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夜行抒情散文
典雅的黑。凝重,辽远。
像是一场精心营造的邂逅,我终于从觥筹交错的晚宴中脱身出来,我说,无论如何,我要到甪直的古镇上去走一走。
微醺的醉意,和着夜风的清冽,我也像扎着蓝印花布头巾的船娘,风姿绰约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开始我琐碎而细腻的夜访。
它小睡着。跟我一样,有些许的疲惫,幸好,白日的焦躁、喧嚣在夜风的抚慰下一丝丝褪去。我们的呼吸里竟然有种秘而不宣的喜悦,好似,我摸到了它凝露着霜雪一样的皓腕。江南柔软的织锦。
一位老者,搬着一块块乌漆塞板准备打烊,老式的门缝里,还透着生活温热的气息。老者的神情,恬然而散淡着。塞板对于他来说,熟悉得如同自己的孩子。早晨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将塞板一块一块地搬卸,日暮夜至,他召唤着它们,一一回家。
在小镇的路上游走,歪斜。肆意。藏拙。丰美。
高跟鞋敲打着青石板,有串串的跫音,滴落在浓墨的宣纸上,一时间,无限晕染开来。我不禁有了“明朝深巷卖杏花”的沉醉,私密的爱恋,竟像徐志摩形容的,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了。
然而,我也只能沉默,因眼前一座座紧密相连的江南的古桥。
桥,基本上是清乾隆年前的,更早的,可追溯到宋代。它们无言,敦厚,而守望着。永宁桥。万安桥。和丰桥。进利桥。兴隆桥。寿昌桥。名字里,就散发着安康祥和的盛世风味,贴着它走上一走,那豁然袭来的味道更是深浅不一的。几尺深的裂痕。磨滑的桥栏。吉兆的图案。任水冲刷历经岁月沧桑的桥墩。陆龟蒙枕着水桥“两袖清风,放鸭池边”,在偏僻荒凉的角落里,细细拍打着鞋跟上的泥土。叶圣陶袭一身青布长衫,在灰色的天宇下,伤感地看着农民粜米,手上烟斗里的灰,像他沉重的叹息,飘落得不知所终。
桥,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一种时间。
记得一位爱好摄影的旅人在威尼斯停留时,不仅感慨:桥,象征着一种过渡状态,一种进行,离开一个岸,要去下一个岸,在路上。
继续往前走,沉沉的黑。
小巷,真正的黑咕隆咚,但还算不上伸手不见五指的黑。依稀还可以辨认出飞檐翘角,高高的马头墙,石碑。没有犬吠,少了一份古镇的韵味,但也使我少了一份儿时走夜路的恐惧,理直气壮地,往前走。一抬头,居然已来到保圣寺门前。朱漆大门,剥落了几分。古铜环扣,在黑夜里泛着光。我没有轻敲,生怕惊扰里寺里还尚存的九大罗汉。
折步而出,幽深的巷子口亮着灯,隐隐绰绰中,有评弹声。《玉蜻蜓》里庵堂相会的一段,母子泣涕涟涟。加快脚步,是做南瓜饼、青团子的点心店,像是一家三口人,小伙子头发上还挂着面粉,趴在窗格上听着一台小收音机,见我过去,赶忙兜售生意。
夜行于我,有着百般的诱惑。可惜没有乌篷船,不能似张岱一样在夜行船上,放浪形骸。常常,是做在自家宁静地书屋里,对着无尽的夜幕神游八荒。而今,我茕茕独立于陌生的古镇,微叹着,又互答着,我的穿梭像尾鱼,神情里张皇着忧伤和喜悦。
选择典雅的黑,我一开始就承认,我是在蓄意编织这丝宁谧的氛围,因为我怕,撞上白天的它,我会手足无措,怕撕开面纱后,它市侩浮躁的鼻息冲击我的耳膜。
水墨画。青藤。喑哑的水流声。岑寂的街面。
就这样,挺好。
【车行缓缓】
音乐,细雨,车行缓缓,感觉很好。
像是一幅永不退色的油画,有着田园式的牧歌,也有短笛轻快的悠扬。画中的人抱膝,在一望无垠的稻浪边轻轻吟唱。
想去看夜色中的太湖,朋友便带我驱车前往。率性的,肆意的,浪漫的性情,也只有真正的朋友能相容。
