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大哥优美散文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春节回家过年。正月初二就要回娘家。而母亲去世以后,我有仨哥嫂,安常规我总是去大哥家。大嫂和大哥一样的疼爱我们兄妹!爸爸生前曾经高度的赞誉说:“能娶到我大儿媳妇这样的女人,是我们家族的幸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勤俭持家!通情达理!”大嫂的贤德!我们兄妹有目共睹,我尊她为:嫂娘!!
一切的吃喝都由我大哥打理和下厨,我的侄女们,就是打打下手,我什么也不用干,享受公主的待遇!然后就是,大吃大喝,打麻将,打扑克,其乐融融的娘家气氛。
我大哥,跟我妈一样的性格,总是干在前面,吃在后面,无论是什么好吃的,只要是有人愿意吃,大哥肯定就是不吃;只要是我们大家都不吃了,剩下的,他一定就是拣剩饭菜的那个人!大哥,非常的爱干净,无论家里和自己、总是收拾的干净和得体!
大哥的厨艺,让我俩个女儿说:“我大舅的厨艺是全国一流的!吃过的所有的饭店,都没有我大舅做出来的东西好吃!色香味俱全!”在女儿初中时的日记里,至今依然保留着,过年去姥姥家,赞美大舅厨艺高超的描述。
一般的人,讲起来自己的大哥,都说兄长如父,而我的大哥,不但如父,他更像我的母亲,细腻而且任劳任怨,为了弟弟妹妹们,他的付出无怨无悔!
因为是长兄,大哥给我孩童时期的印象就是,以弟弟妹妹们的幸福和利益为第一位。儿时听妈说,我出生的时候没有奶吃,(我是60年代出生的;我们国家刚刚经过了挨饿)。喂孩子,当时是非常困难的。一是没有钱,二是有钱没处买。有种叫《炼乳》的幼儿食品,只有上海有售,大哥就想方设法的,打渔摸虾卖钱、攒钱后,就去求爸单位的采购员----姓于,(大哥管他叫于大舅)去上海出差时,帮助买回来喂我。接着比我小两岁的弟弟出生,妈还是没有奶水,大哥就接着给弟弟买饼干,(弟弟,是饼干喂大的,)值到我有记忆,弟弟都是等着大哥下班回来,给他带回一包,用包装纸包着,用纸绳子捆着的中间带眼的饼干。然后,我大哥就把饼干包打开,捆的绳子拿下,把饼干一个各的窜起来,挂在弟弟的脖子上,弟弟因此在我和同伴面前“显摆”着;馋我们……(我大哥整整比我大十五岁)。
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大哥把心爱的自行车让给我骑,自己上班要徒步一里地……大哥对我们兄妹的牺牲,是不能用我这只言片语的短文能形容得了的!用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在我懂事以后,妈经常回忆说:“她自己的大儿子,跟着她没有享过一天的福”!因为大哥是老大,弟弟妹妹小,家里又非常的穷。爸爸为了“革命工作”整天在外地忙。所以大哥就帮妈妈过早的承担家里的生活最担。听妈说,大哥过早的懂事。当时,因为妈为了多挣钱,去和男同志一样的收割芦苇,非常累的体力活,妈跟男人们一样。八岁的大哥,怕妈太累,总是比妈起得早,给妈做早饭吃。上小学的时候,利用中间下课时间,跑回家去看弟弟们,因为妈妈上班,把二哥,三哥他们锁在家里,怕弟弟们作祸。每隔45分钟就跑家看一看,(当时学校和家里是前后院)。十分钟的下课时间,别人家的小孩子,都在操场上玩,而大哥,得照顾弟弟们。
妈妈晚年得病以后,大哥又和我共同承担了侍候妈妈的重任。妈妈拉屎尿在裤子里,他就浆洗。大哥比我照顾妈妈要多,要好!妈妈瘫痪在床,大哥又和我一样,抓屎抓尿,整月整月的陪护,翻身、洗澡喂饭。
大哥的一生,在我听说和有记忆里,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文革”期间,“大串联”去北京被毛主席接见!一个“革命红卫兵小将”,见过毛主席!在他19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盘锦农垦区革委会的副主任”。也多亏当时受了爸爸的影响,“革委会副主任”的官衔没有担任多长时间,大哥的政治生涯就戛然而止了。……“四人帮”被打倒的时候险些被“四等人”给办喽。……
接着就是人生之中的一个接又一个的转折点,单位一个又一个的跳,换……
如今大哥已经退休,已过花甲-------“耳顺”之年的兄嫂,应该安度夕阳无限好的时光了。
我们一家三口,在娘家住过后回来之时,大哥带领着他的女儿下楼来送,看着我们的车子启动,侄女们就都回楼上去了,唯有我大哥,一直跟在我们车的后面,快步的跟着汽车行走;我不断的回头看望他,出了小区一个胡同的时候,我继续的回头;看见大哥一直大步流星的还跟着车子。我们行进大路上,我对大女儿说,你看你大舅,还跟着呢!我大女儿看着倒车镜说:妈,我发现我大舅今年好像看见我们特别高兴!他真的老了吗?!我说:他都到花甲之年了!怎么可能不老呢!我回头望着我大哥渐远的身影,眼眶溢满泪水!
