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不断追求进步当做最重要的一种习惯励志故事
在事业上大凡有所建树的人都有着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
著名律师威廉斯指出:“我认为‘成功’或者‘胜利’这个词的定义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能力——包括你的体力、智力以及精神和感情的力量,而不论你做的是什么事情。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感到满足,我认为你便是个成功者了。”
如果说成功就是把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那么,成功是没有止境的,成功后你就不会停留在顶端,像快乐的机器人那样行动,而是在成功之后取得更大的成功。
成功的人喜欢问:“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斯蒂芬·柯维指导过的一位从商仅4年的女学生,她在4年内又开了第四家五金店。这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这位女士创业时只有3500美元的资金。她既要应付同行的激烈竞争,而且又缺乏经验。
她的新五金行开张后不久,柯维前去道贺,并问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成就,而其他大部分的商人都还只为一间店铺努力挣扎。
她回答道:“我确实很努力。但是只靠早起与加班是不可以赢得这4家店面的。这一行大部分的人都是很努力地工作的。我的成功主要是靠我自创的‘每周改良计划’。其实这也没有什么特别,它只是一种帮助我每过一周,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的计划罢了。”
“为了使我的思考上轨道,我把工作分4项:顾客、员工、货品、升迁。我每天把各种改进业务的构想记录下来。然后,每星期一的晚上,我花4小时检视一遍我写下的各种构想,同时考虑如何将一些较踏实的构想应用在业务上。在这4小时内,我强迫自己严格检讨我的工作。我不会仅仅盼望更多的顾客上门,我会问自己:‘我还能做哪些事情来吸引更多的顾客?’‘怎样开发稳定、忠实的老主顾呢?’她继续说明能使她最初3个店铺成功的许多小小的创新行动,比如,改变商品的陈列方式;‘建议式的销售技术’使顾客本来不打算买东西的,可以卖出三分之二;针对因罢工而失业的顾客,实施‘信用计划’,使顾客得以延期支付货款,以及‘购买竞争计划’使淡季销售额仍能增加。
“我问自己:‘我还能做什么来改进商品的销售?’我又想到一些主意,其中之一是,我想到我该做一些事来吸引更多的小孩进我的店面。因为,如果我进一些能吸引小孩上门的商品,也就能吸引更多的大人,我不断地想,我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在供应4—8岁小孩的产品堆中多加一排小型的纸玩具。结果真的很管用。这些玩具不占什么空间,也卖了不少钱。但最重要的是,这些玩具使店面的顾客川流不息。
“请相信我,我的‘每周改良计划’真的有效。此外,我还学到有关成功的生意观念,这是每一位从商的人都该知道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你起先懂多少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开张以后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应用。有重大成功的人,都会不断地为自己和别人设定较高的标准,不断寻求增进效率的各种方法,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的回报,以较少的精力做较多事情。”
“最大的成功”都是保留给具有“我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态度的人。
你应该考虑把进步也变成你最重要的一种习惯。以下的练习能帮助你发现并发展出“我能做得更好”的态度的能力。
每天工作前,花10分钟想:“我今天要怎样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今天该如何激励自己?我还能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呢?”“我该如何使工作做得更有效率呢?”
这项练习很简单,但很管用。试试看,你会找到无数创造性的方法来获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把刻苦当作一种习惯,不断挑战自己!
把刻苦当作一种习惯,不断挑战自己!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晃离开高中已经两年多了,回忆起高中的生活,真是感慨万千。高中有酸也有甜,有苦也有乐,可以说是学习阶段最苦最累的一段时光!但也是自己最快乐、最充实、收获最大的一段时光!