湖水拍击着着岩石,颇有苏轼游石钟山时描写的窾莰镗鞳之声。它深情而寂寞地叩响着天地,我张开了双臂,拥抱着那彻骨而延绵不绝的夜风。无止境的黑,在风里消融,我的心,也一点点从疼痛中复苏。
很久,没有让自己在夜黑风高的晚上跟一个不太熟识的朋友外出。“看夜色中的太湖”,这念头也像发黄札记里错落的一行文字,在今夜,被我不小心俯拾了。我,又是十五年前的女孩,因为得知要去一个心仪的地方而辗转反侧,早早就把小辫梳好了,期待着出发。
车疾驰着,风声,浪声,音乐的声音,都以着最快的速度在向着我的渴望地奔涌着。我,偷眼张望了一下开车的朋友。他微笑着。
优美是一种不可拒绝的沉溺,远翔在美丽的夜色中,我把平日的琐碎都卸下了。放开拘谨的平板的刻意吧,我,只想在沉溺里深深深深的呼吸。
归途中,细雨若有若无,音乐时断时续,车行缓缓,一如我们的心情。
【尖叫的火车】
昨夜梦中,那一列火车疾驰着。老式地蒸汽式火车,冒着一路白烟,从平原出发,经过高原,然后到西北,到霍尔果斯边境线上。轨道时而并行着,时而交错起来,不经意之间,又延伸出来另一条新路。我常常看得眼花,甚至呆头呆脑地想,火车与火车擦肩而过时,车上的男人女人都彼此慌乱地看上一眼后,就各奔东西,人生的偶然性太让人伤感了。
梦中,我变成了一个女孩,我紧紧地攥住了一个成人男子的手。他的微笑明亮而温厚。像初冬里的阳光。尽管,人生中有关火车的旅行,从十四岁开始就是我独自完成的。我背着一个沾满灰尘的牛仔包,很吃力地,把它举放到行李架上。火车启动的一刹,车厢里有轻微的颤动。我站在拥挤的过道里,忍受着各种气味。男人,女人。有人把臭脚丫高高抬起,搁在对面的座椅上。也有人,悠闲地嗑着瓜子,瓜子壳如同纷飞的头皮屑,簌簌落落一层,厚厚的。我只能看着窗外。窗外成片的绿色,舒坦又宁静,宁静中又飞速交替着。有时,会看到一头牛,一个小孩,也会看见一间茅房,稀疏着风中摇曳的茅草。
那个成年男子,我似乎在哪里见过?他说,过来,女孩。我乖顺地爬上他的膝盖,我可能才五岁,我玩他胸前的纽扣,一颗很黝黑发亮的纽扣,脸一贴近,从纽扣上还能看见我长长的睫毛。
每看到一样新奇的东西,我都会尖叫,比如说梯田,高原上奔跑的白牦牛,还有一簇簇的芨芨草。我看过巩俐演的《周渔的火车》,一个女人,随着火车,尖叫着奔跑,她奔跑是否为了爱情?或许,奔跑到最后,她只是喜欢上了这种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火车奔跑的女人,是多么不计成本和率性啊!
我喜欢在火车上晃荡的感觉,喜欢极了!火车遥遥的,把我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像大河汤汤,浩大而野蛮。每到一个站台,我都要跳下去转一圈,徐州、郑州、宝鸡、西安、西宁、乌鲁木齐,越往西北,空气越清冽,风里夹杂着沙。那些推着土特产车的人,扎着头巾,露着灰黑的脸。
然后,我坐在位置上,安静地看书,我却根本无法集中。每一次远游,其实是每一次从生活中逃离。似乎可以很负气地把原先的不满,霍落落打乱,打碎,然后,一个转身,快速飞奔,乘上火车,随着一缕白烟,一切的一切,一了百了。
火车在尖叫!在挺进山谷隧洞之前,它尖叫着,宛如即将踏入一条纷乱刺骨的河流,它本能地从喉咙口,撕裂出惧人的响声。这尖叫,把昏昏欲睡的人们,从梦境边缘处拉回;把悬置在崖巅的灵魂,猛然揪住。
成年男子紧紧抱住了我,怕我被突如其来的尖叫声惊骇。我睁大眼睛,瞳仁里闪烁着喜悦,我的两腮鼓起,眉毛向上一扬,然后,我的喉咙口,像飞出七彩蝶一样,也扬声尖叫起来!尖叫声一发而不可收拾,刺耳高亢,穿透人的耳膜,在空中回旋。
我发现,周围的人,都下意识地将双手举起,捂住双耳,一脸憎恶。只他,那个有阳光一样笑容的成年男子,笑得前仰后合,他的手,拨弄着我的短短散发。
火车,昂扬前进。相当地雄性!
