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些年的冬天,竟也那么的温暖散文
又下雪了,雪花飘飘洒洒飞飞扬扬,落满高山大川,填平浅沟低壑。透过雪幕,望着远方白茫茫的一片,记忆随着飞舞的雪花飘得很远很远……
记忆里,冬天似乎是漫长的、冷酷的、难熬的。北方的春天来得晚,可冬天来得却很早。“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不用等到立冬,霜降就已经吹响了冬的前奏曲,北方人所谓的“猫冬”就此拉开了序幕。
冬天,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每天揣着双手抵御着干巴巴的冷慢慢地捱过,漫长而又冷寂。可那似乎只是大人的感觉,对于孩子们来说,漫长的冬有着无穷的乐趣。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那个村子里同龄的玩伴要有二十多个,只要下雪了,大人们会高兴地说:“瑞雪兆丰年”,我们可不管兆不兆丰年,只要能玩雪就最好了。我们先把雪堆成一个个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的雪人,给它们安上鼻子、装上眼睛、戴上帽子,然后在雪人的掩护下,开始打雪仗。小手冻得麻酥酥的,脸也冻得通红通红的,可我们一点也感觉不到寒冷。
如果不下雪,我们还可以去划冰。家门前是长长的河道,夏天有淙淙的河水,冬天则结一层厚厚的冰,我们便仨一攒俩一伙地去滑冰。虽然没有冰鞋,可我们都有一个简陋的冰车。我们特别喜欢有点坡度的滑冰地点,从上坡滑下来,稍微用点力就可以滑到坡底。在这个活动中,女孩子划得相对要稳当一些,男孩子却滑得更胆大、更刺激。当然其中也会有争执有吵闹,可小孩子是不会记仇的,上一刻还面红耳赤的,下一刻便“握手言和”了。
在没有电视和玩具陪伴的岁月里,那一季季的雪和冰快乐了我们的童年。
我家有三间房,和二叔家住对屋。我家有五个孩子,二叔家有三个孩子,两家八个孩子,大的十多岁,小的三四岁,聚在一起阵容够强大的。
每天睁开眼,喧哗就开始了,追逐打闹,争吃抢喝,吵架斗嘴,挨打受罚,都是常态。
白天,吵闹了一天,夜晚,我们一群孩子就围坐在妈妈的身边,在如豆的灯下,一边看妈妈纳鞋底,一边听妈妈给我们讲“笑话”,那时没有水果没有糖块,只有一小盆削头去尾的胡萝卜。我们这些孩子每人抄起一根胡萝卜边津津有味地吃着,边听妈妈讲那荒诞不经的“笑话”,于是,在妈妈绘声绘色的讲述下,一个个妖魔鬼怪就开始粉墨登场,眼睛所及之处,似乎全是妖怪的狰狞,耳中所闻之声,似乎全是妖怪的怪叫。我们屏住呼吸,战战兢兢,不敢下地,不敢说话,甚至忘了咀嚼,任这些怪物在我们眼前“飘”来“飘”去。
看似一个个漫长寒冷的冬夜,却在妈妈的鬼故事的陪伴下,有滋有味度过了。
“笑话”讲完了,我们还意犹未尽,便央求妈妈出谜语,小妹一边摇晃着妈妈的胳膊,一边贱声贱气地央求道:“好妈了,好妈了,就破个‘闷’吧!”妈妈实在拗不过,便又开始给我们出谜语。每个谜面说出来,我们就放飞想象之鸟去“啄”谜底。不论猜多久,妈妈都不告诉我们谜底,只是稍作提示,让我们自己去猜,既锻炼了我们的耐性,又开发了我们的智力。
漫长的冬季,如果没有一点东西来打打“牙祭”,日子也实在是太寡淡无味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群孩子,日子再清苦,也要想法让它滋润些再滋润些,于是,我们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冬季里那一盆永远象征着温暖和美味的“火盆”上。
在北方的冬季每家每户原来是没有暖气也没有炉子,但家家都有一个泥做的“火盆”。
把糜黍泡子和土掺好活好泥,把一个不用的废盆扣在地上,盆沿上拴一根绳,做模子,把泥抹在盆上,外部尽量抹得光滑,最后再做出盆沿,等泥半干的时候,把盆翻过来,把模子拽出来,一个泥盆就做好了,将泥盆晒干,等到了冬天就派上了用场。
入冬后,烧完火,将未燃尽的炭火从灶膛里扒出来,火盆的底层可以放羊粪、驴粪、糜黍泡子,将扒出的炭火放在上面,将盆沿用笤帚轻轻打扫干净,然后端到炕上,霎时,屋里就暖烘烘的,我们挤挤挨挨地围在火盆旁,抓一把生黄豆放在火盆里,用小木棍来回翻动着,听豆子在火盆里“叭叭”的爆响,那独特的香味便弥漫在空气中,我们一个个馋得流着哈喇子,熟了用小铲子掏出来,顾不上烫手,抓起一把就往嘴里填,吃得嘎巴嘎巴响。
还可以把土豆放在火盆里烤着吃,土豆不能太大了,鸡蛋大最好,熟得很快。掰开一个烤熟的土豆,霎时,一股浓浓的香味便弥散在空气中,强烈冲击着我们的味觉。
还可烤杏核吃,烤熟后,把杏仁的皮搓掉,顶端去掉,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真的是满口生香,余味缭绕,回味无穷。可是杏仁却不能吃多,吃多会有危险,所以大人总会把杏核收藏,每次会分发每人几颗。
一晃,好几个十年都过去了,可每个雪花飘落、寒风吹来的冬天,每个拥被独坐的夜晚,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童年的冬天,想起那一个个漫长而温馨的冬夜,想起吃烤豆时脸上的那一道一道的抹黑,想起那些陪我度过一冬一冬孤寂时光的儿时玩伴们……
每每这时,丝丝缕缕的怀恋便盈满心头,不禁慨叹:原来那些年的冬天,除了寒冷,除了贫寒,竟也有那么多的温暖,竟也那么的令人怀想和思念!