还记得刚进高中的时候,感觉学习时间好紧,教学内容很多,作业也相当多,要想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压力真的挺大。那时我就想来到高中,换了一个学校,换了一个学习环境,也许我无法改变这个环境,但我可以改变自己,可以调整自己的习惯来适应新的环境,让自己尽快融入学习当中。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不断的为自己设立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并努力去实现每个小目标。
开学一段时间后,发现班上牛人众多,而自己平平淡淡的,并不是很突出。我有我的弱科,也有自己的强项。弱的比别人差好多,强的在厉害的人面前显得小巫见大巫了。到了高中,几乎没有一项是突出的,顿时没了初中那种优越感。为了找回那种感觉,我开始与数学最强的那位同学混在一起,跟他一起学习,一起讨论,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把他当作自己的好友,同时也暗地里把他当作自己的竞争对手。虽然现在与他有不小的差距,但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尽量缩小与他的差距,总有一天会有所超越的!也许这段时间会很长,会很累,但不吃苦上苦,怎能为人上人?虽然有时即使自己努力了,也不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我觉得即使自己没成功,只要自己竭尽全力了,对于自己来说那就是做到了最好!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和“好友”兼“竞争对手”开始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我们会一起去买资料书,利用空余的时间做;会很珍惜时间,吃饭和洗漱很快,会尽量节约时间来看书,而且经常会看书看到很晚……其中有两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第一件是我的好友很会节约时间,傍晚放学后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吃饭洗澡洗衣服等,他从离开教室到完成这些事情回到教室只用了二十分钟,剩余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我真的很佩服他,他真的很会节约时间!路上他都是以很快的速度跑的,而且我们的教室还是在四楼!第二件事情是我有一次做物理试卷,感觉试卷很难,很多题都不会,第一个题就不会做,就去问老师,弄懂了一个再回教室看其它题,等看不懂又去问老师,懂了又回教室看其它题,看不懂时就又去问老师……如此反复,一套试卷我去问了五六遍,老师都被我问的都有点不耐烦了。我知道自己当时做的不对,问老师前自己应该好好想想,整理好再去问,之后也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但事后我真的很敬佩当时自己的勇气,敬佩自己遇到问题敢于去问,而且还是连续多次,对于一个内向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突破!而那时养成好问的习惯对自己的高中生活甚至是以后的生活都影响很大!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我从十名开外成功挤进前三,而我的那位好友也成为那时唯一真正能与第一名较量的同学,而且因为他学习相当刻苦,也被同学冠以“拼命三郎”的美称!高二的时候我开始跟自己的竞争对手不分上下,那时也分了班,我恰好和他一班,我也开始更多的把他当作自己的合作伙伴。于是我开始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将实力最强的同学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可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是相当相当大的!他真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从初中开始,他的学习成绩稳居年级第一,很少有人能撼动他的位置!其实从初中起我就可以暗暗以他为自己的目标,开始奋力直追!可一直都是可望不可即!我也开始分析他成功的原因!第一个就是他英语特别好!每次都能考到总分的百分之八九十。第二他做题相当细心,检查很有耐心,曾听老师表扬他考试结束前将政治试卷检查了六遍。第三他学习很踏实等等。每当看到他有一些我没有的优点,我就会向他学习,开始寻找自己不足的地方并加以改正,如我的英语,可以说是没用心去学,既提不起兴趣,花的时间又少,水平怎能提高?不像数学,有不懂就问,有时候英语有不知道的或模棱两可的就让它过去了,也没去问老师和同学,日积月累的,留下的问题就越来越多,有时候进度都跟不上,又何谈成绩的提高!
于是我开始有针对性的去调整自己!开始用心去理解,多做题,不懂就问。于是渐渐的我也又有了不小的提升,与他的差距也越来越小,经过大概一年左右,发现自己提升很大。在一次综合评定中,虽然英语与他相差还是不小,但总体我居然略微领先,当时心里真的很开心,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一个人重要的不是他现在所取得的成就,而是他所朝的方向!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朝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才有可能冲击自己的巅峰!高三的时候,我又开始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可经过几次联考之后,感觉无法找到一个确定的目标,很茫然。我开始寻思,自己这么长时间来不断寻找目标不断努力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吗!为何不直接以自己为目标呢?于是我开始不断挑战自己,为自己设立针对自己的目标。稳住并完善强项,努力提高自己的蹩脚科目,并把更多的精力改进自己的不足!高三那年大家都很努力,我也比以前更努力了!每轮复习都会认真看高
一、高二时做在书上的笔记,会尽量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会总结不同知识点的异同,会去寻找同一个题目用哪种方法解更快更容易对,会去思考如果改变原题中的一个条件结果会怎样?每次考试也会朝着自己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前进,会认真审题,认真思考,认真检查。等等。
还记得高三寒假的时候,我们班的九个同学在放寒假后继续留在学校自习,直到农历二十七八,大年初三四就来了。坚持下来,把刻苦当成一种习惯,其实感觉也没那么难。寒假上午做一套试卷,对好答案并理解。下午和晚上也一样,中午小睡一会,傍晚吃完饭后可以放松一下,打打篮球,还蛮惬意的!我那时高三的第二个学期初四就来了,高考完才回家。现在回想起来还挺佩服自己的!因为以前总听到别人说高中多么苦多么累,可经历过这些后,也没觉得那么苦、那么累。虽然高中的教学内容很多,作业和考试也多,有时候甚至会发现连自己都被书籍包围了。但是当自己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种爱好,把刻苦当成自己一种习惯的时候,自己就不会觉得日子那么难熬,反而会觉得是在享受生活!即使有时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努力下来后自己会消瘦了许多,但自己心里还是会开心的,因为这是自己为梦想努力的见证!
