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后一课》教育系统师德报告会演讲稿
很喜欢曾看过一篇文章《最后一课》,我把它下载到电脑里,不时地会打开来看看。“最后一课”是美国大学的学术传统,它假设一位教授即将不久于人世,他将告诉学生什么?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经验和智慧是什么?可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世界虚拟科技的先驱兰迪教授的最后一课却不是假设。因为07年即他46岁时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且已扩散,医生告知他的生命只剩下不到6个月的时间,他“最后一课”的励志演讲中给了我们很多“人生馈赠”,其中有这样几点让我受益匪浅,在此也想与大家分享。
一、不去抱怨,更加努力地工作吧
兰迪在被确诊患上癌症时,他没有抱怨上帝对他的不公,他是多么的不幸。相反,他进行积极地手术和化疗,治疗期间他的体重急剧下降,瘦到连结婚戒指都会从手指上掉下来,虚弱到无法行走。可在结束了部分治疗之后,他积极锻炼,体重又迅速回升。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的生活依然丰富多彩:出席国会听证会,从容地对待工作,到橄榄球队去圆儿时的梦想,规划未来的生活,陪孩子尽情地玩耍。他“最后一课”演讲中的每一句话,都渗透着对生命的感恩,每当人们想要抱怨、退缩时,兰迪的话就会使人重新振作。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相反我们却是守着清贫,安于寂寞,耐着艰辛和单调,甘于平凡和琐碎。而我们高中老师则常常还要放弃周六、周日休息的时间加班加点,放弃晚上与家人共度的时间值班辅导,这个中滋味让我体会最深的应该是“艰辛”。到金中工作的13年里,除了第一年带三个班的课,感觉相对轻松,其余每年都在企盼下一年能轻松一点,可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2002~2010学年除了正常的教学,也基本上在做班主任,感觉上班的日子里每天都是披着初露的晨曦赶往校园,戴着冰冷的青晖踏进家门。作为母亲,之于孩子,总是无法做到洒脱,总有一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牵挂,所以,儿子初
三、高三的05届、08届我请学校照顾没有做班主任。印象特别深的是儿子高三这一学年,第一学期我带高一7个班的课,第二学期的前两个半月,高三一个班,高一两个选修班、两个必修班,每天都要上3~4节课,处理3~4个班的作业,再加之高三的选修教材及必修3我之前没接触过,教材陌生,而且是进行第一轮复习,备课量大,花的时间长。刚开始的几天,确实感觉手忙脚乱。凑巧的是,那段时间儿子反复感冒发烧、咳嗽,前后拖了一个多有。此时我也有感慨,本想这一年能轻松点,多帮到儿子点,可还是没能轻松,此时,我没有选择抱怨,因为一味的抱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自己陷入身心俱疲的状态。我所做的是自我调整、合理计划,在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所及的情况下,努力把事情做好。
点击浏览下一页
二、你不能改变手中的牌,但你可以决定怎么出牌
带7个班也就意味着相同的内容要重复7遍,当时看到课表的第一感觉就是很乏味,可在我已无法改变抓在手中的是一副乏味牌这一事实时,我知道我唯一能做的是怎么出牌了。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7遍,不仅会将这种乏味传染给学生,就连我自己也忍受不了。所以,我首先是将这7个班按小班、实验班、普通班从教学方法的选择、重难点的突破、设问等方面分成三个层次,而同轨的普通班则在设问的问题、设问的对象等方面加以变化,让每一遍都有一些新意。
08年9月我开始在级部担负德育工作,说实话,这部分工作我并不期望,因为德育工作往往是说起来简单,事实上却是繁杂而又琐碎,仅仅是年级常规管理这块不仅要牵制大量的时间,更是割碎许多整段的时间,让人无法长时间静心地做事。但在学校工作需要的情况下,我只能变换视角,调整自己。早晨来上班时,先到年级的保洁区走一走,走到草坪花圃时,我会留意一下又开了什么花结了什么果,走到竹林处,我会仔细聆听一下鸟儿欢快的鸣叫,每每此时我也会被这些自然精灵们的活力所感染,顿感神清气爽。改作业或是备课一段时间后,我会将教学楼走一遍,既了解了卫生及常规情况,也借此活动了一下筋骨。白天在学校一定处理完工作上的事情,晚上回家后的时间就完全属于自己,这样,就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三、永远焕发的激情
兰迪在他的最后一课中说:“我很快就要死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么棒。”然后,他在众人面前做单手俯卧撑。讲台上的他看上去是那么年轻、健康、激情四射,幽默得让人心酸。台上台下的笑声和泪水,成了他与世界说再见的最动人的方式。
我们高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年龄在16~20岁之间青春朝气、活泼善思的学生,我以为在平和、积极的心态引领下,教师身上可以永远焕发的激情是一个优秀的高中教师所应该具备的。可常常是我们对现状的满足和安逸让我们固步自封,太熟悉的环境和稳定的工作已减弱消退我们的工作激情。就像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平静的日子对于我们最残酷的惩罚,莫过于让我们曾经激情、曾经充满幻想的内心,一点点地失去光泽和弹性,一点点地黯淡下来。所以,诗人汪国真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熟悉的地方并非没有风景,只是熟悉蒙蔽了一双双发现风景的眼睛,融化了几许看风景的激情。所以我常常告诫自己,应该激情地对待工作和生活,这样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才会激情澎湃、灵思飞动。
