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街幽巷深如许优美散文(精选)
一、泉州行走之古街幽巷深如许
在泉州这个遍地古迹的城市,西街可以说是泉州历史文化最为集中的一个地方。以前的泉州有这么一句话形容:“南北一条街,东西两座塔”,所谓“南北一条街”指的是繁华的中山街,“东西两座塔”说的是就是位于西街开元寺的东西塔。西街作为泉州历史上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时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是泉州市区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街区,保留有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如著名的东西双塔、千年古刹开元寺就都在西街。
地杰人灵的西街古街区由三朝、甲第、奉圣、五塔、井亭、古榕、会通、通政、甘棠、台魁、五夫人、旧馆驿、大寺后、裴巷、帽巷、新街等许多支巷组成,拥有悠久历史人文的西街古迹众多,深厚的历史文化构成西街别具一格的魅力。古城西街,巷陌纵横,幽静朴素,虽历经千年风雨,仍保持着古朴的风貌和历史本色,街区里的建筑风格独特,在保留完好的这些古民居建筑群里,既有泉州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大厝,也有颇具西方特色的洋楼……西街,被誉为“泉州古城的缩影”一点也不为过。
走进西街,你仿佛幻入到一个“古早味”浓郁的街市里,全街经商是古街的一大特色,各种各样的店肆林立,饮食店、杂货店、药店、菜摊、肉摊、家具店、缝纫店等等,在古街流淌着一种浓浓的泉州味。一些早已经退出现代市场的行业竟然还在西街保留着,像“古街布行”,传统的柜台、老式的铺面,在这样的时代里显得特别的另类、特别的醒目,也引发了多少游人怀旧的感慨。西街的传统行业何只此“古街布行”一家,像老泉州人最喜欢的“亚佛润饼”,依然延续传统行医方式的祖传药铺“保和堂”……它们都是西街的百年老号。
古街的游人川流不息,逢年过节更是人声鼎沸、喧哗热闹,最热闹的日子莫过于农历每月的26日——开元寺勤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香客如潮似流,最识商机的商贩们将琳琅满目的商品摊担,把这条并不宽阔的古街两旁挤得不留缝隙,金香炮烛、花果供品、衣服鞋袜、甚至小家电等,传统的、时尚的百货,还有商贩的吆喝,顾客的讨价还价,将老街的喧闹烘托得更加的如火如荼……而不断涌来的人流,那憋得通红的脸上依然洋溢着一种惬意的享受。是的,在越来越城镇化的时代里,早已习惯了回家大门一关自我禁闭的小区生活的人们,便将压抑的情绪在这日子里尽情地宣泄。
幽巷如许,走进深深巷陌,感受着古街区里特有的传统文化风韵!漫步于古城西街的这些小巷里,不时会发现一些兼具历史与文化的古建筑,这一切在西街里随处可觅。走进西街,吸引你的或许是那些不论晴雨都泛着艳光的红砖墙、充满异域风情的火焰窗、斑驳的老招牌以及逶迤绵长的古街老巷,但当你真正走进西街,令你怦然心动的,不仅仅是那些古迹,还有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
这里的每一条小巷,让你有种恍入水墨画里的感觉,清代和近代风格的民居古建比比皆是,岁月流逝,虽然繁华落尽,却依然保持着高贵典雅。石板铺就的街面,燕脊红瓦木板门的古民房,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漫步于这些小巷,攀满墙壁的绿藤,还有那排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的老树,给这千年老巷更增添了许多灵气。幽深的巷子弯弯曲曲,放眼前望尽是老房子,远远的我似乎就嗅到了那老杉木散发出来的清香,我仿佛看到了太阳光从树叶缝隙间穿透下来,幻作在窗棂中舞蹈的小精灵,并且多了些日头那绵长醇厚的味道,我喜欢这味道,像温醇的铁观音。