大哥身体不算好,特别的享受这种亲情的相聚,难分难舍!此刻,我多么希望我有能力,为他做些什么!
我以前也是这样想的,想培养他的女儿,我的侄女,希望大哥他要强一辈子的心愿都能如愿!让他的女儿们出人头地,让他晚年享受女儿们的孝心!如今,他的女儿们做的都很棒!(我的侄女们都很优秀!)此刻多想有能力,(只可惜,我无能为力)我还能为自己的大哥再做点什么:希望他心爱的大外孙女能考上更好的大学,好好学习,成为一名对国家,对家庭有用的人才。
我真的很想此刻再有能耐,让大哥那满是历尽沧桑的脸上、纹理之中,永远挂着,满足,开心,灿烂的笑容。我中心的希望他的女儿们能,继续努力工作,相夫教子!经营好自己人生之中的一切生活!再接再厉!做自己父母亲的骄傲!
大哥:你要好好保重偶!因为有大哥大嫂,我才有娘家!祝我的大哥,大嫂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永远开心!永远快乐!享受夕阳无限好的幸福生活!
(注:我执笔之间,曾几度泪流满面,哽咽溢满心胸!大哥,用天下最美丽的语言也不能抒予情怀!大哥大嫂你们一定要健康!一定万福偶!)
第二篇:我的大哥情感散文
昨天不小心看见哥哥额头上的抬头纹了,当时心里一下被触动了。我半开玩笑地说:哥,没注意你啥时候把我的小名刻到你额头上去了呢。嫂子笑着接过话茬:你还说得诗意呢,你哥那是不年轻啦。哥哥毫不犹豫回答:三,你过得越来越好,我也就慢慢把你印上额头,开始用眼睛仰望你了哇。屋里泛起一阵笑声。
哎,韶光易逝,光阴催人老。是不年轻了,我也是。
兄弟骨肉能几人,我们大了似乎就自然疏远了。这些年,我们各自忙自己的生活,没点大小事的,就没时间聚在一起拉家常。今天偶然跟一个朋友聊到亲情,我止不住回忆泛滥,拿起笔,我要记录一下我帅帅的大哥。
在我心里,大哥是个优秀的人,聪明、幽默、绅士、一表人才。但是他有跟我一样的遗憾,就是在那个时代和家庭背景下,书本知识没学丰富。这就导致他现在总觉得脑子不够用,他总是调侃自己“不会算计”。
大哥是个喜欢新事物、很时尚的人。他脑子灵活学啥都快,多是自学成才。比如开车,他现在持大A证。上网、打游戏,新事物样样不落人后。有时候他存心搞笑,装出一副老外的滑稽样子,比划着跟孩子们憋几句英语。
说起大哥的糗事,就是小时候猛看小说了。他特别喜欢武侠小说。绝对的金庸古龙迷。最早的武侠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飞燕惊龙、绝代双娇……他从不放过,必须看的。他想象其中的武术高招,向往英雄气概。并因此在城里混了几年所谓的江湖。至今谈起那时漂泊的日子,他还手舞足蹈,神气十足。他吹他有多少哥们,比划着学过的几招散打,说要教孩子们防身术。
大哥看小说是从看连环画开始的,那时候大哥才11、12岁吧,也许是渐渐大些了,看连环画就不过瘾了吧。于是进一步迷上了大本大本的小说。什么西游记、红楼梦、三国封神,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岳家军,隋唐、少西唐、五凤朝阳刀,数之不尽,他都看过。记得他读那四大名著还是繁体古本。那时候家里没有字典,更别说认繁体字了,我估计他不认识的字是读懂半边音或跳着看过去的。