隧道里,漆黑一片,模糊中感觉到到疾驰的力度,但无法看清,推压着人心脏的速度,逼迫着所有的人鸦雀无声。车厢里的灯,轻微地晃动着,有丝莫名的惊惧。那人把臭脚丫暗暗放下了。嗑瓜子的人,也终止了动作,嘴唇上还残留着半瓣瓜子肉。
我听见了成年男子的心跳声。噗嗵。噗嗵。我还闻见他棉白衬衫上的洗衣粉的味道,和阳光的味道。
我仰起头,贴着他的耳朵,轻声说,跟我一起尖叫。
第二篇:《白夜行》读书笔记
《白夜行》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标准的理科生,我是理性型的,本着看推理小说的心理,一口气看完了《白夜行》。最后看到结局,我不寒而栗,久久不能平静。原来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我不知该同情他们的遭遇还是谴责他们的恶行,不知该感动还是该齿冷。
在看完《白夜行》的两天,我一直处在小说的影响下,十分沉迷。心里总有一个这样的画面:有一个开朗的小男孩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它们手牵手在一个山下愉快地走着。这时候,一块巨石突然从山上滚向他们,迫使男孩松开牵着彼此的手去抵挡这块巨石,这块巨石遮住了他头上的阳光。但他别无选择,为了这块巨石不遮挡伤害到女孩,他往山上的方向推着巨石,不然巨石会滚下压死他们。从此他们失去了牵手的机会和能力,可男孩一路推着越来越难推的巨石,却不知道,当到达山顶的瞬间,那是一个悬崖,巨石轰然滚下悬崖的瞬间,他也顺带着下去,留下身后的女孩一人站在悬崖上,站在她一直想站的最高处,可这时她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我不知道,努力想看清,却一直看不到。
然而当我逐渐清醒的时候,我却不再向往常看推理小说一样去推敲它的细节,因为我心里总有一种可怕的猜测,总觉得那个女孩最后明明已经看到了前面的悬崖,可是她为了自己能不被巨石压死,能站在最高处,所以她让男孩继续往前推。即是女孩计划杀了男孩,这会使我再次陷入低迷,当女孩让男孩拔掉善良的养母的氧气瓶时,我已经很不能接受我从一开始所可怜的那个女孩了。而这本书也一样,与其说其是侦探推理小说,还不如说是社会伦理小说;与其说是书中透出巨大无形的绝望,倒不如说是那渐渐被逼入绝境的希望。
最近随着《欢乐颂》这部剧的热播,出身阶层论也引起了人们的热议。而谈起出身,这是这两个孩子内心的悲剧,也是所有悲剧的导火线,而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给别人看的,而东野圭吾用悲剧让两个孩子的人性价值毁在了世人面前,这也许是许多读者读了这本书久久不能平复的原因吧。
母亲是陪酒女郎,男孩一直生活在目母亲与店员的苟且之下,后来在图书馆与女孩相遇,一向阴郁的他露出了开朗的一面,他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光---女孩。可当他爬进黑暗的通风口时,一切都变了,一块巨石已经无情地滚向他。男孩亲手杀死恋童癖的父亲,不会只是因为爱情,应该还有对整个世界的失望,对光明希望之类的绝望,玷污纯洁的人不配活着,而这个女孩是唯一纯洁的,不可以被打倒的,所以男孩自愿维护世界上唯一的光明。
男孩除了希望能和女孩手牵手在太阳底下散步之外没有其他的欲望野心。他一味的守护女孩,不惜犯下种种罪行,但他却未替自己谋划一二。女孩能够在太阳底下光彩炫目地生活,而男孩甘愿躲在漆黑暗处,苟且偷生。男孩之所以会选择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于替父救赎的心理,也是为了寻求心灵的解脱。父亲对于女孩所做的丑陋之事对于男孩来说是最大的恶。