房椽上在秋风中摇曳的野草不知经历过些什么,秋风一来,小草绝尘而去,可来年它又成了一身葱绿的少年。从前那深如许的庭院,如今已被分家的后辈隔成了好几个门户,已全然看不到原来的旧貌。只是宁静依旧,再幽深的庭院也会有一径青苔、一丛绿草、一片落叶在阶前,和岁月淡淡的磨过。
巷口的繁华喧闹仿佛与巷内的寂静不相干,不知名的野草依旧在风中轻轻地摇……
行走在西街,可以看见各种教派在这并不长的街巷里比邻和睦而居,千年古刹开元寺、基督教西街教堂、古大厝门前立有道教信众认为可以避邪的“石敢当”、还有人们供奉的形形色色的境公、王爷、大元帅……泉州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素有“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华历史,作为“泉南佛国”的泉州,有着海洋一样的胸怀包容一切,被誉为“古城缩影”的西街,多种宗教文化在这里交集也就不奇怪了,就如开元寺门前年幅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走在今天街道上的我们,恍如徜徉在世界宗教的博物馆之中,总有一种信仰能够让我们在现代生活的奔走中有所寄托。
走进古城西街,就象走进五彩纷呈的绘画长廊,走进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它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仿佛古远时候的炊烟依然在现实的屋顶上袅袅升腾,遥远的记忆,往往就铭刻在红砖红瓦双燕脊的独特建筑之中,或许在踩踏着石板小径的行走中,不经意的一次抬头,便与之不期而遇。
泉州就是这样一座被岁月雕琢了许久的城市,它的沧桑与厚重、美丽与温情,遮掩于一处处风景的角落里,定格到照相机的镜头,出现在街头巷尾的喧嚣与静寂中。漫步在西街的这一些幽深巷道里,就像品读一首意境优美的小诗,需要细细欣赏、慢慢感悟,从巷子那些教育鲜明泉州建筑风格的古厝中,从心里溢出来的缠绵情愫,会让人不自禁地放缓行走的步履……
二、泉州行走之岱仙观瀑
一夜骤雨,将满山的树木洗得更加青翠,头顶上的天空也清得格外蔚蓝,格外的明澈,几朵棉絮般的白云挂在石牛山的顶端,远远望去,蓝天、白云、绿树……构成我喜欢的德化山区色彩分明的景致。
车出山间宾馆,导游林小姐介绍说,飞仙山奇峰攒集、异峦叠嶂,岱仙双瀑更是壮观非常。一路沉思,当我们走下游览车,便听到同行文友的惊喜叫声:“看,瀑布!”尽管瀑底尚在远处,但我的耳边已然隐隐传来飞瀑的轰鸣声响。停住脚步,顿觉脚下的大地在激烈地颤动。举头仰望,瀑布若银河倒悬,一幅自然天成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因为沉醉于此山美色,清代隐士毛一夔写下了“足快寻幽兴,奇观岂但泉;有山皆入幻,无木小先天。云鸟千崖共,碧空一字悬。浮生能免事,微醉亦飘然”的诗篇,抒发他对飞仙山美景的情思。
何止是我“好色”,文友们对着漫山锦绣也表现的急不可耐,有爬上山岩四处观景取景,有拿着单反相机,也有掏出口袋里的手机就咔嚓咔嚓地照了起来。我来循石阶走,远远的就看见前面山坡有一块大岩石,只见在岩石上书写着红色的隶书体“情人谷”三个血红的大字,在一片翠绿中显得特别的醒目。石头两侧生长着翠竹、灌木和叫不上名字的树木,石头背后就是那波浪滚滚,水雾接天的瀑布……在这样的美景里,爱美的女作家们,早就摆出了最为婀娜的身段,在摄影师的镜头前定格下一个个醉美的瞬间。
逶迤的山道掩映在翠竹、灌木和叫不出名字的草木中,循着曲折幽深的小径溯溪而上,两旁林木苍郁,空气清鲜,峰回路转,鸟鸣谷应。我们不时被这山光秀色所惑,一路走走停停,时而惊叹,时而邀来同伴拍照,贪图看不尽的美景,步履迈得特别慢。