第二篇:作文-冬天也温暖
寒风吹走天空中的太阳,却吹不散心中的阳光;冰雪冻住脚下的路,却冰冷不了心中的温热......或许冬天的太阳更能让我们体会温暖的意义。请任选一角度,以“冬天也有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2.感情真挚、内容真实
3.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三篇:《寒冷的冬天也温暖》作文
寒冷的冬天也温暖
“温暖”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但在滴水成冰的冬天,你能更清晰地体会到“温暖”的含义。
但每一个人都知道冬天是多么的寒冷。在寒气逼人的冬天里还有温暖吗?我要告诉你,虽然冬天是多么的寒冷,但温暖仍在我们身边,因为温暖是你饥饿时的一块面包;温暖是你疲惫时的一杯茶;是你无助时对方给你的一个真诚的微笑;是一句体贴的问候;是一个关切的眼神!就让温暖在天寒地冻的冬天里生根吧!让温暖抚慰漂泊的心灵,让温暖播下新的希望……
在生活中的冬天里,只需一丝温暖,就能给失落的心灵坚强的力量;就能让无助的心灵告别悲伤;就能让无望的眼睛从此看到辉煌!!
第四篇:冬天里的温暖散文
离开单位时,看了天气预报,阴转雨,有寒流。回头再看窗外,树枝上,几片残留的叶子,不想落下,依然恋着母体。浑浊的天空泛着青色,看起来不是很冷。
单位的暖气早早就热了,可是家里的暖气却迟送了好几日,这是女儿去省城时告诉我的。即便送了暖气,也不知道屋内是否有春的暖意,这让我更念父亲了。
吃的、喝的自然不能少买,虽说小区什么都有卖的,一旦走进家门,就不想出来。只因不能经常在家,想多多感悟家的温馨,想多陪年迈的父亲一些时光。
和父亲在一起,做晚辈的那种心态很美,在这个世界上,有了他,才有了我。
父亲得的是脑梗,走起路来步履姗姗,很是艰难。见此景,会有黯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我也有老的时候,女儿很乖巧,也很懂事,总令人感觉到日后她独自的孤寂和艰难。
省城的人流和车流,只能是大城市的一种象征。她独自走进这大都市,就像一粒尘埃落在了那里,渺小的让人看不见。好在那家诊所的主人还不错,这让我们一家人和我的父亲都很慰藉。
父亲让我叮嘱女儿,好好工作,以心换心。听罢父亲这样的话语,我的心酸了,眼眶也潮湿了。
双休两天,伴着父亲度过。牙齿的脱落,父亲吃饭时愈显得很艰难,只能做一些软和易嚼的饭食。陪父亲聊天,最能令他开心,他会给我讲一些属于他自己的故事。有些故事我听了很多遍,但是,我依然默默地听,每次都会有新的理解和收获;每次都会看见父亲灿烂的笑容。这笑容会荡平因失去我母亲留给他心中的不悦。尽管这种病还带来了语言上的障碍,说话不是很清楚,我还是喜欢听他说话,只要他高兴就好。
今天是周一,我要上班。起来时,父亲已经在客厅沙发上坐着。我懵。打记事起,就知道父亲喜欢睡懒觉。
“你起这么早为啥?”我低声问道,因为妻还在睡着,她很累,我知道。
“这几日,天老是阴着,今天陡然放晴,一定很冷。所以起来告诉你,穿厚点……”
我忙去洗脸,父亲后面说的话,一句都没有听到,毛巾上面一定有我的泪水。
不在家的日子,父亲的生活由她照料,我放心。夫妻不言爱,但谢谢二字我照样会藏在心里。
出了门,走在马路上,空气好清新;冷空气昨夜飘向南方,天空湛蓝。
心好热,浑身上下没有一丝的寒意。
第五篇:温暖的冬天散文
北方的冬天,一场大雪的降临是悄无声息的,如一场盛大的回忆,那样的纷纷扬扬,又是那样的来势汹涌不可阻挡。它充斥在我拉开帷帘的窗外以及我放眼眺望的四野。
