全做好,就急忙去做下面一件事。就像诸宇晨一样,也许他在做作业的时候就满心想着下面要玩的事情,所以就心不在焉,忘记了该做的事。
第三篇:浅谈幼儿攀比心理
浅谈幼儿攀比心理
宁波中山艺术幼儿园 郑巧莲
一、摘要:幼儿攀比心理是幼儿成长阶段教常见的一种不健康心理。其产生主要是社会环境影响,家长的过分溺爱以及家长之间的攀比,老师对待幼儿的不公平态度等原因所导致。幼儿攀比心理的行为表现包括对玩具衣服等物质的不当追求和跟风行为。引导家长把握好对孩子的爱与溺爱的程度,家长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教师平等关爱对待每一个孩子,以及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是消除幼儿攀比心理的主要方法。与此同时,正确看待与孩子自主意识觉醒相伴随的竞争意识和不健康攀比心理的区别,合理引导孩子的竞争意识,可以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关键词:幼儿 攀比心理 攀比行为 消除对策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的贫富差距也日益悬殊,一部分人开始产生炫耀、攀比心理,并从这种攀比中得到一种优越感和自我满足感。而这些攀比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并使孩子逐渐产生攀比心理。幼儿攀比心理是指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的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吃、穿、住、行、玩具、家庭背景等方面)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得到自我满足的一种的心理。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物质生活水平、家庭条件、外表长相以及幼儿在同伴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这种心理的存在给幼儿及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幼儿攀比心理的产生原因,行为表现,消极影响,及消除对策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幼儿攀比心理产生的原因
社会环境
现在是比附之风盛行的社会,这种环境为幼儿攀比心理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见贤思齐”,这是一种社会思潮,其本身并无什么丑行劣迹可供人置喙。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这种社会思潮开始改变了,变成了一种攀比,一种表达优越感和自我满足感的行为。
(一)家庭经济水平
家庭经济水平好坏是幼儿是否能与同伴攀比的前提。好的家庭经济水平是幼
儿参与攀比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了,人们的经济水平也提高了,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了。家长们不再需要考虑解决温饱问题。在这种前提下出现了更高要求的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疼爱自己的子女、不想让自己的子女打扮得比别人漂亮、时髦呢?一些家长本身也不愿落后于别人,孩子想要什么都尽量的满足,自然会给幼儿的攀比心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家长的溺爱
家长们误把对孩子的溺爱当成了爱。家长们对孩子的溺爱是幼儿攀比的一个重要条件。有些家长不能正确区分爱与溺爱的界限,以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就是爱。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家长对子女过份溺爱,尤其是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让孩子参加劳动,不为孩子参加有益活动创造条件,不对孩子的错误行径下猛药,因而养成了幼儿好逸恶劳、好高鹜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比吃玩、图享受的不良习惯,因其不思“一茶一饭来之不易”、不珍惜父辈的劳动成果,自然也就“视千金如粪土”,不计代价、不顾后果,为求一己之虚荣的满足,与同伴进行盲目攀比。
(三)不合理的奖励行为
奖励是对幼儿的一种心理和物质的满足。奖励是指通过一种积极的强化方式来影响幼儿行为的教育方法,意味着对幼儿的正确认识和行为的肯定或高度评价。满足幼儿合理的奖励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但满足不合理的奖励会使幼儿进入一种误区,使幼儿认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为幼儿提出更多物质的要求奠定了基础。
(四)家长的攀比心理和自卑心理
家长的攀比心理是幼儿攀比心理主要原因。很多家长自身存在着攀比心理,孩子的攀比行为的出现正是家长们攀比心理的表现。别人的孩子有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什么,而且要比别人的好。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求他学什么,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与别人的孩子。孩子在同伴中的优越感是家长们的我满足。
家长的自卑心理,也是导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家长经济不太宽裕,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人欺侮,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有什么东西 2
时,父母便迫不急待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
(五)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
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幼儿天真无瑕,心灵纯洁,模仿能力、好奇心较强,易教易懂易模仿,是学知识学本领的时期。心理学的角度看,幼儿心理发育尚不完全,普遍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引人注目,不愿比别人差。由于年龄太小,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全面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不能分辨好恶优劣,常常缺少自信。他们认为,自己只有在某一方面高出于其他同伴,才能在同伴中找到尊严、受到尊崇。因此,这种幼稚的天性为幼儿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而父母错误的行为成了幼儿学习的榜样。
(六)教师错误的教育行为。
教师的错误行为也是幼儿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教师自身素养不高,缺乏职业道德,用区分的眼光看幼儿。对有钱家的孩子就特别照顾,对没钱家的孩子就不予理睬。幼儿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没有得到老师好的照顾,因此给老师送礼物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某些老师在接受了礼物之后就容易出现区分的眼光来对待孩子。对于大方的家长,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会比较有耐心。而那些难说话的家长,老师对他们的孩子会挑剔些。幼儿耳濡目染父母及老师的行为,从而促使或加重幼儿的攀比心理的产生。
二、幼儿攀比行为表现
对物质的追求
对物质的追求是幼儿攀比心理的主要表现之一。虽然幼儿们年龄还很小,但他们开始要求穿名牌的衣服,吃好的零食,玩好的玩具等。有些孩子每天要穿不同的漂亮衣服,还在前一天晚上就要考虑好自己第二天要穿什么;很多女孩子总觉得穿裙子漂亮,看同伴穿裙子自己也要穿;别人有六十四色的水彩笔,自己也要有;看着同伴爸爸开着名牌的汽车,自己也要坐名牌汽车。
(一)跟风行为
幼儿的跟风行为也是攀比行为中的重要表现之一。一个幼儿来幼儿园过生日买蛋糕和其它礼物,其他孩子也要在幼儿园过生日买蛋糕和礼物。人家买十寸,我就要买12寸,人家买新美心蛋糕,我也要买新美心蛋糕。出现幼儿对蛋糕的尺寸花色品牌的跟风。