他看书那个痴狂啊!连俺现在没日没夜的网瘾都无法超越。那时镇上没有书店,书的来源是借,他借书很厉害,书友也很多。最后发展到见书就啃,见到文字就瞄。
他看书特别痴,走路、吃饭时看,放牛时候看、干活歇气看,白天晚上看。物极必反,那时候农村是靠干活吃饭的,哥哥那样可耽误了不少正事。看着小说把饭煮糊了;看着小说忘了牛,牛儿跑去吃禾苗了;砍柴也忘了,天晚来不及就整一小捆;就这样,他因为看小说老干不好或干脆忘了干活,结果少不了吃干笋子。更逗的是他晚上会看一整夜小说,那时候电费精贵,爸爸不许他整夜开电灯,他就用手电筒捂在被窝里看,还不敢让光线漏出来,早上又瞌睡了起不来床。等到第二天晚上爸爸用电筒时,刚买的新电池没电了……这样干可比电费贵多了,把老爸恨的牙痒痒,搞不好又是一顿爆炒竹笋。
可惜那时我还小,只顺手翻了一下下,或缠着哥哥讲了一些。却没懂得珍惜机会把哥哥那些书一古脑儿全读了。哪怕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也是好的。
我有两个哥哥,我排行老三,就是老幺。说起哥哥们的糗事还有一次很严重的。
小时候我是胆小些,但两哥哥就不一样了,他们是那时候的天棒孩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奇葩。哥俩感情一直很好,二哥是大哥的跟屁虫。有次爸爸去赶场了(那时候赶场是走路的,一去就是大半天)哥哥们在家翻到了爸爸新做的萝绳,用来挂在屋梁上荡秋千,(老屋的房子都是木料做的,有很多房梁)没几下就把绳子磨断了,哥哥们就打了个结继续玩。记得当时他们荡得好高好高,我看着都害怕,更不敢坐上去玩。
他们正玩得开心的时候,爸爸回家了,撞个正着,于是哥哥们就免不了遭一顿干竹笋爆炒。谁知这下坏了,晚上我听见隔壁屋里大哥在出主意,哥俩决定双双离家出走。他们说要么流浪天涯,要么自己到帅家湾的白瓦匠岩嵌(岩嵌,就是大点的岩缝)住着过野人日子,要么到重庆城去找妈妈,如果找不着就找活干。
果然,第二天他们上学的时候,走岔道了。
这下急坏了父亲。听我讲哥哥们的计划后,安慰我在家乖乖待着,然后就去亲戚朋友家、城里、哥哥们说过那些地方找……
一连几天爸爸早出晚归(据说我7个月的时候,妈妈就回城了,爸爸独自扛了家庭重担,抚养我们三个孩子,多年一直没再娶。因此平时脾气是比较烦躁的。可那几天我感觉到爸爸是真温和啊!到晚上爸爸回家说还没找到哥哥们的时候,眼里分明含着泪。于是那几天我特别听话。)
完全没想到,哥哥们居然流浪到了一个远房姑姑家。一周后,爸爸终于寻到他们,也许在外面流浪时饿了,肚子吃了苦。见到爸爸就乖乖回家了!记得那天爸爸笑咪咪的,我再见到哥哥们也很高兴。从那以后,哥哥们居然就乖巧听话了。
如今时过境迁,白驹过隙,转眼高堂发白,父亲渐渐老了。我们也常常感叹,每每回忆在心头泛起,便会莫名泪奔……
过几天又是父亲生日,回忆往昔,感恩阳光雨露、感恩我的亲人,祝福父亲永远健康、哥哥们家庭富裕、美满!