位于北方的故乡有着鲜明的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韵和趣味,冬天也不例外。记忆中童年冬日的早晨,窗外还是混沌一片,睡在热乎乎土炕上的我们就会被一些细碎的声音弄醒,那是柴禾在灶膛里发出的哔哔剥剥的欢呼声。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正在灶房里忙碌着,锅灶氤氲出来的热腾腾的水蒸气包围着母亲,使这一切看起来温暖而迷离。偶尔,母亲也会走进屋里把手伸进铺在炕上的被褥底下,一边试探一边问:“炕不凉了吧?在被窝里猫着吧,今天外面可是冷,真是滴水成冰呢。”说这话的时候,有一团团的乳白色的雾气从母亲的嘴里随着话语吐出,像在印证外面的寒冷。而对小孩子来说,在这样的早晨,留恋在温暖的被窝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当天儿渐渐亮起来,不得不起床了。当然,不能去外面玩耍也并不意味着无所事事,尽管在那个年代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小孩子总能随时随地发现值得自己专注的事情。于是,我们趴在炕里的窗台上,盯着玻璃窗上的窗花探究良久。窗花这种事物已经在我的生活里消逝很多年了,那是冬天屋子里的潮气遇到冰冷的玻璃窗而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图案。那些图案像一幅幅素简的田园风光画卷,有的疏篱茅舍清晰,疏篱茅舍间又有草径花丛可见。有的人物飞鸟隐约,人物飞鸟之外似是鸡犬之声相闻。这些优美恬静的画面,每一天每一幅都各不相同,大自然才是最高明的艺术家,胸中有着无限的创意,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描摹。那一幅幅窗花就是一个个动人的童话故事,那是属于冰天雪地的童话,洁白的霜花是底色,轻描淡写间给了观者遐想的空间。它诞生于北方冬日乡村的夜晚,经过一个晚上的巧妙构思、精心布局。天放亮时,所有的作品均已大功告成,引来孩子们天真好奇的目光久久观望、惊叹。等到太阳升起来,照在玻璃窗上的那一抹抹橘红色的光线,像一块块柔软的抹布轻缓的拭去这些玻璃窗上的杰作,似乎是在提醒我们不要留恋屋里的热炕头,可以到院子里到大街上去玩耍了。有时,我们不甚满意大自然的创意,也会用纤嫩的手指在窗花上涂上自己稚拙的作品。有时我们又等不及阳光的擦拭,用小嘴哈出一团团热气抢先融化那些窗花。
冬天的户外游戏自有冬日的特色,那时候的冬天真是冷,那时候的雪真是大,每一次的落雪都会积上很长时间。大雪过后,孩子们满街追逐着打雪仗,鞋子里、衣领里都灌进了雪,融化的雪水和打闹出的汗水升腾起热乎乎的水蒸气。也有孩子在堆雪人,你一锨我一铲,再用小手认真塑形,间或会有调皮的孩子过来捣蛋,但是不管怎样,总会有几尊呆头呆脑的雪人矗立在冬日乡村的雪野上以及我们关于童年的记忆中。安静细致的孩子们有时会从墙头或草垛上取来干净的积雪攥成结实的雪团,轻轻吸吮雪团融化后形成的雪水,清冽甘甜。看着那乳白色的雪团慢慢变成一个剔透的水晶球状的东西,这个过程让我们乐此不疲。
此时,结了冰的河面上也热闹起来了,除了往来穿梭的冰车,抽陀螺也是适合在冬天的冰面上玩耍的游戏,或许是因为那时候农村少有干硬平滑的地面吧,更不要说水泥地面了。在我小的时候,孩子们的玩具多是自己制作的,如沙包、弹弓、陀螺等等,家长很少有时间顾及我们。于是,在冰面上旋转的陀螺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精细有的粗糙,有人在陀螺上用红墨水点上红点或画上红圈圈,这样,陀螺在旋转的时候就显得生动而俏皮。也有赤手空拳在冰面上滑冰的孩子,那时候的农村是绝没有滑冰鞋这一类的东西,穿着自家的棉鞋也并不妨碍他们灵活的身影在人群中迅疾地穿行。当然,冰面上也会不时出现栽的人仰马翻之人,孩子们的叫喊声夹杂着有人摔倒时发出的惊呼声以及旁观者们放肆的笑声在整个河面上喧腾着,引得觅食的麻雀不时飞起又落下,并时时警惕地观察者冰面上的动静。