三、消极影响
(一)不愿上学
当别人有什么,而自己却没有的时候,有些幼儿就出现了不愿上学的现象。他们一定要在自己也拥有同样的东西后才愿意去上学。
(二)嫉妒、盗窃行为
在同伴之间,因为互相攀比而造成的教育问题也不少。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有新式玩具,好看的书本,也想拥有。有的家长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有的则无法满足或暂时不能满足,在对孩子不满心理失于疏导的情况下,有的孩子便心怀妒嫉,设法捣毁别人的好东西,甚至干脆将其偷来据为己有。凡此种种,虽非主流,但仍给部分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损害,并在幼儿群体中形成了不良的价值取向,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孩子的自信心在攀比中失落
直截了当地拿孩子互相比较,往往会使在攀比中“落败”一方的孩子受到诸如被家长责难、被同伴嘲弄等不公平待遇,必然会使孩子产生“处处不如人”的想法。而这种比较经常是不够合理的,比如拿己短处比人长处。于是,在家长们一次又一次的攀比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已经不知不觉地被逐步削弱,并最终失落了。自信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意志品质,赏识教育之所以被广为推崇,其最重要的原因也正是它是通过赏识孩子从而强化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四)自卑心理的产生
攀比本身是幼儿为表现自己的优越感,但在攀比过程中,部分幼儿得到了优越感,而部分幼儿在攀比中“落败”长期的“落败”使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五)学习重点的偏离
部分幼儿为了在攀比中的到自己满足,开始偏离了自己的学习重点。学习怎么穿衣服,怎么打扮自己,怎么花钱,想尽办法使自己的外表和物质享受上与同伴的不同。
长此以往,攀比心理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一定程度而引起质变的,家长、教师如果掌握不好其攀比的程度,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就会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今日的孩子 4
要求你买漂亮的书包才愿上幼儿园,明天要求买高档玩具,后天就要求买其它的东西,长此以往,当不能满足其要求时孩子就不听话了,麻烦事也就来了。
四、消除攀比心理的对策
(一)家长正确处理爱与溺爱的关系
家长们应当正确的处理好爱与溺爱的关系,不要以为什么都满足孩子就是对他的爱。溺爱表现为对非理要求予以满足。与机会的剥夺相应的是,父母往往过度地给予孩子满足,满足孩子的欲望并非是无止境的全部满足。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在物质上适当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极大的满足。物质上满足幼儿生活所需,对与幼儿物质上的追求超出了所应满足的范围只外就不应给与满足。当他有需要时应给他正确的概念,使孩子自己明白父母爱他,但这个愿望是不可以被满足的。也许他会难过,那就抱着他让他哭一会,把负面的情绪发泄出来,他就会重新调整自己,以后遇到同类问题,他自己会明白会什么不能有这种要求。
(二)合理的奖励行为
对幼儿的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非物质奖励。合理的奖励行为能促进幼儿的积极性。但不合理的奖励会成为幼儿追求物质或外表的动力。
1.奖励应当频次得当。有些家长和教师喜欢频繁使用事先许诺的奖励方式来激励幼儿,如“你不跟小朋友强东西,老师就奖你一朵小红花”,“你要是自己吃完一份饭,不浪费,妈妈就奖你一样玩具”……这种奖励的滥用容易产生“德西效应”,一是导致奖励边的微不足道,对幼儿失去原有的吸引力。二是使幼儿对奖励产生依赖心理,被奖励所左右,甚至把得到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产生对奖励物的关注与贪求。奖励程度得当。家长和老师对幼儿的奖励程度要得当,对幼儿的奖励程度要与幼儿的表现一致,不能过分夸大。过分夸大的奖励会使幼儿做的一点点事,要很大的奖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事之后自己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导致对奖励品的不珍惜,和不断的追求更好的奖励。
奖励形式多样化。对幼儿的奖励非了物质奖励,还有非物质的奖励。家长和教师应适当减少物质奖励,多采用精神性的奖励,因为精神奖励更容易强化幼儿的内部动机。[1] 4 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如果孩子出于攀比心理而提出不合理的要 5
求时,父母要在讲清道理之后给予回绝。如果孩子哭闹,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当孩子发现哭闹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时,他就会停止哭闹。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哭闹会心软,转而同意孩子的要求,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这样会使孩子把哭闹当作与父母“谈判”的武器,只能使孩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家长树立良好榜样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行为对儿童的发展起重要作用。[2]很多时候幼儿的行为是父母的镜子,幼儿有很强的学习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十分重要的。从家长杜绝攀比行为开始:父母要杜绝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比较的心理。有的父母出于疼爱孩子,生怕孩子受半点委屈,别人孩子有的,自己孩子也要有。这种做法会使孩子形成错误认识:“别人有的东西我也应该得到,”从而使孩子产生了攀比的想法。俗话说:大狗爬墙,小狗学样。这说明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教导。幼儿的成长是在你的身边开始的,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从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着攀比别人的心理,要时刻为幼儿做表率。
(四)教师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幼儿。
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幼儿还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全部标准,其对自己形象的认识更多地是通过成人和教师评价这面无形的镜子反射出来的。教师要公正客观地对待评价幼儿,不能因其家庭环境,家长与老师的配合程度以及幼儿相貌等因素,影响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不能因家庭环境好,家长大方而夸大其优点,忽视其缺点。也不能因幼儿本身相貌差等夸大其缺点,忽视其优点。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幼儿。因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在向他们传递道德标准的具体信息,潜在地影响儿童获得关于自我形象的正确认识、每个幼儿个性都存在着差异,并不是爱打扮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而听话、规范就是好孩子的标准。在幼儿个性特征还没有最终形成期间,要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引导,而非以评价成人的标准一概而论。[3]
(五)适当的挫折教育。
适当是挫折教育对幼儿消除攀比心理也有一定的作用。通过挫折教育让幼儿知道并不是自己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知道没有得到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6