第三篇:大哥亲情散文
当我敲下这个题目时,大哥那严肃、不苟言笑、甚至有些不耐烦的面部表情便清晰地浮现于我的眼前。从小到大,我都畏惧我大哥,感觉他生就一幅阶级斗争脸,火药筒子似的坏脾气,不敢碰,一触即燃。所以一般有他的场合,我都会远远地看着或者干脆逃离。但我二哥不,待人和气,说话委婉,有时,我就想,都是妈妈生的孩子,为啥两个哥哥的脾性差异就那么大。
大哥文化水平不高,初中程度。为此,还惹过笑话。他和我嫂子经人介绍初次见面时,一紧张,面对当时已是学士之位的我嫂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文化制度不高,你可不要嫌。”我嫂子听我哥这样说,扑哧一声笑了,“你怕我文凭压你?”大哥不紧不慢、不卑不亢地说,“外有啥,念书念得好,不一定你在社会大学上有我懂得多。"后来我嫂子成为我真正的嫂子后常说,你哥说的社会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一下子把我打动了,就感觉到他有那么点与众不同。
大哥自小就不喜欢念书,勉强上到初二时,就开始逃课,我妈流着泪手拿竹条追打他,大哥的理由是,和他一般大的我们村的那些娃都不念了,他念有啥意思。妈妈眼看着我哥朝学校方向跑走啦,便放心地回了家。熟料,大哥把书包藏在土壕里,瞒天过海,继续去野,野到和人家放学的娃一起回家吃饭。这种情形持续了一阵,终于因一次和我二哥为吃东西分配不公被我二哥揭穿,我妈气地是声泪俱下,新帐旧账一起算,打邻居娃让人找上门,和老二给家里抬吃水时把老二头打破,撒谎,糟蹋人家庄稼地里的未成熟的玉米,折杆杆吃……我爸把我哥吊在门上狠狠滴教训了一顿。我那时小,看轻易不流泪的哥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便哀求我爸,“放下哥哥,再别打!”可我爸也是个犟脾气,后来,还是妈妈叫来五叔,在我五叔的劝说下,爸爸终于算是饶了我哥。
大哥不笨。看当时形势那么严峻,不念完初中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便改变战略,行,去学校也行,反正就是能念个啥程度就是啥程度。大哥上了三年初中,英语只记下一个单词,班长,还是用咱们汉语注的音,“毛奈特”。但他并不是什么都不好,他的物理在班里是经常考第一第二。大哥是一个有运气的人,他很幸运地赶上我爸厂里内部招工最后一趟幸运车,于是初中毕业的他顺利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开始了他人生的大转变。大哥下过钻机,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给人绕电机,做过推销员,担任过濒临倒闭的编制袋厂的厂长,他靠着他多年在社会上闯荡积累的经验,以及丰富的人脉资源,硬是把那个即将走向倒闭的织袋厂经营管理的有声有色,解决了厂内不少职工的就业问题。
大哥虽然对我们一副不大和蔼、友好的样子,但他对外人,不管穷富,甚至位之高低,都能热情地笑脸相迎,尤其对我们村的人,如果碰到了,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一回,村里的前任村长去赶集,路上恰逢我哥,大哥当时本来是要回厂子去的,看到老村长,他马上调转车头,把老村长送回了家。还有一次,我们村的金旺去集镇上办事,在街道上遇见了我哥,大哥赶紧停下车,走出来,给人又是递烟又是关心地询问要不要他帮啥忙,或者顺路把人家送回去,金旺告诉我哥,“才来到集会上一会会,事情还没有办呢!”我哥的热情深深滴打动了金旺。让他很感动,回村后遇见我,便对我说,“晓风,你哥虽然事情干大了,但人嘛,还是那老样子,没一点城里有钱人的架子,朴实滴很。”当金旺这样说大哥时,我心里七分高兴自豪,对哥又有那么三分的小不满。哼,真是个怪人!对外人热情的不得了,对自己家的人却一幅冷若冰霜的样,真是不可思议!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哥的这种看法。