一路走来,感觉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虽然说最熟悉自己的人是自己,可有时也会对自己感到很陌生。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嘲笑别人的时候,有时候自己却未必能做到!发现别人的短处很容易,但要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改进真的很难!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且当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时,面对自己的不足有时候还需要很大的勇气!要想获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须敢于挑战自己,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别人做不到的自己要做到,别人最得到的自己要做的更好!要相信,只要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浏阳二中10年毕业校友徐波
2012.10.11
注:
学生不才,谨以此文献给即将七十周岁的母校!献给二中的莘莘学子!也献给曾经的自己!敝人出生于1990年10月11日,到今天恰好二十二周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阶段,望给位能多加指导!咱们的母校也正处于辉煌阶段,愿在各位二中人的共同努力下,越办越好!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刚闻莫言老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希望有越来越多像我一直很敬佩的戴果丰老师这样的二中人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晚辈才疏学浅,文章中难免有漏错之处,愿各位及时指出,多提意见和建议,好加以改正。谢谢!
第三篇:学习“把高效当做一种工作习惯”后的感悟
学习“把高效当做一种工作习惯”后的感悟
清云四标
黄浩鹏
在如今的社会、企业、行业里面,在世界金字塔底层的我们,需要学会什么,才能生存!唯有提高工作效率、质量,追求高效,在这大势所趋的大环境下,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价值,实现效益最大化,才能生存!
那如何生存呢?
工作态度不好有被“炒鱿鱼”的风险;工作能力不行有“坚守岗位”的困惑;工作业绩不好有被“冷处理”的迷茫;品性道德不好有被“一笔抹杀”的灾难。
那如何生存得更好?
应该以什么样的工作态度面对工作?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领导没有批评,只能说是把事情做完了。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既然态度强调的是“用心”,与之相似的“细节决定成败”也是同一个道理,当我们运筹怎么去做的时候,都会将工作程序想得比较的清楚,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好的态度去承载执行,就会有“事倍功半”或“事与愿违”的颓丧。
应该以什么样的工作能力应对工作?
就是像个做事的样子,你对你做业务范围内的事内不内行,知识丰富不丰富,技能好不好。讲得再通俗一些,就是“能摆平哪些问题”。每一个部门或岗位都要有必须具备的“能力”或“技术”。检讨自己,对岗位所需的知识掌握多少,能力具备了吗?找出存在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抓紧一切可以学习的条件,缩短差距,做自己岗位上的专家。
应该以什么样的工作形象迎接工作?
就是“看起来象那一行的人”。客户往往从公司的名片、招牌、员工的穿着和仪表就大致可以想象这家公司的产品(施工行业相当于就是把合格产品做出来交给业主)。衣着是一个人的外表,谈吐是一个人的内涵。当我一提“乐团指挥”,大家就会想像手上拿着金属棒;当我一提“海军少将”,大家就会想像头戴白帽,胸前挂着望远镜,这就是外形。内涵包括的因素很多,有个人的品性修养和企业文化的影响,沟通中能够体现积极负责、拼搏向上的心态。至少能够让对方找到欣赏你的地方,或者有主动找你沟通的欲望。
应该以什么样的工作道德正视工作?
