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黛玉进贾府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折射的社会背景。
教学时数:
3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1.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1.曹雪芹和《红楼梦》介绍
“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得硕亭·《草珠一串》
2.介绍贾府中人物关系。
贾 敷
宁国公贾寅-贾代化 贾 珍――贾 蓉
贾 敬(秦可卿)
惜 春
贾 琏
贾 赦 巧姐
(刑夫人)(王熙凤)
迎 春
贾 珠
贾 兰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 贾 政(李 纨)
(史太君-贾母)(王夫人)元 春
宝 玉
探 春
贾 敏
林黛玉
(林如海)
注:画线者均已离世。
3.介绍与课文相关内容。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
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根据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①线索――林黛玉进贾府
②情节
开头:黛玉进贾府
主体:黛玉与众亲戚见面
①拜见贾母及众人(舅母∕表嫂∕三姊妹)
②初见凤姐(重点)→高潮
③拜见两位舅父(未见)
④陪贾母晚餐
⑤宝黛会面(重点)→最高潮
结尾:安排起居
四、小结
本文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心心相通的微妙关系。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贾府典型环境分析
教学过程:
一、理清行踪
浏览全文,画出黛玉的行踪示意图。(即贾府方位示意图)
明确:
二、贾府环境分析
(一)贾府的“硬件”
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她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看课文思考,这贾府的硬件有什么特点?
明确:
宏伟的外观:三个“大”字→地位显豁高贵
垂花门
贾母正房大院 抄手游廊 轩峻壮丽
穿堂
讲究的布局 仪门 硬件
贾赦处 小巧别致
厢庑游廊
荣禧堂:五间大正房 →轩昂壮丽
荣禧堂 匾额
华贵的陈设 富贵显赫∕奢华气派
贾政处 耳房陈设
(二)贾府的“软件”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户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明确:
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
非凡的服饰
贾府上下“包装”都很“精良”
骄矜的气质:贾府上下,人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软件
讲位次
繁琐的礼节 晚餐
布让-漱口洗手-吃茶
(三)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
三、完成练习一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析人物出场
1.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见闻来描写的。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节和规矩,黛玉进贾府必定要去拜望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行文顺理成章。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并用。浏览课文,完成练习一表格。
明确:
详写:凤∕宝∕黛
略写:迎∕探∕惜
实写:凤∕宝∕黛∕贾母
虚写:贾赦∕贾政
单独介绍:凤∕宝
群体介绍:刑∕王∕李
2.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作者运用的是平叙笔法,对黛玉本人及其父林如海只做概括介绍,更多的笔墨都用在黛玉的观感上,即通过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把冷子兴演说过的荣、宁二府加以具体的图画化。因此,“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这一回,与其说是写林黛玉,不如说是通过林黛玉来写贾府。金圣叹说:“文章最妙,是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便且住。却重去远远处更端再发来,再迤逦又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如是更端数番,皆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即便住,更不复写出目所注处,使人自于文外瞥然亲见。”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一)王熙凤――“胭脂虎”
1.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思考交流:课文是怎样浓墨重彩介绍王熙凤的?(齐读)
明确:
描写方法
人物特征
脂砚斋评
出场
未见其人,先闻其省
泼辣放肆
地位特殊
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侧面描写(黛玉纳罕∕
众人恭肃)
肖像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
贪婪俗气空虚
容貌(眼∕眉∕唇)
美丽刁钻狡黠
见黛玉
言行(恭维→拭泪→为喜)
察言观色
机变逢迎
回王夫人
语言
果断能干
随机应变
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疑点释要
⑴为什么不惜重墨,淋漓地铺陈王熙凤的装束衣饰?
明确:此等笔墨明有微旨,与其说是褒赞,勿宁说是贬谪。王熙凤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荼,不正是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餍的追求吗?如此等精心设计的“与众姑娘不同”的装束,出见初来乍到的林黛玉,又何尝不是为了在黛玉面前表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在贾府中显赫的地位,露骨地炫耀自己拥有华贵的服饰呢?
⑵对王熙凤外貌的描写有何独特之处?
明确:丹凤眼、柳叶眉,原是很美的,而曹雪芹却偏偏把美丽的丹凤眼配以三角,让秀气的柳叶眉高吊两梢,这就不尽美了。即便仍可算得上漂亮,但已决非温柔敦厚之形象。我们翻开麻衣相法,便会发现,“三角眼”“吊梢眉”乃为狡黠、狠毒、性巧、通变、邪淫之相。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凤眉目写成这般形状,似乎在依循这种普遍流行的唯心主义哲理,借以揭示王熙凤这“胭脂虎”的性格为人: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奸诈、冷酷、阴毒。“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初与王熙凤相见,就一眼看穿了这一点。
⑶怎样理解王熙凤出见黛玉时一连串的精彩表演?