款步徐行,终于来到了瀑底。抬头仰望,只见悬崖拔地而起直达云天,那高耸的峭壁仿佛被锋利的巨刀切过一般。劈成两半的飞仙山,悬崖峭陡险峻,森严壁立,瀑布悬于崖上。素有“华东第一瀑”之称的岱仙瀑布,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汇入沿溪小涧,流经飞仙山,在100多米高的峭壁上,分两股飞泻而下。东为岱仙漈瀑布高达139米,宽lO~26米,而西侧油漏漈瀑布,高约120多米,宽110多米。千丝万缕的水汇成澎湃的瀑水依崖倾泻直下,气势雄伟磅礴,远看仿似飞花溅玉、白幔斜挂,瞬间撒出的千万滴水珠落入崖底,有如云遮雾罩。岱仙双瀑动人心魄,蔚为壮观,我由此想起清代黄休仲的律诗:“尚疑银河忽溃决,还惊长鲸吸百川。水帘横空垂不卷,万斛雪浪涌山根”,他的歌章虽为崂山的潮音瀑布而吟,但借用于此时此处却也觉得应情应景。
岱仙瀑布,如同从天撕开了一道口子似的倾泻而下,漫如水帘的瀑水从高崖喷涌而下,瀑水飘落,顿时漫如轻烟滚滚弥漫,化作无数颗跳动的水珠,恍如飞玉溅珠,飘飘洒洒,源源不断,弥散在空气中像雨像雾,那瀑水如雷声般轰鸣,在山谷回荡。
我站的地方距离瀑布那么近,近得可以伸手抚摸它的脸庞,感受到它的心跳,才走过瀑下短短的石板桥,我的头顶、脸庞、身上,就已经被水雾浸湿得通透了。这是我平生头一遭看到瀑布的雄姿,因而心里更多了一份兴奋和激动,耳边听着它的奔腾呼啸,心里感受着它的澎湃激昂,在訇然作响的瀑布声里,狭窄的胸膛在无限的扩张,就想伸展开自己的双臂去尽情拥抱那飞流直下的瀑水。此时,我的心已经被深深地感染了……我不知道,流泻的飞瀑是山的气概,还是面对断崖的纵身一跃,流水以一种从容而又荡气回肠的气势,宣告着一种志向?我不知道,这是否算是流水的一种死亡方式?但当命运走向悲壮,当生命面临深渊,滚滚向前永不回头这正是流水的品质,哪怕是粉身碎骨!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惊天动地的一跃,恍如电闪雷鸣一般,顿时让山谷悬崖也为之动容变色,让硬实的岩石颤了个颤!
或许,这样的死亡也是一种再生的方式,像凤凰涅槃!从峭壁倾泻而下的流水,在层层叠叠的山岩上碎成一颗颗耀眼的珍珠,然后迅速地汇聚成流,优雅的蜿蜒转身,奔腾地唱着歌继续向前……
关于岱仙双瀑,我忽然想起前天晚上导游小姐讲的那段神奇的故事,传说有马氏三仙女乘白龙腾云驾雾云游各地名山,途经此地,喜见此山钟灵毓秀而留连忘返,她们浣纱的泉水化成了清澈的溪流,而漱口后吐出的水也随之化成飞瀑。当地有个农妇郑氏,孤苦伶仃,白天上山砍柴,夜间挑灯纺织。有一天,郑氏在悬崖上伐木,由于疲劳过度,头晕眼花从悬崖上失足坠落,恰遇赏游到此的仙女,便骑白龙将她托住。感恩仙女救人的乡民在郑氏坠崖的绝壁处,筑建一座祭亭借以怀思。飞仙亭依危崖,下临渊谷,以悬崖为基,就险而筑,俨如鸟翼。站在亭外俯瞰崖下,万丈深渊的峭壁,不禁让我神虚目眩,心惊肉跳。
我是好静的,今天却在这惊心动魄中被感染得情怀激荡。总以为,安静的姿态最美:岿然不动的巨岩、虬枝盘旋的古树,掩映在老林中的寺庙,日薄西山的那抹金晖……或平和、宁静、恬淡、宠辱不惊;或纯真、灵动、洁净、不染一尘世俗,呈现给这个世界的是最美的姿态。但在此时此刻,我发觉真正的安静,并不在于表像,而来自于内心。若不能将躁动的心真正的消褪,那么无论躲在深山老林,还是寄身寺院庙堂,也无法让自己真正地静下心来,就如极细的一缕风,就可以扬起窗台上的尘,而招致满室迷蒙。而反之,怀有一颗淡定的心,即便如同面对此瀑的激荡,安静的心依然自若,从壮怀激烈中去梳理出至简却又是丰富的人生真谛。
日头渐斜,依依揖别岱仙,我不禁回眸四望,远处悬崖的流瀑依旧在乱石间飞泻不息。山风习习,飞瀑如练,山鸟啁啾,苍茫的远山与袅袅烟云织成虚实匀称的诗画,宛如清澈、安宁、美丽的仙境……
第二篇:春色如许优美散文
“苏三离了洪洞县”、“月儿弯弯照天下”、“听他言下的我浑身是汗”……这些熟悉的京剧唱词,不断交织充斥在我的脑海、回荡在我的心中,我为京剧而痴迷,为国粹艺术而骄傲!