四、学会忍耐
工作中,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是总能得到家长、学生的理解,有时候甚至会被误解而感到委屈。这种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忍耐。07届我班有一个学生,高一时在实验班,因为迷恋上网,高二分到我班时学号是四十几号号。他常常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假,当我了解到他是借机出去上网时,我与他家长沟通,结果他家长竟帮助他孩子一起说谎。有一天上晚自习时他还在,但当我再去教室时他却不在了,我在教室等了很久也没有见到他回来,于是我和他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小孩回家的第一时间和我联系,结果该学生还是按往常时间回家了。可第二天早晨,该学生的家长却哭闹到年级部来,说他的孩子昨晚趁他们睡觉时离家出走了。原来,昨晚他们将小孩打骂了一顿。之后,我得知该学生晚上在网吧蹲了一夜,早晨直接来上学了。
后来,该学生的家长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说了许多抱怨甚至非议的话。听了这些话转述后,我心理的确不舒服,因为我在他孩子身上花的精力事实上比其他学生多得多,但是,这些委屈我只有忍耐,因为我相信时间的流逝,总会洗净心中的委屈。2010年元旦,我收到一条很长的短信,虽然没有署名,但从短信的内容上我感觉到是这个学生发来的,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老师,请原谅我曾经的幼稚和不懂事,很想能当面跟你道一声对不起,可上次去学校玩时却还是没有勇气,再次对我以前给你带来的种种麻烦和伤害表示深深的歉意!这条短信我保留了很久,偶尔再打开看一看,心中曾有的一点委屈慢慢的也就释然了。
五、付出真诚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同样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清凉如细雨,让人有温情满怀之感。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导致学生戏称他们是“压力山大”的一代,因此,相伴而来的是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我班曾有一名患抑郁症的学生,高二的时候非常重,整夜的、连续多少天地睡不着,在教室里坐不下来,在家里几乎不和家里人说一句话,他忌讳别人说他有病,更谈不上说去看医生了,他妈妈没多少文化,每次到学校来的时候只是无奈地哭。有一次,下午我来上班时,远远地就看到一个人蹲在我们办公室窗外墙根的地上,她的头发在风中凌乱着,手不时地抹着眼睛,当我走近了才看清是这位同学的母亲,看到这一幕,我知道准又是因为他孩子的病,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我也无形中体会到一种责任,我必须尽我所能地去帮助他。这样,每次我只要感觉他有一点异常,我都会及时地与他沟通、谈心,对他进行开导,让他能勇敢、坦然地去面对目前的状况,并能接受治疗。
在我的鼓励和开导下,他进行了适时、适当的治疗。到后来他对我有了一种依赖,只要他情绪波动,他就会找我说出他心中的郁闷,常常一说就是一堂课的时间,而我总是很耐心地听着,甚至有两次夜里我被他的电话叫醒。高三时,他基本恢复正常,且学习状态很好,尤其在生物学科上。在他恢复正常之后我们的一次谈话中,他说:“老师,那时,有好几次我都有一种站在楼上要往下跳,从此解脱的想法,但因为有老师您,我才能挺过来,因为我无法辜负你对我的关心。”今天当我再回顾这个过程时,我知道其实我没有任何灵丹妙药,我只是将心比心地想到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过程中,我只是付出了我的真情和真诚,做了一个最耐心的倾听者、最朴实的开导者而已。
第二篇:最后一课演讲稿
最后一课演讲稿
讲的好再鼓掌。
安排这么一次演讲,是我的一个心愿,也是想让大家怀揣一个心愿去实现一个心愿。站在这个讲台,换句话叫做,三尺舞台上,我感觉爽极了。我认为,这堂课的讲演不能叫做最后一次演讲,应该叫起航。此刻的心情,犹如今天的天气,炙热。可能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离开这个煎熬之地了,我何尝不是跟大家一样的想法,你们煎熬在学习上,我煎熬在教学上,你们煎熬在作业上,我煎熬在备课上,你们煎熬在教室,我煎熬在办公室。其实,我们受的是一样的累,吃的是一样的苦。不过,今天,将是一个终点。对于这样的处境,我们无法改变它,我们只需要决定如何应对。就好比斗地主,我们无法改变手里的牌,但可以调整如何出牌。如果我看起来不够自卑,孤僻,郁闷,失落,我感到很抱歉,让你们失望了。有人想可怜我,不过你得先学会我的乐观和积极后,在来可怜我我吧。
当然,今天我们谈的不是牢骚,不是上课,因为这些在大家看来已经谈了好久,谈过好多了。今天我要讲的一个主题是《我的童年梦想和我的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自由与梦想,爱情与亲情,还有身边的朋友。。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人生短短几十年,青春年华不过转眼即逝,我们需要这些才能够活得很好,才会活得开心,才会不知疲倦地活下去。。我作为你们的老师,并且比你们年长几岁,应该有一些经验教训可以帮助你们去实现一些梦想。