因此女孩的要求变成了男孩的要求,为了救赎,他可以做社会伦理道德定义为恶的事情。为了女孩,他付出了一生,铤而走险,制作假卡投钱,制作盗版游戏赚钱,为了不让私人侦探更深一步查到女孩的资料甚至去杀人,最后被那把剪过无数灵巧图案的剪刀刺穿胸膛。因为始终他觉得,女孩遭遇的,比他杀害的那些人比起来,要痛苦得多,不杀掉这些人,等于就从来没有把女孩从被他父亲侵犯的泥淖中解脱出来。从社会道德规范的基准来看,男孩屡屡犯下罪行,是罪大恶极之人,然而从他的立场来讲,他也是被残酷环境挟制的受害者。恶虽是他认为的生存手段,然而善才是其心底里向往的东西。在跟朋友园村、弘惠一起迎接新年的晚上,男孩告诉园村自己的心愿是在白天走路,并且说自己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然后他提议园村和弘惠结婚,并用自己心爱的剪刀,剪成了一副男孩和女孩在太阳底下手牵手散步的图案,预祝园村结婚,并将店铺赠送与他。对于男孩而言,友彦是他难得的朋友。通过这一对话,可以得知一直冷淡的男孩,内心深处也是渴望友情的,也渴望能够沐浴着阳光,跟自己中意的女孩手牵手散步,这是一直处于阴暗下的内心独白。其实男孩想要的,是和普通人一样的简单。
在看完书之后,我忍不住多加了解与这本书有关的东西,在看到韩版电影的结局时,我终于落泪了。最后老警察对将要跳楼自杀的男孩流下痛惜的眼泪,希望自己能代替亮男孩的父亲来爱护他,并期望与男孩一起面对黑暗,这对于一直生活于黑暗孤独中的男孩是极大的安慰,一直压在他身上的大石头,终于有人愿意帮他分轻一点重量,他感到前所未有的一丝轻松和温暖,他,露出了满足的微笑。女孩才11岁的时候,就被自己的亲身母亲逼迫卖淫,幼小的心灵收到了极大的创伤,每天还要像没事似的到学校上学,这是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法接受的。在认识男孩以前,女孩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虽然男孩家庭环境也不好,但是男孩性格很开朗,认识了男孩的女孩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生活里有了太阳,这个太阳就是男孩。而对男孩来说,在自己的父亲死后,女孩也是他唯一的太阳。长大后的女孩,生活环境很好,有个善良的太太领养了她,但对女孩来说,自己的过去就像是一场噩梦,一直伴随着她。平时的女孩看上去很开朗,在高中里和同学有说有笑,但在内心深处,过去受到的创伤仍然在流血。
表面看来,女孩想要的东西很多:金钱,名誉,地位,权利,家庭,别人对她的尊敬,对她的爱慕,对她的嫉妒„„ 但其实她要的只是一样东西——她要她小时候没有的东西。她要补偿的都是她小时候所欠缺的东西,加倍的补偿,加一百倍的补偿。所以她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夺取”。在夺取的路上,她残忍地伤害甚至杀害所有阻碍和背叛自己的人。所以表面上是纯洁美丽的女孩是罪恶的,因为她黑暗的童年阴影无法去除,生命中没有太阳。男孩表面上是神秘而且阴暗的,但他只是承受了父亲罪行的后果,卒之成为献身者,为了女孩不惜一切,他代替了太阳,成为女孩的亮光,她便可以在白夜中行走。《飘》作为男孩与女孩建立联系的重要道具,其中之一就是光艳夺目的人物塑造给罪恶的蓄奴制涂上了美丽光晕。女孩与男孩初遇时捧着的正是这本书,无论流落到何方,他们都随身携带着《飘》,这是他们心灵共通的地方。庄子有一句话叫“夏虫不可以喻冰矣”,我想我们很多人也是这样一种夏虫吧,蝉过了夏天就死了,当然无法理解寒冰是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看似安逸幸福的生活里又怎么会知道那样一种黑暗的社会现实。象牙塔里的我们要过多久才能成熟与成长,粉饰太平的思想空间里又何处能诞生自由的火花。
可是书中的男孩与女孩却被迫用一个童年,用一个瞬间去长大,去成熟,这是一个悲哀。之前对于爱情故事不感冒的我,被东野圭吾写的爱情所折服。在这本书里,东野圭吾丝毫没有想要救赎女孩男孩的意思,也不想在最后给故事黑暗的基调染上暖意,哪怕暖意只有一丝。以前从未看过能够如此不着一字,未有一次直接描写两名主角相知相识与相处,连绝别都显的那么无情,然而这却是一段最深刻与感人的感情,一段持续20多年,一段相互牺牲,保护慰藉的爱情,一段都将对方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与骨髓的爱情,原来童年时的竹马青梅的纯真美好,青春年华的美好,在这段爱情看来都只是不可触碰的水晶,支离破碎的倒影。