苏三,那对爱情执迷不悔的女子,为了一句誓言,苦苦等候那已功成名就的三郎,为了他不惜得罪权贵,最后却落下个“杀人”的罪名。可是三郎啊三郎,一直心爱你的女子,为了你就要赴刑场了,而你在哪儿?现在的苏三只能跪求路上的好心人捎话给远在京城的三郎了,让三郎知晓苏三对他的那一番深情厚意。苏三啊,苏三!你这个痴心如斯的女子,为何还看不透那三郎呢!他已加官进爵,怎还记得你?可怜的苏三,谁来为你擦干泪水呢……每次我听到《苏三起解》总要为苏三流下心疼的眼泪。也许你注定被伤害,可是你却从来不怨任何人,而是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单就这份气度我就佩服你。繁华终究是一场梦,一场云烟,一场空———你看清了,我却还沉迷其中。
聪明的李凤姐与微服出巡的皇帝朱厚照邂逅于梅龙镇的李龙客店中,朱厚照为凤姐那闭月羞花的美貌倾倒,并故意呼酒唤菜借此调戏她,命运就在阴差阳错下成就了一桩好姻缘。也许是凤姐鬓旁的那朵海棠花,让朱厚照对凤姐一见倾心,生出了别样的情愫;也许因为这朵海棠花,皇帝对凤姐不禁愈加神魂颠倒;也许因为这朵海棠花,凤姐一开始对皇帝气恼,可最终还是沉醉在皇帝的怀中……我喜欢听这出戏,无论是戏中的念白,还是唱词,都无不透露着甜甜的,黏黏的爱意。戏中的感情是那么无暇,那么炽烈真诚,字字句句都触动我的心,我真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像他们一样终成眷属。
孝子杨四郎为了见母亲一面,不惜冒死前往雁门关,而为了履行曾经对公主许下的承诺,他又千里迢迢返回宫中与公主团圆,这样重情重义的男子就算对铁镜公主说谎,那谎言也满含着忠义!公主也是性情中人,她信任四郎,才盗走令箭让四郎出宫见母。夫妻同心,最终为两国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演员们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种种人伦之情,曲调苍凉凄楚,哀婉动人。而《坐宫》一场,几乎囊括了“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通过板式的变化多层次地揭示了人物的情绪变化,是一出极著名的生、旦唱工戏。在这一段戏里,唱腔用的是舒缓柔和的慢板。接下来,四郎对公主讲明了自己的真实来历和想见老母一面的心情,公主大为意外。继而唱腔随之加快,转上摇板、原板和快板。公主表示愿意帮助四郎,但“怕你一夜不回还”;四郎则急切地保证信守诺言,以至跪下盟誓,这时唱腔进一步催快,特别是两人的大段对唱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二人的激动心情。听得我畅快淋漓,看得我心都醉了。
“咿呀,呛呛哩个呛……”那京胡一拉,月琴一拨,弦子一弹,单皮鼓一敲,大小锣一打,鼓点锣声疏密相和,或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或如林荫小雨细细簌簌;琴弦起承转合,时而婉约怀柔如小桥流水,时而放荡不羁若大漠飞沙……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它能让我疲惫的心情慢慢放松,能让我受伤的心渐渐愈合,能让我在其中领略前所未有的愉悦。这样的音乐能把我带到只属于它的世界里遨游一番,看一眼人世的悲欢离合。大家常和我开玩笑,说我应该生活在古代,或者我根本就是从古代穿越来现代的“古人”。其实我也真的希望自己生活在古代,每个人都彬彬有礼、相互拱手揖礼,每个人嘴里都“之乎者也”,学习传统的儒家文化。如桃花源般没有战争,没有伤亡,没有孤儿,大家永远都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也许是心里产生的一种共鸣,于是我就这么义无反顾地喜欢上了京剧。演员在台上笑时,笑容也不知不觉爬上了我的脸;演员在台上哭时,我的脸上也早已布满了伤心的泪水……每当我在台下看着台上的演员在依依呀呀地唱着词儿时,我的心、我的神、我的魂都在跟着台上的演员走———他的一颦一笑是那么牵动我的心,她的一嗔一怨都能唤醒我的灵魂。是的,我为京剧痴,我为京剧迷。