去年腊月底,眼瞅着蛇年的尾巴就要过去了,我们这儿有着“浑腊月 ”的说法。就是在腊月里凡事都小心翼翼些为好,一年到头了图个吉利。可我们夫妻两由于平时太忙,便趁放假驱车去集镇上采办一些东西,车行至镇上一个大十字街口时,我从车窗里已看到一个骑摩托车的人飞速朝我们车行的方向驶来,我想提醒老公,但怕 分散了他的注意力,我惊恐万状地望着疾驰、丝毫不减速的骑摩托车手得人,就在车子正左拐时,骑摩托车的人由于刹车不住而撞向了我家车尾,随着剧烈的撞击声,那人从摩托车上摔了下来……老公停稳车后,迅速给大哥去了电话,几分钟后,哥赶来了,他一面安慰我们,别慌,别怕,一面打电话叫了一辆车让我把那人先送往医院。然后他给交警队打了电话,他和老公留下来处理事情。老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也吓懵了。我把人在医院安顿好,从医院出来,去了交警支队,我看见大哥正和交警队的人一起往外走,看样子是哥请人去吃饭。哥仿佛没瞅见我似的,给交警队的人陪着笑脸小声说着什么,他不到五十岁,可是头发已经花白,此刻他专注的对别人陪着笑脸的样子,一下子让我明白了哥为什么见了自己家的人那种好像无所谓的样子……
哥应该是太累了!这些年,他申请了停薪留职,在外边干事,要应付方方面面的人和事,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麻烦,为了经营好厂子,他要处心积虑地打点好各个客户,应对各种难局,难怪他回到家里后就是一幅不冷不热的样子,他在外边看够了人脸,回到自己家了,他不想伪装,他卸下了所有的面具,还原了他最真实的面目。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我哥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哥的误解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在外人看来,哥开豪车,住洋房,要多风光有多风光,然而,这风光的背后,有谁知道,哥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与努力啊!
第四篇:小小的我优美散文
父亲的手指头得了腱鞘炎,又肿又疼。
刚过春节那会儿,听乡邻们说,到太庙那个地方打封闭针可以治好。本来我打算带父亲一块去的,由于周末加班或天气原因,耽误了一些时日,后来又听说打了封闭针容易复发,加上地里农活多,父亲就没有去成。前两天,姑姑来我家做客,说是县城一家小门诊专治腱鞘炎。我就到那家门诊去询问了一下,说是很容易治的,一般情况一次就能治好。我顺便问了一下治疗费,医生说大约一百左右。
第二天,父亲正好去县城送我姐姐去车站坐车回婆家。送走我姐姐后,我带父亲去那家诊所治疗。
当时我还要送女儿去上音乐课,也就是几分钟的路程。
当我回来的时候,发现父亲已经治好站在诊所门外了。父亲非常生气,说医生要了很多钱,觉得很冤枉。我心里一震,本来我想为父亲掏医治费的,没想到治疗得这么快。我说:“我给你钱吧。”
父亲说:“你姐姐走的时候留下一千元钱。人家太庙打封闭针才十几元,他这里要一百多,太坑人了。”
我说:“我昨天问的也是这个价。”
父亲说:“早说我就不来了。”
我说:“我送你回去吧。”
父亲说:“没事。”说完,他开着摩托三轮就走了。
望着父亲的背影,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我本来身上带着钱,就这几分钟,我变成了一个不孝之子。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提起的“小我”来。我也是一个小人,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的小人,一个担当不起的男人。
我怎样才能做到一个称职的儿子呢?我心里很郁结。