女孩正沿着扶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她一次都没回头。
女孩说:“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男孩说:“有一天可以行走在阳光下。” 请允许我从头到尾都是用男孩和女孩,不管他们有再多的错,背负再多的恶,我始终相信他们只是孩子,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帮摆脱那块石头。
第三篇:白夜行读后感
绝望的念想,悲恸的守望
——读《白夜行》有感
“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这句象征本书故事内核的绝望念想,有如一个美丽的幌子,随着无数凌乱、压抑、悲凉的时间片段如纪录片一样一一还原,最后一丝温情也被完全抛弃„„
538页,很厚的一本书,我花了1个月才算勉强读懂。合上最后一页,能感觉到的确实是凌乱、压抑、悲凉。
作者用一种可以说是诡异的笔法,在开头平淡无奇地慢慢铺垫,到后来跌宕起伏,让人屏住呼吸,刺激地一页页阅读。
这很神奇,就像毒品一般,让人上瘾的自虐。书由一场命案拉开帷幕,千回百转,终是物是人非。
一开始,书就介绍了两个单纯的孩子,但谁会想到故事会拉长二十年。一开始,书就坦承这不是一个喜剧,只是悲伤的形式竟是这样表现,迂回、反反复复,让人措手不及却又似意料之中地点头、默然。
一开始,书就隐藏着无数伏笔,一个个转折,残忍的片段,却将故事写得让人潸然泪下。
“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当雪穗说出这段话时,或许就是她最真实的表现了吧。那个早熟的女孩,那个经历了无数折磨的女孩,那个把自己灵魂深藏,只剩下那双不变的是人看不透的猫眼的女孩。
幸福吗?不幸吧。
在“MUGEN”庆祝会上,问及亮司的愿望。“在白天走路。”他回答。
“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他这样解释。
那个默然的男孩,那个身陷黑暗的男孩,那个不得不藏在深处,以假名示人的男孩,那个只剩下白纸和剪刀的男孩。
只要那把剪刀还在,他就永远是那个单纯的男孩。虽然在法律看来他以罪恶到不可救赎,那也是为了她义无反顾的堕落。
是吗?对吧。
雪穗和亮司,就像两条平行线,一个处于亮处苟活,一个在黑暗中永远徘徊。冥冥之中就注定了不会走到一起的结局。
两个人都是痛苦的。她,穷极一生地隐忍伪装,最后仍还是一场戏;他,为了守护她而毁掉了自己本应该灿烂的未来,堕落于黑暗。
那个名叫R&Y的服装店,不多的线索,已给了这个悲凉的结局一丝温暖,不能再强求了。
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
“悲剧就是人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给别人看。”《白野行》就是一部悲剧,但关键的是我们对别人的悲剧所表现的态度和做法,我并不认为人类会一直跳别人已经跳过的火坑,正如希望,这社会尽管堕落,恶心,欲望充斥每个人的心中,权与力成为每个人的毕生追求,但是前面说了的,人依然是一种脆弱的生物,初心还在,希望就在,光明就在。老套,但我怕查水表,发表到最后不是对社会的唠叨,不是对生活的失望,因为悲剧每天都有,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做过的坏事就成为自己变坏的理由,依然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因为这就是生活,只是每个人经历的不同,对别人充满唏嘘,依然还是要向前看!