好了,下面来谈我的童年。
我不知道同学们还记得7岁以前的多少事情,我有一段纯洁的农村童年记忆,那时候的记忆淳朴、珍贵、幸福。现在能记起的,只有一瞬间,但是却总是挥之不去。7岁那年的秋冬季节,我约莫记得是这个时间,晚饭过后的夜晚,让我脸上挂了彩。还好,现在医学科技发达,我有足够的明天去弥补这些不足了,只要有钱,我相信总能还原。与大家相比,我可以算一个悲剧了,很庆幸,大家都能有一个比我美好的童年记忆。不过我从来没有悲观过,我很要强的,你们懂得。我想说的第一个忠告就是,幸福很简单,幸福不是想自己失去了什么,而是多想想自己得到了什么。大家应该懂得幸福。
有点跑题了,我是要说我的童年梦想。呵呵。我童年第一个梦想是书包,文具盒,玩具。小学,家里穷哦,1分,两分,5分,1毛的钱,1毛钱10个糖,还可以讨价还价,最后让买家多给一个。这样的环境造就了我这样一代人,拥有过,期盼过,梦想过,实现过,失落过。当时的大人们都说,农民上学出人头地,这些话在我内心深处深深埋下了一颗种子,我要立志读大学,成才,出人头地。
铅笔盒,你们现在不怎么用了。在我们上小学初中的那个年代里,这些是身份,是荣耀。尤其是打开盒子还分层的那种,最能聚拢一双双羡煞的眼光。音乐家不一定要买钢琴,吹口哨也是一样的。所以我想哦,没有铅笔盒,口袋里也是可以放铅笔的嘛。
小坦克了,小人了等等玩具,更是勾魂。又一次为了买一件我心爱的玩具,我第一次偷了我父亲5元钱。不过后来被发现了,父亲只是说我别乱花。
欲望不是贪得无厌,不是贪大求全,实际上是一种生活目标、人生理想。我要对大家说的第二句忠告就是,要对财富充满强烈的欲望,并为之努力。
时下流行穿越剧,大家应该都看过杨幂主演的宫吧,尤其春晚小品《荆柯刺秦》里的一句台词,穿越穿越,征服一切。穿越,到古代,成就一名惊世大侠,我童年就有这样的梦想了,自从看了穿越剧,我发现我有预知未来的本事了。这些个天马行空的想法,什么会飞哦,长生不老什么的,我都有想过。总有那么几个达不到的梦想,自己的回忆里才多了几分乐趣。我想说的第三句忠告就是,一定要有梦想,无论能否实现的,都算。
在我的童年里,看过新白娘子传奇,现在看来,里面的场景仍旧那么的迷人。新白娘子传奇是一部风靡中国及轰动华人世界的戏剧。被CCTV评为80后十大经典港台剧(古装篇)第一名。缔造了超高收视率,也是2004年CCTV-8 收视冠军。千年白蛇化人身,大士指点来报恩。她美貌绝世,明眸皓齿,倾国倾城,集世间美丽优雅而高贵于一身。天性善良菩萨心肠,用岐黄医术悬壶济世造福黎民百姓,功德无量.白素贞为报许仙1700年前的救命之恩,对其以身相许。无论男女老少,只要经历过那个时代都有着那段最美好的回忆,但是他的问题在中国电视界讳莫如深,她影响了整整几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甚至择偶观念,趋向,给那个时代的人留下许多美好回忆,包括我,新白是童年美好回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白娘子传奇的磁带,画片,游戏,童谣等等,80,90的小孩童年时玩得最多的就是扮演里面的角色了。但是她却只是在坊间有很高的褒扬。她将白素贞演绎的淋漓尽致,真情实景,一派的感人至深。找赵雅芝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成了我一生无法实现的追求。我想说的第四句忠告就是,敢爱敢恨真君子。
古惑仔,14部相关系列电影,什么人在江湖了,猛龙过江了,洪兴十三妹了,胜者为王,九龙冰室等。96第一部,往后几年都有陆续上映。男孩子看的比较多。大家爱看的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等同。古惑仔,在北方是指小混混、二流子、痞子、茬子、流氓;粤语本意是指狡猾精明,后来引申为对具有某类怪异行为的不良青少年的称谓。这一系列是香港电影的败笔,不是指电影拍的烂,而是指古惑仔所要渲染的内容:黑社会主题,以黑社会成员间的“兄弟”情谊为主线,引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穿插于电影内的暴力、金钱还是对整个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很多80后的青年在面对兄弟情谊时,往往受到电影的影响,明知不可为却非要为兄弟出头。所以,这一系列让很大一批本来就向往糜烂、沉沦、堕落之美而又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知道原来黑色的世界可以这么迷人,因此而导致的犯罪事件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间接引发的街头斗殴、校园暴力事件更多不胜数。“粗口”、“泡妞”、“单挑”、“砍人”、“跟大佬”等已成了不少人追求时尚自我、放纵、燃烧青春的行为模式。我说这些东西,不是要教大家去如何变坏,是我要说的第五句忠告,是要大家记住,要理性面对未知世界里的诱惑。
指着墙面说,你有想过从怎样穿过这面墙吗?可能有人试过,碰的头破血流,这有点难度,会让我们有挫折感。当然,墙在这里是有它存在的原因的。墙面不是为了挡住我们,是要给我们机会,说明我们有多麽的迫切需要穿过这面墙,因为钻墙挡住了那些不诚心的人。我要对大家说的第六句忠告就是,把握机会。
今天跟大家掏心窝逃出久了,口有点渴。呵呵。我不介意你这会冲出课堂去买东西,因为我知道这会有人迫不及待的想给我买瓶水了,有没有人想去?没人去,那最后一句话我就不说了。(等水ING)
我最后的心愿就是,在座的大家,都能怀揣心愿,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谢谢大家。可以鼓掌了。
第三篇: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内容,概述故事情节。