明确:
恭维――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
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
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
总之,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事行事,一切都为了讨得贾母欢心。
2.小结
王熙凤是贾府之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曹雪芹在王熙凤的塑造上,是不遗余力的,仅在这第一次的出场中,王熙凤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怪乎脂砚斋慨叹道:“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曹雪芹评:[聪明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二)林黛玉――“浪苑仙葩”
1.导入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世家贵族,祖上虽然袭过列侯,但到五世林如海已不得不凭科第出身了,加上“支庶不盛,子孙有限”,门庭便有些荒凉冷落,现出衰败的模样。……从黛玉的家里,我们看到廉洁、纯朴,觉得黛玉的高洁同“祖风”有关系,而且幼年丧母,父亲“爱女如珍”,当作子养,也使她少受一些传统的封建教育,为后来的叛逆准备下一个条件……课文是从她的貌、言、行三方面初步展示其形象的。
一)外貌特征
⑴跳读课文,找出有关黛玉外貌描写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明确: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众人关心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凤姐见多识广,观察到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对她的观察更为独到,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
⑵黛玉这样的萃曹公毕生心血凝铸而成的主角,本应不惜笔墨详写精绘,全书都很少写其服饰,对黛玉的肖像是“虚多实少,绝去形摹”,此处更是“穿戴竟无一字提及”,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
①重彩详绘其服饰,势必喧宾夺主,减少人物寄人篱下的辛酸感,削弱其凄凉的悲剧色彩。因此,写黛玉衣饰不仅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臼,使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浪漫富有魅力。
②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还为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之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
③如此笔法写黛玉不仅是表现人物独具特色的美,也是情理的需要。因为此处的黛玉是宝玉眼中的黛玉,脂砚斋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⑶小结
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的展现黛玉的相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朦胧又清晰。
二)性格特征
⑴黛玉年小多病,上无母亲教育,下无兄弟姐妹扶持,父亲林如海又不肯续室,她只好依傍外祖母。黛玉进贾府的生活信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表现的?她为什么这样要求自己呢?
明确:“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表现了她的小心谨慎、寄人篱下的特点。
⑵找出有关黛玉言行描写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是怎样表现其小心谨慎特点的?
明确:
①拜见众人时。“忙起身…”
②在刑夫人处。婉谢留饭,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
③在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王夫人让她东坐,因料定那是贾政之位,是绝不应坐的,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这看来事小,但她绝不轻易从事。
④在贾母房中吃饭时。为座位事黛玉更是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做了解释,她才肯入座。
⑤回答读书时。答贾母(四书)与答宝玉(几个字)不同。
⑶小结
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她是萃曹公毕生心血凝铸而成的主角,是集中国三千年文化于一身的理想化身。《金陵十二钗判词》之《宝钗黛玉判词》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三)贾宝玉――“美玉无暇”
1.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思考交流: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贾宝玉的?并分析其特征。
明确:
描写方法
人物特征
出场前
侧面勾勒(王夫人言∕
黛玉母亲言)
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
出场后
两次肖像描写
眉清目秀∕英俊潇洒
西江月
寓褒于贬 ∕正文反作
厌弃功名利禄
追求个性解放
●疑点释要
⑴对宝玉的相貌描写都带有女性化倾向,为什么?
明确:从侧面衬托宝玉的叛逆性格。
⑵《西江月》是如何评价宝玉的?
明确:这两首《西江月》模拟封建正统派的口吻,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他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之中,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下,使他有找不到出路的无限愁恨,他的言论和行动被人看作疯傻。他“不通世故”“怕读文章”不愿与当时上层社会的庸俗官吏结交应酬,不愿遵守封建礼规,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做官的道路。封建国家、封建家庭,都无法对他寄任何希望。这些,揭示出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词中的“无能”“不肖”都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说的。这两首词,看起来像在讽刺宝玉,实际上是赞颂宝玉的叛逆性格。
2.小结
宝玉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处在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中,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
(四)析“宝黛相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⑴宝黛初会时两人分别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感觉?
明确: 宝――笑:我曾见过
面善:源于不同地位产生不同心理
黛――惊:眼熟如此
⑵你是怎样看待宝玉“送字”给黛玉和“摔玉”情节的?
明确:①“送字”说明宝玉具有男女平等思想。
②“摔玉”是宝玉性格鲜明的突出表现。摔玉的缘由是因黛玉的“与众各别”的美所引起,在宝玉看来,神仙也似的黛玉应该有“通灵宝玉”,竟然没有!于是宝玉顿时痴病发作,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宝玉”狠命摔去。摔玉写出黛玉的美,写出宝玉的“痴”。这第一次的摔玉又引出了后文多少次的因玉而起的种种波澜。“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还有什么比这一行动更能说明宝玉之叛逆性格呢?