第五篇:爬山记优美散文
气喘嘘嘘,口干舌燥,满身臭汗,我爬到了山顶。春天来了,山脚下哗哗的小溪旁开满了黄色的小花,踏着石头我越过小溪。或许是我选择的山本身就比较陡或许是我选择的位置不对,一路上,除了在半山腰遇到一条小路,再也没什么路了。山下已到春天,可山上还满是干草枯树,不过这些树帮了不少忙。没有其他想法,只是往上。由于鞋比较滑,再加上全是干土,有的石块上还有青苔,所以爬起来挺困难,有几次差点没摔倒,我只有抓着树干或突起的石头。我爬过,身后传来土和小石块滚下山的哗啦声,还有树枝折断的喀嚓声。脸一次次**树枝划过,手也被树上的刺刺破了,幸好刺小无碍。偶尔停下来往下看,下面的一切都小了许多。不知什么时候我手里多了个带杈的木棍,它也帮了我不少的忙。一个人安静的坐在山顶上,微风吹着,干树叶哗啦啦响,听着周围的鸟鸣,山下此起彼伏的鸡鸣,还有奇怪的可能是训牲口的老人的大吼声,以及不时传来的长长的汽车鸣笛,看着山下的房子,小溪,周围干枯的树,对面的山,想起来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廷山”。我为何要爬山?我问自己。或许只是想,或许只是体验,或许我在寻找什么。想起手里的棍,决定带着木棍做纪念。后面有座山,比我刚爬上的这座高,我决定爬上去。
突然刮起了大风,大片的干树叶扑面而来,一会儿的功夫风停了,或许山风就是如此,来去自由,无拘无束,来无因,去无由。
送走山风,我接着爬。这山还是有人上来过的,因为有明显的走过的痕迹。刚爬一会,想起棍子落下面了,只好再下去。往下一看,这可怎么下啊,第一次有些害怕,因为看不见下面的路,再加上脚下滑,感觉下要比上难多了,要是下不去了,那可就坏了,不禁担心起来。管呢,说不定另一边好下呢,我慢慢下去,取回木棍,继续往上爬。这回我注意到几块大石头,平平的,我都想上去躺会。但是,我没有,我不应该停下。还算顺利,我又一次到了山顶。果然,山的另一边要缓多了,还有宛延曲折的路直通山下,我舒了一口气。在这里,我正面就是小镇,镇子显的那么小,只是几堆火柴盒。远处是连绵的山,镇子,山峰,都朦胧在烟雾中,显的虚无飘渺。我为何要爬山?这个问题一直都在困惑我。或许是为了看到些不同的东西,或许是为了看的更远,或许是为了短暂的解脱和放松,我喜欢这种感觉。在我看来,爬山跟人生有着很多的相似,很多东西有内在的本质的共同之处。发现后面还有更高的,不爬了,量力而行。下山了,木棍又帮了我大忙,脚下滑,就弓着身子,用棍子撑着,把力量要到棍上就好多了,快到山下时,棍子喀嚓一下折断了,但我没有扔掉,我不应该扔掉。又回到山下,稍微回想一下整个爬山过程,沿着小溪,踏上归程。
我为什么要爬山?爬的再高,终究也要回到起点。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和一个人明知道自己早晚要离开这个世界仍然努力工作、学习的原因是一样的。就像人们对在困难时帮助过自己陪伴过自己的人念念不忘一样,我不愿把已经折断的木棍扔掉;就像人们不愿在达到目标前停歇一样,我不愿躺在大石头上休息,等等很多共同点。但是这个问题也同样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说,是一种,做事之前潜意识里认为做比不做要正确,要有收获,这场没有裁判,没法量化,对错只在人心;有人说,是一种投资,每个人最公平的东西是时间,这就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投到哪方面就会有哪方面的收获,而收获的是什么呢,比方说,挣了很多钱,很高兴,那收获是钱还是高兴呢?我想更多还是高兴吧,钱有什么意义啊,是钱给了一种满足感,使我高兴了,所以如果能做到没钱也高兴就好了,可惜做不到;有人说,是一种体验,就像爬山,爬过了,该高兴的高兴了,该感叹的感叹了,那还剩下什么,也就体验吧,脑子里有这事,长了点见识,如此而已。总结这三种想法得到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