2、品味语言,分析小弗郎士的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爱国情感。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2、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
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诱思自学: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本文标题为什么确定为“最后一课”呢?什么样的老师在上课?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课?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最后一课”的课堂。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四篇:最后一课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感受小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充分理解文章表现重大主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到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
3.了解在情节发展过程中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突出主题的方法。4.培养学生在讨论、寻找、合作中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人物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哈墨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通过复述、评议、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媒体运用:
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国际歌》磁带或光盘。课时安排: 2课时。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2.朗读全文,大体理清情节思路。3.搜集有关普法战争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激发兴趣 ,完成积累)。
(一)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板书:《最后一课》)(二)作者介绍(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所收集的知识自由发言,教师作归纳总结)。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同学们收集了哪些有关普法战争的资料?请在全班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搜集的材料,教师检查搜集情况,引导学生熟悉小说背景。)
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第一自然段。
教师提示:《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是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本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哈墨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出示投影,检查课前预读情况。(一)注音:
哽住(gěng)踱来踱去(duó)惩罚(chéng fá)祈祷(qí dǎo)懊悔(ào)诧异(chà)纵身(zòng)(二)解词(学生抢答): 诧异:觉得意外和奇怪。懊悔:烦恼、悔恨。
哽咽:因极度悲伤、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宛转:形容声音的圆转柔和。惨白:非常白。
四、第一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一)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去了解。小结:小弗郎茨、哈墨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茨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以及哈墨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板书:小弗郎茨、哈墨尔先生)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二)默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边读边思考,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学情预测:以“最后一课”为重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可能有如下几种: 1.课前、课上和下课。
2.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3.上课前,上课时。