⑶曹雪芹评:【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四、课文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的第一次总亮相,不仅重要人物纷纷亮相,贾府也是第一次亮相。因此本文运用详略得当的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以及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来展现这一切。旨在揭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繁荣鼎盛,即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黛玉的一双眼睛把贾府由幕后推到了台前,而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是封建时代的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曹公让我们窥视了封建社会的最终命运。
风景剪辑
贾府环境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总结]《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第二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上课!(学生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
今天我们继续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上节课我们随着林黛玉的行踪大致了解了贾府中的环境和各色人物。今天我们着重来分析《红楼梦》中三个主要人物: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征,领略曹雪芹独特的语言魅力。
现在请同学们找到描写王熙凤出场的片段。第几段?(第五六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两段。(预足2分钟,老师板书)
好,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句。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老师读)老师也和黛玉一样纳闷: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谁来回答?(王熙凤)很好,请坐。读过《红楼梦》或略知《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王熙凤是书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也是作者描写最出彩的人物之一。作者首先就给王熙凤精心设置了一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精彩的出场。作者这样安排不仅把王熙凤泼辣、张狂的个性跃然纸上,同时也点出了王熙凤的特殊地位。王熙凤的身份特殊,她既是贾赦的儿媳妇,又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而由于贾母、王夫人懒于管理事务,王熙凤便成为了贾府内务的实际掌权人。下面老师要问一下同学们,从这两段中你们还能找出哪些你们觉得可以表现出王熙凤特殊地位的地方?(从她回答王夫人)嗯,很好,我们来看第六段,王夫人向她询问月前放过没有,发放月钱本就是掌权的人做的,因为财政总是掌握在当权人手中。所以我们能看出王熙凤在贾府中处于当权地位。另外我们也可以看见王夫人询问的事情,王熙凤都圆满完成了,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王熙凤的能干,特别是早就为林黛玉预备下衣裳来看王熙凤还是个心细,懂人情世故的人。聪明、懂人情世故成了王熙凤成为掌权人的原因之一。
除了这个还有哪些可以看出王熙凤地位高的呢?(贾母对她戏谑之语)对,同学们很细心。贾母虽然不管事,但她还是贾府中最高的统治者,她的话对于贾府就是圣旨。试问一个类似皇帝一样地位的人,有哪几个敢随便和她嬉闹?可是王熙凤就不同了,王熙凤到来之前个个敛声屏气,她一来,刚才还在淌眼抹泪的贾母就忍不住和她开起了玩笑,可见贾母对她的宠爱。王熙凤又是怎样取得贾母的宠爱的呢?我们上面已经知道王熙凤很懂人情世故,也聪明,除此之外呢?让我们直接来看一下王熙凤会见林黛玉的这一片段。下面我要请一位同学来饰演王熙凤。谁来?大胆些。好,你来读从“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到后面的“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老师配合读贾母的对白,就只读对白,注意情感的变化和细微的动作。„„读得很好,要是能更体现出王熙凤那一喜一悲又一喜的情感变化就更好了,她对林妹妹的关怀是体贴、热情的,对婆子们说话可就不是这样了。再请一位同学来饰演贾母,和老师一起再读一遍这个片段。„„
我们来看,“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个才算见了!”这是夸谁?(林黛玉)她夸林黛玉为什么还要引出下面的话来呢“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怎么夸着夸着就要扯到贾母的身上来呢?她到底想夸谁?(贾母)正确,贾母才是她最想夸的人,只有老祖宗您这样的人物才会有如此标致的孙女。那嫡亲的孙女又会怎么想,王熙凤不说只有外孙女才会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她说标致的人物都集中在嫡亲的孙女身上。这又是夸谁?(迎春、探春她们)你们看,这是不是一剑三雕。王熙凤夸人的技巧可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个很会逢迎的人,拍马屁那是信手拈来。这又成为了她争取权利的又一个有利条件。
我们看下一句,“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有帕拭泪。怎么夸着夸着就哭了起来了呢?王熙凤为什么突然就落泪了?(因为她觉得贾母刚见到外孙女指定会伤心落泪,所以她也该伤心落泪,这样才能讨贾母欢心)对,分析得很好。可是贾母现在不伤心了,她是怎么回应王熙凤的?“笑道”王熙凤一看贾母这么说,忙转悲为喜。注意那么“忙”字,王熙凤匆忙间就完成了这个情感的转变,只有平时也常这么演戏的人才能在悲喜转换中如水得鱼。这看出了王熙凤技巧善变、察言观色。再看她对黛玉的问话,你们觉得她是真关心黛玉吗?如果你们有长辈关心你们,会是这样一连串的发问,而你们的回不回答都无所谓吗?这很明显是在做什么?(作秀)对,就是作秀,她对林黛玉的关怀就是要表演给贾母看的。可见王熙凤很虚伪啊!她那不歇气的发问也可以看出她性子很急,也比较泼辣。“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似乎也有些急着向林黛玉炫耀的意味。
这些都说明了她王熙凤善于逢迎,也善于作秀取得了老祖宗的宠爱。贾母的宠爱也正表明了她地位的特殊。可是还有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来。王熙凤是被一群媳妇丫鬟簇拥着出场的,而且打扮也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下面描写的通身衣服装饰华丽吗?(华丽)王熙凤通身华丽的打扮可以看出她可是个有钱人,在古代可没有什么盗版货或山寨版,所以王熙凤是货真价实的有钱人。在古代有钱的人多是掌权的人,而且是怀着私心的掌权者。(爱炫耀)嗯,这是一点,将什么金银财宝都挂身上了。还有吗?我们何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熙凤这么刻意打扮一番是为了迎接林黛玉吗?(是)我们知道贾母共生三个儿女,只有黛玉之母一个女儿,又是所疼之人,如今外孙女因母亲去世投奔而来,贾母岂有不疼之理。这些我们知道,聪明的王熙凤又怎么会不知道呢,所以她盛装来迎接林黛玉说到底还是要作秀讨好贾母。王熙凤处处会讨好人,特别是对贾母,又聪明能干,泼辣诙谐,自然得到贾母的宠爱,独揽了贾府大权。也只有王熙凤才会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精彩出场。