情;知道每样东西的获得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的到的;在幼儿抛弃某样东西后而希望的到一样更好的东西时,家长不能满足幼儿的这种要求。使幼儿知道在得到某样东西后要去珍惜。
(六)家园合作
家长与教师教育一致性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认为,比较而言,教育
一致越强,教育的效果越好。在幼儿攀比心理的消除也如此。如果家长与教师对幼儿攀比心理的认识和教育方法标准一致,幼儿对攀比行为的认识就更清楚,更容易消除。如果两者的标准处于分歧甚至是矛盾状态,幼儿园受到好的教育,在家又受到相反的教育,那么幼儿容易在认识上产生混乱,导致幼儿行为的不一致,认知发展滞后。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最好能主动与家长联系,促进家园在对幼儿攀比认识上达到一致,形成作用与幼儿消除攀比心理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1]
(七)实行节约朴素的美德教育。
1.对幼儿进行节约朴素的美德教育,让幼儿学会珍惜。父母教师可以通过读书、讲故事、看电视等方式让孩子了解生活的来之不易,有些孩子由于家庭困难,吃的、穿的、用的都很差,从而引导孩子学会珍惜和感恩。
2.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明确每个人拥有的东西都不一样,自己有的东西,别人不一定有,而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不一定要有。买一件东西的标准不是因为别人有,而是看自己是否需要,如果确实需要,再贵也买,如果不需要,再便宜也不买。
3.从家长、教师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8.正确认识与孩子自主意识觉醒相伴随的竞争意识和不健康攀比心理的区别,合理引导孩子的竞争意识,可以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评优活动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激励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能大胆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
参考文献:
[1]黎春花.试论幼儿园德育中奖励策略的有效运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7
(7、8)。
[2] 方建华,黄显军.父母行为特征及其对幼儿的影响.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7、8)。
[3] 沈心燕,左晓静.从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谈如何解读幼儿的心理.学前教育2007,09。
第四篇:幼儿大班教育随笔
幼儿大班教育随笔
泸州外国语幼儿园周丽平
大班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调皮起来个顶个都是好手。英语课堂上,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置了一个 “智力大冲关”的环节。可是,每每到这个环节,教室里的纪律„„也曾多次想过去掉这个环节,可孩子们的兴至极高。如果哪节课没进行闯关游戏,陈墨就问:老师,今天为什么不闯关了?我们都想闯闯关呢!于是便又将它留了下来。今天课堂上,又到了闯关环节了,如何让未闯关的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这里呢?望着他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忽然来了灵感,说道:“谁是好孩子,老师的眼睛里就有谁。”听到这里,孩子们马上做好了,特别是那几个调皮蛋坐的最好。我马上表扬了他们,想当然,我们的环节很顺利地进行了下去。后来,我又将此方法用于学前班,效果同样不错。
其实,每个孩子都愿做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可是由于他们的性格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及时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2011年12月19日
第五篇:幼儿教学教育随笔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1
十二年前,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拜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有的哭,有的闹,还有的孩子把鼻涕抹在同伴的衣服上,“老师,他打我了”“老师,他拉我头发了”,教室里乱成一团,让初为人师的我束手无措,满脸通红,用手拉拉这个孩子,拽拽那个孩子,而孩子们依旧乱成一团,感觉幼儿教师的职业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好做。一天下来,我是累得筋疲力尽,于是我动摇了。晚上回家后,当我向父亲说出我的想法时,父亲对我说:“做一件事就要做好,遇到困难就退缩,什么事也做不好。只有通过努力,克服困难,你才能领略到它的好。”听了父亲的话,我动摇的心安定了下来。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留心学习老教师如何跟孩子相处,如何与家长沟通,并在晚上做好记录。同时,在业余时间翻阅大量的幼教书籍。过了一段时间,我渐渐的'知道了这些孩子的秉性。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但是老师不能把他们看小了,如果老师把他们看小了,那么老师比他们还小,他们需要老师真心的呵护,需要老师平均的爱,因为老师的偏袒会让他们受到伤害。于是,我每一天都会细心的观察每一个孩子,看看他们鞋带系好了没有、手里有没有危险物品、嘴里有没有含着东西、摸一摸那些不爱动的孩子是不是感冒发烧。我小心的呵护着他们,生怕有一点闪失,对于那些能力差的孩子做到有耐心,把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孩子们和我亲了,愿意把他们的小秘密跟我说了,我看着孩子们成长,他们每进步一点点都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幼儿园的工作琐碎而又平凡,既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忙碌和重复。十二年来,我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这些年以来,我有一个深深的感触,就是当我感觉到自己带的孩子懂事了,省心了的时候,孩子们就要上小学了,和孩子最依依不舍的时候,也是我最欣慰的时候。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从事幼教工作的姐妹放弃了这份工作,她们有的经商,有的另谋高就,而我们大多数的幼儿教师却依然固守着这份清贫,在这份沃土上默默的耕耘着,我们独自享受着孩子们带给我们的喜悦,收获着工作的硕果。我是清贫的,因为我没有丰厚的工资待遇,而我又是富有的,当我走在大街上,听到孩子们一声声的问好,我是何等的自豪。我要坚守这份职业,固守这份清贫,守护这份富有。
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会一如继往的在幼儿教育这片沃土上辛勤的耕耘,把我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一同送给孩子们,同他们一起喜悦,共同成长。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2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生导航。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爱上阅读,我们责无旁贷,而绘本是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那么如何让幼儿接受绘本并且爱上绘本?如何在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中,利用优秀的幼儿绘本读物,让幼儿快乐阅读呢?根据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开展了《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研究》的课题研究,尝试将绘本内容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对绘本有进一步的了解,让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分享是幼儿将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同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在工作中我们教师也始终将分享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