第四篇:白夜行读后感
白夜行读后感
东野奎吾的推理小说堪称部部经典,《放学后》,《幻夜》,《嫌疑人X的献身》……对于推理小说的爱好者来说都是不可不读的作品。花了很多个晚上和周末的时间终于把《白夜行》读完,在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我浑身近乎颤抖,又一次被日本小说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揭示给震撼到了。
读完《白夜行》,或许很多人始终无法谅解雪穗,但在尘埃落定后,很少有人完全不同情亮司的遭遇。十九年来,他牺牲了太多东西,得到的却又太少。在他死后,甚至无法换来雪穗的一次回顾,而这竟正是他希望的结局。聪明如雪穗,又怎能不懂得他最后的苦心。所以她也只能不回头,无论她心中对他究竟是怎样的感情。
每晚日落之刻,都会有短暂的时分,太阳刚刚以一个微小的角度没入地平线,西方天空中依然泛着青白色的微光。那是大气层对日光的最后折射,也正是所谓的“白夜”。在临近结尾之际,雪穗有过一番难得一见的坦白:“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这似乎是对全文主旨的阐述,但其实什么都没有说清楚。对她来说,与其相信亮司照亮了世界,还不如说他们是在联手抵挡黑夜的降临。他们都是心存恐惧的孩子,只懂得掠夺他人光热,来燃烧自己天空一角,仿佛向无底洞中倾泻水流,妄图将它填满。
有些人的作品读来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那里你会感到阅读的欢愉,好像冰的融化,花的盛开,会感受到爱与美,希望,比如那些精致淡雅的散文。然而,另外一些人的作品就是截然不同的,鲁迅的犀利黑暗痛苦,虽然冷峻,呕心沥血,也自有其伟大与令人敬佩之处。这次是我第一次接触东野圭吾的作品。
早年虽然也看过罗生门和第五十一条龙,对日本作家这种幽暗的风格有所接触,但我也知道,这样阴冷的风格不会是我所喜欢的,包括源氏物语那种的风格。诸如红楼梦,它前半部分还是洋溢着青春,爱与关怀,即使全篇也从未失去过对那种美好的赞颂。
但是白夜行,这本书给我带给我的是全然不同的阅读体验,也是因为一篇评论《黑夜之长,岂知白昼之光》,去看了全书。
全书的基调阴森灰暗,间或会闪现一抹亮色,但随后更大更重的阴霾便压上来,给我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与对人性的思考。
但是仍然不得不说东野是大师,它写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无情。写出了低层市民阶层的生存状态(虽然不是重点),它也写出了两个孩童到成人最悲剧的生存状态,当然也有周围一干人的生存状态,这样的状态离到达和谐社会很远很远,也有着远非柯南这样的动画片能够反应出的社会真实。
雪穗与亮司被迫用一个童年,用一个瞬间去长大,去成熟,这是一个悲哀。我感动的还有东野圭吾写的爱情,以前从未看过能够如此不着一字,未有一次直接描写两名主角相知相识与相处,连绝别都显的那么无情,然而这却是一段最深刻与感人的感情,一段持续20多年,一段相互牺牲,保护慰藉的爱情,一段都将对方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与骨髓的爱情,原来童年时的竹马青梅的纯真美好,青春年华的美好,在这段爱情看来都只是不可触碰的水晶,支离破碎的倒影。
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爱。毁灭性的爱与悲哀,这让我想到了张爱玲与鲁迅,然而张爱玲的冷峻灰色却从来写的不是爱情,只是人世炎凉与沧桑,人性悲哀。从这一点上,我认为东野高明,这不啻于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爱,犹如梁祝苦命的生死相依,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神父与信童为他们送信,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四九与银杏帮他们传情,张生莺莺还有红娘,宝黛还有紫鹃晴雯,还有那么一些人去理解,去同情帮助他们和他们不为世俗所容的爱情,然而雪穗与亮司呢,就像两个连载一起的与世人的绝缘体,周围的人与父母同学,似乎都是仇敌,这是一对被孤立的人,处在一个缺少爱的环境的两人。悲剧的开始或许只是偶然,但悲剧的持续总是有着令人深思的社会根源。
爱在他们这里是自私的,亮司和雪穗为了爱情,为了生存,杀害了一个又一个人,罪恶一旦开始,不再源头上制止,便会像病菌疫情一样蔓延,他们被人伤害,过早承担了无法想象的痛苦,这样的经历使他们具有攻击性,进而报复那些敌人,可是并不止于是,他们还伤害了那些无关的,善良的生命。
一个孩子在他童年的时候认识到了什么是美,他以后就会用一生去追寻美。那是童年的一片花海,那是真善美。而白夜行就是这句话的反面证明,看完之后,谁又能不为之感叹惋惜呢?