王熙凤的出场就可以领略到作者曹雪芹深刻的写作功底。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把一个人写活,就得时刻牢记她是个处于什么地位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要在文章中处处体现人物的性格魅力。好,王熙凤分析完了,我们来看一下第13、14段,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初次见面。同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2分钟)黛玉见到宝玉之前觉得宝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还没见着怎么就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王夫人的嘱咐,黛玉之母的评价)待黛玉见到宝玉之后还是这么想的吗?(不是,觉得他是各年轻的公子)我们来看宝玉的服饰和相貌。(老师读)谁来统计一下宝玉身上都有哪些颜色?(紫金、大红、五彩、石青„„)古代甚至现代的男人都喜欢穿暗色调的颜色,贾宝玉通身五彩的颜色倒显出了他的特别。事实上宝玉被视为封建时代的叛逆者,他不就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人便觉得浊臭逼人。平日里宝玉就爱跟女孩子玩,也爱女孩家的胭脂水粉,现在通身鲜艳的服饰便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了。
我们再看宝玉的相貌,(老师读)你们来说说你们对宝玉容貌的感觉?(英俊多情)这样貌美多情的少年又是怎样的性情呢?我们齐声读一下《西江月》两首词(读)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时代早就腐朽不堪、停滞不前了。这样的时代痛骂的人、不屑的人却正是时代的先进者。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正是因为他鄙视封建社会虚情假意的礼数,瞧不起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死读书,读死书的人。他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样维护女子、具有平等思想观念的人是无法被禁锢在儒家传统思想的人是不能理解的。在这样的人看来,他自然是“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西江月》看似是对宝玉的贬谪,实是赞扬。
我们回过来看一下,宝玉眼中的黛玉又是怎样的呢?(齐读)谁来说说黛玉是个怎么样的人(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聪明)
宝玉和黛玉的初次见面,他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的想法吗?(面善)对,他们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本有着木石之缘。宝玉原是天上的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长在三生石旁的一株绛珠草,这棵草因此得以活下来,并修成了人形,幻化成女体。后神瑛侍者欲下凡来,绛珠草也愿随之下来以一生的眼泪来还他的恩情。于是宝玉和黛玉虽初次见面却觉得很眼熟。黛玉见到宝玉虽吃了一惊,却不似宝玉一样把它说出来,正是由于黛玉寄人篱下的心境所致,因此黛玉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还有同学能找到体现黛玉谨慎小心的性格的地方吗?(邢夫人留饭的婉拒,王夫人处的就坐,吃饭时的就座,喝茶时的观察,回答贾母读书时的规矩和回答贾宝玉时的变化)很好,说明大家都很细心。林黛玉上无母亲教养,下无兄弟姐妹扶持,老父又已年迈,不得已离家千里前来投奔外祖母家,本又生性谨慎多疑,如今寄人篱下岂无小心之理。这样的处处小心反显出了黛玉的心酸和孤苦伶仃。
黛玉不敢说出来的话,宝玉倒是张口就来,直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宝玉对黛玉一见如故,他心里怎么想得就如实说出来,可这些话在外人看来却是些疯言疯语,其实疯傻痴狂的外壳,重情不重礼的内核正代表着宝玉的性格特征。我们来看一下宝玉摔玉那一段。宝玉自生下来口里便含着一块玉,这块玉便成了他的命根子,也被视为是天命的象征。宝玉摔了玉之后,吓得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更是心疼得直说: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况摔那命根子。可见世人对这块玉的重视。偏偏宝玉就不珍惜,见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这样的玉,便发了痴狂,将它狠命摔去。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了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视,对礼教的蔑视。摔玉一事也让林黛玉初次领教了贾宝玉的痴狂。正是因了这事,黛玉才觉出了宝玉与世俗的不同。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这玉不知闹出了多少**。
好,今天的课讲到这。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红楼梦》的选文。老师建议同学们在空闲的时间里争取把《红楼梦》读一遍,不仅为了你们对于课文更加理解,也是因为《红楼梦》本身隐藏着巨大的魅力。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典型的例句,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态度、形容、可怜等。
3、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4、《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分析借助林黛玉的眼睛介绍贾府环境和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教具准备: 多媒体、《红楼梦》电视剧VCD光盘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像《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而最受人们欢迎的,被演绎的形式最多的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电影、电视剧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接触《红楼梦》文本,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让我们随着黛玉一起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宝玉,走近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
二、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在我们走进贾府前,先来了解一下这部伟大作品和它的作者的有关情况,谁来介绍呢?(可结合《同步学习导航》介绍)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有人这样评价:“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见投影“【附】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解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节选自第三章的内容,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2、初读课文,了解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随同林黛玉进贾府吧。节选部分是以林黛玉第一天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林黛玉第一天进贾府的行踪和所见所闻为线索。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列出她这一天的行踪和主要事件。
明确:途经宁国府----进入荣国府----正房上房,拜见外祖母,见过王熙凤----邢夫人家,见贾郝未得----荣府荣禧堂(贾政家),见王夫人----贾母房用晚饭,见宝玉----安置碧纱厨里(课件展示林黛玉进贾府路线,结合文中的句子分析。)
五、作业布置:
林黛玉在家时曾听母亲说过她外婆家与别家不同,这一路走来,她又感受到怎么个不同法呢?回去细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自然要细心观察、判断。那么,她又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贾府与别家的不同呢?