案例:在园内绘本教学活动中,我选择了绘本故事教学《快乐的森林舞会》。通过欣赏、理解了绘本故事,幼儿懂得了要与小伙伴分享、友好相处。活动结束第二天,班中的刘心怡小朋友就带来了好多糖果,开心地对我说:“刘老师,我把糖果和小朋友分享。”接下来的几天,班中的一些孩子都陆续带自己喜欢的物品和伙伴分享。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我开心着自己的绘本故事教学给与孩子的道理启示。可是在今天的分享活动中,却令我深思:苗子童开心地将自己带来的零食一个一个地小伙伴分享着,当他走过冯梦娇小朋友身边时,却没有将零食分给她。我悄悄地问他:“你怎么不和冯梦娇分享呀?”苗子童一本正经地说:“她今天表现不好,老是欺负小朋友,我不想和她分享。”看着苗子童一副不开心、甚至难过的表情,我沉思了……
反思:对于幼儿来说,分享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不经意间流露或者发生与同伴交往的一种形式。孩子的分享有着“自发分享、诱发分享、被动分享”。他们的分享缘由是什么?分享过程开心吗?分享结果满意吗?幼儿能否真正理解分享的道理呢?这值得作为老师的我们沉思。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3
我班的王晓芳小朋友特别听话,上课非常认真,也不跟别的小朋友胡闹。就是有一点,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总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的玩。
我知道这个孩子不善交往,必定会为她的将来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决定给她改掉这个坏毛病。我首先鼓励别的`小朋友主动和她玩。问她:别的小朋友和你玩你高兴吗?那你去跟别的小朋友玩,他们会怎样呢?她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并也主动的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过了一段时间王晓芳小朋友开朗多了,也爱说爱笑了,还交了好几个小朋友呢。我真替她高兴,家长对她的改变也很高兴。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4
欣欣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活动课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动作,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小朋友,孩子们常告他的状,我多次对他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但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个孩子令我头疼,但一直没找到好的办法令他改变。
有一天,我看见电风扇上很脏,我就在桌子上放上椅子,才能够得着,我爬上去站在那里心里怦怦直跳,生怕摔下来,心里这样想就更紧张了双腿也颤抖起来,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头一看是欣欣两只小手使劲的扶着椅子,那股认真劲真让人感动,我想想平时对他那么凶,可孩子呢?我眼睛湿润了。
我下来,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说:“欣欣,你真懂事,老师谢谢你了。”并在他脸上亲了一下。
也许以前从没这样夸过他,他脸腾地一下红了,转身走了。
从那以后,奇迹出现了,上课欣欣听话了,偶尔也犯小错误,但一触到我赞许的目光,他立即坐好,活动时,他也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邀请我做游戏,从他那带着稚气的.脸上我看得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信。
老师不经意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太珍贵了,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真是奇迹!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5
小班的幼儿对任何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积累又限制着他们满足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方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开发幼儿智力,同时满足幼儿好奇心及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就会有所要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对教师而言,在故事教学中不应仅仅使用空泛的语言进行讲述,更需要结合表情、眼神以及肢体动作开展故事教学,结合教学效果适当增加讲述次数并注重方式的变换及结合,充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及接受能力。我在上《贪吃的变色龙》的时候,刚开始为了激起幼儿的兴趣,用了手指操的形式,但在讲述第一遍故事时就直接用上挂图,发现有些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挂图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教学活动效果不明显。
在活动结束后的自评中,几位老师也给我提出了建议,让我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课堂中我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挺多,但一般是由我说上句孩子们接下句,这样让孩子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自己更好地发挥想象。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间,不再过早的下定论,尽量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及知识水平。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6
我们班的王珂正小朋友特别的调皮,他那活泼好动的尽头一上来,没有小朋友能赶上他的。尤其是在上课的时候,要求“小手放膝盖、小腰挺起来、小嘴巴不说话”时,他老是坐不住,一会动动这一会动动那,没有一会能老实。你和他说坐好就一会的功夫坐好了,你不提醒他就不会坐了。他在老师的眼中是个“调皮鬼”。
我们外出活动站队的时候,他也不好好的站,不是和前面的小朋友说话就是和后面的小朋友大闹,没有一会能老实。在外面活动玩圈的时候,我给小朋友讲怎么玩呼啦圈的时候他不听,其他小朋友都听明白了,发下圏去让小朋友自己玩的`时候,他就开始在哪里不好好玩圈了,不是动动这个小朋友就是拿圈去套别人,问他会了吗?说会了,一检查不会。我就在教他一遍,看着他好好的练习。
中午吃完饭后,我会找小朋友帮忙擦桌子,他会很积极地帮老师的忙,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每次有什么事情请他帮忙的时候他总是很乐意的帮老师的忙,而且每次都做得很好,我就奖励他小贴画,他就很高兴。
有时王轲是比较听话的,比如说我们每周二就会让孩子们看动画片。找上好看的动画片,王轲就会坐得很直也不说话很认真的看动画片。这个时候的王轲是最听话的。
王轲虽然是个调皮的孩子,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在生活中他的一些缺点掩盖了他的优点,成为老师对他习惯性的评价。我发现只要善于引导,调皮的孩子也能变成可爱。优秀的孩子。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7