第五篇:白夜行读后感
白夜行读后感
有幸遇到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文字言简意赅,泛着金属光泽,冷静客观的叙述,又如风干的腊肉,虽不华美,却有嚼劲。铺面而来的漫画感、扎实而写实的文风,落地有声,一扫之前我对日本文学的偏见。
《白夜行》故事简单,构思精巧,悬念扣人心弦。虽然是一本推理小说,却不乏味,一环扣一环,环环精彩。作者讲一个故事,往往不告诉我们这个故事为什么如此,每每尝试追问原因,总会想到黑泽明的《罗生门》,追寻什么呢?谁是真凶?谁是假敌?年轻的男主人公亮司,从黑夜走入白天,在梦幻的天亮之时,与女主人见面,生命就戛然而止了。大大的留白,使人意犹未尽。文中的那句“我的生活中没有太阳,有另外的东西代替了它”,是主人公的感受还是作者的感受呢?或许,是一个群体,在阳光下的黑子中,有更多见不得光的人与事乍现。
文中刻画的女人几乎没有哪位是幸福的,在这些绚烂如樱花的女人们身上,会看到春的残酷、秋的凛冽。每个女人身上都带有雪穗的影子。她们自卑、软弱,却也可以恶向胆边生,谋夺金钱和生命。而在雪穗的身上又浓缩着这些女人之恶。但凡恶女,大约都是:母性的破灭,没有温度,没有宽容,狭隘、嫉妒。那么,谁是恶之源?那些孩童时期,印证在每个细胞深处的伤害,需要有不断的新鲜的血液来弥补和修复,亮司如此,雪穗如此。不同的是,大约雪穗早已把灵魂出卖给魔鬼,外表绚烂如樱花,灵魂却罪恶至极。
《白夜行》反应的.社会背景是日本大萧条时期,那时失业爆发,破产频生。大约如此,亮司家的典当行蔡做得风生水起,大笔的存款保障他父亲去做那苟且的勾当。相对比,雪穗的父亲去世,母亲和她居住在贫巷中,没有谋生手段的女人,带着孩子,可想而知生活的残酷。最终,贫困的拿拥有的交换金钱,富有的拿金钱交换肮脏。比一比,谁更卑鄙和下流呢?大萧条挤压着的人性逐渐扭曲,各路牛鬼蛇神纷纷上马,民族整体的不安全感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大约是集体无意识吧。
从一个阶级到另一个阶级的转变,这个出身底层的女子——雪穗,做了一件如《红与黑》中于连一样的行为,靠着男人不断改变自己的境遇。这种依傍之下,直至文章结尾,她都是光鲜的,这个带着面具的女人,如一缕幽灵,游荡于世间,是雪穗,也是另一群女性。
在日本,男权主导下的女性,这些恶意,大约是某些女性力争上游所需要的。她们拥有许多技能:插花、茶艺、地道的英语,但最终沦为家庭主妇,不得不依存男人生活,当生存困境席卷而来时,能做的,只能是善意伪装下的恶。
作者凭借老辣的笔锋,将那些浮游的情绪,乍现于面庞;将心底算计着的,狂躁着的,追寻着的,都一一道出。最终将那些梦幻的一切,敲碎给观众看。而正式这个破碎的时空,让读者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