二、分析贾府环境: 1、“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
分析:主要是三个方面:A、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B、讲究的布局。一共有三处,即首段写贾母处的布局:“黛玉扶着婆子的手„„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的气派。第七段写贾赦处的布局:“出了垂花门„„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虽不似贾母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做映衬,其大度之气也非一般可比。第八段写“荣禧堂”的布局:“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一条大甬道,直接出大门的。”——轩昂壮丽,富贵豪华自现。C、华贵的陈设。主要有两处,即第八段有关“荣禧堂”的描写:“进了堂屋中„„‘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匾额显示了主人的高贵地位;其余陈设说明了主人的富贵奢华,其中也有的显示着对君王的忠诚与尊敬。第九段对王夫人东房的描写:“于是众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也同样反映了贵族生活的奢侈豪华。
2、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还只是外在的设施。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那是一种家庭的内在氛围。请说说贾府内在氛围的特点。(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整体板书:
宏伟的外观
外在 讲究的布局
贾府
华贵的陈设 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 威严袭人
内在 骄矜的气质
繁琐的仪节
三、作业布置:
1、古典小说中有些词的词义现代汉语已不用了,或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古今义不同的词。
如:偏僻
便宜
态度
媳妇
形容
老婆
可怜
夸张等
2、熟读课文,思考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意旨。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的精彩在于它把一个封建的社会浓缩在一个贾府,整个一部书,可圈可点之处很多,今天我们以小说开端处的“林黛玉进贾府”来认识一下出场的人物,带着这个认识让我们慢慢走进这个精彩而又让后人叹惋的浮华世界。
二、人物分析:
(一)总体感知人物出场特点: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富于变化,同时也突出重点。
(二)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黛玉进贾府”是因母亲亡故,父亲将她托付于外祖母。她是女孩子,并将长期生活在贾府,将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琏二嫂子王熙凤——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那么这三位是什么样的人呢?
1、贾母
提问: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王夫人 提问: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提示: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3、王熙凤
课文的5-6两个自然段集中刻画了王熙凤的性格,分为五层:一是人物出场,二是肖像描写,三是贾母的戏谑之言,四是见林黛玉,五是回王夫人的话。分析这五层内容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析:(1)从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既能看出人物特殊的地位身份,又能看出泼辣的性格。(2)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
(3)贾母的“泼皮破落户”“凤辣子”的戏谑之语,虽是开玩笑,却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狠手辣。
(4)王熙凤见林黛玉,先是恭维,而后“便用帕拭泪”,接着“忙转悲为喜”,还“亲为捧茶捧果”,差人打扫房间。王熙凤察颜观色,善于逢迎贾母的虚伪性格,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5)回王夫人的话,虽是一带而过的情节,却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一笔,它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的特点。看到荣国府掌握内政的三位实权人物,我们会有什么感想呢?黛玉和她们的关系能处好呢?今后命运如何?这当然还要看以后的发展。不过眼前似乎已让人感觉到黛玉在她们中间生活要小心谨慎,识时务,而以黛玉的性格来说则是艰难的。
(三)“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和宝玉。
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书中的两位主角。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这都是读者急于知道的,也都在课文中得到了初步表现。1、贾宝玉 A、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
一是王夫人眼中的宝玉。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意思是说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
二是林黛玉母亲眼中的宝玉。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B、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析: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 一是外貌描写,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课文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应该说,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在分析贾宝玉的性格时,提醒学生注意:贾宝玉虽然具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但由于他在经济上要依赖封建贵族,思想上又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还是很不彻底的。
2、林黛玉:
(1)林黛玉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她的性格特征的? 分析: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③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概括黛玉的词:身体孤弱、多病(众人);容貌标致,气派不凡(王熙凤);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宝玉)。
(2)追问: 这样的林黛玉进贾府的表现是怎样的呢?从中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分析: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比如:
A、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口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一番十分得体的话,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看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
B、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
C、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饭后喝茶、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中之事,便“—一改了过来”。
D、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做事小心谨慎。
小结:通过这些黛玉语言和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性格——多疑、自尊自卑、谨言慎行。这种心理和行为,是她孤单的身世和寄人篱下的处境造成的。
3、提问: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 提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四、结语:
今天我们学习的《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还只是《红楼梦》序幕的一部分。序幕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面。我们不能使时光倒回去,但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封建社会,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演员的再创造,其中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读一读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