品牌是一种“整体意识”,除非全员努力,否则很难创立,更难持久。很多人都知道什么叫做品牌,也知道这个东西非做不可,但我们缺少整体意识。要毁掉一个品牌,一两件事情就可以了,“湖南路桥”就是这样的状况;但要积累一个品牌常常需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要爱护“合盛”这个品牌。一个品牌形象的建立和培育是辛苦在前面,收成在后面的。现在算是有了成效,还要继续做的是将牌子树稳树牢,而这件事需要大家一起做,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并不能做好。
在提高工作效率、质量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碰壁、困惑,当大家都在说要多学习,多听前辈指点、领导指导,我觉得还需要加多一点东西进去。想听才会努力学会听,不想听落实执行也会差强人意,会听才会说,会说才会沟通交流。听进去的东西要思考,如何去执行,去运营,我觉得还要带着一种是否这是最优最佳方式方法,带着一种质疑去落实每一件工作。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是从不断的质疑中实现的。最关键的,还是看自己。
当职业化的工作态度驱使我们同样的一个错误,不犯超过三次,用心改正,工作中主动找同事沟通,反馈领导,主动的关心和沟通、反馈;做事不留尾巴,不需要别人提醒,才去追悔;不忙的时候,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改进,努力帮忙其它同事的工作,认真想办法为他人解决问题,相信我们的工作态度已经步入职业化。
当职业化的工作能力驱使我们都掌握各项岗位业务,我们就不至于在工作会议上“冷场”,也不会被动的接受生产或部门业务的安排;就不会听从于技术工人的“人云亦云”,也不会过分的工人的素质;就不会不小心造成成本的浪费,把握不住经营意识;就不会控制不住工作面的状况;就不会“听之任之”;就不会发现不了问题;原因仍是我们不够专业,需要继续加强学习,这个专业中的多元化学习,综合人才是社会需要的,提高能力,提高效率,相信我们的工作能力已经步入职业化。
当职业化的工作形象驱使我们都懂得工作形象的重要,就不会安全帽时常不带,戴得不规范,办公室不整理,宿舍不干净;当我们在每一次迎检的时候,我都会想硬件只是一种表现,团队的管理内涵才是软实力,但我们并没有充分的用好,员工并没有统一思想,或者说站的高度仍然不够;当我们都重视标牌标语是代表公司的形象,都认为企业给了我们一个饭碗,我们应该很有感情,而不至于牌歪了、倒了,还用脚踩或作为其它的不当用处;当我们在内部讨论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思考,但我们在对外言论上,并没有保证只有一个声音,在对于“劳务队伍”的同化上,我们并没有做够;但只要我们明白工作形象的重要性,努力去完善自身,相信我们的工作能力已经步入职业化。
当职业化的工作道德驱使我们树立共同价值观,在意自身和企业的今后发展;在开支的时候,在产生每一笔费用的时候,都认为是自己买单一样承担费用,意识上做到节约,成本管理就会不成问题,当我们明白工作道德影响着生存,思考如何生存,但又不被同流合污,相信我们的工作道德已经步入职业化。
施工单位的好处,就是真正搞懂了从下到上的结构是怎么做出来的,因为我们不但做销售,还做生产,在这个行业应该算是相当专业,但监理和业主就不一样,工程完了,他们并没有收获多少。做与看,那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2008年8月18日11点50,中国可能有一半以上的人在关心一个人,那就是刘翔。当随处可见的招贴画上都是刘翔的时候,刘翔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奥运选手了,他是这次奥运会的象征之一。所以,他的比赛自然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结果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正如评论员说的那样,想过他赢,想过他输,但没有想过他放弃或者退出!刘翔最后毕竟退出了,我们也经历了一种复杂的感情,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在想,当我们在刘翔的退出中失落,甚至感到一种痛苦的时候,到底是什么伤害了我们?我想是他的态度伤害了观众的态度,是他的态度伤害了国家的态度!