小结: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种更为妥当,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下课,突出了“课上”的情景;而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最后一种划法将故事情节分为两个部分:上课前、上课时,但不包含“下课”的情景,缺少了故事的完整性。所以课文按第一种分法为好:第一部分(1-10自然段):写上课前,小弗郎茨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23自然段):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自然段):写下课时的情景。(板书:课前、课上、下课)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品读(体味语言、感悟思想)。(一)品读小弗郎茨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按小弗郎茨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小结:小弗郎茨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哈墨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茨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板书:语言 动作 心理)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听读和品读,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同时,使我们了解了学习小说必须认真阅读,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作品的主题。
五、作业布置:
参看课后练习第三题,思考各段文字后括号里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作业,继续第二教学板块。
(一)品读哈墨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集中讨论、学生评析、教师小结归纳。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
1.哈墨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2.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 3.哈墨尔的动作、神态表现了哈墨尔怎样的感情?
小结:哈墨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中,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得到细腻的表现。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内心巨大的悲痛,也表现出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
(二)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2.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3. 为什么小弗郎茨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确:1.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这样也就可能失去祖国。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2.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 小弗郎茨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三)作品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讨论,从课文的阅读中体会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
明确: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1.肖像描写:如“哈墨尔先生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写出了他的严厉;“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写出了哈墨尔先生用这种庄严的方式纪念他的“最后一课”,使人物形象更加含蓄深沉。
2.语言描写:如哈墨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写出了哈墨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3.行动描写:如“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写出了人物强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告别讲台的沉痛悲哀的心情。
4.心理描写:如“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表现了小弗朗茨对侵略者的嘲讽和抗议!