五、作业布置:
1、赏析《红楼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
2、阅读《红楼梦》全文。
第三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教案
授课教师:苏元德 班级:高二(14)班 时间:2010-12-07 教学目标 :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
2.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3.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偏僻、便宜、态度、媳妇、形容、老婆、可怜、夸张等。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教学重点和难点:
1.着重了解曹雪芹及我国古典小说巨著《红楼梦》。2.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教学方法 :
1.直观教学法。通过欣赏课件,积累感性知识。
2.讨论、分析法。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教学过程:
一、用谈话法导入新课。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二、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五回的内容。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使讲解确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开头的五回,交代了主要人物、社会背景、典型环境,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充分准备。
三、认字解词。
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小说中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有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检查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卡片、投影片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
字词教学要利用课本的注解,还要注意解决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字词举例:
(1)给字正音
敕造 阜盛 绾着 内帏 盥沐
(chì)(fù)(wǎn)(wãi)(guàn)
两靥 忖度 宫绦 嗔视
(yâ)(cǔn)(tāo)(chēn)
(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liǎn,收拢;屏,bǐng,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
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裤:wán 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3)课后练习题四
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神态。
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例如: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红楼梦》的“可怜”有时作“可爱”讲。)
惫懒人物:涎皮赖脸。
四、学生速读课文,梳理情节。相关视频欣赏。
五、分析情节结构。
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 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六、鉴赏人物出场
七、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概貌,也落实了重要的字词,同时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九、布置作业
1.按课后练习题二的要求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个性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的。
2.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第四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学习、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教学设计
结合名著导读《红楼梦》,先和学生一起了解作者和作者的创作,了解作品前五回在整部作品中的作用;师生一起谈谈欣赏小说的方法;然后进入本文,从环境人物以及作品语言入手,阅读鉴赏作品。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1.自主积累:作者;作品。2.基础知识(1)正字音
阜(fù)盛 紫檀(tán)侍(shì)立 呜咽(yâ)两靥(yâ)颦颦(pín)绾(wǎn)着 杜撰(zhuàn)怯(qiâ)弱 便(biàn)宜 翠幄(wî)甬(yǒng)路 黼黻(fǔfu)洋罽(jì)内帏(wãi)小幺(yāo)抱厦(shǎ)厅 伺(c)候 盥(guàn)手 宫绦(tāo)瞋(chēn)视 嫡(dí)亲 美人觚(gū)奶嬷嬷(mï)金蜼(wěi)彝 玻璃醢(hǎi)攒(cuán)珠髻 罥(jun)烟眉 似蹙非蹙(cǜ)敛声屏(bǐng)气 盘螭(chī)璎珞 宸(chãn)翰之宝 惫(bâi)懒人物 莳(shi)厢庑(wǔ)游廊 镶着錾(zàn)银 豆绿宫绦(tao)窄裉(ken)袄 洋绉(zhou)裙 进羹(gēng)懵(mãng)懂 钗钏(chāichuàn)忖度(cǔnduï)
(2)辨字形
敕造 搀着 作揖 殉葬 笑靥 诞生 厢庑 台矶 宫绦 嫡亲 忖度 纨绔(袴)贾赦 馋嘴 缉拿 徇私 梦魇 垂涎 荒芜 珠玑 洗涤 贬谪 肘腕(3)释词语
劳什子:北方方言。意思是指那些很头疼,很伤脑筋,很令人心烦的一些事或人。破落户:指没有正当生活来源的无赖。文中是形容凤姐泼辣,是戏谑的称谓。孽障:(1)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罪恶。(2)旧时长辈骂不孝子弟的话。
纨绔: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可怜:文中是可惜的意思。惫懒:涎皮赖脸,调皮。便(biàn)宜:方便。风骚:文中指姿容俏丽。
态度:文中指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偏僻:文中指偏激,不端正。
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4)辨词义
何 况: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况 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一般不用于反问句。
委 屈:(1)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难过。(2)让人受到冤屈。(3)受到不好的待遇而感到不开心。
委 曲:(1)指曲意求全。例: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2)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烦他预先告知委曲。
不经之谈: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侧重于“不合道理”。无稽之谈: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侧重于“无法考查”。放诞无礼:行为放纵,不守规矩,没有礼节。多指人的行为。
荒诞不经: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多指人的言语。
甜言蜜语:像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好听的话。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不孝:不孝顺。不肖:品行不好。
二、整体感知:
(一)精彩开篇,走进文本
《红楼梦》中有支曲子叫《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为曹雪 芹临时杜撰,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这支曲子之令人荡气回肠自不必说,单单就“奇缘”二字,就让后世多少人欣羡不已。那么宝黛二人到底有何种“奇缘”?我们且看二人相遇时是何等光景。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我们来看看,林黛玉初到贾府,她走过了哪些地方,把她的行踪路线整理清楚。【提示】贾府大门—贾母住处—大舅家—二舅家—凤姐住处—贾母后院 2.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3.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4.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5.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明确: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三)课内小结,强化重点
1.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作者给我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怎样的环境?