经过两个学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在幼儿园的学前儿童身上开展了珠心算教学实验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发现:学前儿童通过珠心算教学活动,能早期开发智力,促进对于数的理解和培养学习兴趣,并且为以后的小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对珠心算教育工作的体会,主要有以下4点:
一、教师本身必须有珠心算的良好素质
俗话说,教给别人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在珠心算教学领域中,一个具有足够专业技能的人,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我本人有一定的珠心算技能,又经过专业学习,懂得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因而懂得一些正确培养学生的方法,使他们不断成长和进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许多以往不曾有过的问题,使得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以满足孩子多求知和掌握技能的愿望。所以我认为,珠心算教学的教师素质一定要达到相应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要有提高自己的意识流,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幼儿园珠心算活动的进步。
二、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好四种力量
1、眼神表达的力量
眼神是表达一个人内涵的重要器官,在某种情况下甚至超过语言的力量。眼神通过观察,可以鉴别或探索学生学习的情境,及时指导学生的难点和关键;眼神是一种关爱的流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从而树立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所以,教书育人不只是教会传授一种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人文的关怀,一种可以激发学习潜能的关爱,善用这份力量,能够发挥「四两拨千金」的重大作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发现,眼神是极好的暗示和鼓励孩子的`一种方式,例如有一次,张瑞琦小朋友在练习拨珠的过程中出了错,十分紧张地看着我,我只需要用鼓励的眼神让他明白:没关系,再来一次,就帮助他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孩子的心里也不会觉得有压力,再次进行练习的时候,她明显地表现出了自信和勇气。
2、肢体语言的力量
有关专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沟通效果的比例,语言本身只占表达的7%,语言中的声音声调占表达的38%,而肢体语言却占表达的55%,可见肢体语言的力量。肢体语言其实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说话要明白、说话要有趣味,并且要以姿势帮助说话。一个懂得肢体语言的教师,会因为他的肢体用语,呈现出一种风格,表现出一种特色,借助于他有益于教学品质的提升。
我班的孩子喜欢的就是我给他们讲故事了,有的孩子说:“陈老师讲的故事好听,里面的小熊笨笨的,小花猫很可爱,小鸟说话声音尖尖的。。。”其实,这不过是我在讲故事的时候运用了声音的魅力,将不同角色的动物区分开来,在孩子看来,这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情啊,他们只要听声音,看动作,就能投入到故事的有趣情节当中去。对于学习珠心算也是一样,老师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孩子,使孩子们在游戏与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情绪扩张的力量
教师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指挥者,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一定会将教室的学习空气搞得很有生气,从一个学习高潮带到另一个学习高潮,珠心算技能训练,一浪高过一浪,这就是情绪扩张的力量,一种学习正向情绪的力量。当然,学习上也有负面情绪,畏缩不前和知难而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努力克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问题。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微笑每天使用,将是世上最棒最美的老师,也是最受欢迎的珠心算老师。
在幼儿园里,由于孩子年龄小,自信心比较缺乏,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与帮助,给孩子多一点微笑和赞许的眼神,轻轻拍拍孩子的头,让他知道老师在称赞他,那将是最好的奖励。
4、听觉暗示的力量
多鼓励、少批评,幼儿即使有极小的进步或技能提高,也要表扬激励,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个优秀的教师,最能运用这份力量,孩子听才能进,学才能牢,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家教是珠心算教学的重要环节
孩子的成长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在某种意义上家教更重于学校的教育。我们要努力创造让家长参与幼儿学习的环境,例如请家长听课,让幼儿作珠心算表演等。这样,家长就能了解孩子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让家长受到鼓舞,勾划出家长乐于投入对珠心算教育的浓厚兴趣,在家庭里便于督导,共同辅导好自己的子女,是珠心算教学又一重要环节。
四、积极参加珠心算教育活动,做一个优秀的珠心算教师
问题还是回到第一点要有一桶水精神,不断给自己加油、充电。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我进修,不断接受珠心算教育训练;同时要积极参加专业珠心算组织的相关活动,相互切磋、教学观摩,使自己头脑融入最新珠心算科技资讯,经常以此充实专业教学工作。我坚信这一切的努力,一定会得到丰硕的成果,并绽放出瑰丽的人生色彩,会对古老的珠算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希望自己成为最优秀的珠心算教师。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8
这天早上,我在打扫卫生时,李明小兄弟姐妹的母亲跑来对我说:“老师,你把李明领进来好吗?”我惊奇地问:“李明在哪?他怎样不进来?”母亲着急地说:“他这天早上不愿来幼儿园,此刻在幼儿园门口,就是不进来。”我放下手中的活跟着李明的母亲来到幼儿园门口,只见李明在车上边哭边喊:“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我过去问他:“你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悲哀地哭了起来。
我好不容易、哄他来到活动室,让他坐下,等他母亲走后,我蹲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头说:“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哭吗?”他满眼泪水地说:“老师,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师说一声,让我跳舞吗?”我一听,最后明白了,原来舞蹈老师在排节目时,嫌他动作不到位,昨日把他裁了下来。我说:“咱们不跟舞蹈老师练舞蹈了,老师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参加咱们班的节目吧!”他说:“老师,我能行吗?你会不会又不用我了?”我说:“不会的!”只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说:“老师你真好!”
