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神话故事情节,了解想象的特点。
2、通过认识神话人物,感受女娲朴实、勤劳的母亲形象及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
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处处所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动画导入
放两段无声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并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女娲造人》
二、初读解疑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内容?
为什么造人:孤独寂寞
揉泥造人
怎样造人
挥藤造人
怎样让人生生不息:男女婚配
2、带着疑问,阅读课文。
3、分组解答:
以女娲的身份口气解答刚才的疑问。
三、细读探究
认识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
1、小组讨论:
⑴ 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________”说话。
⑵ 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活动,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⑶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
四、阅读比较
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样丰富想象。
1、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与《风俗通》译文,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内容:
⑴ 造人动机的产生。
⑵ 造人的具体过程。
⑶ 女娲的心理情绪。
⑷ 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⑸ 作者的评述。
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由猿猴进化而成。但这种说法现在也渐渐受到冲击,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五、放飞想象
1、口头表达:请你改编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或方法。
2、书面表达:请你想象几十万年后未来人的外形生活情况(四人为一小组,一人执笔)。
3、布置课外作业:
⑴ 收集书面材料,办一期黑板报,描绘未来人类。
⑵ 追寻人类起源,浏览科普网站。
六、赠送名言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第二篇: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5*女娲造人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应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点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指导朗读。体会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奇特而有趣。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女娲神话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体会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篇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2个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学准备:
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制作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古猿说、外星人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注音。(莽莽榛榛、神通广大、生气蓬勃、疲倦不堪、兴高采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藤”和“娲”,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女娲怎样创造人类?
女娲造出来的人是怎样的?
你认为女娲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开天辟地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女娲同样感到孤单寂寞,她用黄泥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娲非常喜欢,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个生物叫做人。接着又造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5、给课文分段,并概况段意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起因。开天辟地后,万物具备,世界上没有人类。第二部分(2——12):写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5):写人类广泛出现在世界上。
第二部分(16——17):写女娲把人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创造后代,使人类代代延续。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学提示: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鼓励学生脱离书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要求要生动详细。】
3、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
(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二)体会神话想象的特点。
1、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想想古人为什么会这样去想象。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
四、交流感受。
学完本课,你对“人”及“生命”有何看法?
五、总结课文
女娲是这个神话中最古老的始祖母神,她毕生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造人,二是补天,为人类立了大功。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六、当堂训练
请发挥你的想象,拟写一段女娲和她造的第一个孩子的对话。板书设计:
天地无人 ——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补充建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第三篇:《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浮山中学 刘瑞洲
教学目标
1.会认“娲、藤”两个字。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生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导语: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而在我们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教师适当小结,引导对课题质疑:是的。传说中,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大,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那么,看了“女蜗造人”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5.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⑴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⑵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
⑶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6.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⑶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疑。
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⑴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提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正确理解。
⑶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①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棒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②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两,放到地面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娲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蜗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③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⑷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写开辟天地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写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用黄泥和水揉捏了“人”,从此,女娲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女娲用藤条挥洒泥浆的方法创造出许多的小人儿,使大地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第四部分(第16、17自然段):写女娲把小人儿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三、畅谈感受,体会写法
1.集体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引导品析文中重要细节。
⑴对女娲的认识——聪明仁爱、富有智慧。
①女娲的智慧。
a.“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问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b.“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c.“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样聪明美丽。”
d.“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②女娲的仁爱。
a.“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是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而她已经疲倦不堪了。”
⑵对写法的体会——想象丰富、刻画细致。
①全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以现实为基础,又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究热情,以及对人——这一聪明美丽的生物的自我赞叹。
②文中通过对女蜗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
③生动有趣的情节、通俗自然的语言、神奇丰富的想象,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2.结合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段落或语句。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女娲心怀仁爱,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有了人类这种聪明而美丽的生物,大地变得生气蓬勃起来。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真是人类的好母亲啊!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或阅读的有关女蜗的其他故事,进一步认识女娲,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加以积累。
2.向家人讲述《女蜗造人》的神话故事。
第四篇:《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程家琳
教学目标:
①通过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②通过默读、圈划、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③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教学重点:
大胆而新奇的想象。教学难点: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在这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看神话吗?„„那我们现在去浏览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个动画片断[投影——中国古代神话]。你们能说出这些神话故事的名称吗?[投影——片1:盘古开天 片2:夸父追日 片3:钻木取火 片4:女娲造人]„„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能列举其他你们所看到过的有关女娲的神话名称吗?„„。今天我们先重点观赏《女娲造人》。
二、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教师导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里面有什么„„一本古书——《太平御览》。翻开看看,卷七十八有《风俗通》的记载,一起读读看,大致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译文?有!我们一起朗读译文。再看下面有什么?“我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你们到《神话故事新编》里去看看。切盼你们的回应: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2、学生快速阅读,尽快给作者回应
3、教师小结: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喜欢袁珂的神话作品,因为它有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三、复述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
1、看图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做好复述的准备(可以轻轻地说出来)。
2、请一位学生复述课文
3、学生评议。
4、教师补充:自我对照,课外改进后说给你们的朋友或父母听听。
四、进一步探究课文的魅力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体验
这篇课文好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出文学艺术的魅力,里面不仅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还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现在让我们再围绕“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进一步探究课文,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并运用一些学习技能。(1)鲜明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导:先用括号标出描写女娲的重要词句,然后分析女娲是怎样一个形象。)
(2)美好的情感。(方法指导:先用波浪线划出体现喜悦感的重要词句,然后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默读+圈划写—轻声朗读与练说)
2、学生阅读、思考、圈划、归纳,做书间笔记
3、小组交流与争论(机动)
4、全班交流与讨论(包括精彩语句的朗读、体味)
5、教师小结:
借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借助想象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的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合情又合理的想象[投影]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你能抓住这个亮点,借想象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吗?