明确: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2.本文中的环境描写的有什么样的作用?(可在本文范围内和全书的范围内进行两种深度不 同的思考)
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3)为书中的主要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环境,也间接地暗示了宝黛爱情故事悲剧性结局的社会必然性。
【课后思考】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从课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
三、鉴赏人物形象
(一)温故入新
本文交代人物出场有什么特点?
明确: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二)感知形象
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黛玉进贾府”是因母亲亡故,父亲将她托付于外祖母。她是女孩子,并将长期生活在贾府,将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琏二嫂子王熙凤——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那么这三位是什么样的人呢?
1.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 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明确: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曰,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三)审美发现:鉴赏主要的艺术形象
小说表现主题的主要方式方法在于塑造人物。因而对人物的审美鉴赏就应该是我们阅读、学习小说的重点。下面我们就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人物形象进行微观的审美考察。王熙凤
1.是如何描写王熙凤出场的?
明确:王熙凤出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然后通过林黛玉的感受,以对比手法,突出了王熙凤的与众不同——林黛玉认为她“放诞无礼”,贾母说她是“凤辣子”,主要运用了间接描写。
2.为塑造凤姐的形象,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刻画? 直接描写之一:服饰描写
衣着无声,却道出了王熙凤内心深处的隐秘,刻画了她的性格。“朝阳五凤挂珠钗”。凤是女性追求的最高层次。
“赤金盘螭璎珞圈”“双衡比目玫瑰佩”。金玉相配,异色相衬,足见高贵。“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翡翠撒花洋绉裙”。尽显富贵气(来自宫中,皇上所赐)。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地位特殊。珠光宝气,十分耀眼:爱表现、对金银珠宝的追求,对权势的渴望。
归纳:贵气和俗气。(凡事过犹不及。女子自然高雅才是大美。所谓“大妆无痕”。)直接描写之二:肖像描写:
(1)“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粉面、丹唇” ——美丽,(2)“三角眼、吊梢眉、威不露、笑先闻”——狠毒、刁钻、虚伪。
(3)中国古代文学的肖像描写一向崇尚简练传神,《诗经》写美女: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曹雪芹对此一定十分清楚。他描写王熙凤为什么浓墨重彩?
——既要表现王熙凤外在的特点,又要表现她内在的性格。直接描写之三:语言描写
(1)“我来迟了!”表面自谦,其实得意逞能。
(2)连续问黛玉:是关心的表示更是走过场。(王蒙“是关心的表示也是走过场”不十分准确。问题是不需要黛玉回答的)(3)回答王夫人:精明强干的管家。(关键词:“先”、“已”)
(4)夸林黛玉:正捧林黛玉(“真”和“才”将赞美提高到惊叹的程度,表达自然得体);暗拍贾母、侧拍众姑娘(“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总结:心理学家说:千万不要在一个女孩面前夸另一个女孩漂亮(尤其是男生)。但王熙凤这样做了,不仅没有得罪其他人,反而博得更多的欢心。只一句话,就把在场的主要人物一一拍遍。可见王熙凤的八面玲珑,不愧阿谀逢迎的高手,堪称“红楼第一拍”,这个马屁堪称极品马屁:一言三拍。
相关链接——王熙凤的拍马艺术:
并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之下都是适宜于拍马屁的。拍得乖巧,拍得让人喜欢而不反感,是极不容易的事。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欣赏风景,心里高兴,就说起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现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在这种情景之下,你说:“老祖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太平淡;你说:“老祖宗,有窝儿这叫残缺美。”对于老太太来说,美已经是过去时了,更何况是残缺美。可见这个拍马的难度系数是9.8,非一般功力所能为也。那么王熙凤说的是什么呢?她说:“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王熙凤专从福、寿两方面发挥,贾母听了怎么会不高兴?几句话就活脱脱地画出了凤姐的世故聪明,所谓“大拍无形”啊!直接描写之四:行为(动作)描写:
(1)故意来迟: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不愿与贾母抢镜头,又不愿被弱化,打时间差。(2)两个“携”:“携1”是与黛玉套近乎,从而讨好贾母;“携2”是变被动为主动,巧妙掩饰“转悲为喜”之尴尬。“携2”还在向黛玉传递“热情”信息的同时,截住了“该打”之手。王熙凤爱演戏也善演戏。虚伪和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3)声音先到;高声大气;敛声屏气:她在贾府地位的特殊,她对自己地位的得意。(4)王熙凤的“哭”:假哭(哭——用帕拭泪——转悲为喜——变化太快),“哭”的表象,显现她的机智逢迎。若说我没哭,没看见我用帕拭泪了吗?若说我哭而无泪,没看见我用帕拭过了吗?(典型细节刻画人物)
人物形象小结:王熙凤是贾府里地位特殊的人物,她精明能干、善于逢迎、圆滑刁钻。林黛玉
1.宝玉眼中的黛玉:外在的,肖像;内在的,气质与情态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问题:你能感受到林黛玉怎样的“美”(形象特点)? 提示: 似蹙非蹙:多愁善感;
罥烟眉:眉黛如一抹轻烟,清、淡、秀;
含情目:多情;愁情生妩媚(风韵),病体生娇怯(情态)。两靥愁、一身病:体弱多病;
闲静„„行动„„:姣花照水——柔情媚态,弱柳扶风——婀娜之美。超尘脱俗的空灵。心较比干多一窍:脂砚斋评:多一窍固是好,然则未免偏僻了,所谓过犹不及是也。心思细密,想的太多。性格决定命运(悲剧之源)。
病如西子胜三分:美比西施;病态美(清新脱俗、铅华洗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现其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
2.黛玉的心理特点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思考:这一心理特点表现了黛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1)应对有度,举止有礼(2)孤高自尊,行为谨慎(3)寄人篱下,敏感细心 3.细节描写举例
贾母和宝玉问其读何书的不同回答,表现了什么?
提示:充分表现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的敏感、谨慎、细心、多疑的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小结:气质脱俗,美貌多情,多愁善感,弱不禁风,体弱多病; 孤高自尊,行为谨慎,敏感细心,生性多疑。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课文对贾宝玉的描写,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出场后的肖像描写及行为描写,《西江月》两首词的总结。1.出场前的侧面描写:
小说在宝玉出场前对其做了怎样的侧面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有着怎样的地位?
提示: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王夫人说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曾听母亲说“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及行为描写: A.肖像描写
课文中对宝玉的肖像描写是通过黛玉的眼睛写出的,这段描写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B.行为描写——宝玉忽然摔玉:
“摔玉”这一情节表现了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
“通灵宝玉”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但他并不看重。现在黛玉也没有,更增加了他的反感。“摔玉”表现了宝玉对所谓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否定,对封建礼教的蔑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
3.两首《西江月》的总结: ⑴该词运用怎样的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和形象。
提示:似贬实褒,正文反作的方法,对宝玉的赞颂。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⑵该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人物形象小结:①强烈的叛逆性。②追求平等自由。③尊重欣赏女子(女尊)。④追求爱情自由。
(四)探讨人物形象的写法
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又哪些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明确:
1.个性鲜明的外貌描写(肖像、衣着)。2.先声夺人的出场描写艺术。3.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
4.个性化的语言、情态、行为动作描写。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四、作业布置: 1.将文中描写黛玉凤姐宝玉外貌的句子摘录下来,牢记在心。2.课外阅读《红楼梦》。教学反思:
第五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4.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作者和《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理清课文的情节: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二)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高潮)
7~11:段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两位舅父,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最高潮)
(三)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三、课后作业:
1.熟读有关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段落。2.思考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各不相同的出场。
【附】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赏析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一、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小心谨慎。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铺陈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容貌: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见黛玉
她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很充分。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所以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4.回王夫人
王熙凤回王夫人虽几笔带过,但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三、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课文对贾宝玉的描写,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两首词的总结。
1.出场前
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王夫人说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曾听母亲说“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似贬实褒,正文反作的方法,对宝玉的赞颂。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四、课后作业
1.完成书后练习一。
2.完成书后练习二。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评讲书后练习。
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3.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评讲书后练习。
(一)明确: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二)王熙凤
1.明确:王熙凤说话张张扬扬,虚情假意,难怪林黛玉纳罕,觉得此人“放诞无理”。然而这“放诞无理”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2.明确:王熙凤逢场作戏,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3.明确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话,表白自己能干周到,机变欺人有术。
贾宝玉
1.明确:信口开河,痴狂之至。
2.明确:性子乖张,怪人怪语。
林黛玉:
1.明确:规规矩矩,照实回答祖母。有教养。
2.明确:这里降调,改口回答宝玉。可见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谨慎态度,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的反映。前边已经听贾母说众姐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她不能超越她们。
(三)态度——神态;便宜——方便;偏僻——偏激,不端正。
二、分析次要的人物形象
(一)贾母: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王夫人: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明确: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外观)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布局)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陈设)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四、课后作业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2.完成《教与学》。