5.细节描写:如作品中两次出现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霍瑟老头的眼镜和初级读本,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字贴等,都极其生动强烈地烘托了气氛,对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第三个教学板块:运用(激活思想、拓展迁移)。(一)激活思想。
1.小结全文:这篇小说以小弗郎茨在法国沦陷时“最后一课”中的见闻感受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提问:同学们学习了《最后一课》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学生明确:失去国土的法国人民这样热爱他们的民族语言,这样热爱他们的国家!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我们要热爱中华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人民共和国!同时,在写作上,我们要学习本文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二)拓展迁移。
1.作者为什么样不把哈墨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茨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讨论,点拨。)
教师点拨:正因为普通,哈墨尔先生和小弗郎茨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2.放《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回忆故事情节,想象故事情境,体会文章主旨。
三、总结课文。1. 归纳思想内容。
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朗茨和哈墨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文章通过对小弗朗茨和哈墨尔先生言行、心理的描写,刻画了两个人物的典型形象.他们是千千万万普通法国人民的代表。在他们身上,表现了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的决心和信心,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 写作特点: ① 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②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心理活动。
③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转变,暗示时代背景。
四、课后作业。
(一)阅读并模仿都德的《最后一课》、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藤野先生》等写老师的作品,写一篇描写你的老师的文章,用心写出老师对你的深刻影响,注意运用丰富生动的描写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完成《伴你学语文》该课练习。附:板书设计
情节 人物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小弗郎茨 哈墨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 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 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 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肖像 思想情感:悲愤、沉痛的爱国情怀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第五篇: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仙游县教育局杜金育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4.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教学中,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细读文章,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思想内涵;学生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后,谈学习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资料。
2.熟读文章,处理字词。
3.试划分情节结构,找出人物描写的语句。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一课》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仅三千字左右,但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最后一课》,来消除心中的疑问。
二、检查预习
(一)字词(课件展示)
哽 赚 踱 捂 惩罚 祈祷 诧异 宛转 郝叟 懊悔 钥匙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诧异”“懊悔”“惩罚”三个词连词成段。
(二)简介作者(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三)简介背景(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三、整体感知(课件出示问题)
(一)生速读课文后,根据课件展示图片复述课文,师给予评价。
(二)指生说课文结构,师生达成共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最后一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三)生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只要情节概括准确,语言简洁无误,教师就给予鼓励。)
(四)生用“这是„„的最后一课”句式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合作探究(课件出示问题)
(一)师: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请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不同?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
生读文后详细回答,师生达成共识:气氛不同、学生不同、老师不同。
(二)师: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韩麦尔老师、小弗郎士、全体学生和村里老人们的悲愤及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中。
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一说这些变化是什么?
生思考后回答,师生达成共识: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三)师:在“最后一课”这特殊的氛围中,小弗郎士开始醒悟了,他感到“万分难过”。他动情了,他心中爱国的火种被点燃了,他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小说正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人物描写从侧面细致地表现小弗郎士的觉醒过程,表现了悲壮的爱国的主题。在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时,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细读文章,举例回答。
生四人结组讨论后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的。作者没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只是借助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例如: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5.然后他呆在那,头靠着其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6.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
以上问题的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而定,更多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给予必要的表扬和鼓励。
(四)师:文章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他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影响的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小说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与心理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请找出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并分析作用。举例如下: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样就把景物描写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作为小学生的弗郎士那种因怕迟到而急于到学校去,而又为路旁景物所吸引,既留恋,又不敢再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
2.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联想,表现出小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和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五)师: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请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课件展示)
师说归纳中心的方法,生独立思考,归纳:《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质疑问难(课件出示重点问题)
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某些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问题举例:
1.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安排组织的?
(七)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文章内容、中心、写作方法等方面谈。(生谈收获)
2.你对我们的母语有哪些新的认识?(生谈对母语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感。)
(八)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1.发挥你的想象力,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郎士写一则练笔。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以上两题,任选其一,课下完成。
(九)总结(播放国际歌)
师: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同样的,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负载着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的母语走向世界,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后反思
普法战争是以法国的惨败告终的,战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与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作为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高度精练的范例,它以短小的篇幅表现了这一重大的主题和题材,描写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而所有这一切又是以平易的风格和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最后一课》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不仅由于它在内容上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还在于它具有卓越的艺术特色。这里凝结着作者的艺术劳动的可贵经验,对我们仍有启发和借鉴作用。在对本文的学习中,第一课时学生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分
析情节结构,谈读后感受,教师不做过多的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深入细致地品味和体会小说的语言、人物心理。对初读印象进行深化和具体化。初读是基础,品读是关键。学生谈对母语的认识培养学生了他们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