“苏三离了洪洞县”,“月儿弯弯照天下”,“听他言下的我浑身是汗”……那些熟悉的曲子在我的耳边不断回响,萦绕心田,注定了我与京剧的不解缘份。就如《牡丹亭》那句:不入园中怎知春色如许;入得园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第三篇:歌幽幽情悠悠优美散文
一直喜欢夜深人静时,或慵懒在沙发一角,或依偎在床头几案,或双手抱膝斜斜坐在并不宽阔的窗台上,听陈瑞唱歌。时时,听的心醉神迷,听的浑然忘我,听的泪流满面,听的心旌摇曳,听的不知身在何方,听的不知今夕何夕。最有感觉是万籁俱静,唯有心跳之时,那个时候别人走不进自己的世界,自己也不想走出自己的世界。
唯有,醉。
今起床已是八点以后,简单的洗漱后,又准备着手收拾、倒腾、归置、安放零七碎八用不到,又不舍丢弃,留着占地碍眼,扔掉心有不忍的东西了。做这项工作最是烦人,事不大,但用时多,且倒腾倒腾着,就转得自己头晕眼晕了,血压升高了,不干呢,心里不舒服。妹妹说,你家那么干净了,你每天把自己忙成那样累成那样干嘛么。干嘛,减少玩游戏,看电视剧类的自我虐待呗,且窗明几净,干净整齐的家,坐着站着、养着、躺着都心爽。
选中陈瑞的所有歌,逐一顺序播放。《白狐》《梦醉西楼》《藕断丝连》《下辈子不做女人》《女人心》《鱼水情歌》《老地方的雨》《陪你一起老》…陈瑞的歌全部一次性顺序播放得点儿时间呢,几小时怎够。音乐流淌,陈瑞慢节奏舒舒缓缓地唱完一支又连一曲。我,麻溜溜地收拾完这里倒腾那里。有音乐,尤其是自己喜欢的旋律,在耳畔萦绕的感觉,怎一个“好”字可诠释。
很少白天听陈瑞的歌,因为一种感觉。白日里听陈瑞的歌,歌声少了份空灵,心灵缺了份共鸣,甚至,偶尔会觉得她的歌,稍带了些做作的痕迹之感。有此念,哪怕一丝丝,都心有不安,好似自己亵渎了陈瑞的感情,亵渎了自己的喜欢,亵渎了每支歌每句词的意境。终究不是刻意听歌,终究不是全心全意感受陈瑞,感受自己,感受故事,感受感情。
第一次听陈瑞的歌,是几年前无意听到《白狐》,入耳,喜欢。喜欢陈瑞用她那略代凄美沙哑的嗓音,温文委婉娓娓道来的那个爱情故事,很有质感。陈瑞的唱歌心语是:用心演绎音乐的一瞬,用音乐感悟心的永恒。听陈瑞的歌的心语是:寂静欢喜,寂寥欢喜,寂寞欢喜。
情由心生。有些歌注定是让你心生欢喜的,有些人注定是让你心生怜爱的。陈瑞的歌就有那个注定魅力。她的魅力来自于,她独有的充满磁性的嗓音,略带淡淡伤感的曲调,无法言喻却能紧紧裹住你的忧伤。她忧,忧得不落痕迹、恰到好处地落在我心上;她伤,伤得柔弱、伤得孤独、伤的忧郁、伤的我疼;她美,美得纯粹、美得淋漓、尽致美得催人心碎。陈瑞,用她的与众不同独演绎了相逢、别离、无奈、失落、飘渺、忧郁、孤寂、守候、落寞、怅然、沧桑、高潮…陈瑞,可以把我带进一个独立的仅仅属于我自己的绝美世界,那是个美好的时候是天堂,残忍的时候是地狱的世界。
活干的差不多了,歌听得意犹未尽。坐下来,端杯水,专注听歌。《把你藏心里》《心中刻上你的名字》《曾经》《心碎了无痕》《500年情缘》……说专注,却没能专注,凝着水杯,思绪盘上了闲不住的我心头。梳理昨日,梳理自己。听歌是为了听自己的心情吧!明媚也好,黯然也罢!欢心是你,寂寥亦是你,亲爱的自己!