从这件事上,咱们能够看出孩子们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强,那我期望各位老师在处理孩子们每件事情上,能多思考以下孩子们的感受!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9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巧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儿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语言显得尤其重要。走进幼儿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孩子对有的幼儿教师非常亲近,有话敢说、愿意说,老师的话也听得进,而对另一些老师则疏远,不够亲近,也不爱听老师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幼儿教师的语言运用是否恰当造成的。下面为您介绍幼儿教师的语言技巧。
1、平等交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这里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应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应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老师收玩具时,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锻炼幼儿,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气说:“快点,帮老师收玩具!”;当幼儿在美工角活动时,为了防止幼儿乱扔纸屑,我们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儿:“你们需要一个垃圾筐吗?”这样幼儿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要把纸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说:“不许把纸扔在地上。”则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常说,“你好”、“请”、“没关系”、“能不能”、“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你先试试看,如果需要帮忙就叫我。”、“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等。
2、因人用语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比如,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地语调,关怀地语气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在语速上要适当地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的急躁情绪得以缓和。再如,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要多使用些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将一些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对于略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儿则要注意语言的坚定和亲切,使幼儿感到老师的话是经过思考的,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是值得听的。总之,对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人用语,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趣”化
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有一次午饭时,孩子们很吵,于是我说:“咦,我们教室里什么时候飞进来那么多小蜜蜂,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们快把它们请出去,别打扰我们吃饭了。”孩子们听了都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便安静下来吃饭了。这就是富有趣味性语言的魅力。此外,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地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如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等,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且充满活力。
4、“激”化
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如在进行科技活动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就可以说:“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等等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当幼儿拥有了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等等都是不错的。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5、“诗”化
富有诗意、具有韵律美、节奏明快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出神入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差,经常将鞋子穿反,在教幼儿穿鞋子分清左右脚时,我是这样告诉幼儿:“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在教幼儿叠衣服时,我告诉幼儿:“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弯弯腰,帽儿点点头。”这些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轻松自然地学会了穿鞋子、叠衣服等本领,不仅提高了其自理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画的内容按步骤、要求编成生动形象、简短易懂的儿歌,边画边说。比如,教幼儿画鱼时,我们可以一边画一边说“一条小鱼水中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一会上,一会下,游来游去真自由。”这样就逐步画出了鱼身、鱼尾、鱼头、上鱼鳍、下鱼鳍和鱼泡泡,这种“诗”化的语言不仅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帮助了幼儿顺利地完成了绘画活动,而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可谓是事半功倍。
6、“简”化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求简。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应使用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涉及范围较小的语句。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吃胡萝卜时,我们如果说:“胡萝卜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给身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们都要吃胡萝卜。”这样的话孩子们很不容易理解,效果自然就会不尽如人意。但如果简单地说:“胡萝卜很有营养,吃了对小朋友的身体有好处。”我想孩子们应该会对胡萝卜有新的认识。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单、直白。
7、体态语