新闻发布会和之后的公开道歉,是一种弥补,但中国人没有真正的原谅他,广告也撤了,还是因为这个玩笑开得太大。
工作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不断修炼的结果。我想工作态度也决定是否能够在当今生存下去吧。
奔驰里面有款车叫做迈巴赫,比劳斯莱斯还有人气,销售人员会告诉你那个“人气”在哪里:看电影时歹徒和警察在追逐开枪,美国车很容易起火,但是很少见到奔驰起火,因为油箱设计的好。
沃尔沃的车子很多人喜欢,从山坡上滚下来的时候几乎不会把人给夹死,会卖车的肯定会把这个地方讲得非常精彩,所以,顾客不知道的销售人员知道,顾客知道的,销售人员知道得比顾客更正确更清楚,这就叫做销售。
台北有个诚品书店,它是全亚洲第一名。它是24小时营业的,若是你晚上半夜睡不着也可以去看书,它的地上不是地毯也不是水泥地,全部是实木地板,而且清洗和打扫得非常干净,顾客可以坐在地上看书。这是一个复式商店,就是说有多种服务,里面还有咖啡、油画,到处摆的都是花,24小时有音乐,而且每周一三五下午两点到五点有名人讲座,实在是个非常好的书店。最难得的是,顾客只要讲出一本这个世界上面出版的书,报个想要的书名,工作人员就想尽办法以最快的速度找给你。
工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不断修炼的结果。我想工作能力也决定是否能够在当今生存下去吧。
一个公司的流程要按照一个标准设计。中国有很多快餐厅,很少有人做得过肯德基和麦当劳,就因为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每一张擦手纸,每一根吸管,哪怕是每一个杯垫、餐盘、门把手、招牌全部都是非常的标准化的。而且麦当劳里只卖可口可乐的饮料,是否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有机会去看看他们的厨房,那个作业全部是标准流程,连时间是多少,经过多少程序出来,统统都是标准化的。门面的装修和员工的服饰等基本是一个模板做了来的,大家都愿意排着长队在那里等待付款拿货,是因为员工的效率很高而且服务的态度很好,或多或少,他们的员工对于客户都有一些影响力,那就是文化的力量在同化客户的自愿和自觉。仅仅是卖个“汉堡包”都搞得这么大经营得这么好,足让我们路桥人寻思不已呀!
工作形象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不断修炼的结果。我想工作形象也决定是否能够在当今生存下去吧。
在三鹿和蒙牛事件上,我们认为是企业道德的集体沦丧。事后,他们肯定也采取了危机攻关的方式来对待这样的危机,指望通过策略来摆平事态,但终究没有成功,为何?一个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企业,它是跨不过市场机制的“坎”,这个坎叫淘汰。当我们仍然在针对这个焦点来谴责是“牛奶中掺了三聚氰胺”,还是“三聚氰胺中掺了牛奶”的时候,我想这样的产品能够在政府的监督下存活这么久,也是政府机构的道德沦丧吧!
自1977年起,三菱汽车便刻意对外隐瞒顾客对产品问题的投诉共计6.4万多件,对21个品种的81万辆瑕疵车也秘而不宣。2004年6月10日,警方以涉嫌“业务过失致死罪”逮捕了三菱汽车前总经理河添克彦等6人,2008年1月16日横滨地方法院裁定“过失致死罪”成立。其实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而且还是因为道德所引发的。
工作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不断修炼的结果。我想工作道德也决定是否能够在当今生存下去吧。
或许片面了点,或许胡扯了点,我理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便是提高工作态度、能力、形象、道德,便是我们年轻人需要在当今这样的社会、行业、企业里面生存下去的四大标准。提高这四点,步入职业化这道门槛,工作效率、质量会提高不了吗?是企业规划我们的人生,还是我们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是行业规划我们的人生,还是我们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是社会规划我们的人生,还是我们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些问题思考一下,只有自己知道。
第四篇:感恩励志故事一生最重要的人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
在快下课时教授对同学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
一女生走上台来。
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二十组人名。”
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邻居、朋友、亲人等等。
教授说:“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
女生划掉了一个她邻居的名字。
教授又说:“请你再划掉一个。”
女生又划掉了一个她的同事。
教授再说:“请你再划掉一个。”
女生又划掉了一个……
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三组人名,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非常安静,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教授,感觉这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游戏了。
教授平静地说:“请再划掉一个。”
女生迟疑着,艰难地做着选择……
她举起粉笔,划掉了父母的名字。
“请再划掉一个。”身边又传来了教授的声音。
她惊呆了,颤巍巍地举起粉笔缓慢而坚决地又划掉了儿子的名字。
接着,她哇地一声哭了,样子非常痛苦。
教授等她平静了一下,问道:“和你最亲的人应该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为父母是养育你的人,孩子是你亲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再寻找的,为什么丈夫反倒是你最难割舍的人呢?”
同学们静静地看着她,等待着她的回答。
女生平静而又缓慢地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先我而去,孩子长大成人后肯定也会离我而去,真正陪伴我度过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
其实,生活就像洋葱,一片一片地剥开,总有一片会让我们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