20xx年7月2日
第四篇:古巷深深情几许散文
青砖白瓦,斑驳的古墙,古老的庭院,朱漆大门,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巷子,包罗了世间万象,百态人生,穿过了漫漫的岁月长河……
巷子,应该属于江南吧!
古色古香的房屋,古朴素雅的建筑,斑驳的古墙布满了墨绿色的青苔,卷起的屋檐上,爬满了丝丝缕缕的青藤,微风疏雨飘过,吹散遍地落花,那淡淡的幽香弥漫在烟雨朦胧的古巷子,延伸到路的尽头……
杏花,春雨,小桥流水,勾勒出我的江南梦。漫步行走在古朴的江南小城,走进一条悠长的巷子,双脚踩踏在青石板上,发出咔咔的声响,震颤出清脆的回音。
巷子,是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凝聚地,它融合了尘世百态,风情万千。试想,长长的巷子口,穿梭着南来北往的过客,或擦肩而过的惊喜,或并肩前行的温情,或不经意的回眸莞尔一笑,都处处蕴藏着诗意的美好吧!
如此,用一个字形容,妙,妙得恰到好处呢!
常常在想,文人墨客笔下的雨巷,是属于戴望舒的雨巷吧!那个撑着油纸伞,身着旗袍的姑娘,冉冉婷婷,在蒙蒙细雨中,独自漫步,有种即古典又忧伤的凄美,是真实的,还是遐想的呢?
走进了巷子,就走近了人间烟火。轻轻抚摸这斑驳的古墙,细细触碰时光的脉络,眼前瞬间就会出现一幅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卖杏花,卖杏花喽!”清脆的声音从巷子深处传出,涌进了春色里,洁白的杏花缀满枝头,淅淅沥沥的春雨从天空飘落,吹落了一树杏花雨,铺满曲径,香气儿怡人。巷子深处跑来手提竹篮卖杏花的孩童,身着布衣,眸子清澈,那脆生生的童音,在空气中回荡,没有忧伤。
有人说:每一个多情的女人,身体里都包裹着一颗古典的心。巷子对感性的女人来说,有种特殊的情愫,她们天生多情,爱幻想,并对深巷子里萌发出的无数爱情故事深信不疑,心驰神往。
试想,暮色西沉时,细雨凄迷,春色潋滟,幽深的巷子里,一座四合院,紧闭的朱漆大门里,种满了花花草草。古色古香的雕花窗内,一位面容清秀的女子,独守深闺,静静地倚靠在窗台上,含情脉脉凝视着窗外,眉眼儿里流露出的柔情,似水般流淌在春光中。雨丝飘逸,轻轻敲打窗棂,将一份柔情锁在春色里,原来,她在等待爱情。
客居岭南,虽与江南相隔不远,但依旧对这些羊肠子一样的巷子,有些特殊的情愫,说不清,道不明。
岭南的巷子,少了乌镇的梦幻,缺了苏杭的唯美,却有着不同的韵味。独自修建的角楼,青灰色的古墙,布满了苔藓,走进幽长的巷子,七拐八拐的弯弯道,充满了神秘感。
偶然的机会去岭南水乡小州村游玩儿,终于与古巷子邂逅。
当夕阳西下,天色已黄昏,一抹斜阳倒挂在狭窄的巷子口,发出金灿灿的光晕。整条巷子曲折蜿蜒,房屋参差交错,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信步前行,一排排店铺在巷子两侧排列,手工艺制作的作坊,琳琅满目,精美的手工刺绣,凝聚了岭南的风土人情,各式各样的西关美食,甜品,操着客家话的生意人,优雅的粤剧段子,天后宫妈祖庙内香烟萦绕,南粤的古老文化,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人们说,巷子是人生百态,是地域文化的心肝肠肺。我想,巷子和高楼大厦相比,更具有人情味。
走出清幽的古巷子,刹那间被吸引住。巷子口,高大的木棉树,枝头绽放着红色的花朵儿,微风轻哨,火红的花蕾纷纷扬扬的落下,真真的下了一场花瓣雨呢!