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与情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体态表现出来。幼儿教师的体态语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比如,教师的微笑可以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能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内在的亲师感;教师的手势或眼神的暗示能使幼儿在犯错时心领神会,自觉改正;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肢体动作不仅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从而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总之,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能够使教育教学锦上添花。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10
在感恩节当天下午我们举行了“感恩节半日开放活动”,通过感恩节的活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孩子的日常活动中,让孩子学会爱家人、爱朋友、让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更好的成长。
活动中幼儿在一个关于爱的绘本故事中学会了表达自己想感恩的人,孩子们无拘无束的表达着《感恩诗歌》,迎来了家长的一阵阵掌声,接着进行了《大手护小手》活动,孩子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亲人的爱,幼儿在给家长擦护手霜时家长感到惊喜和意外的幸福,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为老师也擦上自己的护手霜,真的是好感动的一刻。
在亲子游戏《恰恰恰》中,无论是年轻的家长还是年老的家长都带着孩子按照老师的指令游戏,看到每个家庭随音乐集体舞动,家长及幼儿感受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为了让我们的感恩活动更富有意义,最后在家长和孩子们大胆的书写和绘画中表达出了自己想感恩之人,展示到心型展示板上,家长和孩子们都参与其中,很快布置成一个其乐融融的爱心世界,上面布满了每一个家庭亲手制作的独具匠心的'祝福卡,孩子美丽的画面和父母感谢融入其中。我们的伙房人员给孩子们制作了好吃的南瓜饼和酱香鸡腿,孩子们吃着香香的美味还不忘给他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长们脸上自始至终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很满意孩子们的表现,我想是因为他们也像我一样知道感恩,学着会感恩了吧!
在家长的一声声赞许中圆满结束了感恩节半日活动。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更是大力支持,部分家长主动帮助老师整理班级环境卫生工作,直到同我把“感恩世界”展览到走廊才离开,我为此而感谢,因此而感恩一切,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
本周我们幼儿园开展了以“心存感恩,永不言弃”为主题的感恩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让幼儿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父母的不容易。因为现在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他们不懂得回报,不懂得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总以为父母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而这种感恩的意识却在一点点的消失······作为老师,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和引导他们。
活动开始时,我们以一个感恩的故事作为引导,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为了让整个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我们和幼儿一起做手语操《感恩的心》,然后我们出示鸡蛋,让幼儿给蛋宝宝起名字、穿衣服、洗澡、做窝、晒太阳等等,来扮演“蛋爸爸”“蛋妈妈”,让幼儿细心的照顾自己的“宝宝”。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在这两天的活动中,孩子们都充当好自己的角色,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宝宝,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积极地发言,提出许多感恩的建议,例如:回家以后给妈妈倒一杯茶、不让妈妈生气、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按时完成作业,不惹妈妈生气等等。看到这个情景,不禁让我很感动,孩子们通过两天的活动,好像突然之间长大了,他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而这也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其实有时候作为家长,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吃一些苦,让孩子受一些罪。更多的是,我们要学会放手,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离开我们,而在长大的过程当中,他们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难,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在他们的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给与他们勇气和力量,让他们知道,这些困难没什么大不了。让他们学会感恩,感恩生活所给与我们的一切,感恩在这个过程中失去和得到的,感恩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一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力所能及的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11
绘本故事《小房子》讲述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反而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深远意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让幼儿了解年月日及四季关系,在游戏的过程中辨别左右,潜移默化的渗透数学知识。
一、材料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
《小房子》原著比较冗长,涉及的'点很多,“全盘拿来”显然不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根据数学领域的有关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巧妙加工,将时间和空间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在感知年月日的同时了解四季的变化,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二、环节紧扣,各领域相互渗透
整个活动以小房子的心情为主线,通过比较三次心情的变化引出主旨升华: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在过程中结合已有经验,对月亮排序,对四季分类,辨别左右,选择最短线路,将数学知识贯穿在整个故事中,同时加强语言方面的训练。
三、从做中学、从玩中学
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整个活动中,我采用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等多种学习形式,运用观察、倾听、讲述、操作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想说、敢说、会说,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知识。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边玩边巩固“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孩子们也更有兴趣。