五、想象力训练
现在请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与袁珂比一比)
1、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象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3、学生互相简评
六、课堂总结
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往往可以得到新的感悟。课外我们不妨再搜集一些,作一些比较,以《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也不妨利用现有的资料和各种人类起源的假说,较科学地去追寻一下人类的起源。
七、作业设计
以《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八、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袁珂
鲜明的人物形象
美好的情感
喜悦感: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 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
第五篇:《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精选)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文是根据《风神通》有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而且文笔优美,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是十二三岁,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本课要注重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象创造的奇妙世界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感受创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了解神话特点,培养学生改写神话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文章的想象的写作手法。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神话中想象力的现实意义,并积累中国神话故事。
四、教学重点: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五、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法 合作探究法 细读品味法
学生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神话
师:小学学过《女娲补天》故事,知道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你知道为什么是神话吗?(开门见山,明确神话文体)
学生回答什么是神话。教师评价订正。
教师出示ppt: 神话,是远古人们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表达了远古人们美丽的向往。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二)研读文本,问题探究
过渡:那么,今天学习的《女娲造人》也是一篇神话。
1.它是根据《风神通》有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请仔细阅读两则短文及译文,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教师出示ppt: 1.原文: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黄土做人。剧务(工作繁忙),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要),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gēng,绳)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
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2.原文: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学生细读文本,回答想象的地方,并进行品析。(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示例: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4)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通过改写补充后的课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合作朗读,要求读出文章的感情,读出人物的情态。
明确:女娲造出人后的心理及神态描写。人类对获得生命的欢呼。
引导学生注意对“人”称呼的变化过程:
小东西 小家伙 聪明美丽的生物 心爱的孩子
3.生动感人的神话,离不开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你眼中,你认为女娲的形象更倾向与是一个,请结合相关内容讲明理由。(熟悉人物形象,正确认识神话特点。)
A.神 B.人 C.妖 示例:
她是人,因为她会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明确:
她是神,因为她一天能变化七十次。
她是神,因为她能掘起没有生命的黄泥,揉捏成具有生命的“人”。她是神,因为她能让大地遍地布满人类的踪迹。她是人,因为她会感到非常疲倦。她是人,因为她会感到非常孤独。她是人,因为她会创造性劳动。
总之,神话的女娲——亦神亦人。她身上既有神通广大的神性,又有勤劳聪明、有爱心、有智慧的人性。
教师出示ppt: 马克思有一段经典概括:“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归纳神话的特点: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神话采用幻想的形式,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三)细读文本,寻找本源
1.为什么要想象这样一个既有神力又富有人性化的女娲形象? 学生大胆阐发自己的理解,答案不统一,加强对想象的理解。接问:女娲造人,与其说是女娲创造了人,不如说是—— 示例:
人类诞生的喜悦
对勤劳的赞美
其他答案:
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大自然的智慧
人类伟大的创造力 人对同伴的渴求
人类对自身渺小的认识 人类探索自然的欲望
对生命的崇敬 人类诞生的喜悦
人类对自身起源的好奇 现实生活的折射 世代相传的美好愿望 理想化的追求
对勤劳的赞美 人类诞生的自豪
对孤独的害怕 改造自然的愿望
母性光辉的赞颂 „„ 2.怎么理解“人”?
明: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出示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人”字所表达的这种“屈从”的特性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说文》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找出有关内容印证观点: 1.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她忽然灵机一动。
2.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3.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
4.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5.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
6.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我们应该满怀敬畏之心。永远保有“天地之性最贵者”。
(四)说说神话,小结课文
请学生说说知道的神话并积累中国神话故事。
明确: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
教师出示ppt: 《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中国神话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神话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它的神奇、瑰丽,反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五)布置作业:(学会想象手法运用)
请同学们展开新奇大胆合理的想象,就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以“女娲造人新编”为题,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神话
神:神通广大 丰富的想象
女娲 巧妙的构思
人:勤劳聪明、有爱心、人性化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