没有雪的冬日,我们玩丢沙包,踢毽子,这大多是女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沉醉在游戏中的女孩子们小辫子在脑后甩呀甩的。有时人多势众的我们也会找到一处错落的墙角,以凸出的墙壁作挡头,在凹进去的墙壁那侧一字排开,开始玩挤旮旯的游戏,所有的人齐声吆喝着一起往墙角的方向用力推挤,每个人都得尽力稳固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还要把别人设法挤出队伍去,被挤出来的人,迅速跑到队伍的尾端,再从头挤起来。因为队伍中间位置的人总是最暖和的,所以大家都不想成为末梢上的那个人,于是,拼命挤啊,拼命挤,成半天的挤,挤走了寒冷,只挤得气喘吁吁热火朝天。
当然,如果是在滴水成冰的极寒日子里,我们也可能整半天的偎在家里的土炕上不出屋,这时候,土炕上的火盆给了我们极大的乐趣。火盆似一个仰放的宽沿草帽蹲踞在农家的土炕上,那是一个用铸铁工艺做成的取暖器具,深凹进去的帽头里放着炭火的余烬,四周的宽沿成了我们小孩子的道场,几粒玉米,几颗黄豆,被我们放在火盆的边沿上烘烤着,我们不时用火镰筷子翻动着。奶奶坐在靠近火盆的炕头上,抽着长烟袋,眯缝着眼睛,面露微笑地看护者这半炕的孙男娣女,随着她的吞吐,烟袋锅里的旱烟明明灭灭,那袅袅青烟似祖母记忆中遥远的往事,模糊了有清晰,清晰了又模糊。母亲和婶婶们坐在离火盆稍远的炕梢,一边纳着鞋底或做着其他针线活,一边唠着家常。盆沿上的食物在我们的烧烤、拨弄下,渐渐变得焦黄,诱人的烧烤食物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有时候,我们也会把一小段粉条放在火盆的边上,这是很容易烤熟的食物,我们看着它迅速膨胀卷曲,然后在它变焦之前把它吃掉。所有这些都不是以充饥为目的,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如外星文字,是旁人无法理解的。运气好的话,奶奶也会在火盆上为我们烤几块红薯,这更加令我们兴奋。在那清贫的日子里红薯也是口粮,是不允许小孩子们随便糟蹋的。不得不说,在冬日的农家小院里,烤红薯的香味是霸道的,毫不扭捏作态,直接俘虏了我们的嗅觉。滚烫的烤红薯那糯糯的香甜温暖了我们正在成长的单薄的身体,也长久地温暖了我们的记忆。
在童年农村的冬天里,不得不说的事物还有院子里的那口压水井。不同于其它的季节,在冬天,为了防止压水井在夜里被冻住,晚上睡觉前需要把井水落下去,早晨起来把井里灌上水,利用虹吸原理再把水抽上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那个年代里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没用湿热的舌头去舔舐过那冰凉的铁井把呢?家长们都会告诫孩子,冬天里,不要用湿手去摸丼把,否则会如何如何,这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在某一个干冷的早晨,被派去灌水井的我们会心血来潮地想:试一下吧,看看用舌头舔丼把又如何呢?于是趁人不备,我们小心翼翼的进行尝试,但舌头险些被丼把粘住时的那种慌乱让我们记忆深刻,以后便再也不敢了。
童年时,有那么几年,每到冬天我的手和脚就会生冻疮,尽管早早就被妈妈捂上了新做的棉鞋和棉衣,但是那几年手脚的冻疮还是如期出现。于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都会用一盆滚烫的热水为我烫脚。一开始是用腾腾的热气熏,待热气减弱、水温下降了而我细嫩的皮肤还无法承受水的温度时,母亲就用她那粗糙的双手小心撩起热水敷在我手脚的冻疮处,直到我可以耐受水的热度了,母亲才会把我冻坏的手和脚浸在盆里的热水中。如此几年,我的冻疮竟然完全治愈了。直到今天,我坐在老屋的炕沿上,把腿搭在放在板凳上的热水盆上方,母亲站在地上低头为我烫脚的情形还历历在目,隔在我与母亲之间的那团雾气有时还会腾腾升起,模糊了我望向母亲的眼眸。
故乡的冬天是干冽清冷的,屋檐下常常悬挂着长长短短的冰凌,有时放在灶间的水缸也会冻上厚厚的冰层,取水时需要用斧头凿开坚冰。但是,身处其中,冬天留给我的印记却是温暖的,在冬天枯瘦素简的底色上,这种温暖的印记清晰而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