提高:掌握好活动的节奏。前半部分讲解时语速过慢,时间拖拉,导致后面重点内容时间紧张。对幼儿的回应语有点单一,应更加丰富。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12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在组织幼儿晨间活动、户外游戏、教学活动时,不少孩子出了汗,有的还流着鼻涕,坐姿各异,但老师却容易忽视这些现象未能抓住这些偶然事件开展随机教育,从而错过了一个个良好的教育时机。如果我们的头脑里建立起了随机教育的观念,善于捕捉各种随机教育的机会,并加以利用,那么教育有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就应重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尤其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教育,更要注重对幼儿的随机教育。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13
在我目前有限的教师生涯中,总能听到很多家长对我,顾老师,我们家孩子啊,平常在家里怎么跟他说他都不听,特别是吃饭,这个是要全家一起动脑筋了,一个要讲故事,一个要扮演逗他开心,一个要唱歌,弄的他开心了才会给你吃一口饭,不象在学校里,只要你老师一句话,全都不敢乱来,乖乖的去吃饭了。老师请你多说说他,他就是比较怕老师,不怕我们啊。
类似的谈话不绝于耳,其实,孩子并不是怕我们做老师的。
现在的孩子其实都很聪明,用宁波话讲就是门槛很紧,在家里,一家人都围着他转,他其实就知道他在家里是最受宠爱,这主要是国人过分溺爱自己孩子的一个表现,但是他一旦到了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他其实知道,父母家长这些最爱他们最宠他们的人不在了,他们就不敢也自我为中心了,所以很听我们老师的话,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其实在教学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必须做到一视同仁,我们因为一个小朋友比较聪明比较乖就特意对他比较好比较照顾,也不能因为一个小朋友有点皮我们就冷落他,我们都得把这些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去教育他们。
孩子们做对了事情我们就要去鼓励他们,去肯定他们,当然,孩子们如果有什么事做错了,我们也得去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是错的,让他们更好的成长。其实孩子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把一切家长做的`事,或者某种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时不时的会去模仿着做一下,这就从侧面告诉家长和老师,要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做一个正确的榜样。
让我们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一起努力。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14
咱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块沙地,平日咱们都不太留意,但是最近课下活动时,我发现总有三三两两的幼儿蹲在沙地里玩沙子,有的还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画什么,直到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这天户外活动时,本来是安排滑滑梯,但是泽乾却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咱们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这次机会去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沙地里,这时他们象一群放飞的小鸟,“飞”到沙地里忙了起来,一会儿工夫,子哲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画的村庄。”有的在画树和小鸟,画得不好没有关联,用手一抹,重新开始,有的两人一伙在堆小山,瞧孩子们那股认真劲儿,没想到一块小小的沙地,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透过这件事,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总以为玩沙脏幼儿不钟爱。但是此刻我觉得孩子们在这块沙地里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玩儿得十分尽兴。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15
五月八日晚上,这位年轻的女教师的事迹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她用最柔弱的身躯成就了最深切的感动。是的,我们为她痛惜,却更多的被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所折服。也让同位教师的我们更加真可的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而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至今仍躺在重症监护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张丽莉的事迹迅速传遍佳木斯市、黑龙江省、全国各地,她的伤情也牵动着人们的心,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正如大家对她的评论一样,她所展示出来的美,是没有经过修饰的;她所展示出来的爱,是发乎于心的。正是因为自然,因为纯洁,因为厚重,因为高尚,这样的美丽才更加弥足珍贵。
通过这一事迹,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在危难时刻见义勇为、勇当责任、无私奉献的勇者,更加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样一位优秀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热忱。她给我们的.感动不仅仅停留在她舍身救人的那个瞬间,更是来自于她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她在学生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危难和痛苦留给自己,用柔弱的身躯支撑了孩子生的希望,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用行动实践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广大的社会民众树立了行为榜样。虽然她失去了双腿,但她却拥有了一双最美的翅膀,一双能用爱飞翔的翅膀,最美的天使。
不仅如此,在教学与班务工作中,她兢兢业业,作为年轻教师,更是难能可贵,而我要向她学习的,正是她的那份刻苦;在与家长沟通中,她也没有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而是真心地与家长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我要学的,正是她的那份负责;在对待学生不理想的表现时,她没有讽刺、挖苦,而是耐心地进行谆谆教导,而我要学的,正是她的那份宽容与气度。
我要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对工作尽心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生死危急的时刻她无悔地选择牺牲自我,用年轻的躯体挽救了学生的生命,这种高尚的师德情操让世人感动并赞叹,我相信她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在危急面前敢担当,在重任面前讲奉献,在利益面前识大局,在成绩面前懂谦让,我们要象张丽莉老师那样,以品行高尚的师德修为影响学生,人人争做以德立教、行为世范的楷模。
她是人间最美的天使,爱和责任赋予了她一双会飞翔的翅膀,带给我们温暖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