树下的青石板上,坐着年迈的阿公,阿婆,提着竹篮,捡拾着木棉花瓣儿,谈笑风生。他们笑容可掬,一边拉着家常,一边与来往的街房们打着招呼。巷子里,跑来跑去追逐的孩童,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风车,追赶着斜阳,叽叽喳喳的笑声在巷子口回荡。
懒散的家猫佝偻着腰,蹭着阿婆的衣襟儿,阿公提着篮子,搀扶着阿婆在最后一抹夕阳坠落下,蹒跚前行,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晚霞褪去华彩,炊烟袅袅在巷子里弥漫,勾起了我无尽的乡愁。故乡的巷子,是儿时的游乐场,童年奔跑的乐园,盛满了无数欢笑和泪水的回忆。而今,每次回故乡,恍如隔世,曾经熟悉的巷子,空荡荡,少了喧嚣,没了昔日的场景,那些陪伴了童年时光的伙伴儿,早已散落于天涯海角,空留下回忆,再也回不去了……
第五篇:槐花开了,春深了优美散文
也是自己不太留意,忽然发现,门前的槐花不知什么时候开了,那么灿烂,那么可爱,我不禁有点惭愧。这段时间,忙忙碌碌,却把春的美景冷落了,没太注意,不知道杏花什么时候落得,也没看到桃花什么时候开的。要说没看到,也不准确,印象中还是模模糊糊的,只是没有像往常那样刻意去着迷罢了。觉得辜负了这春天。
、庆幸的是,我还是感觉到槐花的芬芳了。对于槐花,我有着特别的情感。我生长在一个小山村,这里没有秀美的山水风景,也没有美丽似锦的奇花异草,百花争艳。最多的就是这漫山遍野的槐花了。槐花的美丽,一在于它的芬芳,一到春天,天气暖了,树叶变绿了,桃花杏花渐渐的隐去了芬芳,槐花便开始竞相开放。那气势,漫山遍野的成了白色的海洋,我们这洋槐树,是那时最普遍的树木。村子的街道旁,房屋的周围,到处都栽种的。你看吧,整个村子,就像坐落在白云之间,被一朵朵嫩白云彩缠绕着。更让人陶醉的,是那高高的山坡上,简直是繁华似锦。那才叫灿烂,槐花开的痛快淋漓,让人不得不着迷。
槐花的迷人之处,是它那浓郁的芳香。每当槐花盛开,山乡周围便弥漫着浓浓的,甜甜的花香。槐花色白,花蕊黄色,花苞黄绿色,呈长形状,可生食,味道甜美。槐花也是蜜蜂最好的采蜜场所。槐花蜜,清新甜美,是上好的蜂蜜。槐花也可食用,在哪个年代,我们这很贫穷,春天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去采些槐花来,用玉米面拌匀了,用铁锅蒸熟,就是一家人的美食。但是确实是很好吃的,酥稣的,甜甜的,很是爱吃。不过,现在生活好了,没人再刻意去做这种食物,有时也是吃新鲜,但终究理解不了那时的心境。
我更喜欢槐花的是它有过人之处。槐树强烈的生长欲,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是在贫瘠的山梁上,还是乱石岗上,只要生了根,就会顽强的繁衍生长。哪怕是一段根茎或是一只树枝都会生根发芽,然后漫延开来。槐花没有牡丹的艳丽,也没有兰花的气质,但它的特别之处就是它的朴素。不争艳,不斗香,总是那么平平淡淡的怒放。灿烂而不轻佻,香气浓烈而不失清新。这就是我爱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